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点头:“行,我也只是帮你牵个线,都是举手之劳。”

对老人家来说,确实是举手之劳,他儿子来看他,他也只是换了一下自己的地址而已,可是这对整个办学校的事情来说,都很重要。正规程序不会少任何一步,但是这种隐性的影响力,意义非凡。

老人的好心,让卫靖泽也挺暖心的,以前觉得这些老人家身居高位,一直被人捧着,相处久了便觉得,其实他们也是一群普通的老头儿老太太,为了一块肉能吵起来,也关心自己的健康,也喜欢孩子,熟悉了之后时常会忘了他们曾经是手握重权的一群人。

老人主动帮忙,倒是把卫靖泽当成是朋友了一样了,卫靖泽自然十分感动。

回到自己的房间,卫靖泽还有些感叹,跟江延宗说了这个事情,江延宗说:“确实很难得,往日里求他们办事的人多,如果不是真的放在心上的,也不会帮,能主动提出来要帮你,说明是很看重你了。”

卫靖泽说:“确实幸运的很。”

江延宗没有说的是,他觉得卫靖泽有一种很容易让别人喜欢他的魅力,或许是因为一身正气,或许是因为细心贴心,总之和他相处起来,感觉很舒服,很自在。因为他有着这样的魅力,所以老人家也愿意帮他吧?这种能力,不是轻易能够拥有的,在江延宗所见过的众多人中,卫靖泽是唯一一个。

而且,卫靖泽自己对此浑然不觉。

于是,在卫靖泽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被江延宗亲了一下,卫靖泽都惊讶了一下,江延宗是很少主动的,今天倒是有些神奇了。

为了不让江延宗害羞,卫靖泽很快收起了自己的惊讶,迅速地亲了江延宗一下,江延宗果然羞了,推了他一下,说:“赶紧去洗澡,难闻的很。”

卫靖泽干了一天活,当然味道不怎么好闻了。

这事儿卫靖泽很快就找时间跟村长说了,村长十分高兴,说:“小泽,都是你的面子啊!如果不是因为你,咱们村也不会得到这样的帮助了。”

卫靖泽说:“也不能这样说,他们在村里过得开心了,当然也愿意帮一下咱们,倒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村长对卫靖泽这态度很满意,小年轻就是要不骄不躁,才能够做大事,这小伙子,村长是十分看好,觉得卫靖泽比村里任何一个人都有出息。

“这事儿咱们还是别说出去了,免得村里的人出去乱说,传言变了味儿,反而给人家带来麻烦。”

卫靖泽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事情,大家自己知道就好了,其实老人家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用点面子情,也不是用违规的手段之类的,让村子里办学校的时候少点阻力,但是这事儿说出去了,被有心人添点油加点醋,味道就会变了,说不定还会给人家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这事儿就几个关键人物知道就行了,村里的人只需要知道办学校的程序问题,他们不需要担心。

第230章 困难多

程序问题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接下来就是资金问题了。

下月月初的分钱的例会上,村里要就这办学校的事情进行投票,到时候会由卫靖泽对这个事情进行宣讲,所以在此之前,卫靖泽要将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到,到时候村里人有什么疑问,卫靖泽都能够回答的上来。

为此,村长召集了大家开了好几次会。

老一辈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更多的是列席了,对这样的事情他们也没什么经验,还要靠卫靖泽牵头的年轻人来办。

除了卫靖泽,还有潘秋阳、潘壮牛等村里有些见识的人来开会。

首先,大家要对自己的学校定个性,既然是村里的学校,大家就更加偏向私立的了。

“我觉得公立的不好,咱们村的学校,上面派人来管着,有啥事儿咱们也说不上话,那还不如不盖这个学校。”

公立的学校别的不说,就钱的问题,国家教育部会给拨款办学,所以学校是社会服务性机构,而不是营利性机构,如果是私立的,别的不说,钱的问题就全部要靠村里了。

“干他娘的,咱们自己的学校当然要自己说了算了,不然跟大泥湾那边有什么区别?想要挖有出息,不多花钱那是不可能的。城里人花多少钱在蛙身上了?咱们这边还没法比!”

