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麟与程素素此时也没有心情去猜测背后的那些目光,两人捏着一把汗,将李府上下都打量一回。引他们去见李丞相的也不是个生人,是李丞相的侄孙,论起来得管程素素也叫一声姑妈。他青涩的脸上带一点焦急的神色,却不算太慌张,可见李丞相一时半会儿还能活着。

到了李丞相的卧房,萧夫人等都在,程素素与萧夫人匆匆见礼,低声问道:“伯父怎么样了?”

“早间起身上朝,不知怎么的就没挣扎动,将我吓坏了。”

“先没对了阿婆讲吧?”

“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哪里敢就吓到她?”萧夫人显然也是很有主意的。

程素素低声道:“那……可有给我大哥嫂子去信?伯父病到告假,纵大哥不能亲自赶回来,大嫂和桃符也……”

萧夫人道:“这老头子不叫告诉女婿呢。”

程素素面现为难之色:“这……伯娘,我虽听伯父的,可这事儿,我要不告诉大哥,可也不行。”

萧夫人道:“你等会儿见了那老头子,自己与他商议,如何?”

“哎。”

两人交谈数句,李丞相便让他们进去。程素素不敢耽搁,与谢麟一道进了内室。室内光线不甚明亮,李丞相勉强坐起来倚着床头的板壁,微微点头,带着咝咝的气流:“你们来啦。”

谢麟此时动作比程素素还要快上几分,抢上前去先给李丞相摸一把脉。李丞相轻笑道:“老啦,不中用啦,总还不至于一头就栽死过去,该知足了。”

程素素急道:“这是什么话?”

不多会儿谢麟也摸完了脉,摸着下巴看了李丞相一眼:“只怕要静养。”

李丞相半上闭眼重重地后仰:“与我想的差不多,那就静养吧。”

“啊?”程素素发出一个单音节,随即道,“让桃符回来吧,他也长大了,该进学了。”

李丞相微笑道:“我不叫现在告诉他们,是免得他们分心,还好,道灵不必为我丁忧。我呢,能多活一天,就是帮大伙儿的忙啦。”

李丞相神志还清明,很理智地看待了这件事情。诚然,高寿七、八十,一朝无病无痛驾鹤西游,那是福气。但是对于李丞相这样的人而言,真要不声不响的走了,身后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了别人没有准备呀!所以宁愿病着拖一拖,好有个缓冲的时间。

不甘心,当然是不甘心的,李丞相甚至想,如果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一定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为一个盛世开一个好头。今上宽仁,断不至于像先帝那样对老臣存有不满,他大可没有后顾之忧的甩开了膀子发挥余热。但是天意弄人!

李丞相痛恨一切神神叨叨,到了晚年神神叨叨的事儿全让他给撞上了。饶是如此,这位仁兄依然不减其战斗本色发狠:“天要阻我,我偏不甘心!不能亲自做,还能给你们撑腰呢。道灵既不在,你们代我转告圣上,我当休致。”

谢麟不假思索的反对:“政事堂里没有能压得住的人。您只是告个病,不耽误静养。”

“那岂不是尸位素飨了么?一个病歪歪的丞相,能压得住什么?”李丞相自有他的打算,并且直指核心,“我多活几天,令舅一系也能多顾忌几分。我要去见先帝了,你与你亲舅舅对上吗?”

谢麟咬牙。不能!他舅舅即使与皇帝、李丞相政见不和,即使大力的反对程素素给皇帝指的这条新路,谢麟也绝不可能对自己的亲舅舅对手的。叶宁对他太好,发自真心的好。甥舅俩本无冲突,叶宁为人也冲淡平和且倚重外甥、栽培外甥,谢麟对舅舅的感激与亲近也是发自内心的。

李丞相道:“他也算熬出来了。有我在,能压一压。我要死了,没人压得住啦。”这是实话,政事堂里再无人能在资历上压住叶宁了。李丞相要么在首相的位置上累死,叶宁上位。要么自动退下来,叶宁上位,但是因为老领导还活着,老领导态度暧昧,叶宁就得收敛一点。

谢麟与程素素对望一眼,谢麟难过地低下了头。程素素道:“还是叫大嫂和桃符回来吧。”

`

“道灵一个人在外面奔波吗?我死了他们再回来也不迟,唔,桃符书读得怎么样啦?”

