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姑娘,是大房二姨娘所出,这位二姨娘是沈俊臣在江南赴任时所得的美人,据说娘家原是江南的名门望族,是家里的庶女。

十姑娘穿着合体的粉绿色衣裙,长得像个瓷娃娃,肤白如雪,细腻如水,瞧着让人忍不住想捏,然,神色里却带着一股子怯懦与好奇。被身后的婆子叮嘱“十姑娘,快给大姑娘、五姑娘见礼,她们是你的嫡姐。”

十姑娘这才怯怯地福了一下身,也不叫人,只是巴巴儿地望着,眼睛在沈宛姐妹身上流转了一番,最后久久地锁定在沈宛身上。

沈容拉着沈宝道:“四姐姐刚才说大姐姐‘整个京城都轰动的话’是何意,你且与我说说。”

沈宝巴结地看着沈宛,“大姐姐在咸城参加荣国公六十寿宴,做了一首《贺寿诗》拔了头筹,如今都传到京城来了呢。”

沈容刚回来,这消息就传过来了?

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沈宝得意地道:“听说大姐姐的诗作得好,得了淑妃娘娘的赏,可是名动咸城的才女呢,昨儿伯父听说后很是高兴。”

沈容愕然道:“父亲都知道了?是谁告诉他的?”

沈宝笑道:“不仅伯父知道,听说连宫里的太后、皇后都知道了呢。”

这速度…

未免太快了吧。

沈宛云淡风轻地道:“这些事,四妹妹不必当真,我原不想作诗的,可贵人看重,只能硬着头皮出丑了。”

“大姐姐怎么能说是出丑,可是连太后都夸这诗作得好呢。”

太后知道这事,难不成是谁告诉太后的?

沈容将有可能的人都想了一遍,问道:“九皇子殿下回京城了?”

她们动身的时候,可没听说九皇子回京城。

今儿就是除夕,淑妃奉旨省亲,要在咸城过了正月十五才回京城,可九皇子因是皇子,万没有在外祖家过节的,想来他是连夜赶回京城。

当朝太后与荣国公是表兄妹,听说自小就与萧家的感情好,九皇子回京,自然少不得将咸城发生的事细细地告诉给太后听。

沈宝道:“五姐姐,这事正是伯父在宫里遇到九皇子,是九皇子告诉伯父的,昨儿到今日,伯父都很高兴。”

和前世一样,沈宛再一次名动咸城,也名动京城。从此后,整个京城贵女圈都知道吏部左侍郎家一个才貌双全的嫡长女,一到春天各种赏花宴的帖子便如雪花一般飞进了沈府,而沈宛更是一时间顺利跃入京城贵女圈,就连宫里的皇后、太后也颇是好奇,召她入宫,这使得她在沈府站稳了脚跟。之后,便有一个个媒婆登门说亲,就在老太太、大老爷挑得眼花缭乱时,突地闹出临安王世子非沈宛不娶的事儿,甚至为了这事,临安王世子还闹了场投河上吊的戏码,最后吓得那无数的求亲者立时收回心意。

也是在这情况下,太后出面指婚。

沈俊臣便随势将沈宛嫁给了临安王世子那只花心大萝卜,沈宛嫁出门后,临安王世子倒有三个月的新鲜期,也确在那时不再风花雪月。

第55章 拜见

沈宛面容淡淡,仿佛沈宝说的那些事与她无关,只回头对静默相随的小环道:“你告诉奶娘,把我和五姑娘的东西搬进漱芳阁、仪芳院,安顿好后,你去五姑娘身边服侍,沐风、沐雨两个到漱芳阁。”

小环原就是沈宛的服侍丫头,这会子整个人凝住,她自是愿意跟着大姑娘,大姑娘才是家里最得宠的姑娘,“大姑娘,你…不要奴婢了?”

沈容道:“我可不敢抢姐姐的服侍丫头。”

沈宛道:“沐风、沐雨姐妹刚来,我总得让奶娘调教一番,待她们会服侍好五姑娘,再将你换回漱芳阁,这些日子,你要用心服侍五姑娘。”

小环这才舒展了眉头。

沈容低声道:“我是老虎还是猛蛇,怎的还怕服侍我。”

沈宝忙道:“五妹妹,到底有小环与大姐姐一道长大的情分在,她要这么真跟了你,还不得令大姐姐心寒,人家这是忠心向主。”

沈容心头一沉,听听这话,沈宝就比本尊年长不到两岁,就连说话也比本尊要厉害,本尊就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沈宝可是个善于奉承的人儿,真真是将李氏的本事学了个六七分。

*

多婆子进了慈安院,笑道:“禀老太太、大太太,大姑娘、五姑娘回来了!”

