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弄清楚了事情经过后,大家都让单瑜君好好休息,依次退出了房间。

单瑜君和高家兄弟都是饿狠了,现在还不能大吃大喝,先输着营养液,喝着小米粥慢慢养着吧。

当然,他们还需要充足的睡眠。

高旺亲眼见单老师醒来,总算肯回自己的病房了。

夏晓兰也退了出去,在走廊上碰见了一身血气的邵光荣。

“听说人醒了?”

“醒了,慢慢养一段时间,会恢复的,邵光荣你这是——”

邵光荣没忍住炫耀,“我跟着刑队长他们杀狼去了,县里的民兵加上村民,再有救援队的配合,嫂子你知道我们打死了多少头狼吗?它们的族群重新壮大也要时间,这两年冬天是能安生了!”

狼肉不好吃,又干又柴还难咬,刑队长要分狼肉给邵光荣他没要,他说自己可以花钱把狼皮都买下来,处理好后拿回京城当褥子。

他还要送夏晓兰两床褥子,夏晓兰敬谢不敏。

睡在狼皮上,夏晓兰咋想都瘆得慌,要嫌冷就暖气烧热一点,实在不行她还能多垫两床棉絮…其实抱着周诚睡觉就一点都不冷。

这话就不好说出来刺激单身狗邵光荣了,夏晓兰本想拒绝的,转念一想又点头:

“行,你有多余的就给我备着吧,我可以送给老人。”

和她有关系的老人,也就只有周老爷子、周奶奶,还有个于奶奶。

邵光荣高高兴兴应下来,又指了指病房方向:

“嫂子,现在他俩是个什么意思?”

“你说康伟和单学姐会不会复合?”

夏晓兰摇头,“这个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单学姐醒后,一点都没怕也没抱怨,这一次遇险,并没有改变她留在西北的想法…这边县里也舍不得放人。”

夏晓兰觉得,经历过这次遇险,单瑜君的信念说不定更坚定了。

14岁的大男孩为什么敢和狼拼命?

因为太穷了,狼威胁到了高家最宝贵的财产。

西北的贫穷面貌不改变,孩子们还是会失学。

邵光荣眉头一皱,又很快舒展开:

“这是康子和小单自己的事,我担心也是白瞎,还得他俩自己决定。”

夏晓兰点头,“生死之外无大事,不管他们最后能不能重新走到一起,当朋友的送上自己的祝福就好了。”

夏晓兰在西北呆到了大年初三才准备离开,那一天,她见到了单靖业。

女儿获救的第四天,单靖业才赶到西北。

来了也不打算久留,亲眼确定单瑜君无事,单靖业就要离开,大坝上还离不开他指挥。过年过节对单靖业来说都太奢侈了,对每个在施工现场一线的人都很奢侈,工期什么时候完成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放假,并不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

对着女儿单瑜君,单靖业很直接问了夏晓兰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等你出院后,对自己是怎么安排的?支教两年也结束了。”

这真是只有单靖业才能问出来的话。

亲爹关心女儿未来的职业安排很正常,而且单靖业就是一个不肯浪费半点时间的人,虚度光阴在他看来是非常可恶的,单瑜君要说自己想休息两个月再参加工作,单靖业可能才会奇怪。

什么人能休息两个月?

就算是有暑假的学生和老师都不行。

学生要做作业,要复习、预习,老师要备课,要利用假期提升自己…这才是单靖业所理解的“暑假”。

但女儿在隔壁失踪六天获救,至今还未出院,人还躺在病床上,单靖业就如此高要求,夏晓兰还是大开眼界。

单瑜君显然已经习惯了她爸的行事作风。

“这边县里想让我留下来工作。”

“进政府部门工作?”

单靖业皱眉,他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搞技术的人会活的更纯粹,哪怕像他一样工作前途上会有起伏高低,但单靖业根本不在乎!

只要他的技术过硬,只要他还能解决大坝的问题,中途有再多的波折也不怕,终究还是要请他上大坝!

