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香笑着应“是”,和二夫人一起去了太夫人那里。

进门就看见十一娘的贴身丫鬟琥珀立在屋檐下。

“四夫人早到了。”结香低声笑道,就看见琥珀已恭敬地迎上前来,曲膝给二夫人行礼:“二夫人!”

二夫人微微颌首,进了厅堂。

西次间传来太夫人呵呵的笑声:“…就依你的,就依你的。”

不知道这次十一娘又出了什么主意,逗得太夫人这样高兴。

二夫人抬了抬眉。

立在帘子前的小丫鬟已一面禀着“二夫人来了”,一面撩了帘子。

二夫人走了进去。

太夫人和十一娘肩并着肩,正亲亲热热地坐在炕上。看见二夫人进来,太夫人忙朝她招手:“我们谕哥儿是第九名,考了第九名。”很是高兴的样子。

二夫人笑着上前行了礼:“谕哥儿真是遇到名师了──他去乐安,不过短短四五个月而已!”

“可不是。”太夫人听着不住地点头,“多亏了姜先生。”然后道,“十一娘的意思,虽然只是童生,可是鹏程万里第一步,是件值得庆贺之事。可要是大肆操办,以后谕哥还要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怕孩子有负担。正好过几天是三月三,不如请了亲戚朋友来家里聚一聚,也不说是什么事,知道的知道就行了,不知道的也不用说破。你瞧着如何?”

二夫人进门就听见了太夫人说着“就依你”,哪里还不知道太夫人的心意。笑道:“四弟妹这主意我听着也好。”

太夫人见两人一样的口气,心里高兴,拉着二夫人和十一娘就说起宴请的名单来。

不到下午,家里的人都知道了。

秦姨娘换了件新衣裳,净了手脸,恭恭敬敬地给菩萨上了三柱香。嘴里念念有词地祷告了半天。翠儿在一旁只听到什么“事事顺意”,什么“重塑金身”的话,知道是在求菩萨保佑二少爷,想着秦姨娘这几天晚上一直都睡不着,不由在一旁掩了嘴笑。转身去斟了杯茶进来,秦姨娘正拜完菩萨起身。

翠儿忙将茶盅放在了炕几上,上前搀了秦姨娘。

“姨娘,听说夫人让厨房加菜,还差人去库里领了银锞子打赏呢!”

秦姨娘听了微微点头,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

翠儿微愣,喊了一声“姨娘”。

秦姨娘听着就长长地叹了口气:“怕他考不上惹了侯爷不快,又怕他考上…那乐安就非去不可了!”说着,坐在了炕边。

翠儿忙蹲下给秦姨娘脱了鞋,想到文竹说不管考不考得上都要去乐安的事,也有些舍不得。低声道:“快三月三了,二少爷怎么也要过了三月三才走吧?”语气里几份不确定。

“这得看侯爷的意思。”秦姨娘皱着眉,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得想个办法让二少爷在家里多住些日子才行!”

翠儿听着直点头。

乐安再好,总是乡下地方。怎比得上燕京永平侯府,锦衣玉食…

“是要想个办法让二少爷在家里多住些日子才是。”她也帮着想办法,“三月初三过了…就是清明节了。”翠儿说着,眼睛一亮,“二少爷考中了童生,这可是件大喜事。怎么也要禀祖先吧?”

“对啊!”秦姨娘听着来了精神,“我怎么没有想到啊?三月初三之后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之后是太夫人生辰。这可都是‘行孝’之事!”

翠儿听着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而远在韶华院的书房里,秦姨娘正惦记着的徐嗣谕却神色恭敬地立在二夫人面前。

“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辈子也只是个生员。”二夫人啜了一口茶,“你前面的路还长着,不可因这小小的一点进阶就骄傲自满起来。一寸光阴一寸金,你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才是。我看,待过了三月三,你就启程回乐安吧!姜先生名不虚传,你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机会才是。”

徐嗣谕躬声应“是”,眼底却露出几份诧异:“我原本打算放榜后就回乐安的…”

二夫人听着轻轻颌首,脸上闪过欣慰之色,解释道:“这是你母亲的意思。说你考中了童生,想替你庆祝庆祝,又怕你有负担,所以想借三月三的名头热闹一番。”语气虽然淡淡的,并没有说反对这样的安排。

徐嗣谕听着脸上就露出几份欢快来:“那我过了三月三就走。”

二夫人轻轻“嗯”了一声,拿起桌上一个小小的黑漆匣子递给了徐嗣谕:“这方砚台还不错,你拿去用吧!”然后端了茶。

徐嗣谕双手接过砚台,起身告辞。

回到屋里,看见书案上摆着十二刀澄心纸,四方墨条。

文竹笑道:“纸是夫人送的,墨条是文姨娘送的。”

徐嗣谕点了点头,将二夫人送的砚台放在一旁:“收起来吧!我们过了三月三再启程。”

文竹听着有些意外。

徐嗣谕已在书案坐下:“母亲想借着三月三帮我庆贺一番!”

