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房租下来之后,肖芳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到处奔走,找人装修,订做桌椅各种厨具餐具,到工商局办理各种手续,注册商标等等,足足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才算是将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因为还得回去过年,肖芳也不打算年前就开业,干脆选了正月后的一个日子,等着过了年,先招聘一批厨师服务员,进行一下简单的职前培训再开业。

仅仅是这些事情,肖芳这几年赚的钱就花得七七八八,她两辈子都没有贷款的意识,自然也想不到,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空手套白狼,钱生钱的,要不是心里存了一股子狠劲,早在手上没什么钱的时候,肖芳就要撑不住了。

这个年,肖芳过得有些忐忑,人有得多了,反而容易患得患失,肖芳带着甜甜,身上就几十块钱到县城,都不知道下一顿该怎么办的时候,心里面却一直没有什么退缩之意,结果省城那边花了一大笔的钱,肖芳却有些坐立不安,辗转难眠了。

好在这样的情绪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肖芳就将这些事情抛诸脑后,再坏也坏不过刚离婚那会儿了,肖芳近乎食不知味地过了年,便急急忙忙去了省城,联系印刷厂印刷传单广告,找地方订做工作服,又在附近租了房子,找了个幼儿园,花了一笔借读费好回头将甜甜接过来上学,然后带着张桂枝就跑去招工。

元宵节后,厨师服务员差不多也招齐了,毕竟,这又不是什么大饭店招大厨,还要有什么厨师资格证的,简餐做的主要是各种面点之类的,做好配料,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因此招人自然更加容易。人招齐后,肖芳直接就开始了职前培训,不仅是技能培训,还有就是服务培训。肖芳上辈子也曾经攒过一笔钱,偷偷带着甜甜去吃过一顿肯德基,对于肯德基的风格印象非常深刻,因此,直接要求员工在服务上向肯德基看齐,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员工守则。当然,虽然辛苦一些,肖芳拿出来的薪水也是同行业中偏高的,这才没有让那些刚招来的人就打了退堂鼓。

张桂枝一开始也有些担心,但是,作为较早跟着肖芳的人,肖芳直接让她做了领班,手底下管着一批的服务员,顿时一下子心态就不一样了,她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有能够管人的时候呢,自然更加卖力起来。

“肖记简餐”开业前的几天,所有的员工都倾巢出动,到附近的写字楼,商店,路口散发广告传单,肖芳下了大本钱,传单全部用的是彩印,印刷很是精美,而且反面还印了91年的日历,可以说非常实用,大多数人还真舍不得随手就将这传单给扔了。

三月一号的时候,肖记简餐正式开业了,肖芳也没搞什么盛大的剪彩开业仪式,不过是放了两串鞭炮,又在门口用各种颜色的气球装饰了一下,“肖记简餐”这四个大字的招牌上头还拉着一条“新店开业酬宾,前三天一律八折”的横幅,就这么直接开业了。

肖记简餐那几乎完全是下个世纪的装修风格,很快就吸引了路人的注意,透过沿街那一块块几乎落地的玻璃向里面一看,里面的装修看着就很高档,木纹的浅色桌面,柔和的灯光,覆着人造革的长椅,看着就很柔软舒适。本来大家还以为价格比较高,结果一看旁边的外卖窗口,那边贴着大幅的彩色价格表,上面的东西就是各种馅料的包子,还有豆浆粥类还有饮料什么的,价钱虽说比寻常小店高一些,但是高得也有限,就那么五分一毛左右,在省城,这点钱真的是算不了什么。一看这些东西的价格,大家心里也就有了底了,因此,直接就往店里面走,正对着大门的就是收银台,根据服务员的指点,在收银台那边点了东西,付了钱,拿着小票,取了号牌就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等着服务员送过来了。

肖记简餐做的就是中式快餐,无非就是面条水饺馄饨汤圆砂锅之类的,这些只要事先将原材料准备好了,做起来也非常方便,因此,哪怕进来的人很多,最多等个三五分钟,服务员也就将东西送过来了。尤其,对于这些顾客来说,厨房跟透明的差不多,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厨师还有服务员,一个个都穿着白大褂,戴着雪白的厨师帽,头发半点都不露出来,怎么看怎么干净卫生,自然更加让人放心。加上空气中弥漫的香味,让原本只是经过的人们也觉得饥肠辘辘起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玻璃门,走了进来,站在收银台前,看着价目表上的菜单,挑选一番,付过钱,找个看着挺舒服,坐起来的确也很舒服的座位,等待服务员送餐。

省城这边的人更加开明,也更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尤其,这边附近虽说大大小小的饭馆挺多,写字楼里面一般也有食堂,但是大锅饭是个什么味道,大家心里都有数。因此,到了下班时候,附近写字楼里面的白领们三三两两都过来凑热闹了。亏得肖记简餐这边租的地方大,能够容纳的顾客很是不少,何况,这种简餐,也没什么人一吃吃个半个多小时的,就算是比较慢的,一刻钟也就差不多搞定了。加上有服务员从中协调,帮着一些暂时找不到座位的人找人拼桌,也没有造成什么混乱。

人是有从众性的,看到肖记简餐里这么多人,哪怕只是从这边经过的人,也愿意进来看看,何况,肖记的东西的确很不错呢,菜品分量十足,口味虽说算不上绝佳,也很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早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空气中流淌着热气腾腾的香味,让人一闻都觉得心里暖和起来,因此,午间的那两个小时,肖记简餐几乎一直爆满,服务员不停地重复着送餐,清理餐桌,撤走餐具,再送餐的过程,每一个座位几乎就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前一个人刚走,很快就有人抢着坐下来。一直到一点钟之后,人才渐渐少了起来,员工们才能轮流吃饭。

