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上一章:第31章
  •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下一章:第33章

  “算了,我回家了,都那么晚了。”甭管妯娌是傻了还是疯了,她都不算陪着玩了,赶紧一溜儿的跑了。

  等前脚魏大嫂一走,后脚二牛就回来了,屁股后头还坠着俩孩子,窝头特别有哥哥样儿的牵着猪崽的胖爪爪,一副生怕妹妹弄丢了的模样。

  杨冬燕刚把小孙女放到旧摇篮里,出门就看到这一幕,顿时乐了:“窝头真不愧是当哥哥的,你比你爹那会儿是靠谱多了。你爹啊,每回都是到处瞎跑,从来不知道牵着弟弟的手回家。”

  窝头爹又不在家,而这话里的另外一个当事人二牛就是满脸复杂。

  如果说窝头牵着猪崽是一副温馨美好的画面,那么大牛牵二牛……

  最可怕的是啥呢?二牛已经忘记了他和他哥小时候长啥样子,他脑补的是现在的他和他哥手牵手一起回家的画面。

  就很那啥啥,说不出的感觉,仿佛一口干了酱油再喝一杯老陈醋加点儿花椒糖盐配猪油的滋味。

  噫——

  “进屋瞅瞅你媳妇和你闺女。”杨冬燕冲西屋努了努嘴,随后示意窝头领猪崽去堂屋,“等下再让你们看小妹妹。”

  窝头纠正道:“是猪小妹!”

  猪崽重重的点头,她觉得她哥说啥都对。

  稍片刻,这俩倒霉娃儿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他们口中的猪小妹。

  还真别说,小杨氏生的俩娃都长得很不错,猪崽是不用说了,她已经长开了,完全是个小胖美人的模样。就连刚出生的……呃,猪小妹长得也不错,脸上几乎看不到褶子,肉把褶子撑开了不少,皮肤也只是略微有些红,看着竟不像是刚出生的娃儿,起码也是养了十天左右的。

  猪小妹被放在旧摇篮里,窝头个头高,毫不费力就能看到。猪崽就矮了点儿,踮着脚尖扒着摇篮边往里头看。

  “她跟你长得很像。”窝头评价道。

  “嗯!”

  “你是猪妹,她就是猪小妹。”

  “好!”

  “要是你娘下回再生一个,就是猪小小妹。”

  杨冬燕:……

  小杨氏:……

  不,不要了,就算不重男轻女好了,家里有俩胖猪崽就够了,真的不需要再来第三个了。

  事不过三懂不懂?

  尤其想起小杨氏她娘当年的表现,杨冬燕真心觉得,再来几头小猪崽,她嫂子得少活好几年。

  “娘,娘你跟我娘家那头说过了吗?”显然,小杨氏也想起来了。

  “说了吧,我让萝卜他爹帮忙去接的窝头,也让他跟亲家母说了一声……”杨冬燕扭头看窝头,“说了吗?”

  窝头先是点头,然后飞快的摇头。

  杨冬燕看得一头雾水:“到底说没说啊?你这啥意思啊?”

  “说了二婶生娃娃了,没说生的是猪小妹啊!”

  这不废话吗?萝卜他爹出门那会儿,小杨氏还没生出来呢!

  “说过就行了,横竖秋收都结束了,等你娘得空了肯定会跑一趟的。”顿了顿,杨冬燕想起来了,这不是有窝头在吗?遂又对窝头吩咐道,“你明个儿去上学,记得跑一趟杨家,就说……”

  “说二婶生了个猪小妹?”

  杨冬燕可疑的沉默了,她觉得她嫂子可能要疯。不过,考虑到就算告诉她嫂子生的是女娃娃,该疯还得疯,所以就无所谓了。

  在心里给娘家嫂子点了蜡,杨冬燕轰俩孩子去堂屋等饭吃。

  这就提醒了小杨氏。

  “我呢我呢?我的晚饭呢?晚饭吃啥啊?”

  “鸡蛋和小米粥。”杨冬燕笑眯眯的回答道,“娃儿生好了,你接下来别想吃肉。咱们家就算炖了鸡,也是大家吃肉你喝汤!”

