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上一章:第146章
  •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下一章:第148章

只是没等他细想,姜宪已出声为他开脱:“这两年九边的军饷是怎么一回来,想必诸位大臣心里都明白。户部的事也就不用多说了。现在大家议议镇国公去辽东平乱是否由朝廷拨款还是自耕自给吧?”

“当然是自耕自人!”有自诩忠义之臣的官员站出来道,“辽东极其寒冷,冬天根本不能打仗,从前派去辽东的军队到了冬天就只能安营扎寨,升火取暖,大家都只能等到来年春天再战。镇国公带了将士过去,正好可以趁着冬天的时候开垦些荒地!”

反正每次打仗,朝廷拨出去的银子都被那所谓的总兵、巡抚给私吞了,还不如让镇国公自己想办法操心军需去。

抱着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也有想巴结姜宪,觉得辽东的粮草应该则朝廷供人。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吵得像个集市。

姜宪这下子也不问汪几道他们了,直接道:“那辽东平乱的军需就由镇国公自行解释。我们再议第二项,平乱的将士从哪里来?”

她的话音刚落,大殿里顿时静悄悄的。

要兵,就要给饷,给饷就得有银子…他们连九边的饷银都拿不出来,连守护城门的士卒都凑不齐,更何况是支持姜镇元去辽东平乱。

姜宪这下也不商量谁了,直接道:“两个方法。一个是由京卫中抽调。一个是募兵。大家先一个吧!”

第745章 屈服

从京卫中抽调,就意味着京中的防卫会被削弱,在场的众臣都生活在京城,也就是说,损失的是在场诸位的利益。

这些京官当然不干。

那就只能让镇国公重新招募新兵了。

立刻有官员表示同意,其他人附和。

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要提出第三种解决方法。

左以明忍不住在心里给姜宪竖起了大拇指。

很快,姜宪就把姜镇元去辽东平乱的一些事全都处理好了。在行人司拟旨的时候,她甚至把禁卫军统领高岭叫到了大殿里,叮嘱他以后要好好地和杨俊相处,并道:“宫内的事交给了你,宫外的事交给了杨俊,京城的安危,就看你们两位的了!你们可要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守护好皇上,守护好京城。”

杨俊得偿所愿,自然是喜出望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而高岭护驾有功,被封了太子太保,姜宪还私底下承诺,只要他好好地护卫着小皇帝,太皇太后,等再过几年,肯定想办法给他封个爵位。

高岭知道自己若是没有功劳,到时候未必真的就能有个爵位落到他的头上。可姜宪在承诺中所透露出来的信任、赞赏却让他非常的激动。当姜宪当着众人的面让他和杨俊好好守卫京城的时候,他还颇为感动。

两人齐齐应好,特别是杨俊,奉承的话像不花钱似的往外洒,心中却暗暗叹息,不过两年的光景,谁能知道当初那个半夜去给自己报信的李大人,他的老婆会走到这一步。还好他当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接过了李家递来的援手,及时和李家搭上了关系。

这也是他的运气吧!

散朝的时候,他就等了一会儿,见李瑶出来了,他立刻就凑上前去,高声道:“李大人,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有空?我想请您吃个饭。从前是我年轻不懂事,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如今想起来,心中十分的不安。请您务必给我一个负荆请罪的机会!”

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是看着姜宪的面子,他也得和李瑶和好。

这样才不辜负姜宪对他的重用。

自己的那点浮名又算什么!

朝中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杨俊和李瑶的那点恩怨,见杨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李瑶道歉,也算是把自己的面子扯下来给李瑶踩了,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来看李瑶会怎么应对。

李瑶实在是瞧不上杨俊,何况杨俊现在这样做,是逼着他原谅杨俊,这样低劣的手段,他看在眼里,心中就更不舒服了。可他考虑到杨俊如今已经是姜宪的人了,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低声下气的,算是给足了他面子,他也就勉强地应下了:“等哪天有空了我们再聚聚。镇国公要去辽东平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商量。等我忙过这阵子了再说吧!”