一直在看着营业情况,充当着收银员角色的肖芳长出了一口气,之前的那些担忧惴惴不安的心理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发的喜悦与野心,肖芳终于相信,自己的确可以成功,她还有自己的女儿,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一天的营业额足以让心脏不好的人直接犯病,肖芳第一次盘账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又按着计算器算了好几遍,才证明自己没算错,心中再次确信,到省城发展是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虽说投资大,但是收益也非常明显,按照这个趋势,半个月的时间,成本差不多就能收回来了。

这么一想,肖芳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起来,除了每天关注店里面的事情,店中生意不忙的时候,也开始到处找房子,好歹在省城安家落户,以后甜甜就可以直接入学,而不是要办什么借读手续了。

肖记简餐可以说是一炮打响,三天的优惠期之后,人流量也没有太过明显的下降。很多附近的白领还有居民干脆每天早晨就在外卖窗口买上几个包子,一杯豆浆,或者是一杯粥,提在手上去上班,中午过来,翻着花样吃顿午饭,这边的品种比较多,从头到尾将菜单上的东西都点一次,也得个把两个月的时间。再者说了,这边单身的人群不少,有几个上了一天的班,还想回去做饭的,下了班在这边解决了晚饭,岂不是更加方便。

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肖记简餐在市中心这边已经是站稳了脚跟。

第24章

“甜甜,我们在省城有房子啦!”肖芳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甜甜正乖乖地坐在家里面做幼儿园老师布置下来的手工作业,肖芳直接将甜甜抱了起来,狠狠地在甜甜脸上亲了两口,“我们又有家了!”

甜甜有些迷惑地看着肖芳:“妈妈,这里不是我们家吗?”

肖芳一愣,很快笑了起来:“没错,只要甜甜和妈妈在一起,哪儿都是我们的家!”

肖芳这次也是运气不错,省城这边房地产早就开发起来了,不过这年头买房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这年头,大多数的单位都是国营单位,人家自己分配房子或者是集资建房呢!大多数人还真没那个狠心,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出来买房子。因此,很多地方明明房子盖好了,但是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

肖芳找到的就是这样的地方,距离市中心距离也不是很远,也就是两三站路的样子,附近中小学都是齐全的,肖芳也不想再到处跑了,直接就拍了板。跟在做生意时候有些患得患失不一样,肖芳买起房子来有一种狠劲,大概是因为后世房价疯长的事情刺激了她,如果是在农村里面,除非碰上拆迁,房子一般都是贬值的,盖上一栋楼房,再装修一下,九十年代也得十几万,但是到了后面,哪怕地方再大,但是有谁会买呢?可是在城里面,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个普通的小县城,九十年代初买套房子,不管是等着拆迁,还是等着升值,变现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何况这里还是省城。肖芳以前打零工的时候可是听说了,省城那边哪怕是新开发的开发区,到了后来,普通的毛坯房也一万多一平了,地段好的地方还要更贵一些。而这里呢,这里可是市中心,哪怕以后变成老城区了,房价也是个很夸张的数字。就算以后生意上有什么波折,不景气了,有这房子在,不管是租是卖,总有翻身的余地。

因此,肖芳一狠心,拿了自己的肖记简餐做抵押,在银行贷款,一口气买了四套,要不是能贷的钱有限,她恨不得将一整个单元都买下来。这年头还不流行什么高层,房子也就是那种普通的六层楼,肖芳买的是一个单元的一楼二楼,户型都差不多,三室二厅的格局,一楼还附赠了花园,两个加起来,面积也不算小了。

肖芳买得干脆,又是大客户,对方还打了个折,四套房子,按揭二十年,一个月加起来也就还个一千多,这钱对肖芳来说压根算不上什么,再往后,这更算不上什么了,过个十年八年,一套房子租出去,租金也不止这个数了。肖芳看着新到手的房产证,差点没热泪盈眶,这年头,房子真是便宜啊!想到上辈子几乎颠沛流离,四处租房的生活,肖芳差点都要担心自己一觉醒来,如今的生活就是一场梦了。好在这不是一场梦,肖芳如今对买房有了极大的兴趣,琢磨着趁着如今房地产还没真的上来,能买的话,多买几套,以后也好给甜甜做陪嫁用。肖芳跟刘新红离婚了,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甜甜婚事上肯定是要被人挑剔的,肖芳这个做妈的,自然希望在别的事情上给甜甜多加几个砝码。

不过那也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肖芳如今也就是未雨绸缪而已。刚买下来的房子还是毛坯房,装修的事情,肖芳也不着急,一来慢工出细活,哪怕是装修好了,也得好好通通风,散散气,免得有什么异味;二来,她现在的房子租了一年,甜甜也刚适应了现在的幼儿园,再换个地方,只怕不能适应,之前就因为离开了县城那边,甜甜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子,好在新幼儿园这边还不错,也没有语言方面的问题,省城这边的方言跟县城那边区别不是很大,幼儿园也都教一些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大家说话都是那种带着方言腔调的普通话,谁也别笑话谁。而且这年头的小孩子相对单纯得很,没有接受过太多乱七八糟的信息,对于新来的小朋友,尤其还是个挺漂亮的小姑娘,还都是比较友好的,甜甜一向也是个大方的孩子,习惯了之后,慢慢也就好起来了。

这会儿,甜甜在一边跟肖芳显摆着自己得到的小红花,肖芳笑眯眯地说道:“甜甜真能干,妈妈真为你骄傲!”

甜甜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妈妈,甜甜也为你骄傲!”

“嗯,甜甜真乖!”肖芳从来不吝啬对甜甜的夸奖,又抱了抱甜甜,说道,“甜甜饿了吧,妈妈给甜甜做好吃的好不好?”

