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说了自己的八字,又让张瞎子摸了骨,张瞎子笑了笑,“老太太这般高寿,又是一辈子不缺衣食的富贵命,贫道实在没什么可算的,只想问问老太太可有什么心愿未了。”

“唉,无非是人年龄大了,思想起身前身后事,有些惴惴罢了。”老太太近日见唐氏无德,苗氏无行,董氏阴险,深恨自己识人不清,许家竟有三个如此不省事的媳妇,怕自己去了无人弹压她们,要有大祸。

“贫道劝老太太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又有人言道不瞎不聋不做家翁,老太太您如此高寿,应享清福才是。”

老太太点了点头,“话虽如此,我终究有些放不下啊。”

“放不下也要放下,终有要放下的一天。”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您说得对。”

“老太太可还有要问的?”

“我问问儿孙吧。”她又把几个儿子的八字报了上去,张瞎子笑了笑,“我是摸骨算命的,不见人难算得十分准,不过这几个八字嘛…”

他自许国峰的八字开始解起,竟说得丝毫不差,又说许国定与许国荣,都是□不离十,说这三个人都有些福气,是长寿的命,只是许国峰勿要与水太近,许国定要远离女色,许国荣要心平气和勿要生气,否则要出事。

老太太频频点头,“这些我平日都说过他们,听您这么一说,我还是要再说。”

“老太太您啊,又忘了。”

张瞎子又算了许家几位爷的命,算到许昭业的时候,叹了口气,“这人的八字极好,原是极清贵的命,只是因为命太好了才遭了忌,命里当有大劫,若是过了必定飞黄腾达,可从这八字上看,人竟已经去了。”

老太太叹息了一声,“不瞒道长说,这正是我那苦命的二孙子的八字,他确实已经去了。”

“老太太不必介怀,他本不是凡人,下界全是历劫,如今去了,怕是已经重回仙位了。”

“阿…”老太太刚想念佛,又想到自己是在道观,硬生生的变成,“无量寿佛,那可真是赶情好了。”

许昭文听着直皱眉,他第一次让张瞎子算许昭文的命,张瞎子可不是这么说的,董氏说张瞎子已经收了他们的钱了,难道其中有变?

52命数二

张瞎子又说了一通许家男丁的命数,说起来头头是道,说得却都是些人世间的道理,老太太听着连连点头,只道他算得准,却不曾想许昭文早就与张瞎子认识,张瞎子算许家的事,岂能不准。

到了女眷这里老太太最惦记的是唐氏和苗氏的命,张瞎子算到了唐氏,只是一笑,“此人之命与姻缘上颇有些波折,不过也是拆不烂打不散的姻缘,就算生前同床异梦,到老了一样死同穴,旁地事情嘛…若有妨碍也已经过了,等过了五十五岁更是安享太平的命。”

唐氏能安享太平,许家二房散不了?老太太点了点头,“若是如此便好了。”她还是盼着二房能太平的。

等问到了苗氏,张瞎子半天没作声,“唉,老太太莫问了,贫道也知道老太太愁得是什么了,只是刚才看的男丁里应有她的子女,此人在子女上还是有些福气的,总得善终便罢了。”

张瞎子若是一味的说车轱辘话,老太太未必信他,他如今这么说了,老太太倒信了十足十,“这样也是她的命,都是她自找。”

最后又问了几个女孩子,张瞎子说许梅要远嫁,就算嫁得近,也要随夫行千里,八字主贵,命有官禄,应是富贵之人只是与父母缘浅些;许榴则是多子多福的命,一辈子虽无大富大贵,却不愁钱财。

到了许樱这里,张瞎子算了很久,又翻了书,“这位姑娘的命当是先苦后甜之命。”他这一句话,气得许昭文想掀他的桌子,只因老太太在场这才不敢。

“何解?”