沈老太太坐在偏厅暖榻上,身上覆着薄衾,屋里烧了地龙,穿着一身棕色冬袄,头上束着棕色翡翠抹额,不过半个月未见,竟多了一股子威仪,下巴也比在陈留时还要圆润几分,很显然,沈老太太长胖了。此刻正靠在靠背上,微阖着双眸,手里捻转着一串翡翠佛珠,嘴唇微张微合,默念着“阿弥陀佛”。

左侧的贵妃椅上,坐着一个清秀端庄的妇人,瞧上去二十多岁,穿着一袭明紫色锦袍,头上插着点翠钗子,做工精细,嘴角噙着一抹笑,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进来的沈宛姐妹。

这,是沈容第一次见到潘氏。

潘氏原是平妻,在石氏过世后,就被沈俊臣抬为嫡妻,如今膝下又育了一子一女,倒真正成了沈府女主人。

沈老太太、潘氏而今皆是诰命贵妇,母以子贵,妇以夫荣,真真在她们身上得到印证。

沈宛依着沈容跪下,深深一拜,“祖母,孙女和妹妹回来了,给祖母请安,愿祖母福寿安康!”

沈老太太这才睁眼,笑道:“宛儿,快起来,这些日子快想坏祖母了,过来,到祖母跟前,让祖母细细地瞧瞧。”

沈宛未动,不安地看着跪在自己身侧的沈容,“祖母,这些日子五妹妹倒也听话乖巧,你看…”

沈老太太面有不悦,转而想到沈宛如今在咸城扬名,就连宫里的太后都知道了,又觉得颇有颜面,冷冷地道:“珊瑚,把五姑娘扶起来。”

叫珊瑚的,是一个着红褂的丫头,有十四五岁的年纪,容长脸蛋,倒生得清秀水灵。

沈宛笑着与潘氏跪下行礼,“女儿拜见母亲,母亲万福!”

潘氏一直在打量沈宛,昨夜沈俊臣从外头回来,可是把他这个嫡长女连番夸赞,又叮嘱她要待沈宛好,她笑盈盈地道:“难怪老太太一日几遍的念叨,当真是个懂事乖巧的,来,这是母亲赏你的。”

潘氏说着将自己手腕上的一对红玛瑙镯子摘下来,直往沈宛手腕上套,却瞧见她白嫩的腕上戴着一只翡翠镯子,无论是成色还是式样,竟将她的红玛瑙镯子给生生压下去了。

一绿一红,尤其醒目。

潘氏凝了下,沈宛不好意思地道:“这是淑妃娘娘赏赐的,女儿原要推辞,淑妃却道‘不得摘下来’,故而一直戴着。”

第56章 拿捏

她戴着这对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便是想告诉潘氏,她得了淑妃娘娘高看。

果然,沈老太太听到沈宛这话,眼眸跳了一眼,立时盯着那对翡翠镯子看,原觉得潘氏孝敬的佛珠好,这会子与沈宛手上的手镯一比,沈宛戴的是帝王绿,而她的佛也只是苹果绿,两相比较,简直就成鸡肋了。

想到潘氏说“这是最好的翡翠佛珠”,当她没见识么,沈宛手上戴的才是最好的翡翠,她加快速度的捻动。

二太太李氏一脸羡慕,忙道:“宛姐儿可真是好福气,能得到贵人赏赐。”

潘氏拉过九姑娘沈宜,“快,与你大姐姐、五姐姐见礼。”

沈宜眨动着双眸,欠身道:“宜儿见过大姐姐!见过五姐姐!”

沈容回了半礼。

沈宛盈盈一笑,“九妹妹快起。九妹妹跟画里的人儿一般,真是会长呢,挑了父亲母亲模样儿里最美的地方,瞧得我都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姑娘是我妹妹。”

沈宜被她一夸,立时有些不好意思,却是展颜一笑。

沈宛道:“原是给八妹妹、九妹妹、十妹妹预备了礼物的,这会子行李还没拾掇出来,回头便令丫头给你们送去。”

一直怯懦的十姑娘此刻听到有礼物,立时问道:“大姐姐给我的是什么礼物?”