“不过是个小小的童生罢了!”徐令宜听了有些不以为然,“我看还是算了吧!让他早一些回安乐,也好早一些开始读书。”

“读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十一娘笑道,“也不过是迟几天罢了。”

说话间,东次间传来了几声尖锐刺耳的笛声。

徐令宜眉头微蹙:“他还要吹多少?”

徐嗣诫在东次间里练吹笛子。

十一娘笑着望了望落地钟:“还要吹一刻钟!”

说话间,东次间又传出几声沉闷的“呜呜”声。

徐令宜欲言又止。

十一娘只当没看见,若无其事地和他说起宴请的事来:“姜夫人那里,只怕是要请一请才好!”

又有两声短促的“呼呼”声。

“那是自然。”徐令宜尽量地忽视那些杂音,“谕哥这次能考中,姜先生功不可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表示一下感激之情才是。”

话音刚落,徐嗣诫垂着脑袋走了进来。

他怏怏地给徐令宜和十一娘行了礼。

“怎么了?”十一娘起身走到他面前,蹲下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还是不成!”徐嗣诫头垂得更低了,声如蚊蚋地道,“还是吹不出来!”

“已经很行了!”十一娘笑着抱了他,“母亲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一个音都吹不出来。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学会吹横笛呢!”

“真的!”徐嗣诫抬起头来,眼睛璀璨得如晨星。

“真的!”十一娘笑着点头。

徐嗣诫想了想,道:“那我学会了,就告诉母亲吹。”

“好啊!”十一娘高兴地道,“那我就等着我们诫哥告诉我吹横笛了!”

徐嗣诫就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十一娘把他交给了南永媳妇:“去洗了手和脸,我们去祖母那里吃晚饭。”

徐嗣诫乖乖地跟着南永媳妇去了。

徐令宜忍不住道:“你可不能骗孩子,他会当真的。”

是指跟着徐嗣诫学习吹横笛的事吧!

十一娘笑道:“我也没骗他。如果真有那天,我跟他学就是了!”

那父母的尊严何在?

徐令宜看着十一娘满脸是笑、不以为然的样子,想了想,觉得诫哥年纪还小,也许到时候早把这事忘了,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临波求见。

“侯爷,贺公公来了。”

贺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内侍,也是乾清宫的总领太监。这个时候来,不知道有什么事!

十一娘有些不安地望着徐令宜。

徐令宜的神色却很镇定:“是着公服还是便服?”

“着公服。”临波眼底闪过一丝困惑,“可瞧样子却不像是公事。”

徐令宜想了想,对十一娘说了声“我去看看”,然后起身去了外院的书房。

十一娘抱着徐嗣诫讲了几个三字经上的故事,徐令宜折了回来。

“帮我换常服,我要进宫。”

十一娘让南永媳妇带了徐嗣诫去太夫人那里,然后才吩咐丫鬟去拿了徐令宜的常服帮他换上。

徐令宜看着一笑:“你倒不急!”

十一娘正帮他系腰间,闻言抬头:“侯爷都不急,妾身有什么好急的。”

徐令宜一愣,随后大笑起来。

十一娘帮他扯了扯衣角,然后接过小丫鬟们递上的七梁冠给他戴上。

“太后娘娘在奉先殿哭先帝。”徐令宜低下头让她给他戴上梁冠,轻声道,“皇上宣我进宫去劝劝太后娘娘。”

十一娘瞠目:“找您去还不如找建宁侯、寿昌伯去!他们可是同胞兄妹!”