卫靖泽说:“钱的问题倒还是其次,你们知道,公立学校的老师都是事业编制的,福利很好,很多人愿意当老师,就是这个原因,稳定,事业编制,福利好,如果是咱们自己开办学校,没有事业编制,退休后没有保障,平时节假日也要发福利,工资也不能太少,这些都是支出。咱们的福利不够吸引人,就要有足够高的工资吸引人。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私立学校说起来是不错,可是花钱是要比公立学校高很多的,这个学校既然是为村里开办的,当然就不会是为了赚村里人的钱,村里自然要负担学校的运营费用。除了刚开始的建校,后面也是要花不少钱来维护的。

卫靖泽说完,许多人都沉默了,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想当老师,城里的人读大学的时候,父母都会希望孩子能够读个教师,出来之后有稳定且福利高的工作,农村监管不严的地方,学校的职位会被有关系的乡绅们占着,只是因为福利比一般人要好。

既然自己办学校,当然要办个好学校,也要请好老师,没有好的福利,就吸引不来好的老师。

如今村里的财政收入如何,卫靖泽是有数的,一般是出的比进的多,自己和江延宗包山的钱,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修路的事儿上去了,这条路不收过路费,自然也没什么产出,虽然它的隐形效用很高,可是都是回报到了村民们的手里,而不是村里,村里的账面上,没有因为这条路而多赚一点钱。

办学校的钱,应该是从卫靖泽和江延宗准备包下第二座山的钱里出,村民们倒是不用花钱修建学校,可是后面学校需要运营,就需要花钱,全靠村里的财政,就会有坐吃山空的那天,这个钱自然是需要村里负担的,这就要从村民手里拿钱了,大家会答应吗?

所以到现在为止,最大的问题还是学校需要大家的钱,但是穷怕了的村民们恐怕不乐意掏钱,就算是给他们画大饼,说以后孩子考上大学之类的,估计也不太乐意。

要形成完整的资金链,学校才能一直办下去,总不能因为没钱了,老师走了,孩子们又没法继续上学了吧?

有人说:“难道咱们就办成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是能够解决钱的问题,但是很多事情就不是村里说了算了。

这个问题算是暂时搁置了,因为大家谁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办学校的事儿,果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村里办私立学校,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是与其他私立学校不同的地方,但这也是十分矛盾的地方,没有钱财来源的学校,如何靠自己经营下去呢?

回到家里,卫靖泽忍不住跟江延宗说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被这个问题卡住了。

江延宗倒是生意人的头脑,却也没见过这种模式的私立学校,见卫靖泽为这件事苦恼,便也开动脑筋帮着想办法。

何天武回去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便回来了,大家见他容光焕发的样子,就知道事情应该进展的不错。

“家里给我介绍了个二十八岁的姑娘,挺能干的,人也挺好,我们决定处处看。”何天武脸上笑开了花。

大家都纷纷恭喜何天武,这可是大好事啊!

“天武,你在这里干活,以后怎么去约会啊?”这个声音一出,大家就都笑起来。

还有人不断催促何天武快回答。

何天武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其实也没啥,就是她会来b市上班,我们可以经常见见…”

“哟!姑娘为了你,还跑到b市来了啊?”

何天武忙否认说:“不是不是,人家是本来就准备来b市找活儿干的,这是凑巧。”

有人就说:“天武你太笨了,人家明明是为了你才来b市的,人家说以前就有这个计划,你就信了啊?”

何天武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了:“是吗?可是…可是…”

估计何天武也没有想到人家女孩子会为自己做到这个地步吧?

见何天武纠结,有老人家就说:“别想了,反正人家姑娘要来,你就好生照看着,反正看现在的情形,你们两这样下去错不了!”

何天武也点头说:“您说的是!”

