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到叶文心的桌边,眼看着她发怔,石桂沉吟得会,把枕头塞到叶文心的怀里:“姑娘把枕头摆到床上去。”

叶文心木木呆呆的,听见说话便依着她说的办起来,到回过神来,她自个儿把妆奁梳子都摆好了,捏着木梳苦笑一回:“文澜是不是立时就要走了?”

石桂还真不知道,她连叶文心是怎么出来的都不知道,叶氏的打算一件都没落实,又不敢这时节触着叶文心的心事,干脆不提,没成想叶文心自己问出了口。

她摇摇头:“只叫我尽快来,甚事都没同我说,家里怎么安排的,且不知道。”

叶文心轻轻叹一口气,声儿压得极低:“半路出脱,绝不桩好事,家里已经这样,难道还要连累姑姑不成?”

石桂不知怎么回答,干脆不开口,铺了被子,又要散开自己的铺盖,叶文澜那儿有高升家的儿子,倒不必她来打理,出去提了水回来,就看见叶文心把她的被子也铺到床上去,竟很是平整,冲她笑一笑。

石桂点了熏香熏蚊虫,垂了帐子盖上薄毯子,外头连着田庄,这时节正是听取蛙声一片,此起彼伏,没个停歇,仓促间不及挂帘子,外头月亮明晃晃的,等了许久就是没有困意。

这一夜却不论如何都睡不着,旁边躺着的叶文心却安安静静半点没有声息,石桂还当她睡了,伸手一摸,枕头上一边凉意,这才觉出她闭了眼睛流泪,身子半点不动,叹一声:“姑娘要是想哭,就大声哭出来。”

叶文心听得这一句,这才胸膛起伏,一声声抽着气,石桂也想不到什么话能劝她的,叶文心哭得许久:“早知道,早知道就该把她们都放出去。”也不知道哪个主家买了去。

石桂听着她哭,叶文心哭到痛处背过身去,口里呜呜咽咽,还抑制着不放悲声,石桂伸手抚了她的背:“姑娘经过的,我不懂,也劝不了姑娘,可人活着,总要活个指望。”

叶文心哪里听得见去,哭上一阵,声音渐小,外头的蛙声一声比一声响亮,石桂摸到叶文心身上汗津津的,因着痛哭力竭,起床摸索着给她倒水,连灯都不必点,月亮就好似挂在院墙上似的。

等端了茶到床边,叶文心已经睡了过去,石桂反倒在床沿上坐了许久,好半天才躺下去,钻进耳朵的蛙鸣越来越模样,一声比一声低,眼儿一阖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叶文心醒的时候,石桂早已经起来了,院子里头悄无人声,叶文心一时之间分不清今夕何夕,待只见风铃阵阵,这才坐起来,屋子里头焕然一新,石桂把带来的东西铺满了屋子,衣架上还摆着给叶文心预备的衣裳。

石桂端了水盆进来,笑眯眯一声:“姑娘醒了,我打了水,灶上炖了粥,立时就能吃了,姑娘再等等。”

苦难都挨了过来,这会儿闻见院子里头的石榴花香,竟一时撑不住要哭,看着石桂里里外外的张罗,叶文心自家穿衣洗漱,托盘里已经奉上了茶。

石桂没来的时候,叶文心独自能坐一天,弟弟病着,她就守着,不说不动,也无人打扰,这会儿石桂进进出出,帘子卷起来,太阳光投了一地的窗格影子,一只只蝙蝠投在地上,统共九九八十一只。

石桂盛了粥来,佐粥的只有一碟子酱瓜脯,石桂抹了抹鼻尖上的汗珠:“表少爷那儿我已经送去了,姑娘可有什么打算?”

