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把你掰直/重生之竹马成双上一章:第 13 章
  • 重生之把你掰直/重生之竹马成双下一章:第 15 章

陈昌盛接过话说:“咱们茶山不是马上就要开花了?”

陈赞心里为二叔握了一下拳头:二叔威武。

刘双双也说:“自己养点蜜蜂也不错,春天里到处都是菜花,你们要是明年种金银花,不也是有很多花?”

陈昌隆点点头:“那行,我去看看,有就买一点。”

过了好几天,陈昌隆兄弟二人从省城回来了,茶油的价格比榨油坊的稍贵一些,车旅费起码没有亏。

他们还买回了一批金银花苗,回来就种上了,据说明年就可以开花,数量不多,得慢慢拓展规模。并且还如陈赞所愿,带回了两箱蜜蜂,回来不多久,便赶上油茶开花了。全家人都很满意,因为养蜜蜂不仅能割点蜂蜜,也是油茶丰收的保证啊。

第29章 不想分开

到了五年级,学校的各式竞赛就多了起来,什么奥数、作文等等,陈赞作为班级的第一名,哪一个也逃不掉。

但是陈赞很懊恼,奥数他根本就不在行好不好,那什么从1递加到100的题目,他勉强还知道,但是那些一大串相近的数字相乘再相减或相加,他真是看得一个头两个大,就是高中代数也没这么难的啊。

这样的题学来干什么用,能够实践到生活中去吗?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吗?自己又不要做数学家,做这些数字游戏干嘛来着。陈赞学得满腹牢骚。

但是他还不能拒绝,老师的眼神那么殷切,倾注于了那么多的期望,他怎么能对老师说,自己不想去考试。让他稍感安慰的是,谈天也要参加奥数班,下午留校补习就有伴了。

谈天显然有一个逻辑思维强大的脑子,他能在那些弯弯绕绕的数字迷宫中畅游,迅速捕捉到那些在数字中跳跃的规律,简直是如鱼得水一般快活,甚至有时候比数学老师都反应得快一些。难怪数学老师偏爱他,这样的得意门生,一个老师一辈子能遇上几个啊。

相对于奥数,陈赞更喜欢作文比赛,至少这个是不用培训的,也不能量化,因为他的作文能力强,林老师对他采取了放羊式的教育方法,从不要求他交习作,只要考试的时候直接上场就行。

五年级上期,谈天顺利通过了各级奥数的初试复试,县里准备推荐他去参加明年三月份的某权威奥数初试,听说还要去市里参加比赛的。

谈天能够参加这种规格的奥数比赛,令陈赞几乎跌破了眼镜。他清晰地记得上辈子谈天也是参加过奥数比赛的,但是只在学校获过奖,连学区都没能排上名。

为了支持谈天参加奥数比赛,陈赞从三个人的基金中拿出钱来,给谈天买了好几本奥数资料。既然要做,那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而陈赞的作文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算是皆大欢喜。

谈天现在也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了,但是他并没有多高兴,因为数学奥赛的奖品太实在了,不是数学课外读物,就是证书,最好的还是县里比赛发的派克钢笔。

为什么不发奖金呢?谈天不止一次和陈赞提起此事。

陈赞哭笑不得,他将谈天彻底培养成了一个财迷,都钻钱眼里去了。

快到期末的时候,学校来了一批镇中学的老师,把班上的尖子生都叫去动员了一番,然后将资料登记在册。陈赞和谈天都在此列,陈赞知道,这是镇中在摘尖子呢,到时候这一批学生,多半都是上了镇中学,以前他也是这么被挑去的。

但是陈赞并不想去镇中,他想去二中。比起镇中来,初高中都办的二中环境要好得多,虽然有些人觉得二中的附属初中不及镇中,但是陈赞觉得将来直接上二中的高中部也不错。

他自己以前上的是镇中,后考的县一中,但是考大学那年,二中出了一名清华生一名北大生,而一中一个也没有。比起来,二中的环境肯定不如县城的一中,但是人家是有龙则灵啊,这一次他一定要去沾沾那些尖子生的光,让自己也承受一下尖子生的压力,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嘛。

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谈天问陈赞:“小赞,这些都是镇中的老师啊,以后我们就可以上镇中了?”