“皇上也宣了建宁侯、寿昌伯进宫。”徐令宜气定神闲地道,“所以我特意差人去通知了福成公主。皇上的私事,自然由皇上的宗亲来处置比较好。”

十一娘听着忍不住笑起来:“侯爷好狡猾。自己不想卷进去,又怕皇上招架不住杨家的人,把福成公主推出去当挡箭牌。小心她老人家回头找你算帐。”

“那也要他们有空和我算帐才行啊!”徐令宜亲昵地拧了拧她的面颊,大笑着转身离去。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十一娘把事情的经过悄声说给太夫人听,太夫人听了抿了嘴笑,吩咐丫鬟们摆饭。

徐嗣谕忙扶了太夫人往东次间去。

太夫人就问徐嗣谕:“今年的三月三原是为你办的,你可有同窗好友要请?”

“没有!”徐嗣谕笑道,“孙儿的同窗好友都在乐安。”

五夫人听了笑道:“前两天镇南府的长孙还来约你去踏青。怎么,你不准备请他吗?”

徐嗣谕笑道:“姜先生原先吩咐我过了县试就回安乐,免得耽搁了功课。我已经推迟了回安乐的行程,不能再误了学业,这几天一样要在家里读书的。应了镇南府长孙的约,只怕会有更多邀请,与其把功夫花在这上面,还不如在家里多读几页书。”一副不与人多来往的样子。

五夫人有些吃惊。

二夫人眼底有淡淡的笑意。

太夫人颌首:“我们谕哥儿的话有道理。”

说着,大家团团坐下,丫鬟们轻手轻脚地摆好了饭菜。

众人不再做声,各自低头吃饭,屋子里只有轻微的碰瓷声。

吃完饭,一行人移到西次间喝茶。

承尘下吊着大红堆纱灯笼,照在人脸上喜气洋洋。

徐嗣谕讲起一路上的见闻,太夫人和几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二夫人端着茶盅轻轻品茶,并不出声。贞姐儿则跟着十一娘招呼众人喝茶,吃点心、水果。五夫人有些心不在焉,不时地摸摸歆姐儿的额头,低声问乳娘歆姐儿的情况──刚才歆姐儿咳了几声。

屋子里虽然有几份喧阗,可也温馨、热闹。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二夫人起身告辞。

太夫人留了十一娘服侍她安歇,其他人都散了。

“你且安心去歇了。”太夫人安慰十一娘,“福成公主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能闹腾的,现在年纪渐长,脾气收敛了不少。太后娘娘要是太过分,福成公主也不会一味的忍让。老四也不是真木讷,这些进退之道还是知道的。何况有皇上在──皇上大事上可不糊涂。”

是看着徐令宜还没有回来,怕她担心吧!

十一娘笑着应喏,帮太夫人盖了被子,吹了床头的八角宫灯,把炕桌上的瓜型宫灯移到落地笼旁的小几上,见魏紫抱着铺盖进来,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初春的夜晚的风还残留着冬季的寒冷,天上一弯弦月,朦朦胧胧静谧的永平侯府。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随风摇拽,像在嬉闹的顽皮孩子,眼看着要撞上又分开,欢欢喜喜动个不停。

十一娘掖了掖斗蓬,快步进了厅堂。

小丫鬟们忙上前服侍更衣、梳洗。

十一娘换了家常衣裳,倚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舒舒服服地喝了杯菊花茶,想着要不要等徐令宜回来,小丫鬟跑了进来:“白总管来了!”

这个时候!

十一娘想到进宫的徐令宜…神色间闪过一丝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惊慌,一面吩咐小丫鬟请了白总管进来,一面披了件褙子去了厅堂。

白总管的脸色有苍白,匆匆上前作揖:“夫人,有太后懿旨!”

十一娘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知道了!”

然后吩咐小丫鬟们去报了太夫人、二夫人和五夫人,自己叫了琥珀,回屋换了件礼服,匆匆往太夫人那里去。

宁静的夜色中,永平侯府的正门在门轴沉闷的“吱呀”声中缓缓大开,后院的灯火也随着大门的开启依次亮了起来。不一会,侯府上下已是灯火通明。

太夫人神色沉凝:“老四还没有回来?”