宋家是再不能久留的,不论是对叶文心还是对宋家来说,她都不能留在这样近的地方,若不是早做打算,出了事再想可就来不及了。

叶文心托了粥碗,人怔怔出神:“依我想,把我跟弟弟分开是最好的法子。”查点少了犯人,又是两个一块少的,要捉要寻也是一道,头一家要找的便是宋家。

“立时三刻也不会捉拿,家里还不知道商量得怎么样了。”石桂也说不明白,到底里头出了什么茬子,两姐弟怎么个出路,还得看老太爷如何定夺。

宋家也知这事儿赶早不赶晚,尽早把人送到穗州去,就说是海上来的,那地方常有外来人,有传教的也有做生意的,形形□□,说是倭国高丽仰慕中原教化,再立个户不难,就隐姓埋名,再不是叶文澜。

人都死了,这样的天儿也不会留着尸身,当地焚烧,到底烧了没烧,只有两个押解的狱卒知道,报给官衙说人没了,两个确是要担责,可一个少年,本来就饥病交加,再上天气暑热,死了再寻常不过。

当地官府上呈报上去,再由着官府报给穗州府,穗州府归了档,隔年申报上去,这一圈就算走完了,叶文澜这个名字,也就死得透透的了。

叶文心的事反不如叶文澜好办,叶文澜那一个是死无对证,由着狱卒报上去,给钱打点的不是宋家,纵查证起来,一时三刻也查不到宋家来。

教坊里该进去的人一个没少,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顶了叶文心的名头,事情办了半半截,宋老太爷猜测着不知哪一位说上一句,底下办事的不得力,办出这么一桩事来。

宋老太爷的法子依旧未变,不独未变,既叫人欺到了这份上,总归想着告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叫宋家捏着这件事,处处受制于人,不如尽早挑破了疮口,假的也把她当成真的,还是去托情,把人赎出来,赎出来的就是真的叶文心。

宋家一样派了人出去,跟着那个假的叶文澜出城,一路车马不停,也好吃好喝的供着,口里称了表少爷,还要落泪一番,走了一个多月,当时便说犯人年少体薄,走了一个多月才刚到延平府,快要进赣州的时候,人没能撑过去。

宋老太爷派了高升,高升备下了薄棺,等过了三七才上路,运了一口空棺回来,因是犯人,也不大办丧事,东寺里却替叶文澜点了一盏长明灯。

还没等宋老太爷把假的叶文心赎出来,朝里便有一件喜事,太子妃有了身孕,三个月胎稳了,东宫这才把这喜事宣扬出去。

陈湘宁自当了太子妃,从来挑不出一丝错处,唯一一样叫人心焦的,就是成亲了三年也没怀上孩子。

太子头一年还忍耐着,他知道父亲母亲看重嫡子,可一年多都没有,便把自当上太子婕妤太子嫔之后一向不曾沾着雨露的两个妃嫔临幸过,依旧没有,太子妃这一胎,还是东宫里头一个喜讯。

作者有话要说:现在看病虽然现代化了很多

但还是人多啊辣辣多啊

我以后再也不乱吃了

胃镜太恐怖了

我保证好好吃,绝不做胃镜

今天大概可能有二更,大概可能没二更…

有妹子表示她扔了雷,**扣了钱,可是我里并没有的

妹子们自查一下,别白扣钱啊~~

第221章 离京

睿王妃早就怀了胎,才刚到封地没多久就报了喜讯过来,这会儿小郡主已经两岁了,睿王还送了画影来,用的是郑笔,每过一回生日,就给圣人皇后送一付小儿画影。

刚生下来时吮着手指头睡在悠车里,眼睛还没睁开来,等第二幅,便能把坐起来,蹬着两条藕结似的腿儿,举起一只手来,眼睛里全是光,咧着嘴儿不知道在看什么。

圣人得着画作最欢喜不过,还叫安康公主看:“那会儿倒没想着要替你也画一幅,都说侄女肖姑,她同你生得很像。”

郡主不过丁点大的年纪,就已经有了封号,就叫作长宁郡主,依仗冠服自有规格,圣人特意命人制了一套小冠服去,让她按着身量长,到长到能穿进去,上金陵城来见一见祖父祖母。

一同送去的还有许多玩物,琉璃珠石的小摇鼓,金打的嵌珠嵌宝摇车,皇后还特意从库里翻出一个烧彩的瓷缸来,里头几枝出水荷花,每到准点,花苞便会打开,上头还站着小人。

这西洋东西是穗州当地进贡上来的,是皇后的爱物,年年到了暑天都要拿出来摆在屋里赏玩,赏了给小孙女儿。

东宫一系自来怕的就是睿王争先,他已经回回争先了,这一胎是女儿,也不知道多少人放下了心,睿王同睿王妃这番情谊,只要他脑子没转过弯来急着生儿子,太子这头还是能赶得上的。

