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我就觉得在别的地方,什么都不对,喝的水不对,吃的饭不对,连睡的床也不舒服。”

“我也这么感觉,我一回去,就犯了咳喘,一只咳嗽个不停,现在一回来又好了。”

“回到家里,就跟皇太后似得,动一下都要被一群人盯着,烦!要是他们知道我这边还下地干活,肯定要吓死去!”

“哈哈…”

大家甫一见面,就叽叽喳喳说开了,离开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想死这里了。虽然在这里,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可是大家就是觉得舒服惬意的很,在家里,直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而觉得不自在了,真是奇怪了。

“可能是在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热热闹闹的,跟很亲密的朋友一样,无忧无虑,所以很舒服,回去了,别人不自觉地就捧着你了,觉得人的距离就出来了,所以不习惯。”

好些人都点头认同这样的说法,回去之后,连儿孙都捧着自己,没有家人的亲密感。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今要打破这种格局,已经十分困难了,儿孙们有自己的生活,再要求太多,真的是给他们添乱,所以还不如保持一点距离。

回到了乡下的老人们,真是如入了水的鱼儿,都活起来了。

见卫靖泽那么忙,老人们也纷纷撸起袖子要帮忙。

开犁田的机器是不行的,上山施肥也不行,猪圈牛棚啥的肯定不能去,活儿太重,于是大家就一部分跟着老汉去地里干活得了,撒一下种子,浇一下水,活儿简单,干久了也会累,累了就休息,也不能盼着他们能做多久。

现在的老人家们还有点孩子气了,干什么事儿还要你追我赶的,比个赛,干活效率还真比卫靖泽猜的要高一点,反正一群人干活,他们都很带劲,情绪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另一部分老人家找不到活儿干,就问卫靖泽有没有别的活儿。

卫靖泽是活儿多,可是老人家们干不得啊,只好说:“没啥适合你们的活儿,你们干坏了我还得再来一遍。”

“那个…那个学校那边没有适合我们的活儿吗?”

“学校还是工地,都是重活儿,还危险,你们还是别了。”

“哎呀,你这死脑筋,学校要招生啊!要招老师啊!这事儿有人干没?”

这活儿是有人干,潘秋阳就是最上心的,可是效率却很一般,到现在为止,老师还没招到几个,主要是来应聘的人水平不够。

第254章 招聘难

卫靖泽是为了孩子们,而潘秋阳私心更重一分,想世界上有几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开设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自己的孩子开办一所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可是老师们也不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家也是要往高处走的。叉水村在地理位置上已经很不占便宜了,因此招聘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没有了作为教学基础的重要资本——教师,学校招生工作也像是陷入了泥潭一样,寸步难行。

卫靖泽倒是想操心这个事情来着,可是他被自己家的事情绊住了脚不说,没怎么上过学的他对怎么招聘教师的事儿更加没有一点概念了,因此就算是想使劲儿,也没有地方使。

现在这些老人家主动说要来帮着卫靖泽做这个招聘和招生的工作,卫靖泽真有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这些老人家都是什么人物啊?现在要为了一个小学重新开始文职工作?

见卫靖泽迟疑,老人们还以为卫靖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了,有些不高兴的说:“怎么?觉得我们老了?没有用了?”

一听那语气,卫靖泽就察觉到不对劲了,忙说:“当然不是,哪敢啊?只是你们都是来这里荣养的,我支使你们做事算什么回事?而且我相信你们能够干得很好,只是我怕学校承受不住这份福气。”

说白了,还是怕这些老人家累着了。下地干活就算了,干一会儿歇一会儿,反正是玩乐的兴致更多,但是学校这工作,可不是一边玩一边休息就能做的,形势逼人,工作分到谁手里,谁就要完成它,而学校的工作繁重的很,需要更多的精力,精神上的损耗比身体上的损耗,更难以恢复。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乐意,这叫发挥自己的余热,给你们做点事儿。我跟你说,这事儿要是我们不插手,你们学校下半年可开不了学。”

这倒不是威胁卫靖泽,而是因为如今工作进展缓慢,到今年下半年开学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了,如果不敢进将招聘工作和招生工作完成,就算是七月份的时候学校全部施工完成,也没法开学上课。

