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答录机正播放着艾米朋友的来电,要求她记得试一下她妈妈的旧婚纱。

婚纱就摆放在沙发上,在宽阔温馨的客厅里,还有一面等身高的白框试衣镜。艾米在朋友的提醒下,离开半开放式的厨房,拿起洁白的婚纱摆在身前,照着镜子左摇右摆的转了几下,她嘴里哼着欢快的歌曲,待嫁的喜悦和幸福已经溢于言表。

这是一个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准新娘,正处于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希望,又还没有被柴米油盐打磨。

就在这个时候,“咚”的一声,除了艾米一个人都没有的家里,突然从二楼传来了一声诡异的响动。

艾米猛地一惊。是家里进来人了吗?她慌忙放下婚纱,拿起客厅里就近的棒球棒,来自她的未婚夫,护在身前,深呼一口气,就决定朝楼上走去。

“恐怖片里的主角,大部分都有这样不作不死的大无畏精神。”威廉在围观拍戏的时候,对助理温蒂吐槽道。

制片助理的助理,真是个奇怪的职位。

温蒂想了想威廉的话,好像还真的是这么回事:“明知道危险,却还要上去,女主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这就和大家明知道这样的剧情很傻,但还是要拍一样。”因为这样能制造紧张感,从一开头就呼应这部电影惊悚的主题。

空旷的家,独自一人的主角,以及突兀又危险的响动,后期再配上恐怖的背景音效,齐活儿。

拍摄继续。

就像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那样,艾米上楼后,在让所有人都提起了胆子的那一刻,猛的踹开了二楼卧室的门,结果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是窗户没关,窗帘沙沙响动,风吹掉了桌子上的摆设。

艾米长舒了好大一口气,甚至轻笑了一下,放松了全部的神经,拿着棒球棒重新回到了楼下。

然后…

她看着扔到地上,被鲜血染红了的婚纱,尖叫出声。

在那面等身的镜子上,用红色的不明液体写着大大的一句话充满了血腥意味的话:“wyou'.(我知道你是一个人)”

这里正好点了电影的名字wsyou'(他知道你是一个人,又译血红溅白纱)。

这个算是恐怖电影的惯用手法了。

把观众的紧张感先提到一个紧绷的程度,然后什么都没发生,让期望落空,在大家还在适应这种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奈时,猛的来一下狠的。

观众想不被吓到都难。

不过…在现场看的话,就完全不会被吓到了。因为只这简单的一幕戏,来来回回拍了四五遍,温蒂觉得,最起码她是不会再害怕了,因为她已经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一件没涂颜料的婚纱,一件涂了颜料的婚纱,一面没有写字的镜子,和一面事先就写好字的镜子。

两个场景,一楼和二楼,其实都在一个平面上。

饰演艾米的女演员凯瑟琳,先在左边的一楼,拿着没有颜料的婚纱,在没有写字的镜子前演绎幸福;然后,再去右边平地上的“二楼”,演绎什么都没有的提心吊胆。最后,回到左边,面对场务换好的道具,捂脸,假装恐惧的尖叫了一次又一次。

“短时间内,我大概都不想再去看恐怖片了。”温蒂如是说。

威廉耸耸肩,他也不想了。他重新找了个话题:“想知道剧组到底在拍什么吗?”

温蒂如今的身份,还不足以碰到剧本。事实上,哪怕是负责带温蒂熟悉业务的上司——这次并没有被一并带到纽约的——秘书吉耶,也没有资格知道。

到了剧组后,温蒂一直都很守规矩,从不会表现出多余的好奇心,哪怕剧本就近在咫尺,甚至是直接交给她拿着,她也坚持不曾翻看一下,因为她拿不准威廉是否相信她,又是否允许她看这些在拍摄期间对外还属于秘密的剧本。

终于,温蒂的忠心,换来了威廉的初步信任。

虽然威廉一直都知道,温蒂会是个助手型的大好人才,但他也没有急着就用温蒂。因为他用人的标准,一向是要“忠诚”排在首位的。这是威廉的父亲,塞偌斯先生告诉他的。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知道为什么吗?”

