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胥和其他的大臣之前所担心的因此引起的暴乱什么的,别说是起了那样的心思了,就是连个苗头都不曾出现。也是。一般灾民出现的动乱都是因为饿得只能依靠动乱闯出一条活路来,现在。楚庄胥和大臣们救灾及时,制定的救灾方案不但全面,还顾全了灾民的心里。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恻隐之心。弄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气氛,更是趁此让平民有了清晰的家国概念,对楚国更加的忠诚了。整个楚国上下拧成了一股绳,整个楚国人民呈现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灾民虽然还是无居无所的,但是心不再漂泊,反而很安定。

反之,再看其他受灾的诸侯国。秦国的雪灾也严重,但是秦国不种粮食,习武之人又多,反而没有多少受伤的人,屋子倒塌的多,冻死的人却比较少,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损失。

要说七国中,损失最大的就是魏国了,盖因为魏国是以丝绸出名的,这一场雪灾下下来,被冻死的桑树不少,冻死的蚕卵更是不少,经济上的损失不说,人也冻死了不少,丝绸夏季的时候用的最好了,就是因为丝绸冰冰凉凉的,在保暖性上,也许还不如那粗麻布呢,所以,这一次魏国的损失最为惨重。接下来,赵国的损失也不低于魏国,赵国以牛羊马出名,异常寒冷的天气,冻死了不少的牛羊马,同魏国一样,这就是赵国的经济,至于平民倒是没有冻死多少,但是对于赵国和魏国来说,经济上失去经济来源,会让安存下来的人心生不安,容易引发暴乱,如果赵国和魏国的官家处理不当,更是会加重国内严峻的形势。

燕国主要是种粮食的,又是处于最北部,冬季的天气寒冷燕国已经习以为常了,倒是不少的树因为积雪太多被压塌了,其他的房屋塌的不少,人冻死的也不少,情况比起赵国倒是好上不少。齐国是以盐出名的,位处江北一带,封地富庶自是不用说,因为处在沿海,又不是在特别的北方,受到雪灾的影响很小,温差也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大。

得到各国雪灾的具体灾情,楚庄胥很是松口气,等到楚庄胥把一系列的计划下达下去,并且所有的计划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在执行当中,楚庄胥又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最新消息。

原来,发生最严重的灾情的几个诸侯国竟然爆发了动乱,秦国的汉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当地的人已经是无以蔽体,无以果腹了,眼见着就要饿死,官家的救灾行动还没有下发下来,汉中的平民于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揭竿而起。接下来,就像是约定好的似的,魏国的平谷,丰城;赵国的煤城、羊城纷纷的有人揭竿爆发动乱。

这三国爆发的动乱是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像韩国和燕国因为损失小,又处理的及时,只在国内爆发了几场小的动乱,齐国因为崇尚儒术,多礼而教,并没有发生动乱。

要说所有受灾的诸侯国,包括楚国在内,从受灾开始,到朝廷得到具体信息,商议政策的时间是一样的,楚国当时受到雪灾也不见得比其他诸侯国反应就快,至于为什么其他国家最后变得一团糟,而楚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要说这也是这些诸侯国倒霉,灾难发生后,一样的商讨政策,但是就是因为计划制定的晚一些,并且计划也不如楚国的那样有效,再在执行的速度上慢了一些,执行的效果再打些折扣,克扣卡拿的大臣再来几个,就变成了秦国、赵国和魏国这样子的了,还有一点就是诸如秦国、魏国都是缺少粮食的,往年本来就没有多少存粮,发给受灾平民的自然也就少了,再加上刚才说的贪拿一些,平民得到的更少了,赵国也是一样的道理,别看赵国是产牛羊的,要知道牛羊也不如粮食容易保存啊,所以就造成了动乱的最厉害的三个诸侯国了。

其他的国家如齐国是因为国风如此,齐国人都是彬彬有礼,贪污的大臣也少,特别是这种关键时刻,再加上齐国富庶;燕国也是粮食多的国家,产的是小麦。韩国是美人儿多,每年不能产多少粮食,但是谁让韩国的地理位置好呢,一条大大的河流贯穿整个韩国,更不用说那些因为干流生出来的多少的细枝,正是那一条大河贯穿韩国,支流也遍布韩国各地,这才让韩国受损小。

人有时是要有对比,才会觉得幸福的。每日一封的他国加急情报被送到楚庄胥的案桌上,让楚庄胥对各国的灾情知之甚详,当齐玉听楚庄胥说了其他国出现的灾情状况时,第一反应是忧心也不知道这一次的雪灾要死多少人,齐玉估计这一次的雪灾肯定是由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寒潮引起的,那几天急剧的降温就是证据。第二反应就是:“庄胥,赶紧把伱知道的这些消息发下去,让楚国的平民知道一下,也了解一下他国的民生!”

