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麟慢悠悠地说:“真想带世叔去看一眼。”

“字迹有古怪?”

“一笔颜体,从多宝塔碑抠下来粘上去似的。他弟兄三人的字迹我都看过,不是。这弟兄仨,一个比一个貌美,一个比一个……蠢,”谢麟吐出一个评语,“他们船上,能这么干的,只有程道灵的妹妹。真是很有趣啊。”

孟章一脸古怪地道:“纵是,又如何?要是程道灵的弟弟,这般关切倒也罢了。一个小女孩子,她能做什么?要你花这么多的心思。”你心眼太多,用不完了吗?

谢麟笑着摇头:“世叔,脑袋不用,会变笨的。世间哪有什么天生聪明之人?不过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罢了。遇到奇怪的事情,总要多想一想。否则,日后遇到要紧的事,也要疏忽过去了。”

孟章无语地看着谢麟,“世间哪有天生聪明之人”?你说这话,好比皇帝喊着自己没权!被人知道了,一定想打死你。

“还是想想,回京之后,如何面圣奏对吧。”

“能有什么?”谢麟的表情也古怪了起来,“我报与圣上,圣上回了三个字知道了。不如想一想,李丞相会给他的东床快婿,安排个什么样的位子。”

孟章心里,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直到捧起饭碗,才想起来:“听张少安说,程道灵的妹子,见你不脸红?”你是不是因为人家没追捧你,你才……

谢麟放下筷子,咳嗽一声:“我会计较这个吗?正事且忙不过来呢。世叔,好容易吃一顿清净饭呐,明天怕又有人来请了。”

孟章笑道:“最头痛的,该是程道灵。”

丞相过境,各地的地方官岂有不迎来送往之理?李丞相一行,主客虽不算多,个个值得巴结。丞相、状元、新科进士、公侯世子……哪一个都份量颇足。本地官员无不美酒佳肴,歌姬美人,争相奉迎。

美酒佳肴倒还罢了,这美姬……

惜乎岳父带着女婿,想以美姬相赠,也要有些眼色。此时赠送美姬,是不大相宜的。李丞相本人也要为小辈做个榜样,也不曾收取。则谢麟、张起,也做了一回正人君子。

想留些不会被收进库房的“礼物”,好提醒京中贵客不要忘了自己存在的本地官员,头痛不已。只得甘词厚币,拿金银细软充数。又要在酒宴上下功夫,且因李丞相、谢麟、程犀皆是科举出身,便又安排本地才子前来作陪。

最惨确是程犀,美姬,是不要想了,谈诗论道,他也要表现。本地官员赠金,他要表现清廉,不可收。然而,他要娶妻,科甲前辈赠他新婚的贺礼,又不能不收。

谢麟才捧起碗,又抖得放下了:“哈哈哈哈!他也有今天!不知李丞相作何感想?”

岳父大人冷眼看着这新女婿,已经称量数日了,却见他每日里也不空谈高论,也不指天骂地。书依旧在读,还会拿来向自己请教,所请教的,皆是经世之学。与谢麟、张起相交,不卑不亢。督促两个弟弟的功课,尽心尽力。官员应酬,也表现得体。

这一天早上,终于对侄子李巽发话:“以后多与你这妹婿相处。”

李巽巴不得这一声,一头扎进了程、谢、张三人的小圈子里。

胡先生因而叹道:“还是年轻好!”

李丞相应合:“是啊。”

江风犹冷,胡先生拎着把折扇也不打开,在手里转着玩:“东翁,五郎忘了一件事,不知东翁有没有疏忽?”

李丞相道:“慷慨陈词的,不是他的妹夫!这个糊涂虫!”

胡先生道:“不愧东翁。”

李丞相皱眉道:“程家的小娘子,若是行事与她哥哥一般,我必会相帮。若只是高谈阔论,她自己也是要吃苦头的。”

胡先生不以为然:“东翁对程家,真是爱之深、责之切,若不是看好了人品,岂会轻易就将爱女许嫁?”

李丞相也觉得自己近来有些刻薄,失笑道:“也许是嫉妒他们那么年轻,心里还有那么多的憧憬。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我有四个儿子,怕人人都羡慕,我犹存遗憾……二郎运气若好,能熬到与我一般,其他三个运气好,也难!看女婿吧。”

“东翁遗憾,几位郎君也堪六部之材!四位姑爷,东翁看好哪个?”

李丞相一笑:“不是我生养的,可不好说。”

胡先生打开扇子罩在眼前,四下张望风景,忽然说:“咦?怎么有人往这里来?还是驿马?莫非京中有什么急报?”

