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兑吕撷英也不是一厢情愿这么认为,孟约也很同意,她懒,不怎么很愿意时常动脑筋,那样太累太麻烦。穿进书里有孟老爷这么一个爹,孟约觉得她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实现“不带脑子活”这一梦想的。

“吕姑姑若无事,我去上差了。”

“去吧。”

看王醴一步步离去的背影,吕撷英心里也很苦,这倒霉孩子到底心里装的都是些什么呢,为什么敲不开揉不烂打不碎?

王醴出得门去,又看见孟约在孟园门前送门老爷,一个娇滴滴地说“爹,我想吃水晶肘子”,一个哈哈大笑说“人家女儿爱珠爱玉,我家女儿却只爱吃肉,怎么得了哦”。

孟约:“爹是在夸我好养活吗?”

“是是是,夸你好养活,天有些转凉,回去加件衣裳再去吕先生那里。”

父女俩好容易腻歪完,孟老爷才准备翻身上马,便看到王醴骑着马过来:“王御史。”

“孟主事。”

想着王醴看到了方才他和孟约“父慈女孝”的情形,又想王醴和吕撷英有旧,孟老爷便笑着说一句:“说起来,能脱商户籍,入织造府,还得谢王御史那卷《织机详录》。早想寻个时机道声谢,散花楼冬笋做得不错,不知王御史今日是否得便?”

王醴摇头道:“散花楼的冬笋垂馋久矣,孟主事若愿作东,自无不赴会之理。”

同在京城为官,同居长平里,孟老爷早就想蹭个脸熟,到长平里后久久不曾有所动,主要是觉得王醴难说会不会给他这机会。如今他一出声,王醴便连客套的一句“当不得一声谢”也没有,足可见…是个内心极柔和之人呐。

“王御史肯赏光再好不过,酉时初刻,散花楼上,下官恭候大驾。”孟老爷一高兴,话调都轻松许多。

王醴答应一声,与孟老爷在街口作别,正月一过,二月的南京便已初露春日峥嵘,早花的桃树,枝头已经染点点轻粉含而未吐。沿河的树木,有仍枯枝瘦影的,也有已开始萌发新绿的。

河水泛泛,银鳞片片,将古老的南京城,衬托出潋滟风姿,却依然是那般不藏不露的王都气韵。

天始暖,街上出游的闺阁女儿见多,穿着如裁新叶新蕊般轻软罗裳,脚步轻盈地穿过街市,仿佛一串串花朵开在春花未吐之时。巡街的官军每隔一刻钟就能见到一拨,打的是“防宵小护良家子”的旗号,实则这般频繁巡街,也是为观赏佳人,这便是是平民式的相亲集会。

嗯,如今南京就是这么半是温柔含蓄,半是大胆豪放。

“有人说那位御前诗家在祈泽池题诗,我们也去看看。”

若只一两名少女,断然不好意思去,但一大群少女凑在一起,便是说去就去的。少女们几人挤一辆马车去祈泽池。王醴的属官此时迎头赶过来,宋则宜“啧啧”道:“如今的女儿家可是越来越敢言敢动了。”

张掖城却道:“往上数千八百年,女子见潘安宋玉卫玠那般儿郎能掷果使盈车,如今的女儿家才哪到哪,不过是结伴去看人题诗,算什么。”

“便是千八百年前,也没吾等什么事,吾等这般相貌在那时,恐连结亲都难,没哪家女子瞧得上啊!”

三个相貌绝对不可能引来掷果盈车,确实如今都还同样还没女子瞧得上的光棍汉互视一眼,宋则宜尴尬撇开脸,张掖城快要笑死。宋则宜说话永远打倒一大片,身边的人不管谁永远没有不搭进去的。好在王醴从不在意这些,不然遇上个心量窄的上官,宋则宜指定别想好。

“御史,你听…”

王醴二话不说,掉转马头往长安右门去,登闻鼓院便设在长安右门。属官叫王醴听的正是登闻鼓院传来的,可以上达天听的登闻鼓声,那一声声一阵阵急促而洪亮,如同敲打在人心头的,来自于万民的诘问。

一路急行到长安右门,王醴来得不算早,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等督察院上官大多都已到场。几位督察院上官见王醴来,冲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王醴行礼罢,便听御史大夫道:“我记得宣庆六年负院是你和于则敏监举?”

