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衿正欲讲演一番,结果兜头一脸灰,她恢复速度惊人,眨眨眼睛便没事人一样的转移话题,道,“师傅,你明儿个吃什么馅的汤圆啊?你可先尝尝我给你带来的汤圆吧,唉哟喂,没吃过这汤圆,那简单大半辈子都白活了。”

朝云道长目中含笑,呷口茶道,“为了避免我这大半辈子白活,也得好好学尝。”

“你就猜不出是什么馅儿。”

“不就是玫瑰糖和花生芝麻馅儿么。”

何子衿大惊,连忙问,“师傅,你怎么知道的?”她来观里也没说过啊。

朝云道长但笑不语。

何子衿又不笨,她想了想,道,“不会是闻出来的吧?”难道鼻子能灵到这份儿上?隔着汤圆的皮就能闻出是什么馅儿来?对于朝云道长也不是不可能,花生糖跟酱肉搁一个篓里,明明是分着放的。朝云道长也能在花生糖上闻出酱肉味儿来。何子衿感叹,她师傅不会是哮天犬投的胎吧。

大过年的,说的无非就是吃吃喝喝的话,到中午,何子衿还亲自下厨做了道清蒸鱼,朝云道长在一畔指点。朝云道长的厨房,何子衿来过许多遭,来一回就得感叹一回,这哪儿是厨房啊,比她闺房都要整洁。朝云道长还是那幅半神仙的模样,甭以为清蒸鱼就是把鱼往开水笼屉上一放蒸熟则罢,有这种观念的人,只能让你不懂烹调了。

鱼是小道人杀好的,其他的都是何子衿动手,朝云道长旁观指点。

何子衿先熟练的切出葱姜丝与姜末,朝云道长就是这般龟毛,姜么,要何子衿自己吃的话,都切丝就行了,在朝云道长这里就得姜丝是姜丝,姜末是姜末。把鱼摆盘摆好,再调汁水,调汁水倒用不到太多调料,也就三样,秋油、醋、清油。

这秋油嘛,是何子衿家酱铺子出产的秋油,话说她家酱铺子亏得朝云道长指点着才做出这般极品秋油来,鲜的了不得。醋是朝云道长用山上的野果制的野果醋,清油就是寻常的清油啦,这个倒不多讲究。

调汁水时,朝云道长看都不用看,鼻子一闻就仙风道骨的指点何子衿,这个多啦那个少了的。挑剔半日,把汁水调好,水也开了,一并与鱼上锅蒸。

而且,这蒸鱼的时间朝云道长也极有准头儿,他说好时,那一定是恰到好处。

何子衿早就服了。

阿念正好过来,何子衿唤他,“赶紧去洗手,这就吃饭了。”

甭看碧水县是乡下地方,过年也都是大鱼大肉的,何子衿从年前一直吃到年后,特意说的,中午咱们吃清淡些哦。唯一的一道荤菜就是清蒸鱼了,余下的四道菜,一道香菇菜心,一道素炒绿豆芽,一道凉拌水萝卜,一道素炒藕丁,再加一道冬瓜汤。

朝云道长倒觉着欣慰,他觉着自己的女弟子总算有一点品味了,甭整天觉着最好吃的就是鸡鱼肘肉。何子衿还叫人烫了酒,三人喝了几杯,接下来就是何子衿与阿念同学的肉麻时间,这两人吃饭都是这样滴“子衿姐姐吃这个,子衿姐姐吃那个”,要不就是“这鱼不赖吧,我特意给阿念做的”“尝尝,这绿豆芽多脆生啊,绿豆芽不能过火,一过火就软趴趴的不好吃了。”

你给我布菜,我给你布菜,你给我盛汤,我给你盛汤,唉哟喂,朝云道长都有些吃不下去了。他老人家觉着自己从头发丝儿到脚后跟儿都在发光发亮,光照万物,朝云道长甚至觉着自己在自己的房间是多余的,如果他有何子衿的两辈子的经历,他老人家就会知道,这种感觉叫做电灯泡。

没滋没味儿的用过午饭,朝云道长连忙将何子衿与阿念打发到别屋休息去了。实在太碍眼了有没有!

