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瑾对他了解,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往事,没出声询问。

  唐老爷子静默了一会儿,用京城的方言开口道:“前朝末期北地有侵略,国家为求和支付巨大物资金银,苛捐杂税多,百姓活不下去,全国各地起义的人特别多。”

  唐瑾现在只会说雅言,还不会说京城的方言。这两者有区别,并不是所有京城的人都会说雅言,很多京城和京城之外的人都说的是他们那里的方言。

  这区别就跟普通话和北京方言一样。

  唐谨因为要在京城做官,他刚到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京城那边的方言了。

  现在他能听懂大半,认真的听着。

  老爷子给他说这事,肯定有原因。

  连雅言都不用,还换了京城方言,肯定是怕万一有那个出来溜达的衙门里的人听到,影响不好。

  “后来,太祖的军队和祝帘的军队成了起义军里势力最大的两只军队。祝帘的军队优势大一点,不过他们占据的是北方的地区,南有太祖,北有金朝,最后……”

  说到这里,唐老爷子停顿了一下,弯下腰,在唐瑾的耳边轻声说道:“两方夹击之下,祝帘的军队败落。”

  嗯?

  唐瑾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开国八十六年,前朝末期与开国之初的那一辈年轻人皆已死亡,子孙对那些事早已淡忘,他并没有机会听有人讲前朝末期的事。

  所以,后边呢?

  唐瑾仰着头,唐老爷子不说话了,牵着他的手。

  直到到了家里,唐老爷子才用京城方言继续说:“你奶奶的小叔祖父,是祝帘军的人,是祝帘委派的秦省将军的两大幕僚之一。”

  唐瑾吃惊不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

  他微微睁大了眼睛,不自觉的张了嘴。他一直以为,舅爷家祖祖辈辈都是平民。

  看着唐老爷子平静的神色,他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说话这么小心了。

  只是他心里疑惑,以他老爷的性格,应该不会给他爷爷娶这样带有危机性的妻子。

  这一个弄不好,说不定都会被陈年旧事牵连,更别提什么光复唐家了。

  看出了唐瑾的疑惑,唐老爷子轻叹了一口气,说:“我们自然是打听过的,可你婆小叔祖父去世的早,大家更关注的是活着的人的品性,人家也不是有意隐瞒,我也没打听出来这一点。”

  小叔祖父?

  唐瑾注意到了这个称呼了。

  他曾经听他婆说过一次,家里在她爷那辈兴旺过几年,那她老爷那辈没兴旺起来的就是平民了。平民百姓不能纳妾,他们一般也就生三五七八个孩子,生十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很小。

  伯仲叔季,他婆这个小叔祖父应该排行老七。

  原来,他婆嘴里的“兴旺过几年”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原因。

  “对于平常百姓来说,这种事情,过去了这么些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可是你不同。”

  唐老爷子认真的盯着唐瑾看。

  唐瑾跟着点头:“这会成为被人攻讦的理由。”

  唐老爷子很欣慰唐瑾明白,叮嘱道:“这种事情真的是可大可小,是以,你婆要是求你给舅爷家说情,你不要答应。”

  说到这里,唐老爷子心里也只剩下叹息了。当年是听说过柴家以前兴旺过,后来有本事的长辈去世后家里就落败了。因为唐家的往事,他心生惋惜,即便儿子娶的是乡村农妇,对这门婚事还算满意。

  那已经是周围所能找到的最合他心仪的婚事了。

  可惜他当时心态还带着一点自负,觉得所谓的兴旺不过是曾经有钱罢了,哪里知道……若是当初胜的是祝帘军,柴家此时,怕也跟当年的唐家一样算是名门了。

  唐瑾听了这话诧异极了:“说情?舅爷家怎么了?不是好着吗?”

  以前过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走过舅爷家这门亲戚。他心里一直默认,舅爷一家不在了。

  直到今年他封了官待客的时候来他婆娘家的人,他还奇怪,怎么住这么近这么些年来没来往?是曾经出过什么事闹得不愉快吗?