楚庄胥惊讶的看了齐玉一眼:“因何要将这些东西公之于众?这样,所有的诸侯岂不是知道我在他们国家布了眼线?”

齐玉闻言,补充道:“不是,伱就是把一些能正常知道的公之于众就可以了,有对比,才能显示出我们楚国此次救灾行动多么的成功,要让平民知道,成为楚国人是他们的幸运!并且,还能稳定人心。”齐玉这一点也是借鉴现代的心理学,人都是自私的,本来伱倒霉了,心里肯定不好,但是如果现在有个人比伱更加的倒霉,伱的心情就会好受一点了。简而言之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

楚庄胥还是不明白:“小人儿,伱从何处觉得这能让黎民比现在更加的安心?!”

齐玉想起这个时代好似没有心理学一说,对楚庄胥细细的分析了一下人类的心理,楚庄胥还是觉得不同意,自己这个时代的人不会这么恶劣吧,楚庄胥这么肯定,齐玉也有点不确定了,难道这个时代确实是不一样?

当然不是,当齐玉拿楚庄胥为例子做比较时,楚庄胥立马拍板:“好,我立刻让人发消息下去。”同时,对齐玉佩服不已,夸齐玉道:“好小人儿,伱实在是太厉害了,这都能让伱想到,果然不愧是我的王后,我的眼光多么的好啊!”

楚庄胥难得一次自夸,齐玉很不好意思的笑笑:“伱不是应该说是我好么,怎么转变成夸伱了!小庄子,伱的脸皮也太厚了一点了吧!”

楚庄胥一下子大受打击,就要把齐玉抓来惩罚一番齐玉的小嘴,齐玉躲了过去:“别闹了,伱不是还要让人发命令么!”

楚庄胥这才放过了齐玉,喊了人进来。

其他诸侯国受灾的消息一经传了出去,楚国的黎民果然如齐玉所想的那样,心里对楚国官家的忠诚度上升了一个档次不说,心里竟然因此安定了不少,让许多性子胆大作为的年轻人熄了那觉得活不下去,蠢蠢欲动的心。

第五十章 四公子得真相

在世人都在为雪灾忙碌的时候,在敝城,一座宽广的宫殿里,一个身穿棕银色蟒袍的青年人,看着年纪倒是比楚庄胥大不了几岁,脸庞也跟楚庄胥有些相似,就是整张脸显得苍老了一些。

此刻,这个跟楚庄胥长得相似的青年人跪坐在木塌前,急切的问底下跪着的人:“怎么样?瘦,可是有查到什么吗?”

底下的那人低垂着脑袋,听到跟楚庄胥长得类似的青年人的问话,道:“回四公子,当日之事,属下经过在都城里多番查探,终于找出了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这些都不能作为证据,属下也只能推测。”

没错,这个人就是四公子,犹记得当时楚庄胥跟其他的诸侯国公子争抢王位时,十三公子派人刺杀楚庄胥,而楚庄胥也反派人刺杀十三公子,并且把事情嫁祸给了四公子,以至四公子在还没有成气候之际,就被楚王剥夺了三城,只留下一个封地,也就是敝城,让四公子来到敝城,无召唤,永世不得回都城。

而四公子不明不白的,忽然被楚王夺了城池,还被剥夺了竞争太子之位的权利,自然是不甘心的,想要找楚王说清楚,哪里知道楚王那时已经心灰意冷,根本就不给四公子见面、辩解的机会,底下的人又见了四公子失势,把楚王的命令实行的一丝不苟的,让四公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在都城多呆,就离开了。

眼见着事情成了定局,四公子只能暂且按耐自己的疑惑,带上自己的一干谋士和剑客,收拾好了东西就上路了。

在半路中,四公子才听说竟然是因为十三公子被刺杀。查到了自己的头上,四公子惊怒不已,就差点半途奔回都城去,被几个贤士死死按住,劝解下。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后来。四公子有些消沉了,想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自己根本就没有做,肯定是被人陷害的,陷害自己的人。除了那几个兄弟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外。还会有谁呢。

四公子一下子大受打击,意志消沉了不少,直到到了敝城才好一些。只是有时四公子想想,自己在太子争夺战中。还没有怎么展开自己的计划,竟然就失败了。还是败得这样惨,毫无翻身之地,想想就让四公子对陷害自己的人恨的不行。

好在四公子虽然为人阴险了一些,对待自己人却是个大肚的,因此,也是有几个忠诚的谋士的,这些谋士见四公子这样,自然是想法设法开解四公子了,在谋士们看来,其实四公子在敝城呆着也不错,这敝城的地理位置也不错,还算是繁荣了,大家一番劝解下,在四公子又充满恨意的情况下,四公子终于振作了起来。

四公子当时就跟几个忠诚的贤士道:“某蒙诸君不弃,实在是感激不尽!然而,某此番输得实在是太冤枉了,太子之位,某是不敢奢望了,然而陷害某之人,某实在是不能就此罢手!还望诸君帮我!”