他态度和蔼,一副长者的慈爱模样,颇有些名士风采,让围观他们的人纷纷点头,觉得俩人都有一副开阔的心胸,是有修养、有学识、有内涵的名臣,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名留青史了。

李瑶看着却是一肚子气。

他又被杨俊摆了一道。

杨俊这样,完全是拿他的名声成全自己啊!

李瑶决定以后就算是不收拾杨俊,也不能和杨俊走得太近!

那边,汪几道却被姜宪叫住了。

姜宪面无表情地望着鱼贯而出的大臣,沉声道:“汪大人,我原本是很尊重你的。有什么事都喜欢先和你商量,可没有想到汪大人却不是这么想的。如今看来,以后有什么事我只能先和其他人商量了。不过,汪大人是不是也要反省反省自己,有些事你反对了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处啊!”说完,她扬长而去。

汪几道捂着胸口,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的,要不是苏佩文及时上前扶住了他,他恐怕就倒在金銮殿上了。

“这妖女,我们不能再任她在朝堂上兴风作浪了!一定要把她赶出京城去。”他恨恨地道。

苏佩文忙“嘘”了一声,警惕地四处看了看,低声道:“有什么话我们回去再说,这是在宫里。”

汪几道沉默地点了点头,由苏佩文扶着往御书房去。

大朝会只是定下了大的方向和决定,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四位顾命大臣和监国的嘉南郡主一起商量着确定下来。

想到等会儿还要看到姜宪那张死气沉沉的脸,汪几道就心烦意乱。

谁知道他们一出门就遇到了简王。

简王也脸色不虞地站在那里。

他看见汪几道就走了过来,低声道:“镇国公是怎么一回事?他素来狡猾,不可能就这样赤条条地去了辽东,他肯定有什么阴谋。您可不能就这样答应了他!”

汪几道瞥了简王一眼,在心里腹诽道:他能有什么阴谋?不过是想要割据一方罢了!

念头闪过,汪几道愣了愣。

他为什么要怕姜镇元去辽东?

姜镇元去了辽东,就一定能平息辽东的叛乱吗?姜镇元就一定能割据一方吗?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

汪几道觉得自己这些日子把事情想岔了。

姜镇元想去,姜宪也同意姜镇元去,那就让他们去好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这个时候姜宪正在兴头上,针尖对麦芒地与她对着干能有什么好处?这么做只会削减他的威望,就算大行皇帝下葬之后把姜宪赶出了京城,他现在这样和她硬碰硬的对着来,也不过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白白便宜了李瑶等人罢了!

他此时还没有意识到,他在面对姜宪时这种避其锋芒的做法,和在曹太后面前、赵翌面前时是一模一样的。

汪几道拿定了主意,心情舒畅多了,对简王也和颜悦色起来,道:“现在还不知道。等我去过御书房之后我们再议这件事。”

简王点了点头。

他是非常希望姜镇元去辽东的,可现在姜镇元主动提出这件事,他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他没有琢磨透的阴谋。

可惜韩同心太没有用了,让她想办法安插个眼线到御书房里服侍她都没有办法。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简王一面想着要不要让东阳郡主再进宫一趟,一面慢慢地出了宫。

他的贴身随从立刻从简王府的马车旁急步走了过来。

“王爷!”他低声在简王的耳边道,“有人放出消息来,说皇上不是大行皇帝的血脉,是嘉南郡主为了能效仿曹太后垂帘听政,从外面随便抱回来的一个孩子。还说她把辽王杀了,辽王才是正统的继承人!”