“正是。”

“敲登闻鼓的是光山县学子彭定远父母。”

“淑宁郡马?”

“正是,彭定远父母状告的正是淑宁郡马,道其属冒名顶替,真正的彭定远已被其害死。”

王醴:“请许下官接手此事。”

“我会为你说项,但结果如何,需看陛下和内阁的意思。”

“是,下官明白。”

第四十五章 何以刑罚加子民

登闻鼓的声音极响,几乎可以传遍整个南京城,孟约治印时听到鼓声还不明所以,是吕撷英脱口道出“有人敲登闻鼓”,她才知道那是登闻鼓的声音。急而紧的鼓声像骤然而至的雷雨,伴随滚滚雷声敲打在人心上,让人不由得会去想,莫非真有天大冤情。

“别分心,那鼓声,每年总响十回八回,有时确是惊天大案,有时却是些许小事。”吕撷英摆摆手,叫孟约注意手下的印石。

孟约将刻刀搁下,她不是很理解,“些许小事”怎么也敢去敲登闻鼓,不是不管有多大冤情,但凡敲登闻鼓都要先打二十大板的吗?难道说,这时候不用打板子,不然谁会为小事去敲登闻鼓,二十大板呢。

确实如孟约所想的那样,敲登闻鼓见天子告御状不管不顾先打二十大板是清朝才有的事,宋时天子脚下有人丢只猪都敢于敲鼓,因为没有打板子这一条。这穿越者太祖建立的明朝,也没有敲登闻鼓打板子的规定,当时有人曾进言,认为只设登闻鼓院而不设门槛,会导致些许小事也来登闻鼓。

穿越者太祖是这样回答的:“无冤且不提,若含冤未白,乃朕与诸公之过失,何以刑罚加子民。”

趁吕撷英去哄炉子时,孟约抽空去看了看《大明律》,翻到指定律例,再看注释,然后孟约才循着注释去翻《太祖本纪》。看过《太祖本纪》后,孟约给世界的自我完善能力献上膝盖,《三醮》作者在书里压根没写这样的细节啊!

在孟约翻《太祖本纪》时,大明宫里,天子与内阁诸公已问明案情,御史大夫已禀明天子,宣庆六年负责监察贡试的监察御史是王醴和于则敏。

“朕仿佛记得,于则敏前年放出去了?”

“回陛下,是,于则敏如今知平阳府。”

“宣王醴进殿。”

王醴进殿行礼后,宣庆帝问:“光山县学子彭定远,当时如何,卿可记得?”

“回陛下,微臣记得,当时微臣方入监察院,跟在时任监察御史的于知府身后听差。于知府曾选出四十余人教微臣如何辩识对照,光山县学子彭定远便在其中。”王醴那时候还不是监察御史,不过是个刚到监察院,还没安实职的进士。

待王醴详作回复,宣庆帝与诸公确认并无差池时,因登闻鼓案本就是发由督察院办理,宣庆帝与诸公在御史大夫的说项下,将此案发由御史中丞袁斯向与监察御史王醴共同办理。就淑宁郡马一事,宣庆帝当即发话,命督察院奉手谕前往捉拿归案。

淑宁郡主是先帝八子襄王所出,因时下蕃王只遥领蕃地,并不往属国蕃,有宣庆帝的手谕更方便行事。袁斯向接过手谕,王醴与其一道自御前告退,袁斯向捧着手谕连连摇头,与王醴道:“重崖啊,这差事,不好办呐。”

襄王有三子五女,要论最宠爱的还是淑宁郡主,淑宁郡马“彭定远”这些年也算是个好女婿,襄马爱屋及乌,对彭定远也加几分青眼。眼下他们要去捉拿淑宁郡马归案,淑宁郡主与郡马三年多来恩爱非常,淑宁郡主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袁中丞,越是恩爱,恐越容不得半点期瞒,何况从一开始便是谎言。”王醴同袁斯向就如何与襄王并淑宁郡主周旋交谈一路,最终定下计策,既然情深,那便从情深入手。