可谁知道太子妃三年无孕,不独太子妃无孕,东宫女眷没一个有喜信,为着太子身子弱,不敢早叫他碰这些坏了身子,皇后一向看得很紧,太子又是从小跟着张老仙人服药的,这些年七病八灾的活了下来,隔几年就要大病一回,闻得太子妃有孕了,竟生起病来。

圣人原来对这个儿子再有不满,此时也全抹去了,皇后衣不解带的照顾他,太子妃怀着身子还想跪经,头一回叫皇后斥责了:“你这时候旁的再不必想,把你肚里的孩子养好了才是正经。”

圣人一看过太子的病情,就立时召见了张老仙人,太子三四岁上也生过一场大病,那会儿就是靠着张老仙人的丹药转危为安,若是别的年份,也还罢了,偏偏是今岁。

张老仙人太极功夫了得,有许多事,纵圣人问了,他也说得云山雾罩,掐着圣人心里头那点影子,只不肯说明白,圣人也不多问,两个上了角楼,推开窗看着星子漫天,圣人蹙了眉头,把心里压了许多年的话问了出来:“这个孩子,可是来替父母挡灾的?”

张老仙人摇了羽扇,只笑不肯言明,圣人心里已经认准了七八分,此时再说,他也是不信的,那一件事只有他心里明白,张老仙人告退,圣人便在角楼一直坐到月落星沉。

太子病了跟太子妃有孕,是朝中的一喜一忧,太子妃不知落了多少泪,眼看着情势凶险,眼看着丈夫病得晕晕沉沉,譬如把她放在火上烤,虽皇后不许她陪着,她怎么能不陪,夜深人静时东宫里半点气息也无,越发叫她心慌,她肚里这一个且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陈家送了许多药材来,太医院几位会诊,隔着帘子听都能听昏了头,皇后轻声细语:“我不论你们哪一个拿主意,总要有个说法给我,医理药理千金方还是百草谱,我不必听。”

几个太医联名开了药方出来,里头一味味的药用得几分恨不得能争上几天几夜,太子身子就没有一年不补的,补了这许多年也还是虚,胎里的弱症,能精心养到这光景且不容易,哪一个敢下重药。

总归是病来无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这话说出来,皇后隔着帘子拍了案:“回回都拿这话唬人,给了你们这十来年的功夫抽丝,竟还抽不尽?”

太子生着病,太子妃怀着胎,宋老太爷这时候递了折子上去,又被圣人驳了,不必薛太医去给他看病,换了院正去,看看宋老太爷是哪儿不好。

宋老太爷的年纪跟陈阁老比起来还是后生晚辈,那头陈阁老不断想着要起复,宋老太爷却不住上折子要告老,太医摸得一回脉,宋老太爷身上除老人病,还真没什么要紧的。

太子从立夏病到仲夏时分,蝉闹蛙跳的时候,叶文澜的病养得差不多了,高升家的亲自走一回,送他去到穗州,到了地方落下户来,再替他置下屋子田地,买上小厮,若是能赎出叶家的旧仆来,倒还能更好些。

叶文澜沉默不言,家里遭了灾,坐了一年牢狱,来了宋家,也依旧没个安稳,他跟叶文心两个原是这世上最后的亲人,可看着彼此偏又说不出话来。

夏日将尽的时候,宋家的人车都已经预备好了,叶氏病着不便动,宋荫堂想来不能来,宋老太太把他看得紧紧的,半步也不许他出门,就怕他性子一犟,非得娶了叶文心。

叶氏没能来,春燕来了,她要嫁的夫家就在左近,寻了个由头过来,见着了叶文心叶文澜姐弟:“太太病得起不得身,原是想着怎么也要见一见,可她…可她连坐都坐不起来,便派了我来,送表少爷一程。”