“没有!”十一娘刚开口应诺,二夫人已道:“娘不必担心。如果事关侯爷,必定是圣意而不是懿旨。”

太夫人点了点头,五夫人上前搀了太夫人,一行人去了正厅后的小客厅前的院子。

传旨的是慈宁宫的总领内侍。看见徐府的内眷,他神色间露出几分尴尬,朝着太夫人揖了揖手,就展开了五彩凤纹的明黄色锦帛。

“建宁侯族兄杨忠第三女,幼习礼训,夙表幽闲,胄出鼎族,誉闻华阃。是赐永平侯徐令宜为侍妾。占吉日三月十二。”

阴柔的声音如石沉大海般悄无声息。

那内侍就不自在地轻轻“咳”了一声,求助似地喊了声“太夫人”。

太夫人脸色有些苍白,双手扶膝地跪在那里,半晌也没有站起来。

五夫人看着脸上闪过一丝惶然,忙起身去扶太夫人。

二夫人则神色微凛。

懿旨已下,难道还能不接不成?何况这样跪着也不能解决问题啊!传到太后耳朵里,反添一桩罪名。

她伸手去拉十一娘。

这是四房的事,只有她接了懿旨,太夫人心里才能转得过弯来。

谁知她刚抬手,跪在她前面的十一娘已盈盈起身。

“公公辛苦了。”十一娘笑着上前接了旨,朝跪在门外的白总管使了个眼色,“侯爷还在宫里,五爷正当值,只有请公公屈尊到偏厅里去喝杯茶。”

那内侍闻言大松口气,像丢烫手山芋似的将懿旨递给了十一娘。先上前给太夫人揖了揖:“太夫人,天色不早,我回宫复命去了。改日再来给太夫人请安。”不等太夫人答话,又朝十一娘揖了揖手:“永平侯夫人,我就先告辞了。”说完朝着身边跟着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抬脚就出了小院。

白总管忙跟上前去,一面躬身陪着往外走,一面往内待手里塞了个东西。

关系到太后千秋后杨家生死荣辱,太后不会让步。这一点十一娘早有准备。而未知的事情总让人觉得担心和害怕。听到懿旨的那一瞬间,她有种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了下来的轻松和平静。

想到太夫人的脸色,十一娘转身扶了太夫人的另一只肩膀:“娘,我陪您回去吧!”

太夫人紧紧地攥住了十一娘扶着她的手,轻轻地点了点头。

五夫人立刻乖巧地放了手,轻手轻脚地站在了一旁。

太夫人就抬起头来看了二夫人和五夫人一眼,肃然道:“你们都回去歇了吧!用不着陪着一起颠狂!”

这话说的极为不敬。

二夫人和五夫人低了头,齐齐应喏,站在原地目送被丫鬟、婆子簇拥而去的太夫人和十一娘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了眼前,这才各自散了。

十一娘望着太夫人欲言又止的神色,不想让太夫人为难,接过杜妈妈手中的茶奉了过去,“不管皇上的意思如何,侯爷的意思如何,太后娘娘的懿旨既然下了,断然没有收回去的道理。要不然,皇家的体面何在?天家的威严何在?娘只管放心,我知道轻重,会谨慎行事,不会让外人看我们徐家的笑话的。”

太夫人接过茶盅放在了一旁,实在是无话可说。携着十一娘的手长长地叹了口气:“你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其他的话,却是一句也说不出口了。

“既然赐了新人进门,日子又定得急,还有好些琐事要办。我又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也不知道有什么讲究,诸事只怕还要娘指点。”十一娘笑着站起身来,“娘,我服侍您歇了吧!”

太夫人轻轻摇了摇头:“你去歇着吧!我把这杯茶喝了再去睡。”

对于对杨氏避之不及的徐家来说,杨氏女进门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何况消息来得这样突然,太夫人也要想想以后的事情。

十一娘笑着叮嘱了太夫人几句“早些睡”之类的话,然后由杜妈妈送出了门。

琥珀见她神色微肃,还不时露出沉思之色,一面放轻了手脚,一面目光锐利地盯着随行的丫鬟、婆子们,怕她们在这个时候弄出点声响打扰了十一娘。

一群人默默地跟在十一娘身后,穿过抄手游廊,停在了院门前。

十一娘站在台阶上打量着灯火辉煌的院落,半晌没有吭声。

偌大的庭院,只听夜风吹过树梢沙沙的声音。

“夫人!”院门口是风口,要是受了风寒就糟了──说不定会被有心人说成是气病的或是装病的,琥珀蹑手蹑脚地上前,轻轻地喊十一娘,“要不要我去给您拿个披风?”

委婉地提醒她这里有风。

十一娘“哦”了一声,道:“不用了。我们进屋吧!”