朝云道长的院子相当宽敞,何子衿时常过来,也就给何子衿安排了休息的居所,阿念是男孩子,闻道自然另有安排。不过,刚吃过饭,阿念显然不想休息,他要跟子衿姐姐说会儿话呢。

朝云道长指天为誓,他可不是有意偷听,他只是不小心听到了。

小情侣之间都会说什么,要朝云道长说,说的都是废话。

譬如,阿念道,“子衿姐姐喝茶。”

子衿姐姐,“你也喝。”又问,“累不累,要不要睡会儿?”

“不累。”

“怎么看你眼发饧,困了吧?困了就睡会儿。别死要面子啦。”

“不是困,是头晕。”

“唉哟,你不会是喝多了吧?也没喝几杯呀。”

“喝了五杯。而且是大杯。”阿念心悦诚服,“子衿姐姐,你可真有酒量。”

“小意思啦,我去给你弄碗醒酒汤来。”

“又没醉,子衿姐姐跟我说说话就好。”

“我又不是醒酒汤。”

“姐姐比醒酒汤还管用呢。”

俩人就这么唧唧咕咕的烦了朝云道长一中午,朝云道长望着室内花瓣雪白、缱绻绽放的水仙,想着,这就是少年们的岁月啊。

青玉香炉内沉香袅袅,模糊了朝云道长的面容。

少年们下午吃过煮汤圆的下午茶后告辞,何子衿千万叮嘱朝云道长一定要记得上元节点上她送的灯笼,辟邪保平安。

阿念是个心思细密的孩子,他今年就不用再去书院念书了,年前年后的跟着子衿姐姐来道观里白吃白喝好几遭,总觉着不大好,就悄悄同子衿姐姐说了。子衿姐姐道,“做大事者,何拘小节。朝云师傅要是穷,咱们自当带东西来。如今,朝云师傅又不怕人来吃饭,不必计较这些小事。”

阿念想了想,道,“以后咱们要对朝云师傅好。”

“这就对啦。”

何子衿也能感觉得出来,自从她说与朝云道长福祸与共后,她与朝云道长的关系就又近了一步。不然,以往朝云道长对她也不错,却不会直接给她这么好的衣料子。朝云道长这样的人,会怕人来吃饭吗?不,他怕的是亲近之人的背弃与远离。

两人欢欢喜喜的回了家,何老娘听说朝云道长收了汤圆与灯笼,笑呵呵地,“咱家也没啥好东西,一点子心意罢了。”

何子衿给何老娘总结,“礼轻情意重。”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何老娘赞她,“没白念书,就是会拽文。”还拽得这般好听,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第206章 财运出问题~

欢欢喜喜的吃过上元节的玫瑰芝麻红豆花生馅儿的汤圆,再一大家子去赏过上元节的花灯,这年就算过完啦。

江仁也在正月十四回到碧水县,正月十五白天把书铺子打扫干净,正月十五晚上则行踪不明,正月十六正式开张。虽然何子衿也十分怀疑江仁是不是在暗地里恋爱了,但是本着一颗一生两世的宽宏之心,何子衿打算装作视而不见,同时让阿念悄悄同江仁讲一讲乱搞男女关系的危害,何子衿是这样跟阿念说的,“我并不是歧视那些开放的女性,毕竟,食色,性也。但是,男人就得小心了。”

阿念道,“子衿姐姐,你是不是担心阿仁哥会被骗。”

“人家骗他啥啊,没钱穷小子一个。”经济上不过关,所以,江仁包养的可能性很低。而同时,除了没钱,江仁身量高大,肌肉结实,兼有能说会道、体贴温柔两项优点…故此,被包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何子衿道,“主要是担心阿仁哥的身体。这要万一得了什么病,祖传老中医也治不好他呀。反正,你给阿仁哥提个醒儿吧。”

阿念本着仁爱的精神就去说了,江仁正在对镜梳妆,往大头上搽桂花油,闻言立刻一幅深受侮辱的模样,面红耳赤,“我,我可是正经人!”

阿念整个人弥散在香飘八里的桂花油的香气中,头被熏的有些晕,神智倒还稳得住,一脸淡定,“正经人最好,万一你不正经,我就要担心了。”

“你担心个啥?我再怎么也不会看上你啊!”