第746章 谣言

简王听着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过去,心里不住地叫着:坏了,坏了,这件事到底还是暴发了。

他腾地一下抓住了那随从的手,声音厮哑地道:“这话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王爷您上朝的时候不是让我去八珍阁把他们给您留的梅瓶拿回来吗?”随从见简王心情激荡,小心翼翼地道,“我正好闲着无事,就自己去了。到了八珍阁谁到了两个从保定过来修缮古画的,小声在那里咕嘀着这件事呢!我就上前去搭了个讪。那两人告诉我,说这件事京里都传遍了,他们听说之后十分的震惊,会馆的同乡们这两天都在议论这件事。

“我听着不对劲。让人悄悄地跟着了这两人。发现这两人的确是从保定来的乡绅,京城时的确…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简王忍不住低低地骂了一声。

他们简王爷、韩家现在的利益都和赵玺绑在了一起。

失去了儿子的太后,很快就会失去权利。除非这个太后能抱个娃娃皇帝过继到先帝名上。可纵观赵家,被曹太后杀的血脉凋零,五代之内都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只能选成年的就藩的王爷。那些王爷从小就被养在藩地,有自己的父母兄弟,有些甚至和他这个留在京城从未就藩的叔祖从未曾谋面,万一做了皇帝,怎么可能舍弃自己父母兄弟而尊重他!

要是韩同心有姜宪一半的厉害就好了。

完全可以抵制得住朝中的那些大臣,从五代之外抱个孩子回来养,继续做个摄政的太后。

念头一闪而过,简王心里那股被压下去的气又蹿了上来。

坏就坏在韩同心没本事上。

这件事,必须压下去。

可谁有能力把件事压下去呢?

简王想了想,想到了姜宪。

你不是厉害吗?你不是把朝中的大臣都如臂指使吗?好,我就把这件事交给你,看你怎么办?

他立刻又返回了宫里,并且直闯御书房。

汪几道还以为简王是为了姜镇元的事找过来的,他垂着的眼睑闪过一丝不耐。

姜宪不愧是姜镇元的侄女,等到他们都同意姜镇元去辽东平乱,且能自主招募新兵,自耕自给之后,姜宪又提出不能让姜镇元没有一兵一卒地去辽东,要把杨俊带过来勤王的陕西总兵府的兵力带过去,还提出了很多人事上的任免。

李瑶听着连连点头,还怕姜镇元没谋反之力似的,提出把天津卫的人也调抽一部分去帮姜镇元。

汪几道知道自己反对也没有用,索性一句话也不说,只坐在那里附议。

他想到自己和简王的结盟,突然有点瞧不起简王来。

这么多年了,简王就是个苟且偷安的角色,他怎么就指望着他能把姜宪弄走。

看样子他还得另想办法才是。

因而听到简王求见的消息,汪几道没有表态。倒是姜宪,就在刚才,内阁答应了她提出来的所有要求,别说是姜镇元这样老谋深算的重臣了,就是姜律过去了,也不会过得太糟糕。

以暴制暴,以夷制夷。

说得太对不过了。

她心情偷快,决定让简王进来,趁着她兴趣很好的时候刺他几句,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

这完全是她前世遗留下来的习惯,坐在这御书房里,看着服服贴贴的臣子,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不免有些积习难改。

简王却没有注意那么多。

他进来就嚷着“糟糕”,开门见山地就把谣传的事告诉了在座的诸位。

汪几道等人都不由脸色一沉。

左以明更一反常态地第一个出来说话:“郡主,这件事十之八九与廖修文有关。就算是有这样的怀疑,这么早就曝露出来,肯定有人操纵。”

汪几道欲言又止。

他既然打定了主意不表态,就应该继续沉默下去才是。

苏佩文见汪几道没能说话,他也没有说话。

倒是李瑶,沉声道:“要不要抓几个传谣之人,镇慑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这个谣言只要在民间传来,赵玺这一生都要面对这样的质疑。

可赵玺又不是她儿子,她管他会不会被质疑!