淑宁郡主与郡马结缡三年余,并无子女,一则如今勋贵王亲多半都在二十岁以后才育有子女,淑宁郡主今年才将满二十,再则襄王妃当年差些因难产去世,襄王更不肯爱女过早生育子嗣。然而,淑宁郡马却已二十六…说不定还更大,淑宁郡马那张脸常有人说老相。

袁斯向道:“若他真在外什么也没有,我倒要敬他是个好郎君,满京城里,这样的好郎君,本官只认得算学博士卢昆阆一个。”

“此事,下官这便去查。”

督察院监举百官,自然有一张周密的网,不然拿什么实据监举百官。王醴要做的是将消息一一归拢,然后从中查出异样来,就如袁斯向所说,要真是个好郎君,那还真值得一敬。

但满京城,也找不出几个卢昆阆来,淑宁郡马果不能算其中一个。

“大道不走绕小道,近道不走抄远道,属下便知他有猫腻,因不在要职,不当要务,想应当是私事,便没细查,原来是在这里藏着个娇。”

“速去报袁中丞。”

这消息一捅出去,淑宁郡主正在气头上,恨不得郡马去死的时候,督察院奉圣谕顺顺当当将假彭定远捉拿归案。襄王听说后同样大怒,递条子到督察院,嘱托袁斯向务必严查。

等襄王淑宁郡主过了气头,想要保假彭定远时,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且牵出大案来。奉山上有山匪数千,勾结当地官员为祸乡里,因当地官员口越张越大,奉山山匪便生出此计,从匪众中寻出那么两个早年被迫害,被避上奉山为匪的读书人,绑来大儒教导数年,才出了这么个假彭定远。

“这假彭定远原名吴燕生,因人设下圈套,夺其家中良田商铺,其父被活活气死,其母也随后身亡,吴燕生手刃仇人后,为免牢狱之灾上奉山为匪。实则,奉山山匪定计,捧出个读书人为官罩住奉山上下一事,就是吴燕生率先提出的。”

“奉山山匪势大,彭定远都死了,彭定远父母怎么活下来的?”

“说到这,就得说那吴燕生心计深,他深知为匪早晚会被官府围剿,便在官与匪之间互相作梗,使奉山山匪认定当地官员口张得越来越大,然后才适时道出此计。彭定远父母本该早就杀死,但吴燕生却不知,他心计深,奉山那山匪头子计也不短,知道彭定远父母一死,吴燕生便彻底没有辖制,暗中将彭定远父母留下。”

“叫我说,都蠢。”

“怎么说?”

“彭定远固然会丢了性命,奉山山匪又能得着好,如今还不是要被剿灭。”

“因这事,近几科考出来的进士,都会再审查一道,嘿嘿…必有许多原被捂死的事又发出来。”

“好比那抛弃糟糠,另娶大妇,后大妇杀原配,被原配子状告入狱的前户部尚书?”

在楼上陪孟老爷出来吃春茶的孟约听得津津有味,她压根没意识到,这事的余波还会打到她头上来。

第四十六章 雨后湖山浓淡得宜

和常见的苦情戏女主不同的是,荣氏女在闺阁中很受爱宠,上至祖父母,下至侄男侄女,娶进门的嫂嫂也很疼爱她。荣氏女和离返闺阁,荣家上下皆温柔呵护着心力交瘁的她,连年方四岁的小侄子,成天念叨的都是姑姑。

荣氏女历经青梅竹马的温柔与死亡,又经历侯府次子的猜忌与反复,荣氏女终于褪去了她年少的天真,始如一枚被岁月天然雕琢的玉石般,再无一丝棱角。诚然,这样固然更适宜生存,然而被磨去的棱角,谁又能说那是坏的。

