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三醮》的作者,是个出名的后妈,笔下男主女主,主要男配女配,哪个不是被虐得死去活来。即使是最后能圆满大结局,都要给男主女主及主要配角,留下那么一点永远不可能弥补的人生遗憾。

“看来得好好谢作者不杀之恩,还得谢周文和,幸亏他就是个男十八号。”说到周文和,孟约又在想退婚书的事,翻过年去很可能要进京城,如果与周文和的婚约不解除,日后可能要生出麻烦来。

许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又或许赖原著之威,秋风未起,周文和的书信就递到孟府。这次是绕开周家,直接送来,用的甚至不是周家下仆,而是专门送信的飞骑司。可见周文和也知道,信送到周家,周家断然不会肯,反而会频频遣人去京相劝。

也许是因为除退亲书信外,写什么都尴尬都多余,信函里只有一封不足五百字的退亲书。孟约倒很欣赏周文和这种不解释不掩饰的光棍气质,也难怪,毕竟是要打一世光棍的“诗中情圣”。

孟约开心地把短短几百字翻来覆去看几遍,正心中快意时,孟老爷听到消息回来,伸手问她要退亲书。孟约迟疑一下,还是把退亲书递给孟老爷,孟老爷迅速看一遍扔开:“年年不必出面,为父亲去周家说项,这门亲事就此罢了。”

乍眼一看,孟老爷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但孟老爷手都是抖的,连茶碗都端不住,可见其实心里还是很气很怒:“爹,相信我,你定会有个世上最好的女婿。至于周文和,正因为他不是最好的,所以配不上我呀。”

孟老爷为什么气为什么怒,还是不因为孟约,孟约一脸知道剧情的笃定,让孟老爷的气和怒一时间消去多半:“是,他配不上你,我家年年值得世上最好的。”

此刻,看着孟约神采未失的模样,孟老爷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将这官当好,让自家闺女不但“值得世上最好的”,也能名正言顺拥有“世上最好的”。所谓最好,在孟老爷这里,不是世上最出色儿郎,而是这世上最适合孟约的良人良缘。

孟老爷不会因一个周文和就矫枉过正,闺女是他人生中仅剩下的珍宝,孟老爷自然不为跟个已不再相干的人置一时之气,而误爱女终生。

在水力纺机织机都已到最后关头时,孟老爷开始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初步规划。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想在官场上存活下来,不说多容易,却也不至于难如登天。那么仅有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存活下来后,缓缓向上攀登?

登上顶峰这种事孟老爷倒没去想,他想的是将来能做个五六品官,至于五品往上,荐举出仕几乎都越不过那道坎。

第二十四章 我可真冤枉

前有吏部公函激励,后有周文和退亲书信刺激,孟老爷卯足劲,竟赶在仲秋节前便把水里织机做出来,纺机却还不成。时下布幅都十分窄,孟约看过水力织机后,与孟老爷提一嘴“为何不将布幅做得宽些”。

孟约是看刘娘子做拼幅做被面,才想起宽幅布来,时下的面料幅宽约都只有四十厘米上下,做一套被面,得拼六七幅布。然后拼幅作底上垫棉胎,以锦缎为面,拼幅比棉胎宽出来的部分上折,再拿针线把拼幅和锦缎缝起来,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就是现代古装剧里常能见的式样。

古诗里常见的“锦被”“锦衾”,指的就是这式样。

孟老爷经营布料多年,自然深知布幅宽有什么好处,别的不说做被子帐子就方便很多。既然水力织机已经做出来,何妨再做得宽些。水力织机造出来,孟老爷还有一忧——织机必然会使许多织工失业。

这一忧,孟老爷没同谁说,孟约细心看出来,寻个空与孟老爷分说:“爹,就是织机出来,咱家的织花缎,透花软绫纱,一时半会儿织机可能织得出?云锦杭罗又是否织得出?织不出,水力织机老长时间里都只能织坯布,能想的不过是在进染坊时出花样。爹是看水力织机一天织出来的布量多得吓人,这才忘了织机是死的,人是活的,死物能胜人的是快,人能胜死物的便是这份活呀。”

确实,孟老爷是一时迷了进去,孟约一说,孟老爷就恍然明白过来:“是了,咱家还有好些织花的密法,往年里总没闲工夫叫织工细细琢磨,如今倒可把老织工都抽出来,如天宫软绫,为父也只见过那么一角,那才真正是艺,而非工。”

