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了眼睛的连老爷子,似乎就真的听不见周氏的骂声了。

刚才不管连守仁他们怎么说,周氏怎么哭闹,他都尽力压服,没说一句连守礼的不对。这样做,是不想让事情更加糟糕。

有些心里话,即便只当着周氏,连老爷子也没有说。回想起周氏走后,连守礼的表现,连老爷子感觉心很凉。

“没一个让人省心的。”连老爷子喃喃地道:“一个个的,都不懂事,不让人。没分家的时候,都没这样过啊。还是分家分遭了,当初,就不应该分家,那现在…”

连蔓儿一家人一杯茶刚刚下肚,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就来了。

“老四,有个事,我找你商量商量。”

第六百二十章 欢喜

“三哥,是啥事?”连守信忙让连守礼坐下,问道。

“就是这个事。”连守礼就从怀里去取出个布袋子,放在了炕上。

不用连守礼说什么,大家伙一看那布袋子,就认了出来。那是连老爷子给连守礼燎锅底送的钱。就是因为连守礼不要这个钱,才引发了后面的事。后来周氏、连老爷子他们相继走了,但是钱却留了下来。

“当时就该让咱爹拿回去”连守礼对连守信道“我那会脑袋里一团浆糊,感觉都不是我自己个了。”

“三哥,那你这是打算?”连守信看了一眼那个钱袋,就抬起头来问连守礼道。

“我打算这就给咱爹送回去。”连守礼道“老四,你看咋样?”

连守信不由得又仔细地看了连守礼一眼,其实,连守礼在一些事情上面,是很有主意的。

“三哥,这个你自己个拿主意。依我看,咋样都好。”连守信就道。

五郎和连蔓儿在旁边都没说话,不过交换了一个眼色,对于连守信这样说,都觉得很满意。

“这、这哪能咋样都好那。”连守礼烦恼地道“咱爹咱娘,现在也没啥进项。送啥不好,非送钱。这我肯定不能要。”

“对。”连守信就点头。

“就是这个钱,要送回去…”连守礼见连守信并不十分招揽,只得犹豫着道“叶儿不能去,她刚和咱娘吵吵起来了,这个时候要是她去了,那肯定又的吵吵起来。叶儿她娘…”

连守礼说到这,就看了一眼赵氏。

赵氏和连叶儿坐在张氏的身边,连叶儿的脸上还没有什么,赵氏却是脸色有些发白,似乎是还没从惊吓里回过神来。

“叶儿她娘也不敢去。”连守礼叹了口气道。

“三伯,那你是…有啥事不能去?”五郎就问。

“不是。”连守礼忙道“我是打算去,可就我一个人,我怕…到时候…哎…又得吵吵起来,这要是…”

连守礼说着话,就看向连守信,眼神中包含期待的神色。

话都说到这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连守礼这是要将钱送回老宅,又害怕一个人去,所以想让连守信陪着他去。

连蔓儿的眉头微微地皱了皱,心里有些不高兴。即便是兄弟之间,有些事情能帮,有些事亲必须帮,然而也有些事情是没法帮,也不能够帮的。

这个时候,让连守信陪着去,显然并不合适。

“爹,不都说了,我去就行。”连叶儿红着脸,大声说道“我去了,我也不说啥,我就把这钱放那炕上一放,跟我爷说一声,我就回来。谁要骂我,她就骂呗。我不信他们谁还敢打我。”

“你这孩子,那不更僵了吗?”连守礼显然并不同意。“钱咱肯定不能要,可…我这过去,好歹挽回挽回,咋地,也不能太僵了。”

“老四,我知道让你陪我去有些不大合适,可…你也知道,我不太会说话,我怕到时候,我说不好话,事情就更僵了。你跟着去,在旁边说两句,就是不说啥,那也好过我一个人去。”

连守信今非昔比,有他在场,连老爷子和周氏,以及老宅的所有其他人,多少都会收敛一些。

“三哥,你话都说到这了,那我也跟你说句实话。”连守信见连守礼将话挑明了,知道他这也是没办法。“你要是怕把事情弄僵,还真不能让我也跟着去。我要是去了,那边嘴上不说啥,就怕心里的疙瘩更大。”

连守信这样说,连守礼就不吭声了。

“三哥,你也别多想。你就自己去,咱爹肯定不能说啥。要不,你就像叶儿说的,把钱放下就回来。过了这一阵,有啥话,以后都好说。”连守信又道。

“爹,要不,还是我跟你去吧。这个事,叫我四叔,是不合适。”连叶儿就道。

“要不,三伯,你就先把这事晾一晾。过几天,再把钱还回去也行。那时候,就是有啥气,也该消了。”连蔓儿说道。

“算了”连守礼想了想“我自己个送吧。不等过几天了,省得…”