“这位姑娘原是与父母缘浅薄,但却常遇贵人相助,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她又有刚性、悟性,凭着自己也能顺遂一世,夫妻姻缘也不错,当会寻个机称心的婆家,她又有帮夫运,是旺夫宜子之相。”

老太太点得连连点头,许樱可不是常遇贵人嘛,她这个孩子又聪明,她们虽是孤儿寡母,日子却是越过越好,别人看不出来,她人老成精自是知道许樱是个有成算的,做事也稳当,难得的是人心也善,有好报也是应当。

许昭文暗地里咬牙,心道莫非自己妻子的银子没有送到?他还是不死心,低头对老太太说,“刚才道长说我二哥是清贵至极的命,只是命里有劫数,老太太为何不问问我二嫂的命数。”

老太太想了想,“我不知你二嫂的八字,多福,你去问问二奶奶。”

“是。”多福是伺候老太太多年的婢女,做事素来沉稳,当下便领命去了,没多大一会儿就拿着杨氏的八字回来了。

老太太报给了张瞎子知道,张瞎子掐指算了算,“此女子性如蒲柳,夫君的运势强了,她必然是强的,可若没有了…就要看子女了,我刚才算得姑娘可是她的女儿?”

“正是。”性如蒲柳——张瞎子能说出这四个字,竟像是认识杨氏一般,老太太十分的敬服。

“有如此命强的女儿,此女的福份还在后面。”

“如此便也是她的命好了。”

老太太又让他算了许桔的命,自然也都是好话,还有几个孩子太小,老太太怕他们不上卦,并没有让张瞎子算,厚厚地封上谢礼,这才满意的走了。

许昭文侍奉着老太太回了前殿,好不容易偷了空欲到后殿寻张瞎子的晦气,却再也找不见张瞎子的人影。

许樱见老太太高高兴兴的出来了,瞧着她们的母女时,眼神里不光没有淡漠厌恶,反而多了些许的喜爱,心里明白,怕是自己的计策成了。

张瞎子有两个软肋,一是贪钱,二是好色,前世她因缘际会认识了一个在泰山脚下开杂货铺的刘掌柜,刘掌柜的媳妇是个嘴碎的,方圆十里的阴私事情没有不晓得的,许樱离了连成珏自己刚起步做小生意,跟刘掌柜两口子相处得极好,从刘掌柜媳妇的嘴里听说,住在刘家隔壁的赵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原是豆腐西施,跟一个挺有名的算命先生叫张瞎子的有过一腿,还生了一个儿子,假托了养子的名义养着,张瞎子积攒了些钱财,都留给了这个儿子,那个孩子长大之后娶妻生子买田置地,过得颇殷实,还改回了张道士的姓,自称张老爷。

当年许樱三十六,那个张老爷也就是比许樱小一两岁的样子,如今还是个孩童。

许樱在信里把那赵姓豆腐西施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又明说了附上银票只充作脂粉钱,

张瞎子有这么大的把柄被许樱抓到了,岂能不为许樱美言?他收了许昭文的银票,又收了许樱的银票,加上近日里在这方圆几里算卦赚得钱,总共收拢了二百四、五十两银子,自然是赶紧收拾东西“云游”去了。

杨氏见许樱眉头舒展,嘴角微微上勾,显是十分高兴,也就看淡了许樱抽得那枝中平签,心道这世上的事虽说万事皆有定数,但只要我母女在一起,别的都随缘吧。

麦穗不知从哪儿摘了几朵开得极艳的野花,喜滋滋地捧在手里来寻许樱,“姑娘瞧这花可美?”

“你从哪儿得的?”许樱摸了摸花瓣,虽说是不知名的野花,可看起来却别有野趣。

“我看见一个小道童拿着玩,就用桂花糖换来了,他说道观后山坡有成片的野花,咱们若是喜欢尽可以去游玩。

麦穗拿在手里的花确实漂亮,许梅原在跟许榴讲些什么,也走了过来,听说道观后山还有,不由得有些心动,“咱们去问问老太太。”

老太太听说有成片的野花,也觉得不错,“那边可有闲杂人?”老太太问李道长。

“道观后山都是三清观的产业,又无村庄田地,并无闲杂人等,只是有一些野鼠、野兔、野狐等,姑娘们若是不怕尽可以去玩,听见敲钟传午膳时回来即可。”他又指了远远躲在一旁的两个小道童,其中就有解签时站在解签老道身边的陵春,“陵春师弟,你带她们去吧,这位是我师叔的关门弟子,道号武陵春。”