肖芳前些日子忙得厉害,天天一到家恨不得倒头就睡,对甜甜,自然少了一些关心,好在肖芳很快缓过神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女儿一个美好的将来,之前自己忙得昏天黑地,却把女儿给忽视了,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因此,肖芳反省了一番之后,就换了做法,不再整天盯着肖记那边的生意了,开始逐渐放手,只需要时不时去看看,查看一下营业情况就行了。她开始恢复了以前在县城时候的作息,每天早上起来,给甜甜做早餐,送她去幼儿园,幼儿园那边中午是提供饭菜的,因此,肖芳在白天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等到下午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再把甜甜接回来就行了。至于周末的时候,更是几乎全天陪着女儿,省城的娱乐活动可比县城多多了,肖芳光是带着甜甜去公园动物园都去了好几个了。这年头不像是后世,出去玩简直就是看人头的,门票价钱不高,玩得也痛快。

肖芳想着,甜甜也就是幼儿园的时候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等到上了小学,也该学点才艺,培养点课余兴趣什么的,虽说肖芳也不指望甜甜学得如何如何出众,要拿什么奖,考什么证,但是很多东西学了,的确是可以陶冶情操,对孩子的气质修养也是有着一定的提升的,肖芳想到上辈子甜甜那些同学,上什么兴趣班,少年宫,学舞蹈,学绘画,学钢琴的时候,眼中掩饰不住的羡慕,这辈子,自然希望甜甜能够如愿,她愿意学什么,肖芳都会满足她。

甜甜浑然不知道肖芳的想法,这会儿正吃着肖芳专门给她做的大虾,剥得满手都是汁,剥不动还用牙齿咬,还剥了个有些坑坑洼洼的虾仁送到肖芳嘴里:“妈妈,你也吃!”

“好,妈妈吃,谢谢甜甜!”肖芳一点也不嫌弃虾仁上还有甜甜的口水,一口吃了下去,然后笑眯眯地夸奖道,“甜甜真是好孩子,妈妈享到甜甜得福喽!”

肖芳与甜甜的生活渐入佳境,肖记简餐那边也已经渐渐走上了正轨,有张桂枝暂时在那边看着,肖芳也轻松了不少,张桂枝如今可是比以前自信了许多,对于张桂枝,肖芳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因此,尽管张桂枝不过是个小学毕业,没有文凭,也不懂什么管理,肖芳还是愿意信任她。好在张桂枝也没有辜负肖芳的信赖,一直以来很是尽心尽力。肖芳想着,回头开了分店,就让张桂枝做这个店的店长,给她百分之五的分红,以后,店长掌握分店百分之五的分红也可以成为惯例延续下来。

张桂枝如今正是干劲满满的时候,肖芳当时租下门面房的时候,顺便租下了二楼做员工宿舍,本来肖芳是打算让张桂枝跟自个母女一起住的,结果张桂枝直接拒绝了,她直接卷着铺盖跑宿舍那边去了,说是肖芳信任她,她就要帮她把店看好了。

张桂枝当初受到了丈夫乃至儿子的双重背叛,要不是肖芳及时收留,只怕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今完全将肖记简餐当做生活中唯一的寄托,估计要是古代,那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了。

张桂枝有个寄托也是好事,肖芳也为她觉得高兴。她前两天为了买房,回了一趟县里面拿户口本,倒是又见了陈卫红一面,陈卫红如今跟肖芳以前那样,也是雇了两个人帮忙,小卖部和包子铺都开着,不过新年的时候,附近又有人开了一家小卖部,还有人每天推着小车在学校附近卖一些现做的小吃什么的了,陈卫红又得照看她妈,生意难免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赚头还是不少的,陈卫红也不是什么贪心的人,对此已经是心满意足,听她说,已经有人说要帮她介绍对象了,陈卫红虽说暂时对这事不感兴趣,但是心里头还是很高兴的。她私底下跟肖芳说,等她想要结婚了,倒是宁愿招个上门女婿,要不然,像旁人一样找个差不多的人家嫁了,婆家怎么肯让她成天往娘家跑,照顾她妈呢!

陈卫红从来都是一个理智的人,肖芳对此也觉得高兴,毕竟,认识的人日子过得好,也是一件叫人心情愉悦的事情。

至于刘家那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按照肖芳的想法就是,只要你过得没我好,我就安心了,而刘家,如今的确过得不好。

第25章

这年头,南下打工差不多是一件比较时髦的事情,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赚到钱的。这年头,建筑行业并不规范,拖欠工资什么的也是常事,刘新红跟着的包工头就是这样,刚刚过去,每个月只发生活费,活干完了,或者是到了年底,才一次性将钱发下来。不过,也只是这么说而已,到时候,他不肯发,你也没办法。

刘新红那包工头自个倒也不是故意的,上头的承包商也没发给他呢,他几乎磨破了嘴皮子,恨不得跑到上一级承包商那里寻死觅活了,最终也只讨到了一小半,他也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圣人,自个的赚头还没足呢,因此,只说上面不肯给钱,下面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拿不到工钱了。

雪上加霜的是,刘新红他们吃的是大锅饭,这年头对什么餐具消毒之类的事情,显然做得是不够的,也不知道哪个人有肝炎,结果到了年底下来,一群人都是一副脸色发黄,病怏怏提不起精神的模样,一个工友实在是放心不下,跑医院一查,传染性肝炎,回来就是破口大骂,辛辛苦苦这么长时间,搞到最后没有工钱不算,居然还得了肝炎,这玩意治起来麻烦得很,想要治好,又是流水般的钱得花出去,没准还得留下点后遗症。

因此,一群人商量了一番,拎着平常干活的工具,就跑去找包工头算账,狠的怕不要命的,包工头被逼急了,自己确实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要是不赚钱,也没人去干包工头啊!只好跟着他们一起又去找上一级的承包商,一个个被逼急了的工人,拿着乱七八糟的工具,不是刀子斧头就是榔头锤子,一副你要不给钱,我们就跟你们拼命的架势,差点没闹出人命官司来,总算将剩下的钱弄到了,但是肝炎的事情,那边却是不肯承担责任的,给你们发了伙食费的,谁让你们不去干净卫生的地方去吃,自个搞什么大锅饭呢,而且弄得那么邋遢,你们不病,谁病啊!