任谁都知,一世天真是多么难,又多么美好的存在,虽然大多时候,世人常将那样的天真比作长不大,比作愚蠢,比作幼稚。

荣肃听着他曾经天真烂漫的妹妹一字一字如能泣血,却语调柔似春风拂波面般云淡风轻,便知道,他那个爱吃糖豆笑容烂漫无比的妹妹死去了:“阿意,不过一时之差,莫因此而泄一世之意。”

荣意是笑着的:“哥,我没事,在益安侯府我都能好端端的,如今终得解脱,自然会好好的。我也不会因遇错了人,便将世间所有人都否定,只他不好罢了。”

听荣意这么说,荣肃反而想叹气,先苦后甜时,苦也是甜的,先甜后苦时,甜也是苦的。荣肃只能盼光阴能一点点将荣意身上那丝绝望颓唐带走,他如世人一般,也偶尔会想“这么好女郎,为何偏偏遇不到好的”。

安国侯世子固然是好的,安国侯府却不好,到益安侯府时干脆都不好,便是荣肃也不由得唏嘘。

“若是闷了便出去走走,若是想安静待着,栖霞山中春正好,不妨去暂住些日子。”荣肃一边殷殷关照,一边心里思量,若荣意还肯再嫁,必为她选个真正一心一意的,不图什么勋贵子弟世族门阀,只要能对荣意好,略有些本事能立身于世便可。

荣肃关照完荣意,便去与妻子商量,荣意日日里闷着也不像话,办集会却人多口又杂,不如请几位志趣相投的女郎到家中来。委实不成,就近找个能叫荣意出去走走,又不至糟心的人家也可。

荣夫人听荣肃这般说,思索许久方道:“郎君,我倒有个人选。”

“且说。”

“你看卢博士夫人吕氏撷英如何?”

“怎么提起吕氏来?”

荣肃到底是儿郎,关注前因后果远不如荣夫人细致,荣夫人很是明白,荣意此番能为自己奋张羽翼,挣脱那囚笼,起因便是吕撷英一句“胡不张尔鬛,奋尔翼,磨牙砺爪起图南”。荣夫人原原本本与荣肃道出来,荣肃轻轻一敲桌,道:“虽在长平里,但益安侯府长不了,那便有劳娘子从中安排。”

“郎君哪里话。”

吕撷英接到荣家的帖子,先是一愣,看罢帖子后笑道:“荣家郎倒依旧还是那么有意思,竟要将荣氏阿意送到我门下来求学,惭愧惭愧,我样样不如她。”

“想是欲叫荣氏女出门有个走动的地方,街面上宅院中风言风语禁不住,唯庆园人口简单,你又素是自家的事不爱管,人家的事不爱道,当然找你。”卢昆阆一猜即中,但他再猜也猜不到玄武湖的月夜冰宫畔,吕撷英曾出言揭开荣氏女心中的疮疤。

“罢,叫她来吧,荣氏阿意亦工书画,擅金石,说不得还能帮我指点指点阿孟。阿孟这样甜,荣氏阿意与她多相处,也有增益。”吕撷英说着写了回帖去荣家。

卢昆阆思来想去,最终道出一句:“看荣氏女这般遭遇,你那弟子更要细细为她周全,定要寻个上好的,别叫姻缘抹去她一派天真。”

这样的想法吕撷英何尝没有,只是她不会说出来而已,重重捶两下卢昆阆,吕撷英道:“这样的话可不许再说,叫阿意听了该多伤心。”

“下月起为夫需去太学授讲,路远,中午便不回来,你们想如何都可以,我如何想也没干系。”卢昆阆在太学挂着太学术科博士职,太学博士是个“荣誉官职”,游学三五年不去授讲的太学博士大有人在。但每到归京,或有所进益有所得时,太学便会邀他们去开堂授讲。

“怎么想自然没干系,怎么说却有干系,人生世上各有各的难处,何必再以流言蜚语加之,此乃大不善,断不可取。”

“是,为夫遵命。”卢昆阆也知刚才的话不该说,只是见一个便止不住关联到另一个,女儿家姻缘,合该慎之又慎,卢昆阆才忍不住多句嘴。说实话,要是旁人,卢昆阆才不作这“大不善”,但孟约这个爱送腊肉爱送布,还会喊他先生的,卢昆阆愣是没能把话压下去不吐出来。

荣家接到回帖时,孟约正听吕撷英说荣意会来“求学”的事,孟约疑惑地看吕撷英,不是她怀疑吕撷英的才华,而是《三醮》女主光圈太逆天:“先生,她来学什么?”

