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涯愣了愣。池起良纵是好意,但先帝终归是被他那碗虎狼药给害死的。他以为了解了素公公的心意,沉默了下道:“当年太后伤心欲绝。朕年幼,认定是池起良害死了父皇。抄斩了池家满门。现在回想,池家有池起良一人获罪便罢。如果他真还有一个女儿逃出生天。朕不再追究便是。”

如果皇帝不喜欢穆澜。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素公公轻叹道:“池起良的女儿,就是穆澜啊。”

无涯霍地站了起来。

---

我又神断在这里了,对不住大家了。汇报下进度,下周二可以多更。

第196章 死亡编写的故事

“怪不得……”无涯喃喃说着。

素公公一句话挑破了穆澜的身实身份。拂开了蒙在无涯心头的那层迷惑。

怪不得穆澜对他的态度变得冷淡。怪不得她说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怪不得她说不喜欢他了。怪不得她说她恨他。

她早就知道了。

十岁时先帝驾崩那天的记忆是那样鲜明深刻。

无涯记得那天清晨,他尚未睡醒,谭诚带着人进了东宫。一片慌乱中,他被套上了孝袍。谭诚握着他的手说:“皇上薨了。咱家奉娘娘谕旨接殿下去乾清宫。”

他有点疑惑。昨天他还去给父皇请安。他知道父皇病了很久,然而只隔了一晚,父皇就去了?

他甩开谭诚的手就往乾清宫跑。任由他们在身后叫着追着自己。他一口气跑进了乾清宫,母后两眼通红。她的手抓得他的胳膊很疼。她的眼神像淬火的刀,闪着青幽的光:“无涯,你是皇帝了。你要为你父皇报仇!”

父皇去了,母后的眼泪还没擦干。他已经坐在金殿上接受群臣的朝拜。

太医院御医们的证词,母后的痛苦,父皇嘴角未拭尽的血渍让他毫不犹豫在抄斩池家的圣旨上用力盖下了玉玺。是他令谭诚去办的。

那时侯,穆澜才六岁。

她怎么活下来的呢?

无涯怔然地站着。他想起了端午那天晚上。他与穆澜相约在什刹海边,他告诉穆澜他查了先帝《起居注》,她的母亲可能是在骗她。穆澜脸色大变,绝尘而去。

是那天晚上她母亲告诉她的吧?

她好几天没有回国子监。他以为穆澜发现她所做的一切根本不复存在,受打击了,消沉了。他没有逼她。只愿她想明白之后,照他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时机寻个安全的借口,平安地离开国子监,从此抛弃监生穆澜的身份。

他真是可笑。还筹谋着借生辰大赦天下,好让她以邱家姑娘的身份进宫。他还去求了太后……她不过冷眼旁观着,像看一个笑话吧?

她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呢?他连她女扮男装进国子监都默许了。难道还会因为她是池起良的女儿,就斩草除根杀了她吗?她有什么错呢?十年前,她不过是个六岁的女童。她为什么不多信任他一点呢?还是因为她恨了他?恨他下旨抄斩了她全家?

“皇上……”素公公清楚地感觉到精神开始渐渐衰退。他让御医给自己熬的汤药用的是当年池起良那副方子。他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

无涯机械地转过脸看着他。

“老奴也是才知道的。她求老奴告诉她先帝驾崩前晚,池院正为何会开出那副方子。”素公公轻声解释道。

穆澜想知道。他也很想知道。

“素公公。当时你在乾清宫服侍先帝。那晚,池起良是怎么瞒过你给先帝喂下那碗药的?”

这个问题很多年前就问过了。素公公依然还是那个答案:“药是老奴亲口尝过的。药中无毒。先帝犯了痰疾,池院正说添了几味化痰的药。”

池起良做了二十年院正,从未有过错失。素公公尝过药,自然就信了。

无涯的眸子渐渐变得清明:“也就是说,池起良开的那碗猛药也是为了先帝的病情着想?”

