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上午迈尔斯大发雄威,形势对夏晓兰很不利时,她也没慌。

法官也很头疼遇到那种情绪化的被告,所谓的“自诉”就是毫无逻辑的辱骂,根本说不清自己的诉求。不过夏晓兰镇定的表现,让法官愿意给她这个机会。

夏晓兰露出笑脸起身,和蒙德?道森面对面站着。

这件事本来就是她和蒙德的过节,和丽萨有什么关系?丽萨那样的人,夏晓兰都没把对方当成对手。

丽萨使出的百般手段,都只能拖延庭审过程,而不能改变庭审结果。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夏晓兰要的,就是这一刻,她要和蒙德当面对质!

2000:只为这一刻的将军!(2更)

“蒙德先生,你是一个值得新人学习的知名建筑师,在建筑领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是我向往的榜样目标,像我这样在校生,很难和你这样的知名建筑师产生任何交集,如果不是有幸和你女儿做了一年同学,这种交集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我现在就站在离你几米远的地方,事实上我所在的位置,和你多年奋斗得来的地位相比,是华国到美国的距离,是华国建筑圈和世界主流建筑圈的差别,我在华国建筑圈也不算什么,又如何能比得上你这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呢?”

夏晓兰直视蒙德?道森。

蒙德面前摆着两本作品集,他尚未动手翻看。

但埃里克发给陪审团那些,陪审团成员已经在看了。

陪审团对建筑作品的审美,不会比守在法院外的一群人更高,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只能从普通人的角度去欣赏。

哗哗哗――

这是翻动铜版彩印纸张的声音。

“我当然比不上你,但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才22岁嘛,现在比不过你很正常,到我32岁,42岁,可能就有资格和你以平等的身份对话了…前提是我有那个机会,不因为别人的污蔑,而被国际建筑圈排斥在外!”

“这桩侵权案,最讽刺的不是被告对我的抹黑,而是在美国这个提倡平权的国家,还会有人用固定的印象先给我定罪!”

“长相是父母给的,长得恰好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不代表我不应该努力。”

“我是华国人,不代表我的智商就该比别人低,‘美国梦’鼓舞了多少美国人?人人都有机会创造奇迹,为什么一个华国人表现的优秀点,就会被质疑?”

“用私生活来攻击一个女性,是最无耻下流的手段,逼着证人当庭承认喜欢我,又有什么意思?喜欢不代表着欲望,喜欢也不代表他就应该失去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会为了我做伪证!”

“这些话,我早上曾在法院门口说过,我希望守在法院门口的,热心关注这场诉讼的人,能当好‘法官’,谁的作品更好,谁更有做出‘剧院翻新方案”的实力,我希望各位陪审团成员能一起参与评判。你们的认可可能并不决定官司的输赢,但我相信你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蒙德?道森先生,以你及其专业的眼光去判断,我和丽萨两个人谁更有实力?如果丽萨不如我,我为什么要去侵占一个实力低微,水平不如我的女建筑师作品?”

“据说,是蒙德先生向AIA超新星建筑师评审团表达了疑惑,你曾经和被告丽萨女士在剧院施工现场交谈过,一场交谈,你就能认定丽萨是方案的创作者――你可以用你的名誉起誓,你能公正的评选吗?你是否亲眼看见被告创作这个方案?”

陪审团议论声大起。

终于,有一个陪审团发言:

“我认为蒙德需要回答她的问题。”

“蒙德应该当庭做出判断。”

“她有资格要求蒙德这样做。”

陪审团成员是不具备法律背景的,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全部由随机抽取的普通人组成。

有人说,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导致了诉讼的抗日持久,违背了现代社会诉讼效率的原则。又因为陪审团毫无法律背景,不了解法律条例,他们对案件的判断和认定,并不是出于严谨的逻辑推理上,而是所谓的“社会正义感”――这就是为什么丽萨要制造新闻舆论。

很难说这些陪审团成员,在被抽中前,已经经受了怎样的新闻洗脑。

法官判定夏晓兰赢了官司,陪审团持反对意见的话,这场诉讼就是持久战了。

陪审团制度一直受到质疑,却又一直执行,因为这些被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人,有效防止了法官滥用审判权!临时组建、随机抽取、事后隔离,这就是陪审团的基本规则,这种制度,还能有效防止司法腐败…仅仅贿赂法官没用,一个案子如果法官判的太荒谬,这些陪审团成员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听起来就很奇怪的审判偏向,一定就是不公正的,陪审团就能发声的!

