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娘子想了一想:“兴许,喝的?”

高逢道:“你便送茶与她。”

钱家娘子一脸为难,高逢便又加了两贯钱。钱家娘子心里直嘀咕:给的太多了!人命虽贵,九贯钱,够买个新的了,高家何至于这么费力?将手心向上一翻:“您就给个实数儿吧,我看能不能干!”

高逢已经昩下了十贯,不想吐出来:“就这些。”

钱家娘子守惯了牢的,其油滑不在男人之下,嘴一撇:“那是一条命,我造孽的!就这些钱,不够下地府的买路钱!你与我写个字据,欠我五贯。我就干。”

高逢无奈,只得写了:“今天就要干!”

“好嘞!”

钱家娘子粗识几个字,不能认全借据上所有的字,签名、数字还是认得的。拿了纸吹一吹:“你那破药留着自己药耗子吧,仵作一瞧就知道是药死的,没得我跟着受连累。我自有祖传的好药!一帖毙命,不用第二口!我去取!等在这里,这里寻常没人过来,叫你亲眼瞧着她咽气儿,好放心,咱办事儿,公道!”

高逢耐烦地对她摆手,刨去药钱、路费,他落下不到五贯钱,心中十分不喜!抄着手,在门边站着,女监阴冷,冻得他不停跺脚。正咒骂秋蛾该死不死,钱家娘子贪财该杀,脚步声起,抬头时,一干如狼似虎的差役飞身扑了上来将他按倒在地!

钱家娘子得意地道:“你看错老娘了!”

高逢:……他不明白,为什么钱家娘子会出卖他!钱不要了吗?

钱,当然也是要的,不然岂不嫁给了姓钱的?并非因为新来的知府厚道,也不是因为娘子发的包红,更不是因为下不去手杀人。

钱家娘子不是宅心仁厚的好人,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不划算。

知府两口子的作派她也摸透了,哪怕出卖了高逢,高逢给的钱,也不会被没收。高家快要完了,也不怕报复。不怕杀人,能不杀还是不杀的好,毕竟造业。钱家娘子从一开始就想明白了,才有故意让高逢写借据留证据时的讨价还价。

高逢被抓了个现行,便知不妙,骂钱家娘子也无济于事。却又没有他同族扛罪的心气,抓了便招,无比爽快。谢麟拿着他的供词,反而踌躇了,高逢也是个奇人,虽然招供了,却给了谢麟一个天大的麻烦高逢招认,是高老翁主使的杀人灭口。

高老翁九十好几了,按律法,哪怕他亲手杀人,都是不入刑的。

便在此时,赵通判给谢麟出了个主意:“当场就他们两个么?高老翁这般年纪,身边没个伺候的人?”

谢麟道:“没用的,亲亲得相隐,不是大错。”

高逢眼珠子乱转,又安心下来,推给叔祖居然让他做对了!

谢麟低声笑道:“有劳先生跑一趟。”

江先生会意,使人告诉高老翁高逢已招供。

高家这回真真炸了窝!

江先生断没有那么好心,肯为高老翁保密,在门上就讲了。这消息不胫而走,高家上下人人自危。有年轻气盛者欲上府衙理论,有年老胆小者打包细软想逃走。高老翁拿出往日的威严来,勉强稳住了局势,还没被气死,只说:“好好,我伏罪又如何?你们记着,有错,都往我身上推!我快一百岁了!他能奈我何?”

诸高氏族人心下顿时大安,有了哭泣的心情:“太翁!”有人又开始骂起府衙逼人太甚,也有骂高逢太蠢没担当。

高老翁有条不紊地吩咐道:“我若有事,大郎主家,这个家……”

高据冷眼旁观着,突然说:“分宗吧!”

高老翁被气到了,浑浊的眼珠子几乎要从布满皱纹的脸上凸出来:“你!”

“为隐‘内乱’构陷节妇,高家名声,完了,”高据冷酷地说,“谁还会与高家结亲?只有分宗,一分了之,原本的高家没了,彼此都不受牵连。否则……这样的大案,举国上下也没几宗。状元公的判词,多少人等着看他的文采。啧!高家的名声呀!诸位叔伯兄弟,谁家没有儿女?”