“是。当时先帝病情发作得太急。没有时间召集太医们辨证药方……但先帝还是没能抗住药力。”素公公的语气有些无奈。

当时不开那副方子,池起良会担负救治不利的罪责。他也是医者良心。却出现了最不好的局面。先帝没能抗住药力。

以池起良的所做所为,虽事发紧急,但先帝因他那碗药猝然离世。池起良罪无可恕。全家处斩是重了点,放在当年那时,也在情理之中。

“该怪谁呢?”无涯喃喃出声。他不觉得当年的自己做错了。

穆澜错了吗?她也没有错。可是她想知道的真相就这样。他不能求她不恨自己。若她……一股椎心的疼痛让他拧紧了眉。

“皇上,老奴不行了,想见见她。”

该为皇帝做的,他已经做了。皇上大了,自有决断。素公公只想见见穆澜。

无涯沉默地走出了舱房。

灯笼的光映出了如丝细雨,笼罩在穆澜身周。她身后是重重夜色,仿佛只要她转身,就会融进这黑夜,让他永远找不到。

无涯听到自己平静的声音:“素公公想见你最后一面。你去吧。”

穆澜从他身边走了过去。无涯突然抓住了她的手。千言万语堵在了他喉间。他终究什么都没说,慢慢松开了手。他用尽力气才让自己显得平静:“别难过。”

穆澜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素公公拣了根木刺自尽,是为了安她的心吗?还是说,素公公如此维护自己,就证明了父亲本无罪?

房中燃着数枝蜡烛。明亮光线更映得素公公脸色更加灰败难看。那根木刺扎在他腹部,也扎进了穆澜眼中。她有些不忍看,迟疑地在床前停住了脚步。

“过来,小姑娘。”和皇帝说了半晌话,素公公的精神已经不行了。

他朝穆澜伸出了手。

穆澜坐到了床边,握住了他的手:“您这是何苦?”

素公公轻声叹息:“孩子,你爹……做御医不容易。这事不是皇上的错。君臣有别哪。”

谁都没有错。错在君臣有别。

穆澜闭上了眼睛。

“咱家当年人言力微,没能救得了你父母家人,如今咱家自尽谢罪……你不要恨皇上。当年他也有丧父之痛,不过也才十岁。”

他自尽,是为了谢罪?而不是为了让自己安心,他会守住她的身世秘密?穆澜睁开了眼睛,眼神有些古怪:“皇上知道我的身份了?”

素公公又是一叹:“皇上心里也不好受。好孩子,你与皇上有缘无份。”

“错在池家是臣,命不好。是命,不是我们的错。所以,我与无涯最好相忘于江湖?”穆澜悠然说道。

不等素公公再开口,穆澜笑了起来:“师父一直赞我聪慧过人。只要我肯用心,很少有我识不破的局。”

感觉到素公公的手哆嗦了下,穆澜的眼神变得冰冷:“您找了根木刺,想让所有人以为您意外受重伤。我原以为公公这样做是想宽我的心,为我守住身份的秘密。既然您告诉了皇上我的身份。我就会怀疑,您为何还要自尽?”

素公公嘴唇嗡动了下,脸上那层灰败的死气更重。

“您以为两下说和。皇上会觉得当年对池家做得过了,不会斩草除根。我以为父亲罪有应得。便会谢过皇上不杀之恩。当年事就此揭过,两相便宜?”穆澜笑着,眼里浮起了泪影,“谭诚为何要留着你这个老东西活了十年?真以为您在乾清宫他就下不了手?他是不是以为……所以投鼠忌器?”

素公公的双眼蓦然睁大。他颤抖着,呼吸变得急促,瞪着穆澜拼命地喘气。他眼里的生气一瞬间突然消散。

穆澜合上了他的眼皮,轻声说道:“您用死亡编了一个故事……差一点我就被您骗了。当年你没为父亲说过话。今天也不会为了我自尽。您宁死也想保护的人只有无涯。您效忠的皇帝。所以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要弄明白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谭诚和穆胭脂想从父亲那儿找的,究竟是什么。”

她起身走了出去。

----

抱歉,今天忙得脚不沾地。更晚了。

第197章 如有一分可能

出了舱房,穆澜没有看到无涯。她没来由地松了口气。也许无涯此时也与她是同样的心情,都不知见着对方该说什么。

因是无涯的离开,秦刚和随行的林御医也放松了几分,站在甲板上闲聊。

不到三十岁的林御医在太医院里算是极年轻的一辈了。连方太医都没能在太医院混出头,更甭说从年龄到资历到背景,都无过人之处的林御医。他在太医院并不受重用,恰恰是无涯想用的人。

