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作者:叶萱

编辑推荐
我陪伴你成长,我带你去远行,我教你说“谢谢”“你好”“我爱你”,
我把最美好的世界摊开在你面前,我只愿,你能爱这个世界,并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最温情动人的暖心亲子故事,红遍新浪微博,千万读者点赞
叶萱继畅销书《纸婚》后暌违5年全心抒写爱的备忘录
继龙应台《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后最受欢迎的大爱之作
妈妈80后+孩子10后+家有子、女的成长画面
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

内容推荐
懂得眷顾亲情的人,往往更容易幸福。
作为一名拥有多部畅销作品的作家,叶萱仍然觉得此生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一双儿女,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奇迹。
她在等待孩子长大的漫长时光里,通过有趣生动的亲子故事,以及养育孩子过程中对亲情的感悟,一点点写下这些有期待亦有反思的文字,读过的人都说:“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美好的暖心亲子散文。”
喧嚣俗世,我们忙着安身立命,不自觉就有了一颗沧桑的心。然而因为“为人父母”,我们才可以在八小时以外,在拖着疲累身体打开家门的瞬间,找回童年的烂漫与不设防的温柔。
或许,这才是上天赐予每一对辛苦养育儿女的父母一份最丰厚的礼物。
最有爱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让自己回到童年,和孩子们一起,重新长大一回。那是一场后青春时代的“逆生长”,是你的生理年龄在变老,然而托孩子们的福,才有机会体会那些懵懂目光背后澄澈的心灵,以及有机会弯下腰,体验100厘米世界中,那些真纯的好奇与热切的张望。
我倾尽全力教予你善良正直,不过是期冀你用温柔的目光看待周遭,以及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推荐1:一本父母必读的亲子成长手记
这是一本最温情动人的暖心亲子故事集,温柔,轻松,感动,美好。80后版《目送》《孩子你慢慢来》。没有丝毫说教成分,然而却能从中学到最实用的母子沟通技巧和方式。
推荐2:叶萱继《纸婚》后暌违5年全新温暖力作
2009年,叶萱出版了《纸婚》,这本直面80后新婚生活的小说,以其轻松写实、蕴涵哲理的独特风格,拿下了当年婚恋小说的销量冠军,并成为众多小夫妻顺利度过婚姻磨合期的必读书。这本《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延续了《纸婚》温暖、真实、细腻、睿智的风格,亲子故事生动有趣,读来忍俊不禁,同时又富有哲思,任何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读来都容易产生共鸣。
推荐3:为人子女必读,写尽亲情,感人至深的大爱之作
“当所有的爱都把人越拉越近的时候,唯有妈妈的爱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作者叶萱在养育了一双儿女后,对生命、亲情、生活都有了全新的感悟,笔触温柔,字里行间流露出款款深情,关于孩子,关于父母,关于陪伴,关于离别,关于生命,感动无数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同时还能引起对亲情的思考,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暖心故事。
推荐4:80后妈妈+10后孩子+家有子、女的成长画面
80后白领妈妈,两个10后孩子,属虎的女王姐姐+属兔的忠犬弟弟。妈妈:“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姐姐:“幸福就是有弟弟。”
弟弟:“有姐姐真幸福。”
妈妈:“有你们,妈妈才真的幸福。”
家有二孩,固然会有经济压力、精力难顾等问题,然而因为孩子们之间那些相亲相爱相关怀的存在,让我们生命中的麻烦缩减到不足1.5倍,而欢喜却放大到2倍以上,甚至更多。1.5倍的麻烦与2倍的欢喜,就是生命最生动处,暖融融的光辉。
孩子们因为彼此的存在,非但没有被分走50%的爱,反而拥有了200%的爱。
推荐5:积极向上,温暖治愈的爱的备忘录
作者在书中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循着叮叮和咚咚两个宝贝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成长足迹;循着作者和父母亲人的故事,我们又仿佛看到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画面。亲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透过叶萱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种永不可分割的深厚情感。

自序:爱的备忘录
夜晚,孩子们终于睡着了。
洗完女儿的衣服,刷完儿子的奶瓶,给两个吸管杯装上温水,再把明天上幼儿园需要的小书包准备好…回到卧室时一抬头,挂钟的指针已经指在10点半。
卧室里的小床上,那两个不久前还拎着扫帚或是吸尘器吸头追逐笑闹的小人儿已经发出均匀的呼吸。被子被蹬开了,他们仰躺着压在被子上,惬意地摊开小手小脚,一个睡成“大”字形,一个睡成“太”字形。
我走过去把被子从他们身下拽出来,轻轻覆上鼓鼓的小肚皮,再调低一点台灯的亮度,顺手摸出手机,打开手机备忘录,匆匆记下这一晚,这两个小家伙给我带来的欢笑与惊喜。
是的,我怕忘记。
我怕忘记一岁多的小男孩叉腰站在客厅里,瞪着眼睛气鼓鼓地强调:“我现介非强星气(我现在非常生气)!”