见徒弟一脸懵,吕撷英笑道:“无非是荣家郎担心阿意一个人闷在家里,会闷出左念来,我这里清静又没搬弄是非的是非人,这才托到我这来。”

孟约:可是先生,我想离主角远远的呀,我想离剧情远一点再远一点呀,你这样会失去你钟爱弟子的先生!

吕撷英见徒弟似乎有点不太愿意,倒不认为孟约是因为那些流言蜚语:“阿意没你想的那么难相处,自古才高难免矜高傲自恃,阿意却不会。这样罢,先处几日,若是不惯,为师便推了,我家徒弟最要紧。”

这是以为她会吃醋么,还是以为她怕女主会自恃才高瞧不上她…然而都不是呀。

孟约:先生,我是不想掺和到剧情里呀,请看我真诚无辜的双眼。

“不论如何,帖子为师已经送过去,先委屈你几天。”吕撷英也是被宠大的,自然知道被宠大的娇女多容易呷醋,一言不合就要生出点小委屈小脾气。

“好吧。”看来也只能到这样,孟约心里好苦,她还没处说去。

剧情的跌宕起伏,真的不是她所喜欢的人生,现代人嘛,哪怕骨子里有多少野望,内心也有那么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小清新。孟约穿书后一直很小清新的,她也很想过一世小清新的穿书生涯,奈何,事常与愿违。

第四十七章 奈何,事常与愿违

(嘤~早上起来才发现,昨天和今天的更新次序错了,昨天是四十七,今天居然是四十六,没办法,等大家看过了这章我再改回来哈~另外,划重点:下周一整周每天都会有三更,因为编编给了一个要求六千字更新的推荐,我是想拒绝的…但记得答应过大家要加更,所以还是更吧~)

审查近几科的进士,会从先帝朝三十七年开始查,心里没鬼的人自然是随便你怎么查,心里有鬼的却是大难临头不可终日。

孟老爷非科举晋仕,自然不必经审查,织造府这地方,也鲜有几个科举晋仕的,个个高枕无忧,倒是空出许多时间来看热闹。

那些在家乡曾订过亲的曾成过亲的曾和离过的,在家乡与邻人有什么龃龉的,曾在寒微时偷盗的,都一一被披露出来。至于出身富贵的,也别当没事,打死过人的,宠妾灭妻的,恃强凌弱的,也都有一个算一个,别想逃。

不过,督察院也不是吃白饭的,这些人也不过是督察院大网下的漏网之鱼。再说,查出来也不意味着就要发落,只要没出过人命,进士身份是光明正大考来的,基本无事。

“要全都细究,国朝便无人可用。”谁家没有几桩狗血倒灶的事,卢昆阆出自范阳卢氏,各家阴私,但他该知道想知道的,无不会传入他耳中,是以才有此言,“接下来要查先帝朝最后一科进士,幸而鲜少有犯大案者,不然,今上与内阁必要纠督察院失察之职,重崖也免不得受牵连。”

虽然当年王醴不过是跟在于则敏身后,但于则敏已不在督察院,倘若督察院失察,揭开这番审查序幕的“真假彭定远”一案的相关人王醴,怎么也逃不过去。王醴想起此事,也是心有余悸:“是啊。”

“这事且不说,只说三月三花朝会,你姑姑可冲我埋怨你许久了。重崖心里可是有人,不然为何次次推辞,心里有谁便明说,何必藏在心里。莫非是哪家贵女,重崖自惭门户,不敢高攀?又或是哪家寒门女子,你担心家中长辈会从中阻挠?”卢昆阆口中的“家中长辈”当然不是指他和吕撷英,面是指王醴二叔和三叔两家人,另外还有那个至今依然偶尔露个面的林夫人。