贤士们再衷心,四公子都是主子,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贤士们尽心尽力的为四公子出谋划策。

就这样,在敝城休养生息的四公子,除了闲暇时管理管理敝城,剩下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给了调查当时陷害自己的人来着。

经过跟贤士们的商定,要查,必须是要暗查,派去的人就要精挑细选再精挑细选,不但容貌要不引人注意,还要机灵。

四公子一方面派人会寿春城查看,一方面又派人去找十三公子遇刺身亡之时有没有留下什么旧部的人,又有一个贤士自告奋勇要去都城为四公子做调查的统筹人。

然而,楚庄胥行事向来严密,让四公子查了多年都没有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能查出的也就是楚庄胥当时跟这个案件到底有什么联系。十三公子当时的人都死了,四公子后来调整策略,十三公子既然查不出来,那么自己就干脆集中在寿春城查找好了。

都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不假,不管是对于好人还是坏人来说,都是这个道理。楚庄胥做事是严密,可是也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这不,四公子集中所有的势力就是在寿春城查找当时的事,真的是全力以赴,而现在,就是寿春城里的事得到反馈的时候了。

只听四公子在上面,闻言,一挥手:“不管如何,尽管道来,本公子自有判断能力!”

那个下属闻言,抬起头来,一张扔进人海里,你绝对再也找不出来的平凡的脸,道:“属下,查到了当时刺杀十三公子人中的一个参与者,不过此人口风甚言,属下还找到了,在十三公子被刺杀前,七公子府里的一个小管事曾经在都城里活动了一番,据说是探查十三公子的行路路线。”

四公子一怔:“你没有查错?不会是有人陷害吧?要知道,当时那证据刚开始指向的就是七弟,如今怎么会还查到七弟的头上呢?当日里,若不是父王多疑,七弟可是就这般被定罪了啊!”说到最后,四公子有些自言自语起来。

这话问的,让这个下属不知道该怎么言语了,就这个下属得到的消息来看,当时七公子的法子甚是高明,真是一计去两敌啊,既报了当时十三公子刺杀七公子之仇,又让四公子因此遭王上驱逐。

刚开始,这个下属也不解七公子如果真的有参与的话,为什么还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证据,引王上怀疑,再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这个下属终于想明白了,当时七公子就是以退为进,看似引了王上的猜疑,实际上,未免不是利用王上洗清自己的嫌疑,而从事后来看,七公子当时得利可是最大的。

不消那个下属说,四公子也不是个笨的,在自言自语中,四公子就想明白了其中的观点,一时冷汗直冒,当时,七弟隐藏的果然好深啊!好计谋啊!

想到楚庄胥竟然有这般的心机和辣手,四公子一时竟然有些庆幸了,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怒和耻辱,对于四公子这样骄傲的人来说,楚庄胥的陷害不光是害得他失去了竞争太子之位的机会,更是把自己和父王当猴耍,把自己这样算计在内,四公子平日里又是个自诩聪明人,世界上的事尽在掌握中的,被楚庄胥这般的算计,即使是时隔多年,四公子仍然是不能咽下这口气,并且因着现在的状况都拜楚庄胥所赐,四公子心里更是恨的不行。

四公子摸索着手指上的扳指,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那个下属回完话,就又低下头去了,即使是四公子发呆了很久,下属也不敢提醒四公子。

等到四公子回神,又问道:“你可是有找到直接的证据?”这个问话也不过是想要知道的更详细一些罢了,即使是没有,四公子也已经认定了是楚庄胥所为的。

那个下属有些惭愧了:“回四公子,没有!”

四公子倒也是大肚,一挥手:“你下去吧!”果然是好计谋啊!

四公子叫人上了晚膳,一夜躺在床上纷纷扰扰的梦侵袭着,一会儿是觉得自己现在这样也不错,至少能安度晚年,想来楚庄胥身为王上,又对自己有亏,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以前那般的风光,竟然被楚庄胥算计得如此下场,若是楚庄胥不因此损失些什么,自己如何能咽下这口气呢。

四公子想到了楚庄胥现在是王上了,多么的风光啊,当时的继位大典,四公子可是听了探子的回报说有多么的风光了,四公子想到以前也曾经还幻想过能有这么一天,却被楚庄胥那般的断送了。

再想想,楚庄胥现在是王上了,四公子只是一个小小的敝城的城主,如何能斗得过那楚庄胥,又想到近来平民对楚庄胥的言语多赞美,即使是敝城的黎民也是对楚庄胥的敬畏高过对自己,这般想着,四公子又不服气了,心里的恨意更深了,嫉妒楚庄胥嫉妒得要死。

刚开始,脑子里还有些理智,说这样不好,别弄到最后,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后来,四公子越回想以前的一切,越对比现在跟楚庄胥的差距,心里就越不平衡,心里名为嫉妒的土壤瞬间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心里的恨意也是一层层的往上涨,直到把四公子的理智弄得全失,只剩下一个念头:我要报仇,我要把楚庄胥拉下马,凭什么,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得的!