也怕忘记三岁半的小女孩娇羞地伏在我怀里,用两根手指比画出一指尖距离,糯糯地说:“妈妈你不出差了吗?妈妈我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点想你了,所以哭了一点点,就一点点。”
还有三岁半的姐姐撒娇说:“妈妈我想吃冰棍。”而一岁多的弟弟反倒用哥哥一样的语气斩钉截铁地回答:“明天睡醒七(吃)!”

这些重新翻看时总能让我莞尔一笑的片段,其实许多都是在游乐场里、回家路上甚至吃饭过程中匆匆写就。有时候,因为忘记介绍背景,许久以后再翻看时,我甚至记不得我的小男孩当时是因为什么事而“非强星气”。但幸而还有这些零星记录,让我在一段时间后,有闲暇坐下来慢慢梳理他们的成长时,至少还能记得曾有那么一瞬,他们说过那样一句话,有过那么一段生动的表达。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点点摸索出的相处之道——尊重你的秩序敏感,蹲下身看着你的眼睛交流,用童话的方式说服你的执拗,在每一场力所能及的参与中更加热爱生活…甚至于,我幻想着,所有这些思考与心得,或许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在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告诉你,妈妈曾经怎样爱过你:妈妈的爱,就像这些备忘录里的文字一样,渗透在你生命的每一个细节里!
到那时,你眼中的妈妈,说不定已经有了三两皱纹、零星白发,但沿着这些旧时的文字,或许你看得到那些笑声、足迹,甚至妈妈昔日光洁的面庞。
我们才能拥有你们多少年呢?
那个昨天还在襁褓里闭着眼睛哇哇大哭的婴儿,莫不是一眨眼就学会了翻身与爬行?莫不是在父母心急火燎的盼望中,突然就喊出了一声“妈妈”?那个小孩子,他似乎前一天还在摇摇晃晃学走路,但没过多久就已经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你明明还记得他钻到你怀里时搂紧你脖子的模样,但站在你面前的小伙子已经开始拒绝你的拥抱和亲吻。还有那个披上婚纱的漂亮新娘,你明明应该只有四颗小乳牙,喜欢坐在爸爸的肩头开心地笑…
歌里唱: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其实就在这儿啊:在许多妈妈的手机备忘录里、微博微信中——我们点点滴滴的记录,是为了分享,更是为了珍藏。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原谅我不能二十四小时陪在你身边,孩子。但我愿意在可以陪伴你的时候,尽可能记录下你闹的笑话、打动我的瞬间,还有那些心情与感悟。我不想“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而是,我希望到我眼睛花了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片段让我记得,在我最好的年纪里,我曾目睹过你花蕾般的绽放。
所以,这是一本用手机备忘录写就的亲子书。
是用许许多多爱与温暖的片段,印证我、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引子
宝贝,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不会把对你的爱分出50%给弟弟,恰恰相反——他们给你100%的爱,也给弟弟100%的爱。在这个基础上,你爱弟弟,弟弟也爱你,于是在长辈们100%的爱以外,你们因为彼此的存在,而真正拥有了爱的加倍。

200%的爱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有时,我爸会开玩笑,问我:“让妈妈再给你生一个弟弟好不好?”
我果断摇头,“不好!”
怎么会好呢——有了弟弟,我的零花钱就要少一半,爸爸妈妈的爱也要少一半(虽然估计我妈吼我的次数也会少一半吧),说不定他们还会重男轻女,从此我失去的将不仅是一半的关注,还有可能是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甚至全部!
