嫣然 作者:朱砂

文案:

顾嫣然第一次遇见周鸿的时候,这个坏脾气的少年搅了她的生辰宴。

她第二次遇见周鸿的时候,彼此都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的相遇。

顾嫣然第三次见周鸿的时候,她跟他要成亲了…

好吧,虽然生活总会有那么些不如意,但她还是打算笑着度过每一天,至少不能辜负了父母给她的名字不是…

内容标签: 宅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顾嫣然,周鸿 ┃ 配角:其他 ┃ 其它:

【编辑评价】

顾嫣然第一次遇见周鸿的时候,这个坏脾气的少年搅了她的生辰宴。她第二次遇见周鸿的时候,彼此都已经忘记了第一次的相遇。顾嫣然第三次见周鸿的时候,她跟他要成亲了… 一个有母亲宠爱的嫡女,跟一个从来没有感觉过父母之爱的庶子,原本好像是完全不搭界的。可是有一天,他们要成亲了。一个在母亲宠爱下长大的嫡女,跟一个从来没有受过父母喜爱的庶子,本文秉承作者一惯的细腻手法,不疾不徐,缓缓道来,描摹出许多面目不一的角色。开头或许会让人觉得平淡些,但细细看去,便会被引入那些暗流汹涌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中。

第1章 后宅多风雨(上)

顾嫣然醒来的时候,床帐里还是黑的。她伸出手把床帐掀开一条缝,刚看见窗纸上透出的一片微白,手臂上就感觉到一阵凉风,连忙缩了回来。到底是入秋了,虽然到了正午还热腾腾的,早晚的风却是凉了,难怪昨晚母亲回房的时候咳嗽了几声。

想到母亲咳嗽,顾嫣然再也睡不着了,一翻身坐起来,自己从床头拿过衣裳穿起来,等外屋的奶娘杨妈妈听见动静过来,她已经穿好一半了。

“姑娘今儿怎么起得这么早?”杨妈妈笑着挂起帐子,把旁边的灯罩打开,屋子里顿时明亮起来,“可是惦记着今儿要请客人来玩,睡不着了?”

顾嫣然抿嘴一笑,张开手让奶娘系裙子:“妈妈一会儿让人去灶上说一声,今儿起该把母亲的药熬上了,昨晚我听见母亲咳嗽了一声,秦太医说过的,一有凉意就该把药吃起来。”

大丫鬟写意端着面水和帕子进来,笑道:“姑娘真是孝顺,一会儿奴婢就去灶上盯着。奴婢瞧着,自打用了秦太医的药,太太身子好多了呢。”

杨妈妈也点头称是:“往常就是夏日里,下过了雨太太也要咳几声,今年春天吃了药,整个夏天都没什么动静呢。往常在京里从没听说过秦太医的名号,想不到竟有这样好医术。”

顾嫣然用青盐擦了牙,又漱了口,听杨妈妈这样说便笑道:“京里太医院不知有多少太医,能出头的也不过几人罢了,未必就都是看着医术。何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秦太医别的上头可能不显,但治体虚嗽喘却是拿手的,也是娘有福气,遇对了大夫。”

杨妈妈听了这话,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听听我们姑娘,这一套一套的,句句都有道理,可见是长大了。”

写意在旁笑道:“依奴婢看,还是姑娘的孝心虔,才感动了老天爷,送了个秦太医来呢。不然秦太医在京里好好的,怎么就忽然告老还乡了呢。”

顾嫣然知道她是凑趣,便笑了笑撵她:“姐姐快去灶上叫人熬药吧。孝顺母亲是我本分,叫姐姐说得人怪不好意思的。”

写意捂了嘴笑,收拾了东西快手快脚出去了。这里顾嫣然坐到妆台前头,杨妈妈替她仔细梳了头,又挑出一根虫草头的累丝金簪插上,满心欢喜地看了又看道:“这日子真是一眨眼的事儿,姑娘刚下生的时候,才这么大一点儿的肉团团,如今眼瞅着就是大姑娘了,这簪子戴着真好看。”

“妈妈——”顾嫣然脸上一红,看了眼镜子里的自己,跳下凳子,“该去给母亲请安了。”

杨妈妈自然没有错过自己姑娘脸上的红晕,不由笑得更深,果然姑娘是大了,都知道害羞了呢。

顾家的宅子是官邸,顾家老爷顾运则如今不过是个从五品的知州,这宅子自然也不会大了,顾嫣然出了自己房门没几步,就到了顾太太孟素蓉的正房。

孟素蓉已然起身,见了女儿进来脸上便露出笑容:“怎起得这样早?外头风还凉呢,有没有吹着?正好昨儿庄子上才送了新鲜牛乳来,快过来喝。”眼睛在女儿的新衣裳和新首饰上来回打量,笑容更深。

