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贾母倒不是很饿,但见自己女儿喝了一巡酒,还是得吃些东西垫垫肚子的,便道。
送上来的菜肴不是什么大鱼大肉,却是初春时节难得见到的清脆的蔬菜瓜果。一道杂菜煲,一道玉笋蕨菜,一道银芽鸡丝,一道爆炒河鲜还有一道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另外还有一道红油素肚丝跟一道桂花鱼条,虽然清淡,但却十分滋味。
贾母见到这样的菜色却是有些不喜,自己女儿在贾府的时候可是天天都鲍参翅肚的,怎么嫁过来以后就只吃这些东西呢?好在她也知道分寸,也是略略用了几口饭便停下了筷子。徐氏倒是用得香,她是吃腻了贾府里头的大鱼大肉了,偶尔吃些清淡的小菜多好。
贾敏见贾母只吃了几口就不吃,想着只怕也是自己家里的饭菜不合她的胃口,便又叫人做了鲍鱼燕窝粥,才勉强入了贾母的眼。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七回

  第十七回有女仍唤贾元春
“今儿是哥儿的满月礼,你怎么就准备了这样的菜单呢,多掉价呀!”等下人们将客人一一送走以后,贾母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这是他们林家的嫡长子的,准备的东西该隆重些才是。而且你瞧瞧,这请来的客人最高也就是从四品官,哪里是值得结交的?”
他们林家?贾敏半低着头不屑地勾了勾嘴角,看上去像是很认真地在听着,实际上心早就飞回后院去了——不知道她的宝贝儿子睡了没?今儿吃了多少顿呢?等一下还是得叫乳母抱出来让她看看才行。
徐氏倒是劝道:“今天是哥儿的大喜日子,老太太该高兴才对。新皇登基,姑爷估摸也是不想太显眼了才会这样。天色不早了,老太太今儿也累了,不如先回府休息吧。”
贾母见贾敏不声不响的,以为她把自己的话给听进去了,也不顾徐氏的话,继续道:“别说我这个做母亲的说你,你为姑爷生了哥儿本就是好事儿,就该好生庆祝一番才是。林家是没什么亲戚,但咱们贾家这边的亲戚多着呢。你史家的两个表兄、王家的姻亲,请来多好看呀,还可以叫姑爷的朋友见识一下咱们贾家的风光。”
“母亲这话说得可就不对。”贾敏抬起头,上挑的桃花眼里写满了不满,“我一个外嫁的女儿为自己家打算又怎么了?如今新皇登基,最是看不过那些聚众饮宴的事儿,难不成母亲还要夫君明知故犯吗?再说了,王家的姻亲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那都是二嫂嫂认识的人罢了。天儿黑了,母亲还是赶紧回府吧,省得初春乍暖还寒的,冻着了。”
贾母语窒,一剁拐杖刚想发脾气,林嬷嬷就来了:“夫人,哥儿哭闹着不肯睡觉,夫人快去瞧瞧吧。”
贾敏顿时没有了跟贾母再说下去的心思,连忙起身提着裙摆赶了出去。
徐氏见状,低声道:“老太太,咱们还是回府吧。今儿是妹妹高兴的时候呢,老太太这样说教,只怕妹妹也觉着没面子,才会这样冲老太太发脾气的,老太太别怪她。”
“我不怪她,敏儿的脾性都是我惯出来,唉。”贾母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就离开了。
孩子没事儿,就是这个月习惯了在贾敏怀里安睡,顿时换了个人抱着他所以有些不习惯而已。贾敏将他抱在怀里哄着,听下人回禀说贾母已经带着徐氏离开了,才失望地摇摇头不说话。过犹不及,贾家这样继续奢华下去,将来指不定还是跟前世一样的命运了。
到了七月,徐氏平安诞下一子。贾敏知道这便是以后纨绔不成器的贾琏了,不过有徐氏这样的母亲教养着,只怕这一辈子他也不会再像前世那样好色了吧,就不知道会不会再娶了王家女做媳妇了。
孩子的满月礼贾敏是送了厚礼了,但并没有去参加——她的儿子有些低烧,她得一步不离地照顾他才是。小孩子身体娇弱,贾敏也不放心只由乳母们看着,所以便推却了贾家送来的帖子;另一方面,这回满月礼肯定是请了不少所谓的高官贵胄家的女眷,她可不想跟这些所谓的‘权贵之家’的女人家里长家里短的。
“夫人,老爷回来了。”锦瑟道。