向陪审团卖惨固然能得到同情分,像夏晓兰这样靠着镇定自若的自信,亦能赢的尊重。

做了坏事的人,会心虚,会慌乱,会虚张声势咄咄逼人。

陪审团历经上午和下午的庭审,他们有自己的判断。

他们要求蒙德回答问题!

难道所谓的专业壁垒就真的那么强?

他们倒要看看,以普通人的眼光选出来的作品,和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选出来的是不是截然相反――夏晓兰一个华国女学生,坚持要到美国打官司,有这么多美国证人愿意出庭替她作证,不会个个都被收买了吧。

GMP的合伙人作证。

康奈尔的学长作证。

康奈尔的教授作证。

有钱的富翁作证。

相比起来,丽萨的人证就有点薄弱了。

威尔逊夫人甚至都来不及说太多,就被哈罗德的出庭给击垮了。

法官面前也摆着两个翻开的作品集。

“蒙德?道森先生,请你回答原告的问题,以一个专业者的身份,做出自己的判断。”

法官不仅蒙德去判断谁的作品水平更高,他还将之前夏晓兰和丽萨各自提供的创作原稿,送到了蒙德?道森面前。

因为两份原稿时间太相近,技术鉴定甚至难以分辨哪份在前哪份在后。

那从专业上呢?

蒙德?道森能不能根据设计图的思路去判断?

原创和临摹的,是有差别的,要大师级人物才能判断。

蒙德?道森如果如法做出判断,法院只能再去请教其他大师级建筑师。他当然可以拒绝鉴定,或者胡乱鉴定,那就要祈祷丽萨以后能“创作”出源源不断的好作品,而夏晓兰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会设计任何作品…要不就太打脸了。

蒙德会怎么选?

夏晓兰微笑看着他。

沉默了这些天,就是要现在的将军!

她还生怕蒙德不会给丽萨当证人呢。

幸好,蒙德还是来了。

蒙德会冒险,替丽萨正名,将夏晓兰钉死,还是见好就收,及时刹车?

蒙德终于伸出手,翻开了面前摆放的两本作品集,法庭静悄悄的,谁也没有打搅他――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夏晓兰的作品集他早就看过,却要装作是第一次看!

2001:正义不会缺席(3更)

设计图和实景图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半成品,落在图纸上的线条,能不能变成现实中的建筑,又能还原几分效果图所呈现的,同样是两回事。

设计的天马行空,却无法真实呈现,那就毫无意义。

真实呈现,又和当下的建筑水平息息相关。建筑师要对各种建筑材料了解,对建造技术了解,才能在设计作品时兼顾实用和艺术性。

蒙德第二次看夏晓兰的作品集,这次更详细,也增添了一些新的东西,实景照片!

她的风格依然没有定型。

作品的转变无迹可寻。

这并不算缺点,甚至是优点,她没有被条条框框限定死,这样的建筑师,永远会让人有期待――丽萨不如她,蒙德心知肚明。

海蒂也不如她。

蒙德为之遗憾。

他抬起头,能看到夏晓兰脸上有“赢定了”的信心。

蒙德毫不怀疑,如果他说自己不能鉴定,或者做出了夏晓兰不想要的鉴定,夏晓兰不会因此而放弃

,她会揪着这件事不放,一生都要和他找别扭。

不,现在就已经是了。

夏晓兰搞出了这么大阵势,说服了AIA总部派人去华国看她设计作品,就是要和他斗到底。他今天说鉴定不出来,夏晓兰会找其他人重新鉴定一遍。

“蒙德先生,你有自己的判断了吗?”