  刚才,他又以为是老爷不许来往。

  “你见到的不过是你婆娘家的远房堂亲。”唐老爷子平淡的说着。

  “那舅爷家到底怎么了?”

  “前二十多年的时候,因为亲叔叔曾是祝军,你老舅爷一家连同近亲堂兄弟几家被判北山采石。”

  这就是事后清算被牵连了,唐瑾心中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还没出来?”唐瑾疑惑,“我老舅爷还活着?那他不是该有七八十岁了?”

  采石这活,一听就不是什么轻松活。

  七八十岁,能干的了那么重的活?

  唐瑾心里起了隐测之心。要是不难的话,能帮忙就帮一点。

  唐老爷子注意着唐瑾的表情,猜到了他的想法,继续道:“你老舅爷和你老舅婆都活着,他们比我小三岁。”

  “……”唐瑾本来是想继续问,看要是问题不大,能帮忙就帮忙。不过唐老爷子刚说了不让他管,他现在问就不好。

  于是他转移话题:“你说的这个北山是不是咱们县上的北山?”

  奉天县只有北边有一片小山坡,埋葬女皇武则天的那座叫梁山,往西边去,那块山被他们称为北山。再往西去,就是龙涎河北边的龙岩山。

  “是。”唐老爷子回答道。

  那离的很近。唐瑾以前有时候听到北边很大的爆炸声,询问之下才知道那边在采石。

  原来,他舅老爷一家就在那边罚劳役吗?

  唐瑾沉默下来。

  七十二岁的人在采石,采了二十多年,这种重体力活……身体现在不知道亏空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如果继续下去……

  唐瑾左右为难。

  她婆是一个极为和善的人,能教育出这样的女儿,他老舅爷一家想必也不会坏。

  理智告诉他,不管这件事是最好的。情感却在不停的动摇他的理智。

  这样等到了晚上,唐瑾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他对唐老爷子道:“要不还是去打听一下吧,如果情况不糟糕,那咱们就不管了。”

  “那如果情况很糟糕呢?”唐老爷子沉声问道。

第147章 快来订阅我(∩_∩)

  唐瑾沉默下来。

  如果很严重,那他是想管一管的。但他不敢说,怕老爷子生气,气着了就不好了。

  “如果很严重,你是不是想管呢?”唐老爷子沉声问。

  然后,他的语气严厉了起来:“乖乖,你要知道,你身上肩负着光复我们唐家的重任。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着家族未来的命运!

  你婆她小叔祖父当年选择加入祝军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会因此给家里带来光荣或灾难。这是他的选择,后果就得他的后辈承担!”

  唐瑾更沉默了。

  话是这样说没错。

  因为没有相处过,他对老舅爷家的感情并没有多少。可是于情理来说,不管的话就有些冷血了。

  唐老爷子看出了唐瑾的想法,双手捧住他的头,盯着他的眼睛对他认真的道:“人有时候必须无情!你在以后的官场里,必须要适应这一点。”

  唐瑾嘴唇动了动,觉得说服不了唐老爷子,便息了声。

  但这个观点和他的观念不符,不说点什么,他心里又不舒服。

  他斟酌了一下,才望着老爷子小声的用雅言道:“有时候人的选择是被逼迫出来的。在战争年代去参军真的是为了荣耀吗?大概只是为了活命。”

  他看唐老爷子没有生气,声音就不再那么气虚:“的确,一件事情的选择至少会有两个结果,可如果当时成功的是祝帘军,那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当年谁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哪一种地步。”

  唐老爷子面色平静的松开了捧着唐瑾脸的双手,用眼神示意他说下去。

  “帮助他们或许真的会有不好的结果,但也许会有不坏的结果。我们之间的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已经超出九族,如果政敌想攻击我,不缺少一个借口。”