话刚出来,就引得九姑娘一记愤愤的瞪视。

沈宛笑着走近暖榻,沈老太太拉着她的手道:“快坐下,让祖母好好看看。”她倒是瞧得认真,她这孙女就是长得好,性子也好还有才学,真是给她长脸,如今怎么看怎么顺眼,“一路人可累坏了吧?唉,从咸城到京城可得几日时间呢,瞧瞧,眼下都有黑影,定是连夜赶路…”

“孙女想着就要过年节了,不敢在外逗留惹祖母挂念,便带着妹妹连夜赶路,总算是赶在除夕便过来了。

沈容立在一边,这会子所有人都看着老太太与沈宛祖孙俩,彼此嘘寒问暖,瞧着着实是祖孙情深。

说了一会子话,老太太道:“宛姐儿连夜赶路也辛苦了,且回漱芳阁歇着,今儿是除夕,府里还要守岁,可不能再累着了。”

沈宛起身福礼,“祖母、母亲、二婶,我与五妹妹先告退,黄昏再向祖母、母亲问安。”

出了慈安院,沈宛对小环道:“五姑娘一路累了,要她用了羹汤再睡,醒来后得沐浴更衣,今儿过节,要穿戴得体,莫失了礼数。”

小环应声“是”。

沈宛细细叮嘱了一番,方让小环陪着沈容去仪芳院。

慈安院里,老太太道:“大儿媳,府里事多,你且去忙。”

潘氏领着九姑娘退去,刚迈出门,便听老太太问道:“五丫头今儿没闹?”

沈宝答道:“祖母,我还奇怪呢,她怎的就不闹,这可不像她的性子。”

李氏低声道:“定是宛姐儿进府前叮嘱了过她,不许她闹腾,到底要过年了,这闹起来也不成个样子。”

沈宝颇有些得意地道:“我倒要瞧瞧,一会儿,她看到仪芳院那块匾额,还能忍得住。”

老太太道:“五丫头不闹,还真不是她的性子。宛姐儿大了,翻年就要议亲,她又生得如此绝\色,被我教得才德兼备。她的婚事,我与俊臣都商议过了,定要寻个好的,也好将来帮衬着父叔兄弟。偏是这孩子心性未定,有时候我有些拿不准,瞧她的性子倒是随她外祖母,是个固执要强、不肯服软的牛脾气,我们得拿住五丫头…”

潘氏听到此处,心头不由得一惊,她还奇怪为甚李氏非得把西府那座小院子拨给沈容,原来是故意要惹她来闹,借着拾掇沈容来拿捏大姑娘。

第57章 挑驳

老太太声声说大姑娘如此出色是她教得好,可早些年,潘氏收到的家书里,老太太还发牢骚,说石氏尽往三个孩子砸花银子,给大姑娘请了何等厉害的琴艺先生,说是姑娘家学什么琴棋书画等等,言辞之间颇是心疼银子。

李氏面露忧色地道:“五丫头这回不闹,怕是宛姐儿手头儿的银钱、值钱首饰就不会交出来。”

潘氏瞧到沈宛手腕上戴的翡翠镯子也惊了一下,她打小见过的好东西不少,可那样的翡翠镯子真真是第一次见到,瞧着像是淑妃娘娘的心爱之物,可这会子倒被李氏念上了。

潘氏母女与多婆子刚出慈安院,沈宝急吼吼地奔了出来,喊了声“伯母”便往仪方院方向去了。

潘氏想着老太太、李氏要寻沈容的错来拿捏沈宛,想来大姑娘最在意的就是她的胞妹,她隐隐觉得,自己许是被老太太、李氏给算计了,拿了她当枪使,沈宛既然在乎沈容,定会在心里以为是潘氏在刻意给她妹妹难堪。

潘氏蹲下身子对九姑娘道:“宜姐儿,你带翠竹去仪方院瞧瞧,回来后把你五姐姐院里发生的事告诉娘。”

九姑娘回头看着身后比她高出一大截的丫头,点了点头。

沈容近了仪芳院,虽有半人多高的围墙,怎么瞧怎么像是做样子,对,这围墙就是做样子的,大门很破旧,门上倒是挂了一个崭新的匾额,旧的醒目,新的更是刺眼,就像一顶绸缎帽子戴在了乞丐头上,着实太不相配。

她心头有火苗在窜,以前还只当本尊是个直脾气,现在她倒有些明白了,不是她要闹,着实是有人故意惹她闹腾。

仪方院!

是仪态端方之意吧?