搞这一行的多半在黑白两道都有些关系,要不然也混不开,最终他们只得带着工钱回乡了,工钱算起来的确也不少,但是要还的债也不少,不光是刘新红自个结婚时花的钱,还有刘东红盖房借的钱呢,兄弟两个一直没分家,这下有钱一起花,欠钱一起还了。

白英仗着肚子里怀着一块肉,还想要不肯刘新红掏钱给刘东红还钱,结果,他们两口子也住在新盖的房子里,最重要的是,里面大半是因为白英欠下来的,潘凤英来了一句:“你心疼自家男人,自个把钱掏了啊?”

白英怎么肯掏,何况,当初那两千块的彩礼,白建忠还捞走了一部分,剩下那些也被白英存进了镇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里头,一年利息就一成呢,白英知道,老刘家这些人未必靠得住,自个这些钱就是将来安身立命的本钱,因此,将存折也藏得死死的,刘家老太太几次借口她怀孕了,不能干活,跑房间里面帮她收拾东西,也没找见。

再知道刘新红得了肝炎,老太太还好,白英和潘凤英立马拉着孩子躲得远远的,刘家老太太气得想要破口大骂,结果,转头一看,一个是大孙子和他妈,另一个肚子怀着另一个孙子,刘新红这病是传染性的,万一传给了孙子怎么办,最终只得偃旗息鼓,拉着刘新红去镇上找赵先生。

赵先生自然是记得刘新红的,虽说对刘家人的人品比较看不上,但是他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误了病人的病情,好生诊治了一番之后,表示,自个这边不过是个小卫生所,好多东西不全,这种传染性的肝炎,最好还是去县医院,在那边隔离治疗一段时间回来,自己再接手后续的治疗工作。

哪怕这年头教育医疗还没有完全产业化呢,上趟医院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刘新红这情况还得住院观察情况,自然流水的钱花出去了,为了省钱,刘家老太太舍不得让刘新红吃医院的营养餐,自个县城乡下两头跑,给刘新红送饭。但是刘家能有什么好条件,天天无非就是糙米饭和青菜,混合面馒头加咸菜疙瘩,对病人来说,这种东西能有多少营养,医生也说了,刘新红这种情况,得好好补一补,想补,钱呢!一半的钱还了债,剩下的一半住院又得花掉一大半,最后那点钱,又能干什么,家里还有个没出生的孙子呢!刘新红出去一趟就弄出一身病来,刘家老太太却是不肯让儿子再出去了,有个木匠手艺,就在老家这边帮人做点木工活就是了,虽说赚不到大钱,也饿不死。

刘家老太太倒是想要找肖芳,结果跑过去一看,却扑了个空,陈卫红直接就说了,肖芳不想以后被你们一家子打扰,将店面转给了自己之后,她直接搬家了,至于搬到哪儿了,我也不知道啊!气得刘家老太太又大骂了一通。

肖芳这会儿还不知道刘家的遭遇,这时候,她还在忙着肖记简餐的事情呢!就算知道了,也只会说一声活该,恶人自有恶人磨!

肖记简餐开得红红火火,肖芳很快就起了开分店的心思,分店的地址她也选好了,就在省城火车站那边,省城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靠在一起,每天客流量都很大,她这本来也就是平价的餐厅,赶时间可以在外卖窗口买点包子豆浆走,想歇脚的,坐在店里面自然比候车室舒服。

这年头的车站比后世混乱得多,各种各样的违章建筑,形形色色的小摊小贩到处都是,也没什么人管,肖芳跑了好几天,总算是找到了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地方,位置也很好,就在火车站与长途汽车站中间,想要换车的人都能从这边经过。这儿原本是民房,在那里开小旅馆的,生意也挺不错,但是家里似乎出了点事情,急需要钱周转,便想要卖房。肖芳狠了狠心,几乎将手头大半的流动资金都丢了进去,将那三间还带院子的民房买了下来,回头就找了工程队过来,说是装修整改,其实也就是推到重建了,毕竟,以前那种棚户区一样的民房根本不适合做餐厅,自个又不是开农家乐的。

开分店自然也得跑手续,好在之前已经跑过两次了,肖芳这次算是比较熟悉了,带着材料就跑到工商局那边去办事,省城这边工商局可比县里面忙多了,肖芳正在排队,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一声带着点犹豫的声音:“你是肖芳肖女士?”

肖芳两辈子还没被人称呼一声女士呢,不由有些诧异,转头一看,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穿着一身西装,带着斜纹的领带,鼻子上还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怎么看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肖芳仔细一看也有些眼熟,不由问道:“这位先生,请问你是?”

那男人扶了扶眼镜,笑道:“原来真是肖女士你啊,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呢!”他有些欣赏地打量了一下肖芳,肖芳如今在外面跟人打交道也比较多,因此,在穿着打扮上,也讲究了起来,这会儿穿着一身女士西服,头发用发夹盘成了一个发髻,因为出来办事,也没穿高跟鞋,穿的是一双低跟尖头的皮鞋,看着格外干脆利落,也俨然有了业界精英的范儿了。

那男人稍微打量了一番,便收回了目光,看着肖芳笑道:“肖女士对我应该还有些印象吧,咱们去年在F县见过的!”

肖芳一下子想起来了,恍然大悟道:“哦,你是肖大娘的孙女婿杜先生是吧!”肖芳对这位杜先生印象并不算深刻,对他妻子却又很深的印象,他妻子长得挺漂亮,但是,无论是语气还是平常的行为举止,都带着一股子刻薄的味道。

杜先生脸上露出了尴尬来:“那个,没错,肖女士记忆力真好,对了,我全名杜承,肖女士你也别叫我杜先生了,叫我名字就是!”