两方交战,伤亡最重的是秦刚的那些下属。参战的士兵竟连一人都没损,有十来人受了伤。林御医派上了用场。秦刚见过下属的伤势后,对他甚是感激。

皇帝如何收服林御医的,秦刚并不知晓。锦衣卫的职司不同。他负责宫城值守和贴身保护皇帝。不像锦衣五秀擅长的缉捕司,最喜欢打听各种隐私秘密,包括皇家秘辛。秦刚抱着一个很朴素的想法——这位林御医参与了皇帝生平第一次战斗,不是自己人也要变成自己人。与他交好没错。

穆澜耳力好,还未走近,就听到林御医感叹了句:“素公公本可以博一搏活命的机会。他老人家硬是怕自己挺不过,再也醒不来,坚持饮了那碗回春汤。他似早料到此行凶险,提前捡了副药带着。否则我还真找不齐全那些药材。”

回春汤是医者隐晦的说法。穆澜听杜之仙说过,濒死之人服下这副药,能让人暂时忘记病痛,在短时间内精神焕发。来得快,也去得快。药效一过再无生机。这副药也是虎狼之药,稍有不甚,患者立时会被这副药逼得七窍流血而亡。万一被病患家人反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医者爱惜名声,轻易不会开这副回春汤。

医者根据病患的情形对药材各有增减。素公公为何敢肯定他配的回春汤不会让他立时暴亡?

见穆澜过来,摇了摇头。秦刚知道素公公去了。他叹了口气,朝两人拱了拱手,径自去向皇帝禀告。

穆澜趁机向林御医问起了素公公服的药方。

“下官也没有看到药方。煎药时下官甚是好奇,辨出几味药材。有两味药材减了剂量,换了温和的药材。想来开这副药方的人医术定极为高明。”

穆澜心头一震,想起了父亲给先帝煎服的那碗药。她曾向方太医打听过药方。方太医并不知晓,只说药方早就被封存于内廷。想必能记全方子的人只有当年被叫去作证的太医院现任廖院正和徐院判。

这两人都是谭诚的人,一动势必打草惊蛇。穆澜不动声色地和林御医攀谈:“家师爱好医术。在下耳濡目染也有几分好奇,可否分些药渣与在下?”

林御医顿生知己之感:“下官也舍不得扔掉。药材研得过碎,依稀辨得几味药,却不知其分量。穆公子若有所得,定要告诉下官。”

“一定一定。”

正寒喧时,秦刚匆匆过来,朝穆澜拱手笑道:“穆公子,皇上召见。”

穆澜远远看了眼那间灯光亮起的舱房。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总会面对。她笑着向两人拱手告辞,走了过去。

为掩人耳目,无涯没有带春来出宫。站在门口值守的是两名禁军。穆澜站在门口,听一人进去禀告后,请她进去。

无涯站在窗前,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出了一道长长的阴影。房门隔开了河湾里士兵清理的呼叫声,安静异常。穆澜在他身后站定,沉默地陪着他望着夜色里滔滔奔流的大运河。

“恨我吗?”

“我不知道。”

穆澜真不知道。

在灵光寺,穆胭脂就提醒穆澜,救无涯会让她后悔。当时的她斩钉截铁告诉穆胭指,冤有头债有主,十年前的无涯是个十岁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辈是陷害邱明堂的幕后黑手,无涯却没有做错什么。她分得清楚。

后来穆胭脂又说过同样的话。讥讽她爱上年轻的皇帝,所以置家仇于不顾。穆澜心里仍有一个声音在为无涯说话。十岁登基的孩子知道他手中的玉玺有多重?