琥珀松一口气。

就听见十一娘道:“你说,新人进门,是单独住一个地方,还是和我们住一起。按道理,她是太后赏的,不同于一般的妾,单独住一个地方也应该说的通。要是那样,就只能住在花园西面的流芳坞、照妆堂或是侬香馆了。流芳坞离水近,不太安全,侬香馆又简陋了些,怕人说怠慢…和我们住,”她说着,扫了一眼四周的厢房,“怎么也是妾,住前院是不行的。住后罩房?那你们怎么办?和姨娘们住东小院,文姨娘又住朝南的第一落,难道让文姨娘给她挪地方不成?”她说着透了口气,“真是个麻烦的事啊!”

夫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此刻不派人去打听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侯爷安全不安全?却操这些心!

琥珀听着一时气急,半天才缓过气来。低声道:“这些事,总要问问侯爷的意思才好!”

十一娘好像没有听明白她话里的意思,点了点头:“那就等侯爷回来了再做决定吧!”然后快步进了屋。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徐令宜一夜未归,十一娘心里明白,别说皇上现在已经和徐令宜已冰释前嫌,就算是对他有什么看法,也不可能采取把人叫到宫里去伏击这种拙劣的手段,而太后既然要与徐家联姻,就更不可能去害徐令宜了。徐令宜虽然在宫里,但十分的安全。可她就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有时候想,这个人位高权重,也算得上是颇有谋略,不时受人挟制,没有什么自由;有时候想,这世上哪有绝对的自由,不过是和人相比,略有舒适罢了;有时候又想,说到底,还是制度问题。不能改变大环境,只有想办法努力适应,争取最大的自由,大家汲汲营营,不过如此…想着想着,又觉得自己有点可笑,特别的多愁善感似的。

就这样翻来覆去,迷迷糊糊到了天亮。

琥珀进来服侍她穿衣。

“侯爷回来了没有!”觉得有很多事要和徐令宜商量,怕他半夜回来歇到了别处自己不知道。

琥珀看着十一娘精神不大好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道:“侯爷没回来。宫里也没有消息递出来!”

十一娘点了点头,起身梳洗。

三位姨娘来问安。

秦姨娘讪讪然有些不自然。文姨娘则一改往日的聒噪,显得有些沉默。乔莲房更是打量着十一娘的神色,几次欲言又止。

看样子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她这里还住着孩子。与其让她们猜来猜去制造紧张空气,还不如把这件事挑明了,大家心里都有个数。反正不过十来天新人就要进门了。

“昨天晚上我接了懿旨。”十一娘扫视着三位姨娘,徐徐地道,“太后将建宁侯族兄杨忠的三女儿赐给了侯爷为侍妾。”

她话音未落,三位姨娘已齐齐色变。

秦姨娘表情惊疑不定,文姨娘有些吃惊,乔莲房则面白如纸,眼睛直直地望着十一娘:“这样说来,是真的了!”一副不相信的口吻。

“自然是真的。”十一娘淡淡地道,“新人三月十二日就要进门了。”

“侯爷呢?”她眼睛睁得大大的,“侯爷怎么说了?”

不知道是昨天没有睡好有些眼花,还是真有此事──十一娘感觉乔莲房那侬纤合宜的身子好像摇了摇。

“侯爷在宫里。”十一娘道,“我和侯爷还没有碰头呢!不过,既然下了懿旨,这件事也就算是定了下来。”

乔莲房没有做声,贝齿把红唇咬得煞白。

正说着,南永媳妇领了徐嗣诫过来请安,徐嗣谆、贞姐儿、徐嗣谕也陆陆继继地到了。

十一娘想了想,委婉地把徐令宜要纳妾的事跟孩子们说了。

徐嗣谕和以前一样,默默地站在一旁没有做声;贞姐儿低着头,绞着手指头;徐嗣谆神色平静,甚至问十一娘:“那天我们要不要向赵先生请假?”

