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不开水果店,你们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当饭吃!”

  小美指着甜儿:“让她跟你说,都怪她。”

  甜儿很冤枉,她真没想到水果那么便宜,果农们那么热情。苦着小脸大概说一遍,就为自己辩解:“我也是觉得他们挺可怜。这么热的天坐在街角半天没人光顾。看到我们跟看到救命药一样。娘,我保证没下次。”

  没花多少钱,弄来这么一堆东西,看起来都很新鲜,杜春分就说:“仅此一次。”

  “娘太好啦!”甜儿抱住她的腰。

  杜春分嫌热,抬手拨开她。

  老杜轻笑一声。

  甜儿不禁转向他:“爷爷不信?我可以发誓。”举起手来。

  老杜:“家里这些水果吃完之前我信。吃完了可就说不准了。”

  小美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甜儿张了张口,道:“多吃水果对身体好。再说了,吃完就得买啊。”

  老杜道:“你下次还这么买,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下下次身上的钱不花光别想走出那条街。”

  甜儿笑道:“怎么可能。爷爷,现在又不是前清民国那会儿。”

  老杜道:“确实不是。但这里的人敢。”

  甜儿不信,觉得她爷爷吓唬她。

  老杜道:“这里离首都远,离港城也远,离天府之国也远,又不像宁阳那边是重工业基地,交通不发达,山多地少人穷,文化普及程度不高,却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民风彪悍,你说他们敢不敢拦着不让你走?”

  甜儿想一下:“滨海的人也穷啊。”

  老杜:“滨海有工厂有港口,土地肥沃,这边什么也没有。”

  小美不赞同:“爷爷,爹说这边离海近。”

  老杜点头:“确实离海近,两百多里。国家怎么不在这边设个经济特区?”转向甜儿,“你要说滨海,你出去这一圈也看到不少人,滨海的人看起来有钱,还是这边的人看起来有钱?”

  平平仔细想想,忍不住说:“滨海。精神面貌就不一样。”说出来她奇怪了,“爷爷又没出去,怎么这么清楚?”

  老杜笑道:“我不用出去看。来的路上路面颠簸的险些把我的胃颠出来就知道了。你们在滨海也坐过车,在宁阳也没少坐车,进了市区有这边颠吗?”

  甜儿仔细想想,“从家属大院出来颠,到市区就好了。”

  老杜道:“家属大院那边的路是石子路。”

  按照地理位置来算,这里就是市区。

  甜儿不信省会城市的路这么垃圾。跑出去看看,确实不是石子路,都是水泥路。然而坑坑洼洼的还没宁阳军区家属大院门口的路平整。

  老杜看着她蔫头蔫脑的回来,故意问:“怎么了?”

  甜儿叹了口气:“还没滨海饭店门口的路好。”

  老杜:“以后还敢像今天这么买吗?”

  甜儿想想,“他们看起来真不像爷爷说的那么彪悍。”

  老杜朝地上那堆水果努努嘴,“那这些怎么回事?”

  杜春分问:“不论你们在滨海还是宁阳买东西,有几个敢往你们怀里塞,敢拽着你们的衣服让你们买?”

  姐妹四人没注意到这一点。

  杜春分此话一出,小美后怕:“我们要是不买,不会真拦着不让我们走吧?”

  老杜笑道:“明天去试试?”

  小美吓得连连摇头。

  甜儿眉头紧皱。

  老杜挑起眉梢:“还不信?”

  “不是的。”甜儿看了看水果,抬起头来,“爷爷,虽然这边山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可他们有水果啊。水果卖了不就有钱了?这边的地虽然少,完全可以一年两季粮食。一年到头不用买青菜水果,花不了多少钱。”

  老杜冲安安招招手。

  安安拿起一串递给他,“爷爷,这是什么啊?”

  老杜道:“桂圆。”

  安安稀奇:“这就是传说中的桂圆?桂圆不是干的吗?”

  老杜微微摇头:“这是新鲜的。这么热的天,摘下来你们就带上火车到首都也没法吃。再给我一串红的。”

  安安递过去:“这又是什么?”

  老杜笑道:“一骑红尘妃子笑。”

  “荔枝?!”

  四姐妹异口同声。

  老杜拨开一个,晶莹剔透,“这应该是早上摘的。这么热的天明天就不好吃了。过三天,有可能两天就一股坏红薯味儿。这么娇嫩的东西往哪儿运?当地人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果树,没人买哪来的钱?”

