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如欢不动声色对薛竹道:“我知道了,她们在何处?”

薛竹道:“在奶奶那呢。”

常如欢点点头和薛陆直接去了正屋,还未等进门便听到李氏正笑着说话,感觉有什么喜事一般。

李氏见他们进来,眼前一亮,接着笑着站起来,亲昵的过来拉常如欢的胳膊,“如欢回来了,我来看看你。”

来看看她?常如欢冷笑,当初他们家落魄的时候恨不能离的远远的,甚至还算计她的婚事,现在倒亲热起来了。常如欢不着痕迹的将她胳膊推开,淡淡道:“大伯娘来有事?”

李氏一僵,瞅了钱氏一眼,道:“咱们去你那边说。”

常如欢也不想让这些丑事在薛家宣扬开来,便点头往外走。李氏见此连忙拉上站在一旁的姑娘跟了上去。

薛陆不放心要跟上去,钱氏拉住她,“她娘家伯娘来让她们说说话,你去做什么?”

薛陆听说过一些常家的事,对钱氏道:“不行,我不放心,当初她大伯娘和婶娘都能扣娘子的彩礼,我怕她欺负娘子。”说着不等钱氏阻拦连忙跟了上去。

本来薛陆被钱氏拉住李氏还挺高兴,毕竟这种事让侄女婿听见也不好,谁知她们这边刚进屋薛陆就紧跟着回来了。

李氏脸上挂满尴尬的笑,对薛陆道:“侄女婿,你看我和侄女有话要说,要不你去别屋待会?”

薛陆才不听她的,抬头鄙夷的看了她一眼,倨傲而无礼道:“这是我家,你让我出去?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让你出去?”

他还记得当初回门的时候李氏找他们麻烦的事呢,他小气着呢!记仇!

李氏脸一僵笑容差点就维持不住了,她尴尬笑了笑,对常如欢道:“其实今日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有点小事和你商量商量....”说着拉过她带来的姑娘,对常如欢道,“如欢呢,这是我娘家堂妹,今年才十六,你看你爹年纪也不小了,身边没个人照顾,你弟弟也小,总得有个人照应着,而且你爹今年就要去考进士,若中了,总得身边有个人不是?你看我堂妹人也老实,长得也还不错......你能不能和你爹说说.....”

不等李氏说完,常如欢便打断她:“大伯娘,我爹娶不娶妻,您觉得跟我一个小辈说合适吗?”

李氏张了张嘴,“可你爹他.....”

常如欢冷笑一声,道:“我爹怎么了?他娶不娶妻,娶谁为妻那是他的自由,我们做儿女的只有尊重他决定的份,却不会替他做决定。”她说着瞅了一眼正一脸热切瞅着她的姑娘,哼笑道,“我家什么长相,您觉得就您堂妹这德性能配得上我爹?”

她可不是圣母,说话也毒,那姑娘眼眶唰的就红了。

第54章

李氏在常如欢说出这话后脸顿时黑了下来, 来的时候有多热切, 现在就有多生气, 在她看来, 她这是做的好事,奈何这丫头不知深浅。想着来之前马氏嘱咐的话,她耐着性子道:“如欢啊,你爹若是做了官,真的娶个大户人家的闺女回来, 还能有你和你弟弟什么好日子过?我堂妹可是个老实人,进了门自然也会对你弟弟好,你现在和你相公住在娘家她也不会说什么。”

“我在我娘家,还用得着她同意?笑话。”常如欢毫不客气的回过去, 余光扫过李氏堂妹, 只见对方眼中有委屈还有不甘,常如欢心里笑了, 这还是个心大的姑娘呢。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你爹现在有功名在身, 今后再娶势在必行,就算你不愿意也阻挡不了什么,倒不如让我堂妹进门, 起码能够听你的话,你现在不怕, 说的硬气,等你爹真的娶个厉害的继母进门,恐怕第一件事就是赶你们夫妻出门。“李氏一字一句说着马氏教她的话, 觉得也是在理。