技术饭碗是端一辈子的,技术饭碗也是立竿见影能解决困难的。

单靖业还指望着女儿单瑜君能接自己的班,不筑坝也能架桥,学的就是土木…然而他终究什么都没说,他有自己的坚持,瑜君也有她的。

“随你吧,选择了就不要后悔,瑜君,爸爸还得赶回大坝去——”

程曲榕坐在椅子上,脸上有讥讽的笑容。

单瑜君倒是能理解,“工作重要,您回大坝吧,我很快就能出院了。”

单靖业来得快离开也快,夏晓兰第一次见到这种人。

听说单靖业不到30岁就被评选为全国劳模,果然很有劳模风范。

康伟在旁边一直没说话,哪怕听单瑜君的意思要留在西北,他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还是单瑜君主动要求:

“妈妈,晓兰,你们能不能先离开一下,我有话想和康伟说。”

夏晓兰看了看表,“也快中午了,我陪程阿姨去食堂吃饭,再给你们带一点吧。”

程曲榕离开病房还担心的看了身后一眼。

完了就对夏晓兰苦笑:

“光环是给别人看的,生活是自己的,我很佩服老单,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我怕瑜君会走老单的老路。”

但如果能重新选一次,组织上再给她介绍对象,她是不会选单靖业的。

康伟这孩子多好啊,瑜君嫁给他肯定会幸福。

但那是瑜君的幸福,不见得是康伟的。

程曲榕充满了担忧。

夏晓兰和程曲榕边走边聊:

“程阿姨,您这是杞人忧天,不管是单学姐还是康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甚至连经济都已独立,不再依靠家里支援。我觉得他们要不要在一起,在一起又以什么样的模式相处,或者将来过得如何,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对吗?”

单瑜君可以选择留在大西北,将余生都贡献给工作,只要她到老了别后悔年轻时放弃过一段感情。

当然不是说单瑜君和康伟分开就要孤独终生了,谁说单瑜君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这世上有一个单靖业,有一个单瑜君,也会有其他这样的人。

康伟同样也能选择,他可以选择对单瑜君放手,或者接受单瑜君的理想。

——都是成年人了,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用夏晓兰操心!

181:雏鹰奖学金(1更)

单瑜君和康伟具体谈了什么没人知道。

夏晓兰和程曲榕去医院食堂吃饭,完了还故意在医院溜达了半小时才回去,两个人已经谈完了。

不管是单瑜君还是康伟身上都看不出什么异样,俩人既没有相互不搭理,也看不出来谁哭过,当然也没有肉眼可见的更亲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相处更自然了?

咦,所以这俩人到底是咋回事,谈论的难道不是感情问题么!

夏晓兰在心里默默鄙视自己的三秒钟,自己这思想觉悟太狭隘了啊,一男一女谈话,没谁规定一定要谈感情问题啊!

夏晓兰上楼是告辞的,她已经准备离开西北回京,这次事件的扫尾工作也处理的差不多,不仅救援单瑜君和两个学生成功,她和顾正清直面了‘雏鹰启航’计划的效果,两人收集数据,再总结,能更好的调整计划方向。

高旺和高兴兄弟也是因祸得福,高旺的莽撞冲动是被轮番教育了一顿的,但高旺的奶奶也被送进了大医院看病,甚至连高家被狼拖走的羊也被补上。

送高旺奶奶去医院的是县政府,给高家补上羊的不是夏晓兰,是康伟。

原本的7只羊变成了10只,再多十倍康伟也拿的出来,可有啥意义啊,羊太多了高家兄弟就只能辍学放羊了,把高家两个孩子变成羊倌可不是康伟的初衷。

高旺的莽撞冲动被轮番教育,他的坚韧和骨气倒没有人教育,高旺有自己的想法,念书可以断断续续的,他14岁才上小学五年级也不觉得丢人,能读多少书算多少书,高旺也不想靠别人养。

这是个很倔强的男孩子。

但也是个讨人喜欢的男孩子,至少他比许多成年人都懂得一个道理,人活在这个世上主要还得靠自力更生——就连康伟把羊给他补上,高旺也说要还,还写了借条的。

夏晓兰很喜欢高旺的坚持,上一世国家一直在搞扶贫工作,可基层扶贫的效果一言难尽,政府搞扶贫给买的牲畜,转头就被贫困户杀了吃肉…这种扶贫,真的很难见成效啊!