四公子定了心里所想,又开始着急贤士商议大事。

有贤士赞同四公子的行动的,也有贤士觉得这样不好的,但是,四公子这回主意已定,任是谁说都不改,看几个衷心的贤士担忧的眼神,四公子笑了:“本公子知道尔等之意,我也知道,现在楚王风光正盛,势力也大,本公子是暂且斗不过的,但是,也要早作准备不是!只等楚王有了空子,就是我等行动之时!”

贤士们闻言,倒是不再反对了,只要四公子没有失去脑子,要毫无计划的去送死就可以了。

第五十一章 混乱的战争ps齐玉有小包子了

在四公子跟他的贤士在密谋时,楚庄胥跟齐玉、齐丘、美大叔还有莫公以及朝堂上的人正在吃惊于一个新得来的消息,并且这个消息迅速的在各个诸侯国蔓延开来。

这个消息听闻之事,楚庄胥和齐玉等人是难以置信的。原来按照楚庄胥和莫公的想法就是,既然各个诸侯国都受灾了,那战争肯定是打不起来了,不想,毫无预兆的,秦国同时对韩国、楚国开战,魏国对赵国、齐国开战;赵国对燕国和魏国开战,一下子战争全面爆发,就连齐国都好似在蠢蠢欲动,边境时常有练兵列阵的消息传来。

这个消息不光是楚庄胥觉得诧异,就是其他的诸侯国自己都诧异不已。

这个消息就是各个诸侯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战,战火全面爆发,这一次没有哪一个诸侯国能够幸免,而挑起战火的不是别的诸侯国,正是秦国、赵国和魏国这三个受灾最严重的诸侯国。

怎么样,这个消息够劲爆吧!至少齐玉是这么以为的,楚庄胥和莫公连带一干大臣想了半天都没有想明白,这秦王、赵王和魏王集体疯了么?不是说国内暴乱得厉害了吗,这粮草给人都不够吃了,哪里还能够打仗啊!

牛仓把这个疑问发了出来,在场的有齐丘、美大叔、齐玉、楚庄胥、莫公,以及一干大臣。

经过这一段处理灾情,大臣们对齐玉也算得上是很熟悉了,也更加进一步了解了齐玉的智慧,对齐玉是佩服的紧,又常常跟齐玉讨教过,大臣们对齐玉进入正殿不再言语了。这回是心服口服了。

牛仓发出的疑问正是诸位大臣都不解的,大臣们议论纷纷,也觉得秦国、赵国和魏国是不是疯了啊,要不怎么会出昏招呢。

乡倒不这么认为:“王上,臣以为若不是秦王、赵王、魏王出昏招。就是此举确实是有利于其国内行事!否则。只单单一国有此行径,就令人想不透。更何况是三国如此行事,想必其中定是有一定的道理,就是不知道此三国在此间发战。甚至连准备都不曾。有何目的,不怕输了不成?”

楚庄胥的脸微沉,最近的雪灾就搞得楚庄胥有些疲惫了,再加上现在的战火。楚庄胥头疼的揉揉自己的额头,果然。做王上就是不容易啊,尤其还是在这多灾多难的事情上。

莫公摸着花白的胡子,也是一脸的沉思,这一次真的是太困惑了,所以莫公都没有丝毫要掩饰自己表情的意思,这表明莫公也是想不通。听着士大夫乡的分析,莫公的眼中闪过一道赞赏的目光,这个乡确实是不错,按说这段时间后,就要给乡升职的,就是不知道楚庄胥是什么意思。

回过心神,莫公继续思考到底三国的目的是什么,乡士大夫说的没错,不管是谁,行动都是有目的的。按说平常发动战争,不外乎是争地,抢夺霸主之位两种。可这两种目的,不光是哪一种都要精心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这两个目的显然是不适用的,那么三国在内战如此严重之际,这般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要说莫公出谋划策可以,可是在军事上还是欠缺了一些,毕竟术业有专攻,莫公的涉猎是广,可是这也注定了莫公不能每一行都那么精通的,这一次的事,莫公不得不承认自己看不透三国的行事。

乡的话音落下,一个是楚庄胥的直隶下属,也就是之前从铁甲队里提拔上来的下属道:“打仗,一是保家卫国,抵御外敌,二是争夺地盘,三是国家气盛,要当霸主,需要震慑,然而,不管是三者的哪一种,国家都要精心的准备才可,除了抵御外敌,秦国、赵国、魏国三国明显不在此列!”

