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海靠海,所以咸鱼的价格是很低的,基本就是海洋捕捞起来之后直接晒干了卖,一般家里作为下饭的菜,招待客人至少要肉和鸡蛋的。
“那也许只是她不喜欢听故事。”于复继续挑剔。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她不仅出店门的时候左右看了一下,而且买的白菜没有掐掉外面的老帮子,而且葱是一把的。”易寒星说着:“何姐她们买菜的时候,菜外面都不会有老帮子残留,是掐掉了才称重的,至于葱,这种让摊贩给自己送两三根就够用了,怎么会买一把?所以这个中年女人应该不是主妇,只是打扮成这样罢了。”
于复没想到易寒星居然观察的这么细节,暗想下次要提醒一下了。
看到没说话的两人,易寒星继续说:“才开春不久,虽然街面上青菜变多了,但是何姐她们这种要在家里洗洗刷刷的主妇,冬天生的冻疮都没有完全康复,手上多多少少有点痕迹,这个人的手却很干净,说明她平时不需要洗衣服抹布。”
“当然,也可能是她家里平时是其他人在做这些活,只是今天其他人有事才让她临时顶上。”没等于复质疑,易寒星就自己说道:“但是仅凭这几个特点,我稍微怀疑下,也不需要太多证据。”
于复颔首,柱子比了一下大拇指。
“至于那个中年男人。”易寒星皱了皱眉头:“其实他没有什么破绽。”
“那你是怎么怀疑上的?”柱子好奇问。
“他的眼镜厚度不够。”易寒星说。
“眼镜厚度?”于复和柱子都奇怪地问。
“你们应该都知道,眼镜不管是近视的凹面镜还是远视的凸面镜,都是靠折射改变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的,所以不同近视程度的人,戴的眼镜镜片厚度是不一样的,近视越深,厚度越厚。”易寒星想着,现在镜片又没有后世的高技术,不存在高度近视镜片却是薄薄一片的情况。
“所以你是觉得他近视度数不深,不应该戴眼镜?”于复问道。
“可是现在十里洋场都流行戴眼镜啊。”柱子插嘴说。
“十里洋场流行戴眼镜,和他一个落魄文人有什么关系。”易寒星说着:“他的打扮就不对,以他的穿着和近视度数,根本就不会花冤枉钱去配眼镜。”
于复想到自己同志们的伪装这么容易就被易寒星一个小女孩看出来了,不由额头渗出一点冷汗。
“至于那个学生,如果不是我们的情报人员的话,应该是自己和同学组了什么爱国组织,而且这个爱国组织大概率不受南京政府欢迎。”
“那个人力车夫,如果不是我们的人,应该是青帮或者南京方面的人,总之不像是普通的车夫。”易寒星紧跟着说了两句话。
“能不能详细说说?”柱子现在是很佩服易寒星了,主动给易寒星倒了杯水,方便她解渴。
易寒星不客气地一口干了茶杯里的温水,伸过去给拿着茶壶的柱子:“柱子哥再给我一杯水,谢谢。”说着给了个笑脸。
柱子又给易寒星倒了满满一杯,丝毫没觉得自己被当做了倒茶小弟,倒完之后就用求知的眼神看着易寒星。
易寒星没急着解释,反而是提问道:“你们还没说我猜的对不对呢!”
“都是对的。”于复回答地很干脆:“我下次会提醒两位同志要做好伪装。”
于复这么干脆,易寒星也不拖拉:“那个人力车夫,他像是生活的还不错的样子,不像平时常见的那些骨瘦如柴的车夫,如果他真的是车夫的话,应该是比较上层的车夫,很可能还被包车了。”
易寒星说的这些都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于复和柱子也都想得到。
“但是他的车比较脏,一般这种车夫应该只做有钱人的生意,是不会接衣着脏的客人弄脏自己的车的,只有车子够干净够新,他们才接的到有钱人,包车就更不用说了,不干净的话,没人愿意包车。”易寒星分析着:“他那身肌肉,应该打架挺厉害的。”
后面的易寒星不用多说,于复和柱子也知道她为什么猜人家是青帮或者南京政府的人,这必然是定期锻炼才有相应的肌肉的,而需要定期锻炼的人,除了自己这边的,也就是青帮或者南京政府那边的了。
“哦对了,其实也不能排除他是日本的情报人员。”易寒星突然想起来,于是提了一句:“只是我看他的脚,感觉应该不是。”
“日本人经常穿木屐,脚部会有一些变形,还容易扁平足,但是这人足弓很明显,而且他小脚趾的指甲有两瓣。”易寒星解释了一下。
“小脚趾指甲有两瓣有什么说法?”柱子不解地提问,于复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不是所有人小脚趾指甲都是两瓣的,这是一种有遗传性的外貌特征。”易寒星解释着小脚趾指甲这一后世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这种特征在汉族群体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少数民族和东亚的外国人比较少见。”
于复和柱子都露出了一副竟然还有这种分辨方法的表情。
易寒星生怕自己把两人带进沟里,连忙解释:“当然这只是说大概率不是,但是不能排除他是日本人的可能,如果他真的是日本人的话,看他说话行事,应该是被重点培养的中国通了。”
“之前没听说过这种说法,说起来我还以为大家的小脚趾都是两瓣的,原来还有人不是?”