  小杨氏一脸的生无可恋。

  都这么晚了,炖鸡肯定不现实,好在家里吃得多,除了给小杨氏煮的小米粥外,其他人要么也喝粥,要么就吃面条,加上提前准备的肉燥,味道相当得好。

  第二天,二牛就带着满脸的喜气,赶着牛车带着堂兄弟们出发了。

  临走前他还告诉杨冬燕,要是生意不忙的话,他哥应该会回家一趟。杨冬燕半点儿都不带思念儿子的,大手一挥,说不回来也成,横竖过年前肯定是要回家的。

  就因为她这句话,大牛之后没回家,一直到腊月二十,才晃晃悠悠的往家里赶。

  赶着三辆牛车,带着一群人并一大车的年货,浩浩荡荡的回家了。

  其实这一年,大牛二牛还是很辛苦的,做牲口买卖是既需要动脑子更需要卖力气。就算后来请了小工,可他俩又不是那种会抱着胳膊看着别人干活的人,因此该吃的苦一点儿也没少吃。

  好在,因为请的都是自家的堂兄弟,又是答应了包吃包住的。

  住倒是无所谓,一家子的兄弟住长条炕就成了,只要别冻着,大家对住的需求是很低很低的。

  吃的话,不吃饱了哪有力气干活呢?大牛早就在不知不觉间被杨冬燕影响了很多,随着干活的人多了,他索性请了个附近的大婶子,帮着洗衣收拾做饭洗碗啥的。省事儿不说,吃得也好了,顿顿都是白米饭或白馒头,每顿都有一个肉菜,好吃还管饱。

  也因此,等大牛他们回来后,看着非但没瘦还略胖了一些。

  这时候窝头已经放假了,他在家时多半时候不是自己写功课就是教猪崽认字,还跟猪崽说,她已经长大了,不是以前的小猪崽了,是大猪崽了,再过两年就该上学了。

  猪崽还处于她哥说啥她都信的阶段,尤其对比一下猪小妹,她更觉得这话没错。猪小妹再胖,那也是小小的一只,所以她确实是长大了,以后就要跟窝头一样每天早早的起床出门上学……

  呜呜呜想到就很委屈,她不想早起。

  呜呜呜上学没午饭吃也没点心吃,她不想上学。

  呜呜呜离家以后就一整天看到她奶她娘她妹,她不想离开家。

  猪崽特别绝望,一面学习认字一面在内心里表演花式哭法,满脑子都是要是不去上学该有多好啊!

  “不可能!”窝头怼她。

  “萝卜哥哥和土豆哥哥都没上学!”

  “他们家没钱上学!萝卜娘问了我好几次了,上学要多少钱,还说书本笔墨太贵了,我说我可以把书借给萝卜抄,她说还是算了吧,家里太穷了,还要给萝卜的大哥娶媳妇。”

  小孩子多少都有攀比之心,尤其窝头把上学说得那么好,引得他那俩小伙伴心动不已。本来,魏大嫂家要是不分家的话,倒是能凑出钱来供萝卜和土豆至少一人上学,可惜啊!

  猪崽不觉得可惜,她就是很羡慕。

  好在,随着大牛二牛等人的归来,魏家大院再度热闹了起来,窝头不可能一直盯着猪崽,叫她跑了好几次后,又被杨冬燕说了几句,他就只管自己学习了。

  ——总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哥哥,唉!

  杨冬燕都不知道窝头这孩子是啥毛病,咋就非要逮着猪崽学习呢?猪崽多好养的一娃呢,是贪嘴了一些,但比起她娘,那要勤快太多了。

  叫一声就能帮着剥花生、搓玉米,还会帮忙喂鸡捡蛋,就上回她还跟着萝卜和土豆一起挖虫子挖蚯蚓的,回来全喂给鸡吃,还蹲在鸡窝门口让鸡赶紧下蛋,多下几个,下大个头的蛋。

  总得来说,只要是跟吃食相关的活儿,猪崽都相当得乐意去做,勤快的简直不像是小杨氏生的。

  猪小妹就不行了,都说三岁看到老,杨冬燕觉得三个月也差不多能看清楚了。

  这娃呀,其实是挺好养的,能吃能睡的,关键是懒。

  还在娘胎里时懒得出来,出了娘胎以后除了第一声哭特别嘹亮外,之后都懒得哭。猪崽那会儿拉了尿了都会大声哭,可猪小妹才不,她就算拉了一堆,她也懒得哭一声提醒她娘换尿布。