蒙德的样子,就像在盯着两份作品发呆,时间不短了,法官都忍不住出声催促。

“如果蒙德先生无法鉴定,法庭只能申请其他专业机构的鉴定――”

“我能。”

蒙德抬起头来。

“如果我说不能鉴定,那么能做出鉴定,敢做出鉴定的人也不会有太多。”

“庭审怎么还没结束?”

“今天结束不了吧。”

“也不知道谁赢了!”

“为什么不是公开庭审…”

公开庭审,媒体是能旁观的。在法院外面等了一天,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报道消息啊,而且庭审的过程,一定是一场精彩的辩论攻击,丽萨身上有太多新闻点可写,夏晓兰同样不遑多让,她开庭前的表

现,已经要把在场的记者们炸翻了!

直升机撒设计图。

最后一刻才现身。

留一道选择题给所有的声援者做。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夏晓兰是一个不吝惜搞大新闻的人!

记者们在讨论,其他人也同样在焦急等待。只有路人散了,两边的支持者都还在,连唐人街的华人都不担心生意着急往回赶,真的是很诡异了――庭审结果没出来前,大家都不愿意散,如果散了,谁还能支持夏晓兰呢?

这里是美国。

大家都是华人,想要团结一次。

团结了就会有大家想要的结果吗?

可能不是这样。

但不团结,就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康奈尔建筑学院的学生也没走,他们希望夏晓兰能赢,因为夏晓兰是康奈尔建筑学院的学生,大家天然就是同盟。

华国驻纽约大使馆也在关注此事,这是民事诉讼而非刑事案件,大使馆不好用官方身份谴责,但也有途径表现出自己的支持,大使馆派人为这些来支持夏晓兰的人提供了饮水和食物。

不管是唐人街的华人,还是纽约留学生,包括康奈尔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不饿不渴,大家更能等了。

周怡将自己手上的设计图翻来覆去的看,一张张鉴别:

“这张肯定是晓兰画的…这个不好看,丽萨画的吧,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偷来的…唔,这张是晓兰的…”

齐蔚觉得她叨叨叨的挺烦,周怡却也没放过她,戳她的胳膊:

“这招真的有用吗?那个丽萨在报纸上跳了那么多天,一下就能扭转形势?”

直升机是很帅啊。

可法官又看不到这一幕,周怡有点忐忑,仍然怕法官会偏向丽萨那个美国女人!

齐蔚已经给温曼妮当了一段时间助手,对美国的司法系统运作颇为了解,就给周怡解释了‘陪审团’制度,周怡听得更担心,陪审团一点法律知识都不懂,能帮助做出公正的裁决?

呸呸呸,她在想什么呢,夏晓兰一定会赢的!

齐蔚没有参与其中,并不知道夏晓兰先抑后扬搞这么复杂,是要对蒙德?道森将军。

她只能按照自己的猜测,认为夏晓兰是要破坏丽萨的计划,打动陪审团。

周怡尚未有这样的法律思维,这么个货也要考法学院,齐蔚竟无言以对。

丽萨的声援们心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夏晓兰太有自信,他们竟不敢说出自己的选择,捏着那些设计图手足无措,一会儿偷看两眼,又赶紧放下――

不知道谁眼尖看见了动静。

今天在进行的庭审并不只有夏晓兰起诉丽萨一个案子,每次有人出来,记者都要激动一次,但每次都失望。

可这次是真的!

因为他们已经看见夏晓兰了。

介于夏晓兰早上颇为震撼的出场方式,谁都不会认错她。

夏晓兰在一众亲友的簇拥下走出法院,记者们像吸血的蚂蟥一样围上去。

“谁赢了?”

“有没有当庭宣判?”

“丽萨呢,丽萨在哪里?”