  看电视的时候,经常听到皇帝说诛谁九族,以前不明白九族具体指的是什么,读了书以后他明白了。

  《三字经》里边有关九族的描写是这样的: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也就是说以你自己为中心,向上四代到高祖,向下四代到玄孙,这就是九族。

  不过现在诛九族里边的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的是自己这一族,自己姑母和她的儿子那一族,自己姐妹和她的儿子这一族,自己女儿和她儿子那一族。

  母三族指的是外祖父那一族,外祖母娘家那一族,姨母和她的儿子那一族。

  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那一族,和岳母娘家那一族。

  “对!”唐老爷子点头,“于你来说,是出了九族,可于你父亲来说,并没有出九族。”

  唐瑾不想跟唐老爷子争辩这个事情,这个争不清楚,他只说:“你说的我都知道,都懂,不过人有时候,要从心一点。如果他们境地很不好,我们再不帮他们,就没有人能帮他们了。”

  “没有哪个家族会一直长盛不衰,异身想一下,万一以后我们唐家到了柴家这一步,也希望有人能来救助赎一下。”

  唐老爷子盯着唐瑾认真的道:“人不能等着别人去救赎,是命运让柴家走到了这一步。”

  你又如何得知,命运最后不会让唐家走到那一步呢?

  唐瑾心里想着,却不敢这样说。

  老人有时候的思想极为固执,或许说,他老爷对于唐家兴盛的执着过于巨大。

  唐瑾叹口气问:“那你是不想帮了?如果您实在一点忙都不想帮,那就不帮了,我不想因为一群没有见过面的亲戚,惹你不开心。”

  唐瑾说这话是真心的,唐老爷子听后笑了,才道:“你确定吗?唐瑾,这是你做的选择,以后无论有什么样的结果,希望你都不要后悔。”

  唐瑾想了一下,点头:“确定。”

  “那我们先找人打听一下,如果情况严重的话,我们就去适当的帮一下。”唐老爷子最后对这件事情做了总结。

  唐瑾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谈完这件事情以后,唐老爷子问唐瑾:“你觉得这次让谁跟我们去京城好一点?”

  事情都准备好后,他们就要去京城了。

  两人之间的气氛变的很轻松了,唐瑾回答道:“我三叔三婶或者四叔四婶吧,这要询问他们的意见。”

  “怎么想的?”

  唐老爷子询问,现在几乎无论大小事他都询问唐瑾的意见,在他回答正确时点头肯定,在回答有偏差的时候给以指正,在回答错误的时候引导他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无时无刻不在按着自己的方法教育着唐瑾。

  “这次去京城就不知道要去几年了,时间长,我爹肯定不放心我在京城,他定是要跟来的。而夫妻就应该在一处,这样有利于家庭的和睦,我爹要去,带上我娘最好。”

  唐瑾慢慢讲述着,唐老爷子盯着唐瑾看,想要看出来唐瑾是真的认为夫妻应该在一起家庭才和睦还是他知道夫妻要行伦敦之事才这样说,如果真知道,他以后就不用费心思在这一方面教导。

  不过他没有从唐瑾神色上看出什么来。

  唐瑾继续道:“我大姐的婚事算是定了,我娘肯定要在家里给我姐准备嫁妆,不可能让我爹先跟咱们走让我娘后边跟来,路太远,女人家出门不方便,有些危险。那就只能等我大姐的婚事定了他们后边过来。

  我爷要在家里主事,我二爷年龄大了不方便长途跋涉,我三爷要管我六叔的婚事,都不能来。

  大伯是独子要在家侍候二爷,还要考虑我二婆的心情,不合适。五叔新婚,不合适让他们夫妻跟着走,要是我五婶有了身孕,人生地不熟,各个方面都不方便。六叔不管最后能不能和赵家姑娘成,给他说亲也得他人在家里啊。

  基于我大哥,他马上要成亲了,跟我五叔一样不方便。

  这样下来,只剩下我三叔四叔了。”

