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陈家一家人都围在餐桌前吃早餐的说话,陈伟雄宣布了昨晚和张桂梅商量了半夜后的结果

“兆平,你们学校现在还在停课闹革命么?”陈兆平是陈兆军大哥的名字。上一生,他是家里长得最高的人。

“差不多,不过这几天外面学校要组织我们去农村支农。”别看陈兆平平时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主,可是在老爸面前,还是老老实实的,他可不想挨军用武装带的问候。

“这样,我跟你妈商量了一下,你们学校老是这样也不是一个办法。今天你妈会给学校一张病假条,到时候你就带着你小弟学习。”陈伟雄用毋庸置疑的口吻说着:“我告诉你,你要带好弟弟,要是你乱跑的话,别怪我到时候不客气。”跟陈兆平说完这些话,转过头又跟老二陈兆广说:“等一下你就去把你原来的课本都给找出来,交给你大哥,让他教弟弟。”

陈兆平现在头都大了,刚才说学校要去支农的事都是瞎编的。今天他们几个同学都商量好了,要一起去水库那边炸鱼的。

“爸,我根本就不会教,再说弟弟还那么小,就算教给他,他能懂么?”

陈兆军知道,大哥本来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让他来教最近,肯定会不让他干什么都难受。

“大哥,你放心,我会很听话的,你就答应教我好了。”陈兆军知道,大哥还是很喜欢自己的,都是像他那么大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的。为了陈兆平的前途和生命,陈兆军已经想好了要怎么样将大哥装进自己的套子里来。

“听见了没有,你弟弟都说了,你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陈兆平知道,自己的老爸一旦用这样的口吻说出的话就意味着,如果不听话,等待自己就不知道是皮带还是棍子了。

“我知道了,我会管好弟弟的。”陈兆平只能屈服。

“不光是管弟弟,还要教他读书!这才是主要的。”陈伟雄知道,要让自己的命令很好的被执行,一定要让接受命令的人完全明白他要接受的命令。

“哦。我知道了。”陈兆平显得有点垂头丧气的。

陈兆军摇头晃脑的看着大哥,他知道,大哥现在一定非常郁闷。这一点都不奇怪,让一个16岁的少年来管一个2岁多的孩子。他不郁闷才怪呢。不过陈兆军已经想过要怎么样让大哥有兴趣跟自己在一起了…

张桂梅先到医院帮陈兆平开了一张病假条,接着送到学校。到了学校她才发现,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人,张桂梅知道,一定是老大说谎了。不过看在他肯老老实实的照顾弟弟的份上,张桂梅没打算将这件事告诉陈伟雄。

接下来到托儿所帮陈兆军打招呼的时候,所长的话就让张桂梅有点意外了。

“张护士长,你来了。怎么没有看见陈兆军跟你一起来?”

“是这样,陈兆军说托儿所没意思,想让他哥哥教他认字,我想这也是一件好事,省得两个孩子都不让我省心。”

“张护士长,你这话可就谦虚了,要是像陈兆军这样的孩子也叫不让人省心的话,其它的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说这话的时候,所长很有深意的看着张桂梅。

自从有了陈兆军,这样跟张桂梅说话的人已经不少一个两个了。张桂梅知道,肯定又是陈兆军干了什么事了。还好,陈兆军一般不会干什么危险的事。

“怎么了,是不是陈兆军在托儿所这几天不乖了?”其实张桂梅这样说基本上都是出于礼貌,这两年来,她对陈兆军经常有些惊人的举动已经免疫了。

张桂梅这样想,可是不代表所长也可以接受:“你知道么,陈兆军在托儿所这天,就上了两节课,接下来的时候,都是自己玩的。我问过他,为什么不去上课?他告诉我,老师教的东西太简单了,有那个时间,还不如锻炼一下,要不就休息一下。”所长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可是没有人知道,当初她听说和可就陈兆军在托儿所的活动的时候,是多么的震惊。不过,对于张桂梅今天来的事,她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从她观察陈兆军的活动来看,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

其实也不怪所长那么惊讶,任何一个知道陈兆军这两天情况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小家伙不简单。

上托儿所的第一天,陈兆军还是坚持上了两节课的,可是当他发现,上课的老师除了教两首儿歌意外,大部分的精力都在了管理这些小家伙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当初的考虑是错的。原本他是想,尽量跟一个正常人一样,好好的享受这次重生带给自己的美好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身边的亲人可以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下去。

可是事与愿违,你怎么能让一个有着几十年生活经验的人跟一帮小孩一样的生活下去?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发展。

托儿所的老师发现,刚来的陈兆军已经没有一点心思呆在课堂上了。

“阿姨,我想出去一下。”陈兆军站起来的时候,托儿所的阿姨正在教小朋友唱歌。

其实托儿所的阿姨也已经发现陈兆军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可是只要陈兆军不吵不闹的,她情愿就这样下去。毕竟她还有十几个孩子要管。这些孩子,没有一个让她省心的。