卫靖泽也觉得很无奈,因为这些老人家刚好说到了点子上。

“所以,这事儿你恐怕必须得让我们帮你们了。”

老人家们自信地说。

英奇师傅也在旁边劝卫靖泽:“人家也是一片好心,别让这帮子人吃白饭,安排点活儿干,多吃碗饭也能心安理得一点。”

卫靖泽有点怀疑在毒舌上,英奇师傅秘密的收了江延宗做徒弟。

老人家们笑骂了一句,倒是没有很用力反驳。

卫靖泽想想学校的事儿,学校的修建工作倒是不需要很操心,只要拿着图纸去现场看就行了,有什么问题找工头说一下,就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其他的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

卫靖泽思量了一下,还是点了头,没办法,他也担心学校真的到时候开不了学,就成了笑话了,毕竟当初开始干的时候那么声势浩大,到了这个时候难产了,脸上太过不去了,孩子们也在等着这个新式的学校呢!

总之,老人们接手了之前的招聘和招生工作,好吧,前期做的工作等于没有,潘秋阳还有点脑子,可是下面的人完全没经验也没有概念,能招到人才奇怪了。

老人们接手了这个工作中之后,才觉得自己真的是来对了,这就算是有村里所有的孩子做学生,老师却没有,孩子们怎么开课啊?

老人们有资源有能力,没多久,这个事情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卫靖泽对此是感激不已,老人们出马之后,这效果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来应聘的人多了很多不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很不错。

卫靖泽惊讶之余,还得问问老人家们是怎么做到的。

“你还问我们是怎么干的。我们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们的工作进展的竟然那么慢!那么多好老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意的工作岗位,你们有这么好的优势,却不知道利用。”

“我们有什么优势啊?”卫靖泽自己也没闹明白,反正他心底里还是觉得,因为位置比较偏僻,想要来这个学校来教书的老师肯定不多,好老师更加难得了。但是卫靖泽愿意尽全力请到好老师,来教导孩子们。

这些老人们真的是做到了卫靖泽觉得十分难以做到的事情,他们请的这些老师中,不少都是重点小学出来的老师,重点小学一般都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是出了名的待遇好,福利好,如果能够成为优秀教师,真的是什么都不用发愁了。当然公立学校也不好进,要混到一些级别,更是要有这个身份那个身份,许多人就算是教学不错,也不一定能够混到职称和级别。

在给卫靖泽看这些资料的时候,老人们也说:“小泽啊,我们知道你希望能够请到那种能力高又不唯成绩而论的老师,但是这个时候就是这样啊,孩子们上学,以后凭的还是成绩,这个是绝不能落下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忽略其他的方面,这些老师,人品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教学方法上,以后可以进行交流沟通,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

卫靖泽也知道世界上难有万全的事情,他办学校的初衷,也是因为大泥湾的小学不好,老师不好,风气也不好,他希望在新的学校里,孩子们能有更多的见识,能有更多的机会,即便是不和城里的孩子一模一样,也要尽量迎头赶上。

在这个大时代里,如果你不追上时代的脚步,你就会被抛弃,一辈子生活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中,一辈子便是那么浑浑噩噩过去了,从未见过外面的景色,也不知道出去飞翔是什么感觉。

不能让出生决定了孩子们的将来。

“这些我都知道了,只是辛苦你们,一直帮着我们招人。等以后这些老师入职之前,我们都要进行开会的。”

“诶,那我就要提醒你们一句,不要因为自己的想法,就硬要把人家的风格给扭转过来,有些老师是为人严厉,但是色厉内荏,有些老师呢,比较好说话,但是处理事情又很有自己的一套,你们啊,不要用一个标准把这些都匡死了,要在大方向没有错的前提下,允许大家各自保持风格,自由施展自己的能耐。”

这话说的,还真的挺像会议上的发言的。

可这些话也是句句在理,卫靖泽希望的是老师都学问高深且能够对孩子们耐心地谆谆教导,可是有些老师就不是这种风格,确实不好直接定死了要求这种。

这些准备活动有老人家们在操持,卫靖泽也放心多了,继续忙活着自己的去了,除了要犁田要插秧,山上的事儿也要管起来了,春天是许多果树开花的时候,今年的花开得多,但是不代表果子就会结的多,还需要传花粉。