“唉哟,那我可真是多谢你啦!”阿念一掸衣袍,劈手抢回桂花油,去跟子衿姐姐交差去啦。江仁在后喊,“我说阿念,我头只梳一半,再给我来些桂花油!”

阿念在门口住了脚,大口的呼吸两口来自户外的还着料峭春寒的新鲜空气,真心实意地,“阿仁哥,你真的好像被包养的小白脸诶!”

“屁!再攒一攒,哥就能买房啦!”江仁臭美的对镜摸了摸下巴上冒出的小红疙瘩,想着要不要买两剂清火的汤药来喝。

阿念问,“变得可真快,你不是想开铺子自己做老板么?”

“那是我年轻识浅,如今我早被子衿妹妹的智慧所倾倒,打算给子衿妹妹做一辈子大掌柜。”江仁抢回桂花油把头发打理妥当,哼唧着小曲儿吃早饭去了。

阿念把话给子衿姐姐带到,就将事丢到脑后,他今天另有任务。

三姑娘去岁年末嫁了胡家,还是新媳妇,其实不好常回娘家的。当然,娘家要是去接人,婆家也不能拦。何家倒也没啥事,主要是何老娘说,这新媳妇,娘家得时时关怀着,婆家才不会小瞧。于是,过了上元节,阿念反正也不去书院了,何老娘就派阿念去把三姑娘接回来说说话。

三姑娘一回来,何老娘就对阿念道,“去跟你姑丈念书吧,我们娘们儿说会儿话。”

打发走了阿念,沈氏问三姑娘,“胡家人多,过年累不累?”也就初二接了三姑娘回来吃酒,大年下的,都没好生说说话。

三姑娘笑,“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好些族人,过年从二十八到上元节就没一天闲的,我都说,还不如干活呢。”

“这就是干活了。”沈氏笑,“你只管吃好喝好,有一把好体力,才撑得住。”新媳妇,有哪个不累的。

何老娘啧啧两声,将嘴一撇,“你们可别不知好歹了,正经八百的大户人家少奶奶,呼奴使婢的,不用你动一根手指,就来了人叫你去陪着说说话儿,不比干活儿强百倍。”

“人多,便事忙。”沈氏笑,“主要是咱家人口简单,三丫头这刚嫁过去,难免得适应些许日子呢。”

“嗨,世上哪儿有又轻松又富贵的日子啊,这就很好了。”何老娘另有八卦要问三姑娘,“我怎么听说,碧水楼要关门了。”

三姑娘点点头,认可消息的准确,道,“我也是听相公说的,自从芙蓉楼开张,碧水楼的生意便不大好了。咱们县本身就这么大,不是州府那样的繁华地方,那些小馆子多个一两家无碍,最好的酒楼,有一家便罢了。”

何子衿不禁道,“赵家是不是跟阿文哥家有过节啊?要说赚钱的事,开饭庄赚的是辛苦钱。早在芙蓉楼开张时,我就觉着,多少条生财大道,赵家偏选这么一条,开芙蓉楼,就是跟碧水楼打对台似的。”

三姑娘笑,“我也不晓得,要说大过节,那真没有,不然相公定知晓。就是相公年轻,姑祖母在咱们县有什么不知道的。可要是没事儿,像妹妹说的赵家早先开芙蓉楼就叫人蹊跷。倒是前两天我才听说一事,说赵财主他爹以前是与我家太爷一道念书的,结果我家太爷科举考出去做官了,赵老财主一辈子没中了秀才。这一二年,赵家人常提这事儿。”

何子衿颇是无语,道,“这千八百年前的事儿了,还记着呢。这家人心眼儿得多小啊。”

“心眼儿小?”三姑娘消息颇是灵通,她在胡家跟着太婆婆、婆家婶子、妯娌、小姑子啥的,有些话不好说,正憋得慌,回娘家正好絮叨一二,心里也痛快。三姑娘道,“对我家这事儿还算宽大呢,听说陈财主有一回笑话赵财主身上的绸衣不是湖绸而是蜀绸,如今赵家发达了,听说他家就要对盐引下手了。陈财主十五都没过就去了州府走关系,还不是怕真给赵家截了和。”

何老娘都道,“赵家这脑子没病吧?阖着就是他家发达了,就要把以前跟他家不对付的全都干掉!”