“是吧?叫回来,你考考?”

李丞相道:“也罢。”

当下决定,谢麟进宫向皇帝转达李丞相的意见,程素素则去信给程犀解释李丞相的安排。

不意走到门口时,李丞相忽然问程素素:“你的志向还在的,是吗?还是要开万世太平,是吗?”

程素素心道,大哥,你出卖我!口上却答道:“我想的。嗯,万世不敢写包票,至少在我眼前,不想有惨剧发生。”

李丞相“唔”了一声,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忙去吧。”

谢麟赶到宫中的时候,皇帝正准备亲自去相府。御医派到相府之后,皇帝也就掌握了李丞相的病情,未来何去何从,皇帝打算亲自见一见老师之后再做定夺。不想李丞相已经让谢麟转达了他的意见了,皇帝激动得在殿内直打转,转得两腿酸软才停了下来,表情依旧是激动复杂,乃至透着感激:“老师这是为了我呀。去李府!慢着,不许惊动老师。”

谢麟看在眼里愁在心里,面上还要作波澜不惊之状,陪着皇帝去李府。亲眼看一出“中年皇帝向老迈丞相撒娇,并且承认自己‘想向老师撒娇了’”的戏码,简直辣眼睛!如果不是因为双方长得都还能看,谢麟都想打人了。

~

等皇帝撒完了娇,谢麟将皇帝送回了宫里,才身心俱疲地回家。

谢府,程素素也没有闲下来。她先写了信给程犀,接着送信回娘家,让他们也不要惊慌,更不要在给程犀的信里夸大李丞相的病情。处置完此事,又下令谢府上下不得对李丞相的病情擅加议论。同时向林老夫人及三房、四房通报了情况,最后将赵、江、石三位请来商议。+对外的扩张方面,这三位就都没有经验了,但是,对于处置权利的更替,三位就很有发言权了。尤其是赵、石二位,可以提供的意见就更多了。

石先生道:“李相公得遇明主,幸甚至哉!”丝毫不掩饰对先帝的鄙视,同时告诉程素素,不必为李丞相担心。同时提醒程素素,此时不必画蛇添足的为李相公家里争取什么更好的待遇。

赵骞的意见就更具实用性:“只怕叶相公要上位了。”

“只怕”一词用得极妙,赵骞虽然对程素素筹划的外事不够有经验,但是对叶宁与谢麟的主张之间已有了不同却看得明白。他也不太能理解程素素跟谢麟捣鼓的东西,甚至非常担忧:“夫人说过,这变法的事情,不来来回回杀个三、五代是做不成的,据此离间的了魏国。我只怕学士与相公之间有了嫌隙,岂不痛哉!”

程素素道:“先生只说,您觉得芳臣对呢,还是舅舅对?”

“与其说是学士对,不如说是夫人的意思吧?”赵骞不太客气地指了出来,“谁对谁错么……若是老相公还在,怕是要赞同叶相公的。然而,谢府毕竟已是学士的谢府了。”

赵骞说着,摇了摇头。

程素素心里便有了数,赵骞这是发出了无奈之声呀!他知道哪样更有生命力,也知道风险何在,就不必担心他对谢绍的影响,将谢绍引到父母的对立面上。

程素素低声道:“舅舅那里,再想想办法吧,芳臣也不想与舅舅对立的。”好在她的计划并不激进,温水煮青蛙,估计叶宁未必能活到水沸的时候,也算是保全了他。甥舅对立?谢麟亲近的人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几人讨论了一回,赵骞更是认真请教程素素。程素素只给了他一个答案:“眼下还有别的办法吗?”

赵骞还没有完全想明白,谢麟已经回来了。看到他的脸色,几人都是忧心,程素素问:“怎么样?”她这问的是皇帝与李丞相。

谢麟却突然说了一句:“我要去见舅舅。”

江先生道:“我们也在说这件事。”

几人简明扼要地说了方才的讨论,谢麟道:“我正忧心此事,能说服,还是说服吧。若是不能说服……纵我能退让,恐怕陛下也是不肯的。”

提到了皇帝,赵骞就豁然开朗了皇帝恐怕是最想改变现状,并且不介意让利的。让,自己还占很大的一部分,不让,这国不亡在自己手上,也要亡在儿孙手上,不出三代,情况必然恶化到回天乏术的程度。

赵骞便建议:“不妨将圣上的难处说与叶相公参详。”

谢麟眼睛一亮:“好!”