他说的“我们”是指他和徐嗣诫。

徐嗣诫是根本不懂,乖乖地坐在那里,听到哥哥说了“我们”,张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徐嗣谆和十一娘。

毕竟是良家女子,又是太后赐的,该有的仪礼肯定都应该有的。到时候恐怕要摆几桌酒席,请了亲戚朋友和通家之好的旧友过来喝杯水酒。

“昨天才接到懿旨,这些还没有决定。”十一娘笑道,“等定下来了,会告诉你们的。”然后问他们吃了饭没有,孩子们都说吃过了。十一娘就端了茶:“大家都散了吧!有什么事会跟大家先知会一声的。”

徐嗣谕拱手行礼退了下去。

秦姨娘见了忙曲膝给十一娘行礼:“那我回房去给五少爷做衣裳了。”紧跟着徐嗣谕出了门。

贞姐儿有些担心地望了十一娘一眼,去了东稍间。

十一娘屋里点了地龙,又有火墙,自去年第一雪后,十一娘就让她把花架子搬到了东稍间,让她在那里做绣活。

徐嗣谆则牵了徐嗣诫的手:“母亲,我们去双芙院了。”

小丫鬟们捧的捧食盒,拿的拿书包。屋子里闹腾起来。

文姨娘就笑着朝十一娘福了福,退了下去。

十一娘下了炕,准备像往常一样送两兄弟出门,却看见乔莲房表情犹豫地站在那里,一副想走又不想走的样子。十一娘就朝着琥珀使了个眼色,然后笑着把两兄弟送到了院子门口,自己直接去了前面的正厅处理家务事。

不一会,乔莲房求见。

有管事妈妈就好奇地望着她。

她眼底闪过一丝不安,态度恭敬地给十一娘行了礼,低声道:“夫人,我听说三月三要为二少爷的事庆贺一番,现在新人又要进门。您的事一定很多。如果有什么事,夫人直管吩咐我就是。我也想帮夫人尽尽力。”

是想早点知道新人是怎样的人吧?

十一娘微微颌首,道:“如果有事,我会吩咐乔姨娘的!”

乔莲房不由迟疑起来,见十一娘已转头问起管事妈妈话来,这才退下去。

她刚走,就有小丫鬟跑进来:“夫人,夫人,周夫人来了!”

十一娘听着心头微喜。

昨天听徐令宜的口气,他把福成公主也怂恿着进了宫。难道是那边有什么消息不成?

她起身到垂花门去迎。

刚走出院门却看见周夫人从青帷小油车里下来。

她脸绷得紧紧的,穿了件大红色遍地金的通袖袄,头发梳成圆髻,插了金钗玉簪,腰间系了碧玉带,垂了羊脂玉的噤步,打扮得很正式、隆重,像是要去谁家参加宴会似的。

或者,是去了宫里回来?

十一娘思忖着,忙上前和周夫人见礼。

周夫人却拉了她的手就往屋里去。

她步子很大,十一娘赶了几步才跟上她的频率。

“你们都退了下去吧!”周夫人一进屋,就像主人似的吩咐十一娘屋里的丫鬟,“都到抄手游廊去侯着!”

十一娘见她面色不好,声音里又隐隐透着几份浮躁,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心也跟着绷了起来。忙朝着绿云使眼神,遣了身边服侍的。

待槅扇门一合,周夫人就跳了起来:“呸,没脸没皮的东西,像一辈子没见过男人似的,追着赶着的要送人…”

十一娘听她说出这样粗俗的话来,不由吓了一大跳,怀疑是不是周士铮在外面惹了桃花债。忙道:“这是怎么了?”

“太后不是给你们白送了侍妾来吗?”周夫人冷冷地道。

消息传得这样快!

十一娘微微颌首。

周夫人已语带讥刺地道:“还给我们家那口子也送了一个!”

十一娘怎么也没有想到。

她难掩吃惊地望着周夫人:“给周大人也送了一个?”

周夫人点头,鬓角的青筋都微微凸了起来。

“还说什么‘门称著姓,训有义方’,他们杨家算是什么‘著姓’,把家谱拿出来翻翻,往上追溯三代恐怕就是那‘三皇五帝夏商周了’,也敢说‘著姓’。”她气得胸脯一起一伏的,“我都不知道,原来把女儿送给人做侍妾是‘训有义方’。我真要为历代皇后、皇妃们哭一声…”

太后懿旨的口吻如同任命内命妇。不怪周夫人有此说法。

十一娘见她气得满脸通红,忙斟了杯暖茶递上去:“周姐姐坐下来喝杯茶。为那样龌龊的人家气坏了身子骨划不来!”

周夫人气呼呼坐下,喝了口茶,这才发现十一娘神态如常,心念一转,她不由道:“你恐怕还不知道太后给侯爷和我们家那口子赐的是什么人吧?”

十一娘想着懿旨上写的“建宁侯族兄杨忠”,道:“是杨家的旁支吧?”