顾嫣然扑到母亲膝上:“昨夜娘回房的时候咳了几声,夜里有没有再咳?女儿今早觉得有些凉,已经叫人去灶上交待,把秦大夫开的药熬上了,娘从今儿起就喝吧。”

孟素蓉心里暖融融的,不由得抬手摸着女儿的脸蛋叹道:“好,娘今儿就喝起来。”虽然一直没有儿子,但女儿这样贴心懂事,她也满足了。

孟素蓉的大丫鬟锦眉端了两碗热牛乳过来,看见顾嫣然不由眼前一亮:“这新衫子真是好看,大姑娘穿红最相宜了,又喜庆,又压得住。”

孟素蓉也是满眼的笑意,只是看女儿脸颊微红,便换了话头对锦眉道:“今儿园子里早些布置上,你去看着。那些小丫头子冒冒失失的,别砸了东西,回头老太太那里又要埋怨。”

她说到最后这句话,自己眼中的笑意便淡了些。锦眉心里明白,忙道:“太太放心,奴婢一会儿就去,今儿是大姑娘生辰宴,奴婢定让姑娘办得圆圆满满的。”

她是杨妈妈的女儿,一家子都是孟素蓉陪嫁过来的,这些年最得孟素蓉倚重,最是沉稳的。孟素蓉也就放了心,刚要说话,另一个大丫鬟锦心在门边道:“太太,柳姨娘和二姑娘过来了。”

孟素蓉脸上笑容就更淡,低头喝着牛乳没作声。片刻之后帘子一挑,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妇带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走了进来,脸上堆着笑容:“给太太请安。”

孟素蓉头也不抬地道:“坐吧。”看了锦眉一眼,“那热牛乳给二姑娘也端一碗上来。”

柳姨娘连忙道:“还是太太疼女儿。”她生得俊俏,虽生了个女儿,却还是腰细如柳,穿一件葱绿绣白玉兰的薄长袄,腰里一条浅黄色丝带系住,越发显得袅袅婷婷,不说话也堆着一脸的笑。先是恭维了孟素蓉一句,接着便回手悄悄扯一下身后的顾怡然,低声道:“还不快谢谢太太。”

顾怡然瘦瘦的,比之一般八岁的女孩儿还显得要小些,穿着宝蓝色小袄,越发显得脸色有些黄黄的,神色也有些发呆,听了柳姨娘的话才屈膝福身道:“多谢太太。”接了锦眉端上来的热牛乳,拿着匙子慢慢喝起来。

柳姨娘看她木木的样子,心里就不由得发急,自己转着眼睛看了看,目光浇到顾嫣然身上,便连忙惊喜地道:“哟,大姑娘今儿这一身可真鲜亮!婢妾瞧着,一会儿请来的姑娘们,只怕都不如咱们大姑娘俊俏。”

顾嫣然微微一笑:“姨娘总是瞧着自家人好。”

顾怡然捧着碗,从碗边上悄悄抬起眼睛看了看顾嫣然。顾嫣然今日穿着银红色的短襦,衣领和袖口上绣着大红的缠枝蔷薇花,下头是湖蓝色裙子,用金银线错落绣着十数只蝴蝶,随着裙幅摆动而闪闪烁烁,看起来仿佛要飞起来似的。这衣裙是为了顾嫣然生辰新做的,顾怡然生辰的时候也有新衣裳,料子都差不太多,只是颜色上就没那么鲜亮,更没有那么多精致的绣花——孟素蓉身边的锦心和杨嬷嬷都是一等一的好针线,顾嫣然的衣裳上从来少不了刺绣,而柳姨娘针线上平平,更没有什么心思替女儿绣衣裳。顾怡然身上这件宝蓝色的袄子,就只在袖口和领口绣了一圈蔓草纹,裙子更是素面的软缎,连朵绣花都没有。

见妹妹在看自己,顾嫣然对她微微一笑:“快些喝,牛乳凉了就不好喝了。”

孟素蓉听着女儿小大人似的口气,脸上又露了笑容,看了一眼顾怡然的一对小丫髻,转头吩咐锦心:“把我匣子里那对珊瑚珠花拿来给二姑娘,换了那堆纱的黄杜鹃花,年纪小,戴个红色的也喜庆些。”她从不克扣庶子女,公中的份例怡然跟嫣然都是一样的,偏柳姨娘自己不精心,还总爱给顾怡然挑这些青蓝的颜色,小小年纪穿得这样素气,走出去没得让人说她苛待庶女。