楚庄胥点点头,这话一听就知道是个既懂战事,又懂政治的人,话也说得十分的中肯。

然而,现在,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三国到底是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有什么原因要发动战争呢!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在思考,也没有了讨论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齐玉虽然背了一本战书,当时楚庄胥跟秦国打仗时,也能出出主意,此次的事却是不属于任何一种,齐玉也想不出什么来,而且,齐玉今天不知道怎么的,总是感觉自己有点不舒服,坐得不舒服,身体也不舒服,就是觉得哪里都不舒服,还有一种反胃,想要吐的感觉,也没顾得上怎么思考,只一个劲儿的忍着,生怕自己吐出来就不好了。

楚庄胥的手指无意识的敲击在木塌上,发出咄咄的声音,在寂静的正殿里回荡,听得齐玉更是不舒服了。

楚庄胥抬头看底下的人,这一次的事情,自己也是没有想明白,这才召集大家来,还有就是这一次楚国算是幸运的,应该说不长眼的就那么一个国家,秦国!

在这一次发动战争中,秦国找上的是楚国和齐国,魏国找上了韩国和齐国,这两个胃口倒是大,一下子就挑中了两国,赵国对上了燕国。

眼光扫视一圈,看到齐玉那里,楚庄胥一怔,再也顾不上思考了,一下子凑过来,扶住齐玉,急切的道:“小人儿,你怎么了,损公、丘公你们快来看看小人儿!”一时情急,楚庄胥竟然忘了这是在公众下,应该叫齐玉王后,直接喊的昵称。

楚庄胥是真的担心坏了,要知道身为武者,那身体是很健康的,什么病啊灾啊都没有,除非受伤了。所以,见齐玉这么脸色苍白,一副很不舒服的模样,楚庄胥能不急吗!

齐玉就是觉得很不舒服,倒也没有楚庄胥看在眼里的那么严重,想要对楚庄胥一笑,不想一张嘴,哇的一声就吐了出来,那脏物溅了楚庄胥的身上,好在齐玉反应及时,吐之前推了楚庄胥一把,否则就不是仅仅溅了楚庄胥一点了。

楚庄胥根本就顾不得脏:“小人儿,小人儿!损公、丘公,那么快过来看看小人儿,小人儿这是怎么了!”

在楚庄胥喊第一遍的时候,两个人就上前了,牛仓也跟着上前去,很担忧,谁都知道习武之人身体素质不是一般的好,这好好的不舒服了,肯定是很严重的才会这样。

一干大臣有那真正关心齐玉的,也不嫌那吐出来的酸水儿臭味,就要上前,身子都直起来了,想起没有楚庄胥的吩咐,他们是不能上去的,就又坐下了,这些大臣是真心的担心齐玉,也有一些大臣飞快的掩住鼻子的,表情上倒是也一样的担忧。

士大夫乡是个耿直的人,这段时间,士大夫乡对齐玉是真正的佩服,现在见齐玉这般,也很担忧,眼睛专注的盯着齐玉,这是怎么了!

莫公的职位很高,又是楚庄胥的恩师,所以他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这也造成了离齐玉和楚庄胥的桌子是最近的,身为老人,莫公倒是能忍受得住,对于齐玉可以说是从小看到大的,也有几分真心的疼爱,现在见齐玉这般,莫公心里忧心:这是怎么了!眼珠子盯着正在给齐玉号脉的美大叔。

美大叔一把上前,就捏住齐玉的右手的脉搏,当场号脉,眉头紧皱,不一会儿,美大叔才松开了眉头,眉开眼笑的:“没事,没事,不过,还是要多休息才是!玉这是肚子里有孩子了,才会这样,喜脉!”

齐玉早在吐了以后,趁机让楚庄胥扶着自己,自己不跪坐了,就这么瘫坐在地上,楚庄胥二话不说的照办了,还细心的让齐玉贴靠在自己的背上。

楚庄胥担忧的眼神在齐玉和美大叔两人之间来回扫动,看齐玉是看齐玉的脸色好一些了没有,看美大叔是看眉头是否皱着。

一时听美大叔的话,楚庄胥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傻傻的问:“有了,什么有了?小人儿有什么了?”

听得莫公和士大夫乡一把捂住了自己的脸,我的天啊,这还是自己那聪明睿智的王上吗!该不是欢喜傻了吧!

就是其他的大臣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时之间都找不到自己的下巴了,这些大臣毕竟不是楚庄胥,没有楚庄胥那么担心,所以反应很快,只听美大叔说的喜脉就知道是说齐玉怀孕了,不想,自己的王上还问了个傻问题,这些大臣们几时见过楚庄胥这副模样啊,真是大臣们也傻了。

好在楚庄胥不愧是楚庄胥,话出口没多久,就反应过来:“有了,小人儿有了!哈哈,本王的王后有了!”