  四姐妹想想还真是这样。

  老杜道:“这边穷也不止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好。”

  甜儿不敢再插嘴打断他——洗耳恭听。

  老杜拨开一个桂圆,“你们知道桂圆干?”

  安安点头:“我吃过,里面是黑褐色的,皮比这个颜色深。”

  老杜:“不光桂圆可以做成桂圆干,荔枝也可以。你同学一定是东边隔壁省的。”

  安安震惊,“爷爷怎么连这也知道?”

  老杜被她的模样逗笑了,“那边在前清那会儿就有十三行。可以说那边的人自古就有生意头脑。不管桂圆和荔枝,但凡可以做成干货储存贸易的他们都会去做。这边我估计没多少人去做。当然,我没实地考察,一切只是猜测。”

  平平道:“爷爷,我觉得您说得对。如果老百姓知道荔枝可以做成荔枝干,也不会快中午了还不回家。”

  甜儿拧眉:“果农是文盲,政府官员不是啊。他们不会,那政府部门就不会派人去隔壁省学啊?大家都是邻居,他们去学,隔壁省不可能不教啊。”

  老杜:“所以我说这里穷不止是因为地理位置没法跟其他地方比。”

  甜儿明白过来,气得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杜春分不禁问:“又怎么了?”

  “我找他去!”甜儿说着就往外走。

  老杜赶紧给几个孙女使眼色。

  平平和小美上去把她拉住。

  甜儿疑惑不解:“你们干嘛?”

  平平:“这话应该我问你。你干嘛?跟谁拼命去这是?”

  甜儿道:“我——我不跟谁拼命。再说了,我的命这么矜贵,跟他拼多不值啊。”

  杜春分问:“你找谁去?”

  老杜笑着说:“咱们的甜儿大小姐当然是找当地父母官。”

  甜儿使劲点一下头:“对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滚回家卖红薯。”

第158章 职业规划

  杜春分忍不住看她爹,说什么不好跟她们说这些?

  老杜放下荔枝和桂圆,道:“甜儿,你爹刚过来屁股还没坐热,别给他找事。”

  “可是——”甜儿一想想那个往她怀里塞桂圆的老农就心生不忍,“可是有这么多好东西还这么穷,这——我心里不舒服!”

  老杜:“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地不产榴莲,也不可能不知道怎么运过来的。他们能把人家的榴莲弄来,却没想过把荔枝变着法的运出去,你找他们又有什么用?你一个刚满十九岁的小姑娘,大学还没毕业,说句难听的都不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谁听你的?”

  甜儿确实不知道一亩地见多少粮食。

  平平见她神色松动就把她拉回来。

  甜儿坐下,眼中一亮,直勾勾盯着她爷爷。

  老杜倍感好笑:“我以前在北,现在在南,人家都不知道世上有我这号人。我还退休了。谁搭理我?我这个老头子可能还没你这个司令的亲闺女说话好使。”

  甜儿不禁撇嘴:“爷爷,我又不是外人。”

  老杜实话说:“确实,我虽然退休了说话还好使。前提在宁阳地界上。咱们现在是客。”

  甜儿忍不住问:“那怎么办?”

  老杜:“好办,让政府牵头去隔壁考察。”

  平平不禁说:“他们是不是拉不下脸求人?”

  甜儿不假思索地说:“肯定的。男人都要面子。”

  老杜:“邵甜儿,你爷爷我还在这儿呢。”

  “您是老人。”

  老杜气笑了。

  随之叹了口气,道:“平平,面子是其次。这是个大工程。学习考察建厂加工销售,这一通下来最快也得小一年。考察学习简单,销售不容易。再说建厂加工,这边不是经济特区,就需要政府出钱。政府再穷也能挤出这笔钱。工厂办好了好,办不好呢?这个责任谁负?就算不建厂,果农在自家做,可他们要是觉得没人买,不愿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呢?这就得一一做思想工作。”

  平平不禁问:“这么麻烦啊?”

  老杜原本没想说这些,考虑到平平的专业,多了解一些毕业后也多一个选□□生问题就没有简单的。”

  小美不禁托起下巴:“所以不如混几年平稳落地。”

  老杜点头,“是的。弄不好丢官罢爵是小事,进去是大事。再说了,即便一把手愿意干,其他人不愿意也没用。除非他很强硬,敢上京告御状。”

  杜春分:“这么厉害的人也不可能在这儿吧。”

  平平点头:“不在经济特区,也会被弄去重工业基地。”

  甜儿顿时忍不住说:“难怪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老杜:“那等你毕业了来这边为人民服务?”