卫靖泽把蜂箱都拿了过来,让蜜蜂们趁着这春天的话一茬借着一茬开放的时候,赶紧采蜜,同时也给传个粉,好让果树能够多结一些果子。

去年买回来的蜜蜂,也就年底的时候隔了一次蜂蜜,而且蜂蜜也不是很厚,季节不太对,蜜蜂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年一开春,卫靖泽就赶紧让蜜蜂们出去采蜜,别给饿坏了。

今年蜂蜜肥厚,蜜蜂们也能多一点口粮,到时候就还能够多多繁殖,蜜蜂多了就能分箱,以后蜂群越来越壮大,蜜也会越来越多啊!

在人们眼里,那漫天如云霞一般的花是美景,但是在蜜蜂的眼里,那些就是美食。

除了传粉授粉,还要修剪枝桠,树要长得好,有些枝桠是要剪去的。

山上的事儿,也是多得很呢!卫靖泽现在很习惯请人来干活了,只有按时干完了活,才有钱赚。为了避免有人存了坏心,把鸡或者猪偷走了,卫靖泽还要协调鸡舍猪圈的放养范围和工人们修剪树枝、浇灌施肥的不同分区。

外面传言,卫靖泽家的鸡好几百一只,猪上千一只,难保没有人会有坏心思。

卫靖泽一边忙着,还有留一个心眼听陈寒那边的动静。

那个特地跑来尝陈寒手艺的姑娘,真的每天到食府来报道,陈寒就每天给她做不同的菜,因为这样,陈寒现在上班积极认真多了。

卫靖泽也不知道陈寒这算是色迷了心窍,还是算终于改邪归正老实干事业了。

那个女孩子一留,就是半个月了,看陈寒每天笑眯眯的样子,估计人家也没有回去的打算,难道真的被陈寒的手艺勾引住了,不想回去了?

如果真是那样,陈寒也算是靠内秀吸引到人家姑娘的了。

可是,在大家都以为两个人关系一日千里的时候,陈寒却说,其实两个人只能算普通朋友关系,人家每天都来,一个是不想错过陈寒的手艺,另一个是因为两个人很有共同语言,特别是说到吃的时候,简直是知音。

大家也没想到火热了半天竟然是这样一个情况,还真以为两个人很快就要确定关系要订婚了呢!真浪费了感情了。

第255章 没弄成

等大家都知道了陈寒并没有把那个女孩子追到手,这大半个月来,两个人也只是聊聊吃的,聊聊做法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哎呀一声,痛心疾首,好不容易觉得陈寒终于涨志气了一回,没想到人家根本没有什么进展。

“小陈啊,你这样子不行啊,这样子下去,只会错过你的姑娘啦!”有人就忍不住跟陈寒说。

陈寒摸了摸头,说:“我也没办法,完全束手无策的感觉啊!我也想有进展不是?”

陈寒心里其实是比任何人都要着急的,毕竟他自己是当事人,他自己是喜欢那个女孩子的,他自己也很想能够跟那个女孩子的关系快速的发展起来,可是事实上,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陈寒在带节奏,而是那个女孩子。

卫靖泽跟女孩子接触不多,但是他也感觉到,这个女孩子应该是各种高手。

倒不是说那个女孩子擅长去吊住男孩子,而是她很明白怎么跟异性打交道,知道怎么样保持安全的距离,既不会让人觉得疏离,也不会让人轻易靠近。

像那样漂亮的女孩子,如果再聪明一些,许多男性根本没有办法近身的。

卫靖泽想明白这些事之后,心里的感觉是有些复杂的,女孩子漂亮不一定是福气,但是如果既聪明又漂亮,那肯定是很难得的,但是这样的女孩子一般又具有一些野心。跟不聪明的女孩子不一样,她们不会想着靠男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社会上许多人依旧觉得女孩子的价值体现在嫁人身上,而聪明的女孩子一般会嫁给不错的对象,因为她们自己的事业和能力衬得起相对的婚姻。