说着又看一看石桂,她这回来,还有把石桂的卖身契给了叶文心的,往后这个丫头便不是宋家人,只归得叶文心管,是放是留都看她怎么想。

“多累得姑姑替我们担惊受怕。”叶文心想到叶氏,再想到沈氏,眼眶里含了泪,拿帕子按了道:“往后我跟弟弟,再不必姑姑忧心,他去穗州,我在此间,便不能去看她,也替她日日祝祷。”

她身上穿着孝,更显得荏弱,春燕赶紧把她扶着坐下:“表姑娘放宽心,家里已经想了办法的,往后姑娘还能去找表少爷,太太一直撑着,压着病势,知道你们俩个都好,这才松下劲。”

人心里这根弦一松,立时就被病痛压了过去,叶氏心里口里还念着要见一见侄女侄子,无奈人起不来,两个又不能进城去,只得托了春燕代为转告。

春燕还带了老太爷的信,里头有银票三千两,说是旧年寄存在宋家的旧物折了银子给他,却不能一次给得太多,似这样年年都有,让他安身立命,往后才能扶持叶文心。

叶文澜好歹算是有了念想,车上满满当当装着衣裳吃食,看姐姐一眼,清瘦少年想露点笑意,到底没能笑出来。

叶文心养了一个多月,身上也没能多长些肉出来,她拉了弟弟的手:“咱们姐弟不过暂时相别,我总有来寻你的一日,你到了地方,也得仔细,别叫人识破,别被人骗,老老实实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娘的灵牌,你供一个我供一个,叫娘受我们两个的香火。”

她针线上头手慢,做得极精心,这一个月里,坐在屋中甚也不想,只是做衣裳,把叶文澜的衣裳做了个遍,夏衣做到冬衣,心里怎么也放心不下,叶文澜再是男子也还是少年,懂得甚么,怎么能自个儿立起一个家来。

石桂不知如何劝她,她埋头苦做衣裳,手指尖不知扎了多少针,好歹也算有件事做,等叶文澜走了,这个小院里只有她们俩,叶文心还不知道要怎么自处。

叶氏给叶文澜预备了许多东西,最要紧的是钱,除了高升,还有一个陪房跟着一道,处处都打点好了,只有姐弟别离,两个才能新生。

叶文澜原来骄傲聪明,这一年里却被关的没了生气,养病的一个月里,姐弟两个至亲,却无话可说,碰都不碰家里遭了难的事,只问病情,闲时也说说书,除了彼此,半个字也不提及叶家。

这一回还是叶文心自叶家散了之后,头一回跟弟弟提起母亲,她一落泪,叶文澜也跟着哽咽,除了点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两个就是太近了,才更不能把伤痛平复,分得远了,许还更好。

高升家的要行远路,他儿子也一道跟了来,叶文心戴了帏帽送弟弟出门,石桂扶了她的手,远远望去一片田野,麦子青青,风一吹就是一片绿浪,看着都仿佛能了见草木香气。

车远远碾着地头往前,叶文心久久站着,车后帘子掀开来,直到远得看不见了,叶文心这才要回去,石桂扶她一把,指一指田间地头:“姑娘快看,庄稼人做活呢。”

小院只有这点浅窄地方,前后两道门,过一道门外头就是田庄,常有人担着桑子杏子出来卖,有的是才刚摘下来的,就托在一捧捧荷叶里,新鲜欲滴,解渴解馋,一捧不过五六文钱,是要担到城里头卖的,每每从门前过,石桂都要买上些。

叶文心原来最是向往田园风光,石桂虽知道那会儿不过是叶公好龙,可此时总想着叫她提起劲来,哪知道她连扫都不扫,就往里转身进去了,石桂看着便叹一口气。

高升的儿子隔得几日送一回信来,他先时不知石桂是认下帐目出错才被赶出来的,后来知道了,便一直觉着她是个忠心的丫头。

他算是知情的,这事儿想天知地知也不能够,总得有人办事,总得有人护送,从金陵城到郊外庄上这点路程,总要人跑,石桂见得他多了,倒有心问问他叫什么,只他每每红了耳根,不敢说话。