就为这点,夏晓兰临走前还去隔壁病房看了高旺:

“读书能改变命运,不是单纯的追求学历,你看你们单老师,她学历够高了对吧,来了西北不照样重头开始了解药材种植之类的新知识吗?学到的知识要用上,这就是最实在的意义,十几岁能上大学的人很聪明,三十岁才上大学的人也一定是笨蛋,城里孩子能上大学,乡下的羊倌也能上大学…如果你和你弟弟想要靠读书改变命运,只要你们能考上高中,会有人资助你们!你先别拒绝,这种资助不是同情你们,资助你们的人是希望你们学有所成,成为像单老师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读书也有出路。

只是对很多人来说,靠读书改变命运,还真是一条相对来说最公平的路。

夏晓兰不是对着高旺烂好心,她一个人可帮不了所有人,也做不到像单瑜君那么奉献,‘雏鹰启航’这个计划最初也是为了她的生意。

不过在她能力范围下,配合‘雏鹰启航’这个计划,夏晓兰打算设立一个‘雏鹰奖学金’。

雏鹰不仅指那些愿意去偏远贫困地方支教的大学生,也是偏远贫困地区那些愿意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们…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才能知道他们能飞多远!

能不能读,有多大的决心走这条路,夏晓兰觉得至少该考上高中才能证明。

高旺并不能完全理解夏晓兰说的话,但夏晓兰让他做个像单老师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高旺还是听进去了!

雏鹰启航计划也好,设立奖学金也罢,都影响不了夏晓兰的生活水平,琼岛那边,她显然是要大赚一笔的。

大年初四,夏晓兰离开西北回京城。

只有她和邵光荣先回去,康伟和顾正清都暂时留在西北。

顾正清是为公事,康伟到底在想什么,夏晓兰和邵光荣都不能确定。

狼皮褥子还没做好,狼皮是要经过硝制才能使用的,邵光荣留了地址,褥子弄好了会有人给他寄去京城。

“康子神神秘秘的,小单和他说了啥也不肯告诉我。”

邵光荣抱怨。

夏晓兰瞅他一眼,这是典型心里没有AC数的,谁叫邵光荣曾是个大嘴巴。

“不说就不说吧,不管俩人怎么谈的,我倒觉得康伟现在的状态好了很多,这就是好事!”

夏晓兰说的这点邵光荣还是赞成的,康伟的精气神好了很多。

唉,当兄弟的要尊重康伟的选择,邵光荣其实很羡慕康伟,哪怕康伟和单瑜君走不到一起,那也是俩人一致决定的结果,哪像他和小尤…

不能再想了,一想到就心酸,这个年简直没法过了!

初四晚上,夏晓兰总算住进了婆家。

她晚上睡得真不错,房间是周诚以前的,她也在西北累着了,一挨着枕头就睡着。

快到天亮时她很警觉,身边床铺多了一个人,一双手环住了她的腰,夏晓兰差点把人给踹下床去。

“是我!”

好吧,这熟悉的怀抱,熟悉的味道,的确是她男人。

但这大半夜的,忽然摸上她的床,真的很吓人。

夏晓兰嘟囔,“你要吓死人啊,不是说明天才回来…”

正月初四忙完了工作,连夜从琼岛赶回来,就为了看媳妇。

媳妇是个小没良心的,周诚哭笑不得,把怀里的人搂得更紧一些,轻轻拍着夏晓兰的背哄她:“是我的错,不该把你闹醒了,去一趟西北累着了对不对?睡吧,我在你身边呢。”

夏晓兰真的很累,很快就重新睡着了,就是睡觉也不老实,一直往周诚怀里拱。

可怜周诚,大半夜的默念了好多遍入党宣言,最后也只是眯了一会儿就天亮了!

早上起来,夏晓兰才慢慢醒过味来。

周诚这是着急想见她,也担心她在周家住会不自在,连夜赶回来陪来?

夏晓兰倒没那么敏感,但今年的确是她在周家过得第一个春节,有周诚陪着,她和周家人相处的更自然。

一起去看周家二老时,所有周家人都在,大家都在配合夏晓兰和周诚的时间,夏晓兰算是感受到周诚这长孙身份的特别…好吧,说话不能这样没良心,周家人对她也很看重,特别是周老爷子。老爷子的态度摆在那里,周家哪有人会去找夏晓兰的麻烦,她在周家过得特别舒心。

最意外的是她和周诚结婚一年了,完全没有被催生!