绝对不是赞她仪态端方的意思,老太太几次训斥她,皆说她没有大家闺秀的仪态,更諻论端方,这是要提醒她做到仪态端方。

丫丫的,不带这样欺负人吧?给一个破旧小院便罢,还是这样的小院,围墙破损,高低不平,墙高处有一丈高,矮的地方竟残缺到二尺来高。

沈宝领着个眼生的丫头奔来,笑盈盈道:“五妹妹,这匾额可是伯父的亲笔。仪方院,是提醒五妹妹要谨守女儿家的规矩。”她伸着脖子往里扫了一眼,嘴里“啧啧”惊叹,“哎呀呀,我怎觉得这院子比八妹妹、十妹妹住的双喜院还差几分呢,瞧瞧,围墙破损了也没有修缮,我听说早前这里住的可是伯母屋里的两个得用的管事婆子,怎的就成了妹妹的闺阁…”

若以往的沈容,听到沈宝这般说,立马就会闹起来。

沈容忆起过去的三年里,她闹过多少回,竟没有一次罚得重,最重的一次就是将她关到老家的祠堂里三天。出来后,本尊失魂落魄、痴傻了半个多月,原因是本尊在祠堂里的两夜,看到了鬼影,险些没把本尊给吓疯癫,现下沈容细细想来:那哪里是什么鬼,分明就是有人在捣鬼。

老太太、李氏为了拿捏沈宛服软,逼沈宛交出打理石氏嫁妆得来的银钱,居然扮鬼吓人对付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这样的人,手段不可谓不狠毒。

第58章 失算

她记得,本尊前世便是与沈宝争抢漱玉阁,最后看到这座仪方院更是无法忍受,后来大闹了一场,老太太将本尊关到了沈府祠堂。沈宛闻讯赶来,哭诉一番,最后又拿了她攒下的所有体己银钱,将值钱的首饰尽数交给老太太保管,老太太这才道了句“瞧在是年初正月里,我便不罚五丫头了,下不为例。”

待本尊住到仪方院,虽然外头看到破旧,可屋里该有的东西都有,她才知道,潘氏原是修缮过仪方院,里头的家具、摆件都照三品官家嫡女的例置备的,院子虽小,却是肝胆俱全。

这仪方院里头,也是在她来前,早就装修过的,那围墙也一样装修过,却在她住进来前,沈宾住了两日,说是拿着围墙习武,硬是将墙上打了几个缺,现下想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二太太李氏故意为之。

目的,就是要逼沈宛交出体己的积蓄和值钱的首饰。

本尊死了,沈宝抢占了属于本尊的一切。

后来,沈宛年轻殒命,她的一切又被沈宜夺占了去。

在本尊被贬为妾后,她隐隐听闻沈宛又怀上了,还听说临安王世子在外的风\流之举有所收敛等等…

沈容在心头转了一遍,立时明白原因,老太太、李氏姑侄二人就是冲沈宛手头的银钱去的,到时候老太太会借着她犯错,逼沈宛将那笔钱拿出来。

真是一只狼!

表面说如何疼爱沈宛,还不是在处处利用。

本尊前世便受老太太、李氏挑唆,当她住到仪方院,李氏母女一个劲儿地夸赞,说沈宛住的漱芳阁是如何如何的好,那漱芳阁着实是三处阁楼里最好的阁楼,外头看着大气,里面该有的摆设一件不少,况且,潘氏原就想让沈宛将来帮衬她儿子,的确待沈宛好,里头也是经过细致的装缮。

那时候,本尊便时常气恼怨恨都是一个娘生的女儿,同样是嫡女,为甚她过得如庶女,可姐姐沈宛却被全家人捧成了掌上明珠。

现在,她没有半分嫉妒沈宛,因为沈宛遇上了一个处处与她为敌的胞妹,为了胞妹,她劳心劳力,即便是后来出嫁也没安生过。

后来的沈宛是如何失了临安王妃的心,沈容想不起来,但她却在贬为妾后,时常听沈宝得意地说“你那高贵的姐姐,不仅得不到临安王世子的宠爱,便是临安王妃也厌弃她,她是被你拖累的,要不是为了你处处偏着娘家,怎会落到如此地步?沈容,无论是你,亦或是她,不过是我们的踏脚石罢了…”

踏脚石么?

那时候,沈宛定是为了她,与沈俊臣、老太太达成了某种交易,不,那时候她连连出错,董家没有将她降为侍妾,而沈宝却成了嫡妻,想来这背后又有一番阴谋。

沈容这会子勾唇一笑,“还不错,虽然围墙断缺几处,寻个泥瓦匠人来,想来一个时辰就修补好了。”

什么?

她居然不闹!