周夫人点了点头,声音比刚才平稳了不少:“我差人打听过了。两个都是建宁侯从亲族里挑选出来的,原准备送进宫里去的。早几年就专门请人在家里教些诗琴书画的不说,还学歌艺舞技…”说到这时,她语气微顿,“你说,清白人家的女儿哪会这些?会这些的人又怎么进得了我们这样的人家?你也是个明白人。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又是名正言顺的。这日子长了,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事端来呢?”

“又不能抗旨。”十一娘道,“只能‘水来土淹,兵来将挡’,走一程看一程了。”

“我何尝不知道!”周夫人情绪低落,“只是心里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我从昨天晚上接旨到现在,这气就没顺过。”

虽然说杨家女依仗的是太后之势。太后病情怎样,皇上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都是关键。可杨家敢以这样强硬的手段与人联姻,显然对这两位杨氏女是很有信心的。

十一娘不由道:“那周大人是什么意思?”

“他昨天陪公主进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周夫人叹了口气。

十一娘听着心中一动。

皇宫的禁卫军直接听命于皇上,而像这样把福成公主、徐令宜甚至是周士铮都留宿在宫里的事,没有皇上的同意是绝对不可能的!

她想到皇上几次拒绝太后。

难道这是皇上的意思?

不对,如果是皇上的意思,为什么是太后的懿旨?

念头翻翻滚滚,和周夫人的对话就有些心不在焉起来。而周夫人这样宣泄了一番,心情好了很多。和十一娘说了会话,就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把她送到了垂花门口。

刚回正厅坐下,徐令宜回来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十一娘先上下打量了徐令宜一眼。

他依旧穿着昨天进宫时穿的大红色朝服,只是玄色七梁冠上的金饰闪烁着耀眼却冰冷的光芒,给他本就有些冷竣的眉宇又平添了几分凛冽。看不出与平常有什么不同。可毕竟是在宫里歇了一夜,总会有些变化吧?

“侯爷,”她声音里透着几份犹豫,“您还好吧?”

十一娘穿了件石榴红的素面杭绸小袄,鸦青色绣月白色梅花的综裙。乌黑的头发随意地绾了个纂,通身没有饰戴一件饰品。素面朝天,目光清澈,神色平和,落落大方中透着几份雍容华贵。

徐令宜却看着有些不对劲。

十一娘喜欢摆弄那些花花草草,也喜欢打扮自己,布置房间,而且还很擅长此道。同样一件东西,一旦经了她的手,就会从小处透出些许的与众不同来,让人看了总能会心一笑。何曾像今天这样,既没有戴小小的饰品让她的装扮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没有在衣着的配色上别出心裁。反而中规中矩的,少了往日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俏丽妩媚。

哪怕是两人刚成亲那会,她正是谨小慎微之时,早上起来还会挑朵赤金镶珐琅丁香花的耳塞戴上,神采奕奕的,让人看了也跟着心情好起来。

今天是怎么了?隐隐透着几份心不在焉似的!

念头一闪,他眼底闪过一丝异色。

昨天进宫的时候还好好的,可今天回来却变了样子…

徐令宜心跳得有些快,有浅浅地笑意浮现在他的眼中,让他的面容骤然少了几份肃穆。

“我没事!”他凝望着她,“懿旨上是怎么说的?”

一句话,已透露太多的信息。

十一娘也没有废话:“定了三月十二日的吉日。”

徐令宜就笑着抬了手臂,示意她服侍更衣:“上意不可违,那你就好好准备准备吧!”

声音里透着几份漫不经心。

十一娘突然想到,徐令宜的几个女人中,除了媒妁之言的结发妻子元娘,不管是秦姨娘、文姨娘还是死去的佟姨娘、秋罗,好像都不是他主动所求,而自己和乔莲房更是无奈之举,所以新婚之夜,他虽然有些烦躁,但还是尽量地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他好像对这些事都有些不以为意似的。

或者,庙堂上的事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一点?

想到这些,她暗暗哂笑。

别说像徐令宜这种接受过正统封建士大夫教育的古代大家长了,就是自己,在这个以宗族为基本构架的时空生活了几年,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没有家族的庇护,单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举步维艰。

十一娘帮徐令宜更衣。

“只是妾身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她想着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想到十娘为难时大家的援手相助,想到大太太去世时的热闹场面,“侯爷总要给妾身提个醒才是。”十一娘将脱下来的官服交给一旁的小丫鬟,“杨氏毕竟是太后赐的,也不知道之前的旧例合不合规矩。”

徐令宜低头,十一娘拔下固定七梁冠的簪子。

“到时候要不要请钦天监的择个吉时?酒席多少桌为好?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讲究?”