美大叔见不得楚庄胥这副模样,十分的看不上眼:“哎,哎,还不赶紧把玉弄个椅子坐啊,刚才玉吐了就是因为跪坐着对胎儿不好,让玉不舒服了,现在地上又凉!”浑然忘了刚才谁在那里也是眉开眼笑的了。

美大叔话还没有说完,楚庄胥就扬声道:“快,来人啊,送个软塌来,送王后回宫!”楚庄胥双手抱起齐玉,就往外走,还时不时的低头问问齐玉,很温柔很温柔的:“小人儿,没事吧,你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第五十二章 幕后策划者

美大叔的话音还在绕梁,就这么被无视了,美大叔想再说什么,看了看楚庄胥的背影,终究是没有开口,只是撇了撇嘴,至于脸上和眼里的笑意,那是怎么都藏不住。

美大叔回头,又是撇嘴,得了这又有两个傻了的人,你道是谁,齐丘和牛仓是也,这两个人,一个想着以后自己就要当外公了,一个想着以后自己终于不是阳派最小的了,自己不是最晚来的了,自己以后要当师叔了,并且还有小师侄能让自己使唤!-_-|||

牛仓好歹没把这话说出来,否则就要遭齐玉几个人,连带孩子他爹捶了!其实,也怨不得牛仓这般的开心,实在是牛仓到了阳派被虐的实在是太狠了,就是捡来的都没有牛仓的惨啊!有一日,牛仓是要反抗来着,结果,齐玉就告诉了牛仓一句话:谁让你是最小的,你是最晚来的!牛仓就牢牢的记着了!

不过,如果能让人猜到老天爷的天意,那么老天爷也就不用混了,牛仓想的很美好,很丰满,可惜现实很骨感,多年后,更加备受折磨的牛仓只能泪流满面的道了一句:“我不是最晚来的了,可是为什么受伤的还是我?!”-_-|||

而,从来没有见过楚庄胥这么一面的大臣们瞬间石化了,士大夫乡也不能幸免,这一次在所有的大臣们眼里都有一个共识:王后绝对不能惹!

楚庄胥把齐玉一路抱到秋尚宫,高声叫来月莲和月荷好好的伺候着,又文齐玉想要有什么想要吃的,在齐玉床边坐着,看着月莲和月荷精心伺候齐玉,自己亲自端碗让齐玉喝水。不假人手。

可惜,一会儿,莫公就让人过来喊楚庄胥了,这是喜事没错,可是战事已经迫在眉睫了。在战事上。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了,战场上瞬息万变。时间非常的宝贵,如何能人楚庄胥这般耽误。

楚庄胥和齐玉也知道事态紧急,齐玉道:“你快去吧。我在这儿。有月莲和月荷照顾着,你放心吧!”

楚庄胥有些愧疚:“嗯,我会很快回来的,你好好歇息。不要下床啊,有哪里不舒服。让人来叫我,要什么药,去药房里拿!好好的保护好自己啊!”

这齐玉一怀孕,楚庄胥就变得有些啰嗦了,担心齐玉这担心齐玉那,让齐玉好笑的同时,心里不是一般的甜:“嗯哪,你快去吧,早去早回,别耽搁了!”

回到了正殿里的楚庄胥又是一脸的面无表情,看得大臣们都以为刚才的那一幕是自己的错觉呢!

心里惦记着齐玉,楚庄胥也没有马虎了事,就是不再纠结三国为什么要在这时打仗,而是商讨这一次的战事要谁出场的问题,还有兵马粮草的安排都要跟上。

一番商讨,楚庄胥决定派刚才站起来说话的铁甲队的下属,叉作为大将军,统领兵马,务必要把秦国的气焰打灭,在行军期间,楚庄胥授予叉最高职位的称号!

本来,楚庄胥在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打算御驾亲征的,可是,齐玉怀孕了,就让楚庄胥改了主意,这个叉当时是跟楚庄胥一起对抗过秦国的,当时,楚国因为楚王做了错误决定,本想攻打秦国,奠定自己楚国作为霸主的第一步的,结果,反而被秦国打败,导致了楚国四面楚歌,南蛮蠢蠢欲动,楚庄胥就是派了以叉为首的几个铁甲队的人去守卫南边,表现得可圈可点的,完全可以胜任大将军一职,再说了,现在楚庄胥已经是诸侯了,哪里能像以前那样,打仗都要楚庄胥亲自上场?所以,楚庄胥也学着让自己放手,当然,大的战争自然是要楚庄胥亲自领兵,比如说楚国将要成为霸主的第一战,楚庄胥就在心里决定要自己去。

叉跟楚庄胥那么多年了,楚庄胥一个眼神,叉就能知道楚庄胥是想要下达什么命令,这是在战争时培养出来的默契,从楚庄胥回来,态度的转变,叉就知道楚庄胥是不想要亲自上战场了,所以倒也不意外楚庄胥的决定。

而在敝城的城主府,四公子兴奋的撑着木塌,跪直了身子,声音激昂的问底下的人:“你说什么?赵国、秦国、魏国打仗了?秦国攻打了楚国?”多年的经验与聪慧,在听说了这一消息的时候,瞬间化成了直觉,四公子有预感,机会来了,这就是自己的机会了!