“你不知道阿姨现在在上课么?再说了,你还没有学会这首歌。”阿姨想拒绝陈兆军的请求。

“可是阿姨,这些歌我都会了,我想,没有我对您来说应该更好管理其它小朋友的。”陈兆军很冷静的回答。

对于陈兆军的回答,托儿所的阿姨只能用震惊来表示。但是转念一想,难道陈兆军说的不是最好的办法么?…

接下来的时间,陈兆军每次都会在上了一会课以后,找一个理由离开课室,到外面的小操场上进行活动。一般的孩子到小操场上活动,一般都是坐一下滑滑梯,要不玩一下跷跷板。可是在托儿所所长的眼里,陈兆军根本是在进行体能上的锻炼。他一直都在进行追单双杠等器械的锻炼。所长不知道,一个孩子怎么会有只要的努力,都是一想到这个孩子本来就是整个军部大院的传奇,也就没话说了。

但是从这些事里面,所长知道,陈兆军不会在托儿所呆多久了。

所以,今天张桂梅来给陈兆军办手续,托儿所的所长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但是她知道,今后,自己是不会忘记了陈兆军整个孩子的了。

正文第六章明修栈道

陈兆平大概是今天最不舒服的人。平白无故的,摊上教弟弟这么个活,还属于不可拒绝一类的,你让他怎么受得了?可是他没办法,也不敢有什么想法,谁让他怕陈伟雄的皮带呢。看来只好忍几天了。

等陈伟雄和张桂梅都上班了以后,陈兆平拿出了陈兆广刚才交出来的小学课本,准备开始教陈兆军。等课本拿到手上的时候,陈兆平有点蒙了,平时连自己的课本都没有怎么看过,就更不要说教弟弟了,关键是,到底要从什么地方教起呢?

“大哥,你可以先叫我怎么认字,这样等我学会认字了,就不用你教我了,我可以自己看书。”看着陈兆平满头雾水的样子,陈兆军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没办法,谁让自己这个大哥的底子太薄,只能想教会他盖怎么教自己,省得突然自己就会看书了,让别人无法接受。至于引导大哥读书学习的事,现在一时半会还不能急,这得循序渐进才行。

陈兆平一听陈兆军的话,顿时就像开窍了一样,他是高兴啊。只要教会陈兆军拼音,自己就可以让他按照拼音慢慢的学会看书,不行就查字典,这样一来,自己不就有时间去玩了么?

“好啊,那大哥就从拼音开始教你,不过你可要好好学,免得爸爸骂我。”陈兆平放心了许多,要说其它的他可能不会,但是有要说起拼音,对于陈家的孩子来说都是简单的事。这都得益于陈伟雄当年读过几年的伪满学校。这在当时他们的那个年代,怎么说都算是知识分子了。加上陈家本来就是北方人,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成问题的…

就这么,迫于陈伟雄的高压,加上陈兆军学得又很快(都是作弊的,本来就会了),陈兆平难道的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出去玩,专心的在家里教弟弟学习。

陈兆军学得非常快,没几天功夫,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了,这让陈兆平很是在陈伟雄和张桂梅面前吹了一把,把自己说成了天底下最好的老师。陈伟雄和张桂梅也很高兴,陈兆平这几天是怎么教弟弟的他们都看在眼里,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谁都不能不承认,陈兆军的确是一个天才,不但记性特别好,还能举一反三,学东西的确很快。这个时候,张桂梅和陈伟雄都对自己当时的决定很是满意,让陈兆平留在家里教弟弟真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就这么着过了一两个月,期间不少次陈兆平的同学都来约他出去玩,每当这个时候,陈兆军就会眼巴巴的望着他,这样一来,陈兆平什么玩的兴趣都没有了,对弟弟的疼爱使他只能放弃了玩的念头。其实陈兆平不是没想过带着弟弟一起去玩,但是他知道,跟同学们一起玩是一件不合适小孩的项目。他们这么大的部队孩子,一玩起来都特别野,可以说怎么危险怎么玩。要说带着弟弟,万一把弟弟给伤着了,那可是一件大罪过。再说,最近他教陈兆军似乎也教上瘾了,陈兆军不但学得特别快,还经常可要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这也是陈兆平最近收了心的缘故。

