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去哪里了?”开小店的林阿公问她,慢吞吞地从冰柜里拿出五根桔子露出来,直接递给她,“是回老家了?”

林校听到是问她爸,心下略有些戒备,“阿公,我爸找你借钱没还了?”

林阿公面上略略尴尬,连忙否认,“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没有呀,没有就好。”林校并不相信,并没有追着这个问题不放,也不管这店里还摆着麻将摊子,此时正满桌,她拿着五根桔子露蹦蹦跳跳地下台阶,一路就跑回家,别看她蹦得欢快,心里可糟心透了。

她爸那个人,真是一言难尽。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她家就属于那种不幸的家庭。

林校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她后来都埋怨起她妈来怎么就找了这么个男人,还一直没离婚,她对这事一直都不能理解。

“姐,给你。”她殷勤地替她姐剪开一个口子,把桔子露递给她姐,“刚才小店阿公问起爸呢,我问他是不是爸找他借钱了,他说不是——”

林洁刚含了一口*的桔子露,就差点呛着了,“咳咳咳——”

林校赶紧地拍拍她姐的背部。

好半天,林洁才好受些,声音有些软,“你胡说什么呢。”

“我才没胡说。”林校不肯认下这个,倔强地迎向她姐的视线,“你知道的,爸哪里不去借钱了?还有他借不出口钱的人吗?”

“他最近都在做生意。”林洁试图为他辩解些什么,却有些无力,“应该不会去借钱吧,最近没听说他去赌博——”

“也不要赌博,那些六十块的麻将就够他输的了。”林校的脑袋里掠过一些暗色的记忆,嘴上立即说了出来,“他手痒痒,就会去了,你记得在家里那会吗?”

林洁沉默了。

林校咬着桔子露,冰冰的,透心凉。

她爸以前是渔民,在她七八岁时在船上被抽网机弄断了腿,失去了劳力,要是仅仅是失去了劳力到好,这人残了,心也残了,——别人都说是腿断了,才心残的,在林校看来,其实跟腿残了没关系,本性如此,以前没怎么暴露出来,是因为他还挣钱呢。

人总是矛盾体。

即使林校再厌恶她,但是听到别人说她爸有什么不好,她总是会难受。

明明知道就是那样的人,还是难受,大抵是记得那些温暖吧,有时候总有会被这些温暖所迷惑,默默地吃着沾染着桔子味的冰柱子,好一会儿,她才把默默地继续看书去,联系作业题一看,真不是她聪明,有了看过一眼就能记着的金手指,翻过书后所有记得的内容都跟能作业题联系起来,代入一看,竟然是非常的容易。

她盯着题目,真是觉得自己神了。

可又有点苦恼,神了有什么用?

能挣钱还是能摆脱目前的生活?

从这间小小的房间,她就能看到自己无望的生活。

林洁还有点奇怪,回头看她真在做作业,“都会做了?”

她这个妹妹,她知道的,有点小聪明,仗着小聪明是从来不肯用功,像今天这样子用功地翻书做作业还真是件稀奇事,难不成是有了觉悟?到了初三是想努力一把了吗?

“没呢,还有些做不来。”林校确实有是些不会做,总有些题目,书里找不着同类型,她就没处下手了,牙齿咬着圆珠笔杆,“我好像没学过一样,真是奇怪,不就暑假作业吗,为什么题目这么难?”

林洁还没回答呢,就听到林校再接着说,“你说爸脑袋里想些什么呢?”

林洁顿时沉了脸,语气有些生硬,“谁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听人说,他说自己以后有侄子养呢,”林校小心翼翼地将压在心里多年的话说出来,仔细地观察着她姐的脸色,“你说是不是觉得我们两个没出息,他有儿子就好了?”

林洁的脸顿时难看了些。

“谁跟你说的这些垃圾话?”