陈赞点点头:“如果升学考试没有意外,应该就是在镇中了。不过我不想去镇中,我想考二中,等下我跟林老师说一声去。”

谈天连忙说:“那我也上二中吧,我跟你一起。”

“好。”心说:你当然得跟着小爷走,不看着点又要走歪路了。

陈赞跟林老师说要考二中的时候,林老师吃了一惊:“为什么要去二中?镇中要比二中的初中好一点啊。”

陈赞想了想:“我去过镇中和二中,二中比镇中大很多,我觉得环境要好一些。而且我听说二中比镇中管得要严一些,将来我直接考二中的高中了。”

这个年代,小学升初中不存在志愿问题,也不存在划片区问题,通常是学校来挑人,有关系门道的,就托熟人去了自己想去的学校,余下没被挑选的,都被发配到乡中学去了。

林老师想了想:“好吧,我给你留意一下。”

陈赞说:“老师,还有谈天,他也跟我一起上二中,麻烦您留一下心。”

林老师锁起眉头,看了一下陈赞,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陈赞知道,这事虽然跟林老师打过招呼了,但最好还是让爸妈找个二中的熟人说一声才好,确保万无一失,他也不担心人家不要,好学生到哪里都抢手。

寒假的时候,陈小芳带着李俊瑞又回来了,这次只是小住,没有把小家伙托付在此。

陈赞看着小俊瑞头上的绒毛皮军帽,帽子前面有一颗闪亮的红五星,不由得笑了起来,自己几乎都忘记了,这还是这个年代的流行款呢,小时候自己也有一个,可神气了,不知道后来成了哪只老鼠的窝了。

陈小芳来的时候,陈赞正和谈天准备去山上挖冬笋,陈赞看见姑姑来,便将手里的篮子和锄头都放下了,去逗小俊瑞:“瑞瑞,叫哥哥。”

小俊瑞已经不太记得这个哥哥了,有些羞怯地往妈妈怀里躲,扭过头不看他。

陈小芳说:“瑞瑞,不记得哥哥了呀?”

谈天本来抿着嘴在一旁看着,看到陈赞吃瘪,不由得咧嘴笑了,不记得最好,省得像个跟屁虫似的,霸占着陈赞,可讨厌。

陈赞呵呵笑:“很久没看到了,有点认生。瑞瑞一直都很好吧?”

陈小芳笑笑:“挺好的。暑假时带他回去,找哥哥足足找了三天呢,现在看着又不记得了,真是小孩子,忘性大。”

陈赞对陈小芳说:“姑姑,你带瑞瑞进屋坐吧,我去挖冬笋,你回去时也带点去炒着吃。”

陈小芳有种和大人说话的错觉,这个小侄子说话跟个成年人似的,她笑着说:“听说你在县城卖冬笋,怎么从来不去姑姑家玩?”

陈赞笑了笑:“每次卖完笋都不早了,要赶回来挖笋,所以一直都没空去。”

今年寒假卖笋,陈巧没有再去,谈天取代了陈巧的司机地位,他现在拔了个子,勉强够得到车座,载人虽然算不上十分娴熟,但在陈赞的再三敲击下,骑得倒也稳妥,不过时间要比别人多一点。

陈小芳又说:“小赞你明年上初中了吧?”

陈赞点点头。

谈天一直斜倚着锄头把,这时候有些不耐烦地换了一条腿支撑着身体,面无表情地看着陈赞和陈小芳。

“小赞你想不想去我们城关一中读书?”陈小芳问。

谈天的脸一下子难看了起来,转过去看陈赞。

陈赞并没有注意到谈天的表情,他有些吃惊,他分明记得姑姑不大乐意自己去城关一中的,说是没有地方住,现在怎么又改变主意了。不过还是摇摇头,笑着说:“不用了姑姑,我和坛子要考二中,我爸爸已经帮我找熟人打了招呼了,只要能考上,就能去读。”

陈小芳看了一下旁边的谈天,嘴巴动了动,没有再说什么。

陈赞背起锄头,提着篮子往山上走。

谈天连忙跟上来:“小赞你不会去城关一中吧?”

“不去,我们就去二中。”陈赞头也不回地说。

谈天咧嘴笑起来:“就是啊,去什么城关一中,还不如二中呢。”谈天知道,要是陈赞去了城关一中,自己必定就得和他分开,因为陈赞的姑姑不可能会让自己也住在她家的。

陈赞也不愿意去县城上学,那离家更加远了,家里很多事他都顾不上,这离得近一点,自己多少还能顾着点。

晚上吃饭的时候,陈昌隆和刘双双也说到这个问题了:“你姑说可以去她学校读书,你还可以住在她家,你去不去?”