如果聪明且漂亮的女孩子没有野心的话,陈寒还有希望,怕的就是还有野心,并不会愿意跟陈寒一起,过着安于现状的生活。

陈寒这家伙确实是没什么追求和出息。

所以,在大多数人都鼓励陈寒继续加油努力的时候,卫靖泽找了陈寒,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跟陈寒说:“我虽然只见过那个女孩一次,都没说过话,但是我看得出,她是一个漂亮聪明的人,你对她有兴趣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希望你明白,这样的女孩子不好驾驭,或者说,不一定跟你有着同样的目标和生活态度,我觉得你还是先确定她是否跟你有一样的兴趣志向,再决定要不要真的去追求。”

陈寒显得有些懵,这个时候大家不都是觉得真爱至上,而且遇上了喜欢的人就要出手么?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卫靖泽无奈,说:“如果人家要你去一个五星级酒店当厨师,或者自己开个餐厅,你愿意吗?每天除了做菜,还要应付各种问题,要盘算每一天的收益,要计算成本,要想尽办法吸引客人。”

陈寒想了几秒之后,果断的摇摇头,他真想要赚钱,去拿高薪去自己开店也容易,可是他真的没那个想法,他只想好好做菜,跟师傅学他的手艺,希望自己的朋友和爱人都喜欢自己做的食物。

如果开店了,或者去酒店了,一部分精力就要放在别的地方,这是陈寒不愿意的。

卫靖泽说:“很好,你看,你清楚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和她想要的不一样呢?她想要在城里住大别墅,想要买跑车,每天名牌加身呢?”

陈寒脱口而出:“她应该不是那样的人吧?”

显然男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女神充满着铜臭味,事实上,许多女人的美丽,都是靠钱打造出来的,无论是漂亮的发型还是精致的妆容,亦或者是漂亮的衣服,无处不需要花钱。

女人物质无可厚非,追求好的生活也不能被指责,但是陈寒安于现状,显然就是跟他的女神不是一路人了,勉强在一起,总有人要失去自我。

卫靖泽说:“我也没说她是的,我对他第一印象很不错,我也希望你们能成,但是我更希望你们成了以后,这路走的顺畅,没有隐患。”

陈寒一时说不上话来,卫靖泽的话总算是让他清醒了一些。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卫靖泽说:“你这问我,不是跟瞎子问路嘛?”

陈寒反应过来,是哦,卫靖泽又没有追过女孩,完全没有经验啊!

“我能跟你说的,就是这样,外人觉得我跟延宗也很奇怪,感觉是不搭边的两个人,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延宗的真正想法。”

江延宗,傲娇又毒舌,还娇气的人,偏又生的聪明,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难有人接受一个男人如此矫情,可是偏生遇上了卫靖泽,所以说这是缘分,卫靖泽不仅能接受,甚至有些享受,愿意包容宠溺着他的矫情,而江延宗给卫靖泽的,便是一个施展能力的渠道,两个人相辅相成,外人眼中很意外的一对,确实很合情理的一对。

陈寒确实没想过这么多,但是他追女孩子,肯定是冲着结婚去的,快三十的人了,以前对这样的事情也不甚上心,现在上心了,那肯定是认真了。

陈寒后面如何想的,卫靖泽就不知道了,只是过了两天,听说女孩子要回去了,陈寒准备开车送人家去机场,跟江延宗请个假。

大家都吁叹不已,没想到陈寒这段感情还是没什么着落。

卫靖泽也觉得有些遗憾,或许陈寒是真的发现人家不适合自己了,所以就没有那么努力去争取了吧?

陈寒的事情大家很关心,可也没人乱插手,老人们越老越明白,他们不插手,才是帮忙,插手才是添乱呢!