常如欢却不吃她这一套,冷冷道:“这就不劳大伯娘费心了。”她一点都不想理会李氏,又担心在薛家庄被人看见她对大伯娘不敬会对薛陆影响不好,这才耐着性子和李氏说话。

可谁知李氏这次一改以前的模样,一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想将她的堂妹塞给她爹了。

李氏还不死心,声音放缓,“既然你叫我一声大伯娘,那我就该为你们着想不是?我也是为了你们好,若不然怎么会亲自登门让你骂呢。”

“当初就是你和另一个泼妇算计我娘子的婚事的吧?亏你还有脸说是我娘子的大伯娘呢,亏你说的出口一切是为了我们呢。啧啧!”薛陆早就看不下去这两个女人欺负他娘子了,围着李氏转了一圈,啧啧有声的继续说道,“我们薛家当初给十五两的聘礼,也是你们说我们只给了十两吧?说说,这回你堂妹许了你什么好处?事成后拿我岳父家的银子给你二十两?”

他越说,李氏脸越黑,她只字不提当初他们的婚事,就是怕他们旧事重提。

薛陆不打算放过她,继续道:“啧啧,我还记得当初回门的时候你如何羞辱我们呢。你这么快就忘了?我劝你还是赶紧离开,别大家撕破了脸不好看。”

他还想和娘子说说话呢,这烦人的女人居然还不走。

李氏被他说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好生难看,而与她同来的堂妹也低着头默不作声。

要真论脸皮,李氏可真比不上薛陆,薛陆盯着她,挑眉问:“还不走?”

“这、这....”李氏有些着急的去看常如欢,“如欢呐,以前是我不对,但咱们都是一家人不是,何必非得把话说的这么难听呢,大伯娘来真的只是为了你爹好,为了你们姐弟好呀,你怎么就不领情呢,以前是大伯娘不对,大伯娘以前被猪油蒙了心,大伯娘给你道歉行吗?”李氏急的快要掉下泪来了,常海生不愿搭理他们大房,更不肯帮忙,她没了法子这才想出这么个主意,可谁知道自己这侄女根本不领情啊。

常如欢只淡淡笑了声,“我还是那句话,说服不了我爹也甭来劝我,我爹的主意我都支持,大伯娘回去吧,咱们虽然都姓常,但都是分了家的。当初大伯娘也说了,咱们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省的我们赖上你们。所以咱们可不是一家人呢。”

李氏还待说什么,薛陆直接不耐烦了,“你这人别脸皮这么厚行吗?我告诉你我娘到现在都不知回门的事,若是她知道,你认为你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别逼着我撕破脸皮,我薛陆!记仇!”

薛陆步步逼近,李氏节节后退,一直退到了门口。

自从进屋一直没说话的李氏堂妹这时候开了口:“大姑娘,我,我不会说话,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只想找个读书的嫁了,若是你同意我进门,我发誓我一定会对你和你弟弟好的,真的,家里还是你说了算。我什么都不管。”

李氏在旁赶紧点头,附和道:“对对对,如欢你听到了,上哪去找这么听话的人啊....唉唉,你这是干什么?”

薛陆拿着扫帚,根本不听她说什么瞪眼道:“赶紧走,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李氏差点摔倒着退出了屋门,一瞥眼瞧见薛家其他几房有人站在门口看热闹,想着薛家也和常家一样分心,便一拍大腿坐到地上嚎上了,“哎呦,这侄女殴打大伯娘了.....”

反正常如欢也不同意了。索性闹上一闹,也许常如欢惧怕丢人就答应了呢。

李氏哭天抢地哭开了,常如欢翻个白眼就要出去。

薛陆拦住她,“娘子别出去,看我出去收拾这恶婆娘。”说着出了门然后将门关上了。

而薛家其他几房的人站在门口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一些常如欢家中长辈的逼迫,却没料到会这么的不堪,一个做长辈的大过年的主动跑到侄女家来,最后还坐到地上说侄女欺负她。

有这么上赶着找欺负的吗?