武陵春明明是词牌名,却用来被充作了道号,这个叫陵春的,叫得显然是假名,许樱瞧他气度不凡,不似是寻常人家子弟,如今一听这名字心里更确定了七八分。

老太太那边已经指派好了跟去伺候的家下小厮、丫鬟婆子,都是些稳重忠心的,不会因贪玩就忘了主子。

武陵春飞快地跑到了李道长身边,李道长嘱咐他几句便在这边等着许家的人,待许家的人都聚齐了,这才引着众人往后面走,许老太太身边的许元庆和许元安也一脸跃跃欲试,老太太瞧他们也被拘得可怜,拍了拍他们的肩,“去顽吧。”

许元庆和许元安如蒙大赦,飞也似地跑了,很快就追上了武陵春,三个男孩子凑在一起自有话说,把许家的女孩子落下好长一段,待推开了道观后门,下了两阶的石阶,果然眼前是一片花海,麦穗先前拿在手里的那一束野花,原来竟是成片成片的开着的,从高处向下看像是一块五彩的鲜花织绵一般。

许元庆和许元安打了个呼哨便跑向了花海,许家的姑娘们也去了矜持,脚步不似在家里时那般斯文了,到欢欣处竟小跑了起来,惹得婆子们直嚷:“姑娘们慢点!莫摔着了!”

只有许樱扔站在高处,瞧着那一边盛景,表情依旧淡淡。

“四姑娘怎么不跟着去玩?”武陵春坐到道观后门的条凳上,他对早就看惯的景致不感兴趣,许樱本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怎么也会懒洋洋的全无喜爱之意?。

“在这里看花更好。”许樱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站在这里远远的看着,花海更美,真走到花海里了,也就平平了。

“四姑娘果然是个有心人。”武陵春笑道,“刚才多有得罪了。”

“你说得也是实情,我无非不想让人替我解签罢了。”

“这是为何?”

“抽的理中平之签,再解又能解出什么好签来?我倒不怕旁人说我运势不好,只是我娘视我如命,若是听了怕是要伤心。”

武陵春瞧着许樱,只觉得小小女孩却一身清雅至极的韵味,说出话来透着十足的老成,他也听说了许家的一些事,知道许樱孤儿寡母,难免要比别人艰难些,“做娘的,自是视儿女如命的。”他叹道。

“你又为何到了这道观?我瞧着你可不像平常人家的子弟。”

“我?”武陵春倒不觉得许樱问他有什么冒犯,“我没什么可瞒人的,我家本是在京城,老家在山东胶州,我父连生了六个女儿才得了我这么一个儿子,偏我是个不争气的,投生在丫鬟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还连累死了亲娘,被抱养在太太屋里也是三灾八难的,算命的说需得当成女孩养才保平安,谁知改了名字穿了耳洞还是不成,人说我爹年轻时身在行伍杀业太重,难免碍到了我,需得舍我到道观里长到十八岁,我爹和太太没法子这才送我来的。”他说起父亲的时候叫得是爹,说起嫡母时叫得却是太太,看得出来事情不像是面上那么简单。

“原来如此。”许樱点了点头,这其中还有什么曲折,却涉及人家阴私,不好再细问了。

“其实为保家卫国,杀业再多有什么当紧的?我爹却偏放不下,人家一说他便信了…”武陵春望着远方小声说道,他与许樱素昧平生,平日不愿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得话,跟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说起来,心里却宽松了许多。

“你父亲心里也未必后悔,只是为人父母难免多心。”

“不畏惧武将?”本朝虽开国时重武,到了如今却是渐渐的重文,常有文臣指责武将杀孽过重,打仗时便罢了,若是打完了仗什么杀降、杀民等等指责就铺天盖地而来了,就算皇上有意安抚,也要削去些赏赐才能干休。

“武将有什么不好的?”