“织多的布也不必愁,海外好些地方好些人,我们的布织得好又用不完,何不贩到海外去。太祖曾说过,海外广阔,大有可为,固守脚下方寸,早晚要远落在后头。”这也是孟约才想出来的,在东方的文明已经历经几千年时,还有许多未开化的地方呢。

孟老爷却笑一声说:“海上风浪大,极险,若非惯在海上的,凡出海便生死难料。贩至海外这事,我们家干不了,不过自有能干的,回头为父去访一访,机织布极便宜,便是分薄利润,所得仍巨。”

把心头忧虑放下,孟老爷又恢复每日兴头高高,一脸满足的状态。仲秋节,孟约与袁娘子鼓捣出广式月饼来,腊肉咸蛋黄馅,豆沙馅,莲蓉馅,还有一味蜜瓜馅的。四色各几块装一匣,给小美人们一人送去一匣,相熟的人家也送,下仆侍女掌柜管事及工人都各送几块尝尝味。

中秋节一过,山上便又满是菊华,小美人们相约去山中采菊。山中野生着的菊花,哪座山头都有,因去年饮过菊花酒,小美人们还惦记着那味道,便个个带足下仆侍女,皆说要采好些菊花回去酿菊花酒。

采菊时,姚青与孟约道:“阿孟,我怎么听说你家要搬?”

“是要搬,应是年后的事,家父要去京城,不肯丢我在鹿邑,只好跟去。”孟府还没将孟老爷晋仕的消息,但各家都知孟老爷要搬家,这事孟老爷自有考量,孟约只不拖后腿顺口捅破就行。

“阿陈远在湖广道,阿孟又要上京,明年还有几个要嫁的…真个是人越来越少。”

“免不得的,便是生作男儿身,不也一样要为前程各奔西东。聚聚散散的,人间难免,眼下仍在一块,仍痛快,那便足够了,想那多作甚。”

孟约听这话也连连点头:“山河宽广,总要挪挪地方,看看不一样的,不然不白来一世上的遭么。”

“是这个理,这样说倒羡慕阿陈,随父亲辗转各处,比我们成日在县城内外转悠要多看主行多风景。”

“我还记得阿孟说良人时,说要个她想去哪里,就能带她去哪里的呢。”

“要真有这般良人就好了。”

随着小美人们年龄一岁一岁增加,说起良人婚嫁的频率便越来越高,好几个小美人已于今年或成婚或订亲,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随时约随时都能出来一块玩耍。孟约看着一个个人比花娇的小美人,满心祝愿,盼她们能一世比花娇。

采罢菊花,小美人人团团围坐在一处,不知为什么,今天小美人们都格外爱看孟约。孟约今天和平时也没什么不同,衣裳首饰也没什么太新的式样,都是常见的款:“到底怎么回事,打从见面起,你们就总不时要看我一眼。”

小美人们齐齐沉默,好一会儿,才有人低低出声:“阿孟,我们都听说了。”

“听说什么?”为做月饼,孟约宅了许久,根本不知道外界到底发生什么。

“你同周家郎退亲了。”

原来是这个,孟约根本没拿这当什么事,所以小美人们有异样,她从一开始就没想到这上来:“我道是什么,这有什么不好说,值当你们一个个欲言又止,生怕惹起我伤心一样。你们看我的眼睛,看我的脸,我像是有一丝一毫为这耿耿于怀,伤心难过的样吗?”

“诶,我就说嘛,阿孟素来藏不住事,若真难过,早找我们哭,她才怎么会在家自己咬被角哭湿一床一床被子。”

孟约:“外边都传成这样了…那我可真很冤枉。”

“当真没哭过?”小美人们哪个信她,遇上这样的事,便是心性大过天去的,也免不得人后落几滴泪。

孟约:“他瞎,我哭什么,我又没瞎。”

小美人们:这话竟很有道理。

“阿孟,阿孟,不若给我做嫂嫂,”

“干嘛要给你做嫂嫂,要也是给我做嫂嫂好么。”

孟约:真是谢谢你们啊,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在婚姻市场上还是很抢手的,至少小姑子们都已经被我笼络在手心里了。

“叫我说,阿孟该去京城寻个好的,比周家郎才高貌俊品性佳,阿孟再活得欢欢快快地,叫周家郎看见悔不死他。”

“才不,不相干的人,干嘛要一般计较,阿孟,自家实惠才最要紧,万不能置这份闲气。”

孟约频频点头,有小美人们殷殷关怀,她就是人后真哭过,也会被治愈的呀。

世间大约没有比美好少女更清新治愈的存在啦!