柳姨娘连忙起身:“婢妾替二姑娘谢过太太。”用眼角剜了顾怡然一眼,心里暗恨这个女儿简直就是个呆子,几句好话都不会说。

锦心片刻就拿着一对珠花走了出来,柳姨娘忙过去接,锦心将手一让,似笑非笑地道:“姨娘快歇着,这是奴婢们的差事,怎么好让姨娘来做?”说着,笑盈盈将珠花替顾怡然别在丫髻旁边,拿过一面靶儿镜立在顾怡然面前,“二姑娘瞧瞧,好不好看?”

柳姨娘脸上阵青阵红,低着头又坐下来,把锦心在心里骂了一百遍。她本是孟素蓉的陪嫁丫鬟里生得最好的一个,趁着孟素蓉怀有身孕时爬了顾家老爷顾运则的床。本来这事儿是大忌,但为了压制另一个得宠的姨娘白氏,孟素蓉也只得就势将她提了姨娘。只是自此之后就对她冷落了许多,锦眉锦心这几个一样陪嫁过来的,更拿她当眼中钉肉中刺,虽然口口声声叫着姨娘,却是话里话外地透着轻蔑。

顾嫣然在旁边笑道:“二妹妹戴这个好,又轻便又鲜亮。”想了想转身对自己的丫鬟丹青吩咐,“我那里有一对儿珊瑚耳坠子,你去拿来给妹妹戴。”

顾怡然低了低眼睛:“谢谢姐姐。”她看着那面靶儿镜,镜面不是黄铜,而是玻璃的。玻璃的镜子稀罕,这么小小一面靶儿镜,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也是不易得的。这府里也只老太太房里有把大些的,再就是嫡母这里有了。到底是京城来的,这样外洋的稀罕物儿,也能随意拿出来用。

镜子里的小脸有些黄,头发虽黑却不够顺滑,倒是一双眼睛又黑又大。顾怡然转了转脑袋,让头发上的珠花露出来。珠花用的是绿豆大小的珊瑚珠子,围着中间一颗黄豆大小的珍珠,红艳艳的,的确是比戴那朵黄色的堆纱杜鹃花要鲜亮得多。

丹青跑得快,没一刻就拿来了一对耳坠子,一边坠着三颗比绿豆大些的珊瑚珠,两红一白,戴上了倒跟那珊瑚珠花十分相配。柳姨娘连忙笑道:“还是大姑娘会给东西,这耳坠子跟那珠花真是相衬。”

她夸赞顾嫣然,孟素蓉听着倒比奉承自己来得舒服,微微一笑便起身道:“好了,该去给老太太请安了。”

第2章 后宅多风雨(下)

柳姨娘连忙起身跟在后头,捉个空儿悄悄拧了顾怡然一把,低声埋怨道:“你哑巴了?就不知道跟大姑娘多说几句话?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木头!” 一样是女儿,怎么自己生的跟太太生的大姑娘差得这般远?但凡她有大姑娘一半灵秀,她也能抬抬头。想到这里,柳姨娘就不由得觉得自己命苦?当初一样是生孩子,怎的别人能生儿子,自己就只能生闺女?若是也命好能生个儿子,哪怕呆些呢!

孟素蓉在家做姑娘的时候身子就不好,嫁进门来两年才生了顾嫣然,生产时又有些伤了身子,按郎中的说法,日后只怕难有孕。顾老太太做主将两个姨娘的避子汤都停了,结果一年之后两个姨娘差不多同时有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柳姨娘先生,却是个姑娘,白姨娘后生,却生了个儿子,就是顾家的长子,顾浩然。

自打两个孩子落地,柳姨娘没少背着人哭自己的命不好,但哭又有什么用?白氏本就比她得宠,生了庶长子后在庄家的地位更是稳固,柳姨娘除了自叹命苦,也只能转过头来加倍地讨好主母。可惜孟素蓉虽然没怎么难为她,却也冷淡得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两个丫鬟锦眉和锦心可不是好对付的,这日子真是…

柳姨娘在那里自怜自艾,顾怡然却抿着嘴唇从眼角看了她一眼,手缩在袖子里,揉了揉被拧得生疼的手背。耳朵上的珊瑚坠子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一下下擦过脸颊。这几颗珊瑚珠虽然不大,但颜色艳红,顾怡然虽然年纪还小,也知道这是好东西。她今年才八岁,之前虽然穿了耳朵眼儿,也不过是戴一对金丁香,现下大姐姐却一下子就送了她这么一对珊瑚坠子。这样的好东西,大姐姐随手就送了出来。