陈赞低头扒饭:“不去。”

刘双双看着儿子:“为什么不去啊?”小姑子愿意照顾自己儿子,这是求都求不来的福气啊。

陈赞说:“二中好些。”

陈昌隆说:“二中倒也不差。”

刘双双说:“你去你姑那儿上学,就能够在她家吃住了,比你自己在学校寄宿好一些啊。”当妈妈的总是考虑得更全面一些,尤其是孩子的生活问题。

陈赞说:“我自己会洗衣服。二中离家近,回家方便,你们要是来看我也方便。”

这倒是实情,家里这么忙,要是去县城,那得特意去才行,二中的话,顺道就去了。

陈赞又说:“姐姐也会考二中,到时候她读高中,我读初中,我们在一个学校不好吗?”陈巧这时在学校补课还没回来呢,要到过小年后才放假。

陈昌隆夫妇想了一下,这样也不错,离家近,想送点吃的用的都方便,两个孩子在一起,还能互相照应,挺好的。

陈昌隆说:“那我明天和小芳说一声,不去他们学校了,就在二中吧。本来我也跟人家吴老师说好了,到时候要是不去,也不好说不是?”吴老师就是陈昌隆托的熟人。

刘双双夹了一筷子青菜,说:“这也是你妹妹的不是,老早就说了不愿意帮忙,现在我们都把这边的事都定下来了,才来跟我们说,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折腾。”

陈昌隆瞪了一眼老婆:“少说两句,孩子还在呢。”

陈赞说:“妈,跟姑姑没关系,我本来就不打算去县城读书的,太远了,我不喜欢。”

刘双双看了一眼陈赞,叹了一口气,越发觉得儿子越大越有主见了。

第30章 坛子的烦恼

自去年冬天起,陈赞便如愿以偿喝上了蜂蜜。受气候影响,冬蜜的产量不高,但却是最浓稠的蜂蜜。

第一次割蜂蜜的时候,大家看着蜂箱里密密麻麻的小蜜蜂,只觉得头皮发麻,没有人敢动手,最后还是巾帼英雄刘双双动手的。因为是第一次割蜜,留着的要比割下来的蜜还要多不少,但是大家也没继续弄,反正在那里呢,蜜蜂也要吃的。

自家产的蜜,数量有限,也没打算用它赚钱,全都分给家里人吃了。按大人们的说法,这么甜的东西,给老人和孩子吃就好了,陈赞却坚持让爸妈都吃,每天用温开水泡一杯,喝了可以润燥养胃、美容养颜,长期坚持下去,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到处都是菜花、野花,蜜蜂嘤嘤嗡嗡忙个不停,繁殖地非常迅速,原来的蜂箱已经装不下了那么多蜂蜜了。

陈昌隆去隔壁镇请了一个专门养蜜蜂的人来,将自家的蜜蜂又多分了两箱,这样一来,蜜蜂的数量便翻倍了,到年底,产量就会比上年多上一半。

陈赞和谈天兄弟俩的积蓄已经接近五百块了,这对几个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陈赞为了不影响谈天的学习,在五年级下学期停止了捡菌子的活动,每天早上起来后跑一圈,然后直接回去吃饭上学。

谈天起初实在无法对那些菌子视而不见,但是陈赞已经不捡不卖了,他捡了也顶多是过过瘾,自己尝个鲜。

谈天不止一次对陈赞说:“小赞,这不捡菌子了,总觉得缺了什么似的,咱们继续捡吧。”

陈赞推他的脑袋:“你真是个劳碌命,不捡了,等考试完再说吧。你昨天的日记写了没有,拿过来我给你看看。”现在陈赞要求谈天每天记日记,以提高他的写作水平。

谈天耷拉着脑袋:“不捡菌子,我不知道写什么了。”

陈赞踢他:“就你这点出息。每天发生那么多事呢,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做过的,想到的,哪个不能写?”