#也不一定#

第二十五章 一脚踩进火坑

开过菊花秋露白,山河不语冬将近。

新的菊花酒酿成时,孟周两家的婚事彻底作罢,周老太太心下仍不是滋味,时常着人送些吃用来给孟约。周家人厚道,也是孟约觉得没必要去兴什么报复心的原因,就是孟老爷,对周文和恨得牙痒痒,对周家却也没话说。

“小姐,吕教习来信了。”

孟约自从把四只狗送去,又得知吕教习诊出喜脉,就时常盼着京城来信。这回来信,吕教习已将儿子生出来,字里行间全是满满欢喜,吕教习和卢先一时还不能确定孩子叫什么名,便先取个“炉子”的乳名叫着。

至于为什么叫炉子,吕教习说往年秋初开始她就怕冷,怀着炉子时,直到秋末都没一点寒意上身。等到一生完炉子,就又开始觉得冷,便给孩子取这么个乳名。

说到四只大狗,吕教习写道:“你那四只大狗可算是立下大功,夏末时京城出现一大盗,连盗十几家勋贵,最后盗到奉国公府时,被你家四只大狗撞见。信写到这,有件事可得好好与阿孟说说,你家那四只狗必是已成精,命人封上狗洞,便学会爬假山翻院墙,不仅翻自家的,还能翻别家的。也幸是四只大狗能翻,不然那大盗至今还未落网。”

孟约看得目瞪口呆:“春柳,追风胖达它们,在家翻过院墙不曾?”

春柳:“不曾,追风它们要常有人陪着玩耍,若没有,自己爬墙出去玩,大约也是可能的。”

四只大狗驯养得好,从不攻击人,那大盗落网,大约也不是因为四只大狗的攻击,而是别的原因。好在长平里都是相当的人家,四只狗就是浪一些,也不至于被人下药弄去炖成一锅。

“不行,那四只没法没天了简直,从前在家里,四只大狗都谁陪着玩耍,把人送到京城去,将那四只看起来。真叫它们玩野了心,以后想管都管不住。”孟约还是怕四只大狗咬人,哪怕驯养得好,万一有小孩犯熊,被四只大狗咬破点油皮怎么办,这时代可没有狂犬疫苗。

“是外院的两个小厮,小姐是要将两个都送去,还是送一个?”

“问问他们谁愿去,叫愿去的去便是。”

“是。”

虽然还没正经拜师,但炉子出世,孟约还是备下厚礼,另把机织后经砂洗的新疆棉花布送一车去。没纸尿片的年代,柔软亲肤的砂洗棉花布就是新生儿最好的尿片,不过孟约略有点无法想象,将来她有孩子,用棉花布做尿片的情景。

在孟约担忧四只狗太野,以后没法管束时,四只大狗正经受“非狗”待遇。想它们四只,自从生下来,就是被当成宠物养着耍的,没料想,自从意外破大盗案之后,就被王醴“废狗”利用,借给各路同僚,几乎可以说是往死里使。

当然,四只大狗的待遇也跟春日里放风筝似的,腾腾上了天。从前还拿肉骨头汤拌饭喂,自从发现这四只狗有多好用后,每天三顿,两顿纯肉,一顿加些蔬果粮食,偶尔还喂些鲜鱼鲜虾,牛羊肉。就是孟约这样爱狗,又养得起的,也不带这样喂养的。

“御史,胖达从刑部回来了,杨提刑还另送来半车肉。”

近来四只大狗纷纷立功,王醴府上的管家每隔一两天就要收一车肉,管家收肉已经收到看见送肉的车就想锁门不让进的地步:“不是叮嘱过别再送肉。”

“都觉得不能白使唤御史的狗。”宋则宜话说完,也有些忍不住笑,“属下打长平里过时,遇到卢府的下仆,一问方得知追风它们四只的主人过完年便会来,到时这烦恼自可丢开。”

“吕姑姑可还好?”