说不定这样的质疑对她更好等到赵玺长大要亲政之后,她还可以利用这件事拿捏赵玺,免得他像他前世一样,翻脸不认人,小小年纪,亲自毒杀朝夕相处的嫡母连手都不颤一下。

这孩子长大了以后,也是个狠角色。

她实在是同情不起来。

“暂时还不用。”姜宪不急不躁地道,“先派人去集市上打听打听,再派人去各会馆悄悄地坐一坐,看看这谣言是集市上议论的人多,还是各会馆议论的多。”

简王觉得姜宪不安好心。

这么要紧的事,连汪几道等人都变了脸色,她却轻描淡写的,不知道是不是无知无畏,压根没有察觉到这件事有多重要。

他不由皱眉道:“郡主,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一旦皇帝被质疑血脉,五服之类的藩王都有机会遂鹿九鼎,到时候会战乱不断…”

姜宪摆了摆手示意简王不要再说了,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道:“王爷为何还把这件事推给我?”

简王语凝。

姜宪索性道:“王爷德高望重,历经四帝,见多识广,这样的事应该比我更有经历,可王爷却把这件事推到了我这里,那就由我处置好了。王爷且宽心回家,有了好消息我自会派人去知会王爷一声的。”

简王这个时候突然恨起赵翌来。

他怎么没有任命自己为顾命大臣,不然自己也可以处理朝中大事,也可以坐在御书房里和姜宪理论一番了,而不是像现在想知道什么都要听汪几道或是苏佩文说,还要看汪几道的脸色。

他气呼呼的,却不敢走。

怕姜宪真的就这样丢手不管。

姜宪也不拦着他,直接吩咐身边的内侍请曹宣进宫:“就说有人质疑皇上的出身,让他快进宫一趟。”

前世,曹宣就非常擅长处理这种事。

她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曹宣推出来。

有了曹宣帮忙,她让简王像站在溪水边的猫,看得着鱼却吃不到鱼,抓脑挠腮的着急。

想想那局面姜宪就觉得心情更愉快了。

等到曹宣进宫,姜宪这边的结果也出来了。

的确是有人在闹事。

京城集市中议论此事的人并不多,各大会馆的人却都听说过这件事。

第747章 上表

姜宪直接把这件事丢人了曹宣不再过问。

那轻淡的态度终于让汪几道看不下去了,他不由出声道:“我看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双管齐下。一面把那些造谣的给抓起来示众,一面在各处张贴告示,禁止谣言…”

姜宪觉得汪几道能当上阁才,是不是因为当时赵翌无人可用了。

还好前世把他早早地撸回了家,不然看着让人真是糟心。

她斜睨了汪几道一眼,道:“汪大人说得也对。承恩公虽然贵为国公爷,可到底没有个实职,处理起这件事来也名不正言不顺的,不如我来举荐,让国公爷去五军都督府任个都督,兼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好了。”

反正姜律要跟着她大伯父走了,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的职位要空出来了,与其让交给别人,不如让曹宣来坐。到时候禁卫军、五城兵马司、西山大营都是她的人,简王也好,汪几道也好,谁都别想出什么妖蛾子。

姜宪越想越觉得好,直接吩咐身边的内侍:“让行人司拟旨吧!”

汪几道气极而笑。

他们什么时候同意让任曹宣为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了。

京卫中三个最重要的职位,姜宪一口气拿走了两个,最后一个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使,因为姜镇的离京,很多人都惦记着,一旦姜镇元决定让姜律跟他走,他们就会吏部讨价还价,协商各方势力,把这个职位拿到手。

姜宪这么干也太贪主了一点。

自己吃肉,连点汤也不人别人。

跟着她的人还有什么想头。

可汪几道这天连着受了姜几次打击,到底受了一点教训,特别姜宪在乾清殿对她所表达出来的“你不帮我,有的是其他人想方设法的帮我”的话,让他还是心生忌惮,没有像从前那样在和一时间内就表达出来,而是看了李瑶一眼。