  “那你选你三叔还是选你四叔?”唐老爷子考验唐瑾。家里人多,以后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可能均分,总要有人去承担。

  选三叔还是四叔,真的是一个问题。

  以往跟着的都是三叔,但他不能因为三叔跟着他就再叫他去,而让四叔在家里待着。

  说不定三叔已经在外边见过世面想要和妻儿团聚不想再外出了,说不定四叔正盼着家里叫他出去,也好见见世面。

  “那先问一下他们的意见吧?”唐瑾提议。

  唐老爷子点头:“你去叫人吧。”

  唐老爷子说的是叫人,而不是叫唐三叔和唐四叔。

  唐瑾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跑去叫了他三叔四叔,想了想,应该叫全家男人都来商量。他想着其它人都有事不能去不想去,别人就真的不去了么?谁知道他二爷想不想让他大伯出去历练一下?

  即便他想的没有错,也应该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这是一种尊重。

  本来想告诉唐老爷子一听,看看他的意见,再去叫人,再一想,他老爷无时无刻不在找事情历练他,他已经当官了,应该大胆的去处理事情,而不是事事征询意见。

  做错了,自有他老爷在旁提点。

  于是,唐瑾将一大家子成年男人都叫了来。

  唐老爷子不开口,唐瑾知道这是要自己处理,就开口问谁愿意跟他们去京城,并说明这次去京城时间会很长。

  身为长子,唐爷爷很愿意跟去照顾父亲和孙子。

  他一表态,唐老爷子一口就给回绝了:“你要在家主事,不行。”

  唐二爷心思通透,笑了笑,道:“我年龄大了,还是让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吧。”

  看到儿子想说什么,唐二爷继续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老大就不去了。”

  唐三爷不去,想法与唐瑾说的一样,也不让唐六叔去。

  唐五叔倒是想去,只是觉得撇下新婚妻子不太好,只能做罢。

  唐四叔没说自己不去,只沉默着。他沉默的意思很好懂,想去,但不想跟他三哥争。

  唐瑾想起来补充了一点:“要去的话,可能一去好几年,三叔四叔要是去的话,可能要带婶婶一块儿去,免得夫妻分离时间太长。”

  一听到这一点,唐五叔马上意动。

  唐四叔考虑了一下,摇头说:“那我不去了。”带着妻子一起去虽然很好,可是他孩子还小,夫妻都走了,就没有人照顾孩子了。

  而且,他家的太疼爱孩子,离开孩子怕是等于从她身上割下一块肉来,肯定不愿意跟他一起去京城奔波。

  “那……?”唐五叔迟疑着看唐瑾,也没说自己去,意思很明显。

  唐瑾笑着看道:“我是愿意,不过三婆怕是不愿意。”

  唐五叔还有些不明白,唐三爷对大儿子道:“你瞎掺和什么,还以为跟以前一样?你怎么去?让我孙子生在路上还是生在京城?谁侍候她月子?”

  唐五叔刚开始还想说唐五婶没怀,听到最后也明白过来,去几年的话,总会有孩子,真的是不方便,也只能做罢。

  “那我去罢,我想去。”唐三叔出声了。他跟在唐老爷子身边,学了很多东西,一直想跟着去,却又不能次次占了机会。现在大家都不去了,正好轮到他。

  唐转也是要办女儿婚事,先不去,看到结果出来了,询问唐老爷子:“让我三弟去能行么?”

  唐老爷子点点头:“我身体还硬着呢。”

  等散了,唐大伯私下问唐二爷:“我也想去,爹你怎么不让我去?”

  唐二爷反问他:“那你有什么大事需要外出努力?”

  这一下子问住了唐大伯。他是想跟去唐老爷子身边学习,不过听唐二爷的意思,在家里也能学习。的确在家里也能学习,可那与跟在他老身边能一样么?