她瞪着林校。

那样子,眼睛大大的,多了些水气,却没哭,就瞪着她。

林校一直怕她姐,她姐总让她想起她大姑来,她大姑一瞪眼睛,就看上去老凶,这一点她姐跟大姐确实是像,——她悄悄地避开视线,低着头,眼睛就盯着自己的语文课本,“我听过好多回了。”

“他自己就是儿子,你看他是怎么对阿婆的?”林洁就那么反问她。

阿婆,是她们的奶奶,如果奶奶没有嫁给阿公的话,那么奶奶可能只是他们的表姑祖母,当年逃难时,好几家一块儿跟着逃难下来,她阿婆跟阿公是嫡亲的表兄妹,就这么结婚了。

阿婆一个人住在老家,也没见她爸回去看过,更别提给生活费什么的,菜都不见得往家里带些。

林校瘪了瘪了嘴,没把心里的话给吐出来。

她还记得她爸一直惦记着有两个侄子可以靠,后来两个侄子往歪路上走,他又觉得不如靠女儿,两姐妹没少受他托累,赡养父母是应当应份的事,有时候不像样的父母,确实能叫人的心都累了,不止累,还心寒。

“姐,你报名费有了吗?”

林校换了个话题。

她爸因为腿的缘故,不能出海了,就干起鱼生意来,所谓的鱼生意,就是赚中间差价,替人卖鱼,收鱼的人给个价,赚个几分一斤,能联系的船不多的话,挣不到什么钱,以至于尽管每次在忙,她们家还是过得紧巴巴,连学费都是个问题。

“妈找阿婆去了。”

学费要九百块钱。

加上住校费,还得两百块,一共是一千块。

她的学费还不知道,还没有分班呢,学费到底得多少,还没公布出来,可林校却是知道的,她的学费是七百五十块钱,加上补课费一百八十块钱,一共是九百三十块钱——她不由得要苦笑,难为她记得这么清楚。

从学校毕业后,她的学费也没有付清。

以至于,她毕业后,到学校拿毕业证书,学校扣着不给,付清了学费才给,当时她还记得跟同学一块儿去,当班主任老师告诉她这个事后,她臊得脸都红了,后来就有意识地没跟一些同学联系了。

两姐妹的学费,加起差不多要两千,对于她们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没有存款,一穷二白,家里算得上电器的东西,只有那台黑白的西湖电视机,还有那个电饭煲,除此之外,家里更别提有没有什么吹风机了。

林洁说的阿婆,是她们的外婆。

她妈一共是五姐妹兄弟,算起来她妈过的是最差。

跟弟弟妹妹平时都不怎么来往,除非有事,才一块儿挤。

“我们有钱念书吗?”林校心里没个底,自己家情况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重活一遍,显得是那么的虚幻,比起以前浑浑噩噩,她却是要奋进,奋进了,还是没钱读书,她要奋进做什么?“要是没钱怎么办?”

“我们家几时有钱了?”林洁有些不高兴,“你不想念书了?”

林校依旧是瘪了瘪嘴,稍稍有点委屈,“那也得有钱呀?”

“…”林洁默然无语。

钱,真是摆在她们家头上的利剑。

没钱,真是没钱。

她妈去外婆家给外婆过生日,两手空空,根本没有什么钱能买东西过去,比起她的那些弟弟妹妹,她几乎没有发言权。

而她去,甚至带着一种愿望,迫切的愿望,能从外婆那里借些钱。

“今天都在做作业?”

忽的一声,门口来了个人,显得有些欢快,走起路来,身影有点斜。

瘦瘦的,中等个子,皮肤漆黑,眼睛更黑。

手上还提着个尼龙袋子,趿着双塑料拖鞋,裤子是短裤,刚好到膝盖那里,裤管下露着两条细瘦的小腿,右腿上还残留着触目惊心的疤痕,那是穿钢筋护腿留下的印记,腿看着是好了,能走了,中间缺了块骨头,以至于走起路来一高一低。

“夜里是不是吓死了?”他笑着问,把尼龙袋子一放,拉过条木凳子就坐下,踢掉脚上的拖鞋,赤着脚走在屋里,往灶台边上一站,一开锅,“早渡轮过来的,你妈他们还在你阿婆家里打扫,塘坝全倒了,半夜逃到新国他们家去,幸好他们家地基高…”

“阿婆跟阿公没事吧?”林洁连忙问,“爸,阿婆家里全淹了?”