待信使上船,胡先生取信递给李丞相,命人将信使带下去歇息。转过头来,李丞相又将一纸信函,无声地递到了他的面前。

胡先生接过来一看,眼睛瞬间瞪得大大的:“平安侯之女选做太子妃?”

第30章 将到京城

平安侯的女儿,岂不就是张起的亲姐姐?邺阳大长公主的亲孙女儿?

那就不是……险些做了齐王妃的富平侯夫人的亲侄女?

胡先生脑袋里转了好几转, 才结结巴巴地道:“这、这、这……咱们离京的时候, 可、可还没这呀!”

太子今年十九岁, 纳妃并不稀奇, 只是李丞相离京之前, 此事还没有定下来。原以为圣上还要犹豫一阵,不想居然定下的这样快。胡先生沉吟道:“圣上没有等东翁回京便定下此事,是否?”

李丞相眉头一紧, 又一松:“太子纳妃, 圣上家人, 何必非要问我?”

“天子无私事, 太子亦然。”

“东翁!”胡先生加重了语气, “事情有些不对,为何我总觉得……”

李丞相打了个手势, 二人进了船舱,李丞相才慢慢地道:“圣上总是要弥补一下邺阳大长公主的。”

“那齐王那里?”

李丞相笑得有些冷:“他们家事, 与我们何干呢?只要不逾礼法。纵逾了礼法, 不也这么过来了吗?只要不伤国政,便好。”

胡先生失笑, 抽出扇子一拍脑门儿:“是我发昏, 居然与碎嘴村妇一样大惊小怪了。”就齐王当年那档子事儿, 街头巷尾,添了多少谈资?可也没让他别犯浑。

宾主二人对着耸了一下肩,李丞相道:“张起就在这里, 向他道个喜,回京再请夫人准备,到平安侯府随个礼就是了。把道灵和五郎叫来,告诉他们这件事。”

胡先生脚步匆匆。

因有此事,这一日开船的时刻便推迟了。整个船队,理所当然都知道了这件事。附着丞相官船行进的商船上,也有人看到了机遇,希图借此机会多送珍礼,可以与平安侯府搭上点关系。整个船队,都热闹了起来。

程家船上,程素素知道消息并不算晚,程犀打李丞相那里回来,便告诉了她这件事情。程素素轻声问道:“是现在就要预备下贺礼,还是到京里再说?”边说,边看赵氏。

赵氏听说平安侯的女儿选做太子妃之后,表情就有点奇怪。

程犀道:“现在途中,我向张少安道个贺就是。旁的事,到了京里再说。又不是这些随行商人,哪用现在就凑上去?”

程素素问道:“他家是勋贵,哥是科举出仕,这里面,有什么讲究没有?咱家也算与他认识了,以后交际,可有什么要领?”这事儿她也问过赵氏,赵氏的回答,只有笼统的两边不算不和睦、也不算太亲密,确是勋贵、科举两边各玩各的时候多些。

程犀似乎想起什么来,口角含笑:“唔,挺有趣的。”

“怎么有趣了?”

程犀将自己在京中所见,以及李丞相、李巽对他的提点,归纳了一下。

大概就是,并不像程素素以为的那样,只要有科举,就是科举的高勋贵一等。在这个她并不熟悉的大周朝,并没有她所知道的,不经科举、不中进士,就不能做丞相这样的默认的规则。

对此,科举出仕的人,是不那么服气的。以为勋贵们不经考验,就可以登上高位,这样的人能否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是存疑的。

但是,正在此时、在京中,勋贵出身之人,并不觉得自己比进士们差。恰恰相反,手中握权的他们,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读书人的。“你若做得好了,我许你共治天下,若是不好,给我滚蛋。”

历代以来,掌权的前辈看后辈的目光,莫不如此。

民间是重科举,乃是因为这是如今寻常百姓,乃至于小有家资之人可以改变身份的最有指望的途径。勋贵,不是寻常百姓。

若是以为“我得中进士,乃是人中龙凤,可以傲王侯”,大概……会被狠狠地教上一课。事实上,不少举人、秀才,都是想巴结勋贵的,进士里要与勋贵保持良好关系的,也不在少数。