叶府闭门谢客。

此时叶宁做什么都不太合适,索性什么都不做了。他既做不出来盼李丞相倒头就死的事,又存着自己更进一步的心。矛盾的心态之下,唯恐自己举止失常,叶宁便用了一个很常见的办法不见客。

外甥不算客,还是要见的。

程素素担心谢麟,也跟着过来了。谢麟心想,给皇帝出那么大一主意的人是程素素,若用到解释的时候,程素素或许能讲得比自己透彻,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二人到叶府的时候,天已擦黑。叶宁的书府里明晃晃点了十余枝烛,叶宁陷在圈椅里闭目养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叶斐将谢麟引到书房,好心地提醒:“阿爹今天话少了许多。”

谢麟点点头,在外门叫了一声:“舅舅。”

“阿麟吗?进来吧。”

谢麟一手握着程素素的手,一手推门:“我带您外甥媳妇来请安。”

叶宁没有喝止,谢麟也就很自然地与程素素进了书房。程素素微眯起了眼睛,打量着叶宁。叶宁正在犯愁呢,是进是退,取决于李丞相的情况,他派去探病的人被拦了,帖子是收下了,明确的答复又没有。皇帝亲自去李府去,又给疑云重重的天空加厚了几层迷雾。

好在外甥给他带来了确切的情报。谢麟深谙劝说的艺术,先不开门见山,而是从叶宁最想知道的消息开始,降低叶宁的戒心,徐徐询问叶宁的态度。

叶宁曾被皇帝亲自询问过,反对之后不见皇帝再提,也不见有什么诏令颁出,以为皇帝是认识到错误了,也不去追着让皇帝表态,给皇帝留点面子没坏处。不想冷不丁又从外甥的口中听到了此事,很快地答道:“不可!咦?这是圣上要你来说的吗?叶宁绝不苟且!”政事堂的老大我不当了也不能叫你们胡来!

叶宁固执,坚决地维护现有的体系,他不是反对“变法”,前提是维系现有体系,否则不如不变。

谢麟道:“舅舅,难道我是只会顺着圣上说话的佞臣吗?”

“那你是以为此议事行了?”

谢麟道:“舅舅,除了这个,那就只有抑兼并了吧?那怎么干?从谁开始?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都退一步,有何不可?我等手握权柄,还争不过那些……暴发户不成?”

甥舅俩说的都是干货,叶宁道:“宁愿过得艰难些,也不能让不知礼仪的小人得势。”

谢麟当时便举出了管仲的例子,管仲搞经济壮大齐国,孔子都夸。他认为这例子自己举得很好。

叶宁罕见地对外甥冷了脸:“我读过书。”那意思,管子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

许是觉得自己过于严厉了,叶宁一向是个疼爱外甥的好舅舅,忙不迭地放软了口气:“阿麟,管子是怎么做的?他不是重用商人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不能再加进些阿猫阿狗进来!农桑才是国本。”

程素素先抬手轻抚谢麟的后背,引起叶宁的注意,才柔声道:“舅舅,那士人愿意为陛下解这份忧,亲力亲为吗?”

“那不是有商人吗?不是有工匠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程素素在心里给叶宁翻译了一下:你见过薅羊毛的,见过把羊当祖宗的吗?

叶宁又说程素素:“你是贤惠人,但是也不要事事都顺着他嘛!”

他老人家还不知道整个儿都是程素素的主意,犹自夸奖:“我是芳臣的亲舅舅,我也要说,你哥哥道灵可比他像样儿多啦……哎,万事还是要倚重士人的。”

“那,我哥哥,也很务实的。”

“啧啧,”叶宁对外甥媳妇比对外甥还要慈祥,“你哥哥心里明白呀,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样子。他提携后进,单说当年那一本,就使多少年轻士子初入仕途时少走多少弯路,为国育材……”

叶宁再说什么,程素素都听不太清楚了!当年那一本,主意是她出的!养出来的都是“封建士大夫阶层”啊!尼玛!他们考试考的什么?四书五经。平常读的什么?经史子集。他们的立场呢?地主封建。时间过去多久了?!