“回公子,是的!据边城传出来的消息确实是如此!公子,我们敝城距离秦国边境很近,要早作准备!秦人如豺狼虎豹,实在是锐不可挡,万一,攻打到这边…”在底下坐着的贤士劝道。

下属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有些兴奋过头的脑袋上,四公子发热的大脑总算是清醒了一下,冷静的想了一下,道:“你说的对,我们是要早作准备。对了,都城有没有传来什么消息?有没有说王上是不是会御驾亲征?”在场的人不光是四公子的心腹,还有一些其他的谋士,所以四公子说话注意了一下。

底下的贤士们摇摇头,暂时还没有都城的消息,尤其是四公子的心腹,微不可见的冲四公子摇摇头,意思是四公子一些话不能在这里说,心腹们还真是怕四公子一个头脑发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秦国的王宫里,秦王坐在木塌前,年老的秦王脸上爬满了皱纹,以前挺直的背脊也弯了少许,然而,毕竟是练武之人,秦王即使是已经年老,却还是力壮身健,此刻精神饱满,一脸平静的问底下的秦国太子——秦士叔道:“太子,可是有消息了,那些暴乱之人可是都送往了边关,赵国和魏国怎么样了?你叫去的谋士可已经成事了?!”

秦士叔恭敬的道:“父王明智,此次行事如父王所料,均顺利完成!”秦士叔夸赞秦王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也仿佛忘记了真正出主意,做中馈,调动的人是自己一般,脸上的表情更加是完美的对秦王的崇拜孺慕之情。

秦王听着秦士叔的夸赞,毫不得意的笑眯了眼,大手一挥:“此次太子的功劳亦不小,果然不愧是我秦氏中人!父王给你记大功!那赵国和魏国的反应如何?”

秦士叔道:“如父王所料,现在赵国和魏国已经发动战争,所有的诸侯国都不能幸免!”

秦王闻言,终于忍不住心里的兴奋,脸上不再是平静的表情,而是一脸的激动:“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哈哈,强国又如何,国内混乱做的好又如何,还不是被寡人当猴耍!哈哈,哈哈哈哈!”秦王仰天长笑,秦王这么开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要说这一次的事情,就足矣让秦王在秦国流芳百世的了,秦王只要一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计策,不仅解了国家的危机,更是把其他的诸侯国当猴耍。

秦士叔自然是高呼秦王英明了,等到秦王笑够了,挥手让秦士叔退下。

秦士叔出了秦王宫,回到自己的住所,招来贤士,面沉如水:“怎么样了?”秦士叔可不像秦王那般的轻松,刚才只是得了一个最后的消息,秦士叔还要听具体的。

“太子殿下,实在是英明睿智,某从来没有见过像太子殿下一般人物!太子殿下,您的主意果然是妙啊,这一次,秦国完全没了动乱不说,我们还不用废一兵一卒,就仅仅是把那些乱民送到了边境,当士兵就可以给楚国添堵,赵王和魏王,由公子所说,找了两个贤士上去献策,魏王和赵王丝毫没有怀疑,并且毫不迟疑的按公子说的法子做了,现在魏王和赵王都对那几个贤士恩遇有加,现在,边境传来的消息是魏国对赵国、齐国开战;赵国对燕国和魏国开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的!”一个贤士看着手上的羊皮纸上的消息道。

秦士叔闻言,脸色微松,点头道:“既是如此就好,对了,可是有提醒赵王和魏王,记得派几个老将帮忙指导一下吗?”

贤士又在信上搜索了一下子,才点头:“太子殿下放心,有的!都有!”

秦士叔一下子狠靠在后面的墙上,揉揉自己的额头,点头道:“以前的事故且不提,以后的事也要再小心一些,记得嘱咐我秦国的老将,一定要尽心尽力对那些乱民指导兵法,切不可藏私,要真正的为乱民们着想啊!”秦士叔这话说得多贴心啊,可是被侵扰的那些个诸侯国可是为此吃了苦头了。

要说这事,还要从秦国暴乱说起,秦国暴乱,秦国几个没有争上太子之位的公子就心怀不甘,这一次正好秦国暴乱,几个公子就建议秦王,让秦士叔去领兵镇压,理由是秦士叔当了太子后,竟然没有半点政绩,难以服众啊!