肖芳觉得有些突兀,不过还是说道:“那你也别叫我肖女士吧,听着别扭,以前还真没人这样叫过我呢!”说着有些自嘲地笑了起来。

杜承也是一笑,然后问道:“嗯,肖女士,哦不,肖芳,你不是在F县开店吗,什么时候来省城了啊?”

肖芳笑了笑,见前面队伍还比较长,也有心思跟人聊聊天了,不管怎么说,因此说道:“县城那边毕竟封闭了一些,想出来看看,我年后就来了,省城跟县城那边果然不一样,机会也更多一些!”

杜承试探着问道:“肖芳,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说一下你如今在做哪一行吗?”

肖芳笑道:“这有什么介不介意的,我原本就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会的东西也不多,到了省城,也只好做回老本行,做餐饮呢!”

杜承听了,眼睛一亮,这年头,大多数人无非就是说什么开饭店,肖芳直接说做餐饮,感觉档次一下子上去了,不过他也没有追问肖芳做的是什么,以为也就是小饭店什么的。杜承很会说话,两人谈得也投机了起来,要不是后来排队排到肖芳了,两人还能再聊一会儿。

肖芳办完事情,一看时间已经不早,对还在等候的杜承说道:“杜承,抱歉啊,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回去了,一会儿,我家女儿要放学了,我得过去接她,以后有机会再联系!”说着,从包里面取出一张名片来,递了过去,杜承赶紧伸手接过,也拿了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了肖芳,笑道:“行,以后有机会再联系,说不定,咱们还有机会合作呢!”

“那就承你吉言!”肖芳笑着接过名片,“那再见!”

“再见!”杜承看着肖芳出了工商局大门,这才低下头,一看手上那张名片上,赫然印刷着“肖记餐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芳”,不由有些呆住了。

第26章

没过多久,肖芳再次见到了杜承。

这会儿已经是暑假了,肖芳忙里偷闲,便带着甜甜去公园划船玩,结果就在湖边租船的地方,遇到了杜承,杜承手里同样牵着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不过那男孩却一直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

杜承看到是肖芳,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个笑容:“真巧啊,肖芳,这是你家女儿吧!”

肖芳点了点头,笑道:“是啊,这是我家女儿,叫甜甜!甜甜,这是杜叔叔,叫叔叔,还有这位哥哥!”

甜甜乖乖地叫道:“杜叔叔好,哥哥好!”

杜承脸上露出了笑容,拉着手里的男孩,说道:“甜甜真乖,铭铭,跟阿姨还有小妹妹问好?”

那个小名叫做铭铭的男孩不情不愿地开了口:“阿姨好,小妹妹你也好!”

甜甜对人的情绪很敏感,顿时有些不乐意,撅起了嘴,头一转埋在了肖芳衣服里面。肖芳和杜承都有些尴尬起来,杜承很快开了口:“既然这么巧遇到,要不,我们租一条大一点的船吧,两个孩子一起玩,总比一个孩子玩高兴!”

肖芳想了想,本来有些不乐意,毕竟其实她跟杜承也不是很熟,要是杜承是个女人也就算了,偏偏是个男人,不跟看甜甜显然有些异动,自从放假之后,她却是很久没有跟小朋友一起玩过了,因此心中一软,也点了点头,于是,很快,四个人便坐到了一艘较大的天鹅船上,两个大人各自踩着踏板,两个孩子在那边轮流把着方向盘,将方向盘胡乱转来转去,甜甜天生不是什么强势的性子,在那边听着旁边那位哥哥的话,将方向盘左转右转,看着天鹅船在原地打转,两小孩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杜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对一边的肖芳道:“铭铭可是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肖芳笑道:“小孩子气性短,有点玩的,什么都忘了!我家甜甜前些天因为比小伙伴少了两朵小红花,回来还难过呢,结果,我给她做了一朵大红花,她很快就高兴了!你家铭铭不高兴,你们两口子给他弄点好吃的,好玩的,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杜承顿时神情有些狼狈:“其实,我跟铭铭他妈妈已经离婚两年多了!”

肖芳顿时也有些尴尬:“那个,我不知道,你别介意!”

杜承苦笑一声:“没什么,其实相熟的人都知道!去年我们去F县的时候,其实已经离了,只不过,老太太记得我们两个,只得先一起回去,好让老太太安心!”

肖芳更加尴尬了,早知道,就不跟杜承父子两个一起租船了,两人其实也算不上熟啊!杜承跟她说这些,难免有些交浅言深的味道,实在是让肖芳不知道该怎么接口,好在杜承很快也意识到了问题,说道:“那个,不说这些了!你家甜甜真是乖巧听话,你平常怎么教的啊!”

肖芳轻轻叹了口气:“我倒是宁愿她没这么乖巧听话呢!”没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听话懂眼色的,无非就是后天养成的,以前那种情况,甜甜在家,哪怕是自己,想要多关照甜甜一点儿,也是为难,她从小看惯了别人的冷眼,受多了别人的恶言恶语甚至是暴力相对,自然更加敏感,更加乖巧听话,生怕自己一个不听话,就遭致伤害。哪怕她如今已经渐渐开始遗忘三岁之前的那些事情,但是,很多事情印在潜意识中,没准就会成为一辈子的烙印。肖芳对此也很头疼,女孩子总要有些原则底线,有些气性才好,以后才不会因为软弱被人欺负,只是肖芳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杜承也不追问,只是说道:“我家铭铭在家简直是个混世魔王,折腾起来谁都制不住他!偏偏气性还大得很,家里老爷子老太太又宠着,我也是没办法了!”

这边说着,那边铭铭就满头大汗地从前面钻了过来:“爸爸你又说我坏话!”

杜承笑道:“难道你不是啊!”嘴上这么说着,手上已经拿出手帕给儿子擦汗,又掏出一个水杯来,给他喝水。

甜甜也凑了过来:“妈妈,我也要喝水!”