据说这姑娘也是挺可怜的,以前家里穷,家里姊妹又多,因为超生欠了不少外债,所以年纪小小的就出门打工了,赚的钱都给家里还了债,现在家里日子好了许多,姑娘年纪却大了,不好嫁人了,不然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让何天武得了这样一个能干人又好的姑娘。

放在城里说,这姑娘也没有替家里还债的义务,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那边的风气如此,做过多评论也没啥了。

关键是这姑娘以后不能太顾着娘家,如果真和何天武成了,还是要顾着自己的小家比较好。

还有老人拉着何天武到一边,说要怎么样对人家姑娘好。

何天武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还是十分认真地听着的,毕竟好不容易有了个看对眼了的姑娘,当然要好好珍惜了。

老人家教他,这事儿就不要跟姑娘说破了,人家那么说,肯定是想要留点面子的,不然跟上赶着一样,就感觉低人一等了,姑娘朴实,何天武也是嘴笨不会说的人,那就多在行动上体现。

还有人跟卫靖泽说:“小泽,天武这事儿,得靠你了啊!你可不能让人家老是在猪圈里干活了。”

卫靖泽说:“那行,以后每周给你一天假,你去跟人家姑娘好好处,要是没处成,得多给我干活,加回来!至于老杨,你要是想休假,跟天武错开就行了,如果不想休假,我就按照一天一百块的标准补给你,怎么样?”

大家都说好,这样比较公平,总不能何天武能出去约姑娘,杨天健却要一直干活,两个人的待遇还一样。

至于何天武上市里,也不难,这村里天天有车去市里,搭个顺风车不成问题,只是回来的时候要记得跟师傅约好时间,别错过了回来的时间就成了。

老人家们都喜欢这种好事儿,这也让家里的氛围一直热热闹闹的,还有老人家直接去了屋顶,在屋顶摘了玫瑰花来,在屋子里摆上,顿时整座屋子里都显得有些不一样了,漂亮的玫瑰花将房间里营造出了不一样的氛围。江延宗也摘了几枝玫瑰,插在了两个人的房间里,男人气十足的房间里顿时多了一抹艳色,显得十分不一样了。

后来,老太太们就迷上了剪玫瑰花和插玫瑰花了,因为这些老太太们的行为,屋子里倒是漂亮了不少。

过了几天,江延宗拉着卫靖泽谈学校资金的问题。

“这几天,我想了一下,我觉得资金困境也不是不能解决,但是要熬过前期的投入,还要操作得当。”

卫靖泽十分有兴趣听他讲这个事情,江延宗在赚钱的事情上很有天赋。

“你们考虑到的困境,一般是前期,前期只有村里的孩子来上学,当然没有资金注入,但是如果学校能够打出名气,吸引有钱人家的孩子来上学,他们交的学费不就是你们资金的来源么?”

私立学校都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盈利的,除了建校的时候投入大笔资金,后期维护倒是要少许多,如果每年入学的学生数量没有很大的波动的话,后面就全是盈利了。

卫靖泽说:“你这个办法倒是可以,只是打出名气不容易,谁能保证以后的事情会如何呢?再说了,村子离市区那么远,人家家长舍得送过来吗?”

江延宗伸出手做出打断的姿势,卫靖泽便将后面的话咽了下去,江延宗说:“你先听我说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是钱生钱的办法,村里的财政账面上是会有一些资金的,如果拿出一部分来做投资,咱们家住了这么多有能力的人物,要找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渠道并不难,村里也只是想转学校运营的资金,说明不需要太大的机会,也不会跟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形成大的矛盾,这方面来说,还是很容易的。”

第231章 大新闻

这第二个办法倒是不错,只是要明确责任人,要公开明细,扯上钱之后,事情就没有想得那么简单了,钱一定要说清楚,绝不能有任何一点含糊的地方。

“第一个办法说来还是有些遥远了,第二个办法倒是不错,不过第二个办法也要找一个合适的人出来。”

江延宗说:“不用想,他们肯定希望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卫靖泽苦笑了一下,他觉得这个几率很大,但是他并不想,现在的他已经够忙了,多一份工作就多一分责任,就算是他想做,也是分身乏术。

“我会推了的,现在咱们事情这么多,还是找别人吧!”