丽萨落在夏晓兰一行人身后,同样是记者追逐的目标。夏晓兰意气风发,丽萨却脚步匆匆,一些人已经隐隐猜到了结果。丽萨和迈尔斯律师一起想要挤上车离开,被团团围住。

“丽萨,你能告诉我们结果吗?”

“丽萨,你赢了对不对?”

赢了?

不,她没有赢…蒙德?道森把她当弃子丢掉了,蒙德?道森选择了保全自己的声誉!

迈尔斯用手挡着话筒:“我们绝对不认同一审判决的结果,我的当事人还会上诉!”

所以这意思,真的是输掉了?

法院判定,百老汇那个剧院,是华国实习生的作品?!

“丽萨――”

丽萨已经钻进了车里,催促司机快开车,她一点都不想此时被采访,迈尔斯说还会上诉,丽萨却知道她已经完了!

庭审的大赢家被记者们包围着,气氛有点尴尬。

难以置信,惊天反转,不知道该问夏晓兰一些什么。

夏晓兰自己倒是一点都怯场,随手抓过一个话筒:

“我听过一句话,正义可能会迟到,但它永远不会缺席。我赢了,我一个华国学生,感受到了美国司法的公正,但我要赞美的只有我自己…这是我自己争取到的司法公正,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2002:谁的支持者谁心疼!(1更)

你长得好看…哦不,你赢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记者们迫切希望听到细节,夏晓兰却不说了,每个记者都想采访她,甚至专访她,电视台记者当场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上一次节目。

夏晓兰通通拒绝。

她为什么要配合这些记者?

把她说成是鬼的是这些人,现在又要为了新闻噱头热情对她,夏晓兰不在乎这些人,因为她赢了,今天的庭审过程早晚会公开,这些人为了新闻有看头都会主动替她洗白。

就是这么简单。

媒体哪有什么同情心,他们报道新闻,也制造新闻,就靠这样度日!

倒是那些支持她的人…

夏晓兰挤出记者们的包围圈,对着那些在法院门口等了一天的支持者们鞠躬:

“谢谢大家!”

“我没有辜负你们的信任,我打赢了官司!”

“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康奈尔的同学,纽约的华国留学生,唐人街的华人。

这是夏晓兰一个人的胜利吗?

不,这是所有人的胜利!

夏晓兰赢了官司,没有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她就是像大家想象中那样优秀,连天然偏向美国人的纽约法院都判她胜诉!

“赢了。”

康奈尔的学生冲上去,把夏晓兰包围住,要开始他们的经典庆祝模式,把人抬起来往空中抛,夏晓兰根本无力制止。

反正最后也不仅是康奈尔的学生在抛她,纽约的华国留学生也加入其中,还有唐人街跑来的华人们。

夏晓兰的支持们陷入了狂欢。

和他们相反的,当然是丽萨的声援者。

丽萨居然输了?!

大家这么支持她,她却输了,而且不和声援者们解释几句,就匆匆坐车离开。

声援者们想怀疑司法不公正。

可他们又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里是美国,是纽约法院,美国人和美国人打官司的结果很难说是否公正,输赢有时和真相无关,要看双方谁的律师更给力。

但美国公民和外国人打官司,潜意识里法官都会先保障美国公民的利益。

除非实在没办法了,证据确凿,于法于情,都只能判外国人胜诉――手里还捏着设计图,丽萨的声援者们无比尴尬。

丽萨的匆匆离去,丽萨的败诉,都让他们有种自己被欺骗的感觉。

选出来的设计图到底是谁的作品好像不重要了。

可能是夏晓兰的。

可能是丽萨的。

丽萨的声援者,不知道谁先带头丢掉了手上的牌子,飞快离去。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丢牌子,扯坏了身上印有支持单词的T恤,灰头土脸的离开,有些人大概太愤怒了,嘴里还骂骂咧咧。

倒不是骂夏晓兰,他们的信任和情感被伤害了,丽萨的败诉和不解释,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傻逼!