“都好,炉子能吃能睡能长肉,卢夫人心情好着呢,倒是总说不见御史过府,要御史没事就过去看炉子。”这段时间督察院没什么要事,宋则宜便按吕撷英的吩咐,多与王醴说些家长里短,按吕撷英的话——得叫他多些人气。

王醴却听过就罢,他并非不喜欢炉子,只是孩子又软又小,一根手指头都能戳坏般。而且,看到炉子,王醴很难不想起自己幼年时的情形,虽现在想起都不会心里难过,可王醴仍不愿意去想。

见王醴沉默不搭话,宋则宜也就不再说,反而与王醴说起公务来。河南道这两年年景都好,粮食丰收,瓜果也丰产,去年做的官吏考核,上半年总出结果来,河南道有一批官员已经先后升迁,自然也有一批黜落的:“陆广长去吏部喊冤,又使银钱疏通,吏部如今的意思是叫陆广长先降三级听用,以观后效。”

“你走一趟,把陆广长的卷宗抄一份送去吏部。”

“是。”

“叶慎章近日如何?”

“静心读书,每五六日出门一趟,或去访友,或去登山拜观,或到东门听一堂子书。御史的话,他想必已听进去,断不会再继续胡来,自毁前程。”

“这便好。”

如果荣氏女能一直好好的,当然不会再有什么,偏偏荣氏女好不了。那倾慕她,跪到奉国公夫人面前,言道“如有幸,一世奉若骄阳”的益安侯次子,便因荣氏女成婚次月便有孕而生疑,生生要逼荣氏女落胎。

荣氏女怎么会肯,益安侯次子竟拳脚相加,荣氏女却也不是弱女子,怎么可能任凭益安侯次子动手。但荣氏女怀胎,月份尚浅,这一趟拳脚动下来,任是益安侯次子一指头都没能动到荣氏女,荣氏女的胎也落了。

新婚时恨不能蜜里调油的夫妇就这么冷下来,要是胎没落,凭荣氏女的手段,想将丈夫笼络回来一丝问题也不会有。但荣氏女正逢落胎伤心之际,加之丈夫的言行也很叫她受伤,很有一段时间,夫妇二人是话都不说,眼神都不给彼此一个的。

王醴难得回府一趟,回来就听到侍女缩在花廊壁下,正谈论益安侯府里那对新婚夫妇的事。

“要不是就在左近,谁知道呢,满京城都说是良人,都说荣氏好命,却其实一脚踩进火坑里。荣氏那般品貌才华,怎么就没个好姻缘呢?”

“或许就是太好了,哪有事事都圆满的。”

“也或许好日子在后头。”

“愿是这样才好,不然荣氏这样好品貌才华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这样的还指望什么呢。”

正是因此,输不起也赌不起的人,最好是别上桌。

第二十六章 士与庶的鸿沟

王醴回府换件衣裳,便往吕撷英夫妇府上去,他便是不愿想起幼年的事,也不能总不登门。带些小孩用得上的东西,王醴沿着静静的青石街道走去,将到吕撷英夫妇府门前时,却见一驾装着满满一车东西的马车停在门外,下仆正一箱一箱,一包一包往里搬。

管家站在门口,见到王醴来,赶忙把中门打开:“公子好些日子不来,夫人总惦记,说是天渐转寒,生怕公子吃得不好穿得不暖。早前些日子,用好些鹿邑带回来的羊毛料子给公子做了几身衣裳,公子不上门,夫人赌气又把衣裳锁上,道放烂都不给您呢。”

“才生了炉子,怎么还给我做衣裳。”虽这些年吕撷英从没断了关照,但他仍是不惯有人像吕撷英这样时时惦记着他。

“旁的事老爷也不许,几件衣裳也是今日一截袖子,明日一截领子缝起来的。”管家一边说话一边把王醴往里边引。

这会儿吕撷英正在逗炉子玩,见到王醴进花厅来,吕撷英没好气瞪道:“还知道登门啊…我远在几百里外的弟子都比你勤些,今日还给我送了好大一车东西来,倒是你就住一条街,竟不上门。”

王醴知道吕撷英也是一时脾气,发作几句就完,便任由她骂几句,过后才去看炉子。吕撷英叫他抱,他哪里敢抱,奶妈婆子也颤颤的,王醴又是拒绝又是往后边让,这才息了吕撷英的念:“说到吕姑姑的弟子,还请吕姑姑去信帮我问一声,刑部那里,欲寻调|教追风胖达和大豆小箕的驯犬人,送一批犬过去调|教。”