林长富把锅里的泡饭全都盛起来就开吃,配着桌上的咸鱼,吃得呼啦呼啦,“是呀,全淹了,我回来之前还去看了看,屋里头全是烂泥,要扫干净太慢了,你妈让我来看看你们两姐妹,等会就搭渡轮去看你阿婆…”

这个阿婆,那是姐妹俩的奶奶。

林校没说话。

一直没说话。

有再多的话也不想说。

这个是她爸爸,林长富,看名字就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

他是林家的第一个孙子,自小就受宠,生长在渔村,父亲是大队长,也是船老大,他深受祖母喜爱,把他宠得眼珠子一样,下水都不让他下,以前就算去捕鱼,他一不会当老大,二不会当大副,更不会修车,补网也不会,就只会在舱面干活。

名字的愿望是美好的,可惜他一辈子都穷。

第004章

“夜里水没到那么高,你们两姐妹还睡得着,心大呀。”林长富脸上笑滋滋,像是心情极好,“你妈夜里是担心死你们了,早上一有渡轮就让我回来看你们。”

林洁两姐妹对于这次台风及淹水压根儿就没印象,说不上害怕什么。

林洁没出过门,林校是出过门,晓得外边是什么样子,这会儿,她不想说话,闷闷的,就想把所有的事都闷在心里。

“天气凉,你们还吃这个桔子露?”林长富看到桌上放着三棵桔子露,就说开来,“少吃点,不是不给你们吃,台风打了有点凉,凉的东西少吃总归是好的。”

“晓得。”林洁应了一声,有些不耐烦。

林长富并没有不高兴,依旧吃着泡饭,时不时地吃点咸鱼。

“午饭就随便吃吃过就是了,我先睡一觉,夜里根本没睡着,”林长富吃完,把碗用外边大水缸里的水一淋就算完事,直接往床里一躺,“电视小声点,别吵着我。”

“嗯。”林洁关了电视。

屋里一下子就陷入了沉静,仿佛只能听到他的呼吸声。

林校站在那里,木木的,不止人是木木的,连心都是木木的。

视线落在床里睡着的林长富身上,有怨恨,有木然,明明已经解脱了,为什么还非是让她重来一次,重新受这样的折磨,这样的爸爸?

他今天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劲,就跟所有的爸爸一样温和。

可——

林校低着头,一直就盯着自己的双手,家里条件不如人意,也没有怎么干过家务活,双手嫩嫩的,就是有点黑,跟她身上的皮肤一样黑,而几十年后,这双手,这双手,长满了老茧,还在为生活拼搏,为了养这样的爸爸而活。

终于累极了闭上眼睛的她,还以为自己能睡个好觉,一醒来,却已经是九十七年,这一年,她刚好升上初三。

她缓缓在坐在小椅子里,爸妈两个人一块做生意,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爸爸,这名叫林长富的男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着混账事,叫她们家变得有时候在家里想找个一毛两钱的都找不出来。

真是穷呀。

林校双手捂住脸,简直不敢去回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那些她封存在遥远记忆里的破烂事,他赌博,十赌九输,赌了就去借钱,凡是跟家里能排得上关系的人都去借钱,什么借口都有,比如她摔断了腿,再比如她姐高烧这样的借口都能编得出来——