让陈兆平不理解的是,陈兆军似乎对数学更有兴趣,拿着一本数学书就看下去,还不时问一下自己问题。一开始当然都是小学的问题。那个时候的教材都相对简单,陈兆平怎么说都是高中生了,虽然成绩不是很好,可是要教一些小学的数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兆平和陈兆军两个在家里呆了快半年的时间了,这半年的时间里,陈兆军已经开始学习中学的数学了。最近这一段时间来陈兆平觉得自己的压力也渐渐大了起来。本来教弟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自从教会了他拼音,自己基本上就不用怎么管了,有时候弟弟会来问一些不懂的题目,只要讲解清楚,剩下的时候就可要舒舒服服的呆在家里看小说。为了让陈兆平能够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教弟弟,陈伟雄和张桂梅到处帮他借书看,也不管什么毒草不毒草的了。不过还好是在部队,陈伟雄又是负责搞政工的,要想整点书回来看还不时什么太困难的事。陈兆平没有注意到,陈兆军问的题目都非常有代表性,基本上都是分阶段有系统的。

最近陈兆军发现,自己问陈兆平的东西他开始渐渐的有点答不上来了,很多时候,需要先看一下书才能回答得出自己的问题,陈兆军知道,哥哥的底子大概就在这里了。想一想还真悲哀,一个所谓的高中生,居然被初中二年级的问题就问倒了,可见当时的教学水平。

不过这也有好处,陈兆军发现,自己的哥哥开始偷偷的看起课本来。不管怎么说,被小自己十四岁的弟弟给问倒了,都是一件丢脸的事。但是陈兆军也发现,由于陈兆平现在基本上是靠自学,很多问题一下也搞不清楚,渐渐的开始有了畏难情绪,有点打退堂鼓了。

看来,是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了。只有完全调动起陈兆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天晚上,当一家人又围在一起晚餐的时候,张桂梅讲的一件事让陈兆军决定,马上就开始实施对大哥的计划。

“几天下午,我们医院接到了一个病人,是后勤王处长家的老二,最近学校不上课,他们后勤的一帮孩子就去买了一点炸药,到水库里去炸鱼玩,谁知道导火索留短了,那个孩子刚一出手,鱼炮就响了,结果右手给炸断了两根手指,耳膜也震穿孔了,真是可惜。本来长得挺好的孩子,就这么废了。”

陈伟雄一听这话,连忙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

“听见没有?没事你们都给我老实呆在家里,不许瞎出去混,不然我打断你们的腿!”转念一想,自己的几个孩子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对了,老大,弟弟你教到什么地方了?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一听爸爸问到自己,陈兆平的脸上微微一红:“弟弟倒是学的很快,现在已经开始学初中的课本了,可是这一段时间,有很多地方我也不太明白了。”

陈伟雄一听之下,大吃一惊,自己这段时间很忙,看着陈兆平带着弟弟还算不错,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谁想到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陈兆军就已经开始学初中的东西了。看来自己要更多的关心孩子了。连忙关心一下陈兆军。

“老三,哥哥教你的都会了么?你真的已经学到初中的东西了?”

陈兆军这段,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大哥多说一些好话,让他更有信心。

“大哥教得可好了,我不懂的就问大哥,他都会告诉我的。”

陈伟雄一听,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当时就许愿:“不错,说吧,你们想要什么?爸爸都帮你们买!”陈伟雄不时很有钱,但是由于是在部队,再加上张桂梅也是军人,两人的工资收入加起来在当时的那个环境,算是挺有钱的了。所以才能许下这样的话。

陈兆军想的就是爸爸的这句话,因为他知道,陈兆平能陪自己在家里呆了那么久,主要还是他觉得有成就感,可是现在,由于他也开始搞不太明白这些功课,于是优越感丧失了,在这样下去,他肯定会出现厌恶学习的情况,现在要做的,就是将陈兆平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能够主动的去专研和学习,到时候碰上不懂的,自己再在一边给他一点指导,相信很快就可以让陈兆平的成绩跟上来,最起码,要让大哥在高考的时候能考上大学。在陈兆军的记忆中,当年高考文科只需要数学、语文、政治和史地,理科考得的是语文、数学、政治和理化,满分都是400分,只要260分就可以上线了。陈兆军就不相信,凭自己的水平和后来高深了许多的教学内容,怎么可能让大哥连260分都考不到。

“爸爸,你能不能帮我买一个电烙铁和一点焊锡还有一些电子原件,我看到书上有装收音机的,挺好玩的,我想跟大哥一起装一个收音机。”陈兆军指导,要让陈兆平对学习感兴趣,最好的板房就是让他从玩开始。别看不过是装一个收音机,当时要彻底搞懂这里面的原理,就需要懂得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也就间接的逼着大哥为了玩不得不学习了。

陈伟雄一听这事,也明白这是一件好事,就算装不成收音机,起码可要让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接触一些东西。

“这个好办,烙铁和焊锡什么的我帮你们买,需要什么零件也开一个单子,要说实在没有,你们还可以到通信连去要一些,要不明天下午我就带你们两到通信连去一趟。”