整整二十年!一代人!单数人头都能数出将近一千人,资历最老的一波已经到了虎视眈眈盯着中枢外置的资历了!

这是巩固了民间对于科考的热情啊!也是变相的支持这种读书做官脱离实务的思潮了吧?这些人,忠君,当然是有的,但是你能说叶宁对皇帝没有忠诚吗?立场、立场啊!

她引入了一种相当成熟的封建人材的培育保全机制,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程素素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夫妇二并未能说服叶宁改变立场,不止谢麟束手无策,程素素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回程的车上,程素素下了个决心:“办法不也是有的吗?继续穷着!总好过叫舅舅公开唱反调吧?”

谢麟哽咽道:“我心里难过。圣上并非没有肚量的人,情势也没有坏到必须立时变法的时候,圣上断不至于对舅舅如何动手。我只是难过,竟要与舅舅……同床异梦了。我总想他好好的,他,确不如李丞相精明强干,然而做个太平宰相也是够了的。如今看来,一旦有变,圣上也不会挽留。一定会有变故的,是啊,继续穷着,军费一样就能让他愁白了头,税赋锐减的事也要压到他身上,他会累垮的。不让他累一累呢,他就要公然与圣上对抗,这……不能成的。”

程素素道:“且看看,兴许舅舅以后会变呢?伯父一开头也不是很赞成的,不是吗?”

谢麟不语,心里已经知道叶宁的立场极难改变了。

就在这样的担心里,李丞相休致。休致之前,也是来了一次“我想退休啦,不拦着年轻人的路了”、“老师,我不能没有你”的把戏。最终皇帝以极优厚的待遇允许李丞相休致,比当年谢丞相休致后的待遇还要高上几分。李丞相虽休致了,政事与叶宁交割得清楚,唯有一件经过皇帝首肯,他交到了女婿程犀的手上海外开拓。

此事叶宁全不知情,自然无从阻拦,也没有与皇帝发生龃龉,顺利的成为了政事堂里的老大。

也不知道是不是叶宁运气太好,就在他宣麻拜相之后半个月,北疆再传捷报。皇帝对此也是欣喜的:“是张鸿飞再立新功了吗?”

米枢密悄悄退后半步,让叶宁来表现。叶宁也当仁不让地奏道:“不是张鸿飞。”

皇帝更开心了,国家可不能单指望一个将领能打仗,对吧?张鸿飞年纪也不小了,单靠他一个,与当初指望着齐王,有什么不同?不保险呐!

得知新立功者三十上下,正在当年,皇帝欣喜已极,命呈上详细的战报,然后研究如何论功行赏。

第255章 豁出去了

皇帝当朝也是很开心了,散朝之后心里就不那么美了。偌大国家,事情多了去了,北疆虽然是个老大难,不代表别的问题就轻松了。说到北疆,就得想一想自己的钱袋子,北疆是个烧钱的工程,不烧又不行,不烧,让魏国打过来了,连钱袋都要被抢走了。

皇帝忧愁。

尤其与他商议事情的,打头一个就是叶宁。叶宁尚且不知道皇帝对他的立场有所不满,心里一半装着国事,一半装着外甥。外甥的想法有点偏了,掰又很难掰了,想改变一个聪明人的观点,可比骗个傻子要难得多。

叶宁有点走神,皇帝问他北疆事务的观点的时候,他说话就不太贴题:“臣以为,北疆当以守为主。反攻即使大捷,于国何益?”打仗就要烧钱,管户部的是他外甥,拼命的拨钱出去,户部还要不要了?

皇帝心道,你特么走神儿了吧?说的是赏功,谁跟你说要反攻了的?当然是要以守为主啦!守一守,练练兵,才好反攻好吧?眼下就俩能打出大胜仗的人来,带着一波年轻人,这就想赢?