沈宝眨着眼睛,仿佛见了鬼。

她怎么不闹呢,祖母还等着借沈容的错好拿捏沈宛,逼着沈宛将攒下的贴己银子交出来呢。

沈容微微一笑,提着裙子迈进了院门,四下里一扫,眼睛落到小厨房里,不以为然地往正房奔去。

小环心里一阵忐忑:沐风、沐雨两个最好快些学好规矩,她可不想服侍五姑娘,这院子比老家的还不如。

沈宝见一计不成,笑道:“五妹妹要不要瞧瞧我的院子?”

“不去。”

瞧了沈宝住的阁楼如何奢华、大气,回来又生闷死。

就算沈宝的阁楼华美如皇宫,她沈容也不会有半分的羡慕。

第59章 闺阁

“我的院子可比五妹妹的强上十倍不止,不仅有闺房、绣房还有琴房,花厅在一楼,对了我还有暖室,里面可真是暖和。丫头仆妇都住厢房,我还有一间专门的库房,我娘说,我可以攒贴己物件放在库房,可我哪里有什么好物件放呢…”

“别人的东西再好,那也是别人的。我的地儿再不好,那也是我的。漱玉阁有漱玉阁的好,仪方院有仪方院的好,只要各自看到好,便是个狗窝住着也是幸福的。四姐姐,我赶了几日路,都没睡个好觉呢,不送四姐姐!”

沈宝再度咋舌,怎么就不管用了,任她如何刺激励机制沈容,她不急不燥,反倒是沈宝有些控抑不住。

沈容淡淡一笑,穿过花厅看到一间小耳房,耳房里摆了张小榻,又有一个衣厨,瞧着是服侍丫头值夜的地方。

她到了东屋,屋子很大,用屏风隔成了前后两部分,前似一间,完全可以当两间来使,前室靠墙处摆了一张一人多高的七层书架,上面摆着《女容》、《女德》等女书,又有一张琴,临窗下是一张书案,案上摆着笔架,汝瓷瓶里插着几枝梅花,案前又摆了一张贵妃椅,旁边放了两张高杌。与书架对应处,摆着梳妆台、洗漱架等物。在靠屏风的中央处,则设了一张小榻。

屏风后,摆了一张内红外粉的芙蓉帐,帐内整齐的叠放着两床锦被,清一色都是粉色芙蓉花的,就连枕头也绣着芙蓉蝴蝶图案,床前有张尺宽的踏脚长凳,与床一般长,床侧又摆有高案、灯台,另一头则是一组衣厨,上面刻着花鸟吉祥图案,衣厨侧又有张案几、矮凳,瞧着可以放到桌上的物件,几上摆有茶具、花瓶等。

在床的另一侧又有个围屏,可在里面沐浴和净手。

虽然瞧着寒酸了一些,该有的都有了,她又何需闹腾。

沈容瞧了一眼折往西屋,西屋倒是隔断开来的前后两间,后面那间可以当成库房或杂房,前面排着一成床,竟有四张之多,又相映配备了箱子、衣厨等物,甚至连服侍下人使的妆台也有。

她勾唇微微一笑:“后屋还空着呢,到时候移两张床到后屋,前屋住四人太挤了。”

小环瞧了一眼,心下就明白,大户人家没有这样摆下人床的。

而沈容则觉得像是集体宿舍,脸上依旧挂着不经意的笑。

石妈妈带着两个婆子,抬着一口大箱子进来:“五姑娘,你的东西抬过来了。”

小环奔出屋,让婆子将大箱子抬到了东屋。

沈容去了外袍,懒懒地躺在暖榻上,即来之则安之,沈宝想激怒她,她偏不生气,看到沈宝计谋屡屡失败,那气急败坏的模样,心里就忍不住想笑。

老太太、李氏、沈宝,这可是你们来招惹我的,本姑娘可不想与你们久久纠缠,是得想个法子,让你们自顾不暇。

石妈妈迈入院门,不敢相信地道:“五姑娘便住这里?”

小环指了指东屋,低声道:“五姑娘刚歇下,原想用羹汤后再歇,可等了半晌,也不见人送来。”

石妈妈当即恼道:“下人们不送,你不晓得去大厨房取么?”