谈天跳起来躲开:“每天就跑步、上课、做作业、吃饭、睡觉。”

陈赞说:“就这些事,你拿一件来写,都能够写一篇日记了。这样好了,以后我给你出作文题,你还是写作文吧。”

“啊!不要吧,我不喜欢写作文,还不如让我去做奥数题呢。”谈天抱着脑袋哀嚎。

陈赞翻白眼:“你想得美,以后中考、高考又不是只考数学,哪一个不考语文,你要是考不上,你回去跟你爸学修电视机去。”其实谈天的作文水平在陈赞的训练下,已经大有进步了,陈赞只是想锦上添花。

谈天脖子一梗:“我不跟我爸学修理,我去广东打工去。”

陈赞冷笑两声:“你去啊,你这身板,将来估计长得比你爸还高,去做搬运工最合适了,一天从早背到晚,全身都是灰尘和汗水,一个月倒是可以赚个几十上百块,你有出息啊。”

谈天立即换上一副嬉皮笑脸,趴在陈赞肩上:“我和你开玩笑呢,小赞。你放心好了,你将来考什么学校,我就考什么学校,肯定不会和你分开的。”

陈赞想起一件事来,脸色突然一变,一把将谈天的脑袋从自己肩上推下去:“死开,死开。”

谈天一下子愣住了,神情十分受打击:“小赞,我——”

陈赞觉得自己反应有些过头了,换上一副神情说:“你少跟我嬉皮笑脸的,好好给我写作文,你以为想和我考一个学校就能考一个学校啊,说得倒轻巧。不知道自己重死了,压得我肩膀酸。”

谈天还是很好糊弄的,立即便被陈赞真真假假的几句话哄骗过去了:“小赞你给我出题吧,我一定会好好写的。”

“好吧,我要好好想一下。”陈赞故作轻松地答。

三月份,谈天去参加奥数比赛,虽然没有进复赛,但是也算是给学校争了光,全县也不过就三个名额。这个成绩在陈赞的预料之中,就奥数来说,半路出家的谈天也就是个业余水平,能够入围这个比赛,就已经很不错了。

谈天没有半点失落,他将那些奥数书扔在一旁,大吁了一口气:“嘿,终于不用再做奥数了。”一脸的轻松。

陈赞也无奈地摇摇头,这些东西,说起来还真是兴趣爱好而已,多一些虽然没有坏处,但也没有十分明确的好处,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够锻炼一下思维方式而已。

五月份的时候,陈赞家里种的金银花迎来了第一次收获,头一年产量不高,因为花苗有限,所种面积有限,只有三四亩地的面积,一共只赚了一千多块钱。但也算是不错了,到明年,等二十多亩地全都种上,至少会有几千块的收入。

陈赞看着爸妈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家里和后山之间忙碌,心里也颇有成就感,一切都照自己预计的方向发展着。

他发现,许多事真是要去破才能立,爸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若是没人推动,谁会愿意花一大笔钱去承包一个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后山呢。

自从后山承包下来了,养鸡场也便跟着发展起来了,再接着金银花田也发展起来了,养蜜蜂也日渐有了规模。

有一天他还听二叔说,准备将家里的茶籽粕和茶壳用来养蘑菇。这事他可从没有跟二叔提起过,他本来还打算将养蘑菇的事推迟到自己上中学后才说的,没想到二叔的消息还很灵通。

爸爸显然也很支持这个想法,正准备在后山的鸡场旁边用竹子搭一座蘑菇棚呢。因为他们听说,除了茶籽粕,鸡粪也可以用来做蘑菇的养料。

谈天听说陈赞家里要人工养菌子,还准备用鸡屎来养,不由得呲牙说:“那还能吃吗?鸡屎臭死了,反正我以后不敢吃你家的菌了。”

陈赞凉凉地说:“你妈用你拉的大便去浇菜,你没吃过那些菜?你今天早上吃的辣椒,就是用大便淋过的。”心说,小样儿,让你矫情,看小爷不恶心死你。

谈天果断被恶心到了,他的胃里一片翻江倒海,十分难受地看着陈赞:“你不要这么报复我吧!”

陈赞嘿嘿笑,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谁叫你想象力那么丰富,你不去想,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谈天连连告饶:“好,好,我以后再也不说你家的菌子了。”

陈赞说:“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它现在还是鸡屎,等过一阵子,它就变成了蘑菇,你不觉得特好玩么?”

谈天跳过这个话题,看着陈赞说:“你是不是知道你家要种蘑菇,所以才不去捡菌了?”

陈赞白他一眼:“这哪跟哪啊,我哪里知道家里要养蘑菇啊。我不捡菌子卖,是因为要考试了,不想大家那么辛苦,好心当成驴肝肺。”

谈天说:“是没那么辛苦了,但是没有钱赚,感觉好无聊。”

陈赞拍拍他的肩:“等考试完就好了,我们就能够再去赚钱了。”

于是谈天热切盼望着暑假的到来。

然而暑假还没到,谈天的美梦就被敲碎了,他找到陈赞的时候,几乎都要哭了:“小赞,我完了,我爸他让我暑假去他那儿帮他做饭!”