陈兆军偷笑了,他就不信,收音机这样在当时还属于紧俏商品的东西还不能吸引大哥的注意力?…

果然,第二天陈伟雄不但帮陈兆军和陈兆平两兄弟买回了需要的东西,还抽空带着他们两到了一趟军部通信连。

其实通信连离陈兆军的家很近,不过五分钟的路。平时散步的时候没少往那里去,连队的干部战士虽然不知道他们谁是谁,当时都知道,能这么大方的到连队来玩的,一般都是附近首长的孩子,所以都对他们挺客气的。不过今天就不一样了,因为今天是陈伟雄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来的。

陈伟雄最近刚调整了一下工作岗位,从政治部调到了司令部,现在担任司令部直属部队工作处处长。简称直工处处长。军部通信连正好是他的管理单位。虽然陈伟雄选择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带着陈兆平和陈兆军到通信连的,还是让通信连的连长和指导员很是紧张。不管怎么说都是顶头上司,如果在关键的时候陈伟雄肯帮他们一把,那么不说平步青云,都是仕途顺利是可以保证的,所以通信连的两位最高领导都很是小心。

陈伟雄到了通信连的连部,也没怎么客气,直接坐了下来。

“陆连长,张指导员,大家都坐下吧。”

陆连长和张指导员都不知道陈伟雄到底是为什么来的,连军装都没穿,还带着两个孩子。但是领导没说话,还是少问的好。于是坐了下来。等着陈伟雄说话。

其实陈伟雄颇难开口,要不是为了孩子,他怎么都不会来这里的,今天选这个时间和穿着,是陈伟雄想了很久的。

“陆连长,张指导员,其实我今天来是有点私事,这话还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陈伟雄当然要控制一下。否则直接说出来,也显得直接太黑了。

“首长,有什么事您就说好了,都是在自己的连队,没有什么话不能说的?您要说不说就太见外了,我们可都是您的兵。”张指导员不愧是搞政工的,马上明白,首长一定是有什么事了。当下,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没有像平时一样站起来汇报,而是坐着用很平常的口气说的。他打定主意,只要是能办得到的,一定要帮首长办好。陆连长一听陈伟雄的话,也明白了首长的意思,都是他平时不太善于表达,这样的事都是张指导员负责出面的,当下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陈伟雄,听他会说些什么。

“其实没什么,我跟我哥哥想学着装个收音机什么的,就是有些零件买不着,还有我们可能还需要到你们这里用一下万用表什么的,不知道行不行?”陈兆军上一世就知道,自己的老爸是一个出来都没有占公家一分便宜的人,这次他肯出面,已经是极限了。要说让他再说什么,估计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还不如自己开口的好。

果然,陈伟雄一听这话,脸都红了,但是这也的确是他今天来的目的,所以只好打着哈哈:“这孩子不懂事,乱说话。”但是陈伟雄说这话的时候,没有表示出不同意的意思来。

张指导员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就是这么个事,这是好事啊,首长,您的孩子可真能干!”这到不是他想夸奖谁,部队的孩子见地多了,都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家伙,很少见有那个孩子肯学点什么的。

倒是陆连长感了兴趣,因为他刚才明确听到,说话的是陈伟雄的小儿子,小家伙说的可是他想跟哥哥一起装收音机来着。对于专业技术上来说,陆连长可就要比张指导员更有发言权了。

“小朋友,你说你要跟你哥哥一起装收音机,你会么?”别看陈兆军现在才三岁,可是由于经常锻炼,个头长得高,加上说话又老练,别人都意味他又5、6岁了。

陈兆军知道,自己以后肯定要来借当下,还要来这里要一些电子元件,少不得要跟他们打交道,与其到时候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的,不如乘老爸在这里的时候说清楚,相信有老爸在,他们就不会乱说什么了。

“我懂一点,都是跟我哥哥学的,再说装一台收音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陈兆军说得轻松,可是陆连长听得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别说一个孩子,就是一般部队的战士,毕竟底子薄,除了一些老志愿兵和一些专业干部,整个通信连也找不出几个敢说这话的人。

这下,陆连长更有兴趣了:“真的?你等一会。”说着,他走出了办公室。不一会,拿了一台收音机回来。这还是一台电子管的收音机,基本上属于将要被淘汰的东西了。

收音机的机壳本来就开的,这本来就是通信连的教具,平时是给一些新兵培训用的。

张指导员一看这架势,知道陆连长想考一下陈伟雄的孩子了。他很担心万一要是陈伟雄的两个孩子打不上,不时丢了陈伟雄的面子么。连忙想拦着陆连长。

陈伟雄看出了张指导员的意思,他拦住了张指导员。他也想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到底怎么样。

陆连长可没有看到这些,他的兴趣都在考试两个孩子身上了。刚想开口问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还没问两个孩子教什么。于是转头问陈伟雄。

“我都忘了问了,首长的这俩个孩子叫什么?”

陈伟雄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是很满意的,听了陆连长的话,也想起来还没有介绍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个是我的老大,叫陈兆平,小的那个是老三,叫陈兆军。”

陆连长不再文什么,回过身来问陈兆军:“兆军,你现在能给我说一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么?”