卫靖泽让江延宗去安慰一下陈寒,江延宗只需要说几句软话,比卫靖泽绞尽脑汁安慰要有效得多。陈寒很吃江延宗的软话的。

卫靖泽自己忙活着要招人种西瓜。

种西瓜很花时间,卫靖泽一个人种不来,就算是老汉来帮忙,卫靖泽也舍不得自己的爷爷受累了,老汉毕竟是快要奔八十的人了,卫靖泽的异能能够帮他延缓衰老,却不能逆转,老人家的生命力十分珍贵,需要小心珍惜。

今年包了山地,有了更多的地方种西瓜,卫靖泽干脆又开了一些地出来。每年的西瓜都是供不应求的,今年水果准备开卖了,应该能够带动西瓜的销售,这部分钱不赚心里觉得对不住自己。

而这个时候,卫靖泽在冬天的时候给江延宗种的草莓,终于可以吃了!

草莓的种植要求不高,只要保证了水热,就能够长得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也能够在大棚里面种,不过还是受了季节的影响,草莓生长的并不快,好不容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开始泛红了。

撤掉了大棚,却要把草莓给包起来,因为小鸟喜欢啄食成熟的果实,特别是红色的果实,小鸟在空中飞的时候就看得到,而且这些小家伙还精得很,专门挑那种红的甜的果子吃,不成熟的人家还不吃,比人还会挑。

江延宗可宝贝这些小草莓了,春天的时候也是水果稀缺的时候,他的这些草莓自然是很珍贵的,更何况还是卫靖泽冒着雪顶着寒风给他种下的,这份心,江延宗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

如此孩子气的江延宗,卫靖泽也是哭笑不得,不爱出门的江延宗,现在每天要固定出门两趟,那就是去草莓地看看草莓成熟的怎么样了,熟了的都摘回来,然后分一点点放在公共冰箱,其他的自己亲手洗了,放在两个人房间的冰箱里,平时的时候就用一个白色的小瓷碟装几颗,一边干活一边吃。

看江延宗吃得那么消息,卫靖泽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决定今年年底的时候,忙过了农忙就给江延宗多种一些草莓,让他吃个够。

大家虽然笑话江延宗小气得很,一点草莓都要藏着掖着,倒也没人真要跟江延宗要,卫靖泽种这些草莓也不容易啊!

不过,在卫靖泽的带动下,江延宗对孩子还是挺大方的,有小孩子来家里玩,他也会给人家吃。

春天的农忙终于忙过去了,一百多亩田都种上了水稻。

在卫靖泽家种水稻的时候,还会有人在旁边围观,甚至有人问卫靖泽家的种子是什么种子,确定一下跟自家的种子是不是同一种之类的。

卫靖泽知道这些人是好奇自己不靠化肥和农药,只靠农肥,怎么种出那么高产又好吃的米来的,可是这里面的秘密,卫靖泽怎么可能会告诉别人呢?所以每次对别人的询问,卫靖泽也是带着一点敷衍的。

从外面租的田,除了不用化肥和农药,也要注意从别的田里来的水,别人家打的农药和撒的化肥肯定是会溶解在水里的,这些水在田与田之间流动,肯定也有影响,所以卫靖泽要注意不要让别人受了污染的水流进自家的田里,让自家的米的品质受影响。

卫靖泽这隔三差五的去自家田里转悠,落在外人的眼里,就觉得,这年轻人种田还真是上心,比老农还要花心思,也难怪人家种出来的米卖那么贵,人家花的心思多啊!反正有些人是已经服气了。

卫靖泽也只能苦笑,他这是没办法呀。

~

第256章 好学校

对于农民们来说,春天就是一个抢时间的季节,一定要赶在作物生长的季节的时候把东西都种下去,种下去的时间,会影响到作物的口味和产量,几千年的务农经验让农民们能够精确地把握各种作物的种植时间,有经验的老人更是对这种事情如数家珍。

四月份是大家忙活着种田种地的时候,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但是随着天气的转暖,地里的东西也长得快,不出许久,人们终于吃上了新一年的菜,鲜嫩多汁的春菜。

在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五月了,大家对冬天的大雪还记忆犹新的时候,又到了能穿短袖的时候了。

已经过了农村生活好几年,卫靖泽觉得自己十分喜欢并且享受这里的生活,而且他觉得自己的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了,而且他的异能也能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对他来说,这里的生活很完美。

进入五月之后,虽然田地里的事儿还要忙,果林里的果树都开始挂果子了。新包的那座山也要做巨大的休整,树要被砍掉,翻土地,要种上计划好的经济作物,第一年的时候总是最艰难的,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