夏晓兰哪里会管这些人是走是留。

赢了官司总归是喜悦的。

法庭宣判她胜诉,要求丽萨赔偿她经济损失5万美元,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补偿20万美元…这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原告说多少就是多少,法院也有自己的核实标准。

埃里克认为丽萨侵占作品,导致夏晓兰丢掉了AIA超新星建筑师奖项,这里就至少损失5万美元,还有夏晓兰因为诉讼而耽误的时间和金钱,这才计算出了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赔偿费。不过法院

给砍了个对半,毕竟没有丽萨破坏,夏晓兰也只是入围AIA超新星建筑师评选。

入围不是拿定了奖啊。

再有才华再牛逼,那奖项也不是稳稳当当放在那里,等着夏晓兰捡起来啊。

20万美元的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补偿费也不少了。

此外,丽萨还要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法院的判决,会在报纸上公开刊登,这也是夏晓兰坚决要求的。

丽萨服不服,会不会像律师迈尔斯说的那样会上诉?夏晓兰不在乎,不关心,来一次打一次,丽萨不过是从被鄙视一次,变成两次、三次!

刘芬看着女儿被人高高抛起,有那么多人为此欢呼庆祝,眼眶仍然是微红的。

“真好啊…”

能赢官司真好啊。

为夏晓兰作证的人也没离开,除了哈罗德。

蒂娜在深深鄙视马修:“你太愚蠢了,你居然当庭承认自己喜欢她,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蒂娜想说,怎么不能学一学哈罗德?

这可能就是成熟男人和马修这样年轻蠢货的差距,连蒂娜都能看出来,哈罗德喜欢夏晓兰,可人家就是能面不改色否认――想到哈罗德,蒂娜又想到和威尔逊夫妇的约定,一时间她也心烦意乱。

马修涨红脸,“这是失误!”

不是发过誓要说真话吗?

谁知道忽然问他这种问题。

Shit!他当时脑子里在想什么,幸好没有输掉官司,要不他真的犯了大错!

可是蒙德?道森,又为什么在最后关头选择说实话呢?

关于这点,马修也没想明白。

今天的庭审,一直在角力,马修只知道夏晓兰这边是下午才翻盘,最终赢了官司。可怎么赢的,为什么这样安排,马修身在局中,却也不是完全了解内情。

这是夏晓兰和埃里克商量的结果。

难道这就是智商上和大佬有差距?

马修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车子驶离纽约法院所在的街区。

车里一片沉默,海蒂不敢说什么,她怕自己说的不对,惹来父亲的怒火。

庭审结束后,蒙德就一言不发,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还是他主动开口,却也不知是在对海蒂解释,还是自言自语: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说实话吗?”

“我为自己树了一个敌人,因为一次踩不死她,她会用激烈的方式反抗。”

“我太轻敌了,我没有调查清楚就出手。”

如果他真的要对付夏晓兰,应该准备的更完全一点,以为掐断她在建筑圈的前途很容易,却没想到,对方的支持者有那么多,背景也不仅局限在建筑圈――威尔逊夫人邀请他出手,应该不仅是对付夏晓兰,还和那个哈罗德?威尔逊有关。

蒙德只是一个建筑师,他一点都不想卷入这些富豪的纷争中。

他错误的选择了棋子,丽萨基础薄弱,是那么不堪一击。

他也错误的估计了对手,对手不仅是个有天赋的华国学生。

如果他在法庭不做出正确的“判断”,他说自己确认不了两份原稿哪个先画哪个后画,说自己确认不了谁的的作品集更优秀――以夏晓兰现在表现出来的行动力,她能把迄今为止所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都凑到一起,重新进行鉴定。

到时候,形势对蒙德就更糟糕,同行相轻,和他名气相当的建筑师们,可不是每个都喜欢他!