  不自觉的,唐大伯就想起了唐二婆的话来:什么好处都让老大家的给占了。他心下有些不服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能下场了,一定考个好成绩出来,给大家看看。

  人走的只剩唐瑾与唐老爷子以后,唐老爷子赞许的对唐瑾道:“你做的很对,你也看见了,你想的是你想的,大家想的是大家想的,哪怕你想的与最后的结果没有出入,但你决定他们去留和他们自己决定去留是不一样的。”

  “对,前者会让大家有意见。”唐瑾点头。

  “我可不是事事都让你征求大家意见,无论家事还是公事上,大多时候可不能这样。”唐老爷子叮嘱。

  “我明白,要看情况。”唐瑾笑了。

  第二天,唐瑾就让唐三叔去县上问一下柴家的情况。

  服役的时候,唐三叔与衙门里的人最熟了,也好打听情况。

  柴氏一听到儿子说到这个消息,向来平静的心绪激动的不行,找到唐瑾抱住他就在他脸上亲了好几口,眼里都有了泪花,嘴里感叹着:“我真是有福气啊,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好孙儿!”

第148章 快来订阅我(∩_∩)

  唐瑾看到柴氏这么高兴,心里也跟着高兴,能帮到柴氏让他心里欣慰,他已经开始成为家里人的依靠。

  “我也是有福气,才能遇到这么好的婆。”唐瑾笑着说。

  柴氏放开唐瑾,高兴得双手摸着自己的衣襟,有些无措的说:

  “那、那我需要准备什么?我做些吃的让你三叔带过去……还有衣服,我这些年做了一些衣服……”

  柴氏已经高兴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唐瑾这才发现,平时淡定温和的柴氏也会有这么明显的情绪波动。

  看到柴氏有些乱了方寸,唐瑾提醒她:“那你快去做吧。”

  “哎哎哎!”柴氏一连声的应着,慌忙向着厨房去了。

  柴氏当年嫁到唐家以后,娘家才落了难,她心里明白这种事情唐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没有求什么人。

  当唐瑾考上童子科状元当了官以后,柴氏也想着要请唐老爷子帮自己。

  如果是柴氏年轻的时候,遇到这种事她肯定会开这个口,如今她大孙女都要成亲了,这么些年的人生经历让她做事的时候会从多方面去考虑。

  首先就要考虑娘家那种情况帮助了会不会对孙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唐家。

  在唐家生活这么多年,丈夫儿子孙子孙女都在唐家,对于柴氏来说,唐家已经比娘家重要。可父母弟弟都是血亲,虽然多年不见她心里也在挂念着。

  以前唐家式微不能帮忙,没有希望的时候柴氏还能平静的对待,现在有了希望,她心里怎么也不能平静。最近就一直在考虑着要不要开这个口,会不会为难唐老爷子。

  离着唐瑾离开的日子越近,柴氏心里就越不安,怕唐瑾走了以后没有机会说,也怕说了得来唐老爷子一阵骂,又怕真帮了娘家会给唐家惹来祸事,各种担心。

  现在柴氏听到二儿子说唐老爷子同意去打听情况,心下激动而又感激。

  柴氏做好了吃的东西,又收拾了男女各两套衣服鞋子,边包边对着唐三叔道:

  “前几年我想着再大的事也应该放回来了吧,可是不见动静,那些衙门里的人权势大,我想着怕是又加了刑期。做这衣服的时候,也没想到会让你外爷外婆……穿在身上。”

  柴氏说着就红了眼。其实她做的时候,想的是哪一天怕是会收到让她去收尸的消息,到时候也好让父母干干净净的走。甚至想着或许人死了她都不知道,这衣服怎么也用不上。

  没想到竟然有让父母活着穿在身上的一天。

  唐三叔笑道:“这也是我爷教的好,乖乖勤奋又有天赋,一下子考了个状元当了官,不然我们去肯定问不出什么来。”

  柴氏极为赞同的点了点头,把包好的包袱递给唐三叔:“其实前几年我偷偷去西李村时也打听过,也没打听个什么出来。去县上时想打听,也没什么门路。”