“你们仔细着用,别把我弟子四只爱宠养瘦了,回头养瘦了她找我哭,我定把你推出去给她揍。”吕撷英说着,又一点不见气地叫人把给王醴做好的衣裳取来。

“吕姑姑,我不缺衣裳穿,衙门里发的公服不说,府里也有针工,冬季棉服早已做好。”王醴话还在嘴里,就被吕撷英推到配间去换衣裳。

不多时,王醴换上羊毛料圆领衫出来,吕撷英连连叫好:“年年说得对,这料子穿着最显精神,提气得很。给你做了好些,都抱回去穿,冬日里这羊毛料比棉服还暖。”

王醴拒绝不得,只能领受,他圆领衫不及换下,卢昆阆进来:“重崖啊,可算是来了,再不来,你姑姑能做出一柜子衣裳去。”

“就是不给你做,眼红也不给,叫你气我。”

吕撷英刚生产完,小脾气多得很,但凡不顺心就要生气,卢昆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好好,不给我做不给我做,都给重崖做,给他做一车,叫他穿一世。”

吕撷英也知道自己最近脾气多,好在来得快去得快,转眼又笑:“什么叫穿一世,以后叫他媳妇做。”

“我都没穿上我媳妇做的,他也别想穿上他媳妇做的。”

这夫妇二人中间是容不下旁人的,王醴不爱登门,也有这层原因。

如果孟约在场,肯定能拍着他肩告诉他——这种随时可能被强行喂一肚子狗粮的地方,不爱来才是对的。

王醴领一堆衣裳回去之余,还被强行塞了几条从冰窖里取出来的腊肉,王醴提回去,晚上灶下就蒸了一盘出来。王醴一尝,这味道实在有些熟悉,但王醴前后也只去过鹿邑县三四次,正经待的长的还是谯郡郡守案时,鹿邑县饮食到底什么风味,并不清楚。

熟悉的味道,最终被王醴归结为鹿邑县腊肉都是这个味道。

次日,王醴方才进衙门,就接到御史大夫令,命他前往户部。户部今日凌晨有个看管库银的小吏死了,家中墙缝里塌出现银数千两,一个小吏,月俸不过十两,并无其他收入,在京城要养活一家老小,一年到头能攒下十几二十两,已算是节俭人家。

数千两,小吏攒到死都攒不出,那小吏家中住的旧屋旧院,家中老小穿的俱都朴素,墙里却有数千两现银,这里边的水有多深有多浑可想而知。

“王御史。”

王醴正要入衙,听有人唤抬头去看,却是在大理寺见过一面的谯郡周文和,那位貌美才高荣氏女的众爱慕者之一。官场内外调动,任官放官,督察院尽有卷宗记录,王醴自然知道周文和并未如一般进士那样谋求外放,而是在户部入职:“周管勾。”

“王御史是为库银案来的?”

“还未确定库银出了问题,称不上库银案。”

“下官不该胡言。”周文和对王醴还是印象不错的,这人不为难人,有公心,又不一味耿直,周文和认为是个值得学习的对象。他家中无人出仕,并没有谁可让他借鉴学习,王醴这个与他年年岁相当,便为御史监察一方的同龄人,就首先跃入周文和眼帘。

王醴不知周文和在想什么,周文和要跟便跟,到了不能跟的地方自然会有人把他拦住。

当然,王醴更不知道,这就是山雀栖宿的树木。

更更更不知道,再过不久,应飞于野的山雀便会到京城来。

孟家此时,该运的都运到京城,鹿邑县该打点的也已经打点好,仆从该遣散的遣散,该带的带,该留的留。水力织机加幅宽后,每天织布的量十分惊人,孟老爷不得不提前派人去寻能出海贩布的商户。

在孟老爷筹谋开拓海上丝路,根本没心思管水力纺机的事捍,曹伯林把水力纺机给做出来。虽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但粗棉纱已经不成问题,就是仍有些不均匀。

得知消息,孟老爷对着孟约叹了好半天气,最后才对孟约说一句:“日后,年年什么都不用担心,为父定为你谋个好前程。”