2003:过河拆桥,下场凄凉(2更)

蒙德很爱惜自己的羽毛。

去学校吵闹这种事他是不肯干的,都是他夫人出头。

亲自下场为难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也不是蒙德的做法,他会躲在后面操控…事情一旦失控,就及时止损,把前面挡箭牌棋子推出去就好了。

他当庭做出正确评判,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声誉,他不能承认自己真的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故意在报复夏晓兰。

当然,这样做了,也不可能换来夏晓兰的感激,两人还是结了仇。

至于夏晓兰要从哪里报复回来,她也说了啊,22岁在专业上干不过,32岁,42岁的时候――呵呵,蒙德倒不怕夏晓兰,他是为自己可悲。

他的女儿,资质太差了!

一轮新月已经缓缓升起,终将照亮整个夜空,而海蒂,不过是繁多的星星中的一颗,注定要沦为明月的陪衬。

一想到这点,蒙德就痛苦万分。

夏晓兰有一天会无视年龄的差异越级挑战他,她是别人教出来的。海蒂是他的亲女儿,他却不能将海蒂变成夜空明月!这是对他能力的嘲讽,上帝开了个最大的玩笑,给了他一个资质如此平庸的后代

――不,他绝对不会认输。

“你准备好,明年参加AIA超新星建筑师评选,一年的时间,你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海蒂手心全是汗。

拿得出手的作品?

像夏晓兰设计的剧院装修那种水平的?

她觉得自己办不到。

可她不敢拒绝父亲的要求,只能僵硬点头。

蒙德回到了工作室。

丽萨早早等在那里,看见蒙德回来,一脸着急:

“蒙德先生…”

“你尽快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办好辞职手续,在判决结果没有被刊登前,我希望你已经离开工作室,我的工作室不能留着一个侵占别人作品的小偷。”

蒙德冷酷无情。

丽萨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可她没想到蒙德真是一点情面都不讲。

离开道森工作室,她能去哪里?

很快,新闻见报,整个圈子都知道她输了官司,不会再有好事务所肯雇佣她。GMP她也回不去,基辛格还会落井下石疯狂报复她!

找不到新工作,她还要面临25万美元的赔偿。

丽萨虽然在GMP工作不少年,但很少负责独立的项目,收入是不低,却也不高。

美国又是鼓励超前消费,她的个人存款并不多,一口气拿出25万美元,除非卖掉正在偿还贷款的公寓!

奋斗多年,她落得一无所有还丢掉前途的结局。

丽萨自是不愿意。

她可以好好在GMP工作,等待着出头的一天,她为什么要将夏晓兰的作品占为己有,是蒙德?道森给了她这个念想!是蒙德引诱她堕落,是蒙德毁了她平静的生活!

“你不能这样对我。”

丽萨尖着声音,“我要对所有人说出真相,我不是小偷,我只是听你的话,我只是为你办事!”

蒙德停下脚步。

“哦?我说过什么吗?你今天在法庭也听见了,我只是和在剧院偶然见了你一面,与你交谈,这才在AIA的评审团面前提了提,没想到他们联系你后,你却坚持称那是你的作品。丽萨,你得罪了GMP合伙人,我可怜你,让你来道森工作室上班,作为一个好心的老板,见你别人告上法庭,我还替你介绍可靠的律师!”

他说过什么吗?

完全是没有的。

真是一个蠢货,难怪会输了官司。

蒙德直接否认了丽萨,并且叫人将她在工作室里的私人物品清理出去,丽萨不辞职,他直接开除了丽萨!

天色已晚,丽萨却抱着纸箱被赶出了工作室。

她哆嗦着,在一个公话亭停下来,打电话给迈尔斯。

“我还要上诉,我要上诉,我不是小偷,我不能就这样完了!”

迈尔斯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还是那么冷静:

“可是蒙德先生不希望你继续上诉,他希望这件事能尽快平息风波。”

再上诉,就是在给夏晓兰炒名气。

要把一个刚刚赢的官司,展露头角的新人建筑师,反复炒成当红建筑师?不,蒙德绝对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

丽萨恼羞成怒冷笑:“蒙德说这件事和他无关,我要上诉,他管不着!”