  甜儿连连摇头:“跟这么懒的领导打下手,我可能会忍不住弄死他们。”

  老杜摇头失笑,注意到平平若有所思的模样,“平平,你呢?”

  平平愣了一瞬间,意识到爷爷在跟她说话,道:“我还没想好。”顿了顿,“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不是特聪明就是生活经验丰富,不论我去哪个部门,只要跟他们一个系统,估计以后都只能给他们鞍前马后。我这些天一直在想要不要读研?从学历方面弥补。”说完忍不住看杜春分。

  杜春分笑道:“这些我不懂。看你自己。反正不论你读啥都不用花家里钱,家里也不用你赚钱。”

  平平就算是大学生,可虚岁才二十。这么大的事她是真不敢自己拿主意,就把目光投向对面的爷爷。

  老杜道:“多学点也好。实在干不下去还可以回学校当老师。”

  平平要的就是一份支持:“那我回去就跟老师说说。”

  安安听到她姐姐刚刚那番话,想想她的那个专业,“爷爷,我觉得我也得再上几年。”

  老杜笑道:“你这个专业爷爷是真不懂。”

  安安:“那等我回去也问问老师吧。”

  杜春分转向两个闺女:“你们呢?”

  甜儿:“我可能还得在国外待几年。”

  老杜不禁看向她:“你们学校的意思?”

  甜儿摇了摇头:“不止。暂时还说不准。”

  老杜:“那就是还没决定继续资助那些学生?”

  甜儿点头。

  小美忍不住了:“你们都再上几年,那以后岂不咱们全家我学历最低?”

  杜春分咳嗽一声。

  小美摆手:“娘不算。”

  杜春分好奇:“我怎么就不算?”

  “你那是技术工。不会做看再多书也没用。”

  杜春分忍不住笑了。

  老杜道:“小美,这得看你以后干什么。如果只是拍戏,大学毕业就够了。整天呆在学校里,没有生活经验,一肚子墨水也演不好孕妇。”

  小美想一下:“那我如果写小说呢?”

  老杜:“那也得看你写什么类型的小说。”

  小美最近动笔的只有《民国往事》。但她认识的编剧告诉她,这本书内容没有任何问题,出版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有钱买书且有时间看的多是中老年群体。这些人知道民国什么样,很厌恶那个战乱年代,买的可能性不大。学生倒是好奇,可学生没钱。

  不过小美还是想写,因为她对那个无硝烟的战场好奇。

  可如果兜里没钱,每天纠结找父母要,还是出去拍戏弄钱,她也没心情写。小美就决定两手抓。静下心来的时候写《往事》。在片场等戏环境不怎么好,就写容易入手的生活剧。卖出去一本足够她吃三年。

  小美:“我本来想写《我的母亲》。”

  杜春分不禁转向她。

  小美摇了摇头:“不是您。您这样的不行。”

  “我怎么不行了?”杜春分不禁问。

  小美:“你想想看电视的都是啥人?大爷大妈。她们可不想看您这种敢跟婆婆打架的儿媳妇。”

  甜儿忍不住说:“你不说你最讨厌那种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吗?”

  小美点头:“我是讨厌啊。让我演肯定受不了。”

  平平不懂了:“你写的话不也得沉浸其中?”

  小美:“不用。我就当讲述别人的故事。”停顿一下,想想,“要是还写不下去,我就把女主角的名字换成‘人民币’。”

  “咳!”安安被桂圆呛着。

  小美瞪眼:“笑屁?”

  安安连连摆手。

  小美收回视线:“爷爷觉得呢?”

  老杜:“这个我也不懂。看你自己怎么想的。”

  小美想了想:“我之前就觉得最多写一本《我的母亲》。咱们从宁阳到这边的一路上,我闲着没事想想,可以先写《母亲》,故事发生在宁阳。然后再写一本《父亲》。地点就在这儿。这两本要是能出版,就写《我的父亲母亲》,地点在首都。等这三本写完,姐姐回来了,我再写《美国家庭》或者《美国生活》。到那时候我精雕细琢的《民国往事》应该差不多了。”

  杜春分不禁问:“咋都是咱家的事?”

  小美摇头:“不是咱们家的事。母亲就是个传统坚韧不屈的宁阳女性。父亲的话我打算回头打听打听这边几个一把手二把手的事,融合一下。父亲母亲那本就写首都小市民。我这样写也是因为就对三个地方熟,当地人看着有代入感,外地读者看着新鲜。”扫一眼几个姐妹,“你们觉得呢?”