  唐三叔有些意外,他对舅家也有感情,只是断了音讯多年感情已经淡了,不像他娘这样还时刻在心里念着。

  他接过包袱感叹道:“还是当官好。”同时在心里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摆脱白身。

  柴氏递了包袱过去后,又摸出了两贯钱给唐三叔,迟疑的说:“……这个,给你去打点。”

  想了想,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不知道够不够?”要是孙子没当官前,她最多只敢给大半贯钱,也不会再问够不够,因为不够也不敢多给。现在却是敢多给一点了。

  家里富裕了,孙子有前途,银钱上不紧张,她就能有些私心了。

  “差不多了。”唐三叔接过钱,又问,“要不要带点常用的药过去,治点头痛发热的。”

  柴氏本来还想着这件事,一说起话来就忘记了,连忙笑道:“要的要的,你看我一忙竟然忘了。”

  “那我带点去,万一顺当的话,有可能今天不回来了。”

  说完唐三叔又安慰了柴氏几句,跟唐三婶交待了一下,套车时哄着跟在他屁股后要跟他去县上玩的小儿子,说回来给买吃的才得以脱身,往县上去了。

  到了县城以后,唐也不知道认识的人住在哪里,就去县衙门口守着,看能不能遇到熟悉的那个文书。

  等了一阵了,衙门口倒是遇到过几个进出的,不过他一个也不认识,没见什么熟人。

  他觉得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走到衙门口想问一下守门的人,对着站在威严肃穆的衙门口的人突然间就没了那个胆量。

  唐三叔暗自骂自己没出息。

  “你做什么?不要在衙门口逗留。”守门的卫兵冷着一张黑脸问唐三叔。

  一被问起了话,唐三叔的胆子倒是大了起来,笑容温和的再上前了两步问:“我来找黄文书。”

  “你是什么人?”对方声音更冷了。

  唐三叔琢磨着说自己是谁对方也不认识,更不会搭理自己,考虑了一下搬出唐瑾也不会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就笑着说:“我是今年童子科状元唐瑾的三叔,唐安。”

  对方愣了一下,冷硬的脸上突然就绽放出了一个笑容来,态度热情起来:“原来是状元郎的家人啊,你找黄文书做什么?他今天有事没来上工。”

  态度变化这么明显,让唐三叔心下感叹有身份就是不一样,也没想到会这么巧,有些失落。

  “是有什么事吗?有什么事你给我说,我能帮你就帮你,小事的话在衙门里找谁都一样。我叫孟存锐。”孟存锐带着些热情的道。

  唐三叔跟这个人并不熟,不想轻易的将柴家的事说出口,免得这个传了出去,摇了摇头:“谢了,我还是明天再来吧。”

  说完,想起这人态度的变化,他胆子又大了一些,追问:“你知道黄文书家里在哪里吗?”

  “我倒是知道,不过给你说了你怕是找不到,要不这样吧,我快下值了,下值了以后我带你去他家看看。”孟存锐建议着。

  没想到衙门里的人还愿意这么被麻烦,唐三叔心下一边感叹家里有人当官好一边惊喜的笑着应:“那真是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你先去里边房子里坐一下吧。”孟存锐邀请唐三叔进去。

  唐三叔倒是不怕进去,就是怕万一房子里有什么东西恰巧丢了,他进去被发现丢东西会被人怀疑,惹来麻烦,就摇头,说自己在外边待一会儿。

  孟存锐已经看出了唐三叔是个小心谨慎的,也不强求。

  因着在家里收拾了一阵,路上又走了一阵,这个时候已经晌午了,一会儿孟存锐就下了值,领着唐三叔慢腾腾的去黄文书家。

  走了一阵子到了地方,孟存锐敲了黄家的门,黄文书的儿子在门后问谁来了,跑过来开门。

  他看到是孟存锐有些意外,不待说话,就听孟存锐问:“你爹回来了没有?”