年少的威廉一脸不解的看着气急败坏的父亲,最后还是诚实的摇了摇头:“我不明白,祖父明明说的是,能力比忠诚重要,因为只要你够强,能先一步发现背叛,就没有人敢对你如何了。一味的愚忠并不能成事。”

“是的,是的,来自我父亲的教育,它曾经是我信奉的人间至理。可是看看我们如今的结果,威廉,你祖父死了,我们一家马上就要从家族里被踢出局了,这就是why。”

威廉综合了祖父和父亲的两种经验,在自己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前,把忠诚排在首位。

“当然好奇,只是如果这会让您为难,那我宁可好奇死。”温蒂鬼使神差的,在那一刻,如神来之笔一般,明白了威廉的潜台词。

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这一个问题之后,有质一般的飞跃。

这是任何一个以成为老板心腹为目标的人,都梦寐以求的机会。温蒂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第一个月就摸到了边,她紧张的手心里都是汗,因为她一点都不想搞砸它。

“放轻松,温蒂,只是个剧本,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不需要赌上性命。”

温蒂却没有放松,因为对于好莱坞来说,剧本,就是国家机密。但她没有这么说,只是配合着威廉道:“跟了剧组这么长时间,我依旧没能看明白这个惊悚片到底讲了什么。”

“就你目前看到的,来编个你觉得可能的故事吧。”威廉没有急着说电影内容,因为他对温蒂的定位,突然有了个全新的想法。

“呃,汉克斯演的男主和凯特琳演的女主是一对未婚夫妻,他们很恩爱,正准备结婚,但凯特琳却被一个变态杀人狂盯上了,她的朋友也因此死了。目前就能看出这么多,哦,对了,有时候我觉得汉克斯演的男主很奇怪,他在不看女主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异常的有魅力,坏坏的那种魅力。但是这和他老实可靠的未婚夫人设,有些冲突,不是吗?”

威廉勾起唇角:“如果汉克斯就是那个变态杀人狂,那就不冲突了。”

“这不可能!”棕发的温蒂低声惊呼了一下,她捂住嘴,“噢,上帝,这太残忍了,女主一直都没发现这件事,她是那么的信赖他,无时无刻都想和他在一起,以为这样才安全。天哪,如果连未婚夫都不能相信,女主还能相信谁呢?不能说了,我感觉背脊毛毛的。”

威廉摊手,不知道这是男女差异,还是性格差异,他其实并没感觉到这有多恐怖。

“原来的剧本是什么样的呢?”温蒂装着胆子,问了她觉得很大胆的好奇问题。这段时间导演阿曼德,从未停止过对人诉说,他和威廉是如何修改剧本,带来新灵感的故事。

“剧情和这个差不多,几乎一样”

“诶?”温蒂一愣。

只是在原来的剧本里,身为男主的汉克斯,基本没什么戏份,纯粹打了个酱油。而且,从故事一开始,汉克斯的角色设定,就已经被毫无保留的剧透给了观众知道,他就是那个专门杀自己新娘的变态杀人狂。

威廉又问:“什么才是最恐怕的,你知道吗?”

“呃,藏在床底下的魔鬼?”温蒂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这个,总觉得床下会伸出一只毛茸茸的手,突然抓住她,把她拖向地狱,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fearisfearitself(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的名言。”

人类为什么会恐惧?因为未知。最起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此。疼痛,死亡,不知道藏在哪里的杀人狂,或者超自然力量,不都是这样吗?

而为了追求刺激,有些观众就会像是自虐一般,越恐惧,越想要看下去。

但是像一开始的剧本那样,直接剧透新娘被新郎杀害,那就完全不行了。可想而知,这电影在一开始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不看好。凶手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未知可言?没有未知,就没有恐惧,整部惊悚片就只会让人大呼无聊。

其实从导演的意图里,能看的出来,一开始他也是想把变态杀人狂的身份,设定成未知的,但是…大概是为了日后让观众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伏笔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但这个伏笔设定的太明显了,明显到,哪怕不长脑子的人,都能猜到凶手是未婚夫。

设置伏笔也是需要技巧的,很显然的,初次当导演的阿曼德,是个很糟糕的伏笔设置者。

偏偏,阿曼德还不肯消停,故布疑阵的安排了一个古怪前男友的角色,但这样不仅没能挽回剧透,甚至起了反效果,这个前男友的角色会让人觉得安全。

想想看吧,本就不够恐怖的未知,再加上一个虽然看上去是坏人,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好人的前男友…这部惊悚片不等着扑街还能等到什么呢?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威廉道,“最糟糕的是,电影镜头的视角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很多镜头都是从变态杀人狂的角度拍的。镜头的这边是观众,观众不自觉带入的角色,肯定不会是身处危险中的女主角,而是把女主当成猎物的男主。你告诉我,当你觉得自己是个变态杀人狂时,你还会觉得危险吗?”