肖芳笑着点了点头,拿出了水杯,水杯里面是肖芳自己调的蜂蜜水,里面还加了一点薄荷,喝着很是清凉,甜甜将自己带着的小包拉链给拉了开来,然后从里面抓出一大把糖果来,热情地说道:“小哥哥,吃糖!”

铭铭看了一眼,伸手拿了几粒,嘴里有些别扭地说道:“是你给我吃的啊!”

甜甜笑嘻嘻地点了点头,自个也剥了一粒塞到嘴里,然后又开始翻包,结果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只得看向了肖芳:“妈妈,我的泡泡呢,我记得放包里了啊!”

肖芳听了,顿时知道她找什么了,原来是吹泡泡的瓶子,那还是肖芳前些天哄甜甜玩弄出来的,就是个小塑料瓶,然后肖芳自己调了肥皂水,用细铁丝弯了一个小环,蘸了肥皂水直接吹就行了,不像是用细管,不小心会将肥皂水吸到嘴里。肖芳顿时笑着接过甜甜的小包,拉开一侧的一个小拉链,将那只小塑料瓶拿了出来,甜甜一下子欢呼了起来,拉着铭铭叫道:“小哥哥,我们来吹泡泡,看谁吹得大,可好玩了!”

铭铭也是叫道:“肯定是我吹得比较大,我以前吹过一个这么大的呢!”说着还用手比划了一个足有篮球那么大的大小,甜甜嘟了嘟嘴:“吹牛,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

“不信我吹给你看!”铭铭顿时不服气了,叫了起来,结果拿到那个小塑料瓶就傻了眼,甜甜得意地一笑,自个拿了那根铁丝环,轻轻一吹,一串五彩缤纷得小泡泡就飞了出来。

这年头的小孩,都玩过这种游戏,不过,以前用的多半是细管,甜甜拿出来演示了一下,铭铭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两孩子在那边鼓着腮帮子,用力吹着泡泡,弄得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却满脸都是笑容。

杜承看两个孩子玩得热闹,连船也不管了,他跟肖芳两人慢悠悠地踩着踏板,随口说着话,然后又问道:“你家甜甜现在上幼儿园中班了吧?”

肖芳点了点头:“是啊,下半年就上大班了!”

“打算上哪个小学呢?”杜承问道。

肖芳也没有隐瞒的意思:“我在太平新村小区那边买了房子,旁边就是三小,回头就送甜甜过去!”

“三小?”玩得兴致勃勃的铭铭转过头来,说道,“我也在三小呢,甜甜以后过来,就和我一个学校啦,到时候我罩着她!”说着摆出一副大包大揽的模样,还拍了拍胸脯,逗得杜承和肖芳都是笑了起来。肖芳一边笑,一边说道:“好,那到时候就要麻烦铭铭你照顾甜甜啦!”

铭铭得意地仰起脖子:“只要有我在,谁也欺负不了甜甜!”

杜承也是在一边笑道:“太平新村啊,我家也在那附近呢,就在旁边育红小区里头,看来真是缘分,咱们两家如今算是街坊了!”他算是服了肖芳了,肖芳的事情,他是知道一些的。之前因为肖老太太的事情,他跟着前妻去了F县,肖芳跟肖老太太显然挺有感情,肖老太太过世那几天,帮着忙前忙后了好几天,他因为看到肖芳那边只有她和自己的女儿出现过,甚至女儿跟着她姓肖,私底下还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了一些肖芳的事情,因为前夫家里重男轻女,又有家庭暴力就决然地离了婚,带着才三四岁大的女儿就到县城闯荡,正儿八经白手起家,很快就开起了自己的店,算是有了自个的事业。如今更是了不得了,之前拿了肖芳的名片,杜承特意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市中心那个异常火爆的肖记简餐就是肖芳开的。杜承还去过几次,对那里的评价很高,虽说口味只是家常,但是在服务意识上,却已经将国内那些饭馆餐厅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尤其,这种平价餐厅,薄利多销,以后只有市场越来越大的,不会有太多风险。肖芳虽然只是农村出身,这眼光,却是已经抢在了绝大多数人前面。现在一看,肖芳不过来了省城半年时间,已经有了日进斗金的店面,还买了房,据说都要开分店了,这样的女人,实在是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啊!

“育红小区啊!”肖芳笑了起来,“我当时差点也想在那边买房了呢,听说那里住的都是老师呢!”育红小区算是八十年代的小区了,那儿是三小还有旁边三中的集资住房小区,买那边房子的大多都是那两个学校的老师,肖芳当时想着那边环境好,治安也不错,身边都是老师的话,素质肯定也都很高,也能熏陶一下自家甜甜,可惜的是,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不过太平新村也不错,就在育红小区斜对面。

铭铭更加得意了:“我爷爷奶奶都是老师!”

“这是书香世家啊,真是了不起!”肖芳笑道。

杜承在一边笑了笑:“什么书香世家啊,我爸倒是希望我子承父业来着,不过上学那会儿乱七八糟的事情看得多了,也不乐意做老师了,毕业之后在机关待了两年,就待不住,干脆离职下海了,现在在我爸妈眼里,那就是一身铜臭!”

肖芳抿嘴一笑,也不多说什么,随便跟杜承说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也说得很是投机。

第27章

在公园玩了一整天,肖芳母女还有杜承父子两个便各自回去了。本来杜承还说一起在外面吃顿饭,肖芳想了想,还说拒绝了,不过两孩子倒是约好了,说是以后可以一起玩。两孩子相差两岁,也没见有什么代沟什么的,反而玩得很好。杜铭性格比较强势,甜甜很多时候却是没什么主张,两人性格可以说是互补了,因此,玩得很是痛快,走的时候,都是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甜甜玩得太累,回去的路上就在肖芳怀里睡着了,肖芳也累了,弄了点简单的晚饭,将甜甜叫起来吃了,又带着还在瞌睡的甜甜洗了个澡,母女两人才睡了下来。

另一边,杜承带着杜铭去附近一家饭馆吃饭,正吃着呢,鬼使神差冒出一句:“铭铭,你喜欢甜甜妈妈吗?”