陈兆军胸有成竹的回答:“这个简单,收音机的工作原原理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变成音波。现在这个收音机是利用电子管的滤波特性,将空中接受到的高频线号中不需要的杂波过滤调,然后通过…”陈兆军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管收音机上指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很清晰的讲解着整台收音机的构造。陈兆军在讲解的时候,陈兆平也在一边仔细的听着。现在,他越发的开始佩服自己的这个弟弟,小小年级,不过是看了一些书,就把一个收音机讲得那么透彻。陈兆平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最少也要赶上弟弟的水平。开始他根本就不知道,就算他大学毕业出来,也没有办法跟20多年后大学本科毕业的弟弟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许多理论都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

其它人就不说的,就说陆连长,现在的他,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如果说出这番话的是连队里的老兵或者是技术干部,他到没有什么话好说,但是这些话钥匙是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而且还这么详细,就不能不让他吃惊了。

“首长,您的孩子是谁教的,这理论水平可不说一般的好!”

陈伟雄也很得意,不过这可不能表现出来。

“他都是跟他哥哥学的,现在学校也不上课了,我就让他哥哥教一下他。”

陆连长都快给震晕了,自己平时费尽心思,看牲口一样盯着哪些兵学东西,可是还有不少人,当了三年兵下来,什么都不会。可是看看人家,就两个孩子,全靠自己,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水平,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您放心,只要他们来,借点工具什么的都好说。我们的废旧零配件也很多,要什么自己到仓库里找就是了。”不说别的,就冲这两个孩子这么勤奋,陆连长都觉得值得自己帮一下。可是话说会来,他们要不是部队的子弟,那就另当别论了。

正文第七章暗渡陈仓

按照计划,陈兆军开始引导着大哥陈兆平装收音机。由于有了军部通信连做后勤保障,剩下的是就简单了许多。缺什么零件,到通信连找就是了。

陈兆军先是跟陈兆平一起研究着做了一台单管收音机。其实说是两人共同研究,不如说是陈兆军先按照书上设计出来线路图,故意搞错了几个地方,接着让陈兆平自己刻线路板。这主要是培养陈兆平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理由当然也很充分,自己还小,不能接触硫酸这一类比较危险的东西。陈兆平当然兴趣很大,毕竟是自己动手在进行“发明”了。接下来的情况当然显而易见,忙了几天,装出来的东西不会响。陈兆军做出很失落的样子,把东西一丢,什么事都不管了。陈兆平可不干了,为了这台收音机,他连续忙了几天,眼见着装了起来,可是响不了,他当然不服气。为了让收音机响起来,陈兆平可是不停的翻找资料,到处检查。陈兆军在一边看着一直都不做声。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兆平都在为他的收音机忙碌着。为了搞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陈兆平就必须把电路部分搞清楚,搞清楚了电路,他还必须明白所有器件间配合的原理,这样一来,他就需要计算各器件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就这样,陈兆军用一个简单的单管收音机就逼得陈兆平不得不开始全面的复习起了中学的物理和数学。

大概是一个星期以后,陈兆军和陈兆平同时发现了问题之所在,于是,陈兆平装出了第一台会响的收音机。为什么是同时发现呢,因为陈兆军还有下一步计划。

这一天,陈兆平拿着他安装的连机壳都没有的单管收音机满世界请人听广播。受到陈兆平的感染,大院里的孩子们开始了一场装收音机的热浪。陈兆平当然成了这里面的领头羊,每天不是指导这个,就是帮助那个,忙的不亦乐乎。不过他也非常享受这一切。最关键的,陈兆平已经完全吃透了单管收音机的原理,所以帮起其他人来,简直就是轻车熟路。

这一切,陈兆军都看在眼里,为了刺激一下陈兆平,陈兆军在大哥忙着指导别人装单管收音机的时候,自己装了一台双管来复收音机,这些东西,在陈兆军来说,是简单不过的事。想当初为了好玩,陈兆军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装过对讲机,不过只要一开机,整个单位都没法看电视了。有这个基础,装一台双管收音机不过是小菜一碟。

这天下午,陈兆平指导了别人大半天以后回来,在家里客厅了赫然发现弟弟陈兆军正在调整一部他出来都没有见过的收音机。这让他大吃一惊。一直一来,他都认为,上次的单管收音机是自己搞出来的。因为他在那上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可是没有想到,今天一回家,看见自己的弟弟正在调试着一台双管收音机,虽然还有点噪音,可是不管从工艺还是技术上来看,都不说自己的单管收音机可以比的。

“老三,你这是在搞什么东西?”陈兆平有了兴趣了。有了装单管收音机的经验,陈兆平可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起来。

