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堇宸打了蔫儿,又吃了一块点心,就打水盥洗去了。夏繁歌这天是晚值,又歇了会儿便去了椒房殿。

殿里,皇后正教训几个皇子呢。

“过年玩了几天,把心都玩野了是不是?”叶蝉在罗汉床上正襟危坐,面前六个皇子谁也不敢吭气儿,连坐在她身边的敏熙公主都显得分外乖巧,宫人们更是无比安静。

轮值的宫女们进殿后便也安静无声地站在了一边,尽量让自己不引人注意。

叶蝉拿起放在手边小案上的几页大字骂元晨:“你看看,你这写的都是什么?就想着赶紧写完出去玩是不是?”

说着又拿了另外一页:“还有元晖,你这张是你自己写的吗?这是你的字吗?”

“…”元晨不敢吭声,元晖嗫嚅道:“我错了…”

叶蝉板着脸挪开眼,瞧了瞧元明和元昕,心情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

元明元昕虽然最近也玩得有点野,但元明一贯刻苦,她和谢迟其实是希望他能多玩一玩的。元昕嘛…聪明劲儿够,这些天的懈怠也没有让他的功课太糟糕。她刚才骂了他几句,他之后紧紧弦,估计也就行了。

元晋也先不提了,过年病了一场,落下功课不是因为玩,是让病给闹的。

叶蝉便转向了元显:“还有你,你这当大哥的,最近也很潇洒自在啊?十天里出去跑了四次马?功课糊弄成什么样子了?”

元显也死死低着头不敢回话。

过年那会儿父皇给他新挑了一匹外头贡进来的马,他特别喜欢,这些天就实在没忍住,骑马骑得上瘾…

“你们几个别仗着自己是皇子,老师不敢打你们!”叶蝉凶神恶煞地拍桌子,“你们父皇说了,功课再做成这个样子,他亲自揍你们!你们看他敢不敢动手!”

六个男孩子气若游丝:“诺…”

妙妙扁了扁嘴,松开母亲的胳膊,往她膝头上爬:“不气!”妙妙很认真地哄人。

叶蝉一看她这小模样就想笑,但还是绷住了。她维持着严肃道:“都回去读书去,元晋暂且不说,你们几个不把欠下的功课补完,今天不许睡!”

“诺…”男孩子们又应了一声,见母后的脸色实在不好,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告退了。

生了好大一场气的叶蝉在殿里缓了半晌才缓过来,然后她吁了口气,叫来青釉:“让小厨房照常备宵夜,另外再备些汤面,他们要是读书读得太晚,就给他们送去。”

她是生气,但她不打算让他们饿着肚子读书。

青釉欠身应下。到了临近丑时的时候,她循着皇后娘娘的心思,带着繁歌一起送面去了。

几个悲惨的皇子正哈欠连天地一起在书房奋笔疾书,乍然飘进来的面香,倒让他们清醒了几分。

几人不禁食指大动,下意识地搁笔抬头。元显定睛一看就笑了:“哎,繁歌?”

“殿下。”繁歌福了福身。接着却听皇长子问:“父皇打算下个月就去行宫避暑,你去不去?”

繁歌:“…”你们为什么都问我这个问题?这事它不是我能做主的啊!

但她不能做主不要紧,青釉在旁边把这事记下了。而且,即便皇长子不提,皇后娘娘大概也是会带她去的,这几个月下来,皇后娘娘都还挺喜欢繁歌的。

紫宸殿里,谢迟忙到丑时两刻,终于可以睡了。因为时辰已太晚,他便没去长秋宫打扰叶蝉,只问了问长秋宫怎么样。

然后他便听刘双领禀说,皇后把孩子们都骂了一顿。

——嗯,骂得对,那几个孩子最近太淘了!他今天看了他们的功课,也生了好大一顿气。要不是最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他就亲自骂他们了。

最近,降爵的事实在让人心烦。民间再拍手称快也就那么回事,他还是要面对纷至沓来的各方奏折。

老天倒看似很配合。在这个节骨眼上,西边又闹了一场灾,户部囊中拮据的状况让很多原本左右摇摆的人赞同了降爵——可是,他一个当皇帝的,能为闹灾的事高兴吗?必然不能。对他而言,顶多是因此少了一些糟心,又多了一些担心而已。

现下天还没完全暖和起来,这会儿闹灾,灾民真不好过啊…

所以近来,他真是头疼得很。早早地就说要去行宫也是因为这个,他当真需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料理这些事。再闷在殿里,他怀疑自己早晚会被闷成个暴君。