顾怡然悄悄抬眼看了看顾嫣然。顾嫣然耳朵上戴的是一对白玉贝壳坠子,没一点儿杂色;头上梳的是小流云髻,插了一支赤金簪子,那簪头上是一只小小的蝴蝶,两扇翅膀颤微微的,随着顾嫣然的脚步轻轻晃动,栩栩如生。这根簪子,过年的时候还没见顾嫣然戴过,显然是为了今日的生辰新打的。

一样都是顾家的女儿,只因大姐姐是太太生的,就有许多的好东西,太太的嫁妆丰厚,将来还不都是大姐姐的?而姨娘——除了会抱怨她不机灵、不是个儿子之外,什么也不会做…顾怡然更深地低下头,紧紧抿住了嘴唇。

前头孟素蓉已经进了顾老太太的院子,大丫鬟山药听见动静,早打起了帘子笑道:“老太太,太太带着姑娘们来了。”

顾老太太年纪五十多岁,因少年守寡太过操劳,看起来颇为老相,但多年乡间做农活又打熬得好身板,气色却是很不错的。老年人醒得早,正穿着一身姜黄色绣枣红团花的大袄,靠坐在罗汉床上跟丫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见孟素蓉等人进来,便抬了抬眼皮:“怎过来得这样晚?”

孟素蓉含笑道:“原怕母亲昨夜睡得晚,若过来早了扰了母亲休息,不想母亲已然起身了。”

顾老太太皱眉看了她一眼:“从前在家里,天不亮就要起来下地,哪像你们…”正要教训下去,便听门外头一阵脚步声响,有个女子声音唤道:“哥儿慢些跑,仔细滑着!”

顾老太太脸上顿时便露了笑容,坐直身子对山药道:“快去看看,是不是浩哥儿!”

话犹未了,一个男孩子自己掀开帘子,一头撞了进来:“祖母!”正是顾家的独子顾浩然。

顾老太太脸上笑得菊花一般,张手搂着孙子,又是摸手又是摸脸:“如何跑得这样快?仔细滑了脚!晨起风冷,看呛着风。伺候的丫头也不精心,看着哥儿这样跑也不知拦着。”

跟着顾浩然的丫鬟这会儿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一听这话连忙跪下。孟素蓉眉头微皱,正要说话,就见帘子又被打起,一个穿着桃红长袄的少妇扶了丫鬟的手笑盈盈地进来,口中道:“老太太可别怪她,哥儿急着来给老太太请安,她哪里追得上呢?”

顾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好,好,我的浩哥儿就是孝顺。下次可别再这样跑了,时辰还早着呢,急什么。”

柳姨娘站在门边上,暗自撇了撇嘴。顾老太太跟大部分乡下人一般,重子不重女。顾运则年纪将近四十了,只有顾浩然这一个儿子,顾老太太看得跟心肝宝贝一般,至于两个孙女,哪里还放在眼中呢。

白姨娘笑吟吟地跟顾老太太说了话,仿佛才看见孟素蓉一般,连忙福身行礼:“太太早过来了?倒是妾来晚了,本想着送老爷到二门处也不耗什么时间,谁知道哥儿拉着老爷说话,到底是晚了,太太恕罪。”

孟素蓉眼神微冷。白姨娘说这些是为什么,她心里明白得很,不就是说顾运则昨夜歇在她房里么——这哪里是请罪,分明是来炫耀的。

“这是浩哥儿一片孝心,我这做母亲的,看着儿子懂事只有高兴,哪会生气呢。”孟素蓉瞥了白姨娘一眼,“以后这话可别说了,浩哥儿纵有什么不是,还有老太太和我呢。”

白姨娘眼里那一抹得意顿时就僵住了。孟素蓉这母亲二字,可算是扎在她心上了。顾浩然虽是她生的,却只能管她叫姨娘,孟素蓉才能得他叫一声母亲,饶是她再得宠,再有顾老太太做靠山,一辈子也不过是个妾,永远都矮上孟素蓉一头!就是教导儿子,也是祖母和嫡母的责任,她这个姨娘半点也挨不上的。