这才真让夏晓兰松了一口气。

182:最小童工(2更)

什么时候生孩子这事儿,夏晓兰和周诚还没有详细谈过,但婚前两人就有共识,婚后两年并不急。

不知道周诚是怎么和家里沟通的,周家确实没人拿这事儿出来催夏晓兰。

本来周家人就比较和谐,以前只有个蒋红别扭,因为周怡的事蒋红欠了夏晓兰很大人情,如今在周家,蒋红是彻彻底底的挺夏派,没有她挑刺,自然是相处和睦。

“周怡本来要回来过年的,被你大伯劝住了。”

蒋红对丈夫的决定有些抱怨。

时间过得真快,周怡的女儿周珂已经两岁多了,周怡刚生下女儿没多久就出了国,周珂多大,周怡就出国多久。

中间回来过,就是抓奸袁翰并且和袁翰离婚的那一次。

远的香近的臭,周怡如今和袁翰撇清了界限,蒋红又开始慢慢转变,情感从冷漠变成思念。

给周怡带大个孩子不轻松啊!

虽然有保姆帮忙,保姆哪有蒋红付出的心血多?

周珂被蒋红照顾的白白胖胖,才两岁多已经可以自己吃饭,虽然拿勺子还会往外撒饭粒,但对一个不到3岁的小孩子来说也不错了。

这孩子长得真可爱,还懂礼貌,管夏晓兰叫婶婶,小奶音让夏晓兰心都化了。

明明和夏晓兰没见过几次面,却很黏人,一直往夏晓兰身边靠。

大概有周怡的前车之鉴,周文邦和蒋红对周珂的教育很严格。

周珂虽然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但小孩子的手不够稳,还是有饭粒会掉到桌上。

结果周珂接下来做的事让夏晓兰吃惊,小孩子看了周文邦一眼,居然伸出小胖手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往嘴里送,一粒粒的,全给塞嘴里。

动作一点都不生疏,一看就是经常做的…一桌子吃饭的人都愣了,看看周珂,又看看周文邦夫妻。

周小姑都在想,是不是周怡在国外念书,大哥家里经济太紧张了?

不到3岁的周珂,在桌上捡饭粒吃!

这是有点不卫生哈。

经常有人说“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小孩子要养的粗糙一点,不过夏晓兰却觉得病从口入,主要这孩子动作太熟练了,一看就是经常捡饭粒的。

周珂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大人们都看着她不说话,小姑娘不安动了动藕节一样的胖手。

老一辈的人抱孙不抱子,周老爷子原来对周怡瞧不上,对重孙女周珂倒很慈爱,把周珂抱在怀里,问她为什么要捡饭粒吃。

“不能浪费粮食。”

周珂说这话看着周文邦。

大家都知道这话是周文邦说的了。

周文邦辩解了两句:

“主要是让自己吃饭总往外撒,我就说不能浪费粮食,撒在桌上的要自己吃掉,她吃饭就小心多了。”

周珂不是嫌掉在桌上的饭粒脏,小孩子还没太多这方面的概念,主要是她的小胖手不够灵活,去捡饭粒很麻烦…就像周文邦说的,她为了不捡饭粒,在自己拿勺子吃饭这件事上进步很快。

周老爷子哼了一声,“现在知道对周珂严格了,原来做什么去了。”

这下换周文邦不敢反驳了。

唉,他都五十岁往上的人了,还被老父亲当着一大家人教训,很是尴尬。

但有啥办法,这就是周怡给他挣的“荣光”。

周珂懵懵懂懂,从周老爷子怀里钻出来,迈着小短腿往周文邦身边靠。

周老爷子是替她说话,但她不懂。

小姑娘长到这么大,都是蒋红和周文邦在养,这两人才是周珂最亲近的人。

周文邦被治愈了,蒋红也觉得小东西还算有良心。

夏晓兰偷偷和周诚感慨:

“大伯父他们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生怕周珂变成第二个周怡姐。”

周诚点头,“周怡姐闹得那一出事,全家谁不怕?姑姑她们都怕闺女走周怡姐的老路,周怡姐现在就是周家的反面教材,她啥时候在美国混出点名堂,大伯父他们才能扬眉吐气。”

不是真有人给周文邦气受,是周文邦和蒋红自己看不开。

周怡肯定也明白这点,要不咋能一直呆在美国努力呢?

夏晓兰和周诚牵着手回家。

其实周老爷子嘴上说周文邦矫枉过正,表现出来并不是这样,夏晓兰听说老爷子第二天就让蒋红把周珂送过去,白天周珂都呆在二老那里,晚上才给蒋红送回去。

蒋红一头雾水,不敢和公公叫板,来求助夏晓兰:

“晓兰,你说老爷子在干啥?周珂每天回家都喊累,问她白天做什么她又不肯说。”

“大伯母,那我去看看?”