有时候,揽责太多也不是好事。

江延宗点了点头,说:“虽然这其中肯定油水不少。但是咱们也不缺这点钱。”

卫靖泽点头:“确实,更何况是昧着良心的钱。”

再开会讨论的时候,卫靖泽就把江延宗带上了,虽然在村里人看来,江延宗是个外人,并不是本村的人,但是江延宗在村里颇受尊敬,以往江延宗没有要插手村里的事务的意思,现在人家也是好心帮着村里想办法,所以大家也没有拒绝他的入席。

两个办法一说出来,大家跟卫靖泽一样的想法,还是第二个办法看上去现实一些。因为在大家的理解里,拿钱去做生意能赚钱是真的,至于学校赚钱,应该不容易吧?学校收的学费又不多,得收多少学生才能够赚钱啊?上次卫靖泽给大家分析过了,等学校建成之后,除了老师的工资开支,像粉笔等这样的教学用具也是一大花钱的地方,靠学校赚钱,不亏就不错了。

江延宗知道这些村民们少听说关于私立学校的事儿,而且私立学校不少都是只收钱,不管学生品质的,所以在国内来说,私立学校学生的质量一般比不上公立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私立学校能赚钱,而且能赚不少钱。除此之外,还能够让一个亏掉血本的楼盘起死回生。教育资源,是如今社会的重要资源。

江延宗也不多作解释,只说到时候大家就都明白了。

投资的事儿,还得卫靖泽去牵线,但是卫靖泽就是不肯接受负责人这个位置。“我已经是村里对外销售的负责人了,身上的事儿越多,我就越担心做不好,这是一个管钱的事儿,比我合适的人多了去了,不一定要选我。”大家见卫靖泽如此强烈的推辞,也就不强逼他了,继而讨论的投资各种事情和选代表。

这个事儿不是大家这几个人坐在这里就能够决定的,还得村里开会,所以大家也就粗略的讨论了一下,具体事情还要等到事情确定了才行,不然村民们投票办学校不通过,讨论了也是白讨论了。

估计是除了卫靖泽,再没有其他的人值得大家如此信任了,所以大家接下来的意见是,选一个小组出来管理这比资金,但是村长和副村长负责监督这个小组,避免钱被人贪走了。

至于选谁,还要开会再决定。

这个时候,村长说:“我这里有个想法,希望得到诸位的支持。”大家都看着村长,听他说话。

村长继续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小泽一分钱都没拿,就帮着村里卖菜卖东西,现在咱们村家家都赚了不少钱,最少的也应该有个将近十万了吧?大家每个月都分钱,心里应该有数,至于在座的,比旁人赚的更多,这些都是托了小泽的福,我的意思是,咱们还是要给小泽发工资。不能让别人笑话咱们村说支使别人白干活。”卫靖泽也是没想到村长会说这个事儿,他早先不要工资,是知道大家赚点钱不容易,而且自己也不缺这点钱,现在突然提起,他都有些不习惯了。

其他的人也纷纷点头,觉得村长说得对,这两年多来,卫靖泽保证了村里的菜都能稳稳地卖出去,谷子也能以那么高的价格卖出去,谁不是通过卫靖泽的手赚了钱的?做生意的机会不好找,如此赚钱的生意更不好找,大家能有今天,都是托了卫靖泽的福,因此大家对这个提议一点意见都没有。

卫靖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颇为感激,他以为大家已经把他的事儿当成是自己应该做的了,没想到村长还能够想的起来。

