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上一章:第 88 章
  •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下一章:第 90 章

程招娣脑子“嗡嗡”作响,他们说了些什么她都听不清了,脑中只有老父老母踉踉跄跄仓皇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痛,直直地倒了下去。

“阿妈,阿妈…”刘天天这回是真的慌了神。

程招娣在床上躺了几天,刘长生闷头不说话,对程招娣不闻不问,刘天天只好带着刘向上忙里忙外,把家里的大小家务都承担起来。

“三姐,要不要给大姐和二姐捎个信?”刘向上见刘天天吃力地拎着大木桶去喂猪,连忙上前帮忙,可他们俩毕竟都还是小孩,力气有限,猪食溅了一身都是,他看着刘天天那要强的样子,心里一酸。

“捎信可以,但别说阿妈生病的事儿,大姐在京城帮不了什么忙,阿妈又不是什么大病,要真把她给招回来了,说不定还没到家,阿妈的病就好了,这不是让她白忙活吗?还有二姐,现在上了高三,正是要紧的时候,影响了她考大学怎么办?”一向爱美的刘天天不以为意地拍了拍飞溅到身上的猪食,“我知道你最近挺辛苦的,再努力熬一熬吧,等过了这段时间,阿妈病好了,一切都好了。”

“我不辛苦,我是怕你累。”刘向上不自在地嘀咕,过去刘好好和刘学习在家的时候,他们俩不对盘,总是互相争抢掐架,可等两个姐姐离家了,姐弟两个的感情反而好了很多,虽然有父母在家,可那是两个糊涂人,他们总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也变得能够互相体谅了。

刘天天朝他笑了笑,“说不累是假的,我真想大姐二姐啊,她们在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用多想,大姐能把阿爹阿妈开导得好好的,二姐能把家里的事料理得清清楚楚,咱们俩就负责在一边瞎玩,那时候多好啊…可大姐说过,人总要长大的,咱们不能一辈子都躲在姐姐的翅膀底下,所以凡事还得靠自己。”

刘向上用力地点了点头,觉得这段时间自己这个不靠谱的三姐长大了许多,没有过去爱笑爱闹爱美了,还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想心事。

“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发呆?”刘向上扯着她的衣角偷偷问道。

第五百一十章 接待

刘天天皱了皱眉,压低了声音,“你听说没,永宁县有不少人坐船逃到国外去,听说在国外干活能赚很多钱呢。”

“你可别犯傻啊!你才多大啊,动这种心思!”刘向上吓了一跳,“要是被发现了,那可是要被抓起来的,说不定还要像阿龙表哥那样被枪毙呢。”

“都坐船出去了,还怎么被抓起来?”刘天天不以为然地说,“我听人说在国外干一天的活赚的钱比咱们干一年还多呢。”

“那是拿命去换的!”刘向上急了,“大姐以前不是和我们说过下南洋的故事吗?下南洋可苦了,不少人在海上就把命给送掉了,都是一些在家乡活不下去的人才想着下南洋搏一把,咱们家又不是没钱,值得你动这种念头?”

“咱们家就是没钱!大姐现在没有工资,不但得供自己读书,还要供二姐读书,供我读书,这不是要把她逼死吗?反正我的书也读不好,不想白白浪费她的钱,倒不如自己出去闯一条路。”

“你疯了吗?过去口口声声说要好好读书到城里去的人也是你,现在说不读书的人也是你,大姐把读书看得多重,你是知道的,你要是不读书,对得起大姐吗?”刘向上拉着她,声音不由得大了起来。

“你小点儿声,别让阿爹阿妈听到。”刘天天扯了他一把,“我就是不想拖累大姐,才不读书的。”

“瞎扯,你要是偷偷坐船跑了,说不定还要连累咱们一家,连累了大姐的前途!”刘向上咬牙,“大姐之前都已经在担心阿龙表哥的事情连累我们了,你想想你是她的亲妹妹,要是干了要被抓起来的事,大姐会不会因为你受连累?祥伯说过,大姐是有大前途的人,咱们谁都不能给她抹黑丢脸!”

刘天天抿了抿嘴,她光想着赚钱了,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你就安安心心地读书,我会努力把钱省给你读书的,你可千万别做傻事,不仅连累了大姐,还让我们全家失望。”见刘天天似乎被说动了,刘向上连忙安抚道。

刘天天不置可否,没钱读书不是她放弃学业的全部理由,最重要的是因为她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越往下读就越跟不上,她不是刘学习那种文静内向肯下苦功好好学的人,她根本坐不住。

相比每天枯坐在书桌前努力学习,她更想出去闯荡,她想见识外头的花花世界,偏偏刘好好又把读书看得那么重,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供他们读书,如果她读不好岂不是对不起她?心理压力越大,她就越学不进去。