于是三月中旬,圣驾便到了郢山。降爵的事在几日后推进了一步,谢迟在廷议时说,虽然最终是为了降爵、给国库省银子,但他也确实想好好地把袭爵制恢复到仁宗前那样。

也就是说,虽则诸位宗亲的爵位以后传一代就要降一等了,但你们都会有正经的封地了啊!你们可以到封地上真正地当一地之王,不再是在洛安城住着王府空拿俸禄却没实权了。

这种明明白白的权力,或多或少对人有些诱惑。虽然现在亲王郡王太多,可想而知谁的封地都大不到哪儿去,可那总归也还是一份实权不是?权力永远都是诱人的。

接着谢迟又说,我看咱们这么光用嘴皮子争论也没什么用。这样吧,谁觉得此事可行,可以自己上折子请旨。你们上折子,朕就给封地。

——然后他却发现,自己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失算了。

他想着,宗亲们有那么一点动摇,总会有一个两个跃跃欲试的上个折子吧?结果等了三天,竟然一个都没有。

谢迟在无形中感觉到一股萧瑟,就苦闷地找太上皇下棋去了。

彼时正好妙妙也在,太上皇一手圈着坐在膝头的妙妙一边跟他下棋,听他倒苦水就笑:“没事,正常。现在谁头一个出头就等于开了这个口子,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当然谁都不愿意当第一个。”

“…那怎么办?”谢迟叹息,“总要有第一个。”

妙妙在这时抱住了皇爷爷拿着棋盘的手:“放这!”

“放这儿爷爷就输啦。”太上皇费力地把手抽走,又道,“等。这种两方互相耗着的事情,就等。”

“…等管用吗?”谢迟十分疑惑,太上皇笑道:“你要相信自己身边有明事理的忠臣。他们在涉及一己之力的事上,可能会犹豫,会摇摆不定,但终归还是会做出利国利民的选择。”

作为一个帝王而言,谢迟还是太年轻了。在事情办得不顺的时候,他容易下意识地觉得自己在与群臣对立,觉得只有自己是在顾大局。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朝堂上,都会有良臣,而且大多数时候良臣都要比奸臣多。他们会和他一样心怀天下,一样希望黎民百姓都能过得好。

这些良臣在关键的时候总会站起来的,只不过当事情关乎自身时,是个人都会有所徘徊。谢迟现下就是太急了。

“放这!!!”妙妙执拗地总想往一个空着的地方落子,看皇爷爷总绕着那里走,她就有点急了。

“好好好好,放这放这!”太上皇没办法,只好往那个地方落了一颗,手收回来后就戳妙妙的额头,“你是来帮着你父皇赢我的吧?”

“嘻嘻嘻嘻…”妙妙高兴了,心满意足地倒在了爷爷怀里。

结果谢迟心不在焉的,也往那没必要的空子里落了一颗。

接着他又瞬间反应过来,不禁惨叫了一声,又自嘲地嗤笑出来。

“心不在焉的,就别下了。”太上皇摆摆手,谢迟点点头,把手上剩余的棋子丢回了棋盒里。

说实在话,太上皇的这番话,谢迟真没信。他觉得太上皇太想当然了,人心这种事,怎么说的好呢?

然而又过了几天,他还真收到了一封自请不在世袭罔替的奏章,只不过是忠王上的。

谢迟因此而欣慰了一阵,却又有些无奈。因为忠王上奏章没用,他是异姓王,跟宗亲是两码事,他来开这个头宗亲们也可以当看不见。

而且,忠王的爵位不能降。忠王一爵的世袭罔替,是世宗皇帝当年明明白白下旨定下的,是因为头一位忠王的忠心。这是一种对臣子的嘉奖,后头的皇帝不能无缘无故给撤掉。

所以谢迟把陆恒召进行宫来解释了一番,跟他说这事不成,不能从他这儿开刀。

陆恒听完直叹气,苦笑说:“臣头一回恨自己不姓谢。”

当年废太子还在的时候,多少人在说他如果姓谢就好了,大齐会有个明君,他都只是听听便作罢。眼下这事闹得,他却真有些搓火。

朝廷都穷成什么样了,这帮宗亲还真能安心坐享民脂民膏?也不想想若是哪天大齐没了,他们还上哪儿去享清福?