不过,孟素蓉没儿子,将来顾家还不都是顾浩然的?等顾浩然大了,看孟素蓉还能不能这么高高在上!就是顾嫣然,将来出嫁了,也得求着娘家兄弟替她撑腰!白姨娘心里暗暗咬着牙,脸上却打点起满面春风,一边拿了美人拳坐到罗汉床脚踏上给顾老太太捶腿,一边看着顾嫣然夸张地赞叹起来:“大姑娘今儿这一身可真鲜亮,这蝴蝶绣得跟真的似的。方才妾一路过来,看见锦眉带着好几个人去了园子那边,想来今儿大姑娘这生辰宴是要好好热闹热闹了。”

顾老太太的目光也跟着在顾嫣然身上扫了一圈,眉头就皱了起来,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老大家的,不是我说你,嫣丫头过生辰,很不必这么张扬,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省着些的好。就不说我了,老大没当官之前,我是从来不过什么生辰的,就是老大,也没见才满个十岁就这样又是请客又是摆酒的。”

孟素蓉自进来脸上的笑容就纹丝不变,这时候也仍旧是微笑着,口气却是淡淡的:“入乡随俗,母亲虽然节俭,但总要顾着老爷,若是太过格格不入,恐怕与同僚不好相处。再者程知府家的姑娘去年腊月办生辰还请了咱们家里,若是嫣儿不办,怕是人家倒觉得我们不知礼尚往来,失了礼数。”

本地一带有习俗,无论男孩女孩,十岁算是第一个整生日,都要办一办,请了同龄的孩子来家中作客,寓意年满十岁之后,就可以跟着父母正式出外走动了。程知府是顾运则的顶头上司,其女程芸去年年满十岁,就风风光光地办了一场生辰宴,治下的官商人家都请了去,场面铺排得不小。顾运则身为知州,顾嫣然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仅以礼尚往来而言,她过生辰也该回请程芸才是。

顾老太太无话可说了。白姨娘心里却更不舒服。程芸是嫡出独女,素来看不上自己的庶出姐弟们,过生辰宴请的也是各家的嫡出子女,顾家只有顾嫣然得了一张帖子,顾浩然再是顾家独子,程芸眼里却是看不上的,倒叫白姨娘在家中咒了几日。此时孟素蓉再提起程芸,白姨娘只觉得心头发堵,忍不住轻笑道:“听说京城里头大家的规矩,男女七岁不同席,老太太也是怕大姑娘抛头露面的,失了规矩。”

“白氏慎言!”话题说到顾嫣然,孟素蓉便板起了脸,“莫非你是说程家姑娘不懂规矩?这话若传到程知府耳中,你让老爷在外如何自处?”

事涉顾运则的上司,顾老太太也就顾不得别人了,连忙瞪了白姨娘一眼:“不许胡说!”

白姨娘不防被孟素蓉扣了这样一顶大帽子,眼圈一红,盈盈欲泣地道:“妾只是担心大姑娘——”

“娘不用担心。”顾嫣然一直站在一边听着长辈说话,这时候才轻轻拉了拉孟素蓉的衣袖,笑吟吟地道,“白姨娘又不能出去见外客,就是有些失言,程伯母也是听不到的。”

柳姨娘在门边上嗤地一声就笑了出来。若说这宅子里她最讨厌谁,就是与她身份相当却比她得意十倍的白姨娘了,仗着生了个儿子,恨不得连孟素蓉的头都压下去,自然也更不把她柳氏放在眼里。今儿可好,硬生生被大姑娘打了脸——可不是么,一个姨娘哪有资格去见外客,更不用说把话传到程家耳朵里,就是她想去说,程夫人还不屑见哩。

白姨娘脸上阵青阵红,眼眶里那点要落不落的泪也干了。孟素蓉淡淡看了她一眼:“你既这样担心失了规矩,浩哥儿也八岁了,今儿就不必去园子里,在自己房里念书罢。”

白姨娘拧着帕子的手更用力了。本地习俗,今日来的客人里除了有姑娘们,还有各家年纪相仿的男孩子,白姨娘早就想着如何让顾浩然在外人面前露露脸,也结识几家的孩子,如今若是连园子里都去不成,还如何露脸?