贾敏不去不代表林如海不去,见林如海喝得满身都是酒气,贾敏连忙叫人煮了醒酒汤,有命人去烧了热水准备衣衫。末了才抿了抿唇道:“明儿还得去衙门呢,你喝成这样子,明天该要头疼了。”
“无碍。”林如海一口气将醒酒汤灌下去,才在贾敏纤纤玉指的按摩下松了口气。他舒服地闭着眼道,“今儿荣国府可真热闹,听说四王八公里的北静郡王都让人送来了贺礼。”
“过犹不及,荣辱太盛了可不是什么好事。”贾敏回道,“好了,林嬷嬷让人送来了沐浴的热水了,你赶紧洗洗睡去吧。不然明儿困觉可不好了。”
林如海猛地一睁开眼,见自己的小妻子为自己忙里忙外,眼神的温情快要溢满出来。他蓦地想起今日在贾府见到的荣华,双眸里闪过一道精光,丝毫不见方才的醉意横生。
到了十月,就是王氏女儿的周岁宴了。贾敏知道自己这回逃不过,索性打扮得大大方方地去赴宴。她的长发梳成云近香髻,特意戴了一套紫水晶珍珠头面,脖子上是一条白玉夕颜花链子。新做的深紫五彩刺绣镶边粉红撒花对襟褙子跟金丝白纹昙花雨丝锦裙衬得她肤色如雪,掺金珠线穗子宫绦上挂着桃红碧玺瓜形佩,行走时摇曳动人。
“夫人,马车都备好了。”林嬷嬷进来道,“贺礼老奴叫人搁在后头的马车上了。”
“知道了。”最后对着镜子补了补脂粉,贾敏满意地一笑,妩媚动人的姿态。
到了贾家才知道,这回周岁宴办得可是比上回徐氏儿子满月礼还要盛大。王氏一脸喜意地站在花厅的门前迎接着过来的女眷,抬头见到贾敏站在她身前不远的地方,脸上的笑意瞬间僵硬了一下。
同样是生过孩子的女人,怎么贾敏这个女人却能保持身量不变形,虽然看着丰腴了一些,但绝对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而她生了孩子都一年了,腰上的肉却是还不能很好地收回来,最近还是吃了陆太医的瘦身方子才稍有成效。不过今天是她女儿的周岁宴,王氏还是强笑着将贾敏迎了进去。
等到小女孩被抱上来的时候,在场的女眷都惊呆了。一岁的小孩儿长得精灵可爱的,白藕一样圆润的四肢,怎么看都不像是早产的孩子。
王氏的兄长王子腾之妻史氏在小孩子抓了针线荷包跟诗书后才惊奇地道:“哎呦,比我前个月见到的时候长壮了呢。可是太医换了新方子?”
“那些个太医的方子都是没效果的,不过是上个月重阳的时候外头来了两个游方道士,给了我两丸药丸,我给元春吃下去以后,病情就好多了。”王氏笑道。
元春?!贾敏捧着茶盅的手顿时停住了,没想到没撞正在元月初一生日,这女娃还是叫元春。不过那两个游方道士,可是前世曾经来林家游说自己跟夫君将玉儿给他们那两个瘌头和尚跟跛脚道士?
“游方道士的话哪里能听,是不是拿什么糊弄你的呀?”史氏道,“不过元春这名字倒是好听,是政老爷给取的?”
“我原也不相信那两个游方道士的,只是元春总是三灾八难的病得厉害,我且当试试吧,却不想竟是好了。”王氏当初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左右只是个女儿,治得好也就罢了,治不好也是她命不好。“我当时抽了五百两银票给他们算是感激,他们倒是没收,还说元春小时候虽然有小病小痛,但却是个命途大富大贵的人,将来势必能光荫家人。对了,就是元春这个名字也是两个高人取的,老爷也同意了。”
贾政怎么会不信,眼看着两个游方道士治好了自己女儿,又给赐了名字,而且半点诊金也不要,分明就是世外高人。听说给自己女儿取完名字以后一眨眼,两位高人就消失不见了,贾政更是信得十足十了。
贾敏看着王氏在显摆自己女儿的奇遇,又显摆自己女儿大富大贵的预言,低着头露出讽刺的笑意。大富大贵又如何,便是做了贤德妃,也不过是个生不出孩子的可怜女人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八回

  第十八回光阴荏苒五年过
五月初五的潭柘寺总是人满为患,解签先生的摊位前正坐着一个穿着蝶戏水仙裙衫的女子,她带着斗笠的脸隐没在粉色的纱后。跟解签先生说了几句,她站起身来,浅紫色的裙摆微微划出一道痕迹,身后的丫鬟撑开了油伞为她挡住外头刺眼的眼光。
有好奇的人凑到解签先生跟前问道:“那家夫人是谁呀?”别人家的夫人都是争着要去上香或者请主持说话的,怎的就这位夫人不去呢?