蒋红就是这个意思。

全家人只有晓兰最讨二老喜欢,蒋红恳请夏晓兰去打探情况。

周诚休年假,小两口本来也没啥事做,就当多去陪陪老人呗。

于是夏晓兰和周诚又去二老住处。

上午11点过到的,周奶奶见了孙子和孙媳妇就满腹唠叨:“我看那老头子是老糊涂了,那么小个孩子能干活吗?我都不好意思见文邦媳妇!”

把大儿子家孙女那个折腾哟,周奶奶老脸发红。

夏晓兰探头一看,今天天气不错,老爷子搬了个凳子坐在院子里,看着周珂在干活。

周珂真的在干活。

夏晓兰前几天来吃饭,院子里那一片原本是种了花的,现在花已经被铲掉了,土地还被开垦了出来,周珂撅着小屁股,拿着个小棍子在刨坑。

刨一个小坑,就用小胖手抓点种子往坑里埋,还要提着小花洒给浇水…孩子回家能不喊累么,谁家也不会让不满3岁的孩子种地啊!

周诚都惊了,这么小个童工,刷新了周诚的认知:

“爷爷,您图啥啊?”

周珂瞧见了漂亮婶婶,丢下小花洒跑过来。

周老爷子被抓个正着也不心虚,“周珂,你自己说。”

周珂还是奶声奶气的,脸上表情却很认真:“太爷爷教我了,不能浪费粮食。”

因为姓周,她管周文邦和蒋红叫爷爷、奶奶而不是外公外婆,周老爷子就荣升了“太爷爷”,周文邦让她吃饭不许撒桌上,周珂是因为周文邦的严厉才照做,其实并不懂“不能浪费粮食”这话,不过是有样学样,把周文邦对她说的话复述。

周老爷子让警卫把院子里花拔掉,开垦出一小块地,让周珂每天来“劳动”,让她每天都很累,再给她讲为什么不能浪费粮食,以周珂的年纪照样不能理解,但她对这事儿肯定会印象深刻…老爷子其实才是最严厉的啊!

183:冠超变怂超?(3更)

老爷子厉害哈!

周珂是不轻松,但老爷子做事有分寸也不算虐童,还叫周奶奶给周珂做了小手套戴着刨土,孩子手最多酸胀,却不会破皮起水泡。

周怡如果从小被这样锻炼,长大后肯定不会自私混账。

为了自己眼中的爱情不顾一切,不就因为从小到大没吃过苦么,做啥都有家人兜底,不考虑家人是什么感受。

周怡要是周老爷子带大的,长大后是瞧不上袁翰的,周老爷子这人太实在了,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孙女,不会看上一个嘴甜的花架子。

可惜周诚和周怡小时候,周老爷子还没退休,仍然在工作岗位,像现在这样花几天时间来给周珂“上课”的事,老爷子也是有心无力。

夏晓兰把自己见到的情况告诉蒋红,蒋红也发愣。

说真的,蒋红一直觉得公婆“重男轻女”,重视周诚胜过周怡,她这么多年执着找别扭,不就有这个原因么。

但老爷子如今精力大不如前了,却花时间教周珂,蒋红是震惊多过开心。

她还需要时间消化这认知。

夏晓兰也没打搅。

离开蒋红家后,夏晓兰由衷感慨:

“我真希望爷爷奶奶能长命百岁,家有一老更胜过一宝,我不是说将来让爷爷奶奶他们带孩子,是觉得有他们掌舵很安心!”

不出意外,她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周诚的职务也会越来越高。

她和周诚的孩子要怎么教育?

周诚和她吃过的苦,下一代是不会吃了,娇生惯养出一个废材还不可怕,可怕是自己废材就算了还去祸害别人。

周诚也在担心啊。

有个儿子就算了,儿子都是皮糙肉厚随便摔打的,晓兰要生个女儿,他怎么忍心严格教育?

这两口子,生孩子的事还没提上日程,却开始在为孩子教育操心,回家路上就在为“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争论。

这就像段子里说两口子中了500万怎么花,明明还没中奖,说着说着就吵起来…天啊,得先看到500万再争吧?!