这会看见石桂受了冷落,舔舔嘴唇道:“你,你…你吃不吃,樱桃?”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怀总简直是英雄

喝了两顿粥,我是不是会瘦一点

噜噜噜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22章 跬步

高升的儿子几乎没开过口,这一个月里时常过来送药送吃食,此地就挨着宋家的田庄,倒无人疑心他出来做甚,就要秋收,高升得了差事要离京,手上事没交给二管事,反交给了儿子,别个纵在心里头腹诽,也不敢当面说破。

他回回来,送的东西都要石桂查点,石桂同他交际不少,却极少听他说话,还当他是个少言寡语的人,这回开口说了长句,才知道他原来是个结巴。

高升的儿子叫高甲,因着结巴的毛病,没能给宋荫堂当伴读,也因着他结巴,嘴巴守得牢,轻易不开口,宋老太爷这才放心把差事交到他手上。

石桂未露惊色,本来就同她就不相干,只冲他笑一笑:“不必了。”说着转身进去,打定了主意,要带上叶文心出去走一走,乡间地头上男男女女做农活的,山脚下还种着一圈果树,叶文心肯出去看看,慢慢就能好起来。

她在牢里也没放下仙域志,这会儿怕是一时受不住,朝夕相处一年,又是一同受了苦难的,那几个丫头怕比她原来在家时,同她的感情还要深厚,叶氏已经病得这个模样,宋家又为着救她担了这么大的干系,再怎么开口去求他们救丫头呢?

石桂一路回去,春燕已经在院里头吩咐事,她眉间紧锁,笑得勉强:“刘妈妈往后有事就问石桂,这个院子,她来作主。”

石桂不意她会说这些,刘婆子一家都是看院子的,原来一家子相安,来了叶家姐弟,倒比原来忙碌得多,还把叶家姐弟当作穷亲戚,若说妥当确是妥当的,难免便有些轻忽,到石桂来了,看着竟是熟识的,反而客气起来。

旁个不识得,春燕总是识得的,听见她这话,叠着手曲了腿儿,面上腆了笑:“姑娘就是太省事了,我这里也难办呢,得亏着石桂姑娘来了,她是个妥当人,样样都想得仔细,我这才有章法。”

石桂也无意揭穿她,哪一个不看人下菜碟,石桂既不能说明叶家姐弟是叶氏的至亲,便把家里特意带了什么东西告诉刘妈妈,虽是守孝,东西也都是好的,还吞吞吐吐说上两句:“原来家里是极富贵的,遭了灾,这才来投奔宋老太爷。”

宋老太爷家乡遭了水灾是人人都知道的,刘妈妈还问得一声:“要来怎不早来?”石桂张口扯了谎:“家里原有许多产业,不过欺着她们姐弟年轻面嫩,里头的事儿,咱们不知道的,也不能胡说。”

这些话便足够刘婆子想一出好戏,乡下三间屋,儿子还得挣个头破血流的,何况是那许多产业,这会儿宋家把人送走了,她有意要探听,只不敢当着春燕的面问,春燕交待了这一句,招手把石桂叫到屋里。

“家里都打点好了,你干娘哭天抹泪来问了许多次,繁杏只说你同我争吵,先瞒得一时再说。”郑婆子唾沫都快求干了,葡萄也上门来打听,院里流言满天飞,石桂人好,春燕也是个好的,这两个还能为着什么相争。

石桂只是笑,半句也不开口:“等过一向她们也就想不起来我了。”若是能给淡竹石菊报个信也还好些,只怕不能够。

春燕嗔她一眼:“淡竹如今在我跟前一句话都不说了,石菊跟了我,这两个还怄气呢。”石桂一听便笑,石菊跟着春燕是要提起来当一等丫头的,淡竹经得这回只怕把春燕当作了锦荔一样的