刘向上不一样,他脑袋瓜机灵,又对读书感兴趣,看得出来是棵读书苗子,她可不想花了刘好好那么多钱读书,到了最后却成了刘家唯一一个不是大学生的孩子,倒不如自己主动不读书了,面子上也好过一些。

刘向上毕竟还是个小孩儿,看得出刘天天有心事,却猜不出她心里真实的想法,只是对刘天天更加关心了,刘长生给他留的鸡蛋,他都舍不得吃,非要偷偷给刘天天吃,只希望她能打消偷渡的念头。

刘好好远在京城,只能通过弟弟妹妹稚气的信件得知一二,这次程龙被抓的事情,她完全没有插手,最后却能得到解决,看来两个孩子的确是长大了,可是她并没有在信里读出他们的得意,刘向上的信里透着一股不合年龄的忧虑,而刘天天虽然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绘声绘色,却对自己的近况只字不提。

她凭着直觉觉得这两个孩子有些不对劲,但是接待外宾的时间一天天近了,大家都在为这件事努力准备着,她就算再担心忧虑,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抛下一切回家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

接待M国代表团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们在京大校园里访问的时间只有一个上午,但是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演练,不容许出现任何差池,可以说他们走进京大校园里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所以刘好好作为接待组一员,是绝对不允许擅离职守的。

校长黄坚不是搞专门搞学术的,而且他当年是留苏的学生,对M国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他虽然全程陪同,但却不打算和代表团有深入的交流,生怕露了怯,便建议让当年留学M国,又专业对口的法学博士徐华来伺候这帮法学博士们,刘好好则作为学生代表介绍京大的学生情况。

当然他们的发言稿都是经过重重审查的,也对外宾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预设,只要外宾们没有临时问一些出格的问题,他们只要负责照本宣科就行了,基本没有什么临时发挥的空间。

为了接待这些外宾,徐华特地穿起了西装打起了领带,刘好好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由学校出钱,给他们定做了合身的衣服,刘好好穿着合体的白衬衫黑裙子,两条辫子垂在胸前,眼神像被雨水洗过一样格外明亮,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朝气,一老一少看起来格外精神。

徐华虽然紧张,可看到谢亮穿着合身笔挺的中山装站在一旁,不由得眼睛一亮,“来来来,难得大家都穿得这么鲜亮,咱们来一块儿合张影。”

负责摄影的老师自然知道今天对他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么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谁不想要留影纪念啊,反正外宾还没来,立刻乐呵呵地端起相机,“徐老师站中间,好好站右边,谢亮站左边,都往我这儿看,我数一二三啊…”

负责接待的老师同学们都笑嘻嘻地看着他们,也准备待会儿合影留念,平时照相的机会越是难得,他们就越是喜欢照相。

谢亮被这么多人看着,难免有些不自在,看上去格外青涩,倒是刘好好和徐华这一老一少大大方方的,笑嘻嘻地看着镜头,没有半点不自在。

第五百一十一章 风度

“你们仨这张照片让我想起几十年前泰戈尔访华的时候,林徽因徐志摩和他老人家的合影,松竹梅岁寒三友啊。”有个老师戏谑道。

谢亮脸上的神情愈加羞涩紧张,甚至不敢多看刘好好一眼,刘好好和徐华却相视大笑,她眨眨眼,“我可不敢和大才女相比。”

“且不说才,就你这长相还真不好和人家相比。”徐华毫不客气地吐槽爱徒。

“彼此彼此,您也不好和泰戈尔比才华和气度风华。”

“也就只有谢亮,虽然不如大才子风流倜傥,但是清俊挺拔当得起君子竹。”

谢亮被这一老一少作弄得脸皮泛红,性格内向的他永远都做不到刘好好这样坦然自若。

他还犹自难为情,刘好好已经开始招呼起他们法律系的老师同学拍合影了,拍完之后又招呼学生会的同学合影,半点没有在意异常木讷的谢亮。

他脸上的红晕还没有褪,又被人推到了刘好好身边,白净的俊脸更红了,幸好用的是黑白胶卷,他的脸再红照片上也看不出来,只是脸上的表情特别不自然。

拍了一圈照片,大家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了,M国人又怎么样,他们也是人啊。

这些人也只是长得和他们不同,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些而已,大家还开玩笑着说,M国虽然科技文化发达,但生活条件也未必有多好,听说他们餐餐吃土豆,还不如他们现在每顿都能吃上白米饭呢。

可是这份自尊心在他们见到M国代表团时被击得粉碎,他们穿的套装是那么的时髦,就连布料似乎都闪着光泽,脚上的皮鞋是那么的铮亮,红润的脸色一看就知道吃得好营养很好…

女生们更是看得入了迷,口红、丝袜、高跟鞋…一切都是她们没有接触,至少是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过的,这些原本只是偷偷摸摸地出现在报刊杂志书籍电影里的东西,突然出现在她们眼前,这种视觉上给她们造成的冲击比什么都强烈。