回到周家,谢芸在客厅和关慧蛾说话,看见夏晓兰回来,谢芸不好意思:

“晓兰,阿姨有件事想问问你。”

“您想问康伟在西北的事?”

谢芸点头。

过年前康伟接到电话就去了西北,这都大半个月了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谢芸在电话里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就知道“小单”是获救了。

谢芸那个着急啊。

小单,小单,她知道有小单这么个人。

但小单是高是矮,是圆是扁,谢芸一无所知,已经就分手就算了,如今这不清不楚的,谢芸能不着急么?

夏晓兰也没法解释,只能把西北发生的事都讲了:

“…谢阿姨,单学姐和康伟到底说了什么,我真不知道,两人也没有告诉别人的打算。”

要夏晓兰说,康伟分手两年都还没忘情,如今留在西北呆几个月也行,是继续走下去还是相忘于江湖,都需要时间去弄清自己的内心。

不仅是康伟,还有单瑜君。

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共同的选择。

“康子这几年经历了不少事,现在做事很有担当,他能安排好自己生活的。”

周诚和夏晓兰说法也一样。

谢芸沉默了半天才接受这个事实:

“罢了,我不多干涉,小康已经是大人了,只要他自己过得开心,随他去吧。”

很快,正月就结束了。

康伟还是没从西北回来。

顾正清回来了,夏晓兰和他提出要设立“雏鹰奖学金”的事,顾正清说这钱部里比较难批,夏晓兰能理解,不患寡而患不均,部里要是批款,这奖学金优先给哪个地区?

由夏晓兰来做这事儿就无所谓,自己的钱,愿意花在哪里都行。

早年杜兆辉就是如此做的,给几所大学捐钱,愿意捐给谁就捐给谁。

夏晓兰管不了所有人,也是任性一把:

“就选雏鹰计划试点推行的区域,以部里的名义下发奖学金而已,小姑父您看行不行?”

雏鹰计划试点地区,就很贫困啊,都免得夏晓兰另行筛选了。

顾正清自己觉得可以,但需要问过部里意见。

夏晓兰也不着急,慢慢来吧,她今年才满24岁,人生还有那么长,做啥事都不用急!

周诚的假期结束了,夏晓兰才重新回到琼岛。

到4月时,琼岛的地价腾飞。

椰城的地价一亩涨到26万,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琼岛,他们联合起来向椰城政府申诉,要求政府放出更多地皮!

孟冠超赶在4月13日之前将名下土地卖给夏晓兰,价钱就是26万/亩。

和孟冠超在87年买入时相比,一亩地皮涨幅超过20万,孟冠超当初和朋友凑够600万买地,他自己的投入是接近200万。

如今200万变成1200万,赚足1000万,孟冠超签字时手都在抖。

“孟老板不后悔?”

孟冠超瘫在座位上,“我就是怕自己后悔,所以卖了地给夏总,我明天就会离开琼岛!”

这个人没有先知先觉的预测力,但他很谨慎。

也不贪心,琼岛地价才到26万/亩,孟冠超就不顾朋友的反对,坚决要卖地。

他的朋友们不想卖,孟冠超就卖掉自己那一份。

卖完了还怕自己受诱惑再入场,已经决定要离开琼岛。

夏晓兰佩服这人,签完字和他握手:

“炒地皮如炒股,账面上的钱都是虚的,只有交割了才落袋为安,孟老板,我觉得以后咱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孟冠超强迫自己把心中的不舍放下:

“赚1000万啦,我拿着这个钱什么生意不能做,就不在琼岛和夏总您这样的风云人物争辉了!夏总可别忘了现在说的话,我真的很想和夏总合作的。”

夏晓兰自然不会忘。

看这决断力孟冠德说不定比诸遂洲走的更远!

可能生意没有诸遂洲巅峰时期那么辉煌,但孟冠超更稳。

孟冠超卖地皮离开琼岛,5月份,地价又涨了一轮,和孟冠超一起来琼岛的朋友们背地里都笑他傻,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孟怂超’,这些人不仅没有离开琼岛,甚至还开始学诸遂洲向银行贷款继续炒地皮。

夏晓兰也想好了启航地产在琼岛的第二个项目,不盖住宅了,她盖写字楼!