她对无涯恨不起来。

然而,幼时的记忆已经在无形中隔在了她与无涯之间。

她想,至少她的梦已经醒了,回不去了。这世上再没有天香楼的冰月姑娘和无涯公子了。

无涯却不知道。他不明白穆澜的心情,依然费尽心思地做着迎她入宫的梦。

穆澜想,无涯的梦现在也醒了吧。

她不知道。这个答案让无涯心里又暖又酸。他上前一步,握住了穆澜的手在桌旁坐了,诚恳地说道:“穆澜,我与你说说我知道的事情。”

明知拦在两人之间的那道无形鸿沟,无涯选择了坦然面对。不论他心里掀起了多少风浪,他仍然是她喜欢的那个无涯。穆澜深吸了口气,微笑道:“好。”

她浅颦微笑依然眩目动人。这个笑容让无涯懂得了穆澜的心意:“不管……我先说吧。”

不管是否因此相忘于江湖,他们依然爱着对方。

无涯松开了手,给穆澜倒了杯茶,缓缓说道:“池起良身为太医院院正,负责帝后脉案。先帝开春痰症严重,有几次喘不过气,差点就去了。池起良宿在宫中值房两天两夜。最后一晚,卯初时分,先帝再次犯病。他一时情急,改了医方。想用猛药与金针刺穴,逼先帝咳出胸口的淤痰。结果药下去不等他施针,先帝便去了。趁着乾清宫混乱,宫门已开,他遮掩逃出了宫。巳初回到了池家。半个时辰后,东厂便赶到了。”

穆澜正想开口,无涯温和的用眼神制止了她,继续说道:“从卯初到巳初,最初的一个时辰里宫里一片混乱。我记得,是谭诚提醒了太后。然后召来了当时任院判的廖院正与徐院判。我坐在乾清宫中,听两人讲述太医院用的太平方和池起良用的药方。素公公作证。池起良改了药方,给先帝用了猛药。太后震怒,令人去找池起良问话。这时,朝臣进宫。后一个时辰中,我登基为帝。然后发现池起良已逃出宫去,百官皆惊。后来……是我亲自下的旨意。”

听到最后一句话,穆澜仍哆嗦了下。

她就算能理解,也不可能再和无涯在一起了。

穆澜平复着心情,又揭开了记忆中那血腥的一幕:“那天是我六岁生辰。我知道父亲进宫两天了。他答应过我,我生辰那天,他一定会回家。那天清早,下着雨雪。我穿上了母亲做的新衣新鞋,等爹爹回家一起午饭。我和核桃捉迷藏,躲进了父亲的书房……”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停了停便道:“时间上对得上,大概是巳中吧。东厂的人就冲进了家里。”

无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接下来的事他可以想象得到:“东厂回来复命,说并无逃脱一人。”

“他们将奶娘的女儿认成是我。我再醒来,已经是晚上了。后来就被我师傅救走了。再后来我失去了这段记忆,跟着穆家班沿着大运河卖艺。”

穆澜没有说救她的人是穆胭脂。

穆澜能有一身好武艺,能拜杜之仙为师,能女扮男装进国子监。救走她的人,养大她的人都与十年前的朝廷动荡有关。无涯此时不想去细究那些人的心思。他望着穆澜轻声问道:“你可还有疑虑?”

“有。”穆澜讲了素公公饮下的那碗提神的回春汤,“如果我父亲给先帝服下的药是回春汤,并非化解先帝淤痰的猛药呢?”

无涯喃喃说道:“我去请安探病,大多数时间父皇都在昏睡中。就算是醒着,开口难以成句。他总是和蔼地望着我,会对我笑一笑。偶尔开口,不过两三字。”

如果那碗药是回春汤呢?照穆澜的说法,饮下那碗药,能让人暂时忘却病痛,精神如常人一般。就像他亲眼所见,重伤之后仍然精神如常的素公公。是父皇不顾性命也要保持清醒吗?那么,池起良极可能是奉旨熬了那碗药。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穆澜接口说道:“素公公是自尽。他想用死掩盖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

“好。”无涯一口应下,“我会查清这件事,给你一个交待。”

该说的都说了。房中又安静下来。

穆澜垂在桌下的手握紧了拳,又松开,再握紧。蜡烛突然爆出了一只灯花,噼啪的细碎声让她醒来。她站起身,深深揖首:“多谢你。”

无涯扶住了她的胳膊。他舍不得放手。

“皇上,此一别,山高水阔,您多保重。”

这是穆澜第一次叫他皇上。无涯脑中嗡地一声,行动已快过了大脑。他伸手一拉,用力抱紧了她:“如果,如果你爹是冤枉的,我定替他昭雪。你答应我,我们一起面对好不好?如有一分可能,你都不要弃了我。”

穆澜的脸抵在了他胸口,情绪突然爆发:“你为什么不审一审就下旨杀我全家?为什么不审一审?”