这些M国人再时髦,在刘好好看来不过是几十年前的复古风,自然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但她敏锐地察觉到身边同学们情绪的变化,就连一些老师都受到了影响,何况是年轻的同学们。

国门乍开,新鲜的事物一拥而入,的确会让人看花了眼,也很容易迷了心。

他们原先生活在一个如桃花源般封闭的世界里,自给自足活得也挺快乐,生活虽苦但没有比较也不觉得有多苦,现在突然让他们看到这么一个广阔的花花世界,也难怪会冒出崇洋媚外的情绪了。

看来接下来对那些留学名额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刘好好的情绪有些低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优秀的人才都千方百计地想着出国,虽然国家盼着他们能够学到先进的科技文化回来报效祖国,但是在国外被繁华迷了眼的他们,有几个会真的选择回来支持国家建设?

她心头微凉,反正她前世认识的一个都没有,倒是等到祖国强大之后,冲着各项优惠政策回来的人不少。

国家送他们出国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等到了国外就将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只想着回来拣便宜,可见承诺这种东西最信不得。

这就是人性,人都是自私的,总是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选项,这大概也是一种本能吧,如果换作是她,也许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谁不想出去看看呢,看遍了世间繁华,又有几个人能甘于平淡。

谢亮无意中瞥见刘好好眼里一闪而逝的嘲讽,不由得有些奇怪,顺着她的目光朝那些毫不掩饰自己羡慕的同学们看去,心里便有些了然。

不是所有人都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甘于物质上的清贫的,物质越是匮乏,他们对物质的追求就越狂热,今天的情况他们排演过很多次,唯一没有算到的就是同学们那一双双狂热的眼神,虽然没有任何人说一句不妥的话,但这样的眼神无疑给了M国人很强烈的优越感。

其实刘好好站在几十年后用功利的眼光往回看,多多少少有些偏颇了,他们虽然对国外的优越生活十分向往,但骨子里还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在一开始还是怀着出国见世面,学成后建设祖国的单纯想法的,只是后头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也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影响,才导致了他们的三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徐教授,听说您是这一两年才回到京大来的,之前一直都在农村劳动,您觉得您在农村劳动的这段时间给您的学术生涯带来了什么改变吗?”一个穿着丝袜高跟鞋的年轻女士微笑着问道,她的脸上虽然带笑,问出的问题却不怀好意。

这个问题并不在他们预设之内,几个陪同官员立刻紧张地朝徐华望去,他却早有准备,回了她一个坦然的笑容,“我们国家有句话叫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在农村劳动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是让我真真切切接触到了我们国家基层的老百姓,让我知道了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也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反思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法制。”

“您难道不觉得像您这样的大教授大学者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课堂,大量地送往农村是一种浪费吗?你们的法律体系和法制建设的落后难道和你们这些学者不从事研究,而去从事体力劳动无关吗?”

“这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不能说完全无关,现在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才能重新回到课堂。”徐华风度翩翩地说。

“我只是觉得很可惜,您这样的人如果当初留在M国,已经是执业律师或者法学院的教授了,完全不必忍受这些,您后悔过吗?”

“当然不,能够踏踏实实地踩在我祖国的土地上,我每一天都觉得心安,怎么会后悔?”徐华坚定有力地说道,气场风度十分大气雍容,丝毫不像平时那个嬉笑怒骂的糟老头儿。

第五百一十二章 救场

“那你呢?好好小姐,我听说你们这些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年龄差别也很大,你过去也在农村劳动吗?”大概觉得从徐华这里找不到突破口,那年轻女士话锋一转,将矛头对准了看上去很稚嫩的刘好好。

这些问题都在他们的预设之外,只见陪同的几位官员皱起了眉头,紧紧盯着刘好好,生怕她的回答不够得体。

刘好好却不慌不忙,回了她一抹微笑,“我过去在农村当教师,在农忙的季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参加劳动,我们在劳动中付出了汗水,得到的不仅是收获的喜悦,还有对自己的磨练和对社会的反思,我虽然进入大学学习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段经历却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这么说,你愿意在学成之后,今后回到农村去做一名农妇了?”年轻女士目光炯炯地看着她。

“我愿意回到农村去,但不是去做农妇,而是去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国家花了这么的气力培养我们,如果我们再回到原点,那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如果今后有留学M国的机会,你有兴趣吗?”年轻女士并没有多在那个问题上纠缠,笑容依旧,看上去真的只是无关紧要的闲聊。

“当然有兴趣,只有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彼此的先进经验,才能共同进步。”刘好好笑盈盈地说,“我也很想为我们的共同进步出一份力。”