如此这般,又过了两天,谢迟便听说读书人之间最近在流传一篇出自于忠王之手的文章,里面破口大骂宗亲们不识大体不顾大局。

结果这篇文章,把一直在犹豫不决的谢逢给骂了出来。又过了一天,谢逐的折子也送了进来。

三个人都知道这事利国利民。先前没吭声的原因也都一样,怕挨其他宗亲的骂。但忠王的文章一出来,文人们又跟着口诛笔伐了一番,他们觉得挨谁的骂不是骂啊?那还是让自家人骂比较好,不能在民间留骂名。

谢迟一边看他们的奏章一边听他们抱怨忠王,笑得一脸复杂:“忠王那文章,骂得有多狠啊?”

“…单是想想没有宫人敢呈给您看,您大概就知道了。”谢逢撇嘴道,“早些年,忠王文采斐然那是满城皆知的,但臣头回知道他用…不太文雅的字眼骂人,都能写出篇骈文,对仗那叫一工整…谢追看完文章脸都红了,直恨自己还没承袭爵位,跟八叔吵了好几天,就想逼八叔上折子。”

“…”谢迟心里默默决定一会儿一定然宫人把这文章找来瞧瞧,接着放下折子一笑,“我之前就估摸着你们两个要先来,封地都给你们划好了。”

他说着让宫人取了地图来。地图在面前摊开,他指了指江南的两处地方:“这两片地方,不错吧?”

谢逐和谢逢定睛一瞧,何止是不错?那是实实在在的鱼米之乡,数一数二的好地方。

谢逐不禁轻吸了口凉气:“不合适吧…”他们两个占了这样的上佳之地,旁的宗亲岂不是要说皇帝不公?

“别客气,没什么不合适。”皇帝本尊粲然一笑,“先上了折子的把好地方拿走,落于人后的才着急呢。”

大齐虽然地大物博,但真正丰饶的地方,其实也就那么多。他从好地方开始分,越到后头越贫瘠,早晚能把踌躇不决的都逼出来。别人还反倒没法骂他不公了——这不是先来后到吗?

——最初冒出这个主意时,他心里莫名地乐了半天,一边觉得这主意好,一边又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坏。

他还腹诽说,自己天天这么琢磨着敛财,要不是出身宗亲、要不是当了皇帝,大概很适合去经商吧…

那他一定是个奸商,是个大奸商!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随机送60个红包

明天见~么么哒~

第185章 第 185 章

给谢逢和谢逐赐封地的旨意下去, 朝中的争论就又更烈了一层。

一方面,许多原本还在观望此事的宗亲更加动摇了。另一方面, 很多本来支持这件事的朝臣倒反对起来,纷纷上疏说此事不可行。

这些奏章, 谢迟暂且都压下了没看,因为他全然知道他们要说什么。

给宗亲们分封地,势必会削弱朝廷的权力,这是明面上的道理。

他也因此而做了些防范措施。比如宗亲们可在自己的封地上颁布政令, 却没有兵权。再比如宗亲们虽然可颁政令, 但不可与朝廷的律例相左。

除此之外, 还有些已然存在的条件是对朝廷很好的——大齐现下有亲王八十多位、郡王二百多位、侯七百多位。在这样庞大的人数下, 最大的封地也就那么回事。

谢迟算过一笔细账,以封地最好的宝亲王为例, 他若要养一支人数三十万的私兵出来, 得分文不花地攒上一百四十多年的俸禄和食邑。

当然,如果过个几代, 宗亲减少、封地变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这种担忧放在现在实在是抬杠, 哪朝哪代都不可能靠着一套政令就长治久安。如果治国那么简单,那天下大概还是嬴姓赵氏。

身为国君该做的,是解决眼下最要命的问题。就现在的大齐而言,最大的病症是宗亲人数的有增无减,这个大患不解决,天下可能会在三五十年、甚至五年十年后遇到点动荡便大乱;而要等宗亲在封地上做大, 可能少说还要等个三五代。

身上长了致命瘤子,是先挖掉好好活着,还是因为挖掉后可能在日后引起别的病便索性不挖坐地等死?道理是明摆着的。

一味指责给宗亲封地不好的朝臣,实在太想当然。

是以谢迟让这事对这事暂且坐视不理,等到争得最厉害的时候,直接在朝堂上议了一番。这番廷议中,他也并不需要朝臣们都赞同他,他只要他们认识到当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够了。