“我爹倒盼着我习文呢,可我不愿真等到哪天真有战事,只能站在朝堂上喷口水,稍有不顺便辞官回乡还说是归隐田园,真等到国破家亡的那天才说我早知道会有此日。”

许樱想想她知道的那些言官可不是一个个只有斗嘴的能耐,整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大骂世风日下,半点实务不会,只会骂人,“骂人么,总比做事简单些。”

麦穗和瑞春面面相觑不知姑娘跟这小道童一个站在石阶下,一个坐在后门石墩子上在讲些什么,她们听见了,却没听懂,心里却直长草。

“姑娘…大姑娘在唤咱们呢。”

“唉,咱们走吧,莫要让大姐姐等急了。”许樱提了裙子,下了石阶,走到一片花海之中,转身看向武陵春,却见他已经爬到了道观后门的那棵槐树上,嘴里叨着草叶吹了起来。

许梅顺着许樱的目光向上看,也瞧见了一身道袍,骑在树上的武陵春,她扯了许樱的手,“真真是个野道童,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他虽是出家人,妹妹还是要避诲些的好。”

“我们俩个隔了两级台阶,又有丫鬟在,站在无遮无挡之处,心底无私说上几句闲话又有什么当紧。”

“你呀,总是有道理。”许梅戳了戳许樱的额头。

53许忠归来

许忠在腊月初一这天,匆匆回了许家村,许家村的人见他穿了件松江布的棉袍子,披了老羊皮里子,大绒面的旧披风,头戴狗皮帽子,脚上穿着羊皮的靴子,直似闯关东的老客一般,颇有些不敢认。

“许兄弟,听说你跟展七爷发财去了,怎么这样就回来了。”

“发什么财啊,遭罪还差不多,无非是多点车马钱罢了,我还要攒着娶媳妇呢。”

众人想调侃说他发了财,见他这一身打扮也不好说了,哪有发财了,回了许家只背了个大包袱,穿得寒酸至极的。

百合也以为他没赚着什么钱呢,也不提这些,就是拿了新给他做的冬衣,又央人烧了热水,让他洗一洗再去给杨氏和许樱磕头,“你这一回不管是赚了还是赔了,大腊月里的回来了,都该给主家磕个头。”

许忠笑了,“成。”伸手去摸百合的手,被百合躲开了。

“出去做了些事情,越发学得坏了。”

“四姑娘已经说了,我回来就给咱们俩个办喜事,你就要是我媳妇了,怎么连手都不让牵。”

“哼!你当我是那些个轻狂的吗?一日未曾拜堂成亲,我便不是你媳妇。”

“你不是我媳妇给我做什么衣裳,管我洗不洗澡。”

“果然是越发的坏了,我不管你了。”百合红着脸一甩帕子走了。

许忠去给杨氏磕了头,杨氏原不知道许樱让许忠出去做生意的事,这些日子许樱因知道许忠快回来了,慢慢的把事情跟杨氏说了,杨氏说了许樱一通,无非是闺阁女子,哪有沾一身铜臭的,如今家里并不缺银子,何必如此。

见许忠并未衣锦还乡,心里不但不恼,反而有几分的高兴,“你啊,虽说明是为奴的,可要说是樱丫头的长辈也不差什么,怎么也由着她的性子胡闹,那些个银钱赔了便赔了,不必挂心,让樱丫头死了心也好。”

此时屋里只有杨氏、许樱、百合三个人,许忠终于说了实话,“奶奶,小的拿了姑娘的本钱,又跟着展七爷一道做生意,展七爷家的大管事是个能人,小的跟在他后面只是跟风,运送货物也是跟着展家的商队,稳稳当当的多少赚了些个银子,刨去本钱和车交路费人工等等,毛利是两千七百两,去了一千两的本钱,净利一千七百两。”许忠说罢,从自己的怀里揣出了银票,“这银票原是缝在我贴身的棉衣里的,须臾不敢离身,只盼着能完完整整的交回主家。”

杨氏就是一惊,一是惊许樱轻描淡写的说拿了银子让许忠做生意,竟是拿走了一千两,二是惊许忠竟赚回了一千七百两的净利…“这银子…”

“娘,您别嫌钱多,您没看出来吗?就算是亲人,若是无财无势一样受人白眼,爹没了,老太太虽对咱们好,可年纪老大,谁知能活几年,若是咱们家分了家,你我若无银子傍身,哪有好日子过。”