“这是一台双管收音机,多加了一级前级放大和谐调,可以让收音质量更好。”陈兆军没跟大哥多说其他的,他明白,现在说什么都没用,还是等一会让大哥自己研究好了。

稍作调整,陈兆军放下了手上的东西:“调好了,看看怎么样?”其实,在陈兆平没回来以前,陈兆军就已经调整好了收音机,现在不过是做一个样子罢了。

“还不错,你去看你的书吧,大哥来看一看。”陈兆平很不客气的赶走了陈兆军,霸占了他的位置研究起了陈兆军的双管收音机起来。

为了让陈兆平更容易理解,陈兆军专门画了一张电路图放在桌上,不过为了对陈兆平更有帮助。自己特意画错了两个地方。在陈兆军看来,这就算是对陈兆平的考试吧。

对照着手上的东西,陈兆平研究了半天。工作原理他是看懂了,可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弟弟画的设计图怎么看都像是有问题?

为了保险起见,陈兆平开始一条一条线路的分析起来,没过多久,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兆军,你的线路图有问题,画错了。”

听到陈兆平的话,陈兆军笑了,自己忙了一两个月,终于有了效果,大哥对于电子电路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看来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那是我信手画的,没什么意思,我准备装一台多管收音机,你说怎么样?”陈兆军知道,装收音机现在对于陈兆平来说,已经成了最好的玩具,只要自己一说出来,他是一定会跟上的。

“好哇、好哇,咱们两一起搞。装一台比电影队的收音机还要牛的收音机出来。”陈兆平现在已经是整个大院里装收音机的领头羊了,为了保证自己整个位置不受威胁,当然要装一台牛一点的收音机出来。后来陈兆平才发现,为了装收音机,自己已经很系统的学了一遍中学的物理和数学。

其实受益的不光是陈兆平,大院里的孩子开始流行装收音机以后,每天出去惹事生非的人少了起来,看书学习的人多了起来。这让大院里的家长省了不少心。也让陈家兄弟更加出名了起来。连带着陈家老二陈兆广,看见哥哥和弟弟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和试验,渐渐的,对学习也更加上心起来,成绩排到了全班第一的位置…

又过了一两个月,陈兆平的七管收音机装了出来,效果当真不错。不过这也让陈兆平有了一点变化。因为这台收音机可以听到台湾的《自由之声》广播电台和《*》。在那个信息极度困乏的年代,这些比较另类的东西就成了陈兆平这帮年青人最喜欢的东西,一帮同学每天关着房门,躲在家里听广播。

陈兆军开始没注意,可是当他发现这个情况有愈演愈烈的情况的时候,他开始担心的。要知道,在当时,这两个广播电台可都说被称为“敌台”的,收听它们的广播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但是如果被人上纲上线,搞不好就成了现行反革命了。陈兆军知道,自己得想出一个什么办法来转移大哥和他们一帮同学的注意力,免得出问题。

可是怎么样才能实现既能让他们有兴趣,又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那?这还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这天晚上,陈伟雄回来后,又习惯的将配枪放到了地上,分解开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清洗擦拭。陈兆军看到陈伟雄摆成一地零件的枪的时候,一个绝妙的想法让他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在部队长大的孩子,没有不喜欢枪的,也没谁不喜欢摆弄枪的。基本上凡是武器,这些孩子都会喜欢。自己可以从这个方便下手,相信一定能将陈兆平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当然,陈兆军知道,一开始不能搞得太难。太难了就没人愿玩了。得有一个简单一些的办法。张桂梅前一段时间说的炸鱼的是又出现在了陈兆军的脑海里。自己做炸药!没什么不这个更简单,又可以让陈兆平他们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的办法了。

正文第八章自制炸弹

第八章自制炸弹

“爸爸,明天我想要买一点零件,给我一点钱好么?”陈兆军伸手问陈伟雄要钱了。

陈伟雄很奇怪,平时要钱买零件都是陈兆平来要的,今天怎么陈兆军也开始要起钱来了?不是他不想给钱,可是总得问清楚这些孩子要钱干什么吧?

“去叫你大哥来跟我说。”陈伟雄不再理会陈兆军,继续擦他的枪。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陈兆平这一段时间的变化都在陈伟雄的眼里。自从开始装收音机,陈兆平就开始没日没夜的看书学习。从单管收音机到七管收音机,陈兆平可没少费功夫。陈伟雄偷偷的问过通信连的陆连长,七管收音机的技术含量。当陆连长听说陈兆平是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硬是自己揣摩着设计并组装起来的,感到非常吃惊,他告诉陈伟雄,就凭这个技术,一般的工程师都不一定行。陈伟雄放心了,从这以后,只要是用得上的担心,陈兆平说买就给买。

陈兆军老老实实的去屋里叫大哥。其实他知道,自己要钱是肯定要不来的。

“大哥,我告诉你,我这两天看了点书,书上有说怎么做炸药的,我想跟爸爸要点钱买原料回来我们自己做,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跟爸爸说。”进屋后,陈兆军拉着正在看书的陈兆平,给出了自己的饵。