迈尔斯颇为赞同:

“当然,你有这样的自由,丽萨女士,我希望你可以尽快支付我的报酬,我怕在你支付法院判决的金额赔偿后,已经没有余力付律师费――”

丽萨直接把电话挂断。

是了,迈尔斯是蒙德介绍的,他只会听蒙德的话。

迈尔斯觉得上诉没多少胜算,怕她支付赔偿后会破产,所以追着她要律师费。

官司打赢和打输,都是要给律师支付报酬的。

还要付诉讼费。

付25万美元的赔偿金。

丽萨手里的箱子落在地上,摔了一地。

很奇怪,她现在最恨的人居然不是夏晓兰,也不是实话实话的律师迈尔斯,而是蒙德?道森!

她的一切都毁了,她绝对不会放过蒙德?道森!

丽萨愁云惨淡,夏晓兰这边就一派喜意洋洋。

哈罗德能回美国作证,是很给她面子的,高尔夫俱乐部开业后运营的很不错,哈罗德在鹏城以俱乐部老板身份结交各种人脉,投了那么多钱修高尔夫球场,如今正是收获之期。

夏晓兰很想单独感谢下哈罗德,却也不想再传什么闲话,这个案子的热度肯定要持续几天的,只能回华国再说。

赢了官司,她才愿意接受《Domus》杂志的采访。

AIA总部那边,当晚就和她联系上,他们自然是恭喜夏晓兰赢的官司,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为之前的“误会”表示抱歉,说会重新给予夏晓兰“AIA超新星建筑师”的评选资格,被夏晓兰拒绝

“今年的评选,早就过了申报截止日期,已经到了评选的最后阶段吧?我这时候再加入,会引起外界的质疑,也是对其他入围者的不公平。”

这时候恢复她的资格,风头正旺,加上AIA之前闹了“误会”伤害到夏晓兰的感情,AIA也想在挽回自己在公众面前、建筑圈里的印象分,奖项很可能直接颁发给夏晓兰――夏晓兰不太愿意占这样的便宜,如果要拿“AIA超新星建筑师”,她更希望是没有任何附加因素影响的。

跳过这个作品。

用下一个作品,即博物馆设计方案来证明自己!

2004:浮出水面(3更)

夏晓兰拒绝参加今年“AIA超新星建筑师”评选,也在AIA总部的预料中。

AIA问她何时回华国开始博物馆设计,夏晓兰回复过几天再说。

其实官司都赢了,AIA派人去华国看着夏晓兰设计博物馆一事,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夏晓兰已经证明了作品是自己的,AIA该道歉就道歉呗。

可双方都绝口不提取消此事。

夏晓兰又不傻,《Domus》和《A+U》两本期刊的跟踪报道,加上AIA的推广,她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建筑圈爆红。

她嘴上说可以等32岁、42岁再捏爆蒙德?道森的狗头,有机会能提前几年的话,她也不会拒绝啊!

赢了官司后,她只接受过《Domus》杂志的采访,采访内容要下一期出刊才能见到,但如同夏晓兰猜测的那样,纽约的媒体们得知了判决结果,已经在自发替她恢复名誉。

之前那些报纸在说“绯闻”只是表象,实质上并不是绯闻。

她又不是好莱坞女星,和谁来往有什么关系?

他们借“绯闻”,讨论的是其他东西,比如女性的价值,是不是要靠她背后的男人来体现?

这个社会纵然有许多莫名其妙存在的规则。

比如某个行业里,男性就是要比女性厉害。

比如在美国,华裔比不上非裔,更是远远不如白人的待遇…

但当实力够强悍时,就能打破这些规则,像夏晓兰做的这样。她可以撕下别人用固有思维贴在她身上的标签,这不是有钱,或者她认识像哈罗德那样的有钱人就能办到的,打铁还是自身硬,如果她真的不如丽萨,怎么能逼蒙德“公正”评选?