吴氏站在门口,笑问:“亲家大娘,这事做什么,我们五弟妹可是老实人,你说她欺负殴打你,谁信啊。”

李氏一僵,感觉有些不对。妯娌之间不是最见不得别人好的吗?

令她没想到的还在后头,周氏等人也从屋里出来,到了五房门口和吴氏一人一边将人拉起来,不让她坐下,笑道:“亲家大娘大过年的还来给侄女拜年?这不合规矩啊。”

“我....”李氏张张嘴刚要说常如欢对她不敬,就见薛陆委屈着脸对周氏和吴氏道:“二嫂,三嫂,她们欺负我娘子,还骂我娘子来着,刚刚她还要打我娘子被我拦了一下,她就顺势做地上了,她是想讹我们呢。”

吴氏一听顿时不乐意了,呸了一声将胳膊放开,骂道:“我还道亲家大娘今日来做什么呢,还想着五弟妹这里没开炉灶让你上我家里吃饭呢,谁承想是来欺负我们五弟妹的,你当我们薛家的人这么好欺负吗?”

李氏冷汗都下来了,这薛家人果然没一个正常的,居然还有妯娌帮妯娌说话的。李氏堂妹吓得拉拉李氏,小声道,“堂姐,咱们走吧。”

还不等李氏回答,突然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正好浇在她棉袄上,冻的她一哆嗦。

李氏抬头,就见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柳氏氏正端着脸盆,掐腰瞪着她,李氏结结巴巴道:“你、你们!”

柳氏哼了一声,道:“看你年纪和我差不多,我还得叫你一声亲家大娘,真是白瞎了这个称呼,跑到侄女婆家闹,你以为你多大的脸呢!我告诉你,我们薛家别的缺,就是不缺人!赶紧滚出我们常家,再来一回,信不信我们赶你一回!”

不怀好意的李氏碰上小心眼但护短的柳氏,节节败退。以她一人之力在人家的地头上是干不过人家的。

李氏无奈,冷着脸,哆哆嗦嗦的拉着她堂妹快步走了,一边走一边还想:薛家人没一个正常的。

常如欢站在窗户边上,将外面的话听的一清二楚。薛陆的示弱和胡说八道差点把她逗笑了。

吴氏和周氏帮忙是在她的意料之内,倒是柳氏让她刮目相看,居然能说出这么霸气的话来。

看来柳氏也没那么糟吗,小气是小气了点,好歹护短啊。有她在,估计以后别人想占他们的便宜都不行。

因为她可能会想:我都没想呢,你们想什么!

而薛陆和吴氏周氏也对柳氏的行为大为惊讶,全都不认识她似的瞅着她。

柳氏被她们看的有些尴尬,眨眨眼,不自在道:“你们、你们怎么这么看我?”

薛陆一扫刚才委屈样,笑眯眯道:“大嫂你刚才真威武!”说着还竖起大拇指夸赞。

柳氏脸上不自在,端着脸盆转身就走,“我、我回去了。天实在太冷了。”说着脚步踉跄的走了。

“扑哧。”吴氏憋不住笑了,“她这人居然还不好意思了还。”

周氏也抿唇笑,“大嫂也不坏,就是嘴巴坏了点。”

“还小心眼了点。”薛陆挠挠头小声的补充道。

吴氏笑的更欢了,连连点头,“对对,还小心眼了点。”

吴氏笑着拉着周氏进屋打量常如欢,“没受欺负吧?”

常如欢叹了口气,笑道:“有夫君在,我能吃什么亏,再说了我也不是吃亏的人啊。”

吴氏了然的看了薛陆一眼得了薛陆一个大笑脸,吴氏点头,“这倒是,这些年还真没见五弟吃亏过。”

可不是,都是他们几房吃亏呢。

吴氏是说笑,薛陆却很不好意思,难得的红了脸,“以前是我不好,花着大家辛苦赚来的银子不好好念书.....”