这实在是一种既想沾好处,又想体持体面的,令人尴尬的心态。

无怪乎如今科举出身之人愿意抱个团,想从勋贵口里夺点食。而勋贵出身也不好惹,两下正僵持着。

这事儿,跟读书人的骨气,没太大的关系,倒是与彼此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

程素素受教得厉害。

兄妹俩说话的时候,余人皆安静听着,对于京城,整个程家都知道得太少。唯一在京城居住过的人是赵氏,她对官场上的一切,懂得并不比其他人多。程玄不大爱听这些,倒安静坐着,道一努力记下要点,免得入京之后无所适从。

程犀说到最后,见舱内一片安静,自己也笑了:“过一阵儿,我将要点写下来。”

程素素心道,这样也好,最好能编成个顺口溜,方便记着。要是有各方之间的关系,倒可以整理出一份图表来,更利于记忆。

口中却说:“既然这样,就不要太上赶着啦,看起来不雅。反正已经认识了,有些交际,也不算巴结。”

程犀含笑点头:“不错,不错。”

兄妹二人心知肚明,京城水深,程犀背后有着李丞相,已算是稳稳当当了,到处乱跑,反而不美。

赵氏却在此时,突然问道:“圣上选平安侯家的女儿做太子妃,是不是……在补偿平安侯府?”

问这话时,她的眼睛往四个子女身上顺次溜了一遍。若是别人,或许会顺着她的说法往下去想皇室与平安侯府之间的纠葛,程犀却有些哭笑不得,他猜到赵氏没说出来的话了是不是对我们也要有些补偿?

怎么可能?!且不说事情过去了十几年,圣上还记不记得有赵氏这个人都不一定。就算记着了,皇家也并没有亏待你呀。

程犀只得说:“圣上又不曾亏欠了谁,要补偿什么呢?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赵氏讪讪地:“哦。”

李丞相见程犀稳得住,更高看他一眼,每日将他唤到自己的船上,向他传授为官之道。李丞相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心得,旁人求也是求不到的。不止教程犀如何与上下级相处,更告诉他好些京城诸人之间的关系。对程犀而言,最最难得的,还是李丞相教授他的种种实务这些非有经验不能得知。

程犀重又进入了当年科考时的学习状态。程珪、程羽二人,读书不及他,然而看他眼色行事还是会的,两人缩到一边,自己温习自己的功课去。遇有不会的,轻易不敢打搅他。程珪机灵,凡遇到谢麟,便拿来请教谢麟。

谢麟正在无聊,又觉这一家人有趣,也欣然前往。程素素与程犀不同船,谢麟也没作遇上她的打算。谢麟以为,孟世叔纯粹是在胡扯,他岂是那种“你不迷恋我,我就觉得你奇怪”的人?分明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有意思嘛!

瞧,他也没有围着小女孩儿转,也没有必要引起小姑娘注意不可,对不对?朋友妻不可戏,熟人的妹妹,也不能随便撩,对不对?

看功课,看功课!程犀正在李丞相处,谢麟就暂用了他的书桌。捧起程珪新作的诗,往程犀的桌上一放。

嗯?于谢麟将诗稿放到一边,指着镇纸下压着的一张图,不动声色地问道:“二郎,这是什么?”

程珪伸头一看,有些支吾地:“大哥弄的,我也不知道。”心下惴惴,担心是什么不该让外人知道的东西。虽然佩服谢麟,轻重远近,程珪心里清清楚楚。

谢麟只当没注意到这图的不同之处,对程珪道:“你这里,这个韵……”

程珪听谢麟讲课,头一回心不在焉,很担心这图有不妥,因为这图之前是没有过的,是程素素搞的

原来,程犀从李丞相处听闻诸如钱粮收支、人口多寡等等数据,回来自己钻研,以备御前奏对。程素素有事与他商议,也看了一眼。程犀也由她去看。不想程素素看这个不顺眼,嫌弃不够直观。

看到最后,索性将历年粮钱赋税的数目变化做了张折线图。做出来之后,程素素一不做、二不休,将程犀现手头上有的诸般数据,都做了整理。

各州郡府县每年赋税占的百分比?做个扇形图。各地科举选材的比例?也做个扇形图。

变化走势?做个折线图。

并不复杂的方法,窗户纸一样,一点就破。拿出去到朝堂上,说不定还要被批评。

胜在直观!

如果说李丞相将这些教导程犀,还算有道理的话。那么程犀拿来给女眷随便看,就很不妥了。还好还好,谢状元没有放在心上。程珪如是安慰自己,唔,还是跟大哥说一声。谢状元又不知道是幺妹干的!