  安安:“不要问我,我是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甜儿不禁问:“你分得清小说和现实吗?”

  小美想也没想就说:“当然!”

  平平:“我劝你还是别写美国的好。”

  小美问:“怕我过于美化搞得读者都想出国?放心,我对美国政治不感兴趣。我只对风花雪月感兴趣。”

  平平放心了。

  小美见状,看一下家人们:“就这么定了?我现在去制定写作计划。”

  老杜忍不住问:“你们写东西的不是灵感来了就写,灵感没了就放下?还能制定计划?”

  小美:“大概计划。比如我毕业之前写多少字。”

  安安顿时无语:“你这还用制定计划?”

  小美想想:“一天写两三百字,等我毕业差不多能写完一本。确实不用哈。”

  安安白了她一眼,又拿起一串桂圆。

  甜儿看见,忍不住问:“爷爷,这就不管了?”

  老杜:“你心怀天下这点很好。但这事我们真不能管。你爹是桂海军区一把手,不是省一把手。某些时候还需要地方上配合。如果你真不落忍,过几年到了企业单位,公司建分厂的时候可以考虑这边。”

  小美忍不住说:“就这边的路?我看还是算了。”

  老杜笑了:“路是其一,关键是人的思想。你如果去江南办厂,那当地书记市长恨不得给你打下手,各方面给你打点的妥妥的,让你无后顾之忧。当地百姓精明,你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他们能把自家地让出来。这边,我看悬。”

  小美又不由地想到那位拉着她的果农:“我看也悬。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强买强卖的。”

  老杜道:“其实不止这里,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一眼没看见能把你建厂的钢筋水泥砖头弄自家去。当地相关领导挨家挨户提前警告都没用。”

  平平不禁说:“看来想把公司办好也不容易。”

  杜春分:“世上哪有啥容易的事。你们一个个别想着走捷径。”

  小美点头:“对。像我写小说,写咱们都知道的事一本也得写小一年。”

  甜儿道:“我回头给你买个打字机?”

  小美摇了摇头:“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以后再说。”话音落下,肚子里咕噜一声。

  杜春分惊讶:“还饿?”

  小美:“我就吃一块榴莲啊。”

  杜春分看到安安面前的桂圆壳:“少吃点,娘去做饭。”

  安安:“不先紧着水果吃啊?”

  老杜道:“你少吃点,小心上火。”

  安安没听懂。

  老杜:“这些都是热性水果,吃多了容易生躁。”

  安安立马放回去:“那给爹吃。爹运动量大,吃再多都没事。”

  杜春分忍不住瞥她一眼:“你可真疼你爹。过来帮我做饭。”

  平平:“那您歇着吧。我们去做。也不知道爹买菜了没?”

  杜春分不由地问:“你们没买?”

  小美示意她看地上的水果。

  那么多哪还有手拎菜啊。

  杜春分叹了口气,把芒果拿起来,问她爹:“能放两天吧?”

  老杜瞧着没之前邵耀宗买的黄,“应该可以。”

  杜春分也嫌这东西气味重,就放角落里。

  随后把荔枝捡起来,看到有些壳居然干了,忍不住问:“是不是坏了?”

  老杜看过去:“大概在树上放久了。”

  杜春分没懂。

  老杜道:“有些荔枝五月份就熟了。海南那边。岭南地区的晚一些。七月下旬是最后一批。这应该就是。荔枝这东西摘下来只能放两三天。果农应该是算卖算摘。”

  杜春分问:“那等它们干了是不是就是荔枝干?”

  老杜笑着摇了摇头:“先烘再晒。”

  “烘”十分麻烦,杜春分考虑一秒就放弃了,“我还想要是像晒红薯一样晒,回头再去买点晒干留冬天吃。”

  老杜道:“你直接晒就成了坏红薯了。”顿了顿,“应该有人会。”

  “那我回头出去问问。多烘一些给甜儿她们带上。”

  杜春分出钱,确实有果农乐意多费几道工序。

  犹豫这边天气好,八月下旬她就弄了八大包,每样四包。虽然看起来多,因为干的轻,其实没几斤。

  这边离首都太远,荔枝干和桂圆干弄好,杜春分就让她们去学校。

  要搁以前就算很轻小美也不想带,因为她吃就给室友吃。否则表面不说,背地里也会说她吝啬。

  若是从供销社买的,小美不吝啬。这东西是她娘看着弄好的,小美、平平和安安都不想给别人吃。

  在首都买了房,有了落脚地,她们就先去那边,然后拿一部分东西去学校。

  安安本想只给室友分享,然而室友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到班里就跟同学说,邵一安的荔枝干比她家的好吃。