徐华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年轻女士耸耸肩,她毕竟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话里话外虽然挖坑,但终究不会在这种场合说一些过激的言语,毕竟两国是友好建交,没有必要挑衅激怒对方。

徐华和刘好好用自己的不卑不亢带了个好头,原本一脸狂热的同学们也都渐渐平静下来,M国比他们先进又如何,现在看到了差异,今后加倍努力赶上就是了。

再说了,华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历史,曾经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文化的代表,那个时候还没有M国呢,一时的落后不代表永远的落后。

M国代表团在京大逗留的时间不长,不过是半天而已,主要以参观为主,京大身为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出过不少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名人,其中一部分人就算是M国人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句“了不起”,这些都是之前设定好的环节,但谁也不敢放松,生怕M国人会突然问出什么意料之外的问题,答不上来的话就有伤国体。

“我记得京大有一位教授赵清河,他是很有名的文学家,我读过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真的非常美,他现在还在京大教书吗?能不能让我们见见他?”突然有一位戴着眼镜的红鼻子中年男人问道。

无论是陪同的官员们,还是校长黄坚和徐华他们这些老教授,全都面面相觑,赵清河是谁?为什么他们不知道京大有这么一位教授的存在,这一时半会儿的去哪里找人?就算找到了人,没有经过上级允许也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和外宾见面啊。

就在大家都有些慌了的时候,刘好好站出来脆生生地说,“赵教授在二十多年已经离开京大了,他对我们国家的金石纂刻很感兴趣,所以在那个时候就申请调到了文物研究所去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文学界损失了一位巨匠啊,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我本来还想向他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的。”红鼻子遗憾地说,“我到现在还能背得出他写的诗。”

刘好好微笑地用英文背了一首小诗,“是这首吗?”

“是的是的,你们也都读过他的诗?还是英文版本的?”红鼻子有些惊诧地问道。

“是啊,我们也非常喜欢他的诗,尤其是这一首,他曾经说过这个版本的英译诗是他最喜欢的,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无论从意境还是韵脚都与原诗最为贴近,译者怀特先生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

红鼻子高兴地点点头,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众人在心里默默擦了一把汗,幸好有刘好好救场,不然他们还真慌了手脚,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个叫赵清河的人。

不过这个刘好好也是够牛的了,这个赵清河默默无闻,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听说了这么个人,不仅如此还对他的一切如数家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不是法律系,而是历史系或是中文系的呢,说不定历史系和中文系的人都还不知道有那么个人呢。

“好好,你是怎么知道赵清河这个人的?”徐华偷偷退后几步,趁人不注意一脸紧张地拉着她问道。

学校里这么多老师都不知道二十年多前有这么个教授的存在,她当时还没出生呢,怎么就对这么一号人物了如指掌?事出反常即为妖,她虽然为大家解了围,但难免要受到盘问,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可就糟糕了。

“赵清河是姥姥姥爷的朋友啊,来过姥姥姥爷家几次,您不认识他吗?”刘好好一脸惊讶无辜地问。

徐华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那就没事了,没事了,待会儿肯定会有人盘问你,你照实说就是了。”

虽然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京大这么大,大师如群星璀璨数不胜数,不是一个领域的,彼此没有交集,互相不认识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徐华和苏弘毅他们是一批出国留学的,在国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也不会互相认识。

今天负责接待的恰好没有中文系和历史系的人,所以大家被问起赵清河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也是十分正常的。

不过刘好好知道赵清河却不是从杨平和苏弘毅那里听说的,赵清河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在国内籍籍无名,在国际上的声誉却很高,因为这些年国内外没什么交流,所以国内几乎没有人听过赵清河的名字。

第五百一十三章 挖人

赵清河的作品在国外那位著名诗人怀特的推崇下为M国,甚至世界所知,也正是因为M国人重视仰慕赵清河,人们才从故纸堆里把这位老者找了出来,随后就掀起了一股赵清河热,以研究赵清河为潮流,甚至连教材课本里都收录了大量赵清河的诗歌、散文、小说节选,反正到了刘好好那个年代,全国上下只要是读过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赵清河的。

所以刘好好第一次在杨平家里见到赵清河的时候,又是激动又是好奇,偷偷打量了这位老人很久,还一时情难自已地背了赵清河的一首诗,差点把羞涩内向的赵清河给吓着了,他对自己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清楚,特别是近年来从没有遇见过刘好好这么小的粉丝。

也许是他的人生经历让他变得胆小,赵清河其实是非常怕与人交往的,所以后来封笔,转去和金石纂刻这些不会说话的古物打交道,虽然默默无闻,但胜在安逸踏实,苏氏夫妇是历史界的大师,和赵清河这些考古专家平时素有往来,夫妻俩的性格脾气又好,所以赵清河难得会在他们面前卸下心防,成为还不错的朋友,而就算是苏氏夫妇也不甚了解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把他当成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刘好好果真很快就接受了盘问,不过来问话的人态度十分和蔼,问了几句了解了刘好好和苏氏夫妇及赵清河的关系后,也就不再多问了。

他话锋一转,甚至可以说是语带欣赏地说,“刘好好同学,你的英语很好,反应能力也很快,态度不卑不亢,看得出很有潜力,毕业以后可以考虑来我们部门啊。”

刘好好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着了,不是说要盘查疑点吗?怎么变成了拉人挖墙脚了?