这当然不会是捕风捉影,因为据说,在我出生那天,秋高气爽的天空下,海边一个有花藤树荫的小院里,爷爷一直在开心地擦一口小锅,说是要“擦干净了给孙子热奶喝”。可是随着姑姑跑回家报信说“生了个女孩”,爷爷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站起身啪地一下把擦了一半的锅摔远,转身就走。怒气冲冲的爷爷在那一瞬间满怀绝望: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只有一个儿子的他,绝后了!
没人知道,二十几年过去,我一直为这个“据说”耿耿于怀,哪怕后来爷爷奶奶对我也很疼爱的时候,我都仍然无法忘记那个划出一道抛物线的小奶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近乎偏执地热爱着“独生子女”政策,从不吝于表达自己作为独生子女的幸福感——没有人和我抢爸爸妈妈,他们赚的钱都给我一个人花,所有人都宠着我,我在蜜罐里长大,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孤独!
彼时,我二十五岁,给杂志写专栏。我近乎宣誓一样书写下自己作为独生子女可以独占一份关爱的心理优势,言之凿凿:未来,为了不失公平,为了全情投入,我的人生也只能容纳一个孩子!
然而,仅仅过了六年。
六年后的2011年,隆冬,我最爱的外婆病危了。我亲眼看着我妈和小姨每天在医院里照顾她,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姐妹俩抱头痛哭。那是腊月二十四的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守灵,听她俩絮絮叨叨从小时候顽皮淘气的故事开始讲:讲我妈如何调皮,翻墙头偷隔壁大叔晒在自家院里的螃蟹腿吃,出来时给不擅爬墙的小姨带一兜;讲我妈打碎了家里的碗,跟小姨商量说“妈最疼你,你就说是你打碎的”,憨厚的小姨点头答应,谁知当晚就被我外婆狠揍一顿;讲妹妹从不记姐姐的仇,下次姐姐翻墙再去爬树摘果子吃,妹妹还在外面放风,等着姐姐给自己带果子下来…
直到多年后,姐姐读完大学,妹妹进了工厂,姐姐在此后很多年里都时刻惦记着要给妹妹买点什么,妹妹家有新鲜食物也总要送一些到姐姐家里来。姐姐的女儿和妹妹的儿子在小时候互相深深嫉妒着对方,因为都一直觉得自己的妈妈爱对方多一些,自己的妈妈简直不是亲妈,怎么看怎么像后妈!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妈、我小姨、我、我表弟,我们四个人哭得稀里哗啦,我表弟甚至对我说:亲眼看着一个亲人咽气,实在是太残忍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不在了,他申请一个人进去送行,女人们还是在病房外面守着好,不然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太让人崩溃。
我在那一刻想,如果这是我的亲弟弟,该多好。
腊月三十,我们去给外婆烧“头七”,我再一次被小姨的一句话戳中心脏——她跪在外婆的骨灰盒前,哭着说:“妈你放心吧,过年的东西姐姐都给我准备好了,什么都不缺…”
也是这一年,我爸的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我的姑姑们依次来到我家,每个人都拿出一张房产证。她们似乎并没有考虑万一自家兄弟生意失败,自己会不会流离失所,只是平静得好像拿出压岁钱那样拿出房产证交给我爸去抵押贷款。中间表妹想卖掉旧房买新房,四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钱的问题自己想法解决,绝不可以找舅舅要房产证,在舅舅缺钱的时候,任何人不准让舅舅伤脑筋。表妹恍然大悟道:“哦,我忘记我舅拿去抵押了,那我再想办法吧。”
这就是我生活着的家族——没有大款,只有普通人,过着吃穿不愁但也无从奢侈的生活。我从小并不喜欢大家庭的喧闹,但长大了,当我们不得不参与很多事件时,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因生在一个如此和睦、亲近、不孤独的环境中而心存感激。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兄弟姐妹的支持,在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几次劫难面前,是何其重要!
到这时,我终于不由自主地想:我的宝贝女儿咚咚,她若有病有灾,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和她互为生命保障?若我和阿呆哥年迈,卧床不起,即便请了看护,她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忙得过来吗?谁能和她替换?谁能替她分担?谁是她的支持?谁可以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仍让她感受到来自婚姻之外的血缘亲情?