——宗亲不减,要出事。

——减却不给点甜头,更会直接逼得他们拧成一股绳反对朝廷。

最终,这件事在争论不休中得以继续。到了五月初,谢迟过完三十岁生辰的时候,朝廷已经连续给五十多位亲王赐完封地了。

其中有二十多个去了封地上,余下的则还是愿意留在洛安,谢迟也随他们。

五月底,叶蝉着人把陈氏和任氏两个进来待选的女官送回了家。因为她听照顾她们起居的嬷嬷说,这两个姑娘说话刻薄。

而且,嬷嬷已经是第三次禀她这样的事了。

前两次的时候叶蝉之所以没管,是因为她觉得人都难免偶尔的心生恶毒,这种恶毒会让人口出恶言,但过去了就好了。可单是被嬷嬷听到的就有三次,那嬷嬷不在的时候呢?只怕这品行是不太行。在她面前的温良贤淑,也有可能只是做做样子。

这样的人,当皇子妃是决计不行的。叶蝉便让人给她们家里带话,嘱咐家里好好教着,与宗亲定亲的事也缓两年再说。

然后她掰着指头一数,当时召进来的六个贵女,眼下就剩了三个。一个陶氏、一个秦氏、一个褚氏。再加上元显比较喜欢的夏繁歌,就是四个人。

叶蝉便在午膳后跟元显元晋说了说这事。她解释了为什么把陈氏和任氏送回去,也跟他们说了,若在这三人之外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人,也可以跟她提。

“我跟你们父皇商量过,你们就是喜欢个宫女,也是可以的。但最好是长秋宫或者御前的宫女,不然底细不太清楚,或许会有变数。”

她话还没说完,元显的脸就唰的红了,心虚得不能更明显…

叶蝉睇了睇他,意有所指地又道:“不过你们若真喜欢了个宫女,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宫女的日子总归不太好过,你们告诉我,我就可以给她提一提身份,搁在身边照顾了。”

“…”元显又点犹豫,想了想,小心问,“那如果…我们看上了个宫女,但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呢?”

哎?你这孩子还挺照顾对方的想法嘛?

叶蝉很满意,而后肃然道:“那就先去问人家,咱不能强娶,是不是?”

之后,一直到两个孩子告退时,元显都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叶蝉让周志才悄悄地跟了他一段,周志才折回来之后禀说元显没回自己的住处,往宫女们住的地方去了。

行宫里,皇后身边的女官宫女都住在一方三进的院子里。

元显到的时候正值午休,大多宫女都睡下了,只有几个在院子里纳凉。乍然见到皇长子过来,她们都慌忙行礼,元显心里乱糟糟的让她们免礼,然后问她们:“那个…夏繁歌住哪儿?”

几个宫女便要领他过去,但元显莫名的不自在,只让她们说清了在哪儿,就自己找了过去。

到了房门前,他叩了叩门,里面过了一会儿才响起声音,而且还迷迷糊糊的:“谁啊?”

“…繁、繁歌?”元显手心里都开始冒汗了,“你在睡觉吗?”

“殿下?!”屋里明显的惊了一下,然后就是一阵匆忙穿衣服穿鞋惹起的骚乱声。小半刻后房门一下子打开,繁歌一脸诧异地看着他,福身见礼,“殿下怎么来了…”

“我…”元显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几个月来他是总跟繁歌见面,但都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要不然就是麻烦她去厨房做两道点心。

现在让他问她愿不愿意给他做皇子妃?这怎么问啊!他连繁歌喜不喜欢他都不知道…

“我那个…”元显越琢磨退堂鼓打得越厉害,局促了半晌,目光扫见了繁歌身后两步外见完礼就退到了一旁的褚氏。

接着他也不知自己是什么想的,张口就道:“啊…我来找跟你同屋的这位女官!”

“?”繁歌一头雾水,点了点头就退了开来,好让褚堇宸上前。

元显看着堇宸边干笑边编:“我…二弟!我二弟…说想跟你借本书…”

“?”这回换堇宸一头雾水了,她愣愣地看着元显,“不知二殿下想跟臣女借什么书?”

“…我也不知道,我忘了问了。”元显想抽自己嘴巴,强撑着又道,“你…晚上没事的时候,自己去问问他?我就是来传个话…我走了!”

元显说完,扭脸就走了,干脆得不得了。

繁歌和堇宸面面相觑,都觉得好像不大对劲,又都没摸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生思量了一番后,繁歌说了个比较有可能的原因:“是不是…二殿下看上你了?”