村长说:“这么晚才想起这件事,也是咱们对不住小泽,我看报纸上说,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我想了想,咱们也应该这样想,谁为大家做事都不是该欠了大家的,谁对咱们有功,咱们就得记得人家的好,能回报人家就回报人家。以后村里也应该这样,谁为村里干了活出了力,都应该被感谢,都应该获得好处。”这一席话让大家纷纷鼓掌起来,设身处地地想想,谁也不是天生该为别人服务的,大家也希望以后自己以后为村里做了什么事,别人也会记得,不要当成理所当然的。

村长说:“既然如此,那等下次开会的时候,我再一并提出来,到时候你们记得声援我。”大家纷纷点头说:“那是当然。”前前后后开了好几次会,总算是把办学校的事情商议好了,等到宣讲的时候,才算是有了底气了。

九月份的时候,大泥湾发生了一件大新闻,说是大泥湾村支书的儿子,在河边点火自焚了!

这个事儿倒不是假的,因为有许多人都看到了,那天在天擦黑的时候,河边突然出现了一个火团,还有人大喊救命的声音和痛苦的嘶吼,因为那个时候天色不早了,明亮的火团十分显眼,许多人都看到了那个浑身都有火的人,在河边痛苦的挣扎。

这个事情真的是十分轰动了,这年头子山的人不如以往多了,而且少见用这么惨烈的方式自杀的。至于为什么说是自杀,这是警方鉴定的结果。

根据鉴定报告,那人是因为吸毒过量,导致神志不清醒了,所以才做出了自焚的举动。

这算是一件十分新鲜的事情了,所以很快传遍了这附近,不仅镇上的人知道了,甚至B市也有这样的传闻,可见这件事的传播之广。

据说,村支书的儿子在和女老师离婚之前,就已经被外面的人带坏了,现在也是一直在外面混日子,以前就有传闻他用针,但是没想到竟然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

自焚的那天,还有人看到他了,跟他打了招呼,就觉得他状态不对,走路的时候摇摇晃晃的,跟没睡醒一样,人也很没精神的样子,跟他打招呼也不理,一直走到了河边。在河边站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朝自己身上倒了汽油,然后点了火,汽油应该是他自己摩托车里面的,那摩托车也旧了,前些时候还说准备买个车开,摩托车就不骑了。

这件事还真是让大家都唏嘘不已,没想到好好地一个人,就那么没了,大家就是这样,有些人不管生前多坏,死了之后,还是能回忆起一点好来,村长的儿子没什么好的,于是大家说他小时候很乖很可爱之类的,没想到长到了竟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村支书一家自然是悲愤欲死,特别是村支书,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他这个横了一辈子,顺风顺水了一辈子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难以接受。

村支书在愤怒之下,跑到县里镇上去找儿子以前的那些朋友,还说要告他们,告他们杀人罪,大家觉得村长这是疯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告人家,是你自己儿子没学好,怎么能怪别人,再说了,儿子活着的时候你不好好管教,等到死了再来后悔,又有什么用?告倒了人家,你儿子还能够回来不成?

其实在大泥湾,还是有许多人嘴上说着可惜,背地里却有些幸灾乐祸,还有嘴巴不好的人直接说,这是报应,村支书做坏事太多,所以老天报应到他儿子身上了。

事实上村支书确实是没少做坏事,和别人一起侵吞村里的公款,帮着沾亲带故的人欺负别人,分田分地的时候做手脚,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许多人都能将他的恶性历数出来,大多是跟自己有关的,大家记仇的能力都不差。

而事实上,村支书也没有找到儿子以前的狐朋狗友,那些人别说来参加葬礼了,在村支书儿子死后,还进了他的屋子,把值点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个屋子,可把村支书气得够呛,他这一辈子在大泥湾作威作福,还真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流氓无赖,可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不是在他们自己村子,不是在他们自己的地盘。

虽然死的不甚光荣,但是村支书还是给儿子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的,周围村子的人跟他们家有点交情的,都要去,就算是人家儿子死了,人家还是大泥湾的村长,这点是不会变的。