皇帝还记得叶宁是丞相,不好不给他面子,可疑的沉默了下来,空气突然就变得尴尬了。

王丞相清咳两声:“连逢大捷,士气为之一振,却也不可滋生骄狂之气。呃,赏功,是为了激烈将士,捧得太高,也不好。”他当然想为军方争取福利,但是考虑到只是一场胜仗,还不知道是不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了,得多看看。真个老天帮忙,王丞相也是绝对不会客气,必然是要对着北方喊打喊杀的。

叶宁这才回到神来,暗道一声惭愧,忙又将话题给拧了回来。陈、蓝两个丞相更关心的是民生,是兼并,两人又将话题转到了财政方面:“陛下,不能只盯着北疆呀。国库就要入不敷出了。”

国家并不是马上就要破产了,百年积累,当然不是一穷二白,只是近年来急剧的消耗,让整个财政显得相当吃力。皇帝听到这一条,精神为之一振。他与谢麟等人的商量的小阴谋,就是要“穷”。穷到你们都受不了了,看谁还反对开源!

皇帝听了陈丞相这话,将眉头又紧了了紧,将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是啊!计将安出?”

叶宁心头一紧,就怕这苦差使落到自己外甥头上。计将安出?唯有加税了吧?然而加税这话又不太好一口就说出来,总要来回推拒个几回,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一锤定音。谁不知道加税要挨骂呀?挨百姓的骂呢,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会觉得痛心。但是你提出加税来,御史里的愣头青骂你,可是真要骂到面上的。

丞相们一齐收声,皇帝看了未免叹息。如今的政事堂,比以前差远啦。搁到以前,虽然丞相们互相也要打个架,至少办事的时候有办法、有魄力不是?

愈发不开心了起来。

但是牢记着要“穷”,皇帝自己也不先提这个主意,只是忧心忡忡地道:“是要想个办法啦。”

缺钱是这个国家的新课题,其余政务却都是常做的,丞相们处理起来就很顺手了。从灾情到河工,再到官员的调派,也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才让皇帝的心情没有那么坏。

待议完了事,两府散去,皇帝抬笔写了张小纸条,封了送给谢麟。

谢麟当时正在户部,北疆不管是开仗还是备战,是打胜还是打败,他都得往外掏钱!散朝之后,皇帝与两府议事,他就回去部里点款子了。因熟悉北疆事务,他对这一次要出多少钱已有一个预估,与两个侍郎通了个气,再召来主事等问库里的现状,定下了额度。

小纸条来了。

谢麟接到封了的纸条,回到自己日常理事的偏厅里才打开。这一看不要紧,看完了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皇帝明确地向他表达了对政事堂的不满意。政事堂现在以叶宁为首,谢麟有理由相信,这份不满头一个就是冲叶宁来的。

翻了翻手上的卷宗,发现今天的大事处置得差不多了,谢麟索性盯着纸条发起呆来了。想了半天,猛然发现我还没有跟舅舅说圣上的处境啊!耐着性子坐到了今晚,谢麟从宫里出来,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拦住了叶宁的车,利落地钻了上去。

叶宁今天不当值,也早早地回到了自己家里,他也有一干幕僚,另有一些学生、部属,也凑上来在他面前露个脸,更有心腹要与他讨论事情。初掌政事堂,有无数的问题需要他来拿主意,当然要做出个样子来。

心里正给要处理的事情排个序号,冷不丁的车里钻进个人来!叶宁吃了一惊:“什么人?阿麟?”

谢麟天生不是走的大侠的路子,蹿得不太准,一头拱到了舅舅的怀里,将叶宁顶到车壁上了,甥舅俩滚作一团。一番翻滚,两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好了衣冠,坐下。

叶宁好笑地:“这是怎么了?户部库里空了?应付不来又要拨款子?”

“嗤,”谢麟不客气地笑了一声,傲然地,“这也值得我愁吗?”

叶宁问道:“那是什么事?”

谢麟道:“有件事情,还是要提醒舅舅的。”

“嗯?”难道是北疆的事情有什么猫腻?叶宁重视了起来。

谢麟附在了叶宁的耳朵上:“那一天,我对您说的话,您就不觉得有点耳熟吗?圣上对您说过差不多的话吧?”

叶宁严肃了起来:“你是说,这是圣上的意思?”

甥舅俩头碰头,小声嘀咕。谢麟道:“舅舅,凭心而论,抑兼并,有哪一代做成了的?抑谁是呢?每到此事摆到台面,便是国家衰落的征兆了。陛下能不担心吗?舅舅,陛下会想,不抑兼并,改朝换代,你们依然是簪缨世族,而陛下自己呢?”