这些事儿是江延宗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而卫靖泽则主要进行执行,比如说请人之类的,两个人分工合作,十分顺利。

卫靖泽还有另一个事情,是不能遗漏的,那就是学校的事情。

学校的修建从年前就开始了,到现在为止,已经能够看出学校的规模,除了教学楼、草场之类的地方,还有宿舍之类的,这是给老师们准备的,有些老师住得比较远,每天回去不易,所以学校就修建了一些宿舍,供老师们平时居住,在周末或者是过节的时候,可以回自己家,这样也不算很耽误家庭生活了。

既然村里要办一个水平比较高的学校,那就要拥有诱人的条件,来吸引学生和老师。

老师是吸引学生的基础,而对老师来说,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真的十分重要,当然许多人最关心的是待遇问题,因此,工资水平十分重要。

有了老人们的帮忙,学校的招聘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一下子就招到了十多个老师,数学语文英语之类的老师都是很有教学经验的,其他的科目的老师,也不例外,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兴趣能够得到照顾,老人们在跟村里商量过后,还请了曾经踢过职业足球,打过职业篮球的人担任老师,除了在体育课上,平时孩子们也可以在这些专业的老师的指导下玩球,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

这样的配置,是许多城里的学校都没有的。

按照卫靖泽的想法,那就是孩子们能够直接接触和触摸到外面的世界,不再因为一顿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而高兴上大半年,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最好的成长环境。

既然老师的水平上去了,那硬件水平也不能太差,在学校的建设上也是斥巨资的,很多别的农村的学校没有的东西,这里都有,多媒体什么的,都是很平常的东西了。

这个学期又过去了一半,再过两个月,这个学期又要过去了,离学校开学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时间也越来越紧张。

老人们在进行着招聘工作同时,也在进行招生工作,有时间就会把卫靖泽拉进讨论里,因为卫靖泽可是村民们公认选好的校长,村民们的态度让卫靖泽无法推脱,只好接受了,而且村里好像也没有比卫靖泽更适合的人了。

“来,小泽我们给招生想了一个全新的广告口号,你来看看。”老人们也是见缝插针的找卫靖泽。

卫靖泽来不及换衣服,便只是洗了一把手脸,就坐下来跟老人们谈事儿,好在老人们已经习惯了他这样了。

新的广告词,卫靖泽伸头一看,上面写着:“润泽小学,最健康绿色的小学。”

卫靖泽觉得有些奇怪,问:“要说健康绿色,在农村里的小学都很健康绿色,我们打出这样的旗号真的好么?”

会不会有欺骗广告对象的嫌疑啊?

老人们一副你就不懂了的表情:“你一直觉得咱们村地方偏僻,不适合学生来读书,其实你要知道,许多人都觉得,学校坐落在闹市虽然交通方便,可是也噪音很大,容易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还有如今的空气质量问题。这年头,哪个孩子不是家里的宝?为了孩子,家长们什么都愿意做的。咱们村虽然偏了一点,可是那些有钱人家,哪个没有车?接送一些孩子也不是问题,再说了,既然学校如今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再投入一些钱买校车,也没什么吧?而且以咱们村的优势,每天都能吃到村里的饭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很好的卖点?”

原来是这么个健康绿色的意思,在自然环境上,确实是很少有村子能够比得上叉水村。

叉水村的菜和米已经有些名气了,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要买什么,一定要提前预定,直接说我要什么一般是买不到的,而叉水村的客人,跟招生的对象有很高的重合度,愿意花钱买叉水村的东西的人,花钱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长环境,肯定也是十分舍得的。

不用老人们多解释,卫靖泽一下子就想到了许多。

确实,学校的食堂用叉水村的米和菜作为原材料,真的是很大的卖点。

而卫靖泽又进一步想到,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家长肯定会经常来到学校,顺便也会来到村里,服务中心的发货能够减轻压力不说,村里的生意也会更好的,对自家还没开始的水果生意,也很有好处,广阔的市场就在眼前啊!

放以前,卫靖泽肯定很难这么快就想到这么多,这些都是因为跟江延宗在一起久了,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情就容易想到自家的生意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