省得什么,连守礼终究没说出来。

“她爹,你这过去,要不,给那边捎点菜过去吧。”看见连守礼站起来,赵氏就说道。

今天连老爷子、周氏还有老宅那一大家子都没吃饭就回去了,若是换做张氏,不管怎么生气,也会在吃饭前,就送些饭菜过去。而赵氏,只怕当时真是吓坏了,她又没经历过什么事,就一直没想起来。如今在连蔓儿家这么坐着,许是想起从前连蔓儿家是如何做事的,这才想起来。

连守礼就点了头,像拿着烧红的火炭一眼将那钱袋拿起来,带着赵氏出去了。他们要回家装些饭菜,然后由连守礼送去老宅。

连叶儿并没有跟着连守礼和赵氏回去。

“蔓儿姐,在家里,我就劝我爹,说这事不该找四叔。”连叶儿小声地跟连蔓儿道,说话的时候脸依旧是红红的。

不客气地说,很多时候,连守礼和赵氏这两个大人,他们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小姑娘连叶儿。

“没事。”连蔓儿对连叶儿道“咱们两家,也不用那么多讲究。不管谁对谁,都是有啥说啥。这要是能行的事,那自然就没二话。不行的事,那也肯定把道理摆出来,不会往心里去。”

“嗯。”连叶儿听连蔓儿这么说,似乎是放下心来,就点了点头。

“蔓儿姐,我也不怕跟你说。我爹、我爹他这么急着把钱送回去,是有缘故的。”连叶儿顿了顿,又小声地告诉连蔓儿“我爹是害怕,害怕以后我们那房子…有、有烂。”

烂,是三十里营子庄户人家有些老年人的口头语,意思大概就是牵扯不清。

“能有啥烂?”连蔓儿惊讶道。

“还能是啥烂吧,就是怕老宅那边的人赖上。”连叶儿道。

“这不大可能。”连蔓儿听了,就笑道“你们盖房子,这是大事,咱村里谁不知道啊。你们是光身出户的,原来的房子啥的都给留下了。那房场是找村里要的,房子是你们自己个盖起来的。他们谁要赖,那都是白搭。”

“蔓儿姐,这个理是没错。可老宅的那些人,啥时候讲过理。”这个事,关键是我没个兄弟!”连叶儿说着话,整个人似乎都有些萎靡起来。

连蔓儿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连叶儿这一家三口担心的是什么。她倒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是…

“叶儿,有你爹在,这些都谈不到。真要是有那一天,(连守礼不在了),那个时候,你们家肯定也不能就你和你母亲两个人吧。”连守礼正在壮年,就算他和赵氏真的再生不出儿子来,等再过两三年,连叶儿就可以招赘成亲,到时候生了孩子,必定姓连,连守礼这一支的香火就不算断。这样,老宅那边即使有人想夺产,他也夺不走。

“再说了,这还有我们那。咱们住的这么近,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欺负你。”连蔓儿开解连叶儿道。

连蔓儿又和连叶儿说了一会话,连叶儿担心赵氏一个人在家,就告辞回去了。

送走了连叶儿,连蔓儿就将她刚才的一番话跟连守信、张氏、五郎、连枝儿和小七说了。

“怪不得要找你陪着去,原来是怕这个。”张氏就对连守信道“他三伯这个人,虑虑的还挺远。”

“我说我三伯咋看见那钱,吓得那样那。”五郎也说道。

连守礼接钱时的态度,连老爷子和周氏都看见了。连老爷子装作不知,但是周氏的性子却是另一样,她选择了立时发作。

“我看我三伯心里啥都明白。你看他表面上,呵呵…”连蔓儿笑了两声“可是这心里,对那边,可防备的什么似的。”

“防的有点太过了”连守信想了想,说道“虽然说,我也赞成他把钱还回去。”

“那也是因为老宅那几口人,平时就没给人留下啥好念想。”张氏就道。

“关键啊,还是没儿子,哎…”连守信叹气。

连守信这样说,大家都认同。只是这件事,却是任何人都帮不了的。

连守礼给老宅送去了饭菜,又将那钱还了回去,由于连老爷子压服着,周氏竟也没有抓住连守礼吵闹,不过是看连守礼的眼神恨恨的。连守礼全须全尾地从老宅回来,心里感觉庆幸,那之后,很多天都没敢往村里去,更别说是去老宅了。

山上的工程完工,鲁先生在后期题赋、匾额等项事务上出力甚多,沈家很满意,还奏表上达了天听。皇上对鲁先生写的一篇赋尤为欣赏,那篇赋假托仙家,描写、颂扬的却是当今皇上和先沈皇后的恩爱、深情。皇上龙颜大悦,当即就下了诏书,赦免了鲁先生原来的过犯。