眼泪疯狂地涌了出来,穆澜揪着他的衣襟哭得像孩子一样。

“是。是我做得不好。”无涯没有辩解。没有为当年才十岁的自己争辩。他心里充满了悔意。如果当时他能冷静一点点,该有多好?

时光无法回转。他回不到十岁登基那天。他无法改变自己下旨令谭诚抄斩池家满门的事实。

如果真有隐情。如果池起良只是奉旨行事。他一定为池家昭雪,还池家一个公道。

无涯捧着穆澜的脸。穆澜泪眼婆娑望着他。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般伤心的她。求恳她给他时间,让他查清真相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他只用眼眸瞅着她,盼着她能明白他的心意。盼着真相查明的那天,穆澜能原谅他,能屏弃心里的那道心障,回到他身边。

他不用问她是否还喜欢着他。他已不必再问。

无涯噗地吹熄了烛火,一把抱起了穆澜。

窗户大敞着,雨已经停了。一勾明月从雨洗后的夜空里探了出来,静静地照着相偎在窗前的两人。

河风吹拂下,大运河无声地南下。

一片灰白的亮色出现在天际。

无涯低头看着穆澜。她似睡着了。他抱了她起来,小心将她送到了床上,给她盖好了被子。他站在床前看了许久,终于转身离开。

门轻轻关合的声音传进了穆澜耳中。她翻了个身,一滴泪顺着眼角滑了下去。

她真正睡着了。醒来时,窗户透进的阳光刺眼得很,她抬起胳膊遮住了眼睛。安静地躺了会,穆澜利索地坐了起来。

收拾停当,她打开了房门。

门口站着名禁军,是当初随官船出发的人之一。穆澜记得他的脸。

“穆公子,船已进淮安地界。我叫人给你打洗脸水去。”

无涯已坐着另一艘船北上。留下这艘船送穆澜回扬州。照他的安排,素公公将身体不适,在扬州病逝。没有发生过河湾那场战斗,一切如常。只是穆澜,将不再回国子监。

祭祀完杜之仙后,她便要脱下这身男装,世间再没有穆澜此人。

船上的火炮已被蓬布遮挡起来。风将船帆吹得鼓涨。迎着阳光,顺着大运河继续南下。

一南一北背道而的两人,没有再对彼此的表白承诺,心却前所未有的贴近。

---

就不分两章了。今天仍然只有一更。周二到周四有时间会多更新。周五忙事,会一更。周末看情况。这周大致是这样的安排。

第198章 斗心眼的主仆

初秋时节,太阳并未褪去多少热度,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好在有竹棚蔽荫,河风吹拂,等在码头的一众扬州官员也没吃多少苦。

皇帝爱重杜之仙,要为他办周年祭。素公公年老体弱,在镇江病逝。杜之仙的关门弟子穆澜虽然无官无职。她是代君祭祀,扬州城的官员们不敢忌慢,早早就在码头侯着了。

官员们心中自有算计。

有的盘算着,穆澜十六七岁已经进了国子监,受皇帝爱重,将来前途无量。现在打好交道,提前抱上大腿,何愁京中无人?

投了谭诚的官员则早得了信,盯紧穆澜的一举一动。

在众人的翘首相盼中,脸色腊黄,单薄如草的穆澜扶着名禁军的手下船见礼。穆澜的礼数甚是周到,说话也让官员们心中熨帖。见她说话都喘气,靠人扶着才能站稳,众官员安排好的接风宴只能作罢,匆匆安排马车迎了使团进驿站休息。

扬州的百姓都知道杜先生的关门弟子奉旨回来办周年祭,好奇地站在路边看热闹。

车轿进城,从老四海楼下经过。林一川坐在二楼,吃着点心饮着茶,目光不偏不斜落在被禁军簇拥着的那辆马车上。

雁行给他倒了杯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小笑涡深深地嵌在脸颊上,微嘲道:“少爷如今越发稳重了。换作从前,早带着家里的马车去码头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