士族出身的子弟,科举出身的进士,起步就可能是六品七品,孟老爷得的不过是区区九品官,但对孟老爷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其实,这也同时是许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步跨过的,是千百年来横亘在士与庶之间的鸿沟。

孟约不懂,大概也难懂,毕竟在她还不懂时,孟老爷就带着她跨了过去。人的不懂,往往是因为不必去懂,而有些事当真就是最好一世都不必懂。

第二十七章 闺阁一经别,再见梦魂中

转过年去,孟约就要十七,孟老爷心里紧着她的终身大事,却一句话没提。这一去京城,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孟老爷舍不得孟约离自己太远,自然想着到京城后再托吕教习相一相。

说起来,吕教习肯收孟约做弟子,孟老爷也算消去心头一大患,一则闺女有了高门出身的师父教养,二则姻缘上也能找着人请托。若非有师徒之情,孟老爷宁可自己慢慢瞧,也不肯轻易相托。

眼见着庭院中的树叶悄悄黄落,墙角菊丛盏盏盛放,孟老爷的心啊,一下就飘去了远在数百里外的京城。周文和那边,孟老爷命人送去口讯,日后只当不认识,路上遇见也勿作问候。倒不是要瞒下孟约定过亲的事,而是不欲再与周文和有什么牵扯,再者结亲不行,成仇家的多得很,孟周两家虽没成仇,但要继续相亲却也再无可能。

“老爷,三板子回来了。”

三板子大名程并,是孟老爷旧年在道中搭救的一个孩子,当年搭救时还不到七岁,如今已经二十七,膝下有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四岁。程三板子自家争气,这些年生生挣出一份家业来,不但自家打理得好,还时常替孟老爷跑些大项。

这次去寻海商,孟老爷本来要派柜上的人去,还是程三板子说早些年在外跑商,在淮安府山阳县碰见过两个大海商,遂带上布行嘴皮子利索的柜头装上几车布去山阳县。

“孟叔。”

孟老爷见程三板子黑了一圈瘦了一圈,关怀好一番,才问及海商的事:“那些海商好打交道吗?”

程三板子朗声笑道:“很好,听说我们一年能出几万匹布,连多少钱一匹都不问,这就派了人急急忙忙赶来。我着人往山阳县里外打听过,咱大明的布贩出去非常好出手,不管是本朝海商还是番邦来的海商,听说我们能出大货,织出来的料子,棉布都比寻常丝绸好,花样还格外时兴,盯着我眼都能冒绿光。他们都要来,我没全带,选了三家信誉好,船大身家厚的。”

“是当如此,天下生意天下人做,做好几家,比全吃下要强。”孟老爷并没有富甲天下的野望,再者就是有,明年就要去南京,若他此去是做大官,那不怕摊子铺得大,却不过九品,反而应当低调稳妥些。而且,孟老爷如今心里另有成算,布坊的生意,稳住就行,日后且还有其他大项。

“孟叔说得是,我这边把人安排在锦云居,孟叔要是得工夫,我这就着人安排席面。”

孟老爷点头,又与程三板子谈他自家的生意:“眼下好木料愈发难求,数得上号的林子都在士族豪族手里,做生意什么都好说,却万不能断档。既然海商来往频繁,回头你不妨问问他们,海外可有那成材的硬木林子。”

许是灯下黑,时人多只想着往外贩东西,再随船带些本朝没有的稀罕特什回来,倒鲜少有拿木料压舱往回带的。程三板子一拍大腿,坐都坐不住,就要去问海商。

孟老爷把程三板子拦下,叫洗漱更衣才一道出门,去锦云居与那三名海商会面。

孟老爷出门前,知会了孟约,孟约得知布料有了出货的渠道,心下也是一松。织机改良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大量出货的布匹,不止孟老爷担心,孟约也一样很担心:“幸好太祖开辟了海上商路,并明令国朝永不禁海,还在下大力气造大海船,不然哪有那么好的事噢。”

要真是穿越到历史上的明朝,孟约才不敢支持孟老爷毫以干,她反而要规劝。因为如果这不是穿越者改变过的时代,这时候历史已经进入清末期,闭关锁国,海禁巨严。

孟约:再一次感谢作者,要不是她脑洞大,这时大概什么苦都已经吃足。

孟老爷吃完席面回来满面红光,与孟约道:“年年,三板子这趟去山阳县,还绕道去看了你外祖,你外祖外祖母如今身体都还康健,你舅舅舅妈也都好,又给你添了个表弟。你外祖知道我们明年要上京,还道待安顿下来定会来访。”