叶宁的眉头拧了起来,谢麟这话说得到家了,真是亲外甥。但是叶宁也有他自己的观点:“你糊涂!他这是走投无路了,抓到救命稻草,等喘过了这一口气来……”叶宁的尾音意味深长。

哪个皇帝想分权?那他一定是被逼的!谁被逼迫的时候心情会好?一定会反攻倒算的。你现在跑得欢,等他喘过气来,看你怎么办!就算这个皇帝很有契约精神,他儿子呢?他孙子呢?哪一个突然觉得不舒坦了,想开个倒车,到时候你里外不是人。

亲舅舅啊!

这个问题,要说谢麟也不是没想过,除此之外,他还想过卸磨杀驴,猪养肥了再宰等等可能的糟糕情况。那样的话,还真不如就这么糜烂下去,皇帝完蛋,然后谢麟认为凭自己的智慧怎么也能存活下去。

但是!

“舅舅,人生在世,只为苟活而已吗?再者,五姓七望今何在?”这一点上谢麟渐渐与程犀达成了共识,整个儿乱了套了,还指望你自己能独活吗?

交谈深入到了这个层面,叶宁顾不上生气了,眉头依然紧锁,道:“这话不吉利。我要再想想,你也再想想。哎,今天早间你舅母说有莼菜汤,与我去吃了再回家吧。”

“是。”

“能担事是好,担子太重了也不要硬挑。户部若是吃紧,该说的时候就要说出来。我看呀……过两年要是还不好转,设法调你去吏部好了。”

“舅舅这话自相矛盾了,想要调吏部,如今正是表现的时候。”

甥舅俩又脉脉温情了起来。

吃完了莼菜汤,天色已经很晚了,谢麟还是坚持赶回了自己家。他去叶府是事先没有计划的,家里都以为有了紧急的事务,谢涟很奇怪地说:“北疆明明大捷,何必如此匆匆呢?”闹得府里都有些担心。

程素素已知北疆大捷的事情,这一回冒出头的将领是个半生不熟的家伙,名叫周锜。底子并不干净,程素素仿佛记得他以前是个匪号。若是因为这个匪号出点事情,那谢麟直奔叶府就有得解释了。

直到谢麟回来,脸上不见忧虑之色,林老夫人打了个哈欠发话:“都胡乱操的什么心?散了散了,都去安置吧。”

一时散去,谢麟与程素素回到上房,不等程素素问,便将与叶宁的对话告知了程素素。程素素道:“舅舅还是心疼你。”

“要不是个好舅舅,我也不用这么为难了。我只怕他再不退一步,陛下那里必要有所举措,到时候他会难堪的。”谢麟分分钟就能想出十个八个让丞相难受的主意,并且个个都有可操作性。这要让自己舅舅遇上了这种情境,谢麟可真心疼。

程素素道:“然而舅舅说的也不算错。”

“是啊!原以为舅舅只是固步自封,其实他想得很多。”

“这丞相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舅舅心里还是明白的。”

程素素道:“能不能这样?接着‘穷’下去,但是,不要舅舅发话,他只要什么都不说,这个,你能劝得动吗?”

“什么都不说?不偏不倚?那就是纵容……”谢麟沉吟。

“比起伯父来,这样当然消极,可也比跳出来唱对台戏要强。”

“两头不讨好的。”谢麟点评道。

“那就往死里得罪一头?”

谢麟也拿了叶宁的台词:“我再想想,你也再想想。”

程素素也不说话了,突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心累。有阻力,她一早就想到了,只是没想到会是叶宁。叶宁提出的问题很现实,现在依着皇帝搞事,皇帝翻脸你咋办?

更愁的是科考,这年代的读书人还没有完全僵化,谢麟、程犀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但是,一旦进入了系统,就能从中得利,成为兼并的一员。这可真是要与这个时代最精英的一部分人为敌了。

敌人太多,这是不行的!得给人活路!

程素素重新审视了她的计划,改进,必须改。

虞朝虽然也是个封建王朝,但是它与清末,甚至与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欧洲,情况是绝对不同的。清末的资本主义思潮,那是因为大洋彼岸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可以拿来用,虞朝并没有欧洲意义上的世袭贵族,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也与欧洲截然不同。

拿“资本主义”来套很可能套不了,必须有调整才行。

不就是利益吗?那就利益均沾吧!

程素素对谢麟道:“除了陛下,还当引入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