“老太太——”白姨娘泪眼盈盈地转向顾老太太,“妾只是担心大姑娘,一时失言,浩哥儿虽不是太太生的,可也是老爷的儿子…”

顾老太太咳嗽了一声,尽量和颜悦色地看向孟素蓉:“老大家的,秀云一时说错话,你何必迁怒到浩哥儿身上,就算不是你生的,好歹也叫你一声母亲。”

“母亲误会儿媳了。”孟素蓉却并不让步,“儿媳并非迁怒,而是怕白氏平日里在浩哥儿面前多说了这样的话,小孩子年纪小不懂得什么,万一今日口快在园子里说出来,得罪的怕不是一家,到时给老爷招了祸,却要如何是好。”白姨娘平日里对她不敬也就忍了,今日是顾嫣然的生辰,白姨娘若想坏女儿的名声,在今儿给人添堵,那却是不能客气。

顾老太太脸上挂不住,索性拉了脸道:“既如此,叮嘱了浩哥儿不要说这话就是了,小孩子家家的,不过是一起玩罢了,能招什么祸。”随即摆手道,“今日既有客人来,想必你忙得很,也不必在我这里立规矩了,都去罢,一会儿我自叫人送浩哥儿去园子里。”

第3章 生辰起风波(上)

出了顾老太太的屋子,柳姨娘回头看了一眼,正从帘子缝儿里瞥见白姨娘拿着帕子掩脸,便啐了一口:“又在哭天抹泪了!仗着自己生了个哥儿,恨不得飞到天上去。依婢妾说,太太就该把浩哥儿接到身边来养着,哪里能让她一个姨娘把哥儿带坏了!”

孟素蓉淡淡看了她一眼,低头对顾嫣然道:“你们姐妹两个先去屋里用饭,一会儿要早些去园子里准备迎接客人。”

柳姨娘顿时大喜。顾怡然也八岁了,再过两年也该出外走动了,若是能早些跟各家的姑娘们相识,对日后自然只有好处的。昨儿她还在害怕,万一孟素蓉不让庶女露面怎么办,这会儿听这意思是并不打算拘着顾怡然,连忙道:“是是是,二姑娘跟着大姑娘,也学学待人接物,眉高眼低。”

孟素蓉眉头微微一皱,待顾嫣然姐妹两个先走了,才看了柳姨娘一眼:“以后这些话,少当着姑娘们面前说,我既叫你养着怡姐儿,就没有把浩哥儿母子分离的道理。”

柳姨娘不敢再说什么,蔫蔫地低了头。孟素蓉略有几分不耐地道:“你回自己屋里去罢,若闲着无事,也替怡姐儿做些针线。”她并不苛待庶女,可是柳姨娘当年私自爬了顾运则的床,也始终是扎在她心里的一根刺,若让她再对顾怡然嘘寒问暖无微不至,那也是不可能的。

柳姨娘低头耷脑地走了,锦心才道:“太太,柳姨娘虽糊涂,方才那话说得倒有道理,太太该把哥儿接到自己身边养着才是。”

孟素蓉淡淡一笑:“不是自己肚皮里出来的,哪里养得熟?且你们瞧着老太太和白氏,可肯把哥儿交给我养着?”

锦心动了动嘴唇,没话可说。若说让孟素蓉把顾浩然记到自己名下,顾老太太一定欢喜,若说让孟素蓉养着顾浩然,那只怕是没戏。

孟素蓉不无自嘲地一笑:“你们替我抱屈,只怕白氏那里还觉得委屈呢,若是没了我,如今她怕也是正经的太太了。”

锦心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件事儿说起来也实在说不清楚,孟素蓉自幼多病,到了二十岁上还没定亲事,眼瞧着要连下头的妹妹都拖累了,孟老爷四处托人设法,不求门第,只求家宅安宁,让女儿嫁过去不必费心费力。彼时顾运则刚考上举人,他的座师便是孟老爷的学生,看中了这个寒门学子,硬做保山帮他定了这门亲事。孟老爷打听到顾家只有一位守寡的老太太,并无兄弟姊妹,遂欣然应允,将女儿嫁了过来。

孟素蓉直到嫁进门来,才知道顾家老太太原来早替儿子物色了媳妇,便是顾运则一个远房表妹白秀云,只是因为白家嫌顾家穷,这亲事一直拖着没定。可是白秀云却是时常到顾家来伺候顾老太太,就连顾老太爷过世的时候,白秀云都来守过灵。在顾老太太心里,早把白秀云当成儿媳妇了。

白家老两口死得早,白秀云只有一个不成器的哥哥,瞧着妹妹生得出色,总想着怎么好好捞一把。他本嫌顾运则只是个穷秀才,不如城里大户纳小妾给的银子多,拖着不肯把妹妹许出去,谁知顾运则转眼就考中了举人荣归故里,还带了个妆奁丰富的媳妇回来,顿时后悔莫及。无赖人物,也顾不得什么面皮,当即就奔到顾家闹事,说顾运则与白秀云早有婚约云云,若不是顾忌着顾运则成了举人老爷,怕就要闹个天翻地覆。