“?”陈赞一头雾水,“怎么回事,你爸不是一直在街上吃么?”

谈天突然暴躁起来,加大了嗓门:“可是他说他不想在外面吃了,要自己做饭。他让我放了暑假去给他做饭去!谁去给他做饭啊!每天赚那几个钱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想外面吃,就自己做去!”

陈赞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敢情是谈卫民觉得在镇上吃饭划不来,要省点钱自己做饭,所以让谈天去帮忙做饭呢。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当初是他想办法让谈卫民去摆修理摊子转移注意力的,如今他做得顺手了,自然就想挣钱,只是没想到,这极有可能便是促成谈天一家走向另一条路。

陈赞不说话,谈天更是着急:“你说怎么办啊,小赞?烦死了,我不想去我爸那儿,我还要赚钱呢。”

陈赞想了想说:“你爸店里生意很好啊?”

谈天撇撇嘴:“谁知道,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个百多块吧。”谈天自己能赚钱了,压根儿就瞧不上他老子那点收入了。

“而且我要是去了,他肯定又要天天骂我,我会烦死去。他为什么不能自己在街上吃,一碗米粉也才五毛钱,一个月顶多就三十块。”谈天简直要抓狂了。

陈赞心说,一个月要是赚个几十块,那也就只够个饭钱了,哪里还有余钱,谈卫民显然也是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家里种着地,老婆分不开身,就叫儿子去帮忙。可惜他忘了,他这个做爹的不仅没有树立威信,也不够慈爱,与谈天相处得不像父子,倒像是仇人,儿子根本就不愿意去帮忙。

陈赞有些同情地看着谈天:“要不,让阳阳去?”他说这话也有些违心,因为他不觉得谈卫民是个好父亲,哪个孩子跟着他,都不会很好过。

谈天气呼呼的:“他不会做饭!我就是烦,我爸为什么非要去镇上开铺子,还得让我去帮忙做饭。”

陈赞斜睨他说:“你爸要是不去镇上开铺子,你哪有现在这么滋润。”

谈天一下子就蔫了,这是真话,自从谈卫民开修理铺子了,牌也打得少了,脾气也没那么大了,以前每三天要挨一顿胖揍,变成现在一礼拜挨一顿骂,只有谈天惹了事或者谈卫民心情不好才会想起来揍他,比起之前已经好太多了。

“你要去多久?”陈赞问。

谈天叹气说:“他说暑假里生意好一些,我又闲着,便让我放了假就去帮忙。”

陈赞拍拍他的肩:“那你就去吧。坛子,别烦,我和阳阳赚的钱依旧算你一份。”

谈天涨红了脸:“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真不想跟着我爸啊,他老是骂人打人。”

“再怎么说,那还是你爸爸,你们是父子,哪有隔夜仇的,你要好好和你爸相处才行。再说你爸爸已经很久没有打你了吧。”陈赞觉得这对父子的恩仇也不能长此以往,要尽早化解才是。

谈天的眼睛里突然有些潮湿,抿紧了唇看着陈赞,仿佛有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和哀伤。

陈赞有点感觉自己在将他往火坑里推的罪恶感,他扭转头不敢看他:“坛子,你反正是白天去,下午就回来了,下午回来咱们一起玩。再说我经常要去街上卖菌子,到时候我就去找你啊。”

谈天烦躁地踢了一脚地上的小石子:“烦死了!不想去上学了,也不想回家,我讨厌那个家。”

陈赞心头猛地一跳,谈天的叛逆期来得比自己预料的还早,要是这样下去,他去了他爸那儿,会不会走向自己没法控制的那条路?“坛子,别着急,我回头跟你爸说说去。”

陈赞对自己也没多大信心,谈卫民那么刚愎自大的个性,不见得会把一个孩子的话当回事。他在试图改变谈家人的命运,但是开了头之后,命运最后到底会走向哪里,却不由他的控制,他只能暗暗祈祷谈天能够保持他淳朴热情的性格,不受外力的影响失了本性。

第31章 进火坑

谈天以前盼着考试完放暑假,现在却巴望着这个学期永远不要结束。因为情绪受影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他的成绩出现了一些下滑迹象。

放学的时候,陈赞冷着脸说:“坛子,这次考试是怎么回事?数学居然还有两道应用题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