李瑶像是没有听见似的,老实在在地坐在那里,看着内待带了行人司的人进来。

苏佩文早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他没有想到姜宪强势到了这样的地步。

你们能商量就商量,不能商量我就不商量你们。

你们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至于你们的说的,端看我心情好不好了。

他有恍然地向汪几道望去,见汪几道没有说话,心中虽然不安,但他还是像从前那样保持了沉默。

左以明简直要为姜宪行为竖个大拇提了。

这才君王的气魄。

我和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商量,那是给你面子,你别以为你真的能影响我的决定。一旦我真的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你们是谁也不能阻止我的。

可惜了,姜宪只是个郡主。

这一刻,左以明陡然间对李谦发生了莫名的兴趣。

是怎样一个男子,能娶了嘉南郡主。

或者说,是怎样的男子,能被嘉南郡主青眯。

若是从前他还怀疑赵翌之所以没有娶姜宪是因为赵翌不喜欢姜宪,那现在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赵翌之后吧没有取姜宪,全因为姜宪不同意若是姜宪真的喜欢赵翌,就算曹太后反对,太皇太后反对,她肯定也有办法嫁给赵翌。

可最终,她却选择了李谦。

他又想到和姜宪失之交臂的赵啸。

如果赵啸知道了姜宪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抢婚。

左以明想着,自己都被自己奇思妙想弄得笑了起来。

曹宣就在这样诡异的情形下接手姜律的差事,成了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

就连曹宣本人,从行人司司正手里接过圣旨的时候表情都不由有些怪异。

他道:“郡主,依臣看,堵不如疏。与其四处拘人,闹得沸沸扬扬,让那些不知道的人弄得都知道了,还不如只把几个造谣的人找出来处置了,然后示意各封疆大吏上表,恭祝新帝继位。”

李瑶听着眼睛一亮。

在姜宪任命曹宣的时候,他隐隐有种感觉,姜宪做事看着毫无章法,有时候甚至流露出女子才有的娇纵任性,可实际上,她做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用意,而且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的巧妙,既然不会让这个棋盘翻了,也不会过多的依重哪个棋子,一手平衡术玩得特别溜。

不知道比曹太后高明多少!

而刚刚还被大家认为除了“曹太后侄儿”这个身份没有什么立场来管这件事的曹宣,却一出口就解决了这件事。

姜宪不管她是什么样的人,仅凭这份识人之能,她已可以在朝堂立于不败之地了。

李瑶想了想,干脆锦上添花,道:“臣还有一、两个私交彼好的同窗在外任职,我这就写信示意他们上表。”

大行皇帝殡天,这些外放的封疆大吏除要披麻戴孝,还要写祭文以示哀思。新帝继位,这些大臣除了普天同就,还要上表祝贺,同时也是委婉地表示支持的意思。

只是这有个先后顺序。

通常都是大行皇帝下葬之后,各地大臣开始上表庆贺。

曹宣不过是把这把这次程序提前了,却可以安定人心,让这件些还没有经过百姓反复推敲和发酵的谣言落地生根,从而威胁到赵玺的根本。

从而还可以震慑廖修文和辽东卫的人,告诉他们各地封疆大吏已经承认了赵玺血统和身份,大局已定,他们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让他们趁早死了,投降朝廷。

李瑶和左以明不禁对曹宣刮目相看。

就是汪几道和苏佩文,也不得不佩服曹宣在处理这件事的机智敏捷。

姜宪却丝毫不在意曹宣怎样去处理这个事,反正事关的是赵玺的生死,又不是她的生死。

她没有过多地对这件事讨论,直接丢给曹宣不管了。

可在汪几道等人的眼里,这却是对曹宣的极度信任,让汪几道不由猜测姜宪是不是早就和曹宣商量好的。

只是他这样的小心眼没有维持两天,远在甘州的李谦和远在福建的赵啸时隔一天,分别一前一后上表,庆贺新帝登基。

汪几道顿时惊呆了。

甘州和福建都离京城千里迢迢,这份贺表肯定不是在他们廷议之后写的。

也就是说,这两个都在听到辽王叛乱的事就猜测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并且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这个办法来为赵玺解围。