高老翁两眼一翻,又缓过气来,狠狠地注目着高据。高据一脸冷漠地看着他,仿佛在说:不是么?

高老翁抖抖索索地:“拿把筷子来。”

高据叹道:“你是想说,一根筷子,轻易便能折断。十根筷子,便折不断。分了宗,还是要抱团儿,是也不是?”

高老翁欣慰地点头,同时遗憾,可惜了,高据与他父亲一样,对挣钱敏感,读书却不行。高据眼底聚起了寒冰:“夫妇离婚,还同床共枕……骗谁呢?”

高老翁一时无言以对,高氏族人却议论起来,竟是赞成高老翁的主意。高老翁对高据道:“你聪明,不要忘本……”

高据冷笑着低下了头。

高家当即分宗。

第105章 想收学生

邹县令气得直打哆嗦。

被耍了!真真正正的被老棺材当猴儿耍了!

无论承认与否, 好些个官员在对上地方百姓无论贫富的时候, 心中存在着天然的优越感。比百姓有权势、比百姓聪明、比百姓高明, 否则, 何以自己是官,他们是民呢?富不与官斗,对吧?

高老翁却结结实实地给邹县令上了一课,他还就跟官府斗法了。他九十多岁了,律法拿他基本没办法!他扛了罪, 高氏其他人就脱罪了。他主持了分宗,高氏断臂求生。高家的损失降到最小,邹县令成了个被人围观的猴子。

官府预想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比如显得自己很高明, 牺牲自己的前途为国除害之类。

邹县令是受冲击最大的, 如何能不气?嘶哑着哑子向谢麟请命:“给下官半个月,我必将他家里的腌臜事儿全掏了!”

高氏的兴亡, 并不是谢麟关心的东西, 没人落井下石,高家也完了,邹县令愿意做, 他也不拦着。只说:“不要过份。还是要有实据,要将已有的官司办好。”

邹县令的胸脯一起一伏的:“实据必是有的!这样的大家子!呵呵!”

谢麟不置可否:“不能逼出人命。”这是底线, 大家都懂,邹县令心领神会,渐渐冷静了下来, 开始琢磨如何动手了。

邹县令委屈,高老翁还觉得自己委屈呢?分个宗,他的牺牲大了去了!原本,将犯罪的族人逐出族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到了这个份儿上,高老翁也知道不放点血是不行了的,才同意的分宗。

分宗,是需要到官府备案的。律令中有太多因宗法关系而量刑不同的内容,又有关于祭田的规定,分了宗,这又是财产方面的纠纷了。打起官司来,还得依官府的备案为准。民间也有些稀里糊涂的,高氏此番分宗,是为了断臂求生,当然要弄得越明白越好。

邹县令捏着高家这申请,且气且笑,终于仰天狂笑起来!干!他要干!

他们夫妇俩,比谢麟夫妇更懂底层的人心。赵娘子拉程素素入伙放贷时,说的话是带着真情的,大家族看起来兴旺,分到每一房、每个人的手上的就没那么风光了。相府嫡孙,在赵娘子看来都有窘迫的时候,何况高氏?他们找起高氏的缝隙来,比谢麟还要厉害。

谢麟找到的高据,一心怀怨恨的少年而已,毕竟年幼。邹县令抬抬手,先压了高氏分宗备案的卷宗。继而找了几个穷又不算太穷,远支又不算很远的高氏族人。

邹县令心里很有数,只要放出风去,拿住一个犯法的,旁人就能多分些家产,自家人就能互相咬死。大家族,团结的时候是真的团结,要散架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存有私心告密,千里之堤,就要溃于蚁穴了。

他只要压上几天,也不算故意拖延,就能够高家受的了。一个,他只要一个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老病要钱,儿子读书要开销,女儿出嫁要嫁妆,偏偏自己钱不够”的人,就够了。

邹县令活跃了起来。

邹县令上天入地寻刀的时候,谢麟的刀自己跑了来。

谢麟与江先生依旧是在书房里,他们得研究春耕,研究灌溉,研究接下来怎么借这道风,整肃邬州。江先生正说在兴头上,谢麟的书僮看雨耳朵动了一动,往外一走,刚守门的差役来报:“有个叫后生求见,帖子。”