因此,她的儿子的葬礼确实是十分热闹,他们本村就有一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要去人的,还有附近的村庄,甚至镇上和县里跟他家有关系的人家,都要去吊唁,不知情人的人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估计还会以为这人死之前是个多么有用的人呢,引得这么多人来致哀。

卫靖泽家里跟那边还是有着七弯八拐的关系的,所以老汉也要去葬礼上,老汉也知道卫靖泽不大瞧得上这种人,而且人家死的也不光荣,所以老汉也没让卫靖泽跟着去,自己去一趟就够了。

而村支书听说叉水村的东西好,所以很多东西都要从叉水村买,人家上门做生意,卫靖泽也不好推拒,只好出来跟人打交道,对方还想压低价钱,卫靖泽真的是十分不耐烦了。“我们村的东西一直卖这个价格,如果你觉得太贵了,可以不买的,反正你们自己村里也有。”村里的东西不愁卖,而且价格没有一点异议,卫靖泽不想退让,这是关系到村里的利益的,就算是只关系到他自己,他也不想给人家便宜。

对方见卫靖泽油盐不进,就知道肯定是谈不下来了,大泥湾跟叉水村的关系不太好,或者说,跟周围的村子的关系都不太好,因为大泥湾的人都有些欺负人的行为,只是其他的村子不如大泥湾那么有钱有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也只是忍气吞声而已。

卫靖泽强硬地不肯降价,对方只好按照原价付款了,卫靖泽表面上依旧很冷淡,可是心里却震惊的很,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支书,竟然能有这么多钱!卫靖泽要求不能赊欠不讲价,所以人家一口气买了上千斤鱼十多头猪鸡鸭鹅上百只,另外还有别的菜,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没想到人家给钱十分痛快,直接一次性付清了款项,这村支书,还真是颇有家底啊!也难怪他儿子在外面胡来也一点都不缺钱,都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吧?

卫靖泽这次算是对村干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这不仅是一个肥差,简直是肥的流油啊!

这次的打交道,让卫靖泽对对方印象更是差到了极点,能捞这么多钱,心可够黑的啊!

江延宗倒是一点都不意外,说:“这些年,像这样的农村基层贪腐,是越来越多了,有些金额能够比得上城里颇有地位的官员,而且这种地方风险比城里还小一些,他们的关系网比城里更复杂,城里当官还可能会被调走,村里不会,有些人不仅能一辈子占着这个职位,还能传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卫靖泽想了想,觉得也是如此,即便是叉水村,也是如此,虽然叉水村上一任村长不是现任村长的爹,却是他的亲叔叔,这也是卫靖泽在听老汉他们讲古的时候知道的,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联系起来,着实是激灵灵地浑身一颤。

江延宗能清楚这些事儿,是因为他跟这个圈子打交道不少,明白其中的一些规则,还有时候,有些规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比如农村基层的村长村支书等职务,在古代便是乡绅地主,掌握了资源的人,才有话语权,才能将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

第232章 小香猪

江延宗的讲解让卫靖泽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弯弯道道,同时也领悟到,这是一种传承了千百年的东西,尽管自己再不忿,对此感到再愤怒,也是没有用的,能做的,也只是保住叉水村这片净土,让大家不会因此而吃亏,而是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

不管大泥湾村支书的儿子生前有多么不堪,至少在死后,是极尽哀荣的,甚至有人说,他算幸运的,在他爹还在的时候就死了,如果真的是一直活着,以后他爹死了,估计他在挥霍掉了家里的家产之后,恐怕会落到穷困潦倒而死的地步。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另一种可能性,已经永远不会存在了。

这件事倒是给大家敲了一个警钟,毒#品这种东西,真的沾不得,真的会让人变得十分可怕。

这件事固然给大家增加了不少谈资,不过这事儿一过去,另一件事才是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忍不住议论的,那就是叉水村关于建学校的事情。