杜铭有些茫然地抬起头,看着杜承,然后嘟囔了一句:“她是甜甜妈妈,跟我有什么关系!”

杜铭从小其实是杜家老两口带大的,他妈,也就是肖老太太的孙女何玲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杜承跟她是同校同学,杜铭他爸跟何玲的爸爸都是大学教授,两家原本就有些交情,后来便订下了亲事,两人大学毕业之后就结了婚。结了婚之后,才发现了问题。何玲满脑子都是些风花雪月的思想,偏偏杜铭是个再实际不过的人,杜铭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政府机关,做了几年之后,因为不适应机关的环境,加上经济上的压力,最终辞职下海,做起了生意。

何玲跟杜承不一样,杜承还经历过两年上山下乡的日子,何玲因为是家里的小女儿,一直比较受宠,特殊时期过去的时候,她正好也高中了,高考恢复的时候,她也高中毕业了,中间就没什么过渡,就这么顺理成章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也分配到了一个清闲的部门,因此,也更有闲心追求她的梦想。

但是结婚之后,她很快怀孕生子,她自个本质上还是个孩子呢,对于孩子哪有多少期待,甚至觉得,这个孩子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因此,孩子生下之后,一度出现了产后忧郁症,一次精神恍惚之下,差点把孩子给闷死,还好被杜家老两口及时发现,然后老两口也不敢把孙子给儿媳妇带了,干脆自己带在身边。

杜承原本在机关的时候,何玲就觉得杜铭沉闷,不懂什么叫做浪漫,等到杜承下了海,刚刚创业那会儿,几乎天南地北到处跑,这会儿可不比几十年后,高铁飞机,别说横跨全国了,就算是出国,也费不了太多时间。因此,又觉得杜铭满身铜臭,不知道关心她。

渐渐的,两人原本的那点也算不上非常牢靠的感情就这么被消磨殆尽,何玲对杜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时常还要讽刺几句,对自个的儿子也没多少耐心。这个时代,正流行海峡对岸那位阿姨的小说,何玲看过一些之后,顿时觉得自己的婚姻完全是个错误,要去追求自己的真爱了。

她没多久就遇到了那个所谓的真爱,那人也是回城的知青,不过混得很不错,出手大方,甜言蜜语张口就来,何玲很快被他打动了,回来便要跟杜承说要离婚,杜承跟何玲婚后一直非常冷淡,但是杜承却从来没想过离婚的事情,毕竟何玲是杜铭的亲妈,哪怕为了杜铭,也不该离婚。结果就听何玲说她爱上别人了,要和那个人结婚,杜承自然恼火无比,两人差点没有大打出手。两家老人知道了,都是傻了眼,原本想着,两人男才女貌,门当户对,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呢?最后何家老两口拗不住女儿寻死觅活,只得满脸惭愧地上门道歉,杜家老两口一想到儿媳妇给儿子戴了顶明晃晃的绿帽子,也是一阵恶心。

至于杜铭,那会儿也开始懂事了,杜承虽说很多事情想要瞒着儿子,但是他们一家子瞒着,不代表外面的人也会帮着瞒着,杜铭在外面人那里听说了何玲的事情,回来之后就找杜家老两口求证,老两口一阵尴尬,杜奶奶抱着孙子就是一通大哭,杜铭也明白了,从此再也不提何玲的任何事情了。

搞到最后,婚还是离了,何家跟杜家的关系一度陷入了冰点。何玲那边问题来了,她那位真爱也是位已婚人士,之所以出来找别人,因为家里那位是在乡下插队的时候,娶的一个农村妇女,两人还有了两个孩子,本来回城的时候就想把人给甩了,但是那位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回头直接跑到城里闹,闹得人尽皆知,几个大舅子小舅子一起出动,一个个拿着菜刀斧头站在他家门口虎视眈眈,他只要敢说一个不字,他们就敢直接动手砍人,因此,闹到最后,还是把人接了回来,又去领了证。人家费了那么大力气,难道能为了自家男人遇到什么真爱,就要把自个的位置让出来的啊!那个女人早就对自己的丈夫死了心,但是为了孩子,反正就是死活不离婚,听说了何玲的事情之后,立马又找来了娘家人,跑到何玲他们单位去闹,直接把何玲的名声搞臭了,哪怕有何家的面子在,何玲在单位也待不下去了,最终只得辞了职,省城看起来大,但是圈子里面谁不知道何玲那点事,想找点别的工作,人家单位也不乐意收,找个偏僻一点的地方,何玲又不乐意去。何玲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中文系,上班之后因为日子清闲,还取了个笔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一些小说,如今干脆就拿这个当做主业,做起了自由撰稿人,慢慢也小有名气。

何玲跟那位真爱一直也没断,两人甚至比之前还如胶似漆了,他直接就跟何玲明目张胆地同居,不肯回家了,只是每个月按时给那边一点钱做家用,那边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竟是默认了下来。两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日子,对外也是夫妻相称,何家那边拿何玲也没办法,为了这个女人,何家老两口都退休了,还丢了这么大的脸,几乎羞于见人,跟许多老朋友关系也淡了下来。等到肖老太太临终,何玲被自家老爹下了最后通牒,不许将自个离婚,还在外面跟人非法同居的事情透露半点,也不许她把那个男人带到老家去丢人,何玲据理力争了半天,得来的只是她老爹的一句话,你要是敢把那个男人带到老太太身边,跟她说些有的没的,自己就当没你这个女儿。何玲总算还有些理智,只得私底下去找了杜承,杜承对何玲虽说不耐烦,但是想想确实不能让老人走也走得不安心,只得跟着何玲去了F县,当然没带上杜铭,这才第一次见到了肖芳。