  甚至于,很多时候她都懒得动嘴喝奶……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娃都不用特地放在摇篮里。入冬后烧了炕,直接把她往炕里一丢,她连动都懒得动,特省心,有时候家里都忘了还有这么个娃儿。

  老魏家的人都觉得挺好,就是杨家那头……

  根据窝头的描述,当他在猪小妹出生后的第二天,跑去杨家告知这个消息后,杨家姥姥听完他的转述,就两眼一翻厥过去了。

  哪怕后来缓过来了,也是每回想起来就掉眼泪。

  等快满月时,小杨氏她娘特地拎了一篮子鸡蛋过来看望闺女,走到村口就听人说,老魏家不得了,天天杀一只鸡。为啥呢?还不是二牛媳妇要吃?

  小杨氏很想反驳,她天天喝鸡汤,肉呢?肉就没瞧见过。

  家里所有人都吃鸡肉,就是不给她吃,有多余的宁可端去给隔壁吃,反正就是没她的份儿。

  她哪里知道,杨冬燕这是还人情啊,人家魏大嫂跑来帮了忙,又不能像给稳婆那样塞钱,那就只能拿吃的喝的还人情了。

  小杨氏还想甩锅,她想说是猪崽吃的,可她不是在坐月子吗?跟谁说?上哪儿甩锅去?

  这个锅呀,算是牢牢的长在她身上了。

  就很苦。

  仿佛吃了十斤生黄连那般苦不堪言。

  然后还要挨骂。

  小杨氏她娘亲自跑一趟就是为了数落她,把她从头到脚数落了一通,还再三叮嘱少吃点儿,瞧着都比年前出栏的老母猪都胖了。

  结果这话叫猪崽听到了,勾起了她可怕的回忆。

  母猪为啥会被杀掉吃肉?因为太胖了。她娘比母猪都胖了,就算上回没被吃掉,那下回呢?

  于是,等亲娘离开后,小杨氏都没能松口气,她亲闺女接上了。

  “娘你少吃点儿。”

  “你别吃了,你太胖了!”

  小杨氏:……你咋有脸说我?

  然而,小孩子也是有自己的逻辑的。哪怕猪崽也觉得自己胖墩墩的,可她小啊!就好比猪小妹也胖呢,可她就是再胖,那也是小小的一团肉。

  “妹妹是小小的一坨肉,我是稍微大一些的一坨肉,你是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的一坨肉。”猪崽试图让她娘理解,太胖了是会被吃掉的。

  小杨氏当场宣告自闭。

  一直到二牛回家,小杨氏都忘不了猪崽对她的伤害。

  “管管你闺女啊!你不在家的这段日子,你知道她把我欺负得有多惨吗?”

  二牛以为她说的是小的那个,毕竟经历过猪崽之后,他也明白小婴儿是很难带的,屎尿不知,又经常半夜里哭闹,对当娘的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当下,他走到炕前,假装要伸手打小闺女的屁股:“你干啥欺负你娘?”

  猪小妹:……可怜无助又肥胖。

  “不是她!是你大闺女!”小杨氏控诉道,“她见天的跑到我跟前说我太胖了别吃了,每顿开饭的时候,她就盯着我的筷子,我一挟肉她就打我的筷子,我一添饭她就抢我的碗……”

  太心酸了,简直就是噩梦!

  “你看看,你仔细看看,我都瘦了!”

  二牛认真的上下打量了一番,憨憨的道:“没看出来。”

  小杨氏觉得吧,这日子没法过了。

  整个年关里,小杨氏都很苦,因为猪崽还没到会看人眼色的年纪,偏过年吃食又多,但凡小杨氏挟了超过三筷子的肉,吃了超过两碗饭后,她就开始作幺,逼着她娘放下筷子离开饭桌。

  ——不能吃太胖哦,会被杀掉的!