解签先生撩起眼皮看了问话的人一眼,嘀嘀咕咕地道:“那是兰台寺大夫林大人的夫人。”往后便是好事者问再多的话也不再搭理了。
那女子便是贾敏。五年的时光如同白马过隙,林如海如今在朝堂上步步高升,连带着贾敏也终于封了四品恭人的命妇头衔,硬生生地就压过王氏五品宜人,那时候可是把王氏气得够呛。倒是贾母高兴得很,让人送了不少东西来,只是贾敏一直淡淡的,跟贾家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
“哥儿该想着夫人了。”锦瑟倒了一杯水给贾敏,“夫人刚刚问卦问了什么?”
“你怎么那么多嘴。”碧玺在一旁笑道。
“我问一下又怎么了?”锦瑟吐了吐舌头。
“你们两个都不小了,还这样闹。”贾敏喝了一杯水后才道,“不过是问了夫君前程官途的事情而已,你们想听?”
锦瑟跟碧玺都摇摇头。碧玺连忙道:“还是夫人为老爷着想,便是出来上香祈福也不忘给老爷问问前程。不过奴婢倒觉得老爷现在深得皇上器重,前途无量,夫人怎么就不问问什么时候能给哥儿再添个弟弟呢?”
“你这丫头心思多,是不是想嫁人了?”锦瑟取笑道。
贾敏由着两个丫头相互取笑,自己的思绪却是慢慢飘远。这五年里她没有能再给林如海生个孩子了,倒是记忆中的迎春却在去年出生,她的生母是贾赦房里的一个姨娘,不过孩子还是叫徐氏给抱到自己身边来养。贾敏自己倒不急,她有长子在手,而且她总有那么一个预感,玉儿肯定也会在合适的时候来到这个世上的。
刚回到府里,就见自己的宝贝儿子林谨枢踩着鹿皮小靴“咯噔咯噔”地跑了出来,一把冲进了她的怀里。谨枢今年正好五岁,按着林家的规矩是到了开蒙的时候,林如海也已经联系好师傅来给他上课了。
“枢儿今天温书了没?”贾敏牵着他的手往院子走。今日是端午的日子,来给他上课的师傅特意放了二日假,不过林如海倒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松懈,早点的时候出门前还给谨枢布置了一些功课。
“都温好了,爹爹来问功课的时候我肯定回答得上。”林谨枢奶声奶气地道。大概是尽得林如海的勤奋刻苦跟贾敏的聪慧,他学习倒是挺好的,识字的速度也快,但因为年幼握笔的力度不够,所以字写得略差了些。
“那就好。”贾敏抽出帕子给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珠,“去把今日的功课拿来,娘亲给你看看。然后等一下咱们就能等林嬷嬷给咱们送上热乎乎的粽子了。谨枢喜欢吃粽子吗?”
“喜欢~”林谨枢高兴地道,“我喜欢甜甜的,里面有红色的豆子的。”说罢就小跑着进自己的小书房,将今日临摹好的字帖交给了贾敏。
字是写得马马虎虎,但那股认真劲儿贾敏还是能感觉到的。她抱了抱自己的儿子以后,让锦瑟将今日在潭柘寺打包的斋饭送去厨房热好,才道:“写得真好,娘亲在枢儿这么大的时候都没学会写那么多字呢。”
“真的吗?”得到母亲夸奖的林谨枢便是眉梢间都带上了笑意,“那枢儿这么乖,娘亲跟爹爹说一下,明天带我去看龙舟好不好?”
“好。”贾敏抱着他,跟谨枢一起分享了林嬷嬷亲手包的红豆粽,又跟他一会儿读了一阵书,才叫人带着林谨枢下去午睡。
“咱们谨枢精神头可好着呢。”这几年跟贾敏熟络了的李夫人梁氏笑着道。
“昨晚就一直喊着要跟着来看龙舟,其实都没睡好呢。”贾敏笑着道,“你瞧他现在精神头很足的样子,等一下指不定就要困觉了。”
女眷们看龙舟比赛的地方跟前头男人们是分开的,单独建了一个棚子,林谨枢因为年幼所以跟在了贾敏身边。见到自己娘亲提到自己,林谨枢抬起头对着她甜甜一笑,嘴角还带着奶油松瓤卷酥的碎屑。
“哎呦,咱们枢哥儿就是长得好。”另一位林如海同科好友陈然的妻子钟氏笑着道,“来,我叫咱们家的厨子做了些新鲜的粽子,里头搁了鹌鹑蛋、腊肉还有咸蛋黄,叫人给枢哥儿弄一个试试吧。”
“姐姐们就是喜欢惯着他。”贾敏眼角扫到一个脖子上挂着金镶红蓝宝石项圈、身穿一身大红色刺绣折技小葵花金带红衣裙的女子走了过来,定睛一看,竟是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便低声跟身边的两位女子交流,“这是哪位夫人呀?”