温蒂使劲儿的摇了摇头,哪怕是她,都能感觉的到之前的剧本有多烂了。

“这还怎么补救?”整个剧本除了回炉重造,好像就没别的什么挽回方法了,毕竟从一开始,拍摄的角度就不对。

“调整拍摄好的剧情的前后顺序。”

第11章来地球的第十一天:

温蒂一点就透:“类似于把男主是变态杀人狂的这份‘惊喜’,保留到最后,在大高-潮的部分再揭晓,这样的调整?”

“bingo(答对了)。”

血红有个简直不能更糟糕的开头,主要槽点有二。

一,在最关键,需要抓人,帮助观众了解电影的一开头,用好几分钟在演一个和主线剧情毫无关系的恐怖片。

是的,就是那种先演一个好不容易,才让观众构建起了熟悉情绪的片头,然后告诉大家,这其实是有人在电影院里看恐怖片。而这个恐怖片,和我们的故事主线毫无关系呢,亲。

“…好奇怪的开头。”温蒂觉得这是她能找到的最温和的词汇了。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电影,血红用好几分钟的时间,把观众的注意都送给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也是蛮敢干的。

导演阿曼德一开始给威廉解释的原因是:“这个开头的恐怖片,说的是因为一个女的出轨,她的男友就杀了她和偷情的奸-夫的故事,呼应了男主为什么会成为变态杀人狂的最初原因。我想表达的隐晦一点。”

当时听到导演的这个想法时,威廉觉得自己没张开就骂,都算是他涵养好。

因为就在电影院的情节之后,紧接着演的就是第二个死去的新娘,她已经对着镜头,自说自话的对观众讲明白了她是为什么被杀,她背叛了男主…这隐晦在哪里啊摔。一个问题,来回说两遍,胶片多到没地方用了吗?语义重复,在讲究快节奏的影片中是大忌。

还是那句话,阿曼德真的是个很糟糕的伏笔埋线者。

不是埋的太明显,就是埋的毫无意义。

“那这个片头最后怎么办了?”温蒂问。

“删减冗长的片段,然后放在后面,变成女主和男主以及朋友在家里看电影,男主评价电影里的女主活该被杀,女主不赞同,与之争吵,并因此分开,遇到一次生命危险,最后站在女主这边的朋友被杀了。暗示主题,当做一次小高-潮的冲突点。”

“那杀人狂在一开始杀的那前两任新娘呢?”

“这就是开头的败笔之二,破坏了整部电影神秘感,当然也要放在后面演。”

一开始,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两个女人,死了一个,电影通过别人之口,点出死者准新娘的身份。这还没完,紧接着演的就是第二个被杀的准新娘,让观众通过杀人狂的角度,看到她是怎么被杀的…把未婚夫的身份和杀人的理由剧透的淋漓尽致。

阿曼德也算是个人才了,能把一部惊悚片拍的这么不惊悚。

“这前后也有十五分钟了吧?女主至今都没出场?”温蒂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

“呵。”这是威廉的回答,何止十五分钟。

两个新娘的片段也会和之前的恐怖片做一样的处理,删减冗长、诡异的部分,并押后用在大高-潮的回忆杀里,当做揭露一切的关键。顺便还能做到和小高-潮的恐怖片前后呼应,让人明白那是一个伏笔,而不是毫无意义拖时间的东西。

“女主那个古怪前男友呢?”这位占的戏份就更大了,让人都有点分不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男主的感觉了。

“他会成为女主的幻想。”

阿曼德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的,只不过他的优点和败笔一样明显。从电影里,是能感觉到他想把这个片子拍出层次的,并且运用了很多大胆又创新的拍摄手法。

只不过,他想要的层次没把握住火候,而他创新的拍摄手法,完全用错了地方。

但把这些拍摄好的片段,转换一个角度,变成女主在极大的精神压迫下,产生的幻象和连夜做的恐怖梦境,便会化腐朽为神奇,营造出一种十分虚幻,却又足够紧张的气氛。

再配上几次女主从噩梦中惊醒的画面,会成为不错的卖点。

顺便还能从侧面突出,男主在杀人之前,不断用精神折磨未婚妻的一种古怪乐趣,和高明手段。

“他不是没有天赋,只是用错了地方。”温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很多人都有特别天才的灵光一闪。”只不过大部分时候,这些灵光一闪都被用错了地方,进而埋没了一个人才。

“这些靠后期的剪辑就能完成吧?那剧组现在在拍什么?”