看雨将帖子一扫,这种式样的他看过高据。

江先生对谢麟道:“约摸是河东没允分宗,他急了。”

谢麟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叫他来吧。”

高据果然是为了这件事来了,他这么痛快答应为谢麟办事,又这么恨家族,是因为父亲死后,族里侵占他家田产,欺负孤儿寡妇。这么急着来,却是因为:“求大官人高抬贵手,叫高家早些分宗,我好接回姐姐。再拖下去,家姐的命就要没了。”

再冷漠的少年也得向现实低头。好在早就料到,与官府打交道不会太顺利。所以一直盯着消息,跑来再听驱使。

江先生奇道:“令姐?”据秋蛾说,那是高据父亲在世时订下的亲事,高据父亲的朋友。公婆都是正经人,江先生也听说过,只有那家的儿子好吃个花酒。然而年轻人,倒不算大毛病。

高据憋屈地点头,脸憋得都青了。江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据父亲死后,他年幼,母亲老实厚道,家产日渐被族人侵占,他姐姐眼看不行,便想:夫家也算兴旺,嫁过去之后,娘家看她婆家的面子上,也不能太欺负了她娘她兄弟。

哪知道高据只是年轻才没守住财,其实并不好欺负,倒是她,她爹为她定的是娃娃亲。订亲的时候看与亲家投不投缘,成亲的却是小两口。不幸叫她赶上了个败家子,往花街吃了酒,吃醉了回家便往死里打老婆。

公婆都看不出去了,说:“养出这样的儿子,是我们的不是,你父亲死了,我们不可欺负孤儿寡母。不然以后没脸见你爹。”

公婆做到这个份儿上,高据也是没有怨言的。想接姐姐回来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第一,他姐不愿意;第二,他娘不同意。

他姐的想法简单:离婚了,回娘家,不就又回到原点了么?

他娘的想法也简单:当初同意女儿早早嫁掉,是担心越拖财产越被侵占,女儿剩下的嫁妆越少。接回来,嫁妆回来了高家了,又要被人占便宜了。这次嫁的人家知根知底,公婆心疼叫她管家。再嫁,就是高家男性长辈说了算了,亲爹都能看走眼,族里给她嫁什么人,那可真就不好保证了。再有,族里有个张氏,守节得了旌表,女儿要离婚回了娘家,族里逼死女儿也未可知。还不如留在婆家呢。

综上,两个女人不答应,高据一个少年,拗不过她俩,只得另谋他策。左思右想,只有让高家完蛋了,母亲和姐姐的顾忌没有了,才能将姐姐接回来。他还年轻,他姐姐也不过比他大上三岁。他爹能吃的苦,他也能吃,他爹能挣的家业,他也肯去挣,哪怕不如父亲,也不会再叫自家人受罪了。

如此,江先生对他的不喜转化为了同情,琢磨着怎么为他说几句话。

高据见二人都不开口,不由急了:“我还可揭发……”

谢麟摆了摆手:“不必。你做得已经够多啦,再揭发,对你不好。”

“可是家姐!”他姐要是被那个败家子打死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江先生主意多,主动说:“令堂病了,去接令姐回娘家看看吧。府城赁间房儿,就近看好大夫。等事了了……”

高据眼前一亮,这主意他也想得出来,只是不知道官府的打算,故而不好谋划而已。江先生这话,就等于向他透了底儿,高据欢喜得紧,脸上也有了少年该有的朝气:“谢先生指点。”

江先生戏道:“谢先生在那里呢。”

这话,高据就不知道如何接了。

谢麟重新打量了一下高据,问道:“你书读得如何?”

高据心底涌上喜悦,旋即又冷了下来,苦笑道:“并不擅于此道。”

“高氏不读书?”