主要是刘好好在学校里的形象已经立起来了,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她是活跃的学生骨干,这段时间和她接触下来,他们也都很欣赏她。

这样一个人实在没有什么疑点,而且她根正苗红,又是庄见明的未来孙媳妇,只要她能有个合理的解释,就不会有人把她当成怀疑的对象,反倒更对她起了爱才惜才的心思。

“陈主任,谢谢您。”刘好好朝他笑了笑,没有搭他的话茬,大家都是聪明人,不用再多说什么,就已经明白了她的拒绝。

陈主任有些遗憾,但是这个部门的职位虽然是个香饽饽,却不是她想去的地方。

“你刚才的表现非常好。”和刘好好一起送走了外交部的官员们,谢亮在她身边低声说道,他是真的很佩服刘好好,他在京大校园出生长大,也许还曾经和赵清河擦肩而过,可是他竟然也不知道赵清河是何许人也,让生性清高倨傲的他汗颜,对刘好好又添了几分服气。

“是吗?我也挺紧张的,”她长长出了一口气,“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算是长见识,不过真挺累的,特别是绷着一根弦和那些M国人说话的时候,太累了。”

这种活动还真是她两辈子以来的第一遭,之前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参加的,真经历了这么一遭,她就对陈主任的邀请没有半点兴趣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小心斟酌,还要打起一万分精神应对突发状况,否则就是有失国体,这种工作一点都不适合她。

“一点都看不出来你紧张。”谢亮倒不是刻意恭维奉承她,刘好好的脸上一直都挂着得体的笑容,言谈举止不卑不亢,那份气度很让人心折,一点都不像是会紧张的人,就像是现在她神采奕奕,带着大家一起收拾东西,也完全看不出半分疲累。

“不骗你,真的,我手心都出汗了,就是紧张的。”刘好好很无奈地摊开手心让他看,她习惯了隐藏自己的情绪,现在告诉人家说,自己也会紧张也会疲劳,人家都不信了。

谢亮看着眼前如白玉一般的小手,不自在地低咳两声,别开了视线。

这时候徐华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扯掉自己的领带,这么多年不挂领带,留洋归来的他已经不习惯这玩意儿了,“走,中午都到我家吃饭,给你们做好吃的慰劳慰劳你们。”

“徐老师,你们就改天吧,今天我们在食堂里已经安排好了,学校请大家好好吃一顿。”陈海澜过来热情地邀请他们。

参加这次接待的普通学生们都在食堂吃上了学校准备的饭菜,学生会和法律系的几个主要学生干部则有了和校领导们共进午餐的机会。

“好好,你看一看今天咱们午餐的饭菜还算满意吗?”刚一落座,黄坚就揶揄地笑道。

他一笑,大家也都跟着笑,都想起刘好好刚接任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校改善伙食,在学生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京大其实还挺民主的,对学生的意见历来重视,很快就在食堂里增加了饭菜的种类,同时也尽可能照顾到了各地学生的口味。

改进是很明显的,民以食为天,学生们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对为他们口腹着想的刘好好,还是对能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黄坚,好感度都是直线上升。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也都看出来黄坚其实是刘好好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支持者,他虽然这么说,其实并无责怪刘好好的意思,反倒显得两人的关系亲近。

“开学到现在我一下子胖了三斤,就算我嘴上说不满意,肚子可骗不了人。”刘好好笑嘻嘻地说,这和校长也没大没小的样子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你们这一届孩子真是幸福,赶上了教育的春天,学校对你们很重视,外头更是把你们当作‘天之骄子’看待,有什么好东西都是紧着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你们可要珍惜啊。”团高官宋清语重心长地说,他本来也想凑个热闹,拍拍黄坚的马屁,可说出来的话总带着一股酸不溜秋的味道。

第五百一十四章 支持

刘好好一向讨厌宋清,脸上的笑容虽然不变,眼里的笑意却淡了下去,她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低调地坐在角落埋头吃饭的张岩,心里是不无愧疚的。

张岩性格温和,也有能力,却无辜地成为了那一场政治角力的牺牲品,是她对不起他。

虽然现在他的妻子也调回了京大,一家四口得以团圆,但谁都知道那件事给他女儿造成的心理阴影却是无法抹去的,他虽然看上去正常,每天也都认真地给他们上课,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们这些学生的生活,但是人却一天比一天沉默。