“我很高兴你问到了这点,他们现在正在补拍男主的镜头。”在之前的版本里,男主出场的分钟数真的是太少了,因为在一开始,女主发现自己被人盯梢时,他的未婚夫就去外地过单身派对了。

导演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观众,让大家排除未婚夫是凶手的可能性。

但是,完全没起到作用。

因为当一个人感到危险时,她会怎么做呢?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陪伴自己,不让自己一个人。这些找来陪伴女主的人,才会是观众觉得最可靠的,没有危险的。好比原版本中,被女主拉来充数的前男友。

也就是威廉觉得电影最失败的一点,前男友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安全。

如果电影一定要给人一丝安全感,那也应该是来自男主,这样他日后暴露时,那种让人背脊发凉的感觉,才会被凸显的尤为吓人。

这些基本都是汉克斯的单人镜头,剧组会通过后期剪辑,把男主的镜头插入本没有他的夜谈里,这大概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经过特殊的处理,它能做到让人很难察觉到,拍这一幕时,这些演员其实并不在一个房间,甚至是不在一个时空。

对于剧组来说,这些没有什么动作戏的单一镜头,是很容易的。

唯一为难的,只有汉克斯的演技。在电影前期,他一直要扮演的都是个老实稳重的未婚夫,但又必须在同时,让观众总觉得有点坐立不安,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本来威廉和阿曼德都做好了要和汉克斯长谈,让他放下心理包袱的准备。结果…汉克斯对此却十分兴奋。他表示,任何一个好演员,最起码是有志成为好演员的人,都不会想要放过这个挑战自己并展示自己演技的机会。

有了汉克斯的配合,电影拍的十分顺利。他虽然是第一次演戏,但一如2b250当初的判断,他的表演很有灵性,入戏很快,哪怕是一个人拍,也能很好的达到导演和剧本的要求。

可惜,大概“一帆风顺”这个词,和剧组没什么缘分。

就在剧本改好了,导演找到了状态,男主也十分有演技的时候,摄像师却出了很大的问题。在现场拍摄,从摄影机取景器里看的时候,大家还没发现,等拍了一段时间,威廉邀请温蒂和导演去看之前拍好的毛片时,才意识到电影出现了这个重大的疏漏。

摄像师拍的很虚。

摄像机有稳定器,倒不会出现画面晃动的那种超业余的情况,但画面除了不晃动以外,也就没什么其他优点了。

幽暗逼仄的播放室里,阿曼德导演看到这样的样片后,当时就炸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觉得拍戏最重要的是演员的演技,这点没错,但要是不会走位,无法找到正确的光线角度,以及摄像师不配合的话,再好的演技也是白搭。

如今剧组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摄像师拍摄的时候就像是在打瞌睡,完全没追着补光灯,拍到该有的鲜亮的画面,整个影片灰暗又晦涩,还不是那种故意拍出来的艺术片或者恐怖片的好效果,就是很糟糕的,让小朋友拿着摄像机,都能拍出来的效果。

而这是在白天强光下,通过取景器,所很难发现的缺点。

不用尖刻的评论家,连温蒂都能评价出,这不比我们家每年圣诞节时的家庭录像带好多少,没有一处不透着业余的气息。

温蒂没敢直接和导演说,但在私下里,她对威廉建议:“哪怕是为了省钱,也不能找业余的摄像师啊。”

不是人人都能当摄像师的。

好的摄像师可以使一个平淡无奇的人,在镜头前变得闪闪发亮,而一个坏的摄像师,也可以成功做到,哪怕是最艳光四射的好莱坞巨星,在他手上都会看起来像一个廉价的脱-衣-舞女郎。被摄像师毁了片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了,从成功的摄像师,最后蜕变成导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威廉捏着自己的眉头:“这就是奇怪的地方,因为剧组并没有在摄像师上省钱,甚至还多花钱请了摄像师助理。”

阿曼德虽然是第一次当导演,但之前在剧组里跟着到处跑的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他不可能在请摄像师的问题上抠门。

“而且之前拍的部分,也有很不错的地方,不是吗?”