“那您平时可以关注下街头那些力夫们的脚。”易寒星笑了下。
“那那个男学生,你是觉得他哪里不对?”于复追问。
因为他拿的小册子不对啊!易寒星心想,我能说这是我穿越前读的小说告诉我的吗?!那个男学生拿的小册子在民国文抄公小说里面有出境,就是一个非常向工农党靠拢的学生组织做的啊!
然而易寒星只是看到了封皮的名字,这名字还特别正常,不能作为向于复和柱子解释的理由,于是易寒星开始苦思男学生的破绽:“这个嘛……”


第4章
既然敢提男学生,易寒星自然是不害怕于复等人追问自己为什么知道。
毕竟虽然按理说自己才来上海,不应该也不可能知道他小册子里写了什么,但是实在不行就说册子纸张不好,隐隐透出来的字被自己看到了。
但是同时,易寒星也有别的想法:“他袖子里揣着个小册子,经常会伸手摸一摸。”
“也许是因为放了钱呢?”柱子合理推断。
“神色紧张,确实也像是怕人偷钱。”易寒星说着:“但是书的轮廓很明显,册子封皮是字母不是汉字,如果不是见不得光的书,这些男学生应该是直接拿在手里,而不是学老一辈放到袖子里。”
“何况学生服的袖子本来设计出来,就不是适合放书的。”
“这也只是你的猜测罢了。”柱子说道。
“有疑点不就够了吗?”易寒星说着,还不忘提醒:“而且黄包车夫看起来是为了那男学生来的,他听我读书的时候,还和边上的人闲聊,说这里读书识字的人挺多的,旁敲侧击有没有学生经常在附近出没。”
这也是易寒星要在晚上和于复与柱子提起此事的原因。
按照易寒星对于小说的记忆,这些爱国学生在剧情中是被抓捕了不少,虽然有扛不住刑讯倒戈的,但也有不少铮铮铁骨的青年人,好在和组织有联系的只有其中一两个领导者,因为未被抓捕,没有让工农党的地下组织受到破坏。
国难当头,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都是抗战的财富,如果有机会的话,易寒星还是想让组织上有所警惕,防止国内这些内耗。
于复听了之后,明白了易寒星的潜台词:“我这边会和省委汇报,看是否是其他线条发展的爱国学生。”
听到于复这话,易寒星也放心了下来。
听易寒星一通分析之后,于复原本只是听沙洲说易寒星的能力,还在将信将疑,此时却完全放心下来了,这女娃娃年纪虽小,但确实挺厉害的。
这么想着,于复也不吝于先做好自我介绍:“我的身份你应该听沙洲同志提过了,我负责上海地区运输线,主要转运爱国爱党人士捐赠的物品,以及采购一些紧缺的木仓弹和药品,主要是为大别山、皖南赣北、苏北、浙南等地活动的同志们提供后勤支持。”
“我代号云帆,这是我的警卫员,代号苍鹰。”于复说着,柱子对易寒星点头致意。
易寒星回以颔首。
“夜芒同志,欢迎你加入上海党组织!”于复伸出了双手。
易寒星代号夜芒,取得是谭嗣同《冬夜》中的“寒星动有芒”,虽然这个世界不再有这个名人和这句诗,但是易寒星也想试试,自己这颗异世界的寒星能不能像是夜里的光芒一样,做一些微小的贡献。
易寒星双手握住于复的手之后,又和柱子握了握手。
“这次你的任务,组织上应该有和你说明,这里我详细给你说说。”做完身份介绍之后,于复开始进入正题。
易寒星也严肃了神色。
易寒星这次的任务主要是帮着根据地转移人员,在人员转移完成之后,按照安排,易寒星就可以专心去读书了。
这次人员转移,本来走于复一直以来运输物资的线路就可以,但是棘手在于,在人员转移之前,他就被以前的同学认了出来,于是受到了上海方面和南京方面的关注。
怎么将一个饱受关注的人员悄无声息地转移走?这显然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于复才打报告,要求组织提供一个短期内可以和需要转移的人员多次接触的人,方便工作的开展,最好这个人只完成这一项工作,而不是后期需要长期作为情报人员使用,这样更加不引人怀疑。
于是,经过对比挑选之后,易寒星就成为了这个任务的完成人。
于复和易寒星要转移的人员是一名武器设计专家。
按照党中央的规划,工农党组织也需要有自己的兵工厂,虽然后世游击队之歌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是这显然只是激励士气的歌词罢了。
任何一个组织要守地盘搞建设,都不可能完全没有自己的兵工厂。
这名武器设计专家,就是旅欧党员发展的工农党员,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在党内外多方帮助之下,带着国外先进的知识,打算回工农党大后方支援兵工厂建设的技术专家之一。
本来该专家在上海下了国际游轮之后,应该休整一下就利用于复这里的运输线去往华东地区的根据地,再想办法转运至陕北,但是谁知道点背的就是,他只是休整期间出旅店吃个饭,就被以前的同学认了出来。
单纯碰到同学,那也只是他乡遇故知,执手相看叙旧,但是架不住这同学他在南京政府混地风生水起,并且特别积极地要给武器设计专家引荐上海地区的官员学者们啊!