  小杨氏新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她闺女快快长大,长到能讲道理听得去话的年纪,她大概就能大口吃肉痛快添饭了。

  过完年后,三辆牛车又拉着人离开了。

  邻县那头的牲口买卖是越做越顺了,大概是因为大牛二牛本质上确实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好小伙儿,再一个他俩还非常诚实守信,尽管杨冬燕认为那是他俩没脑子骗人。

  但不管怎么说,买卖这种事儿本来就是开头最难的,一旦上了正轨后,哪怕扩张是不容易,但要守住还是挺简单的。

  唯一尴尬的是,他俩不知道将来要把这摊子事儿交给谁。

  窝头是不可能的,要是他俩想教窝头做牲口买卖,大概率杨冬燕会先把他俩当牲口卖了。

  杨冬燕啊,在大牛二牛心目中,就是个偏心眼儿的老太太,明明小时候都说娘以后就靠你俩的,你俩就是娘的命啊!结果一转眼,儿子们走开点儿,孙子孙女才是心头肉。

  可撇开窝头之外,还能找谁呢?

  猪崽?猪小妹?

  大牛拍了拍二牛的肩膀:“这趟回去就多在家里待一段时间,跟你媳妇再生一个。都说事不过三,第三个总归是男娃了,到时候咱们这一摊生意,给他!”

  二牛摇头:“生男生女不都是笨蛋?还不如哥你和嫂子再生个聪明娃儿,反正家里已经有个窝头念书了,再生一个不念书就做买卖呗。”

  诚然,多数人都知道读书人是最金贵的,但不代表真就会将所有的孩子都一股脑的往私塾里送。就算家里不差钱,那也是让孩子学会写字、算账,而非一门心思向着科举的。

  偏因为邻县的生意太过于忙碌,二牛还能赶在每年秋收前回家一趟,但大牛几乎都是年前回去年后出门。时间太短了,直接导致窝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亲弟妹。

  “以后再说吧,等回头咱们在这里置办下房舍,让娘他们搬过来。娘以前不也说了,想去城里住吗?”

  哥俩满怀着雄心壮志,只等着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起码不能老是让娘上辈子的儿子来养。

  甚至他俩都盘算好了,等在这里买了铺面、置办了宅子,哥俩就充满自豪的告诉亲娘,看,我俩不比你上辈子的儿子差吧?

  到目前为止,这事儿还差不少,毕竟邻县的铺面本身就不便宜,做牲口买卖需要的地方还大,最好还是带个大后院的,价格实在是吓人。还有宅院也是,普通的四间屋带个天井的小房子,都比他们当初盖六大间青砖瓦房贵多了。

  慢慢来,梦想肯定会实现的。

  而在这之前,窝头先干出了大事儿来。

  因为大牛二牛都不在家,窝头遇到事情都是习惯性的先找奶,哪怕外面人总说他奶是个软面团子,还说他娘凶巴巴的欺负他奶,但就他个人的感觉而言……

  他娘就像爱炸毛的母鸡一样,他奶就跟院子里的大黄狗似的,那就不是一个段数的。

  母鸡就会叫得再厉害,都扑腾着翅膀上天了,只要大黄狗抬一抬眼皮轻轻一撇,母鸡瞬间蔫巴了。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在他心里过了一圈,他完全没打算说出来。直觉告诉他,就算他娘仅仅是一只爱炸毛的母鸡,也一样能把他啄得满头包。

  但遇到正事儿时,他依旧选择找他奶。

  “奶,先生让我去县里考试。”

  窝头通知这事儿时,已经是腊月初了,杨冬燕满脑子都是今年买啥年货,乍一听这话,她就稀罕上了:“咋的,你们先生也开始作幺了?每回过年前都要考试,这次还作出新花样了?上县里考试?谁给你们考?他还得去寻摸个地儿?”