其实,谢麟一看上面的字迹,又是十分熟悉的颜体,早猜出来是谁做的了。觉得程犀这个妹妹,有趣极了。且飞快地给这种图表找到了用武之地私下来说服圣上的时候,肯定用得着。具体如何做,谢麟瞄了一眼,已经总结出了规律。

当然,在用之前,他还要先装作这是程犀发明的,向程犀打个招呼。现在,就装作不知道好了。谢麟低下头,重新看起程珪的文章来。

程素素的心里,是十分感激谢麟的,能够在她大哥在李丞相处进修的时候,帮忙指点程珪、程羽的功课。此时此刻,却拿不出什么可以回报他的东西来,只得权记下这份恩情,留待日后还他。

也只能留待日后了!

因为临近京城,由舟船而转车轿,再过一日路程,便到京师的时候,赵氏突然病了!

第31章 首饰烫手

“我真的就是水土不服。”赵氏再三强调。

程素素一脸了解的样子:“是,是离乡久了, 不太适应了。”

赵氏道:“就是, 多少年没回来了, 这里和咱家那里, 不一样的。”

“对对对。”程素素连声附和, 情真意切,一面给她喂药。

赵氏是真的病了,这一点从郎中的脉案上就能看得出来。也是真的心中抑郁, 这一点从脉案上也能看得出来。长途跋涉, 成年男子生病也是常有的, 何况赵氏一个妇人?

然而, 赵氏自己心里却想, 这个时候生病,是有些不那么合适的。哪怕回京之后躲着不见人, 都比病了强,仿佛有些不可言明的原因似的。仿佛是给谁难看似的。

可赵氏真心觉得自己委屈, 如果可以, 她也不想生病!结果越想心情越不好,反而加剧了病情。

程素素只得给她出主意:“咱们回京, 先是要安顿下来家里, 接着要去给祖父、祖母迁坟扫墓。阿娘且不必担心交际见人。不论谁来, 您只管说感伤祖父祖母,二十年终于知道舅姑是何人。不就得了?”

赵氏这心结,临近京城, 又变得严重了。此时与她讲什么“离婚不可耻”,是行不通的,只能先为她化解尴尬,旁的,以后再说。

果然,赵氏一听这个说法,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握着女儿的小臂:“我当然感伤!”

程素素另一只手给她喂药:“再说了,咱们还要拜见师祖呢。有心事的时候,去玄都观里跟神仙讲讲,总比闷在家里好,对不对?”

赵氏含着药匙,越想越觉得女儿贴心,这主意真是太好了。是呢,不行还能往玄都观里躲清净!紫阳真人,那是圣上十分看重的老神仙,谁不得忌惮几分?

程素素将她的变化看在眼里,知道她至少能支持得住入京这一波事儿了。喂完药,将药碗一收,看她歇下了,再出来告诉程犀安抚住了。赵氏病倒之事,也是秘而不宣的,能悄悄解决,就别弄得人尽皆知,不然赵氏又要多想了。

找到程犀的时候,他却在待客。来人是程玄的二师兄,丹虚子。

丹虚子面相憨厚,长相与“修道”二字相差颇远。他与师兄广阳真人一样,很是欣赏程犀。原因也简单这孩子如此能干,一定吃了程玄不少的苦头。

程犀不知两位师伯在同情他,却很感激师祖一门,对丹虚子愈发亲近有礼。

丹虚子没有成家,看师弟的儿子愈发亲近而和悦。直到程犀缓缓将赵氏之事说出:“还请师伯们心中有个计较。”

丹虚子尴尬地咳嗽一声:“我来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程犀微怔。

丹虚子道:“圣上已经知道了,就问了你大师伯,你大师伯就让我先来见你们。”

程犀道:“不知师伯有何指教?”

丹虚子道:“你大师伯说,该干什么干什么,别在脸上挂着那件事就行。”

程犀心虚受教。

说话间,程素素的脚步响起,程犀对她招手:“快来拜见二师伯。”

程素素痛痛快快趴在拜垫上给丹虚子磕头,丹虚子见她穿着道袍心生欢喜,连说:“好好好。”

程素素笑道:“喜欢,就穿了,我看挺好的。大哥,爹和师兄他们知道二师伯来了吗?”

程犀道:“问这个?你还不快去请他们过来?”

程素素答应一声,冲丹虚子福一礼,提着袍子去叫人了。一家人在驿站里住得紧凑,很快就都到了。

程玄见到丹虚子,激动地叫了一声:“二师兄!”丹虚子头皮一麻:“干、干蛋?!”