或者是,来为姜宪解围。

汪几道心乱如麻。

四川巡抚郭永固的贺表接着送到了他的手里。

他拿着三份贺表匆匆去了李瑶的署衙。

几阁的几位辅臣内斗是一回事,可若是姜宪得到了那些封疆大吏的支持,那就是另外一件事。

第748章 灵犀

李瑶正在署衙里和兵部左右侍郎交待姜镇元出征辽东的事:“他明天就会带着一些人走,都是西山大营的一些士卒,我从宫里出来的时候嘉南郡主交待我,这些士卒跟着姜镇元一去好几年,家中的女眷我们兵部要安置好。其后姜律会做为参将与镇国公一起出征辽东,他会在九边中挑一些人先补充平乱的将士,之后朝廷就不管了,由镇国公自行招募新兵。这几天镇公府可能会陆陆续续地过来办理一些将士的调令,你们专门安排人手做这件事。务必要又快又好的把事办妥了。别让我知道有什么事出在我们兵部,我翻脸无情的时候可别说我不顾念往日情份。辽东平乱,是朝中大事。”

两位侍郎也是参加了大朝会的,姜宪的强势他们是亲眼看见了的,知道若是镇国公这边事情若是不顺利会有什么后果。但俩人还是忍不住和李瑶说起姜宪来:“朝廷不会真的让郡主监国吧?”

李瑶觉得从现在看来,姜宪好像并不留恋权柄,可谁又知道呢?

何况这两位侍郎也不是他的同僚,他并不敢说心里话。

“这就要看汪阁老的了。”李瑶叹气道,“我们总不好越俎代疱。”

两人想到汪几道在姜宪面前的无能,都不由无声地撇了撇嘴。

李瑶看着不由微微地笑了起来,赶人以地道:“好了,好了。议论这些也没有用。嘉南郡主那可是一牛人,我反正是不想和她正面地对上。你们也快点把事情都安排下去吧!镇国公那边应该很快,可别到时候人家来办事我们这边还没有等到消息,把人往死里得罪了。”

“我看他们姜家就没有一个不是牛人的。”另一个侍郎一面起身,一面感慨道,“满打满算就五、六个人,站出来却个个都能独挡一面。姜家还有个叫姜纵的,和我儿子是同窗,今年考上了秀才。你说他们家一行伍出身的,居然还去参加科举…”

别一个侍郎闻言忙道:“真有这种事。你人我好好说说。”

两人嘀咕着出了议事厅。

李瑶一直悬着的心突然就落了下来。

姜家行伍出身,手握重兵才是他们的武器,不学带兵打仗,而是去学那礼仪诗书传世之家读书,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这样的门第会渐渐衰退的。

不过,姜家的动作那么迅速,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姜家这些年被压得这么狠,姜镇元又不是个吃素的人,万一他真的反了,西边有李长青和李谦呼应,东边有天津卫和蓟县总兵府,京里谁敢反抗?然后他先一统江北,再战江南,苏浙又是有名的望风而降之地…他还真不知道自己该降还是该自缢。

如今看来姜家是意图辽东。

这样也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走了个姜镇元这个老虎,他相信整个京城的人都睡得比平时好了很多。

李瑶接着想起刚才两个侍郎问他的话。

他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姜宪怎么想他不知道,可她现在牢牢地把兵权抓在手里,却毋庸置疑的一件事。秀才遇到兵,通常都是不可以道理来论长短的。右姜宪真的要监国,他就还是不应呢?万一姜宪监了国,他还要不要继续帮着姜宪呢?

李瑶觉得他有些进退两难。

不过,狄仁杰在武后当政之时任宰相,好像也一样名流青史,万众仰视…

因而当小史通禀他汪几道来访时,他犹豫了片刻,还是热情地迎了出去。

汪几道看着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李瑶有什么事要求自己。待他几番试探李瑶都没有跟他说什么的时候,他这才知道自己虚惊了一场,索性就把三份贺表都拿了出来递给了李瑶,颇有些高深莫测地道:“你看看!”