杨氏原本又气又惊,听了许樱的话却转为愧疚,“是娘无能。”

“娘怎么无能了?您我和弟弟都照应得好着呢。”

杨氏叹了一口气,自从夫君过世之后,哪里是她照顾女儿,明明是女儿在照应她。

“许忠,你回去吧,我已经命人在后巷收拾出来一个小院给你跟百合成亲用了,你看看可缺少些什么,找个黄道吉日,你们俩个成婚吧,我们母女实在无颜再耽搁你们俩个了。”

许忠把银票交了上去,又磕了个头这才走了。

杨氏又跟许樱说,“你原说要用那间铺子开北货铺子,娘想明白了,不拦着你,真要是老太太不在了,太太逼急了咱们,咱们就回你外祖家去。”这是杨氏说过得最硬气的话了,当初唐氏百般害张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她都没有这么说过。

“有娘这句话便成了。”许樱笑道,回外祖家只是一条退路罢了,如今外祖家确实待她们母女好,可要说她们回去了,寄人篱下一样千般难,她还是那句话,靠山山倒,靠水水枯,天下除了自己没谁能靠的。

东屋传来许元辉的哭声,杨氏立时站了起来,“你弟弟怕是睡醒了,我去看看。”

等杨氏走了,许樱从银票里数出两百两,交给了百合,“一百七十两是我给许忠哥的分红,三十两是我给你们俩个的喜钱,你收好。”

百合接了银子,手不自觉得抖,两百两银子…当初她卖身到杨家,卖身的银子也不过是二两,如今做了大丫鬟,月钱不过是一两五钱,两百两银子…

“百合姐,你放心,咱们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腊月十八正是黄历上写的好日子,杨氏亲自送百合上了花轿,轿子绕了许家后街一圈,把百合送到了早就收拾好的一间小院,小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前来贺喜的却只有仆从,却也一样热热闹闹的,许忠和百合守了这些年,总算是成婚了。

两年后

许樱穿着嫩绿的半臂,雪青的斜襟中衣,蛋清色绣大红芍药的罗裙,亲自抱着一摞抄好的金刚经往松鹤院而去,许老太太病了,原只是受了些风寒,这几日却愈发的重了,许樱算了算,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了,心里虽难受,面上却要强颜欢笑,如今毕竟只是风寒,她哭丧着脸,太招人的眼。

她刚踏进内室,却见三太太苗氏已经带着江氏和汪氏在老太太跟前讨巧了,新娶的八奶奶张氏因并无什么家底,并不得三太太的喜欢,这次竟没带来。

只听三太太大声说着:“这是您五孙媳妇替您淘换的老山参,你看这头和身子都长全了,不足百年也有九十九年了。”她指着一个红绫盒说道,又指了另一个盒子,“这是您七孙媳妇孝敬给您的上等血燕,最是补养了,据说宫里的娘娘日日都要吃血燕补身呢。”那盒子瞧着精致,打开里面一看燕窝最多二两。

老太太生着病本就不耐烦应付苗氏,只是嗯,啊的答应着,见许樱来了,立刻就笑了,“樱丫头来了。”

“给老太太请安,给三太太、五婶、七婶请安。”

“樱丫头你拿的什么好东西?”苗氏自然是看出来老太太对许樱的不同,颇有些吃味。

“老太太病着偏还惦记着供奉妙音庵的金刚经,我闲着没事,替老太太抄了四四七十九遍金刚经,这也是为了替老太太祈福。”

“哦。”苗氏心里冷笑,如今家里谁不知道杨氏和许樱母女有钱,竟只拿黄纸抄书来糊弄人,可偏老太太就吃一套,“你果然是个孝顺的,若非我不识字,也要替老太太抄些个才好。”

“已经尽够了。”老太太说道,“前阵子我听说你娘家的侄女,原在咱们家住过的叫盈盈的,嫁到了展家?”