“可不是么。就是赵氏族中,与他家关系不好的,好几家给挤兑的没了法子干脆都搬走了。”三姑娘叹,“就这么一家子人,也不知怎么老天没眼,叫他家发达了,听说赵财主给小儿子说了总督家的闺女做媳妇呢。”她虽然厌恶陈家,可对赵家也没什么好感。

何子衿瞪圆了一双桃花眼,“总督能把闺女嫁给赵家?”

“是啊,我先时也不信,可听说赵家把园子都修好了,就为了娶总督家的千金。”三姑娘道。

沈氏恍然道,“赵家修园子的事儿倒是知道,打去年春天就开始修的,听说是买了两处大宅院的地界儿盖的大园子,有五进的地方那么大。”

“我还以为是给他老娘修的园子哪,照三丫头说的,原来是给儿媳妇修的呀。这种儿子养来有什么用!”在何老娘心里,当娘的人,有啥好的当然要给儿子留着。可做儿子的人,也得知道孝顺啊,当然得有啥好的得先孝敬老娘啊!就为娶个儿媳妇,巴巴的弄这么个大园子,上赶着倒贴啊!何老娘道,“这么愿意巴结总督大人家,还不如叫儿子去入赘,岂不更好?”

三姑娘唇角抽了抽,“人家总督又不缺儿子,用不着赵家公子入赘啊。”

何老娘哼一声,反正是死看不上这种人。

一家子女眷絮叨了半日八卦,中午做了何老娘最爱的夹沙肉,这也是叫三姑娘回来的原因啦,家里做好吃的,叫三姑娘回娘家一道来吃。

中午三姑娘在何子衿屋里一道午歇,这才悄悄同何子衿道,“碧水楼也实在是开不下去了,早就不赚钱,如今赔的越发厉害,索性关了,倒还省些。”

何子衿猜着碧水楼关门肯定另有内情,不料竟是为经营不善,何子衿道,“碧水楼在咱们县多少年的老字号了,要说它亏钱,这县里可就没赚钱的饭庄子了?”上上等席面儿就得三两银子,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州府啊!在碧水县,这真是天价席面儿。

三姑娘小声道,“我也说呢,以前我都以为碧水楼日进斗金,不想竟是亏钱的。唉,这也没法子查账,碧水楼一直是二房管着的。太爷亲自定下此事,二房在碧水楼的账就此一笔勾销,倒也给二房留了脸面。”

何子衿轻笑,“要是胡二老爷有本事把碧水楼经营的蒸蒸日上,从里头弄点银钱花花,也叫人心服。这般把家里的大好生意经营到倒闭,叫一把年纪的老父亲给擦屁股,可真叫人看不上。”

“怎么又说这等粗话。”三姑娘也道,“谁说不是呢,就是我们家姑妈也嘀咕了好几日。”

“大家族就是事多。心往一处使倒罢了,倘人人将官中的产业当成唐僧肉,谁捞着谁就啃一口,就是短浅了。”

“是啊,你姐夫这几天就为这个闷闷不乐呢,总是说这碧水楼虽不是大生意,也是两三代人经营起来的,就这么关了,委实可惜。他倒是想接手,我劝他别多此一举。”三姑娘道,“他是好心,觉着家族产业凋零,心里不落忍。可这一接手,别的不说,先得罪了二房,碧水楼这一摊子烂账也没法儿理。就是我家大爷,长房长孙都不说什么,他上赶着说话,大爷大奶奶一准儿嫌他多嘴。我劝他好几遭,他才没理这事儿。”

“平日里觉着阿文哥性子洒脱,不想这般有家族责任感。”

“主要是他知道创业的艰难,才觉着产业这般失去可惜。”三姑娘轻笑,“要我说,这世上,皇帝的江山都不是永固的,何况一个小饭庄子?有接这种烂摊子精气神儿,还不如自己置产,虽辛苦些,好歹是自己的,以后更省得无数麻烦。”

“三姐姐说的是正理。”何子衿十分赞同,道,“碧水楼实在是难接,先不说得罪人,就算接下来,也是家族产业,像三姐姐说的,单是用人这一项,怕也不能由阿文哥自己做主,何况后头又涉及账目之类。别好心好意的惹一身腥,到时有嘴也说不清了。”

何子衿又问,“三姐姐有没有什么打算?”