“读的,这个倒没很亏待我,只是……小人无心读书。也曾想,读出个名堂来,好叫人不敢欺侮,委实不是那块料了。”

江先生心头一动,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先接了令姐出来吧。”

高据犹豫了一下,道:“家父留下的产业已经不多了,城中只有两间偏僻铺子,三间浅屋……就在府衙后街上,是要搬过来的。”此外,他母亲名下还有二十亩薄田,因是在嫁妆单子上的,倒还保住了。除些而外,就是他姐姐的嫁妆了这个估计要得回,不过他不打算全要,拿回一部分,另一部分给亲家,权当谢他们照顾自己姐姐了。

江先生笑道:“不错不错。你说学业不甚好,毕竟读过书,可会写会算?”

高据隐隐有了点猜测:莫非是知府要我代他经营?这倒也好,看来他们不是刻薄的人,我正要借官府之势。当即点头:“是。家父便善经营,小人也……”

江先生道:“先办你家里的事儿吧,办妥了再谈。”

高据也不着急问,看谢麟点了头,躬身一礼,悄悄退下,自去办他的事情不提。好在高家人心惶惶,病倒的也有人在,他也混在大众里,雇辆车,将母亲送到府城“就医”。他母亲不全是没有主意的妇人,见高家这样,不好意思地说:“过阵子,可以将你姐姐接回咱家来啦。可惜了,与亲家没这个缘份……”

高据当时不答,直到了城里,才说:“我这就去接姐姐。”

高母且笑且哭:“是我不顶用,有你爹在时,也说我是精明会管家的娘子。你爹去了,就只能受人欺负,也泼不起来。老天开眼,你们都好好的,就好。哎,咱们先寻个泥瓦匠,将房儿收拾了,新模新样的,等你姐姐回来。”

母子俩商量着日后的生活,高据讲了自己的打算,收拾旧铺子,做他爹做过的老行当等等。高母提出自己还有些首饰,可以先当了做本钱,等儿子挣了钱再给她打新的。

十分快活。

那一厢,江先生被谢麟的眼神儿看得发毛:“干、干什么?”

谢麟道:“先生很热心呐。”

江先生搓搓手,原地踱了个圈儿:“这个,东翁您看,我那个儿子,傻乎乎的……”

“想收个学生?”

“哎~”

“看着再放心些,还招个女婿?”

“哎~不不不,都是先想想。您看,这年头,聪明人呢,都读书做官儿去了。想找个不读书做官儿的,难呐!傻子呢,谁爱要?他不爱读书,可是聪明,手段狠,有心计,胜在心地还不错。像我,哎,这就是缘份呐!”

谢麟想了一下,缓缓地道:“尚可,还要看看。”

江先生堆起前所未有的甜笑来,谢麟一阵恶寒:“干、干嘛?!”

“那,能求娘子件事儿么?”

“做什么?”

“就在府衙后街上,帮忙照看一二呗。他家有女眷,我一中年男子,不大好……”

谢麟道:“你与娘子说去。”

江先生看他,他也看江先生:“我惧内。”

江先生憋得双颊都鼓了起来,谢麟心里偷着乐。江先生也知道谢麟就等着看他吃一回瘪,有事儿求程素素一回。索性放赖,就坐在书房不走,等程素素过来,还给了谢麟一个“走着瞧”的眼神。

谢麟醒觉了起来,等看他如何作派。

程素素到了书房,就看到江先生也在,惊讶道:“是我来得不巧?”

江先生摇头晃脑地:“正与东翁说一件奇事。”

程素素便问:“什么事?”

江先生添油加醋,将高据的事情讲了出来,重点讲他姐姐如何之苦,做弟弟的又怎么为姐姐着想,极言大家族之恶。程素素很久没有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了,问道:“这个高据还真有点意思,就要搬到后街上住了?”她看过好多打脸爽文,高据就是个爽文开头啊!

谢麟踱了过去:“咳!咳!”

江先生很满意程素素对高家感兴趣,忙说了:“在下想再考较考较他,收他做个学生。这个,在下家眷没带来,能否劳烦娘子照看一二?”