刘好好想要弥补他,也通过陈海澜给了他更好的机会,可是他却放弃了,对于他这样没有野心的人来说,安静平稳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机会反而是危险。

“国家今年有五百个到M国留学的名额,我希望符合条件的同学都能踊跃报考,M国的先进发达,大家也都算是看到了,套句古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咱们京大作为最优秀的大学,培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我希望我们京大报考的同学都能考上,到了国外尽快学到先进的科技文化,到时候再像你们徐老师一样回来报效祖国。”黄坚也不待见宋清,没有接宋清的话茬,自顾自地说道。

“黄校长说的对,有了好机会大家都要去争取,这五百个名额不止是今年有,今后可能年年都会有,兴许还有更多的名额,无论你们现在在读哪个年级,都要打好基础,特别是英语基础,今天大家也体会到了,学好外语是多么重要。”陈海澜接着黄坚的话说道。

“对,报考公派留学英语特别重要,不过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同学们口语还是很不错的,比一些会做题,不会开口说话的‘哑巴’英语强多了。”黄坚赞赏道,口语这种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提升,今天参与接待的学生,英语系的只占了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其他院系的,尤其是法律系的,他没有想到这些孩子的口语也能说的这么好,特别是刘好好,她和M国的人交流竟然毫无障碍,那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呢。

“刘好好一入学就搞了一个英语角,现在又发展成为英语协会了,这些孩子应该常去参加这些活动,英语这种东西就是这样,只要敢开口多听多说多练,就能学好。”陈海澜毕竟是黄坚的心腹,又与刘好好关系密切,立刻附和道。

“不仅如此,我们法律系平时的自学活动也会安排专业英语的训练,所以我们的同学们基础都打得很扎实。”徐华也不无得意地说。

“这些活动都很好,也算是实实在在为同学们办实事,难怪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这样的活动今后要多办,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有什么需要学校支持的,尽管开口,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忙,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黄坚坚定地许诺,“宋清,你要努力发挥桥梁作用,做好学生会坚实的后盾啊。”

“是是是,一定一定,我绝对支持刘好好同学的工作。”宋清赔着笑脸,就算心里已经把刘好好骂了个狗血淋头,脸上还是不得不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偏偏他的演技并不高明,让人一下子就看出了他的言不由衷,也因此让人觉得格外虚伪。

“海澜,他们学生会提出的合理要求,如果宋清那里没有办法帮忙解决,你就帮着想办法,你也解决不了的,直接来找我,身为一所大学,就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虽然大家都知道黄坚支持刘好好,可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旗帜鲜明地支持她,而且说出这样的话分明就是在打宋清的脸,把宋清气得暗暗翻白眼,学生会的几个主要干部却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在心里窃笑不已,他们早就看这个既没能力,又爱摆架子的人不顺眼了。

“黄校长真的很看重你,这是件好事,你现在就让他这么看重,今后无论是想要考留学生,还是想要留校,都没有什么问题。”徐华没有想到黄坚和刘好好的关系这么密切,真心地为她感到高兴,私下偷偷和她嘀咕道,“关于将来的路,你是怎么想的?”

“我还没想好呢。”刘好好苦笑,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一直到现在还是很难下决断。

“你做什么事都有计划有远见,怎么反而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没了主意?你在学校里也呆了这么久了,难道对将来还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徐华奇怪地看着她,突然有些恍然,“其实你挺想出国的,就是庄家那小子不让,对吧?”

“当然不是,”一想到庄立军,她的脸上不由自主地就挂上了一抹笑容,但很快又化成了对他的担心,虽然他算是逃过一劫,可是身在战场,枪林弹雨的,还是十分危险,他一天没有平安回来,她就一天放不下心来,“他不仅不反对,还很支持,甚至劝我要把握机会出国留学呢。”

刘好好那不无自豪的样子,让徐华这个老头子都觉得牙酸,瞧这坠入爱河的小年轻,可是容不得旁人质疑心上人半句的。

“那你还有什么好顾虑的?要我说如果能够考取留学的名额是最好的,如果考不上就留校,不过以你的水平,要是还考不上留学名额,也没有人能考上了。”徐华不无得意地说,“趁着年轻出去见见世面,对你一生都有帮助的。”

徐华不是第一次这么劝她了,可她依旧还是不置可否。

出国留学对很多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但对她来说还真没有任何吸引力,现在的M国各方面都比国内好上不少,但也比不上她曾经生活的那个年代,撇开生活条件不谈,单从学术上考虑,她现在出国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几十年后看来要不是老生常谈,要不就是早已过时,绝对够不着什么前沿理论,还不如一门心思地在国内发展。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选择