李瑶快速地扫了一遍,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他也没有拐弯摸角,道:“首辅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汪几道敲了敲茶几,沉吟道:“感觉又冒出三只虎来。”

李瑶听着莫名其妙觉得好笑。

原来汪几道也觉得姜镇元是只虎啊!

“乱世出英雄!”李瑶说着,突然有点恍惚,喃喃地道,“我倒不觉得这三个人能事先和嘉南郡主要有什么协议。福建的靖海侯暂且不说,郭永固远在四川,而且是出了名的刚愎自用,傲才恃物,他不可能屈居嘉南郡主之下。我倒觉得,郭永固的贺表多半是向皇上表忠心。”

汪几道徐徐地点头,心中微定,脑子也活了起来,道:“那前靖海侯呢?我觉得他这是在支持韩家。”

就有赵翌去世前不久,简王出面,赵翌封了赵啸为靖海侯,算是官方承认他的身份地位。

李瑶却觉得没这么简单,可这个话题太长,他并不想让汪几道从这里了解到靖海侯的重要性,因而赞同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李谦就更好说了。”汪几道说着,笑了起来,“他自己的老婆,他不支持谁支持?”

李瑶跟着笑,心里却凉飕飕的。

若是李谦受姜宪指使上表,那表明姜宪早已预测到了这一切,恐怕所求不仅仅是个监国的郡主。若李谦是凭着现在的形势判断,那说明李谦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这夫妻两强强联手,以后天下会变成怎样的,还真不好说!

送走了汪几道,他站在议事厅前那株植了百年的大槐树发起呆来。

而姜宪这边接看到了李谦的贺表,心中一喜的同时又暗生怨念。

这家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既然搭理她,为什么还这么及时的送来了贺表,帮她解决了一大难题。

就好像她做什么他都看在眼里似的,不理归不理,她遇到事的时候地第一个跳也来帮她。

前世也是这样,他就算是把自己气得半死,可只要自己有事,他转过身来就能帮她,好像之前的那些罅隙都不存在似的。她想和他说几句话,都被他事后闭口不提弄得开不了口,随后无声无息的揭了过去。

这样的事太多之后,以至她再想开口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说些什么,从何说起来了!

姜宪想到前世淤积于心的那些情绪,觉得心里很不好受。

这一世,他们没有隔着国仇家恨,是不是应该更亲近一些呢?

第749章 一点

李谦的那张贺表就被姜宪捏出一个皱折印来。

她心里骤然间涌现出无数情绪,让她分辩不出来什么是喜什么是忧,什么是酸什么是苦。这些情绪在她的心底里翻滚着,让她情绪激动,好像不做点什么就没办法平静下来似的。

姜宪吩咐孟芳苓:“你帮我准备车马,我要去趟保大坊的翠花胡同。”

孟芳苓大吃一惊,以为姜宪不知道,忙道:“郡主,谁给您提的这个地方?这种地方去不得!”

姜宪不以为然笑道:“不就是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之一吗?没想到孟姑姑住在深宫也听说过啊!”

孟芳苓一看她那神色,就像背着大人上房揭瓦的小孩子,心中更急了,道:“连我都听说过,您就可以想象那里有多脏了。您要干什么?我这就吩咐人帮您去做。您可不能亲自去那个地方,也太有失您的身份了。”

姜宪哈哈地笑,随后笑容略隐,道:“李谦在那里有间花粉铺子,我想去看看。”

前世,李谦来京城的时候总喜欢在那里落脚,她那个时候没有有暗地里少骂他“下流胚子”。可能是今生没有那么多的怨恨,她反过头来想想,李谦虽然常在那里落脚,但每次在那里落脚的时候都会大宴群臣,他的宴请,成为了京城赫赫有名的销金窑,放荡子。闹得她每次见到他都气得不得了,压根就不想和他说话。

今生她第一次听到李谦提及翠花胡同是三年前。

她没有想到三年前李家就已经在京城布局了。

那前世呢?