程素素明白了,这是要拉拢一下人才。当即应允:“好,我过两天就亲自去看看。哎,他姐姐什么时候过来呢?”她对高据的姐姐也挺佩服的。

谢麟低声道:“你什么身份?这么热切,反常即妖,绷着点的好。”

程素素收敛了表情,道:“不错不错。我先叫富贵派人送点东西过去,过两天等他姐姐来了,我再悄悄过去看一眼,也不用带多少人,就顺便夸一夸江先生。不就得了?他的母亲和姐姐,我得亲自看看合不合缘,要是都合上了,以后都是自己人了,我以后也多了些说话的人。”

江先生兴奋地道:“谢娘子啦!”

谢麟道:“当然是谢娘子。”

江先生乐了。

程素素第二天就派人去看着后街,看雨是见过高据的人,一见他来了,便缩回后门,回来递消息。张富贵再带人,往高宅去。高宅不大,三间正房带院子。许久不住人,有些朽败了,因在府衙后街,倒没进个乞丐落脚的破窝。

高据带来两三旧仆,正要洒扫房舍,张富贵便到来。

高母吓了一跳:“大郎,怎么……”

高据微吃一惊:“大管事?”

张富贵笑道:“哎哟,可等着你们了。娘子昨天听说了府上的事情,就说,孤儿寡母这般坚强,不容易。听说府上要搬来,叫来帮忙收拾暖宅呢。昨天我就来看过啦,这房子虽有些朽坏,可底子结实,略修修就能住啦。匠人也雇下啦,家具、用具也都带来啦。”

高母颇为惶恐:“这如何使得?哪值得娘子这般关怀?”丈夫在日,她也见过些世面,见这家具虽不奢华却也做工精良,物件都是新的,米面果蔬肉食也是新鲜的。冬天鲜菜比鲜肉还难得呢。

张富贵道:“娘子说,要是只会哭着被欺负,也就罢了,谁个也没心思做保姆。自己个儿不肯认命的,才叫人欢喜。”

高母感慨万分,又觉得这话略有些怪。唯高据心知肚明,心道,这位娘子倒可算是知己了。客客气气谢过张富贵,又要送茶钱。张富贵笑着推辞了:“知道小郎君不是憨人,不过府上这样,我再要你茶钱,就不合适啦。收拾好了,赏碗水就是了。”

于是一起动起手来,府衙赏得厚,匠人做活计也是飞快,边做边说:“不用大修,换些朽掉的小物件就行。”

太阳落山,小院里枯草除尽,水井架上了新辘轳,室内粉饰一新,配上新家具,俨然是个新住处了。旧有的破纸朽木头,都折了当柴火烧了。高据烧了一壶热水,泡了好茶来请张富贵喝茶,又要留饭。

张富贵喝他半盏茶,笑道:“还得回去复命呢。娘子的意思,待令姐回来,知会一声儿,娘子倒想来看看的。”

高母连说:“这怎么敢?该我们去磕头的。”这会儿她也猜出两分来了,必是儿子做了什么入了府里的眼,才拉了他们一把。

高据按下激动,心道,看来府衙是想接着用我,真个能为知府效力,重振家业便快了。若无靠山,单是高家那些族人,就是个麻烦,一个姓儿的,他们过得不好了,要上门来,帮是不帮?帮着,恶心!不帮,风评不好,做事就要受阻。

也说:“该小人往府衙去的。”

张富贵笑道:“听我一句劝,府里说什么,你们照着办就是了。”

高据便道:“是。”

第二天便将他姐姐接了来,高氏的公婆点完了头,还说:“高家那事儿我们也知道了,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说。那个畜生又翻墙跑了,你们到了城里遇到他,千万别理会他。”又包了一包钱给高据,怕他求医问药不凑手。

高据一一接了,一字不露,接了姐姐,一路往城里去。高氏还问:“阿娘怎么样了?”高据道:“都好,你去了就知道啦。”到了府衙后街,高氏焦急地寻母亲,迎头见到高母扶门等她,问道:“阿娘病着,怎么还出来?”

高母一道抹泪一道笑:“我是想你的病,你就是我的药啊!”扯过女儿来,到了房里,慢慢与她说。高据撩开帘子出去,自请了个郎中来给他姐姐看伤。高氏已知前因,伤感地道:“婆家只有一个人待我不好,旁人……”

高母摸着她身上的血痕,低声道:“我可只有一儿一女了。唉,得赶紧写帖儿,给府里送过去,看府里什么时候答允咱们去磕个头。”高氏道:“不错,难得有个靠山了。那边家里就算有在京城读书的,能高得过状元去?”