周氏打断他,“别听你三嫂的,这些都过去了,咱们不提了。只要你们小两口今后和和美美好好过日子,你这些哥哥嫂嫂们都只有高兴的份。”

吴氏笑着附和:“就是这个理。”

作者有话要说:存稿彻底没有了,今后空空开启裸奔状态了~~尽量还是早上六点更新,但或许也会更新时间不定,希望小天使们能够理解~~

第55章

李氏在薛家吃了大亏, 出了大门便开始骂薛家人不地道, 更骂常如欢眼中没有她这个大伯娘。

李氏堂妹看着堂姐, 问道:“堂姐, 这事还能成吗?若是不成我之前给你的银子你可得还我。”

说起这个李氏就烦躁,明明被常如欢讽刺了还硬撑着不愿意承认,道:“自然能成,她一个外嫁的姑娘哪里真能做得了娘家的主。我是她爹的大嫂,长嫂如母, 总该听我劝吧。况且我也是好心....”

李氏的堂妹不愿听这些,对她堂姐道:“堂姐,若是不成,那二两银子你可要还我。”

李氏不接这话, 只道:“自然能成的。”

李氏身上湿着, 冷的厉害,拉着堂妹匆匆往村外走。但这时候正是过年, 路上人也多, 有常家庄嫁过来的媳妇碰见她还打个招呼,“哟,这不是常大嫂吗, 怎么上我们薛家庄来了。”

李氏想起刚刚薛家人对她的态度,当即眼珠子一转不顾身上湿冷, 拉着这媳妇就诉苦道:“我是好心来看看我那侄女的,谁知我那侄女不知好歹居然联合她婆家人将我们赶了出来,我可真够命苦的。”

这媳妇嫁的是常家庄的外姓人, 但对薛家却很了解,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薛老五帮着村里人写了那么多春联都没有一声怨言,常家庄的人对薛家算是彻底改观了。

“常大嫂,你一个做大伯娘的会这么好心主动上门看侄女?据我所知薛老五家的昨日刚回的娘家,怎么你们没见到?”这媳妇笑道,“也是,我可听说了当初他们成亲的时候还是你背着常家二哥给定下的,听说还私下克扣彩礼钱,是不是人家常二哥家对此不满,不愿意搭理你们?”

“胡说八道什么,我怎么可能克扣她的彩礼钱。”李氏本想在常家庄败坏一下常如欢的名声,谁承想居然被人倒打一耙将她当初做的事给抖了出来。

那媳妇嗤笑一声,“这事咱们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只是不在你面前说起来罢了。还有你那三弟妹,这事可都是她说出来的,哎呦呦,你平日是怎么得罪你三弟妹了....”

“什么?是她说的?”李氏简直不可置信,当初常如欢的婚事她可是听了马氏的主意才做主定下来的,而且很多主意都是马氏告诉她的,就连这次也是她答应事成之后给马氏五两银子马氏才给她出的主意!

“这还有假?你在附近问问就知道我说的真话假话了。”那媳妇说完也不愿搭理她了,转身走了。

果然李氏在路上问了几人,得到的答案都是马氏在外说的。

这下可把李氏气疯了,顾不上她的堂妹了,急忙就往常家庄走。

李氏堂妹见堂姐不管她了,急问道:“那我的事呢?”

李氏甩开她,大声道:“我答应了就会办到!常如欢当初都能嫁了,你还能嫁不过来?回家等着去!”

得了回答,李氏堂妹很满意走了。

李氏回了常家庄连家都没回,直奔常家三房而去,可想而知又是一场大仗。

这些常如欢并不在意,他们夫妻在常家庄待到正月十三,就收拾东西告别众人往县城去了。

大家知道常如欢的爹这次要上京城会考,都纷纷说着吉利话,常如欢又一一感谢这才得以脱身。

到了县城怕影响大家食欲,常如欢并没有将李氏的事说出来,等吃了饭才将常如年打发出去和常海生说了这事。

常海生气的脸色发白,“过年的时候你大伯娘和你三婶就想提这事,被我挡了回去,没想到她们不要脸到这个地步,她们居然有脸去找你,她们怎么敢?真当我拿她们不奈何吗?”