所以不好意思自己过来,才让大哥来帮着找人,然后以借书为由让堇宸过去?

可是堇宸立刻摇头:“不可能!我跟二殿下一句话都没说过,平常见了面也就是见个礼,他谁也不多看的!”

但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必须跑一趟了。毕竟是皇子殿下的吩咐,她得听。

堇宸便在晚上从殿中告退后,就往皇子们的住处赶去。元晋正跟元显一起在廊下背书呢,乍然见个女官进来,还道是母后有什么事找他们。

元显喉咙里噎了一下,无声地看着元晋身边的宦官上前询问。

堇宸跟那宦官说:“听闻二殿下要跟我借本书,让我晚上来问是什么书?”

这话又由那宦官原原本本地禀到了元晋耳朵里。元晋当然不清楚原委,一时觉得没这事啊?再看看那女官,不由觉得她是在找借口往自己跟前凑。

——这种事一直都有,母后因此罚过好几个宫女呢!

于是,堇宸就听皇次子用故意提高的声音遥遥道:“这伎俩也太拙劣了吧?好好的一个官家小姐,倒也真拉得下脸!”

嗡的一声,堇宸脑中一僵。

她自不会随意觉得是皇长子在诓他,一时也顾不上想皇次子犯不犯得着成心捉弄她。她只觉又羞又恼,原地滞了一会儿,脱口喊道:“这是什么话!不是谁都想削尖脑袋当皇子妃的,殿下您自重!”

堇宸说完,转身就跑了。她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丢人过,再想到这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很有可能还会慢慢传开,她恨不得一根白绫吊死自己!

院子里,元显也傻了,他愣神过后赶紧让人去追堇宸回来,接着拉着元晋就进了屋。

元晋还纳闷呢:“哥你干嘛?”

“你听我说!”元显按着他坐下,磕磕巴巴、支支吾吾地把晌午时的经过说了。元晋一时间都没心情惊讶他哥喜欢了个宫女的事,拍着桌子便吼:“你这不是坑我吗!”

他还以为是人家姑娘家上赶着投怀送抱,说话说得那么不客气!

于是在褚堇宸被宦官带回来之后,两个皇子就开始了一轮苦哈哈的解释和道歉。可这些官家小姐,哪个不是家里娇生惯养出来的?褚堇宸长这么大都没被人说过不要脸,哭得完全不想理他们。

“我…我错了…”元显干巴巴地赔不是,元晋努力冷静地哄着堇宸坐下,然后作揖道:“对不住、对不住啊,是我误会了,你别哭了行不行?”

堇宸抽噎着,手背抹了把眼泪,恨恨道:“臣女明天就请旨回家,不在宫里丢这个人!”

“别别别别啊…”元晋慌了。母后要是知道人是被他欺负走的,不得揍他?

他尽力地继续哄:“你看,咱现在在行宫,你家人都在洛安…回去一趟也挺远的,是不是?你消消气!你给我个赔不是的机会!要回家也等入秋回宫后再说嘛…”

堇宸克制住了哭声,眼睛红红的盯着案面,像只受了委屈的小兔子。

按她的性子,她真的不想留在宫里了。不说丢不丢人的事,就说以后再跟两位皇子见面,多尴尬啊?那她肯定当不成皇子妃了,还留在宫里干什么?宫里哪有家里舒服!

可是她又不得不理智地给他们个面子。因为他们毕竟是皇子,都这样跟她赔不是了,她不退让别人只会觉得她不识趣。

堇宸于是咬了咬牙,道:“那…行吧,回宫再说…”

“哎,多谢!”元晋松了口气,又拍着胸脯跟她保证,“你放心,事情是在这儿出的,现在我身边的人也都知道是误会了,我决不让他们出去乱说。”

他想了想又道:“我送你回去吧!天晚了,省得你走夜路害怕!”

“…”堇宸垂眸嗫嚅说,“臣女不怕。”

她知道皇次子是好意,但是她真的不想让他送。不然她抽抽噎噎的,他走在旁边,不知被别的宫人见了又要传出什么来。

堇宸特别讨厌宫里那些子虚乌有的流言,一点都不想让自己沾上。

元晋便只好由着她自己走了。而后他抹着冷汗歇了一会儿,斜眼看坐在旁边出神的元显:“哎,哥?”

“嗯?”元显回过头,元晋道:“你喜欢夏氏又不好意思说,我给你指个好去处?”

元显眼睛一亮:“什么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