  “不是先生安排的,是去县里考试,考县试。”

  “你不是说你先生让你去考试吗?”

  “是他让我去的,但不是他安排的。”窝头耐着性子解释道,“到时候,管考试的人是县太爷。”

  杨冬燕还在思考之中,站在旁边竖着耳朵偷听这祖孙俩对话的方氏,一个没绷住,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我的娘哟!县太爷!”

  “县太爷有啥稀罕的?”杨冬燕满脸的嫌弃,又问窝头,“你说的那个县试,是考秀才不?”

  “不是,是考童生。”

  在窝头的解释下,杨冬燕终于明白了这里头的具体情况。

  原来,读书人非但不能直接考状元,甚至连考秀才都要经过好几轮考试。

  窝头说,有县试、府试、院试,全部通过以后,才能去考秀才。

  “那要是考不过呢?”

  “下次再考呗。反正先生说了,这些都是每年都有的,考秀才也是一年考一回。还说,有些地方的县试是一年两回的,多考几次肯定能考出来的。”

  杨冬燕十分得不解,她真的完全不记得上辈子次子科举有这个步骤了。

  难道不是直接去乡试吗?通过乡试就是举人,之后第二年的初春参加会试,通过后再参加殿试,由皇上亲自选出一榜二榜三榜……

  她记得她上辈子的倒霉儿子,乡试考了两回,第一回 还落榜了,第二回才考过。之后倒是挺顺利的,就是别家是三元及第,他屁都没有。连策马游街都没他的份,甚至就连入翰林院,靠的都是他爹的人脉,不然他一个二榜末尾的进士,凭啥去翰林院?

  认真的回想了一下,杨冬燕觉得自己肯定没记错!

  因为她次子参加科举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呢,就算当时长媳已经进门了,但府上的中馈还握在她手中,包括次子参加科举前的一应准备,全是她亲自安排的。

  所以……

  杨冬燕不由的长叹了一口气,她觉得她应该是找到了真相。

  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而真相就是,她跟她上辈子的儿子们并不是在一个世界里,可能是佛经里说的,佛有三千世界,也可能是她以为眼睛一闭一睁,就一会儿工夫,实际上却已经过了千百年。

  一个没忍住,杨冬燕伤心上了。

  哪怕原先就没抱什么希望,可她不还是盼着有朝一日能见到她的……宝贝孙子吗?

  她的修哥儿,她的侾哥儿,奶可惦记你俩了!

  还有她那俩倒霉儿子,也有那么一点点惦记。

  等大牛二牛再度回来时,看到的就是个被抽空了精气神的老娘。

  他俩吓坏了,然后逮着各自的媳妇就是一顿念叨,直到老娘不容易啊,一个寡妇家家的拉扯他们哥俩长大太不容易了,你俩就不能收着点儿?干嘛要气她呢?

  方氏:……

  小杨氏:……

  六月飞雪都说不尽她俩的冤屈。

  俩人之中比较聪明的方氏,直接反手指向自己:“你看看我!你看就我这个怂样儿,还能跟娘过不去?娘一张嘴就能让我家祖宗十八代都在天上飘,娘一抬手我立马能给她跪下磕头叫祖宗,娘一咳嗽就跟那盛夏打雷似的……”

  “我还跟她过不去?我凭啥啊?我啊,你媳妇我就是个窝囊废!”

  “那就是二牛媳妇?”话音未落,大牛就自个儿给否了,不可能是小杨氏。

  大牛觉得他媳妇那么聪明都拿他老娘没辙儿,二牛媳妇都蠢上天了,她要是真敢尥蹶子,搞不好他娘能叫上全村人,并南田村所有姓杨的,一齐上阵讨伐小杨氏。

  那画面太美,让人不忍心看。

  作者有话要说:  杨冬燕:你咋这么了解我捏? →_→

第057章

  方氏真的服气了。

  要不咋说儿子了解娘呢?二牛暂且不提, 反正大牛心里是门儿清。

  “罢了,我也不瞒着你们,还不是因为窝头回家说, 他要去县里考试?”方氏一脸的无奈,她比杨冬燕要好一点儿, 因为完全不知道科举的流程, 所以无论窝头说了啥,她都能坦然接受。只是这么一来,她愈发不解婆婆到底在搞啥。

  “去县里考试?”