十一娘转身吩咐小丫鬟端热水进来,另有小丫鬟捧着徐令宜的官服官帽小心翼翼地收在箱笼里。

“新人进了门,给什么见面礼好?又该怎么称呼?妾身可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徐令宜慢慢地挽着衣袖,看着她渐渐向喋喋不休靠拢,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贞姐儿下小定、谆哥订亲,他可都没有提醒过她,她还不是办得妥妥贴贴,没有一点让人垢语的地方。怎么这次就要人提醒了?

想到这里,他嘴角微微弯成了一个愉快的弧度,道:“皇上说了,既然进了我们家的门,就是我们家的人。只是千万别让他背上不孝之名!”

果然,这是政治角力后妥协的产物!

有了皇上的这句话,这杨氏只怕是要客客气气地供着了。

十一娘沉吟:“妾身见识有限。只怕还是要问问娘怎么办的好!”

“行啊!”徐令宜望着她微微蹙了蹙又很快舒展开来的柳眉,笑道,“这件事也要跟娘说说才是。等我换了衣裳,我们就去娘那里。”

十一娘胡乱点了点头,坐在炕上喝了杯茶。

等会要翻翻帐册,看看当初文姨娘和乔姨娘进门时都是个什么章程。还要把宋妈妈叫来问问,看看纳妾都有些什么讲究和讳忌。到时候也好做个参考…

不一会,徐令宜从净房出来。

十一娘收敛了思绪,帮他换了日常穿的宝蓝色素面湖杭夹袍,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并不是一个人,二夫人也在。

杨氏进门,对徐家来说也是件大事。十一娘对二夫人的出现并没有感觉到突兀。而太夫人看见徐令宜两口子进来,吩咐小丫鬟奉了茶,然后遣了屋里服侍的:“算时侯,你这时不回,再过一个时辰也要回来了!”

行了礼,徐令宜坐到了太夫人对面的炕上,二夫人和十一娘则坐在了炕边的太师椅上。

太夫人这才肃然地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皇上说太后娘娘在奉先殿哭先帝,要我进宫去劝劝,我让人快马加鞭去福成公主那里报个信。自己缓了一步。”徐令宜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细细地道,“待我到时,士铮已陪着福成公主先一步到了奉先殿。不仅如此,太后娘娘和福成公主已经拧上了。一个跪在奉先殿的东边,一个跪在西边,都哭着先帝各说各的。太后说太子妃无出,她愧对列祖列宗,要为太子纳品行出众的女子为良娣,看着太子开枝散叶,到了九泉之下才有颜面去见先帝;福成公主则说自己幼承庭训,谨小慎微不逾矩,皇上嘉许,因此立了长孙女为太子妃,她感激涕零,更是时时自省,不可因私利而忘社稷,见到太子妃时便进言,万万不能以‘成亲不足四月无出’为借口安排待寝之人,献媚固宠,扰乱嫡庶之别,以至于上下不分,败坏纲纪,颠倒伦常,成为宗室罪人。如若这样,还不如一辈子无出,精心为太子抚育庶子,以德才之人备选皇室,保皇室千秋万代之绵泽…”

他话没有说完,屋里的三个女人都神色微变。

当年太后正因为无子所以才被立为皇后的。福成公主这话说的,简直是在掀太后的老底。

“这个福成,”太夫人叹道,“到底是先帝的胞妹,过犹不及!”

“正是!”徐令宜也叹气,“太后听了指着福成公主说了两声‘你,你…’就身子一软,昏了过去。”

太夫人和二夫人脸色一紧,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

“还好太医院的刘医正一直候在殿外,”徐令宜颇有些无奈地道,“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总算是有惊无险。”

尽管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屋里的人还是一阵后怕。

要是太后就这样死了,别说皇上会青史上留名,成为仵逆嫡母的“昏君”,就是在场的福成公主、徐令宜、周士铮只怕也逃不脱干系!

“不过,太后真病了。”徐令宜神色有些凝重,“醒来后说话都不利索了,拉着皇上的手直知道流眼泪。皇上不由面露不忍。福成公主就跪在一旁哭起当年曾抚养过皇上的常宁公主生母王美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