他虽然心里愤恨李氏和马氏当初擅自做主将常如欢嫁了出去,好在薛陆此人不错,现在也有上进心,女儿日子过的也自在,他对李氏和马氏还能容忍,却不想自己这大嫂和弟妹手伸的这么长,居然将主意打到他身上来了。

他病着的时候大哥家和三弟家一个个离的远远的,生怕他拖累他们,等他考上举人了,一个个的又上来和他说什么兄弟之情。打量他看不出来嘴上说着兄弟之情,眼睛盯着他家中的东西呢。

常海生坐在那里生气,过了会儿道:“过年的时候你大伯娘几次找我说话,只提了一嘴就被我回了过去,没想到主意打到你那里去了。这事你们做的对,不必顾及我。”他说着站起来,“这事迟早要解决,我明日回一趟常家庄,和族长说道说道。”

“爹。这事不用急,您过两日就要进京赶考,何必为这点小事烦心,这事只要您做了决定,其他谁也不能干涉。”常如欢倒不将此事放在心上,李氏就算是长嫂那也是分了家的长嫂,二房的事还轮不到大房干涉。

常海生平定一番也镇定下来,脸色仍有不虞之色,“过年的时候我还与族长说起过要约束族人,族长应该知道我指的什么,却不想还是出了这事。”

常如欢笑笑,“兴许是族长爷爷不知此事呢,咱们找人告诉他一声,看他如何处置就是了。”

这年头族长的话比村长甚至父母的还要厉害。若是李氏和马氏再如此不知好歹就让他爹给族长施压将二人除族也是可能的。况且就她大伯和三叔那德性,恐怕会迫不及待的休妻吧。

她说完常海生也考虑到了,是这个理,明日我便找人带话回去。

谁知过了没两天突然传出消息来,说是科考秀才考试改了时间,以前都是秋季考,考过了秀才若想继续考举人得等到下一年,现在朝廷突然下了旨意,秀才考试挪到了三月,只要过了秀才考试,并不耽误秋天的乡试。

这一政策一出,许多参加科考的人无不欢喜,只时间上紧迫,众学子无不积极备战。

薛陆独坐叹气,道:“就算我今年考上秀才,要想考举人还得等后年.....”

常如欢看他郁闷的样子忍不住打击他,“就算今年能让你考举人,你确信自己能考上?”

薛陆一下子泄了气。他现在的学问,夫子说了考秀才有把握,可考举人就得看运气了。

但考试日子定下来了,他就得抓紧复习了,常海生对他道:“这些天就好生复习功课,若有不明白的就去问崔夫子。”

薛陆点头,郑重道:“小婿知道了,岳父放心。”

正月十五这日族长来了,比他们想象的慢了一天,赶在常海生进京之前赶来了,族长今年五十多岁了,精神很好,对常海生道:“海生啊,你是咱们常家头一个举人,咱们族里都重视着呢,以后李氏和马氏我们一定看牢了,绝对不会再来找麻烦了。”

族里好不容易出了举人,而且还有可能中个进士,他这个族长今后死了见列祖列宗都有脸面。若是因为两个刁妇影响了科考,那可就是大罪过了。

常海生温和一笑:“多谢族长叔了,还有就是举人名下可以免税两百亩地,现下还有剩余名额,族长叔若是信的过我倒是可以挂在我名下一部分。”

他们家以前贫困,地也少,中举后虽然有一些富户为了打点关系送了些地,但是也不多,后来他在县学教书有些学生的家人也送了些礼,这些都是县学默认的收入他也不例外的收下了。

这些虽然置办了些地也租种出去,但是离二百亩还是有剩余。

若是大房和三房早些年不这么对待他们二房,常海生是乐意将自己亲兄弟的地挂在他名下免税的,但他对两个兄弟实在失望,当初两兄弟来求他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