夏晓兰的底气,来自她自己。

她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尽管她曾觉得自己没什么审美情趣,在建筑专业上天赋不高,她身边专业人士的反馈却不是这样。麦卡锡在法庭上作证时,不是拼命夸了她吗?

可能她真的有那么点天赋,自己却没察觉。

或许,是她一开始,就把标杆对的太高?

一进校,她就瞄准人家宁雪不放…三年里,她只顾埋头追赶,不小心也变成了有天赋的选手!

夏晓兰算是在纽约小火了一把。

最佳新人建筑师不至于,靠脸却能叫人记住。

她的作品也火了一把,因为这场官司,很多人跑去剧院参观,想看看夏晓兰和丽萨到底在争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就新剧院那装修效果,很能俘获年轻人的心。

年纪大一点的,可能审美更稳重,但也不至于违心说丑。

GMP的基辛格总算洗掉了身上的脏水,他是真的有眼光,而不是出于某种交易,要把夏晓兰捧红。如果是其他事务所发现一个像夏晓兰这样的实习生,他们也想留下,也愿意花资源捧她!

事务所之间存在竞争,明星建筑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明星建筑师的事务所更能接到委托,他们也不怕捧出名后人跑掉,建筑师事务所的行业特殊性,一个建筑师能带来许多资源后,他会被吸纳成新的合伙人。

“你真的不考虑GMP?经过这场官司,你可是在总部都挂了号…是,我知道你在华国自己搞了个事务所,你那个小事务所,要发展多少年才能和GMP比?”

基辛格的诚意邀请,夏晓兰再次拒绝。

打了这场官司,让她更清晰知道自己要什么。

启航地产她会好好发展,启航事务所她同样会倾注心血。

有太多人在她身上寄托了希望,她当然不能放弃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夏晓兰由黑翻红,丽萨就比较惨了,夏晓兰听说官司判决的同一天,丽萨就丢掉了工作。记者们想去道森工作室采访丽萨,却找不到人。

丽萨去了哪里?

没人知道。

丽萨还会不会上诉,也没有确切的消息。

丽萨就这样消失在公众视野。

夏晓兰倒不担心丽萨会因此逃掉赔偿金,人不见了,银行账户又跑不了,还有名下的不动产、股票什么的,美国这边执行法院判决时比较强硬,就算丽萨消失无踪,这笔赔偿金顶多到账时间晚一点,迟早要给夏晓兰兑现。

如果丽萨的钱不够支付怎么办?

那也是能给多少给多少,实在给不出来,才会允许丽萨申请个人破产。

蒙德?道森,也不是毫发无损。

虽然他在庭审时见情形不对,聪明的选择了牺牲丽萨保全自身,夏晓兰又怎么会允许他轻轻松松脱身?庭审不是公开的,麦卡锡教授当庭讲的故事,却也照样流传开来。

蒙德就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只能是道森家的人随意欺负别人,如果别人敢还击敢反抗,就等着被道森报复吧…他才没有“以小欺大”的概念,躲在幕后玩弄手段,真实阴险!

这个故事飞快流传开,还得感谢基辛格。

他真是见人就讲,一点都没顾及蒙德?道森的颜面。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是让人尊重的荣耀。

但蒙德配让人尊重?

反正基辛格恨透了蒙德?道森,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辛格都会选择和蒙德对着干!

他不仅要骂蒙德,还要死死盯着蒙德,等着蒙德犯错误的那天抓蒙德的小辫子。

蒙德谨慎不犯错,他那个选美比赛出身的老婆呢?那个在康奈尔念不下去,校方建议转校的女儿呢?道森一家,都是基辛格的目标!

夏晓兰在纽约逗留,也是要和朋友们聚一聚。

她回国三个多月,黛西等人都非常想她。

还有纽约的华国留学生们,这次夏晓兰参加聚会就很真心了,她感谢这些同胞跑去法院门口支持她!

当然,也有带茅康山和宋大娘在美国旅游几天的打算。

丽萨作品是怎么搞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