“那咱们今天看到的那些是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但我想知道。”威廉看了一眼棕发的温蒂,意思很简单,考验你助理能力的时候到了。

上位者不可能无时无刻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哪怕是萨巴蒂诺,作为空中飞人的他,能掌握微软那么大一个集团,甚至照顾到每一个员工的不满情绪,这肯定不是靠他开了天眼,而是他有一整个专业的秘书、助理团队。

温蒂在这方面…刚好做的不错。虽然当初在进入满是精英的米高梅时,她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但在充满了diao丝气息的血红剧组,她却像是如鱼得水,基本和谁都能说上话。

特别是之前威廉还特意嘱咐过她,要多听些八卦。

第12章来地球的第十二天:

没出三天,真相水落石出。

温蒂果然没辜负了她“八卦小能手”的称谓。

一身万年不变一步裙职业装的温蒂:“…我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个倒霉称谓?”

威廉仰望蓝天。

斯塔滕岛的冬季,冷清沉寂,天空却像是洗过一般,干净透明。在拍摄现场,好像还能遥望到纽约海拔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岛上的托德山。一月初是纽约最冷的季节,动植物处于封印状态,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至于温蒂刚刚问了什么,正努力把自己裹成熊的威廉表示,我没听见啊没听见。

温蒂:boss,别装死,你以为你还是小孩子吗?!

拥有日耳曼血统的威廉,有着最标准的日耳曼外貌,金发碧眼白皮肤,肤色浅淡到仿佛都能看到毛细血管,于是,便显得格外的白里透红。宽大暖和的外衣,把威廉衬的又纤细,又羸弱。他从毛茸茸的领口,探出了一双水润润的大眼睛,那蓝的就像是海琴海,让人恨不能溺毙其中。

温蒂事后回想起来,觉得唯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她看到他的感觉——当时就懵逼了。

威廉藏在羊毛围脖里的嘴角,勾起了胜利的笑容。这招果然百试百灵,他从小不知道看他爸对他妈用了多少次。

对,没错,他家就是这么一个奇葩家庭,别人家都是男财女貌,只有他家是爸爸比妈妈秀色可餐。每次当他爸想再多买辆跑车,好搭衣服的时候,就会牺牲色相,然后他妈就…特别没有坚持的妥协了。

等了一会儿,威廉才抬手,用修长白皙的手,在温蒂眼前打了个响指,把她召唤回了现实。

温蒂打了个激灵,摇摇头,整整衣服,努力想让自己显得专业点:“抱歉,我刚刚有点走神,我们说到哪儿了?”

“没关系,冬天就要多注意休息,”威廉很“体贴”,“我们刚刚说到,你找到摄像师水准失常的原因了。”

“哦,对,”温蒂意简言赅的表达了中心主旨,“因为他吸-毒。”

…whatthe*?(你说什么?)

这一切说到底,其实还是剧组缺钱缺人脉闹的。

在摄像师和机器设备等方面,导演阿曼德很清楚,这肯定不能省,他也确实没省着。但米高梅的塞缪尔那边,说好的经费却又迟迟不到账,开不出周薪谁给剧组干活?

顺便一说,导演的车就是在那个时候卖的,为了给摄像师开工资。

但哪怕卖了车,也还是于事无补。

在前后还是走了三个专业的摄像师之后,制片人乔治终于出手,联系上了他一个在a.s.c.(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朋友,由该朋友给剧组推荐了一位稍有些“小问题”,但摄像手法绝对一流,又不计较拖欠工资的摄像师。

也就是如今的这位,约翰.席勒,37岁,年少出道,一夜成名,最后…快速的堕落。如今他已经彻底被酒精和毒-品麻痹了大脑,为了凑钱买毒-品,什么活儿他都接。

毒-瘾发作时,人会出现什么状态,根本不需要多说。

圣诞假期之后,刚开机的时候,因为有威廉这个身份不明,但不觉明历的制片助理压阵,席勒仅剩的理智还算能劝得住自己不去碰毒-品。但后来见威廉实在是太安静了,他就再一次固态萌生,在有钱过瘾和没钱断顿之间来回挣扎。

也就形成了如今这种一会儿技术好,一会儿技术渣的状态。有时候,席勒甚至会在工作的时候哈欠连天,神情恍惚到根本无法进行拍摄。于是,便只能由摄像师助理代劳,那画面真是“绝“了。

威廉冷笑的看了一眼导演:“怪不得你会这么大方的请个摄像师助理。”

阿曼德导演自知理亏,缩着脖子坐在一边,始终不敢吱声。摄像师身上的毒-瘾问题,他其实是知道的,只不过他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席勒的技术是真不错,又有价廉这个优点,他就…贪小便宜总是要吃大亏的,席勒浪费的胶片更贵,简直是要了阿曼德的命。所以那天在暗室,阿曼德的反应才会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