鲁先生自然喜出望外,连蔓儿一家也跟着欢欣鼓舞。

第六百二十一章 樱桃红了

山上的工程完工,连蔓儿因为鲁先生还有老黄的关系,曾经进去游玩了半天。当然,她不是一个人去的。同行的还有连枝儿、五郎、小七,张氏和连守信也一起去了。又因为机会难得,连蔓儿还带上了连叶儿,张氏又打发人将接了吴家的四口人来。

皇上下旨为沈皇后修建的工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前面的一部分是一座宏伟的寺庙,庙的正殿供奉的是照着沈皇后的画像塑的观音像,另有前殿、后殿、还有左右偏殿,分别供奉的是天王、药师以及八百罗汉。

这座庙,有皇上御笔亲题的名字,但是百姓们却都将其称为娘娘宫或者娘娘庙。

在娘娘宫的后身,是敕建工程的另一部分。这部分是一座仿造江南山水的园林,也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可以说是美不胜收。这个园子是皇上赐给沈家的。

这一番游玩,可以说让众人都大开了眼界。回来之后,还津津乐道了许久。

工程完工后,三十里营子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京城里派了钦差来,举行了仪式,沈家的众人也来了,在庙里做法事、祭奠前沈皇后。

沈六和沈九自然也来了。不过,因为这次沈家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又要举办各种仪式,忙的分不开身,和连蔓儿她们就只匆匆地见了一面,然后就随着沈家众人回去了。

因为沈家要派人进京谢恩,沈六自然是要去的,沈九竟也被安排着跟了沈六一起去。

鲁先生获得了赦免,但是却没有重新录用的旨意下来。鲁先生的文章既然得了当今圣上的青眼,又有沈家为其斡旋,再次被皇家重用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此,鲁先生就打算趁这空闲,回家乡一趟。

几年没有回去,总是有些事情要打点的。

鲁先生要回乡,五郎打算随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要成材,寒窗苦读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只迷信书本,与实际脱节,最后只能读成呆子,所以这广泛接触实际,开阔眼界和见闻也是不可少的。甚至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足可以说明游历的重要性。

五郎并不急于参加乡试,跟着鲁先生回乡,路上照顾鲁先生的同时,依旧可以跟鲁先生请教学问,又可多增添些见闻,长些见识,实在是再好也没有的一件事。

而鲁先生如果一个人回乡,孤零零地也很没意思,有五郎这个学生做伴、照顾,这一路上到处游历游历。鲁先生自然也是愿意的。

要打点鲁先生回乡,连蔓儿这一家人可就忙碌了起来。

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负责这师生两个的衣裳和行李,好在现在天已经很暖和了,而且鲁先生家在南方,越往南走,天气只会更加炎热。而按照鲁先生预计的行程,不等到秋天,就会带着五郎返回,所以,只需要准备单衣就可以了。

这两年,连蔓儿家为鲁先生置办的一年四季的衣裳本来就有好些,这个时候,又买了衣料,请裁缝来,从里到外,包括鞋袜和帽子、头巾,又给鲁先生置办了八套。五郎的略次一等,新置办了六套。加上两个人原来的衣裳,别说这次只是去两三个月,便是再久,也都足够用了。

连守信则是带着人,负责采买各种土仪,表礼,一来是给鲁先生带回家去,而来也是要鲁先生和五郎带着,这一路上好送人情。

鲁先生和五郎出门,身边自然要带人服侍。

一家人精心挑选,最后安排了管事李孝,小厮小福、小贵 ,长随 大力、柱子,另外还有四个车夫跟随伺候。其中小福一直是伺候五郎的,另一个小厮小贵原来是连记店铺的小伙计,因为忠心且机灵,被五郎挑中。管事李孝,则是从罗家村的庄子上提上来的一个管事,在连蔓儿家已经做了一段时间,老练而可靠。两个长随还有那四个车夫,原来都是长工,后来签了死契的,也都是平时办事稳妥、靠得住的人。

连蔓儿又给五郎准备了丰足的盘缠,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鲁先生和五郎带着一众随从就从三十里营子出发了。

小七本也想去,但是因为他年纪还小,张氏舍不得他,因此没让他去。

送走了五郎,一家人难免心里都有些空落落的,尤其是张氏,不过,好在身边还有小七,过了一两天,也就慢慢的缓过来了。毕竟,五郎这次远行,是一般人想也想不到的好事。而且,这两天,经过连蔓儿的劝解,她也明白,这次的历练,对于五郎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好处。

正是四月末五月初的天气,连蔓儿家庄园上的果树在一季芳菲之后,杏子还没有熟。那一颗颗的青杏,看着就让人嘴里泛酸水,谁也没有勇气就那么摘下来吃。

连蔓儿和小七提着篮子,看着青杏,心里想着,这要等什么时候,这些杏子才能成熟变黄。

成熟的杏子是极好吃的,而且别看现在的青杏不能吃,等到了杏子收获的季节,那个时候的青杏可是很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