“你想做炸药?那个东西太危险了,还是不要搞的好。”陈兆平一听,也吓了一跳,平时,他们除了军用炸药以外,见得最多的就是一般农民用来炸鱼的土炸药,那个东西的确危险。

“没事,我看了书了,是很安全的炸药,到时候咱们可以去水库里炸鱼了。”

陈兆平一听也动了心思:“行,我去跟爸爸要钱,咱们也整一点好玩的东西玩。”…

两天以后,陈兆平带着陈兆军又来到了通信连。通信连为了搞一点辅业,在连队周围的地里种了不少的甘蔗。那个年月,一般农民种甘蔗是不用花费的,可是部队不一样,什么东西有效用什么。所以,类似尿素、氮肥之类的东西是有的。不是陈兆军不想直接买硝酸铵,第一买那个东西要证明,第二这样就达不到让陈兆平复习化学的目的了,于是只好自己直接提取。

找到陆连长,说是家里种菜,想要点化肥。陆连长直接没有二话,打开库房,要什么直接拿就是了,于是陈兆平和陈兆军也不客气,尿素、氮肥什么的拿了不少。

接下来几天,陈兆平和陈兆军两个就忙乎起来了,另外加入的还有陈兆平的两个同学,于永华和李晓波。前一段时间,陈兆平开始玩收音机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先加入进来的。他们发现,自从陈兆平开始带弟弟陈兆军以后,玩的东西不但没少,反而多了起来,也高尚了起来,跟他们平时瞎混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回去后,他们的家长也让他们多跟陈家兄弟接触,一些,希望他们受点感染。其实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自从天天跟着陈家兄弟在一起以后,于永华和李晓波也开始看起书来,毕竟有不少东西还是需要自己琢磨的。

这两天听说陈兆平准备自己做炸药,这两个人更有兴趣了,其实部队很多孩子就是这样的,什么东西危险就想玩什么。况且这次的事不但不危险,还那么好玩…

过了没几天,等陈兆平他们翻拦了化学书,陈兆军需要的硝铵炸药也做出来了,本来陈兆军还想把雷汞给做出来当起爆药的,可是陈兆平他们都等不及了,直接找了一根电雷管就要去炸鱼。陈兆军想了半天,没有坚持。一来要是拖得时间太长了怕陈兆平他们没了兴趣,另一个搞雷汞也太危险了点,别到时候把自己给炸了。所以就没有坚持下去。

陈兆军也只是记得几种炸药的做法,并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所以第一次他们上水库炸鱼的时候拿了好几个广口瓶。这都是平时张桂梅丢在家里的。这回成了陈兆平他们做炸弹的工具了。

“兆平,要不咱们先来一个小一点的,要是威力不行再来一个大的?”于永华建议着。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兆军开口了。这一段时间来,于永华和李晓波发现,陈兆平的这个弟弟好像很能干,不但可以看得懂中学的课本,连炸药的配方都是他拿出来的。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把他当孩子来看了。对陈兆军的建议,大家都是很看重的。

“那好,这么就先试一个小的。”陈兆平也不知道自己弟弟搞的这个炸药到底怎么样,反正今天是来试一下,当然应该从小的试起。

先拿了一个大概装了二、三两炸药的广口瓶,连上电雷管,丢到了水里面。原来在部队的孩子想要搞几枚雷管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他们谁都没有注意密封的问题,不过随手拿了张纸,把瓶口一封就了事了。

炸弹下了水以后,于永华开始往水里面撒一些剩饭什么的,目的是多引来一些鱼。这一招还有点效果,没过多久,就可以看见鱼儿抢食翻起的水花了。几个人一看,差不多了,于是接上手摇发电机(其实就是几个变速齿轮加上一个铃流发生器(老式电话机用的)和变压器),人都躲得远远的,开始卖力的摇了起来。

不过摇了两、三下的功夫,水下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了起来,紧接着,被爆炸掀起的水一下翻了起来,四处飞溅着。

“好!”几个人都听出,这绝对不光是雷管在响,说明他们的炸药是可以用的。欢呼着,大家冲向水边。不一会,被炸药震晕了的鱼开始浮出水面。几个人连忙张开抄网,捞了起来…

“兆平,这好像不对,怎么才炸了这么一点小鱼?”李晓波拎着才装了不到一斤鱼的小网抱怨着。

陈兆平一看,到也是。

“没事,应该是咱们刚才用的炸药少了,威力太小,一会咱们换一个地方,用一瓶大的来炸。”只要炸药没问题,一切都好办。

“好嘞,咱们这就换地方。”大家都炸弹,刚炸过鱼的地方,是不可能有鱼再来了。

几个人顺着河边往下走,很快来到了河的下游。这里距离军部的取水点不远。为了保证水源安全,平时是有警卫连的人站岗的,普通地方上的人都不敢来这里炸鱼。当然,这对陈兆军他们这帮部队的孩子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警卫连的人大多都认识这些首长的孩子,远远的看见,还跟他们打招呼。