小环不语。

石妈妈让两个婆子将箱子抬到东屋安放好。

沈容佯装睡熟,心里却琢磨着如何回敬李氏,老太太原是想待她们姐妹好的,可李氏一直在旁边搬弄是非,往往沈容好不容易赢得老太太好感,李氏立马就摧毁掉。

第60章 残墙断壁

这会子,沈宜回到了潘氏的福瑞院。

翠竹与沈宜将在仪方院的所见,又将沈容所说的话细细地告诉了潘氏。

沈宜言罢,好奇地道:“娘亲,女儿记得院子秋天时母亲才令人修缮,怎的围墙上就缺了几处,看上去又破又旧。”

翠竹道:“那院子外头瞧着与匾额也太不搭了,匾额做得比福瑞院的还要鲜亮,偏院子又旧…”

一亮一暗,更能显得那院子破落。

李氏真是好手段,费尽心思想要算计沈容,偏这小丫头就是不上当,居然轻描淡写一番,不闹不吵。

潘氏勾唇苦笑,老太太与李氏的手伸得够长,回头若是将这些告诉给沈俊臣,怕是他也要着恼。就算沈俊臣不喜五姑娘,到底是他的嫡女,可李氏却一门心思地算计。

李婶子垂手立在一侧,她是潘氏的人,将才又将沈宛姐妹的事细细禀报一番。

末了,李婶子又道:“五姑娘就是个孩子,她哪里知道这些,想来定是入京途中大姑娘私下里教的。五姑娘连老太太都敢顶撞的,也只得大姑娘的话她能听。”

潘氏笑道:“就凭大姑娘能将她教得如此忍而不发,这大姑娘就是个厉害的。”

“没亲娘的孩子早当家,大姑娘才八岁,石氏就拿了铺子、田庄给她打理练手,石氏病倒时交到她手里的田庄铺子都是收益最好的,剩下的那部分,原是想留给二爷,不想二爷落水没了,就到了老太太手里,此次老太太入京,就是将那部分全都给卖了。”

潘氏道:“听说是卖给老太太娘家李家人的。”

李婶子应声“是”,“奴婢家的男人是这么说的。”

“李家不过是小户人家,早前为几亩田地也能争得头破血流,当年二太太嫁给二爷,只得一家豆腐铺,再二十两银子的陪奁便没了,哪里拿得出这么一笔银钱,依我看,这许是糊弄大姑娘姐妹,这东西定还在老太太手里捏着…”

说是一家豆腐铺、二十两陪奁,定还是沈老太太背里的积蓄给李氏的脸面。

那时的李家,统共才多少家业,家有良田十八亩,另有一座沈老太太出钱建的庄户人家宅院,李家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宽裕,哪有闲钱给李氏置嫁妆。

外头,传来石妈妈的声音,“九姑娘在么?奴婢奉大姑娘之令给九姑娘送礼物来了。”

沈宜听说有礼物,立时探头一望。

李婶子打起帘子,“石妈妈,进来罢。”

石妈妈手里捧着三个漂亮的锦盒,缓步走了进来,上头的那只锦盒尤其漂亮,她取了锦盒,启开盒盖,里面依旧是一条豌豆大小的珍珠项链,又有一支珍珠钗子。

沈宜眼睛一闪,“大姐姐给我的?”

竟有些不信。

石妈妈道:“这可是大姑娘特意给九姑娘预备的礼物。”

沈宜道:“另两个盒儿里是给八姐姐和十妹妹的吧?”

“是。”

沈宜用命令的语调道:“打开给我瞧瞧。”

石妈妈启开另两个盒子,里面是一对银质蝴蝶钗和一条银质璎珞盘项圈,不算多好,但贵在式样别致。

沈宜见给自己的要好许多,笑道:“八姐姐还在祠堂呢。”

“大姑娘吩咐过了,说送到大姨娘那儿,让大姨娘给八姑娘收着。”石妈妈含着笑,欠身道:“大太太,仪方院的围墙被三爷习武打了几个缺,另外,仪方院的匾额太奢华了,比老太太院子里的匾额还做得好,大姑娘说,不敢逾了老太太院里的例。”

瞧瞧这大姑娘说的话多好听,没说任何人的不是,轻描淡写就让换。

第61章 口不对心

潘氏笑着与李婶子道:“寻个手脚麻利的匠人,着婆子领了把仪方院围墙修补好。把仪方院的匾额摘下来,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几块匾额,挑个合宜的挂上。”

石妈妈退出福瑞院,沈宜把玩着那串珍珠项链。

李婶子歪头瞧着,“这条珍珠链子得值不少钱。”

潘氏瞧了一眼,怕是比她给沈宛的红玛瑙镯子还贵重些,这可不是寻常的珍珠,而是粉色的珍珠,价值就比寻常珍珠又贵了几倍,而沈宜见是粉色的,更是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