他不是圣人,别人都将他女儿卖了他若还庇护卖他女儿的人,那他就枉为人父了。

倒不是他记仇,实在是两兄弟过份,要不是女儿现在过的好,他恐怕早就想办法给其他两房教训了。

族长一听这话,当即高兴,“自然信的过。”

这税一免,家里就宽裕不少,没有不乐意的道理。

于是第二日常海生便与族长办理了手续,自此族长更一心一意的在常家庄好生约束族人了,尤其是大房和三房的人。

常海生于正月十七一早便与同窗一起往京城赶去了。

清河县与京城之间其实是有运河的,但常海生几人家境不富裕,不愿提早去京城,只能商量着过了年再走。但冬季河上结冰船走不了,他们只能合伙租了辆马车走旱路了。

好在清河县离京城只有半个月的路程,路上快些,到了京城还能休整几日。

会试二月初九开始举行,若是过了会试便是进士,还要参加三月初一的殿试。当初常海生便与常如欢等人说好,若是会试过了,那么就托人带口信回来,若是落榜,那么他便不逗留,直接回清河县。

在这件事上,常如欢夫妻还有常如年自然是期盼常海生不回来的。但结果究竟怎样,他们都不得而知。常海生的科考关系到常家族人的容易,更关系到常如欢姐弟今后的生活。

若常海生成了进士,等薛陆考上进士的时候她们那也是她的后盾,虽然薛陆对她很好,但是谁都希望自己娘家更好不是?

而对于常如年来说,那也是大有益处。若常海生能留在京城,那么常如年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但是事与愿违,到了三月底,常海生几个落榜的举人便回了清河县。

常海生落榜了。

应该说清河县前去科考的举子里只有一名为赵丰原的考中二甲进士。

长途跋涉,常海生形容有些邋遢,好在精神尚可,常如欢这才放了心。

第56章

常海生较去之前消瘦不少, 精神还不错, 回来休息了几日才又回到县学教书。但接连几日见常如欢等人看起来都很担忧他,说话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便有些哭笑不得的笑道:“爹没事,大不了三年后再考就是了。如果连这点打击都受不了,那爹也就太没出息了。”

要说不失落那是骗人的, 当初考举人第一次他也没通过,去年考的时候运气不错得了中上游的成绩,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他还期望着能够一举通过会试, 却不想还是栽在这上面了。

但举人常有, 进士却少,有人一辈子都止步在举人上,终其一生都考不上进士。他在去之前甚至已经做好了落榜的准备,只心里存了期望,现在只是期望破灭罢了。

索性他年纪还不大,继续努力三年再去考就是了。

常如欢见她爹神色不似作假, 心里也就放了心,道:“三年后爹年纪也不大, 定能考中。”她笑了笑看了薛陆一眼, “正好趁着这三年夫君能得爹指导指导。”

常海生直到女儿是安慰自己, 笑道:“那还真是便宜你们了。”

虽说没考上进士,但他还是县学的夫子,仍然能够一边读书一边教学。而且人生太长,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生活。

一家人的生活又平静下来, 常海生和薛陆每日来往于县学和家里。

而常如欢继续将话本子写下去,之前写的十万字经李让的书铺销售出去开始卖出去的少,后来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李掌柜见势头正好,又来催促常如欢赶紧写下面的部分。

只因张武之事,常如欢现在轻易不出门了。常海生为了一家人,每月拿出三百文钱请了一个婆子专门帮他们买菜做饭,其他的杂务还是由常如欢负责,毕竟一家人日子过的也不是很宽裕,能做到现在这样不愁吃穿已经是常海生考上举人带来的了。

这婆子姓刘,家就在镇上,老伴早早没了,身边没留下个一儿半女,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便托人找了份工。常海生找人时看她老实又可怜便用了她。

刘婆子五十多岁,为人勤快,家里又没什么人,给常家买菜做饭后又闲不住便帮着常如欢收拾家务。常如欢过意不去要给她加钱,刘婆子笑道:“就我一个老婆子也花不了多少,不用多给。而且老婆子闲不住,多活动活动对身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