“就是有打算这会儿也不是时候,我刚嫁过去,立身未稳呢。”三姑娘笑,侧脸望着何子衿,道,“我是觉着,以往看这些大户人家,只觉高不可攀。其实嫁了也就这样,说到人品,尚不如咱们这小户之家,人少,可心齐,一条心的过日子,才觉着有滋味儿。到了他家,连一奴婢身上都至少长了八个心眼儿,真要计较,能把人累死。你不知道,我还得了一外号儿。”

“怎么说?”

“还不是过年么,我就给同府的弟妹子侄们预备了压岁钱,当然,压岁钱也不大丰厚。”三姑娘粉儿委婉的承认压岁钱的厚度是有些不够,不过,她理由也充分的很,“这种东西,当然是各尽各的心,咱又不是财主出身,我给你给阿冽阿念也是一样的啊。他家族人就给我取外号叫貔貅。”

何子衿直笑,三姑娘也笑,“幸亏我还念过几本书,要不还不知道他们说啥呢。”

“理他们呢,真个小鼻子小眼的,还呢。”何子衿问,“那些下人没欺负过姐姐吧?”

“你姐夫一直跟着太爷办事,他对我好,下人们眼睛伶俐着呢。”

“那就好。反正早晚得分家过日子。”

“我就盼着这天呢。这种少奶奶的日子,过过瘾就算了,我总觉着,我不是少奶奶的命。”虽然勾心半角的日子她也适应的来,但始终还是更喜欢平平静静的小日子啊!

“可别叫祖母听到,她现在只要出门就天天吹嘘你享大福哪。”

三姑娘:…

何老娘哪里还有吹嘘三姑娘的心哪,接了三姑娘回家吃了顿夹沙肉,待傍晚胡文来接媳妇,自然留胡文一道用了晚饭,又把何子衿先时得的料子给三姑娘各匀了半匹,叫她拿回去做衣裳。

何老娘特意私下叮嘱句,“这料子稀罕的很,不许给人,自己留着穿。”

三姑娘一笑应了,要说以往她还有俯身屈就婆家人的意思,自从得了貔貅的外号,她索性就过貔貅的日子好了。

待小两口告辞,何老娘把自己的“智囊”丫头片子叫来商量事,何老娘心神不宁的问丫头片子,“你说,你姑祖母家不会真叫那老赵家夺了盐引吧?”

何子衿无所谓道,“这谁知道,夺不夺的,得看陈姑丈的本事,咱家也没法子啊。”

何老娘唉声叹气,何子衿以为她是替陈家担心,劝她,“我看姑祖母都不似祖母你这般操心人家的盐引。”

何老娘说她,“你懂个甚!”

“我不懂我不懂。”何子衿道,“本来就是,祖母担心什么呀,杞人忧天。”本来就跟她家没关系。

谁晓得何老娘一幅即将割肉的心痛模样,拍着大腿道,“要万一盐引没啦,咱家岂不是没免费的盐吃啦!”她操心陈家的盐引干嘛哈!主要是…这免费的盐的问题啊!

哎!丫头片子一点儿都不明白老人家的心!

怎么就这么没默契哩!

也不知咋回事,今年咋这么不顺啊!亲家亲家,饭庄子要关门!自家自家,好几年免费饭算是到头儿啦!唉!何老娘决定挑个好日子去庙里烧烧香,看是不是自家财运出了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第207章 奢侈品

何老娘打算去庙里算一算自家财运,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先吩咐余嬷嬷把老黄历找了出来,主仆二人坐廊下,对着日头,翻了个上等的好日子。当然啦,去庙里也得看日子哩,不然,倘冒冒失失的在个“不宜出门”的日子出门,本就犯了忌讳,哪里还能有好签哩。

第二,定下去庙里占卜的好日子后,何老娘又吩咐小福子翠儿夫妻俩带上两瓶子自家丫头制的柚子茶,去胡亲家家里看望三姑娘,跟三姑娘说一声,到时让三姑娘跟着一道去。这里头也有深意,何老娘是想叫三姑娘顺道拜一拜送子观音。