饶是如此,这事儿也闹得十分难看。白秀云哭倒在顾老太太面前,只求别让她哥哥将她卖给城里五十多岁的王老爷做妾。最后,是顾老太太亲自来找新进门的儿媳,让白秀云进门做了妾。

虽说是做妾,可是有打小的情分在,又有顾老太太护着,白氏的日子过得好不滋润。初时还对孟素蓉恭敬些,打生了儿子之后,渐渐的就有些张扬起来。偏孟素蓉肚子不争气,进门十二年只生了顾嫣然一个女儿,顾老太太这颗本来就偏的心,就更不知偏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咱们孟家也没少——”锦心终于忍不住小声嘀咕,只是才说了半句,就被锦眉用力扯了一下,只得悻悻闭上了嘴。顾运则一个乡下穷小子出身,虽说会读书,但这世上会读书的人多了,若没有孟老太爷这个岳父,他的仕途又怎会走得如此顺遂?偏偏顾老太太眼里看不见,只道自己儿子有本事,却嫌儿媳体弱难生养,自然就越发看重生了儿子的白秀云。

“罢了。”孟素蓉焉能不知锦心想说什么,“老爷这些年还是顾着我的情面,并没因我无子而冷落我,我只看在他面上…今儿是嫣儿的好日子,莫说这些扫兴的事。”

锦眉轻轻踢了锦心一脚,笑道:“太太说的是,大姑娘又聪明又孝顺,若说读书,便比哪家的儿子也不差的。”

孟素蓉晓得是丫鬟要宽自己的心,但仍是嘴角边浮起了笑意:“有嫣儿,我也心满意足了。”

虽说入了秋,但太阳升起来后仍是十分温暖,各家的马车陆续来到,顾嫣然带着顾怡然,早早就到二门去相迎了。依着本地风俗,帖子都是下给各家姑娘哥儿的,家里长辈至多只来一两人,都由孟素蓉接到屋里说话,将孩子们统送进园子,由着他们去说笑玩耍。

官邸的宅子哪里会有什么花园,不过孟素蓉心疼孩子们没个地方跑动,将紧邻着的一家人家院子买了下来,在墙上开了门,权做园子。虽说也不大,但如今精心收拾了几年,倒是十分雅致。园子中间挖成一条水渠,横过园中,渠里种不得荷花,却养了些睡莲,圆圆的叶子浮在水上,错落开了几朵白色紫色的花,莲叶间又养几条巴掌大小的红鲤,游来游去倒也活泼可观。渠上搭了六座小桥,座座都小巧玲珑仅容一人通过,却是样式各异,顿时将这园子点缀得雅致起来。园中花木也无甚名贵品种,却修剪得宜,疏密得当,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此时正是桅子花开的时候,两棵桅子捧着雪团般的花朵,一阵风吹过,在墙外都能嗅到那股香气。今日来的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们,不一时,园子里就渐渐热闹起来,尤其是女孩儿们,都绕着那几棵桅子说话。

“你家这几棵桅子开得倒好,才在门口下了马车就闻到香了。”说话的便是知府程家的姑娘程芸,今儿来的客人里,要数她父亲的官职最高,顾盼之间便难免有几分自傲,一边说一边拿眼有些厌恶地瞥了瞥顾怡然,声音并不压低,“原是来给你庆生辰的,怎么把你庶弟庶妹都带出来了?”

程知府娶了三房姨娘,庶子女生了四五个,没有一个省油的灯,甚至还有个庶长子,程夫人真是不胜其烦。幸而她娘家得力,后头又连生了程芸程范这一子一女,才算在程家稳得住。程芸受母亲影响,对庶出的兄弟姐妹十分厌恶,出门在外,对别家的庶子女也是一样看都不看。她性子傲,跟顾嫣然交好还是觉得二人处境相似,顾嫣然连亲兄弟都没有一个,说起来还不如她。

顾嫣然笑笑,往水渠对面看了看:“那边总得有人招呼,既叫了一个出来,没有把另一个关在屋里的道理。”

孟素蓉今日安排男女分开,在水渠两边各自摆席,既不太生疏,也不会混在一处叫人说嘴。顾嫣然到底是女孩儿家,虽说来的人都是相识的,却也总不好亲自过去招呼男客,少不得要顾浩然出面。

程芸嗤了一声:“谁稀罕。”她的弟弟程范跟她一样,都是看不上别人家庶子的。

顾嫣然笑着替她倒杯茶:“若没人招呼岂不失了礼?我只怕你挑我的不是呢。”