除了大泥湾颇有一些蔑视之情,认为叉水村这样的小村子办自己的学校是有些天方夜谭之外,其他的村子也不大看好。大家稍微想想都能猜到,钱的事儿,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虽然近些年叉水村发展的很快,整个村都发了财,但是办学校这事儿,又不是每家一百两百的事儿,而是每年都要投入十几万几十万的事情,谁乐意拿这么多钱出来?就算是平摊到每一家的身上,也是不小的数目。如果这事儿放在自己身上,也不那么容易接受。

还有一些人家,是跟叉水村有亲的,都纷纷劝说自家的亲戚,千万不要同意办学校,谁知道这是不是村委想出来的贪钱的办法?大家活了这么久,还真没怎么见过不需要大家掏钱的好事儿。

“要我说,这事儿就不靠谱,别说盖学校了,就是前面你要跟政府申请办学校,好多部门要跑,好多部门要送礼打点,要是没这个数,你能办下来?能办下来我把我的鞋子吃了!”这个高谈阔论的男人唾沫横飞,将自己黝黑的手掌伸了出来,手指张开,用力地晃了晃,好像这样就能够增加自己的话的可信度一般。

围观的人纷纷点头,政府部门不好打交道,一进一出掉层皮,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办的好呢。叉水村现在富起来了不假,可是那点家底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那学校建的根本没意义,”另一个人加入了大家的谈话,“叉水村就那么几个娃儿,顶了天了才两个巴掌,就这样建学校?老师不好找,来了就对着一个学生两个学生上课,有什么意思?”

这个理由又让大家信服了,确实是这样,叉水村的步子迈得太大,真怕会扯着蛋。

外人如何议论,卫靖泽这些主事人是不管的,他们要听的是村里人的态度。

村里现在已经是各种说法流传了,卫靖泽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反而先忙活他的小香猪的事情。

李学农帮卫靖泽弄到了优质的小香猪,在九月底的时候给卫靖泽送过来,卫靖泽早已经让杨天健和何天武打扫干净了猪舍,准备迎接这些小香猪。

小香猪据说本是湘西等地的特产,肉质鲜香肥嫩,小猪十分适合做烤乳猪,肉质比一般的猪要好上许多,不过也有缺点,那就是贴膘不如普通的家猪速度快,所以小香猪的猪肉价格也更贵一些,经济效益倒是不赖的。

卫靖泽养小香猪,是知道自己的客人都是有钱人,只要东西好,贵一些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卫靖泽也不需要为了销售的事情担心。

在跟李学农交流过之后,卫靖泽知道放养的小香猪比圈养的要好,小香猪贴膘不容易,所以就要从肉质上下功夫。放养的小香猪因为有着充足的活动,并不像圈养的那样窝在猪栏里长肉,而且野外有着丰富的草料给猪食用,不仅满足了猪的需求,也能够减轻杨天健和何天武的工作量,不用太过频繁得喂食小香猪。

李学农帮卫靖泽联系到的小香猪,是达到了试验标准的小香猪,品质有保证。

在九月二十九这天,李学农就趁着自己有点闲暇的时间,将小香猪送到卫靖泽这里来了。

当初卫靖泽说小香猪的数量是越多越好,所以李学农给他带来了两车小猪,大概有六十头。

卫靖泽犹觉数量不够,问:“怎么没给弄头公猪和母猪?”

李学农用看智障的眼神看着他:“小香猪本来是地域性很强的牲畜,我能给你弄来这么多,你都该偷笑了,还想要公猪母猪,你是在做梦呢,还是没睡醒呢?”

卫靖泽当然知道小香猪比一般的猪要难弄到一些,他只是这样问一下而已。

小香猪到了之后,没有马上就送到猪栏里去,而是先带着李学农去猪圈和林地看了看,看看猪栏是不是够干净,林地和猪的通道是不是还合理。

鸡舍紧邻果林,而且鸡也会在林地鸡活动,要确保两者能够共享林子里的空间,不会影响甚至攻击对方,卫靖泽才敢将这个事情进行下去。

鸡和猪都不是领地意识强的动物,前期好好磨合的话,两者是很快能够在一起和平相处的,这个毫无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