也有不借的人,他借不到钱,就拿替人卖鱼的钱。

比如她小舅,她小舅有船,大舅也有船,两个舅舅有好几次被他拿了鱼钱,就再没收到过钱的事,也不是很多,也就几百到一千不等。

每次大小舅上门来,她妈都哭,然后躺在床里,好几天不起来。

林校的记忆非常的清晰,清晰的她全身都是僵硬的。

有那么一次,闹得最凶。

她仔细地想着那次的事,到底是几时发生的事,那一回,她妈跟他差点离婚了,可惜两个人的结婚证早已经找不着,要离婚,必须补办结婚证,她妈悻悻然地回来了。

最终也没能离成婚。

后来她有次整理东西无意间找到那张结婚证书,根本不是找不着。

突然间,她的瞳孔一缩,好像就是下个月。

就是下个月,下个月——

她又抬头看向床里睡着的林长富,蜷缩着身体,跟煮熟的大虾一样,薄薄的小被子刚好压住肚子,人非常的瘦,瘦得找不出肉来,就那么睡着,似乎很累。

睡着的林长富,一点伤害力都没有。

他也不是大恶,打孩子这事没有过,不打孩子的男人,却是她跟她姐林洁一辈子的心结,直接影响她们的生活,她不敢结婚,她姐不把结婚当回事。

惟一的念头,就是摆脱他。

她的手捏握成拳,手指甲死死钉着手心,即使是疼,她也不在乎。

林长富睡到近中午才醒来,简单地做了饭,再炒了一个青菜,还弄了碗冬瓜汤,再加上一碗咸鱼,三个人就这么吃过,碗筷都是林长富洗且收拾,他一出门,家里就只留下两姐妹。

晚上两姐妹并没有睡在一起,弹簧床弹簧快处于罢工状态,两姐妹挤一块儿睡,更便得弹簧床往下垂坠,林校睡在弹簧床里,颇有些不习惯,悄悄地抬起头看向床那边,林洁睡得正熟——

刚刮过台风,天还有点凉意,风扇没开。

惟一的风扇被放在凳子上,对着床。

外面很黑。

已经近午夜。

左右睡不着,叫林校内心跟有很多东西在奔跑似的,最最奇怪的是那些东西并不能一下子就涌到她面前,让她弄个一清二楚——

只是,她的心是硬的。

再没有比她更清楚自己家是什么样的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话她记得呢,牢牢地记着,就算是重来一次也不会忘记。

她有妈妈就好了,要爸爸做什么呢?

想着辛苦一辈子的妈妈,她努力地瞪大眼睛,试图将这个黑夜看清楚,勤劳的美德时刻印在她妈妈的身上,——刚试着坐起,弹簧床就响了,那声音,并不重,在深夜里却显得那么的重。

她又一次悄悄地看向那张床,乌漆抹黑,着实看不出什么来,像是被泼墨一般。

阳光灿烂。

一扫昨天的凉意,大清早地就叫人觉得热。

林校还是被捏住鼻子才醒来。

跟战斗似的,她迅速地收拾好一些跑向学校。

这一回走出去,外面的水迅速地都褪了,并没能像昨天一样必须踩着水走,早就知道的事,还是能让她稍稍高兴点。

新城中学。

新建的教学楼,还有办公楼,都是全新的,即使已经用过一年,还是薪新的发亮,林校站在楼门口,看着外头大理石上刻着龙飞凤舞般的四个大字,还有一个小小的落款,几乎过五十米才走到教学楼。

教学楼办公楼一体化,整个形状如现一个u型吸铁石,中间种着些花木,那些花木,好多她都不认得,草皮铺在那里,一眼望去,满眼绿油油。

教学楼一共是四楼,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都有八班,总共算起来是二十个四班级,各班人数并不一致,有多的,也有少的,但最低都不少于40人。

40人的班级算是小得了,林校进的重点班,一个班级还有七十个人呢,重点班一共是两个班级,几乎把所有成绩稍好一点儿的人都圈了进去,留下那些分数没到的同学或留在自己班里,或者是分到别班去。

林校到的时候,集合的音乐正从学校广播里传出来,激烈昂扬,促人奋发上进。

所有的初三学生都排了办公室前面,按照各班顺序,男生归男生的排队,女生归女生的排队,一共是三百六十个人,全都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整个学校只有初三这个年级组开学了。

林校穿着浅色的上衣,配着条依旧向日葵图案的牛仔短裤,不是她自己买的,是她姐穿过的给她的,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并不是昨天那天,昨天那双浸过水已经脱胶了,还没来得去补线,只好穿着拖鞋就到学校。

林校人并不高,这时候才一米五十,排队排得挺靠前,张明丽就排在她前面,要说初中时跟谁要最好,那自然是张明丽,张明丽比林校要白些,头发绑着刀尾辫,穿着薄薄的高腰裤,加上白色的短袖衬衫,显得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