  有些有些同学只在书本里见过,哪怕安安不如甜儿活泼开朗,同学平时不敢跟她闹,也纷纷让她把荔枝拿出来。

  核小的荔枝干是真好吃,甜如蜜,软嫩而有嚼劲。以至于一拿出来就被疯抢,手脚最快的陈鑫也只抢到几个。

  陈鑫不过瘾,来年学校放假,死活跟安安去桂海。

  话说回来,杜春分本以为这次还得去学校食堂上班。

  她确实可以去学校食堂,但邵耀宗不想。

  食堂工人少,大锅饭太累,且到点就得吃饭。这边家属大院离市区较近,邵耀宗就给她买辆新的自行车,让她酒店工作。

  洗菜切菜都有学徒,她只需颠几下勺就行了。

  酒店不提供早餐,晚上也极少人出来吃饭,所以到了酒店她工作量少一半,工资还不低。因为她有一级厨师证书。

  刚去报道那天,酒店厨师瞧着她是个女人,恰好邵耀宗在军营没回来,她又不可能一上来就说我是司令夫人,以至于后厨没人知道她是司令夫人就有点轻视她。

  杜春分认为解释再多也不如做。起初就很谦虚的问他们要不要帮忙。有人就让她切菜。

  为了考试复习大半年刀工,用的刀还是自己的,众厨师和学徒们就看到她“等等等”瞬间就把菜切好。

  虽说刀工是基本功,可长时间不练老厨师一样手生。杜春分这么迅速,至少说明她是一个勤快的厨师。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个刀工至少把学徒和打杂的镇住了。

  有厨师好奇心重,就问杜春分都会做什么菜。

  杜春分继续谦虚,会的不多,松鼠鱼桂花鸭,九转大肠芙蓉虾。

  此言一出,那厨师顿时被噎得心梗——南菜北菜都会做,还会的不多。

  她要是会的多,岂不八大菜系都会。

  杜春分也不管他们怎么想。

  随后看出有人想试试她的厨艺,她就不再谦虚。可能不符合当地人口味,但大厨却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有两把刷子。

  翌日再上班就有人问她以前在哪儿干的。

  杜春分不想解释太多,直言滨海饭店。滨海靠海,她肯定会做海鲜。有客人点海产品,总厨就把菜交给杜春分。

  杜春分也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就先问问当地人的口味。

  客人很满意,厨师们不服气都不行。

  杜春分回去把这事当笑话说给邵耀宗听,邵耀宗却担心她报喜不报忧,翌日清晨开车送她去上班。还特意挑个不早不晚,厨师和学徒们差不多都到的时候。

  军车送她,登时把所有人都惊呆了,整个上午没人敢跟她大声说话。

  杜春分料到了,故作不知。

  可她越沉得住气,别人越沉不住气。她一下班,后厨的人都跑去问领导。

  领导其实也不清楚,只知道她是军人家属,军部后勤那边送来的。

  用杜春分的年龄推算她爱人的年龄,她爱人至少是位师级军官。师级军官在大军区不算什么,到了桂海这小军区可了不得。

  翌日杜春分过去就发现厨师们再也不敢排挤她,每天中午饭后就让她回去。结果就有空跟她爹一块去车站接几个闺女。

  看到陈鑫的那一刻,杜春分懵了。

  又看到陈鑫帮安安拎行李,跟个小弟一样,不禁转向她爹:“这里是桂海还是宁阳?”

  老杜也糊涂了:“这小子难道上错车了?”

  杜春分:“一个往北一个往南,他能错成这样?”说出来心里咯噔一下,试探着问:“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第159章 菠萝肉

  老杜看看往这边来的几个孩子,陈鑫是跟个狗腿子似的,但他和安安之间并没有什么暧昧:“我觉得你想多了。”

  “那他放假不回家往这儿来?”杜春分说出口,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今年也该毕业了吧?”

  几个孩子是一届的,小美前些天就来电话说她被分配到首都剧院,平时住单位宿舍,周末或者不排戏的时候就回家住。

  老杜奇怪了:“对。这小子毕业了不上班往这儿跑什么?”

  “是不是跟安安一样读研?”杜春分觉得不是没有可能,“可是他不是一向不喜欢跟安安同班?再一块上两三年……”

  老杜觉得她猜对了,“先别说,快过来了,安安脸皮薄。”

  杜春分道:“我知道。”随即扬起笑脸问,“小美,你怎么也回来了?”