  “没有!”这孩子答着,把门给关上了。

  出师不利,唐三叔有些气馁,孟存锐倒是热情的邀请唐三叔吃饭,也没吃多贵的,就是一些家常菜。

  席间两人说了些话熟了,孟存锐再问唐三叔找黄文书做什么时,唐三叔就说:

  “家里不够住了,要盖房子,我侄子就说用石头盖的房子结实一点,可是以前周围也没人用石头盖过房子,就想问一下黄文书,咱们北山上的石头采来是做什么的,可以盖房子么?”

  这个其实孟存锐也不知道石头能不能用来盖房子,就说:“一般有些钱的人房子都是用砖头盖的,石头怕是不成,你看咱们县衙的房子都不是拿石头盖的。”

  “那那些石头采来做什么?”唐三叔好奇的问。

  “铺路呀什么的,肯定有他的去处了。”孟存锐笑道。

  唐三叔跟着笑,态度亲切温和:“听说北山上采石的人都是犯了事的,有很多人,我想着有那么多人采石,石头多的怕也没那么多的路铺,不拿来盖房子做什么。”

  两人就着这个话题说起来,谈了一阵,终于讲到那些犯人身上,唐三叔问起了什么样的情况下服役满了不放回来。

  “哎,那些啊,有些人不好好服役,就增加服役的时间。”或者是守卫看你不顺眼,强迫你做劳力。

  这一点孟存锐没有说出来,他这个人敏锐,已经察觉到唐三叔将话题向着北山服役的人身上带了,不知道唐三叔要做什么,就没说一些阴暗的事。

  “你看咱们都谈了这一阵了,你有什么事就对我说吧,说实话,北山那边的事,我可比黄文书了解的多。”孟存锐亲切的道。

  唐三叔拍了拍放在身边的包袱,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不是临村里有人在北山上服役,托关系到我家请我们帮忙来问问怎么回事,说是早应该回来了,也不见动静。”

  孟存锐豪爽的一拍大腿,哈哈笑道:“看你这小心的样子,我当是什么事,原来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啊!你放心,下午大家上值了后我就去给你打听。”

  唐三叔松了一口气,笑着给孟存锐倒酒,谢过了他。

  两人吃完了饭,又聊了好一阵,孟存锐打听出来唐三叔是唐瑾的亲叔叔,付钱的时候,两人都抢着付钱,唐三叔说:“听让你帮忙了再让你请我吃饭里我心里不安。”

  孟存锐才做了罢,带着唐三叔去找了同僚,让同僚下午代他去上值。

  这时已经到了上值的时间,孟存锐带着唐三叔到县衙里找人打听,问了几处问到了管事的地方,管事的人就问唐三叔:“哪一年的事?”

  “甲戌年三月。”唐三叔连忙道。

  这人就拿了钥匙,带着他们去放文书的库房里找,找了一会儿找到后查了一下,对着孟存锐道:“看记录,两年前已经役满了。”

  说完还看着孟存锐,等着他反应。

  “满了就放出来,还关着人干什么。”孟存锐拿过对方手里的案卷,要去办。

  “可县尊大人今天忙的很呢,没时间……”

  “这种小事还用劳动县尊大人,我找县丞去办就行了。”孟存锐满不在乎的一挥手,带着唐三叔向外走,边走边说,“下次请你吃酒啊。”

  孟存锐带着唐三叔去找了县丞,跑了几处,拿到了释放柴家人的文书。

  眼看天离黑还早着,北山也就在李家村北边偏西二十里处,不算远,孟存锐干脆雇了车,带唐三叔去找人。

第149章 快来订阅我(∩_∩)

  驾着车时,唐三叔人还有些恍惚,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就这么轻易的一下子就办成了?

  那见到他外爷外婆舅舅时,他该说些什么?外爷外婆他们还活着么?

  一时之间,他的心绪极为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