“哦,那是扬州巡盐御史魏大人的妻子甄氏,就是江南甄应嘉大人的亲妹妹。听说是陪同魏大人回京述职的。”梁氏小声回道,“听说有人上奏魏大人在扬州亏空了不少公款,皇上这回是特意召他回京过问此事。不过我想着,凭借他是甄大人的姻亲,估计这事儿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贾敏倒不这样认为。上一辈子这个魏大人也是因为亏空公款被召回京,结果新皇问罪满门削成白身流放。虽然后来那位甄氏请了自己的哥哥为自己丈夫出面求情,但新皇始终没有改变心意,这也是后来林如海迁至扬州担任巡盐御史的原因。
“原来是甄家出身的夫人,难怪周身贵气。”钟氏道,“只是甄贵太妃如今尚在病中,她作为妹妹的怎么就不知道打扮得清雅一些呢。”宫中的甄贵太妃是甄应嘉的长姐,可瞧着甄氏的打扮,那套金镶红宝石头面明晃晃的多刺眼。
“你瞧她这般高雅的样子,是不会跟咱们坐一块儿的了。”贾敏见她看了看,跟自己二嫂王氏坐在一起,哼笑道,“咱们只管咱们的,理她们这么多做什么呢?”
“也是。”梁氏捻了一块点心,细嚼慢咽地道,“哟,龙舟赛就要开始了!”
贾敏也将目光放回水边,只是心里想着,他们家搬离京城的时候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赶回来了!


第十九回

  第十九回离京城身心自在
果不其然,那扬州巡盐御史魏大人因着亏空公款一事被削了职,又因为皇帝最是厌恶那些个贪污受贿之人,所以魏家一家抄家,流放西疆。甄应嘉不是没有想过将自己妹妹捞出来,但无奈皇帝不吃他这一套,甄贵太妃又在病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被压走。无奈之下,只能拜托荣国府略为照看一二。
王氏也没想到端午的时候还跟自己说说笑笑的甄氏一夜之间就没入官奴,又接了甄应嘉的信件,所以也托了人给了一百两银子叫魏家满门在牢狱里好过一些,其余的她也是没有法子了。
魏家被抄一事刚过,林如海晋为扬州巡盐御史的旨意就下达了。因着这五年林如海办事勤勤恳恳,渐渐地就入了皇帝的眼,得到了皇帝的信赖;又翻查其祖上的资料,发现除了是清贵之家之外,竟还是有爵位的,而且还不是如八公那样腐朽不堪之家,于是就更放心了。林家起源于江南,因着林如海上京赴考所以才一直留在京中,索性大手一挥将林如海调为扬州巡盐御史,九月上任。
林府是从前太上皇赐下的探花郎府邸,这回林如海外放,这府邸便由内务府的人管理着。林如海也不打算带上全部人去扬州,索性留下刘嬷嬷一家看着。魏家喜欢奢靡,估摸着官宅的风格跟他是大径相庭,先让人好生查看为妙,于是派林欢带人先去扬州看看官宅,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先改建掉。
碧玺跟锦瑟年纪也大了,贾敏也帮她们挑了两处人家,又给了一盒子的珠宝首饰作为嫁妆,叫她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另外补上来的一等丫头翠柳、翠桃、翠荷跟翠兰都是沛雯一手j□j的,贾敏也放心地带在身边。
“夫人这回去了扬州,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奴婢打听过扬州的天气,给夫人做了几件衣裳,夫人带去吧。”沛雯前年嫁给了刘嬷嬷的侄子,现在是要留在京中帮忙看着林府的,“奴婢不能跟着夫人去了,翠柳那几个丫头我看着也是好的,夫人尽管使唤就是了。”
“你快起来吧。”贾敏拉着她的手道,“你素来是个让人放心的,不然我也不会叫你帮我j□j丫头了。这回你留在京中,帮我时时刻刻留意着贾家里的事儿,得空了就让刘明送信我。”贾敏还是闺阁少女的时候曾经就教过沛雯跟沛菡写字,沛雯耐得住磨练,字倒是识得七七八八了。“再有就是沛菡,终归是我的陪嫁,如今嫁到庄子上去了,你有空就去看看她吧。”沛菡自从“病愈”后性子就好了不少,又听说自己娘亲被二太太借机贬到外头去了,就更不敢再忤逆贾敏了。四年前贾敏给她在庄子上找了一个老实人嫁了,如今夫妻还算和睦。