  “我想你了不行啊?”小美问。

  杜春分敛起笑容:“你知道我什么意思。”

  “天气太热没人看话剧。剧场里也焖,一场戏下来跟水洗的似的,导演让我们把剧本带来先把台词背熟,这几天高温过了再排练。”

  杜春分真怕她小说没出版,先把铁饭碗辞了,“能在家呆几天?”

  “三五天吧。”

  杜春分:“三五天也行,好好歇歇。路上安全吧?”

  去年毛蛋跟甜儿说外面乱,甜儿又把这事告诉杜春分,她还当孙瑾和王保国吓唬他。最近半年桂海街上都比以前乱,杜春分不敢想首都那个人多的大城市多乱。

  小美闻言不禁庆幸:“幸亏我们听你的把钱存起来,还把你买的匕首带在身上。”

  杜春分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忙问:“火车上还有劫匪?”

  小美犹豫一下,给平平和安安使眼色:“不算吧?”

  陈鑫忍不住说:“亮刀子了还不算?”

  杜春分紧张起来:“怎么回事?”

  火车上有公安,小美打电话告诉她娘她工作妥了,杜春分让她转告安安和平平,回来的时候带上匕首。小美还反驳她娘一句,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说是这样说,桂海离首都几千里,小美不想她娘担心,出发前还是把匕首带上了。

  带上也好,方便途中切瓜。

  孰料她翻包找匕首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拿钱。结果她的匕首还没拿出来,面前就多了一把水果刀。

  小美以为陈鑫带的,头也不抬地说句,“太大不好使。”紧接着把她的匕首拿出来。

  她抬起头来跟拿着刀的陌生人四目相对,眼角余光看到对面的安安和平平一个劲使眼色,注意到陈鑫的身体恨不得贴在车座上,唯恐长刀掉下来划到他的脖子,又有母上大人的话在前,瞬间就意识到怎么回事。

  小美看起来不如甜儿虎,然而双胞胎姐妹同吃同住一块长大,又能玩到一块去,性格怎么可能差太多。

  她比甜儿话少,只不过是很多时候她想说的话都被甜儿抢了先。

  安安和平平至今都不敢跟小美打架,凭这点也可以知道她身手不比甜儿差。

  小美是在战区家属院长大的孩子,真枪都见过,又是在自己手里有刀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怕刀。

  “这是干嘛啊?”小美佯装好奇地问。

  那小偷立即瞪她:“不许动!”

  陈鑫趁机往边上移。

  小偷眼角余光注意到这点,立马把刀转向他。

  小美就在这个时候抡起匕首朝他手上扎。

  小偷条件反射般躲开挥刀。

  他一慌乱,平平和安安找到机会,一个攥住小偷的胳膊,一个朝他腿弯处踹,踹的小偷双膝跪地惹来同伙。同伙一看小美手上有匕首,水果长刀还被陈鑫捡起来了,误以为遇到冤家,赶紧商量:“大家都是同行。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切好说,先放下刀。”

  陈鑫和小美趁着这伙小偷废话的时候把他们按住。

  赶小偷意识到搞错了,已被铁路公安送去就近的派出所。

  小美没敢说小偷差点把刀架在她脖子上,改说抢别人,他们几个见义勇为。

  杜春分依然不放心:“没受伤吧?”

  小美转个圈。

  杜春分放心下来就忍不住抱怨:“现在路上怎么这么乱。”

  老杜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虽然退下来依然忍不住关注时政。

  他们以前搞情报更多时候是通过报纸乃至同事间的闲聊,军事变动等多方面总结情报。真正窃取的情况反而不多。

  老杜有这段经历,只是看二流报刊和桂海当地报纸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知青陆续返城,城里没那么多工作岗位,无业青年太多,恰好改革开放西方各种思想传进来,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被这些无业游民学去,上面还没意识到这点,肯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杜春分看向几个闺女:“要是这样明年暑假你们别回来了。这次冲别人,下次可能就是冲你们。”

  小美很想说,这次就是冲我们。因为她们都是年轻的小姑娘,看起来好欺负,“那我想娘了怎么办?”

  杜春分:“我请假去看你们。”

  平平不禁问:“跟爹一起?”

  杜春分摇了摇头:“南边的战争还没结束。你爹可能哪都去不了。”

  安安忍不住抿抿嘴,无声地拒绝她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