第三,也叫阿念一并去,好生给文曲星君上柱香,保佑阿念今科童子试顺利过关,顺顺当当的考出秀才来。

第四,丫头片子也去吧,虽说不种花了,也求个平安。

第五,俊哥儿这也一周多了,能跑能跳,能说能笑的,别提多招人稀罕啦。何老娘打眼望去,这世上能跟二孙子媲美的小孩儿就是大孙子啦。所以,儿媳妇沈氏也要去,自从沈氏打破何家数代单传的魔咒后,何老娘就盼着沈氏能多多的给老何家添丁进口。沈氏去的目的与三姑娘一样,拜送子观音。

第六,儿子嘛,一家子老小都出门,儿子孝顺,定然要服侍在她老人家身畔的。虽然这些年秋闱不顺,但儿子还年轻哪,连老何家数代单传的魔咒都能打破,区区一个举人算啥!不要说儿子这才三十出头儿,有许多人六十几岁还在考秀才哩。关键是,何老娘已经悟了,这考举人与生孙子是一个理儿,得有耐心。她家二孙子都生出来啦,还怕举人考不上!介时到了庙里,儿子与阿念一道,去给文曲星君磕头!

第七,江仁也得去,这小子虽只是何家拐着弯儿的亲戚,不过,却是给自家丫头片子打理铺子的掌柜啊!丫头片子本来就不种花儿了,损失了大笔银钱,要是再摊上个没财运的掌柜,日子可真没法儿过去。故此,江仁去拜财神爷,是再不会错哒。

还有香油钱,因家里愿多,咬咬牙,吩咐余嬷嬷带上一两银子,也足够啦!如此,略一思量,何老娘就把事情定下来了,正月二十八,一家子去芙蓉寺烧香!

何老娘这都殚精竭虑的安排好了,谁晓得竟有人提反对意见,除了她家丫头片子,也没人有这偌大狗胆啦!何子衿一说不去,何老娘立刻横眉冷对,问,“你怎么不去!傻蛋!这可是去拜菩萨!以为谁都有这机会的?”

何子衿理由充分,“朝云师傅是道家,我早拜朝云师傅为师了,堂堂三清弟子,怎么能去拜佛家?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祖母怎么忘了?”

要是别个理由,何老娘定不会随意接受的,何子衿这样一说,何老娘倒没说啥。何老娘对于信仰之事还是很慎重的,她想了想,觉着丫头片子说的在理,便道,“这也是啊,总不能叫道士去和尚庙里念经。算啦,你不去就不去吧,随便串门子也不好。那你就在家带俊哥儿吧。俊哥儿年岁小,不好去佛门。”

何子衿应了。

何老娘相当虔诚,去拜佛那日,还特意叫周婆子早上烧的素食,一家子萝卜青菜的吃过早饭,何老娘就带着儿子媳妇阿念江仁与一大早过来的胡文三姑娘小夫妻去了芙蓉寺。

待送了长辈们出门,阿冽嚷嚷着,“周嬷嬷,给我弄块大排啃啃。”阿冽自来爱吃肉,因他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何家家境逐渐宽裕,也不在吃食上委屈孩子,尤其阿冽这几年个头蹿的贼快,一天四顿饭也不见胖,与阿念一样,都生得细脚伶仃的,何老娘就时常絮叨,“也不知饭都吃哪儿去啦!”当然,街上人都夸她家男孩子生得高个子,何老娘还是粉儿得意滴~如果孙子再肥壮些,就更得她老人家的意啦!故此,她老人家每月在饭食上足足多添了二两的开销,就是为了叫孙子吃好,养得好身板。所以,阿冽是一日都离不得肉滴。今日长辈们去烧香,他跟着吃素,长辈们一走,他就要啃两块大排,不然用阿冽话说就是,“哪天不吃肉,去上学的劲儿都没啦。”

何子衿瞥他,“赶紧吃你的去吧,再磨唧,去学里就晚啦。”见周嬷嬷乐呵呵的给阿冽端来大排,何子衿问,“阿冽的食盒弄好没?”

饿死的厨子八百斤,何子衿小时候,周嬷嬷就是个圆脸儿富态相,这几年,随着厨艺一日千里的进境,周嬷嬷愈发福相啦,圆圆的脸儿上都有双下巴了,周嬷嬷见何子衿有问,笑呵呵地,“都预备好了,一样干豆角焖肉,一样油焖春笋,一样炒豆腐干。”

何子衿笑,“好。嬷嬷也去吃早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