武器设计专家既不能强硬拒绝同学的“好意”,也不能撒谎说自己在德国攻读的专业(很容易被揭穿),于是顿时成为了多方面关注的“人才”。
要是武器设计专家学的是什么文学哲学外语政治,那可能组织就让他顺势潜伏下来,当个在南京政府提供情报的钉子了,架不住他学的是武器设计,情报再重要,哪有实打实的木仓火包重要呢?!
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不管日本如何智计百出,也架不住美国一颗“小男孩”,木亥实力是现代大国实力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这个时代也是这样,情报再准,木仓的膛线不准,刚不过的时候还是会刚不过。
所以转运武器专家成为一件非常紧急重要的任务。
如果不顾一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固然能够很快转运武器专家,但是党内好不容易打通的运输线怕是要废了大半,这又是药品等物资供应的最主要渠道,所以不到迫不得已,上海党组织都不想暴露自己的运输线。
是以易寒星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让武器专家能够悄悄地离开上海。


第5章
“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考进德林中学。”想到于复前两天对自己说的话,本来想摸鱼一会儿的易寒星叹了口气,又开始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
毕竟浪费的每一分钟,不仅会让自己被罪恶感淹没,还可能会导致自己考不上!毕竟德林中学也不好考啊!
德林中学是这个时代上海最好的中学之一,而且很难得的是,相比于其他更加擅长于文学、外语教育的学校,这所中学更加擅长的是物理生物的部分。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所中学,是那位武器设计专家孙承的母校。
“孙承目前在上海的名气挺不错的,目前他的母校打算让他成为学校的老师,当然是挂个名偶尔过去给学生做个讲座指导下实验的那种。”于复是这么和易寒星解释的:“现在还有半个月左右就开学了,到时候你的任务就是加入学校物理实验小组,日常负责和孙承传递信息,孙承那边也就加大过去学校给你们指导的频率。”
于复说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过易寒星会考不上的可能。
易寒星还能怎么办?高中毕业之后一头扎进计算机这个有钱途的专业,穿越前易寒星大概都有十年没碰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任何一门课程了,穿越之后因为家庭的保守,接受的一直是文科教育,也没有接触的渠道,连本相关的书都没有。
在根据地学习的时候能很快捡起相关知识,已经是拖初高中老师当年基础打地牢固的福了,现如今能不能考上德林中学,易寒星心里是真的没数。
但是易寒星这人吧,有个特点,就是当别人对于自己寄予厚望,她总是不敢辜负人家,于是只能死命去学。
不仅要学,还要学好。
德林中学的学费可不算便宜,易寒星也是害怕自己浪费了本来就不多的经费,所以目标更是瞄准了德林中学提供的奖学金。
德林中学不仅为第一名提供可以涵盖学费、住宿费甚至生活费的奖学金,第二第三名也是免了学费和住宿费的,而且录取学生中的每门单科第一都可以免学费。
德林中学的考试科目涵盖了国文、算数、英语、物理、生物、地里、历史、体育,易寒星觉得自己就算不能考个全校第一(毕竟这年头学生的国文历史素养易寒星真的比不过),单科第一总要努力一把吧?