这也是母女二人不得不忍耐的原因了高据聪明,读书考试是真的差了点火候。他作诗的水平,是比程素素还要差八个谢麟的,只此一条,就将他拦在了科考门外。民不与官斗,富不与官斗,高家眼瞅要出官儿了。

一家人写好了帖儿,又写封信回高氏婆家,道是多住两天。

程素素接了帖子,便想,人家骨肉团聚,总要给人个时间,自己就不好在这个时候去刷存在感了。决定第二天再去看看,就带张富贵、小青外加一个带见面礼的老婆子。

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谢麟坐堂问案,程素素就简装自后门出去,围观“将要逆袭的人生”。

张富贵先前来过,高宅守门老仆打开门一看,便将几人迎了进去:“大郎,昨天的大管事来啦!”

高据与母、姊一齐出来,高母先发现不对了对面这小娘子的衣着,看着简单,看料子、看那簪上的珠子,就知道不一般了!张富贵也证实了她的猜测:“这便是我家娘子了。”

母女二人都惊喜,又有些无措,高据还勉强绷得住,眼睛瞅着自己的鞋尖儿,认认真真一揖,也不敢抬头再看。

程素素也不好盯着他死命瞧,好在如果合适,他以后做了江先生的学生,倒可多仔细打量了。只是不知道做了江先生的学生,他要怎么逆袭哩?口里却说:“知道府上现在多事,我便想悄悄的来,帖儿也不递,免得惊动了,岂不是添乱?”

高母忙请她进屋里坐,且说:“多亏娘子关怀,不然这屋子还住不了人呢。”

程素素坐道:“谁还没有个为难的时候么?”

到上首坐下了,高母陪坐,高氏与高据都在下面站着。程素素道:“昨天听江先生说起府上的事,也是感慨。面子上的话,就不多说了,说什么感同身受都是骗人的,自己没经过的事儿,说再多也是隔靴骚痒。我就一句话,只管在这里安心住着,你们不犯事儿,谁犯你们,还有我呢。”

说这话的时候,程素素并不知道,她很快就得兑现。只是很热心地给高母、高氏发料子:“过年的时候,官人故友打京里送来的,我看正好。”

高母忙说:“这如何使得?这般好东西,该府上留着。”

“还有些,我们又穿不完,还等旧了、样式不时新了再给人不成?那不是埋汰人么?”虽说百姓不好穿绸缎,实则到了这个时候,有钱的人家悄悄地穿,只要不是太寸的场合,都没人太计较。只不过很多人家穿不起罢了。程素素挑的这些料子,虽是绸缎,却没有太过份的花纹,样式倒素雅。

高母颤颤地接了。

程素素估摸着差不多了,看高据颇拘谨,便知道自己也不好久留,正说要走,外面响起了拍门声。

高家老仆小跑着才将门打开一条缝,便被推跌进了小院里。张富贵紧张得要命,张开手臂护在程素素面前。高氏面色雪白:“官人?”

来的头一个就是她那个败家子的丈夫田知礼,手里还的执着一根木杖。跟在田知礼后面的,还有几个着锦衣的,都一脸酒色衰败之相。却是田知礼的酒肉朋友们。田知礼的身条与他手里拿的木杖好似孪生兄弟,原本端正的五官也像蒙了一层灰气。

他原是在行院里吃酒,也寻不到这里,不合胡闹了一夜,与狐朋狗友起来又喝早酒。喝到兴起,听隔壁修屋子叮叮当当吵闹,便要去打人。他又如何打得过卖力气的匠人?匠人真个没想打他,只一推,就推得他屁股着地,大失颜面。

龟公来劝架,两下里拉开,又说匠人:“你已误了一天工了,别生事儿。”

匠人十分生气:“给别人家做活,可不曾遇着这样的败家子儿。”

田知礼更觉丢脸:“你说谁?谁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