“是嫁给展九爷做继弦的。”苗氏一想起这事儿肉就疼,苗盈盈的嫁妆确实是被她花了些,苗家不讲姻亲情面,不依不饶的要,到苗盈盈出嫁前三个月,才要回去最后一笔,让她出了好多的血,如今讲起这事来,岂有什么好话,“前妻留下了一个女儿,素来得展三太太的喜欢,我那侄女明面上嫁得还成,私下里苦楚不少。”

“她无父无母,无人做主,年龄又稍大,展九说出来也是有举人的功名的,她嫁展九不算亏,至于别的——日子总是自己过出来的,她是做正房太太的,哪有什么亏吃。”

苗氏站在一边不说话了,江氏心里暗笑,为了补上苗盈盈的嫁妆,苗氏没少逼着儿媳们出血,江氏一味的哭穷,出得少些,汪氏虽也把钱看得重,却有有钱的名声,千防万防架不住许七嘴快,应承下母亲,虽说夫妻吵了架,却也出血不少。

许樱不耐烦听三房这些事,有意把话题引开,“怎么不见大太太和大伯母?”

“你梅姐姐订亲了,订给了滨州鲁家长子。”

许樱一愣,上一世大姐姐就是嫁到了滨州鲁家,没想到却年少守了寡,姐夫貌似是科考的时候淋了雨得了风寒,出了考场不到十天就没了。

她原先不在意这些事,如今她跟许梅相处得多了,实在不愿意见她年少守寡。

“怎么嫁得这么远?”

“鲁家是名门望族,与你姐姐订亲的鲁家长子又是个有名的小才子,若非你大伯母娘家与鲁家有亲,这门亲事怕是还定不下来呢,远就远些吧。”老太太心里还记着算命的张瞎子说得话呢,许梅果然是远嫁做诰命的命。

“曾孙女舍不得大姐姐。”

“我也舍不得,可这是她的命。”老太太说到这里,脸颊忽然泛起了不正常的红晕,一旁的丫鬟早有防备,一个个端啖盂的端啖盂,替老太太捶背的捶背,老太太咳了半天才缓过劲来,平日她的头发都梳着一窝丝看不出来,如今因她咳嗽低头,见了发顶,竟然已经银白一片,半根黑发皆无。

许樱跟着搀扶着老太太,怕什么来什么,许家遮风挡雨,咳嗽一声惊天动地的老太太,要没有了吗?

“你们去把大爷和二爷找来,既然大丫头的婚事已经定了,二丫头离得远我管不着,三丫头的婚事该议了。”她又看了眼许樱,“我若能再支撑得久些,索性四丫头的婚事也要议。”

许樱原没觉得婚事的事有自己什么事,却没想到老太太竟然惦记着,她向来自己做主惯了,听说有人要替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该怎么把这桩事给解了。

54逝

老太太口口声声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身子越来越差,想要把身后世安排了,不光是三个儿子,连带着儿媳妇、孙子、孙媳妇、曾孙、曾孙女们全都叫到了跟前.

老太太盘腿坐在临床大炕上,屋子里儿孙站了满满一屋子,许国峰扶着老太太,张嘴就是要劝:“老太太不过是偶感风寒,哪里要如此的劳师动众。”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如今…咳咳…”老太太一句话没说完便咳了起来,许国定亲自替老太太拍背,许国荣亲自端啖盂,老太太咳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口粘啖,喝了许国峰捧的梨汁,这才慢慢喘过气来。

老太太拍了拍大儿子的背,“辛苦你们了。”

“孝顺老太太本是应该,儿子们岂敢说辛苦。”

“你们就当我老太太糊涂了,要说些糊涂话,细细的听我安排。”

“是。”

许国峰再不说别的,带着两个弟弟侍立在老太太跟前。

“我这心里面的头一桩心事,就是几个丫头的婚事,她看了眼站在一边的几个曾孙女,“梅丫头的婚事已经定了,楠丫头自有她老子娘操心,榴丫头的婚事我已经作了主,思来想去还是董家最合适,我已经捎信给了董家,看在我的面子上这桩婚事必然能成。”老太太说了这许多话,又歇了一会喝了些热梨汁,这才将目光放到了许樱身上,“樱丫头命苦,是个没爹的,若是与展家的婚事成了,倒是良缘一桩,可惜偏是有缘无份,我这些年也细细的品了几个世交子弟的品性,不是才学配不上,就是家世配不上,总没个章法。”老太太没说的是她原来想着的是把许樱嫁回到董家,可是许榴闹了那一场,许家的姑娘除了许榴,谁跟董家结亲都不合适。