最起码这种情况下,知道自己已经尽力的易寒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何况德林中学的物理实验小组门槛不低,不是轻易就能加入的,所以复习期间易寒星已经看得做梦都是力学公式了。
门外,柱子端着刚出锅的晚饭,问于复:“还在看书啊!”
“睡着了。”于复回答:“先让她休息一下吧,晚上醒了再吃点面条也行。”
柱子也没有意见:“她考个中学,我比当年第一次摸木仓还紧张。”
“哈哈。”于复笑了:“所以你理解巷子里姚太太每天看着她儿子读书那着急上火的感觉了吗?”
“那是没办法理解了,毕竟寒星还是很努力的。”柱子也忍不住笑了声。
易寒星不知道于复和柱子背后的关注,这么学习着,时间来到了德林中学考试的那一天。
一大早,柱子就拿了早餐过来:“快吃,待会儿赶不及考试了。”
早餐是柱子听易寒星随口说一根油条两个鸡蛋代表一百分,于是赶早买了求个好兆头。
易寒星匆忙吃掉了柱子买来的祝福早餐。
“东西再检查一遍?钢笔和墨水都带了吗?准考证带了吗啊?”于复又开始唠叨着问。
“带了带了。”易寒星连忙回答道。
“再打开看看?”于复说着。
易寒星听着于复和柱子这神似自己现代亲爸妈在自己中考高考前的各种唠叨和催促,不由感叹从古至今,陪考的家长们都是一种类似的生物啊。
在于复和柱子的安排之下,易寒星提前一个小时到了校门口。这个时候,校门还没打开,德林中学的校门口已经有不少学生了。
初春的早晨带了一点寒意,小摊贩们是最会找摆摊时间的,知道今天有不少学生应考,门口出现了不少小吃摊。
“爹,我想吃小馄饨。”边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对自己父亲说。
“这外面做的也不知道干不干净,要是吃坏了肚子影响考试怎么办?”男孩的父亲拒绝道:“早上不是给你吃了馒头了吗?”
“这吃馒头,嘴巴里没味道啊。”男孩砸吧下嘴巴说道。
“考试前不能吃油重的,容易吃坏肚子。”男孩父亲再次强调了一次,又紧跟着安慰:“等你拷出来了,我们买二斤五花肉给你吃。”
男孩也没再纠结,答应了下来:“好吧,那我再看看书。”
易寒星眼看着男孩拿着书在看,深吸一口气,心想真的什么时候都不缺卷王啊,秉持着要卷一起卷的想法,随着深吸气吸进来的烤红薯的香气,打开了国文书,打算再看一遍诗词加深印象。
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德林中学的铁门被拉开了。
“哥,你们先回去吧,等考试结束了我自己会回去的。”边上有学生对自己家人说着。
“我们现在回去也是坐立难安,都已经请假来送你了,干脆就让我们等在外面,还好受一点。”
“你们是好受了,我压力大了啊。”学生嘀咕着。
“那你这个臭小子就好好考,卷子多检查几遍知道吗?!”
另一边,有学生从小轿车里奔出来,一边跑一边说:“知道了知道了!”
校门口前的人生百态让易寒星忍不住挂上了笑容,忽而有一种梦回自己学生年代的感觉,这个时代可以读书考中学的,都能吃饱穿暖,看上去和后世似乎差不多,颇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觉。
眼睛一转易寒星回头又看到了瘦的肋骨突出的黄包车夫,要丫鬟扶着的小脚太太,易寒星原本松懈下来的心情一瞬间又紧绷了起来,深吸一口气,和于复柱子打了声招呼,就迈入了自己的战场。
“寒星应该能考上吧?”柱子看着易寒星的背影,和于复说。
“我们要相信她。”于复回答,同时心里默默想着:更要相信这时代千千万万为新中国奔赴的青年人和少年人。


第6章
德林中学的效率很高,大概三天左右就放榜了。
放榜后到开学前的五天时间里,易寒星主要的工作就成了和柱子一起在杂货店里看店,至于于复,按照柱子的话:“他有一些任务。”
因为保密的缘故,易寒星不知道任务的具体内容,只是每次回家的时候可以看到于复不好的脸色和柱子看向于复时失望的眼神。
易寒星本能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于复等人不主动告知的情况下,按照目前地下工作的要求,自己又不能主动打听。
这种要求的存在非常具有其必要性,也是党组织在经过多年的斗争之后总结出来的情报经验。
任何一项工作,只要知道的人多了,泄密的风险就会变大,所以严守秘密,保护地下工作同志、特别是身居情报要位的同志的安全,就必须要求各项情报最好为单线联系,知晓的人必须控制在必要的最低数。
虽然如此,可能会导致在中间人出事之后情报员失联、部分工作开展不及时等情况,但是利大于弊,单线联系是保护情报人员最好的办法。