秦王一听,这话果然是有道理的,那兵又从何来呢?秦王可舍不得自己的直隶部队,自然是要让秦士叔自己的兵力了。

第五十三章 无题

什么是乱民?那就是一帮穷途末路的,能舍了性命跟你拼命的主,那就是一帮难啃的苦头,尤其是秦国这样一个尚武的国家,这些骨头就更难啃了,去镇压还不要损兵折将啊!从来这种事情就是吃力不讨好的,秦士叔这么个精明的人如何会去干这种事情呢,他又不傻!

但是,秦王都那么说了,秦士叔若是不去,岂不是违抗命令,再者,这一事情上,秦王倒是真心的为秦士叔好,虽然好的有限。

秦士叔紧急招来一干贤士谋臣商议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去的话,吃力不讨好,秦士叔是万分不想的;不去的话,秦王都发话下来了,能怎么办!

秦士叔的一个谋士出主意了:“太子殿下,若是不去,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就可以了,且,若是还能出主意,把国内暴乱化解了,就可以!”

秦士叔觉得这还真是一条思路,可是自己如何化解呢,秦士叔是自诩自己是个聪明人,却也没觉得自己是难得一见,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才,他可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化解了,要是有这能力,自己也不用为镇压之事烦恼了,也是把问题丢给贤士谋臣,自己也在那里苦苦思索。

不想,这一次上天眷顾秦士叔,还真给了秦士叔一点运气,那脑瓜子灵光一闪,一条计谋出就出来了,也就是要转移战火,秦国暴乱,秦士叔的主意就是把这些乱民收服,也不用特别服,只要让这些乱民去边境给别的国家捣乱就行了。

秦士叔给秦王说了以后,秦王当即拍板,那就这样吧,能不损失一兵一卒。秦王自然是乐意的。于是,秦士叔就派人去了暴乱的地方,让人跟乱民头子谈判,一边威逼一边利诱,还冠以大义:尔等身为秦国人在此欺负秦人做什么。想要粮食是么。好啊,去别的诸侯国弄。我们还会支持你,并且,你若是能赢了。往事一概不追究。并且还封你当将军如何?

这可是几辈子求不来的一次当官的机会啊,要知道像他们这种平民,如何能有机会当官啊,门路都没有。现在。只要去给别人捣乱,还有官做。傻子才不干呢!

所以,基本上没有不同意的,而秦士叔还很“贴心”,跟这些未来的将军说,他也知道,楚国是厉害的,所以有的呢,是派去了韩国,有的呢,没关系,我多派几个作战丰富的老将给你们当指导,还让他们教你们识字,怎么样,我贴心吧,我好吧?于是,一干乱民如秦士叔所料,对秦士叔不是一般的感恩戴德啊,以至于后面的事也顺顺利利的。

再说楚庄胥跟着大臣们商讨完,除了对于三国的目的还不清楚外,其他的事情,楚庄胥都吩咐下去了,叉从明天开始就整兵待发,三天后,大军开拔,楚庄胥给了叉一半的铁甲队带走,其他的就是普通的士兵了。然后,就是又关于粮草的配送调动,还有一些赈灾过程中出现的要解决的问题。

楚庄胥也命了莫公全权负责三国目的的调查,务必要调查出三国为何要如此,有什么情况最好及时禀报,三国行事如此相似,肯定是有一个缘由,那么还要看到底是哪家先带头的,这一次的事情,楚庄胥感觉事情不小。

忙完这一切都已经到了晚上了,楚庄胥留大臣们在宫里吃饭,至于自己,饭没心情吃,满心的想着赶紧赶去齐玉那里,也不知道齐玉那里怎么样了。

众位大臣也知趣,而且现在齐玉怀的可是楚庄胥的第一个孩子啊,也意味着楚庄胥要有子嗣了,众位大臣也很着紧。

楚庄胥到了秋尚宫里,发现秋尚宫不如平时的安静,这会儿,不管是侍卫还是侍婢都喜气洋洋的,楚庄胥踏进秋尚宫齐玉的卧房里,刚想往齐玉那儿去,一股热风扑面而来,雪灾后,这段时间的天气有些太冷了,说句夸张的,呼口气都能成冰,擤鼻涕都能把鼻子冻掉了。所以,屋子里的热气跟屋外的寒冷成了鲜明对比,让楚庄胥一身的寒意就这般被驱逐了去。

楚庄胥只觉得一下子温暖了许多,忽然又想起了之前美大叔说的齐玉受不得寒,忙自去里面的火炉烤烤,才进得里屋去。

齐玉今天不舒服回来后,吃了午饭,就睡下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怀孕累的还是怎的,睡得不是一般的香甜,而且还一睡就到了晚上,楚庄胥来时,齐玉也就刚刚醒来,听得声音,还以为是月莲和月荷回来呢,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