孟芳苓到底没能拦住姜宪。

姜宪到在翠花胡同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

满街的花灯把翠花胡同照成不夜天。或倚在门口磕着瓜子朝着路人抛着眉眼,或高声迎上前来勤情拉客的女子,在灯光下都明媚的像春天里的一朵花,看不到阴影的角落。

姜宪的马车低调地停在了翠花胡同唯一一间胭脂铺前。

天色已晚,铺子早打了烊。

有女子上前和马车搭灿:“里面坐的是你们家老爷吗?这胭脂铺里的东西买得可好了,可惜你们来得有点晚了,你们家老爷要不要去我那里喝点茶,闲坐坐,明天一早那铺子就开门了。”

车夫人吓得直躲。

姜宪却在马车里捂着嘴暗笑。

坚持要陪着她一起出门的孟芳苓脸都黑了,不管不顾地吩咐车夫快点走。

跟过来的七姑和满脸尴尬。

姜宪不以为然,笑道:“我们去帽子胡同。”

“还不回宫?!”孟芳苓讶然。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这么早回去做什么?”姜宪看着不远处的禁卫军,嘴角含笑,道,“去帽子胡同。”

前世,李谦并不住在帽子胡同。

他的府邸在玉带河。

是她御赐宅第。

可他三年也住不到二十天。

总是来去匆匆,还要到翠花胡同这边来,让她怨念重生。

这一世,她想看看李谦住过的地方,走走李谦曾经走过的路。

帽子胡同李家的宅第就比翠花胡同的胭脂铺子低调清静多了。

普通的红漆两扇如意门,左右各蹲一抱鼓,门檐上的红绿绘漆明艳鲜亮,和旁边的家户人家没有什么两样。

孟芳苓以为她只是看看,由着她撩了车窗打量。

谁知道姜宪打量了两眼,却要下车。

孟芳苓苦苦拉住她,道:“郡主,虽说我们拿了令牌,可若是回宫太晚,会惊动太皇太后的。”

回为被鞑子围过城,京城的宵禁比从前更严格了,特别是紫禁宫,有令牌必要高岭亲自来领人才能进宫。这样一来,基本上会闹得全宫都知道。

如果那样,就太没有面子了。

姜宪为以为然,道:“那我们就在帽子胡同住下。”

帽子胡同还留着她的卧室和寝具。

虽然没人住,可也没人敢收拾起来。

姜宪下了马车,侍卫扮做的车夫只好上前去叩门。

很快门内就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来了,来了!”刘冬月始终不变的声音显得有些高亢,打开门来,露出刘冬月秀气的面孔。“郡主,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他一面说,一面开了门,眉宇间无限欢喜。

姜宪本能时觉得有些奇怪,可又说不出哪里奇怪,没等得到她细想,已被刘冬月虚扶了进去。

“你是什么时候出的宫?用过晚膳了没有?厨房里炖着乌鸡汤,还加了几片要能,最补身体不过的了。”他絮絮叨叨地道,十分的殷勤,“您今天歇在这里吗?寝室的寝具我前两天还吩咐人拿出去晒了的,可干净了…”

姜宪被她说的脑袋痛,做了个手势阻止了他,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多话了?”

刘冬月讪讪然地笑,道:“我这不是很久都没有见到郡主了吗?”

他被放了出去不好再回宫里服侍,毕竟当然他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

姜宪还以为他这是和阿吉争宠,前世看得太多,她并没有放在心上。跟着刘冬月进了内宅。

李家给她留的房间在东跨院,小小的一个院子,搭了葡萄架,种着芭蕉树,湘妃竹,看着总有几分绿意。

可见李家是费了一翻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