琼岛地产热巅峰期有两万多家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炒地皮的皮包公司,但皮包公司也需要办公地方呀,夏晓兰就决定盖个写字楼满足下同行需求。

184:汤友茹回国(4更)

赚同行的钱没毛病。

启航的新项目就确定为盖写字楼。

夏晓兰怕盖的太慢砸自己手里,对这个项目只有一个要求,要拿出速度来,盖的越快越好。

琼岛没变经济特区前找银行贷款很难,如今启航的新项目立项,应金川和刘勇跑了一趟银行回来都很有话说:

“现在贷款变得好容易,银行还追着我们多贷款!”

夏晓兰能理解为什么,地价的涨势让银行不怕收不回贷款,启航又是有实力的地产公司,在椰城的地皮不少,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没事儿,银行肯贷给启航,我们就敢要!”

想想啊,银行以后有大批收不回的贷款,夏晓兰觉得自己有把握还银行的钱,那就没啥不敢借的。银行多贷点给启航,就少贷点给别人,她还替银行减少损失了呢!

夏晓兰点头同意多贷款,应金川就敢贷。

不贷款也没办法,启航在‘海天颐园’赚的钱都花在了买孟冠超转让出来的地皮上。

不过不要紧,启航还能用银行贷款启动新项目。

时间眨眼来到八月,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琼岛,现在还未达到两万多家地产公司的地步,大大小小上千家是有了。

鹏城的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很多都相互认识,一个来琼岛淘金,很多都跟了过来,为了更好为会员服务,俱乐部甚至在琼岛这边搞了个分部,夏晓兰也收到了哈罗德亲自上门送的邀请函,正式成为俱乐部的高级VIP会员。

“威尔逊家族会在琼岛修新的高尔夫球场吗?”

夏晓兰很好奇。

哈罗德却摇头,“不,我没有这个想法!”

高尔夫球场一拿地就是几百上千亩,土地性质却不是住宅用地,想要脱手不容易…看来,哈罗德也是不看好琼岛,居然不愿意捡这个便宜,只肯让助理卡尔在琼岛小规模拿地。

夏晓兰试探了几句,哈罗德自然不会承认,只说船运生意占去了大量资金,暂时不会启动新的大项目。

这话,夏晓兰也就信个标点符号。

银行肯贷款给琼岛这些炒地皮的,难道会拒绝贷款给外商?

分明是哈罗德无意在琼岛真正扎根。

夏晓兰也不揭穿,高高兴兴收下邀请函,客客气气送走哈罗德。

夏晓兰身边有了新的秘书,从港岛聘请的,和小尤、宋明岚都有所不同,是非常有工作经验的秘书。

夏晓兰吩咐的事都能做好,但那种下属对老板的尊重和距离刻在新秘书的骨子里,别说和小尤一样,连宋明岚和夏晓兰的相处都比不上。

当然,人家这才是专业性,领高薪,为老板提供最好的服务就行,以前和老板没有私人交情,又哪敢在老板面前造次呢!

有了新秘书的公事公办,夏晓兰格外怀念她的第一任秘书兼表妹尤丽。

时间过得快,一眨眼尤丽去了美国也有一年,汤友茹的手术效果不错,现在已经能抬起双臂——

这是个大进展!

以前是四肢都没有知觉,到现在能抬起双臂,夏晓兰很满意美国那边的治疗效果。

汤友茹如今在练习用手拿筷子。

听起来是退化成和周珂一样了,但其实比周珂学用筷子要难上无数倍!

曾经拥有的能力,失去了几年,再想捡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汤友茹到了美国就十分配合治疗,医生也说过她受伤太久脊髓有损,完全站起来是不可能的,起码现在的医疗水平做不到。

但汤友茹的双手可以恢复部分功能。

一次又一次的手术让她双手重新能动弹,真正要运用自如,还得靠汤友茹没有停歇的辛苦复健。

握鸡蛋,拼积木,学用筷子,汤友茹一步步都做到了。

小尤也厉害啊,今年夏天已经申请到学校。

没辍学前她也是念到了高中,成绩也不错,给夏晓兰当秘书就在努力学英文,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再去美国,小尤的求学进度喜人,刺激的周怡今年都不好意思回国过年…不考上法学院,周怡真的没脸面对这个世界了,为什么夏晓兰认识的人都好聪明的?