“老太太,是儿子无能,才连累老太太如此替她操心。”

老太太摇了摇头,“你一个大男人,哪里知道许多。”她将目光移到了唐氏身上,唐氏这些年还算老实,吃斋念佛深居简出,修身养性了一般。

唐氏心里想着,这些年自己受了老太太的压制,平白的失了掌理许家二房之权,只能修身养性扮姑子躲着老太太,如今瞧老太太这样子竟像是自知时日无多,她要熬出头了吗?

“杨氏秉性又软弱,她一个寡妇也出不得门,我若不在,樱丫头的婚事不知又有谁能来操持,我思来想去,这事儿要托给杨家才妥当,这些年我与杨家颇有些往来,知道杨家是积善人家,亲家太太和我是一个心思,已经捎信到了舅老爷的任上,樱丫头许给她大表哥,当是天赐良配。[].”

许樱微微一惊,嫁给国良表哥这件事她是从未曾想过的,她看了眼母亲,却见杨氏面色平淡,似是早就知道了。

老太太又说到了许桔,“桔丫头年龄还小,她和槿丫头自有父母操心,我这个做曾祖母的一时半刻怕是管不了了,三房的几个丫也也是如此,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跟前的这些我能安排,别人怕是力有不及了,只是有一宗,我这些有些个衣料、首饰、古董,都分给几个丫头做陪嫁,除此之外,另有一人一千两的陪嫁,女孩不比男儿,男儿能自己打天下,女孩子一辈子听他人摆布,还望几个曾孙勿要嫌我老太婆偏心。”

这些话语重心长,众人自是一一的应了,许国荣一听这里没自己多少事,心里觉得委屈,自己虽说是老儿子,年轻的时候也受过宠,谁知年龄越长越显得无用,家里的大事小事通通不让他沾边,没想到老太太下一宗事说得便是他。

“老三啊,你是个耳根子软的,我去之后咱们许家必然要分家,你大哥和二哥我都不惦记,唯独惦记你,家里的田产去掉你哥哥、侄儿们中举人得的投田,祖业共有良田两千三百亩,商铺六间,其中不能动用的祭田一千亩,这是要归你大哥,剩下的一千三百亩,我便做那偏心之人,你拿走六百五十亩,另有商铺三间,但有一宗,这些个田产店铺,不但你不能卖,你的儿孙也不能卖,一旦卖了,无论大房、二房还有谁在,都能做主替族里收回来。”

这话一出,谁也不知道三房这是占便宜了,还是吃亏了,产业分走了一半,但有收租的权利,却没有处置的权利,这还是老太太防备着他败家。

“老太太…”许国荣低下了头,他也老大不小了,被老太太如此看低,颇有些不服。

“这些个是我能做主的,旁地我不能做主的,就不管了,余下的老大你得三百五十亩,老二你得三百亩,铺面两间小些的归老大,一间大的归老二。”

许国峰和许国定都无疑义,这两人都自有产业,公中那些个产业,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再有还是二孙媳妇,二孙子当年得的那些投田,自然是要归元辉所有,还有二孙媳妇的嫁妆,咱们许家不是那无良人家,也不能动用,老二,这事你要心里有数。”

“儿子明白。”

唐氏暗地里快要揉碎帕子,心道老太太这是当着众人的面给自己没脸,摆明了是说自己就算是日后重当了二房的家,也没权管杨氏那个贱人。

“这些个安排我都已经写下来了,一式四份,你们兄弟三人一人一份,还有一份供在祠堂里,我若是去了,老三和老六并非长孙,不必丁忧,这也是忠孝不能两全的缘故,他们好,我在九泉之下也就能闭上眼了。”其实许昭通和许昭龄已经是孙辈了,又非长子嫡孙,不丁忧也是可以的。

众人都一一应了,老太太又叫众人都散了,只留了长媳和长孙媳伺候自己。

杨氏带着许樱回到居住的小院,许樱头一件事就是问杨氏:“娘,我与表哥订亲的事,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