程玄无辜而哽咽:“想、想你了呀qaq”

丹虚子面皮一阵抖动,单手捂眼,长叹一声,十分认栽:“多大的人了啊,真不让人放心。”手从脸上抹下,对他招一招。程玄颠颠地跑了过去,跑到跟前,丹虚子张手要接他,他又停下来折回了头。

丹虚子:……!大师兄,他真的欠揍啊!

程玄将道一牵到了丹虚子面前,骄傲地:“二师兄这是我捡到的徒弟,养得好吧?”

丹虚子同情地看着道一。道一面皮也一阵抖动:“参见二师伯。”

程玄又将妻子扶了过来,再把次子、幼子拎到丹虚子面前,忙忙碌碌。跑第一趟的时候,丹虚子气消了一半,等程玄把自己家小都排到丹虚子面前的时候,丹虚子什么气都没了。

“我看弟妹是不是病了?”丹虚子没力气跟师弟生气,只好给自己找事做。许多道士也兼通医理,丹虚子正是其中之一。

顺手给赵氏把了脉,开了个方子。

也不知道是方子真的很灵验,还是程素素的安慰起了效果。次日,赵氏便觉得身上轻快了许多,也能不用人搀着走路了,只是脸色依旧苍白而已。没有病人,行程更快。

转眼,京城到了。

程素素头一回见京城,只觉得……也就那样了。比老家城墙高些、城门阔些、城大些,更繁华一些,而已。震憾,真谈不上,新奇倒是有的。遗憾的是,她只能和赵氏一样,往车里一坐,透过窗帘,打量外面的世界。

皇帝的赐宅比住了十余年的宅子还要大些,在京城里,不与勋贵豪门相比,也算不错了。宅子已由玄都观派人打扫完了,程家人一到,便可卸了行李入住。因为宽敞了些,程素素年纪也渐大了,这一回,自己分得了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派了小青与卢氏去布置自己的院子,程素素盯着赵氏这里安置,程犀就管布置兄弟仨的地方。

丹虚子从紧紧张张,直到放心,终于确定,师弟虽然不顶用,但是师侄们早当家。弟妹虽然病了,也不是添乱的了。

终于,丹虚子说:“我先回观里向师父禀报一声。”

程玄当即说:“我也去!道一,你说!大郎,你说!你们别说了,说了我也是要去的。”

道一与程犀交换了一个眼色,道:“我陪师父去。”

程素素看看赵氏的脸色,道:“阿爹先去拜见师祖,我和阿娘在家准备好拜礼,明天全家一块儿再去磕头。”

程玄匆匆点头,瞪着丹虚子。丹虚子被他瞪得十分没气,道:“走走走。”

程玄开心地被徒弟和儿子架着,跟师兄去了玄都观。

程素素一看,卷起袖子来,对赵氏道:“阿娘,铺盖都放好了,歇息一下?”赵氏摇头:“我坐不住。”程素素见她坐立不安,要分一分她的神,故意问道:“娘,京城娶亲,都有什么讲究?”

说到这个,赵氏精神一振:“那讲究可多了,放定要有首饰。你大哥娶的是李相公的闺女,这礼可不能轻了,我的那些首饰呢?我得挑几样好的给她。”

程素素闻言,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赵氏却已经在翻箱笼了,她的收藏,已放回了自己的房内。程素素尴尬地道:“阿娘,除了这个呢?你还没跟我说全呢!说完再一总弄,还有明日拜见祖师,还有阿翁、阿婆迁坟的事儿,总要将这些都做好了,才好谈大哥的婚事。”

赵氏停了手:“对对,迁坟的事儿,我也不太懂,王妈妈老人家,她懂得多。”

“小青姐,你去请王妈妈来吧。”程素素开始琢磨怎么拦着赵氏。

与程素素一样,另外一处地方,也有两个人在发愁。

却是李丞相夫妇。

李丞相面完圣,向皇帝道完了喜,回到家中,就与萧夫人说起这新亲家的奇事。萧夫人笑道:“我原还担心,新女婿家里对京城不熟,绾娘嫁过去要劳累些,如今倒好啦,好歹能跟婆婆互相照应。”

李丞相道:“唔,绾娘,我还有话要对她讲的。”

“要是不急,就先歇歇再说。”

“唔,也好。穷进士娶妻,讲不起排场。当年岳父大人也不挑剔我,我如今更不如挑剔程家,夫人你……”

“我都跟你过了几十年,你说我挑剔不挑剔?”

李丞相老脸一红:“咳咳,给绾娘的陪嫁,也不能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