“是,奴婢都记着。”沛雯又拿出几个荷包,“这里头装着奴婢亲自熬制的薄荷油,夫人带上吧。听说江南暑湿难耐,夫人又要坐船的,这刚好也用得上。”
“你有心了。”贾敏又跟她吩咐了几声,大意就是要她在外放这几年看着府里内外有无心思不纯的小人,才打发了她出去。
收拾家当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林家祖上得了不少皇家御赐的物什,现在都得对这账本一一清点好再重新入库。还有几代人累积下来的古籍书画都是一一做好了记号,放在漆了防水红漆的大木箱中,又仔仔细细地用软布垫好再锁起来。饶是前世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贾敏这辈子再清点家中财物依旧被那惊人的数目给弄得炫目不已,心里更是咬定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许他人沾染属于自己儿子还有女儿的财物。
等林府上下都忙完以后,刘嬷嬷一家子便留了下来,又放了一批人出去,林如海则带着其他人走马上任。林谨枢也是第一次见到河船,他仰着头呆呆地看着眼前这艘坚固的木船,歪着脑袋感叹道:“跟书上看的船模型不一样呢。”
林如海牵着他的手,跟他说着当年林家祖上登船杀退来犯倭寇的故事。林谨枢听得入神,直到贾敏叫他们二人进船舱内用膳才笑着跑进来。因着是入了秋,所以船舱里倒没有很闷热,但为了身子着想,贾敏还是叫人做了两道凉拌菜跟山药粥,简简单单地又好吃又饱肚。
船只越往南,林如海就注意到自己妻子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有时候见她绣着帕子的脸上都是带着微笑的。他搁下手中的书本坐到贾敏身边,道:“怎么这段时间这么高兴?”
贾敏摸了摸自己脸蛋,觉着自己是有些大喜过望了,便将绣了一般的帕子放到绣笸里,转过身来道:“我这么多年都没出过京城,这回能出门走走,心里欢喜呢。从前看书上说的江南风景如画,我都等不及看是否属实了。”最重要的是,不必再跟贾家的人,实在叫贾敏高兴。
“我还道是什么呢,原来如此。”未出阁的姑娘除了长辈带着出门拜访,平日里是很难踏出家门半步的;便是出嫁了能够出门游玩的时间也不多,难怪自己的妻子这样高兴。林如海将她的手包在自己手里,“江南风景不错,当年父亲也跟我说过一二。咱们家族发迹于姑苏,如今姑苏林家的家主便是曾祖父兄弟的后裔,只是咱们这二支来往得不多了。”
“姑苏林家?”贾敏略有记忆。自己夫君这一支几乎代代都是单传,倒是姑苏林家枝繁叶茂,当初自己夫君病重时他们还想过一个子嗣给夫君,只是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罢了。“听说也是书香门第。”
“大约是吧,我们平日里不过也是维持着面子上往来罢了,倒不怎么熟悉。”林如海道。
“到底是五服里的亲戚,打听一番也是好的。你是林家这一代最最出息的人了,他们自然要来看看你的。”贾敏记得自从自己丈夫上任兰台寺大夫之后,每年姑苏一支都会派人来送上礼物,“左右到时候到了扬州,你派些人去问候一下也好,总不能显得咱们失礼。”有个书香门第之家在背后给自己丈夫撑腰也好。
“都听你的。”林如海将之前放下的书本打开一页递到贾敏面前,“看看,觉着这句诗如何…”
船行了半个月终于到了扬州。林欢在就带人驾着马车在码头候着了,贾敏戴上斗笠牵着林谨枢,在翠柳跟翠兰的陪同下上了马车;林如海坐在高头大马上,看着林欢指挥着人将家什一一搬到车上,才放心地缓步前行,向官宅而去。
因为魏家是被抄家的,所以官宅里原本很多属于魏家的东西都已经被钦差大臣抄点带回京充入国库。林欢想着自己主子的喜好将官宅已经重新修整了一番,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跟京城中的林府倒有几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