肖芳跟何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杜承一开始不过是对肖芳有一些好感,觉得肖芳比较坚强独立,遇到那样的家庭,能够为了孩子果断离婚,还独自支撑起了母女两人的生活,实在是挺了不起的。若不是肖芳后来到了省城,两人这辈子也不会有任何交集了,偏偏又再次遇到了,杜承也不得不相信这是缘分,只是杜承还不确定,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肖芳浑然不知道,一个其实算不上多熟悉的男人竟然对她挺有好感,因为上一次婚姻的失败,加上看到了张桂枝的遭遇,肖芳对婚姻已经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她根本没想过要再婚,只想着好好将甜甜养大。

火车站那边的肖记简餐分店已经开张了,肖芳从第一家店这边选了一部分人过去,一边做,一边培训新员工,张桂枝也被派过去做了店长,而总店这边,也重新选出了店长,并且重新定制了奖惩措施,员工的工资变成了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每个月店里面的生意越好,奖金越多,店长年底的时候,可以获得店里5%的纯利润分红,而同时,每家店也会拿出当年15%的纯利润给员工发放年终奖,干得好的员工就有机会升职,比如说做领班,以后开了新分店,也有可能成为新的店长,当然了,若是违反了员工守则,做得不好,也会扣钱,另外,公司也会为员工缴纳保险,规章一出,店里面那些员工一下子更加积极主动起来。毕竟,这样的待遇,便是许多国企也是比不上的,他们这些人论起文化水平并不高,到一般的地方做事,多半只能做一些临时工,哪有这边待遇好,为员工考虑周全,何况,这里的活并不算非常辛苦,还可以包吃包住,得到的工资,那就是纯收入,因此一个个干劲十足。

不过两三个月时间,肖芳的投资已经全部收了回来,甚至还有了不少盈余,肖芳已经开始考察市场,打算再在省城开几家分店,甚至将分店开到首都魔都之类的地方去,最后开遍全国。

第28章

肖芳原本小小的野心开始一天天变大,她从来没想到,这年头钱这么好赚,当然,她也没有因为这一点被冲昏了头脑,不管前景怎么美妙,总要留着点后路。

因此,秋天的时候,肖芳虽说又在省城繁华地段连续开了两家分店,但是,她宁愿贷款,也要将门面给买了下来,毕竟,省城这种地方,门面房的价格只有越来越高的,等到几十年后,很多店之所以开不下去了,完全是因为店面的盈利都不够支付房租水电了。这么一来,与其每年应付年年上涨的房租,还是一开始咬咬牙,直接将店面买下来划算。不过,这么一来,肖芳手上的流动资金也就没多少了。

好在资金很快就开始回笼,肖芳原本有些发虚的心渐渐笃定了起来,强行按捺下继续开分店的念头,肖芳已经琢磨着,等到以后肖记简餐这个名气打出去了,还是采取分店与加盟店并行的形式比较好,总是自个开分店,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将分店的事情搞定,肖芳又开始了对自家那几套房子的装修,因为只有肖芳母女两个人,四套房子显然太多,肖芳打算其中三套只是简装一下,然后购买一些必需的家具之后,直接将房子租出去,而另外一套,就自家母女两人住。这一套,自然要好好装修一下才行。

这年头的装修风格自然不符合有着几十年后眼光的肖芳的审美,因此,肖芳找了个口碑还算不错的装修工程队,跟他们口述了一番怎么装修,这些人也都是熟手了,很快将大致的图纸弄了出来,肖芳这边看过之后,又修改了一下,然后将这些一口价全部承包给了这个装修工程队,先付一半的订金,做好了,再付另外一半,如果有什么质量之类的问题,自然得找这些装修工程队负责。

这年头大家还都很讲究口碑信誉,因此,装修队那边也没搞出什么偷工减料之类的事情,肖芳将整个装修工程都给了他们,给钱也给得大方,他们自然很是卖力,何况,同样的钱,自然是早点完工赚得多,因此,不过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三套简装,一套精装都弄得妥妥帖帖,肖芳只需要让房子好好通通风透透气,来年就能搬进去。

肖芳正在为了母女两人的家忙碌的时候,似乎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开始谈论起了股票,肖芳对这玩意一点也不懂,就听那些人说什么牛市,早上开盘买了股票,晚上收盘的时候已经翻了一番什么的,肖芳对这东西实在是敬谢不敏,她不知道到底多少人赚了钱,但是上辈子却是听说不知道多少人因为炒股弄得倾家荡产,直接跳楼的。肖芳琢磨着,与其搞这种天天变个不停,不知道是好是歹的玩意,还是搞实业更加稳定踏实一些,大家可以都不炒股,但是总不会不吃饭吧!

这么一想,肖芳忽然琢磨着,在魔都证券交易所旁边开一家简餐店,肯定是个好主意,甚至可以给证券交易所里面那些人提供外卖服务,那些能够一下子拿出几十上百万的人,应该不会在乎多个几毛钱的外卖费吧!

肖芳想是这么想,但是魔都离省城可是有很长一段实际的距离,而且,那边人生地不熟的,肖芳也有些拿不准,何况,魔都那么远,她要是跑魔都去了,甜甜托付给谁呢?要是带上甜甜,那也是个麻烦,肖芳过去肯定要东奔西走的,带着女儿算怎么回事,这又不是带孩子出门旅游。

肖芳正踌躇不定的时候,甜甜听肖芳说,新家装修好了,吵着要去看,肖芳自然不会拒绝甜甜这么简单的要求,反正肖芳已经打算回头就在新家那边过年了,提前去看看也没什么。因此,趁着周日,幼儿园不上课,肖芳便带着甜甜去了太平新村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