但是目前唯一让她举棋不定的是毕业后究竟是回南省,还是先留在京大工作一段时间,回南省可以做她喜欢的实务性工作,但是在京大呆一段时间再回去,起点更高人脉更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优势。

徐华奇怪地看着若有所思的她,人人都对出国的名额趋之若鹜,怎么她倒像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照理说,像她这样的聪明人不该这么短视的。

“我是对自己有自信,我呆在国内,肯定比出国更能有所作为。”刘好好看出了他的疑惑,嘻嘻一笑,“谁让我有这么好的老师呢,M国法学院优秀毕业生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不比那些出国留学的人差。”

徐华被她一拍马屁,心里颇为受用,但更多的是惆怅,“今天虽然在人家面前强撑场面,说什么劳动给我带来了启迪什么之类的话,但老头子自己心里清楚,我最好的时光算是被荒废了,我们真的落后太多了,说实话,我自己都想出国去看看,咱们能弄到手的资料太少了,我多想要读读他们先进的理论和研究的方向啊,可惜人老了,连这个机会也没有了,所以我才这么急切地想要让你出去看看,一直待在国内容易故步自封啊。”

“衣服好看,但也是人家,全都拿来穿,未必就合适,特别是咱们这个专业,我觉得法律就和量体裁衣一样,关键是要合穿,管用比什么都重要,M国的法制水平虽然高,可他们用的是判例法,我们是大陆法系,用的是成文法,在本质上就有区别,一味地崇尚他们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刘好好正色道。

“那你想去大陆法系的国家留学?这也不是不可能的。”徐华却曲解了她的意思。

“不是,我是觉得虽然有句话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也未必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味地移植国外的法律,很容易水土不服,与其削尖脑袋一门心思想着去国外留学,倒不如踏踏实实地下基层调研,看看什么是我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如何真正让制定出来的法律管用有效,又能符合法律的精神,否则做再多精美的法典也只是好看的空中楼阁,对社会进步没有帮助。”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不可否认,学习交流借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先进的理念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否则制定出来的法律只管当下,没有前瞻性,够用几年?三天两头修法不仅浪费立法资源,也有损法律的权威。”

“对啊,立法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平衡,所以国家才会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啊,至于我更喜欢留在国内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基层研究工作,只能说是人各有志了。”

涉及到个人选择问题,那便没有对错可言,只有合适不合适,就算徐华再觉得可惜遗憾,也没有办法再劝下去。

“听说你妹妹快高考了,也准备考我们京大吗?”徐华转而打起了刘学习的主意,刘好好对她的弟弟妹妹十分上心,都是一母同胞,智商水平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又有这么个好大姐管教着,三个孩子一定很优秀,“干脆让她也报我们法律系好了。”

刘好好抽了抽嘴角,虽然她一直给刘学习加油鼓劲,但还是不得不说实话,“她的天赋不在这一块。”

她顿了顿,脸上难掩自豪,她本人在绘画上没有天赋,但是刘学习比她强多了,最重要的是这个天赋还是她发现的呢,“她在绘画上很有天赋,已经拜了我们那儿一位很有名的美术老师为师,应该会考南省师大的美术专业,这也是她的兴趣所在。”

“这话倒是不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像我儿子对法律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是在钢琴上很有天赋一样,学艺术挺好的。”徐华赞赏地点点头,“你要不要提前几天回家看看?毕竟高考是大事,学校这里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把期末考试的时间提前一些。”

刘好好心中一动,她的确没什么可担心的,做学生做到她这个份上,也是幸福得无话可说了,系里有徐华罩着她,甚至愿意为了让她回家而提前考试时间,何况学校里还有黄坚做她的靠山,提前几天回家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也能给刘学习加加油鼓鼓劲。

等刘学习高考结束后,再带着三个孩子来京城玩几天,也让他们见见世面,之前本来答应了他们去年暑假的时候来京城玩的,可是那时候事情太多了,一切都还没安定下来,现在蔡家消停了,宋晓悦被送进了疗养院,她再也不用时刻提防着有人在自己背后插刀子了,正好趁这个时候把他们接到京城来玩一玩。

这一年来,刘好好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不是因为庄立军将工资交给她打理,主要是因为她得了一笔意外之财,黄坚就任校长后就一直在为学校设立奖学金的事情奔走,这么多年来全国高校都没有奖学金,京大也算是开了先例,所以来回折腾了一段时间才得到了批准,启用的基金是京大几位前任校长去世前捐给京大的钱款中的利息部分。

第一届奖学金的获奖名额只有五个,虽然人数不多,竞争激烈,但是刘好好的优秀是有目共睹,人人服气的,其他四个名额被争得头破血流,只有她无可争议地得到了这份奖学金。

这两百块钱无疑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如果接下来她独自翻译的法学小册子能够顺利出版,那又会有百来块钱的稿费,她手里无疑宽裕了很多。