王醴只摇摇头,并未开口。

卢昆阆:“果然,重崖心中有人了,行,你心中有人,我也好与你姑姑有个交待。不管你是守到几时,总算是个奔头,待不能再守下去时,再与我和你姑姑讲,自会为你筹谋。”

吕撷英与卢昆阆都是那种“心里有个寄托就行”的,他们也不至于逼王醴一定要尽快成亲。夫妇私下交谈时,总是对王醴这独来独往的满怀忧心,担心王醴哪一天会走上不归路。

待卢昆阆与吕撷英说王醴心有所系时,吕撷英一脸不信:“你别是叫重崖给哄了,他哪里像是心里有人的样子,若真心里有人,总该…不对,他如今性情是比以往要柔和些,只是才那么一点不明显罢了。”

“这话从哪来的?”

吕撷英:“才不告诉你,自己慢慢猜去。”

“好英英,快与我说。”

“不,你慢慢琢磨吧。”

“当真不肯说?”

听着屋外的嬉闹,在屋里默默画画,没招谁没惹谁,还是要被夫妇俩秀恩爱秀一脸血的孟约:…

画案上,孟约的画作,将现代手绘风格与传统水墨丹青结合得越来越好,她已刻好的那枚书画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眼看着上完最后一道颜料就能完工的《月笼水晶宫》,孟约又想起玄武湖上明月透冰棱的夜晚,手中的笔遂停了停。

“女主应该差多提出和离了吧。”

女主提出和离,是已经有了把握,益安侯次子不同意也得同意,益安侯府也会为次子渣了女主而付出代价——谁让益安侯次子不但渣过女主,益安侯府还格外擅长作死呢,叫男主捉住把柄,自然分分钟保送他们上天。

女主一和离,男主与周文和一起觉得机会来了,而且不能再错过,于是双双主动出击。女主和离之后,名声上很不好听,女主为上差点抑郁成疾,男主找对了方法,周文和没找对方法,于是得到同样机会的两人,前者成了男主,后者沦落成男十八号。

“还是退了亲好,没退亲,周文和拿孟家当退路,那岂不是麻烦。现在两家撕破脸,他就是想回头都没路给他回,棒棒哒。”孟约一高兴,涂颜色的手就发飘,涂完后居然觉得正好。

“如身临其境一般,年年这画才算是大成了,你新刻的书画章呢,快些取出来题词用印。”吕撷英还好奇孟约刻的书画章印文是什么,孟约在家刻成的,一直藏着不说。

孟约题词罢,从小口袋里取出芙蓉冻刻的小印章往画卷上轻轻压下,朱红的篆文“抚长离”跃然纸上。至于为什么是抚长离——《三醮》的作者就叫“抚长离”,孟约并不知道“抚长离”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出自哪里。

倒是吕撷英一看就道明出处:“抚长离,坎答鼓。花姑吹箫,弄玉起舞…年年莫非想学琴,为师虽会一点,但可不敢胡乱教你。若你想学,昆阆倒是擅琴,你想学为师同他说一声。”

孟约:谢谢,一点都不想,我压根不知道还有这意思。

“只是偶尔看到这首诗,觉很喜欢,才用的,并不想学琴,我能把画和治印学好,便很感满足。”孟约真不想给自己找那么多业余爱好,光画画治印她就觉得自己成天好忙,再学琴岂不是会更忙。

“《月笼水晶宫》便留在这,待为师装裱好赏玩几月再给你。”吕撷英觉得徒弟大作委实美得很,不找人显摆显摆多寂寞,吕撷英眨眼就想好给哪些人下帖子,一边琢磨一边交代孟约,“春日花好,不若再绘个百花谱什么的。”

“我想画人物。”

“也可。”

给徒弟略略扬点名,婚嫁上也好抬高一点,“才女”二字,但凡是真有才华而不是虚名的,都很抬身份。光凭《月笼水晶宫》,孟约已经不负才女之名,虽然孟约从不觉得她能和“才女”俩字搭上边。