夏晓兰原本估计汤友茹可以明年回国,哪知治疗进展不错,十月份时汤友茹就回来了。

周诚陪夏晓兰回鹏城为汤友茹接风洗尘。

季江源今年夏天也从华清毕业,时间上更自由,加上在美国生活多年很熟悉,这次就是由他去美国接回汤友茹。

尤丽刚刚入学不久,大家都不想耽误她的学业,就由季江源跑一趟了。

一群人等在罗湖海关。

季江源拿着行李,汤友茹坐在轮椅上入关。

出国一年多,汤友茹胖了些,大概是对未来生活重燃希望,精神状态反应在了气色上,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挺不错的。

坐轮椅怎么了?

她现在可以自己推动轮椅前行,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饭,还能自己穿衣服。

除了下半身不能动弹,汤友茹觉得自己和正常人差别没那么大了。

都是残疾,但这是不会给女儿造成太大负担的残疾!

大市长高兴到不知如何表达。

汤友茹反而更镇定些,“二哥,我们都要好好的,谢谢您和二嫂把我找回家,谢谢你们对我们母女的照顾,我不知道该说啥,我要努力不当你们的负担。”

夏晓兰笑着转化气氛:“小姑姑,您可不是负担,您的勇敢一直在激励我们这些小辈。”

汤友茹拉着夏晓兰的手不放。

季江源是她有血缘的侄子,夏晓兰是她没血缘的侄女。

血缘这东西很重要,不是血亲,二哥不会这么多年都没放弃找她。

血缘又没那么重要,花了很多钱和精力找到她,又借了好多钱给她看病的,恰恰是没有血缘的侄女夏晓兰!

汤友茹不想当女儿的负担,也不想给二哥汤宏恩增加负担,更不愿让夏晓兰继续在她身上花钱,她迫切的想要自立。

刚回国,她就想给自己找个工作。

挣多挣少先不说,能养活自己,才是不拖累别人啊。

可鹏城虽有许多机会,来这里讨生活的人也多,健康人没个学历都只能打零工,汤友茹又能做什么?

185:最适合的工作!

给汤友茹安排一个工作也不难。

轻松的岗位,福利待遇还不错,甚至医疗费还由单位承担…这种权力,汤宏恩有没有?他当然有!

但汤宏恩不会这么干。

他觉得这不是妹妹想要的。

不得不说,汤宏恩对这个失散多年的小妹是了解的。

汤友茹需要的是自立,不想当别人的负担,她不愿享受自己不该享受的待遇,这样的工作是要利用二哥的职务去安排,她更不会同意——这哪里是在自立,分明是打着自立的旗号给二哥添麻烦。

她如果是个健康的人就好了,没文化起码还有劳动力,以前也在工厂干过,手脚还算灵活,也能吃苦…现在是汤友茹想吃苦,条件不允许,把她安排去车间,她都适应不了,坐着轮椅去是给车间增加负担,哪怕流水线上当个质检员,都影响生产速度!

那她能做什么?

汤友茹出入要靠轮椅,如今是住在方便她日常活动的平房里,因为尤丽还在国外,另请了个可靠的保姆照顾她。

房子是季江源这个侄子找的,季大侄子也有钱的,如今在HK和张拜伦一起替夏晓兰打理‘启航资本’,不过这对季江源来说是过渡,他早晚还是会单干。

季江源不缺钱,也想在照顾小姑姑的事上尽一份力,汤宏恩也同意。

为啥不同意?

把自己当汤家人才花钱又出力,汤宏恩傻了才会拒绝儿子的靠拢。

但汤友茹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由保姆照顾着,自己没个收入,感激着大侄子的孝心,想到女儿在美国留学,想到自己花掉的那些医疗费,汤友茹不可能安安心心享受。

汤友茹回国还不到一周,刘芬就来找女儿拿主意:

“你小姑姑心里着急,想为小尤减轻负担,也不想被我们养着,我们能做点啥?”

夏晓兰也在想这个问题,汤友茹能做点啥。

找点简单的手工活给汤友茹做?

不是,她好歹也被那么多人叫一声‘夏总’,夏总的姑姑只能在家糊火柴盒,做做塑料花,靠计件赚辛苦钱…就算夏总不要面子,把汤友茹给累坏了,赚的都比不上雇保姆的费用,得不偿失。

夏晓兰觉得工作分两种,一种是糊口,另一种是实现人生价值。

汤友茹需要的工作,要满足前一种需求,最好也朝第二种需求靠拢,汤友茹还不到40岁,凭啥就不配有梦想?

“妈,您让我想一想。”

夏晓兰也想要帮汤友茹找一条适合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