孟约外祖家往上数个十几代,也是士族,因是分出来过的庶出子,一代一代下来也早没了什么士族门第的光辉。孟约外祖家也不是那抱着旧日光辉不肯认清现实的,但凡心里还存着点士族血统的矜傲,都不会把仅有的掌珠嫁给孟老爷。

“咱家亲戚不多,住得近了,能常来常往才好。”孟约话是这么说,却有点担心,女神太太什么都好,女神太太的家人或许也都是好的。但孟老爷身家巨富,又只有个独女,且没有续弦的想法,但凡心思多点的都会要动脑筋。孟约倒不怕失钱财,她是怕孟老爷将来难过。

孟老爷并不知道孟约在担心这个,如果知道只会笑她想太多,孟家作为士族已然没落,资财却并不缺。比孟老爷可能差点意思,但也不至于眼红而起歪心:“是啊,若是你外祖家也能迁到京城就好了,回头我们再访访,有得宜的宅院买下来,要比邻而居日日相亲才好。”

“嗯,那便待我们上京安顿下来再访。”先看看上门的亲戚是个什么门风,要真是好的,住一个屋檐下都可以。

“年后便要上京去,日日同年年一道玩的那些小姑娘,年年也要好好同她们作别。隔个一年两年,咱们还回,到时还能一起玩,所以也不要太难过。”如果说去京城做官,有什么让孟老爷觉得不妥的,那就是要让孟约离开那些她从小玩耍到大的闺中好友。

正因没什么情谊能相伴一世,才需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待失去再留恋,再念念不忘,便只能叫作自己不放过自己。

孟约和小美人们相交的时间不算长,可也真心很喜欢这些小姑娘们,没什么勾心斗角,比钗环首饰,父亲兄弟,反而一团和气,可爱得紧。孟约一想起小美人们会流泪给她看,便生出不舍来,这不是现代,相隔千里打个飞的想见就能见,这是闺阁一经别,再见梦魂中古代啊!

注:山阳县古属淮安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连云港一带,孟约的外祖家也在淮安府,明朝时期没有淮南这个地名,本文里的淮南指淮安府以南。我方向感不佳,印象里古称海西县今称灌南县的县城是连云港南边,如果有误,诚请指正。

(接下来两三章内就要去南京啦~)

第二十八章 盏中一点余酒

时近年底,孟约想着又是离别在即,又是年节,得厚厚给小美人们备年礼。往年都是闺中小姐妹之间送些帕子簪子小零嘴,但今年,孟约想好好给小美人们送,至少要送出穿越者的“风采”来。

虽则她喊一整年“腊肉这么多,怎么吃得完”,其实到仲秋节时就已经差不多送完吃完,因而,今年孟约依然叫薰许多腊肉。

除腊肉外,孟约从来往的海商那里得知海西有番邦来的琉璃工匠,求着孟老爷给她寻两名琉璃工匠来。这时的琉璃已经很接近现代玻璃的净度的透明度,时下人人追捧的正是那种透明度高颜色近乎于无的玻璃器皿。而且凡富裕些的人家,都能用得上玻璃窗,只是气泡颜色和牢固度上还逊色于各种现代玻璃。

和工匠沟通过后,孟约在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得到了像花瓣一样,有着天然渐变色的琉璃杯盏。送给每个小美人的式样都不同,嫩黄的腊梅,深粉的海棠,乳白渐变至透明色的玉兰花,月季、水仙、蔷薇、莲花,不仅颜色做得与花本身一样,小杯小盏的形状也如同绽开的花朵一般。

总共二十二套酒具,孟约自己一套,并远在湖广道的陈蕙容一套,小美人们一人一套。这样脆弱的年礼,孟约可不敢和腊肉点心干货布匹一块送,而是专门下帖子,请小美人们一道去赏雪。

“就阿孟喜欢大冬天出门,看到雪和冰棱子能高兴得蹦三尺高。”许妍捧着手炉,缩在软乎乎围脖里。

姚青和许妍一样,身上都穿着孟家今年新出的羊毛料长袄,手里捧着暖手炉,厚厚地把自己裹住:“因怕我们不同她冬日出门赏雪,还特地早早送我们羊毛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