很遗憾,这些我都没有。我和呆哥,我们必须健康地活着,努力工作,随时面对上面四个老人的老去与疾病,还有下面孩子的学业、小病、就业、婚嫁…以超常的斗志和精力把事业、养老、儿女等诸多问题一一化解。没有人分担,我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身处异乡的儿女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这不单是社会保障的范畴,毕竟除了物质医疗以外,还要顾及他们的精神需求——分开得太远,照顾不到;都来济南,住在哪里,周围有没有医院超市,能否经常看儿女孙辈承欢膝下;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房子买电梯房还是多层无电梯二楼以下楼房,多大面积,将来是否请保姆…真的生活,就是这样,琐碎得一地鸡毛,偏偏你不考虑哪根鸡毛都不行。
所以,我真的从没有哪一刻像此刻这样,真心希望我的咚咚能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她互相扶持,彼此关怀。
这就是六年过去,当我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小女孩的妈妈之后,我所关注的世界,所发生的改变。
因此,三十岁这年,刚好符合“双独政策”的我和阿呆哥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了:哪怕再经历一次怀孕辛苦与生产之痛,再多花费一些买奶粉、尿裤、玩具的银子,再少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也要再有一个宝宝,陪咚咚。性别无所谓,只要两个人能真的相亲相爱。
于是,有了叮叮。
“叮叮”,顾名思义,是和“咚咚”配套的。
咚咚这名字源自新生命的敲门声,是小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铿锵有力的心跳。而叮叮,是咚咚的小搭档,是“泉水叮咚”的济南城里,一对叮咚叮咚的欢喜组合。
他们相差一年零九个月——当叮叮像一颗小种子那样住到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咚咚刚过完一周岁生日,她懵懂地张大眼睛,听妈妈说:“咚咚,你认识叮叮吗?”
咚咚摇头。
妈妈拉着她的小手,轻轻摸妈妈还没有鼓起的肚皮,告诉她:“这里面,有一颗小种子,TA会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钻出来变成一个小宝宝,像咚咚这样有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指头。TA是你的弟弟或者妹妹,是世界上除了爸爸妈妈以外与你最亲的人…”
咚咚似懂非懂,小心翼翼地摸一摸妈妈的肚皮,然后抬起头,咧嘴笑了。
后来,妈妈的肚皮真的越来越大了,咚咚欢乐地注视着这种变化,每天都要拥抱妈妈的大肚肚,还要掀起衣服亲吻妈妈的肚皮。而每到这时,那些孕晚期的腰酸背疼耻骨刺痛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眼前这个一岁多小女孩笑眯起来的眼睛,让你觉得生命本身便是最美的童话。
一直到生产那天。
早晨6点半,羊水突然哗啦一下子涌出,我和已经有过实战经验的阿呆哥有条不紊地拎起待产包往门外走,然而走到客厅里的时候,突然看见奶奶抱着睡眼惺忪的咚咚从卧室里走出来,咚咚不明所以地看着我,似乎很纳闷这个时间妈妈为什么不继续睡觉,反而穿戴整齐站在门口?
也是那一瞬间,我哭了。
在阿呆哥催我“快点快点”的敦促声里,在奶奶小声告诉咚咚“你要有个弟弟妹妹啦”的欢悦音调里,在爷爷略有些慌乱的团团转里,我一把搂过我的小女儿,泪流满面。
那一瞬间,我竟然涌出强烈的心酸,我在心里说:对不起,宝贝,等妈妈再回家来的时候,你就不是妈妈唯一的宝宝了。
没人知道那一刻我有多愧疚,我似乎到这时才想起,我把叮叮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前并没有征求咚咚的意见。
这种糟糕透顶的情绪影响了我很久,在去往妇产医院的路上,在走进待产室的瞬间,在阵痛每一次袭来的时候,我都靠翻看着手机相册里咚咚的照片撑过来。我无法言说那种矛盾的情绪,我甚至有些茫然:咚咚,叮叮的到来到底是为你好,还是伤害了你?
直到“哇”的一声啼哭,叮叮来到这世界。
助产士乐呵呵地问我:“你头胎是男孩女孩来着?”