吕撷英要做,当然会做得不着痕迹,很自然而然地引入人眼中,如春风化雨一般洒进人印象中。毕竟,对孟约来说,名声太盛也不是好事,要恰如雨后湖山浓淡得宜,又似春风拂面般不冷不热。

在吕撷英兴起给徒弟扬名的念头时,有两件事关剧情的事在孟约身边悄然无声地发生者——叶慎章迁居常府桥,荣氏女和离返闺阁。

第四十八章 强行路人转死粉

(咳,我搞错了时间,那个推荐是从5月6号开始的~所以,三更会在5月6号开始,而且不是一周,是678号这三天~所以今天还是单更…别打我,要打也别打脸,人家还要靠脸吃饭呢…)

从本质上来说,女主和男主是一样的人,不论身在什么样的境况里,都能流露出一身风雅高致来。

孟约拜在吕撷英门下这么些日子,送礼从来没新意,一贯实在又质朴。吕撷英爱她这样,卢昆阆也觉得孟约这样的徒弟,是全天下徒弟中的一股清流,便都是嘴上说“别老送腊肉”,却甚喜她这作派的。

待到荣意登门,瞧瞧人家带来的是什么,开得极烂漫的一棒山桃花,而且人家也没失了礼数,该备的礼都足足的。虽然只是以“求学”为名,但礼一点不失。

“又见到阿孟了。”荣意看孟约,总似看到从前的自己,这个从前,大约也就是去年的样子。

孟约不是很擅长跟女主这样画风的名门淑女打照面,吕撷英卢昆阆也出身世家名门,但他们的画风很接地气呀,所以她得另外开辟交流方式:“不想又见的,先生原来夸我天赋好,可一听阿意要来,先生便恨不得扔我出门墙。”

她这似嗔还娇的话,把荣意逗得不由失笑:“是我的过失,不该这么好。”

孟约本来还要嗔怪两句的,但荣意一笑,满室生芳,孟约就再嗔怪不起来——美人合该有特权。又美又有才华,性情还好得像荣意一样,就更该享有特权了。

行行行,你美你有理!

三人进入画室,荣意一眼便被墙上挂着的那幅《月笼水晶宫》吸引住,才裱好的画还带着浆糊和新布的气味,红木框架还带着木香和生漆味:“好一座令人蓦然神清的水晶宫,人道跃然纸上,如临其境,不外如是。晶莹剔月华,皎皎照流光,阿孟,这如何画出来的?”

因上边不是吕撷英字迹,却是吕撷英亲裱的,除孟约还有谁能叫吕撷英动手裱画。荣意不必问“抚长离”是谁,便知画是孟约所绘,荣意并非善意吹捧,而是真的很欣赏孟约令人耳目一新的绘画技法。

孟约:好吧,被女主夸奖真令人开心。

“不难的,你来我画给你看啊。”

只看荣意三言两语就把徒弟哄得晕晕乎乎,吕撷英便知,像自家徒弟这样的小女儿家,当真需得好好为她寻个妥帖人家,好周全她一世安稳。不然,谁都能几言几语把她糊弄过去,想想还真挺叫人糟心的。

即使是这样,吕撷英仍然不希望徒弟有朝一日,被光阴磨平棱角,洗净天真。

荣意貌美才高不是空名,孟约绘《月笼水晶宫》的技法确实很新奇,但并不算难,荣意属于一点就通,一通百窍都通的。她也不刻意藏拙,只诚恳向孟约道谢:“古人常道一字之师,阿孟是我一画之师,日后阿孟若再琢磨出什么技法,定再来求教,阿孟不要嫌我偷师才好。”

虽然刚才是孟约在将自己的技法教给荣意,事实上,是荣意帮助孟约一起完善了她刚刚琢磨出来不久的技法。孟约又不是真那么傻白甜,人情世故她也通的,做人恰到好处到荣意这份上,孟约只剩下一句话要说——怪不得人家能做女主。

孟约:不就想膝盖吗,给你,都给你,全都给你!

一旁吕撷英憋笑快憋出内伤,她徒弟脸上的表情怪精彩的,这天送走荣意,吕撷英问孟约:“阿意如何?”

孟约:“她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