在行内,一般讲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是不会直接和总部联系的,通常会有一个负责和他联系并为组织传递消息的人,于复毫无疑问就是这种中间人,一般一个中间人会单向联系几个潜伏人员,通常,潜伏的人员互相之间不知道各自的身份,避免横向联系,使得大家更加安全。
所以会让于复愁眉不展又丝毫不向易寒星透露的消息,应该是他所联系的某位潜伏人员有了问题。
柱子和易寒星一样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不妨碍两人因为于复的举动生出不安和焦虑,害怕可能下一秒就会出现某位同志被捕。
然而两人再怎么着急,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于复更不会违反纪律向两人透露不应该透露的情况。
就在这种氛围之中,易寒星走进了德林中学。
德林中学是一所男女混校,也是上海最早的男女混校之一,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男女混校已经成为了比较普遍的存在,虽然大家还是更倾向于送女儿去到专门的女子中学学习,但是这些更倾向于文科和艺术、家政的女子中学绝对不会是易寒星的选择。
德林中学是一所初中高中连读的中学,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其中高中还会划分文科理科,供想要考大学预科的学生进一步倾向性学习,而且还有很时髦的各个科目的学习小组以及各种社团,类似物理实验小组就是其中的一个。
易寒星是春季学期入学的,所以校服只做了单层的,春天里面可以加衣服,夏天单独穿校服即可,男生的校服是全黑的中山装,女生的校服则是经典的上蓝褂下黑裙民国女学生装。
此外,因为还有体育课,所以运动服也是有的,不管男女,都是袖子接近手肘长度的短袖和裤子接近膝盖长度的短裤。
至于季羡林老先生说的打篮球的女学生的大腿,德林中学的男学生们是看不到了,小腿还是可以看看的。
不管于复那边到底有什么问题,易寒星开学的时候,他还是打起了一点精神,送易寒星过去学校:“现在天亮的晚,你们6点20分就要来早操,我或者柱子还是轮流送一送你比较安全,下午5点放学你也别自己回家,在学校里等着我们来接,等过段时间天亮的早了,你又有结伴一起走的同学了,再自己走。”
易寒星本来就不是什么娇气的小孩子,一开始是想要自己上学放学的,之所以没有住宿,还是因为要为于复和孙承传递消息的缘故,等过了这学期孙承的事情解决了,于复下学期也是打算让易寒星住宿的,毕竟易寒星现在十二岁多,看着还是个小孩子,住在一起还好,但等再大一点变成小少女了,和于复柱子两个大男人一起住就不像话了。
既然没有住宿,易寒星自然是要走读的,现在中学的上学时间基本集中在6点出头,放学时间在5点左右,放学倒是不要紧,上学时间比较早,易寒星5点40就要出门,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学校,这个季节天又亮得晚,于复和柱子居住的地点虽然在租界边上,但对附近的治安也不能打包票,怎么也不放心易寒星一个人走。
不说别的,单是易寒星的性别和年龄就很值钱了,像是易寒星这种看起来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大白天走在没人的巷子里都可能被人用麻袋套了卖进脏地方去,特别还是这种穿着学生装的年轻女孩,读书识字的,长三书寓(民国时期高级青楼)最喜欢了,□□几年又是一个红姑。
易寒星虽然觉得给于复和柱子添麻烦了,但还是乖乖点头,她也不想到时候被卖了,还要于复等人到处找她救她。
因为读书的关系,易寒星的长头发这两天是找了个摊子卖了,剪成了女学生里比较流行的童花头,整个人又是没长开的小孩子的样子,个头才到柱子的胳肢窝,点着头看起来乖萌乖萌的,看的柱子没忍住摸了摸她的头:“别怕麻烦我们,反正这离店里也就几步路,我步子大,走过来也就十几分钟。”
易寒星听闻,羡慕地看了眼柱子的腿,这年头的营养条件柱子还能长到一米八左右,只能说北方人的基因真的优越,这辈子只有一米四多上辈子也没到一米六的易寒星是真的羡慕了。
羡慕柱子身高的易寒星到了教室,才意外发现,班上三十多人,自己居然是身高倒数前二的小萝卜头?!
除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的小孩子(易寒星觉得他十岁左右就上中学绝对是个高智商小朋友),这个教室里,所有的人都比自己高!郁闷的易寒星被老师安排到了讲台下的第一排,仍然不敢相信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