我说:“女孩。”
她笑了,“这次想要男孩还是女孩?”
我真心叹口气,“都行,女儿吧,女儿比较乖。”
她笑出声了,端着手中婴儿的小屁股给我看,“看,男孩女孩?”
这真难为死我了——600度的近视眼,从床头看床尾一片模糊,只看见一团红彤彤的肉体,比咚咚刚出生时起码瘦了一圈!
见我费劲地瞅,助产士终于好心揭开谜底,“男孩呀,儿女双全,真好福气!”
向老天发誓,那一瞬间我在惊喜之余竟然还有些害怕!我看着那个小小娇弱的婴孩,我知道我爱他,可我无法压抑内心深处乱七八糟的恐惧,我甚至冲动地想过:从现在开始,如果我们家有任何一个人对男孩表现出更多的疼爱并因此忽略了女孩,我都将以无比凶悍、毫不近人情的姿态,将这个人从此隔绝于咚咚的生活之外!
开解这一切的,是那天晚上我和我妈在病房里的对话——当我说出自己的焦虑时,我妈斩钉截铁地答:“有什么好愧疚的,又没说咚咚必须要照顾叮叮、谦让叮叮,虽然大的得照顾小的,可是男的还得照顾女的呢!”
咚咚,不得不承认你外婆真是个天才,她一句话就让你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你俩只不过相差一岁多,用不了多久,你们走在一起时甚至会让人误以为是双胞胎,你们都是小孩子,自由自在成长便好,本就不会有偏心,所以谈什么亏欠?
也真的是这样,咚咚,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他们不会把对你的爱分出50%给弟弟,恰恰相反——他们给你100%的爱,也给弟弟100%的爱,在这个基础上,你爱弟弟,弟弟也爱你,于是在长辈们100%的爱以外,你们因为彼此的存在,而真正拥有了爱的加倍。
至今,我都记得那个场景:夏末,两岁半的你从外婆家度假回来,一路噔噔噔爬上五楼,门一开,像小炮弹一样冲进家门,一眼看见被奶奶扶着站在玄关里冲你咧嘴笑的叮叮,你大喝一声“叮叮,我想你了”,然后冲上去紧紧抱住他,而他也紧紧抱住你,你们流着口水相互亲吻(或者是“互啃”?)长达十分钟之久,一度造成玄关附近的交通堵塞。
然而,所有人都觉得,再没有比此刻更好的时光了。
你们看,叮&咚,你们那天秤座的妈妈,一辈子晃晃悠悠缺乏决断,然而现在她深信,她这辈子做得最果断、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把两个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从此,她有200%的勇气、200%的耐心、200%的爱…因为你们,她如此富有。
原来,是我要谢谢你们呵,我亲爱的宝贝们。
是真的,说“谢谢”!
作为“双独夫妇”,我们有一个属老虎的女儿和一个属兔子的儿子。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物质,只为他们在未来的悠长时日中能够共同成长、相互扶持、彼此依靠。我们也曾担心姐姐是否能够接受弟弟的存在,却没想到从一开始,他们就住进了对方的眼睛里,以对独生子女而言无法体验的方式,彼此牵念。

你们眼睛里的彼此
姐姐咚咚第一次见到弟弟叮叮的时候,是叮叮出生后的第二天。
那是冬天,一岁零九个月的咚咚姐姐手抄在羽绒服口袋里,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表情镇定地信步踱进病房,一进门就看见坐在床上的妈妈一脸坏笑地问:“宝贝,叮叮在哪里?”
咚咚姐姐乐了,她开心地扑向妈妈身上盖着的被子,豪迈地掀开,表情却瞬间变得迷惑——那个每天都要摸一摸、亲一亲的大肚子哪里去了?妈妈明明说过那里面有叮叮的呀!
她抬头,看见妈妈乐呵呵地指着旁边一张小小的婴儿床上的一“坨”小小的、红彤彤的肉肉告诉她:“那里,那是叮叮,你的弟弟。宝贝,你有弟弟啦!”
咚咚姐姐惊讶了,她小心地凑到婴儿床前,各角度端详了起码五分钟,这才伸出手摸一摸弟弟的脸。大约觉得弹性很不错,姐姐高兴了,迅速张开五指,使劲,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