  “对呀。其实我也纳闷呢,横竖窝头年岁还小,先生要他考就去考呗,考不上不也还能明年再考吗?真不知道娘到底在担心个啥。”

  大牛低头寻思了一下:“大概是窝头从来也没离开过她,心里放不下吧。”

  这么说倒也能解释得通。

  “那咋办?”

  “也没啥,娘实在要是放不下心,到时候就让她一道儿去呗。”大牛忽的想起来了,“说起来, 娘这辈子还没去过县城呢, 是该带她去县里逛逛, 长长见识。”

  方氏就觉得这话听着怪怪的,吧唧着嘴认真的品了一下:“瞧你说的, 娘啊, 她老说她上辈子是县太爷的老娘,还能稀罕去县里?算了算了, 你要带就带吧。”

  一旁的小杨氏先前始终没吭声,这会儿倒是忍不住了:“县城啊,我也想去。”

  这话当然是冲着二牛说的,只是二牛听了, 嘿嘿一笑,随后张嘴就道:“那你就接着想呗!”

  小杨氏:……

  于是,等杨冬燕恢复了平静后,看到的就是一只自闭了的猪崽娘。

  杨冬燕完全不好奇小杨氏遭遇了什么,只唤了窝头到跟前,仔细的询问道:“先生说了啥时候去县里考试不?家里要帮你准备啥不?”

  窝头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最后摇了摇头。

  “是不用准备还是你忘了?”

  “不知道啊,倒是先生说,等过完年后,让我爹去一趟村学里。”

  杨冬燕明白了,这起码说明了考试肯定是在正月之后。不过与此同时,她又忍不住嫌弃起来:“找你爹有啥用?他懂个屁!回头奶陪你去!”

  等过完年,都等不及开学的日子,只正月初二这天,杨冬燕就带着窝头往南田村去了,同行的还有二牛和小杨氏,以及他俩一人抱着一只猪。

  就是猪崽和猪小妹。

  小杨氏嘴欠得很:“娘是先跟咱们一起去老杨家,还是直接往村学那头去?娘你还拎着那么多东西,我看要不别去老杨家的,省得我娘以为这些都是送给她的。娘你……”

  “闭嘴!”杨冬燕没好气的怼了她一句,成功的让这个世界恢复了安静。

  不过,她也确实没打算先去老杨家,等进了南田村就领着窝头径直去了先生家里拜年。

  正月初二跑到别人家里拜年也是绝了……

  好在,先生家的女儿嫁到了镇上去,离得太远了,就算今个儿要回门,估摸着到了都是快晌午了。他们家的儿子又都陪着儿媳回门去了,等杨冬燕过去时,家里就俩口子并两位老人。

  杨冬燕就特直接的送上拜年礼,之后就开始询问考试的事情。

  看到那一大块至少五六斤的猪肉,先生就很懵,眼见他媳妇就这么拎走了,他赶紧收敛了心思认真回答杨冬燕的问题。

  在先生的解释下,杨冬燕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儿,包括县试的大概时间,以及所有的准备工作。

  之所以说是大概的时间,是因为他们县里一般都是二月中下旬到三月初考试的,但具体的日子尚未确定,多半都是考前一个月才在县衙外公布的。

  至于准备工作……

  “一份学生履历,写清楚学生本人的年岁籍贯体型相貌,学生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名讳,是否在世等。还要准备一份互结书和一份具结书。不过大可放心,多半东西我都会帮忙写的,到时候可能还要去魏家那头请族长出面证明,唯独请廪生作保一事,需要你们家准备一份礼物。”

  说到这里,先生就很可惜。

  他当初考上秀才都是磕磕绊绊的,挂榜尾考上的。这要是能考上一等秀才,即廪生,那就既能从朝廷领取米粮钱财,还能靠着每年给应考童生作保挣不少钱财。

  拉拉杂杂的说了一堆,先生脑子里回想着方才那一大块猪肉,安慰道:“老太您大可放心,到时候我也是会一同去的,窝头还有几位同窗都会一并去县城考试。”

  他没说的是,其他学生最小也有十二三岁了,只窝头年岁最小,但把握却是不小。

  杨冬燕一面放下心来,一面又想起了上辈子的事儿,迟疑了半晌,终是忍不住问了出来:“我还想问一个事儿,咋的我以前听说,有人考科举就直接参加那个啥啥乡试?不考秀才能考乡试不?”