程芸撇嘴笑道:“专会甜嘴蜜舌的哄人,只把错处扣给我。” 从丫鬟手里拿过个匣子,推给顾嫣然,“喏,别说我挑理不给你生辰礼,你是知道我的,不耐烦做那些针线,就是一叠帕子,说是什么鲛绡纱的,用起来冬暖夏凉,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顾嫣然打开匣子,只见里头放了一叠蝉翼似的丝帕,足有一打之数,有秋香、桃红、湖蓝、雪青四个颜色,看起来如烟似雾。鲛绡纱也是难得的东西,轻薄柔软,十几岁的女孩儿之间不过是相互送几色针线,程芸一送就是十二条,也算是大手笔了,虽然嘴上说不是什么好东西,神色间却颇有自得。顾嫣然便合了匣子笑道:“这怎么好意思的,上回我才送你两个荷包,倒赚回十几条帕子来。”

旁边一个女孩子便凑趣笑道:“程姐姐家里也不缺针线上的人,自然不必自己做的,不像我们。其实要我说,这帕子倒是不绣花的好,绣上了,反掩了这好纱。”

那女孩子父亲是程知府手下的小官,程芸拿眼角瞥了瞥她,并不理睬,凑到顾嫣然耳朵边上小声道:“就会溜须拍马!”

顾嫣然啼笑皆非,只得道:“祝姑娘说的是,这样好纱,绣了花也可惜了的。”

程芸撇撇嘴:“就你好心。”眼睛往园子门口一溜,推了顾嫣然一把,“你的秦妹妹来了,还不快去接。”

顾嫣然知道她性子,笑着轻轻拧了她一下,起身招呼一下周围的女孩儿们,快步往园门口走去,迎着一个穿月白色绣石榴花裙子的女孩儿便道:“怎这个时候才来,还当你必会第一个过来的。”

第4章 生辰起风波(下)

秦知眉的父亲是程知府手下的通判,祖父便是那位从京里致仕回来的秦太医,顾嫣然也是因着跟秦知眉相熟,才请到秦太医来给孟素蓉诊脉开方子的,故而两人的情份又不比别人,只要见了面必是亲亲热热,有说不完的话。只是今日秦知眉却只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拉了她的手:“嫣然,我,我今日带了两个哥哥来。”

“两个哥哥?”顾嫣然记得秦知眉只有一个哥哥,哪里又跳出一个来?

秦知眉眼睛不停地往后面看,有些抱歉:“其实是我二姑父兄长家的表哥,年纪——略大了些,我本不想带他来的,只是我母亲——硬说让他出来散心…”

顾嫣然正在不明所以,便见后头两个少年并肩走过来,一个她认得,正是秦知眉的兄长秦知渔,另一个少年不曾见过,但看年纪却是十五六岁了。虽说本地习俗,女孩儿家过生辰也可请男客,但也大都是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且是素日里便相识的,即如秦知渔,今年已经十二岁,若不因着顾秦两家交好,也不能邀请,更何况这少年她从未见过,且已有十五六岁,按理更是不该来的。

秦知眉一脸的为难,此时秦知渔和那少年已经走到近前了,顾嫣然也只能先按捺下疑惑,侧过身去见了个礼,秦知眉清了清嗓子:“表哥,这位就是顾家姑娘。顾姐姐,这是我姑父家的表哥,姓周。”

顾嫣然微微低头,从眼角瞥了一眼,姓周的少年肤色微黑,身材修长结实,比秦知渔足足高了一个头去,只是眉头皱着,虽然行起礼来规规矩矩,却带着几分戾气,不像是个好脾气的。身上穿一件淡青色缂丝袍子,颜色瞧着不打眼,可是底色匀净,织着暗银祥云纹,随着他的走动在日光下微微闪烁。这个料子她在孟素蓉的陪嫁里见过,叫做青里银,瞧着不怎么起眼,染起来却不好把握,若多一分便暗沉,少一分则轻浮,故而价格颇是不菲,孟素蓉也只有这么一匹料子,顾运则都舍不得穿的。秦家最好也不过是秦太医这个正六品的衔,亲家自然也都该是差不多的人家,却不像是随便就穿得起这样料子的人家。再看他腰上挂了一块白玉子辰佩,玉质白如截脂,就连秦知眉头上的玉珠花都没有这样好的成色——嫣然心里疑惑,脸上却丝毫不露,按着礼数将人带进园子,自然有下人来引着两个少年往水渠对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