人,想拉着石菊不理会她,偏偏石菊有差事在身,淡竹哪里想到旁的,先把气生了再说。

出了宋家,石桂还当没几个要念的人,点一点竟也有十好几个,叹一口气道:“春燕姐姐大人大量,别同她置气,她心思直,藏不住。”

“我哪会同她置气,这丫头也是个好的,可惜了不肯用功,繁杏过两日就教她管帐,只不知道她肯不肯下功夫。”石菊妥当细致,淡竹便差了一头,两个若能一心为着叶氏,补上石桂的空,她也就能安心嫁人了。

石桂“扑哧”一笑:“想叫她上进,也容易,只把那一个提起来就是了。”说的就是锦荔,锦荔跟淡竹两个从来都是一对乌眼鸡,见面非得拌上几句不可,旁人上来也还罢了,若是锦荔顶了石桂的位子,淡竹可不就上进了,拼着一口气,她也不会输给锦荔。

春燕倒不知道这两个相争,还能有这番功率,石桂笑得一声:“我理帐的时候,淡竹也在一边看着,这些年里也识了几个字的。”米面油这些总识得,石桂的字帖也留给了她,石菊认得比她多,两个总能相互学一学。

春燕笑起来:“倒不是不能。”锦荔是不能管帐的,高升家的又不住来求,等她嫁了,也无人能张口就回,不如让锦荔先学着,学不学得出来,那又是另一回事。

春燕交待一回衣食,还又坐着车回去,石桂把她送到门边,高升家的儿子还站在一边,石桂冲他点点头,春燕也不能常来,院子里头知道的越少越好,着了他来送东西,一季总要见一回。

他眼见得石桂对他笑,倒手足无措起来,石桂送了人,还又回去,叶文心懒说懒动,她就坐在一边,两百两银子的银票她一来就还给了叶文心,叶文心却不肯要:“已经给了你的,就是你的。

石桂还把这钱收了起来,叶文心总有用得上的时候,替她添了茶,往厨房去吩咐菜色,叶文心茹素守孝,捡时鲜的送上来就成,石桂才说到一半,外头就又有人拍门,刘婆子去应,来的竟是宋荫堂。

他穿了一身墨绿浅白的长袍,进屋就看见了石桂,张口欲言,石桂赶紧截下他的话头:“给大少爷请安。”

说得这一句,引了他进去,刘婆子伸头看个不住,石桂赶紧拦了她:“还不给大少爷沏茶总要装个围碟。”

刘婆子扯扯她的袖子,往厢房一呶嘴儿:“这是怎么的?”

石桂看她一眼,面上似笑非笑:“妈妈说是怎么的?一样姓宋的堂兄妹,过来瞧一眼又怎么着,大少爷回乡去的时候,两家也时常走动,姑娘还在别苑里住过好些日子呢。”

刘婆子这才不说了,七手八脚的装了围碟,石桂捧了托盘走到门边,里头却只有宋荫堂的声音,她往门前一张望,隐隐约约听见叶文心问叶氏的身体,宋荫堂同她对坐,原来就差结亲的男女,因着点阴差阳错,再不能一处。

石桂叹息一声,送了茶进去,还又退出来,宋荫堂在屋里呆了许久,他说的多,叶文心答得少,到天色稍晚时,这才告辞:“你安心住着就是,我隔得几日就要来看你。”

石桂不在他来是不是瞒着家里来的,可听他说了许多宋老太爷宋老太太的事,都说两位老人家很是记挂着叶文心,只此时不便来看她,等事儿办妥了,再寻着由头把她接过去。

叶文心送他到门边,宋荫堂就要迈出门去了,又侧身:“隔两日我给妹妹置办些文房来。”屋里到底简陋,哪里可住,身边又只有一个侍候的人,叶文心已经遭了难,离了亲人父母,总得把她照顾好了才是。

石桂扶着叶文心回去,有心想要同她说什么,可这话又怎么能出口,反是叶文心看着好受了些,夜里送上的饭菜,还多用了两口。

原来有叶文澜相陪,互相勉力,还能多用些,叶文心不吃,叶文澜便也恹恹的,她肯多赞一声,叶文澜为着姐姐高兴,也要多挟一筷子,石桂还怕叶文澜走了,她孤身一个无处开解,来了宋荫堂,总还有些好处。