“咱们就在这附近炸好了,平时没人敢在这里炸鱼,水又深,应该有大鱼。”于永华说。

“我看行。”陈兆平也同意了。

陈兆军到有点想法,他知道这是军部的水源地,虽然有几次过滤,都是一想到喝的水里面有几条死鱼,还是让人不舒服。

“咱们还是往下一点,别让死鱼进到取水区里去了。”

关于保护水源的规定,部队的孩子都是知道的。平时来游泳的时候,大人都不让靠近这个地方。一个是为了安全,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卫生。

“那好吧,咱们再往下走一些。”大家都同意陈兆军的这个说法,于是又往下游走了一点…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们都决定,该用一个大一点的炸弹了。

这次他们拿出来的是一个两公升的大输液瓶,瓶子上的橡胶盖还好好的盖着。那把小刀,将橡胶盖的孔捅大了一些,直接将一枚电雷管给塞了进去,有橡胶盖的密封,连纸片都用不上了。

重复着上一回的程序,还是于永华撒米饭,接着大家找了一个地方等着。由于这里的水深,估计是看不到鱼儿翻起的水花了,于是大家只好开始计算着时间。

等了大约五分钟,大家都觉得应该差不多了,于是摆好了东西,找地方藏好,就开始摇发电机了。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回,他们把整个军部都给惊动了,连军部的作战值班室都接到了电话…

随着李晓波一阵猛摇,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了起来。这可是两公斤多的炸药,又是在部队的取水口边上爆炸的,你说能不惊动人么?正在站岗的哨兵其实是知道这几个孩子想干什么的,要是附近普通的农民,他早就把人给赶走了。但是一看都是军部一些首长的孩子,也就没太当回事。不就是炸个鱼么?当然,哨兵怎么也想不到,这几个孩子用的是自己做的标准炸药。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响起,哨兵当时就给吓了一跳。平时不是没听过炸鱼,其实刚才他们几个在上游炸鱼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可是没有想到,到了这,他们整得动静这么大,这得多少炸药?

哨兵也来不及想太多的东西,他知道,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惊动其他人,现在要不赶紧把这几个家伙都给抓住,自己就没法向上级解释了。

哨兵提着枪,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陈兆平他们身边,到了那儿一看,几个伙计还在发愣呢。

刚才那声一响起,江边的这几位只觉得地上一震,,一声巨响之后,大家的耳朵都不好用了,里面飞的全是蜜蜂。其他人这么想的陈兆军不知道,反正炸弹一响陈兆军就明白了,上一个炸弹不是威力不行,而是进水了。硝铵炸药威力一直都不错,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进水,进水以后就会失效。由于他们用的是小广口瓶,而且只是随便用纸堵了一下,放到水里以后,时间一长,就侵了进去,后来爆炸的应该就是剩下的一点没进水的炸药在响,所以没什么反应,后来用的这个瓶子有一个橡胶盖,雷管插进去以后,橡胶盖密封的很好,一点水都没进去。所以发挥了正常的威力。

等哨兵叫醒了几个人以后,谁也没想要跑,军部就那么大,你能往那跑?虽然大家都肯定就算是跑哨兵也不会用枪打他们,可是哨兵一定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孩子。跑得了和尚你跑不了庙。于是,几个人乖乖的跟着哨兵到了司令部。

好在哨兵路过哨位的时候给司令部打了一个电话,司令部这才没有升级戒备状态,不过这也让他们几个成了大家参观的对象了。

到司令部的门口的时候,好家伙,几个处长,加上一帮参谋都站在台阶上等着他们呢。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大家都以为,这帮孩子玩的是军用炸药,而且量还不小。因为就算是手榴弹,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动静。

结果一番审讯下来(基本上是各自的父亲审自己的孩子,办公室理一些新来的参谋正帮着点数,看看谁挨了多少下),加上有力的证据,整个司令部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几个孩子居然是自己做的炸药,用的不过是些化肥加上一点化工原料。更离谱的是,配方是陈伟雄的小儿子陈兆军给搞出来的。这下,陈兆军可是完全在军部出了名了,估计有人不知道副军长的名字,但是谁都知道直工处长陈伟雄的小儿子叫陈兆军。

看着大哥陈兆平给老爸一顿很揍,陈兆军暗暗庆幸,要不是担心硝化甘油太危险,他本来是想搞硝化甘油的。那个东西更简单一些。

这下,除了无线电以外,陈伟雄禁止自己的两个儿子再玩化学试剂。谁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搞出点什么其它的东西来。

正文第九章1976年大事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