  “平头百姓不能。”

  “啥意思?”

  “要是家里本来就是官宦人家,或者家财万贯的那种,就可以。”先生笑了一下,“其实没那个必要的,花个几百两银子就图一个秀才的功名?可花钱买的不可能是廪生,既不能拿钱财,也没旁的用处,何苦呢?”

  杨冬燕皱了皱眉头:“先生的意思是,花个几百两银子能买个秀才的功名?”

  “对!其实也不一定是几百两,有些地方便宜百八十两大概就够了,像一些郡城,只怕得要上千两。”先生摇了摇头,“总有那钱多烫手的人,朝廷也不管这个,横竖多几个秀才也没啥影响。”

  “呵呵,先生说得对。”

  娘的那些败家玩意儿!

  真当是孙卖爷田心不痛,大几百两乃至上千两银子就这么轻飘飘的送出去了?

  出了先生家的门,杨冬燕气得嘴皮子不停的拨弄着,是没出声,但明显是在心里骂人呢。

  就这还嫌不够,等去杨家晃悠了一下,杨冬燕领着窝头就往家里赶,让窝头走在前头,她略慢一步跟在后头,抓紧时间压低声音骂儿子。

  中心思想就一个,败家玩意儿把家业守好了,老娘在地下看着呢!

  当然,骂人的时候特别容易泄露某些信息,譬如质问为啥不自己考童生、秀才,非要拿大把的银子去买,又说她就不同了,老娘就不花这个冤枉钱,靠自己!

  当夜,刘家兄弟又做梦了。

  许久不曾发飙的老太太再度开麦。

  骂得刘家兄弟二人在梦里表演原地升天。

  梦醒之后,王爷就觉得特别委屈。他没参加科举啊,作为袭爵人,他将家里唯一的一个国子监名额给了弟弟。当然,他弟还是很争气的,二榜进士,入职翰林院呢。

  所以他咋就变成败家玩意儿了?他败啥家了?

  比王爷更委屈的人是刘二老爷,堂堂永平王府的嫡出二爷,咋可能跟平头百姓一起从童生试慢慢往上考呢?他是有豁免权的,直接跳过前面那些,从乡试开始考。

  明明是老太太啥都不懂,咋就变成他败家了?

  心里苦啊!

  等等,这不对啊!

  兄弟俩一碰头,简单的对了一下梦里的信息,顿时惊了。

  “这么说,老太太是真的打算参加科举了?我还以为她说着玩的呢!”

  ——要科举用书也不一定是真的打算参加科举,也有可能是见不得儿子们享清福,故意搞出点儿事情来折腾他们。

  “我倒是不曾怀疑过这一点,可这都好几年过去了,我还以为老太太知难而退了。”

  ——谁还没个年轻气盛的时候呢?刚启蒙时,想的是我考上了状元以后要如何策马游街,可读书久了就知道,有些事情梦里想想就得了,别太当真。

  结果,老太太还真就跟自己较上劲儿了?

  更离奇的是,原来阴曹地府不光有科举制度,居然还是从童生试开始的,而且照老太太的说法,她打算参加县试了?

  可把她能耐的→_→

  哥俩互相倒了下苦水,之后还是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还是那句话,他俩不信老太太能高中,哪怕仅仅是个简单的县试,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过的。

  而此时的永平王府早就出了孝期,府中各人都忙碌得很,这要是老太太又要这个要那个,他俩还得吩咐下人去办,可既然老太太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骂他俩过过嘴瘾,那就……

  该干嘛干嘛去呗。

  不得不说,人的适应力果然是非常强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