夜里乡间不亮灯,舍不得灯油钱,连着刘婆子一家也都早早吹了灯,屋里就只有叶文心的这儿还亮了灯,她眼看着石桂绣花,做了一方帕子又做一方帕子,倒觉得奇怪:“你都做了一幅十二张了,哪里用得着这许多。”

石桂轻笑一声:“太太答应了我赎身的,我身上这些银子全掏出去将将才够,还得回乡还得找我爹娘,找到了又得安身,除了这个,也没旁的能攒钱了。”

叶文心看了她良久,看她对着灯火扎针,往细麻角上绣上花叶,乡间姑娘们没有金陵城里那许多的讲究,可漂亮的东西人人都是喜欢的,半个月还有一回集,刘婆子自家也拿了酱菜去卖,托她一道,给她抽几文,也算是有了进项。

“一张帕子能有几文?你日赶夜赶的做,甚时候能攒出回乡的路费来?”叶文心带起来细看,绣活自然是好的,细布却经不得用,她不知价钱,却晓得必得贱卖才有销路。

石桂抿抿嘴儿:“等我跟刘妈妈一道腌酱炒酱就又有了进项,能攒一点是一点,总得有个指望。”叶氏不一定会收银子,可这银子她是一定要还的。

叶文心听了她说的话,看着灯火一跳一跳,石桂拔了簪子去挑,烛光才还发暗,倏地得大明,她点点头:“也对,我竟不如你明白,把道理都忘了。”

说着立起身来,拉开了妆奁,最顶上就是一个荷包,绣了绿竹纹样,石青的底儿银丝绣的竹子,叶文心身上只余得这个,拉过石桂,往她手里一塞:“这是你的卖身契,给了你,你想走便走罢。”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话不说,怀总今天不愿意说话

谢谢小天使的地雷票

么么哒~~~

第223章 放赦

石桂捏着那个荷包,里头薄薄一张身契,写着姓名籍贯,父母何人,落定了多少银两,卖与何人为奴,生死嫁娶再不相干,薄薄一张纸,救了石家一家四口度过蝗灾荒年,也叫她有家归不得,隔了这许多年,总算看见了这张纸。

石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她还当春燕没拿来,原是已经给了叶文心。春燕在她跟前也是一句口风都没露,怕是给了叶文心,让她有样能拿捏自家的东西,叶氏春燕怕都没想到叶文心会这么把东西给了她。

叶文心此时的情状,身边能陪着她的就只有石桂一个,前后都抓不住靠不着,还肯把东西拿出来,石桂捏着身契一时红了眼眶。

可这东西拿在她手里无用的,卖身契统共有两张,一张主家收着,一家官府备案,她拿了这个去官府消籍,官府还得派人去问宋家,是不是放了这个丫头,叶文心此时自己都是官奴,哪里能放了她。

这样的东西,只要宋家不认,拿了这个冒冒然去消奴籍,怕还得受皮肉之苦,若把她认作逃奴,还得再拿了发还主家。

宋老太爷的书斋里头收得全套律书,统共百来本,石桂拿不到,还有宋勉可拿,她看了几卷全唐诗,便问宋勉借律书来看,宋勉不解其意,石桂只道:“我想赎身,总得查明白才是。”

跟全唐诗一样,这样的书成百册,少了一册一时也查点不出来,可她看看诗词也还罢了,却偏偏去看律书,宋勉吱吱唔唔,没敢告诉她上一回没打听到她娘的消息,看着她半天说不出来话来,只得点头答应了。

宋勉自说谎骗了她,便一心想着要补偿,一早翻过了律书,他不是石桂的亲人,要赎她是不能的,却能买她,宋家转过一道手,到了他手里,再消去她的奴籍。

这话不能跟石桂说,他此时也脱不开宋家,真等有了功名,才能想这条路,回去替她把书找了出来,往里头夹了一片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