她过去对钱财不是很上心,现在生活窘迫,难免锱铢必较起来,总算明白了当家不易,虽说刘学习高中毕业后,无论上不上法学,她的负担都会轻一些,但是刘天天的年纪毕竟还小,万一刘学习这回没考上大学,以刘长生的性格,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供刘天天读书了,所以她还得为这个妹妹攒一笔学费,再加上其他必要的人情往来,她的经济一直都不宽裕。

第五百一十六章 接妹

刘学习在高考之前先报考了南省师大的美术系,已经通过了专业美术的考试,只要接下来在高考中考到师大要求的分数,就能够被录取,所以高考前的这段时间她和其他同学一样,都住在学校里认真复习迎考。

但是刘学习所在的金花中学别说和一般的中学相比了,就算在农村中学中都算是教学质量比较差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都不能和县一中、市一中什么的相比,从刘学习上一届的学生来看,考的最好的一个去了一所大专,这已经是金花中学值得敲锣打鼓,大肆宣扬的好成绩了。

而刘学习在金花中学的成绩还不算是最好的,这一点她自己比谁都清楚,但她不能辜负大姐对她的期望,想到刘好好的出类拔萃和在她身上投注的大量金钱、精力,她和刘天天一样,都感到了深深的压力,她们都只是普通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并没有把握脱颖而出。

但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再放弃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她只能背水一战,刘学习咬着牙,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每天苦读,但是她勤奋,同一届的考生中比她勤奋,比她聪明的,还是大有人在,她苦读了这么久的时间,还是收效甚微,心理压力巨大的她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人也越来越瘦。

正当刘学习的状态越来越差的时候,刘好好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她的学校门口。

大学放假本来就比高考时间早,刘好好又特地提前了几天回来,所以正好赶上了刘学习复习冲刺的重要阶段。

刘好好在金花公社是个名人,她背着行囊往金花中学门口一站,连门房大爷都认识她,一脸激动地招呼道,“这不是状元刘吗?来看你妹妹的?”

“是,麻烦大爷了。”刘好好笑了笑,她一下火车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身上背着行囊,风尘仆仆。

“不麻烦不麻烦,快进来坐,我去给你把人叫出来。”

刘好好这个状元在这一带完全就是个传奇,就连门房大爷看着她的眼神都带着崇拜,觉得她就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待她热情客气得无话可说。

门房大爷不仅把刘学习叫来了,还顺便通知了校长,刘学习刚来得及一脸惊喜地拉着刘好好的手,还没把想说的话说完,就看到校长带了几个老师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小刘同志,你好,你好…”校长热情地握着刘好好的手,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拜。

刘学习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阵仗,不知道有多少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人,在她的大姐刘好好面前,都是这副激动的样子,头顶着刘好好妹妹的光环,她在学校里也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可她偏偏是个内向的人,这份关注让她很不自在。

“校长,我是来接我妹妹刘学习的,眼看就要高考了,我想给她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这段时间想给她请假,等到高考的时候再来。”既然校长来了,她也索性开门见山地把目的说了出来,也省得之后再向他请假。

“我们学校的学习环境也挺好的,大家都在一块儿…”校长一脸为难,没想到刘好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搞特殊化不好吧…”

“学习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甚至可以说比较脆弱,当初考金花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紧张得不成样子了,又何况是高考,她这段时间在学校里吃不好睡不好,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人一下子瘦了这么多,我担心再这么下去她吃不消啊。”刘好好拈起了刘学习背上那好几根头发。

刘学习目瞪口呆地看着刘好好,她从来没和刘好好提过自己的心理压力,可是她在千里之外,却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只能说知妹莫如姐了。

刘好好的态度坚决,校长也无话可说,人家铁了心要把刘学习接走,他还能拦着不成,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可是状元刘啊,看她这副模样是卯足了劲想要让刘学习考上大学的,这对他们学校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

“这个,马上就要高考了,你看吧,学习也是咱们金花中学的学生,你作为学生家长,能不能给咱们的学生加加油鼓鼓劲?”校长想了想,恳求似地望着刘好好,榜样是最好的激励力量。

刘好好深知农村学子的不容易,他们现在能够坐在高中的课堂上,都寄托了各自家庭的厚望,同时自己也是卯足了劲拼了命想要鲤跃龙门的,虽然概率不高,可这种拼搏的精神还是很让人感动的。

如果让她去谈心得,指导孩子们考试,她不敢误人子弟,但是如果只是加油鼓劲,那倒是她比较擅长的,当下毫无二话地答应了下来。

刘学习背着被褥一脸懵地跟着刘好好出了校门,半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大姐,咱们现在回家吗?”

“不回家,就住在公社上头,离你学校也近,有什么需要的,立刻就能回学校。”刘好好头也不回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