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登高

  元曜见梼杌已经消失了,松了一口气,丝毫没有察觉背后的异状。

  陶渊明的身形越来越淡薄了,已经近乎透明。

  白姬走到元曜身边,望着停留在元曜肩膀上的梼杌之爪,欲言又止。陶渊明也看见了元曜肩膀上的爪子,他想开口说什么,却又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轩之,你要冷静。”白姬道。

  元曜不明所以,“小生很冷静呀。”

  “你右肩上有一片树叶。”白姬道。

  元曜低头向右肩望去,看见梼杌的爪子,骇得头皮发麻,跌坐在地。

  梼杌之爪扣在元曜的肩膀上,纹丝不动。

  “这明明是梼杌的爪子,哪里是树叶?!!”小书生惊吼。

  白姬盯着梼杌的爪子,道:“轩之就当它是一片树叶,将它拿起来。不要害怕,照我说的去做。”

  元曜闻言,鼓足了勇气,伸出左手去掰梼杌之爪。梼杌之爪扣得不紧,元曜没用什么力气,就把它掰了下来,拿在手中。

  白姬从元曜的袍子上撕下一大块布,摊放在地上,又取下悬挂在腰间的月白色茱萸香囊,把香囊中的茱萸洒在布上,“轩之,把树叶丢到布上。”

  元曜急忙将梼杌之爪丢到布上,仿佛甩掉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梼杌之爪掉在布上,准备逃跑,但是它一碰到布上的茱萸就僵硬了。

  白姬急忙将布包起来,紧紧地扎住。

  白姬将布包递给元曜,“轩之拿着,梼杌之爪的恶意不深,又有茱萸镇邪,并不危险,可以放入缥缈阁的仓库中等待有缘人。”

  元曜苦着脸接过了,一想起梼杌的可怕,他就觉得和梼杌之爪有缘的人一定也很恐怖。

  陶渊明对白姬道:“白姬姑娘,您能实现我一个愿望吗?这个愿望对我来说很重要。”

  “什么愿望?”白姬道。

  “我希望能够和摩诘一起看见桃源乡。”陶渊明道。

  白姬笑了,“真巧。王公子也许下了同一个愿望。可是,世间没有桃源乡,去往真正的桃源乡这个愿望,我两百年前没有替你实现,现在依旧无法替你实现。”

  “是否真正的桃源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摩诘实现他的愿望,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感到遗憾。他一直想在我离去之前找到桃源乡,带我一起去看。其实,他不必去寻找,与他邂逅的地方,对我来说就是桃源乡。我希望你能够让我和摩诘一起看见‘桃源乡’。”

  白姬笑了,“很有趣。你们真正的愿望也是一样的,如此相似的想法,像是心心相印一般。”

  “那,你能实现我们的愿望吗?”陶渊明期盼地道。

  “我有什么理由拒绝获得‘因果’呢?”白姬诡笑。

  “可是,已经没有桃核墨了,我没有地方栖身,天一亮就会消失在人世间。”陶渊明悲伤地道。

  白姬翕动鼻翼,道:“轩之身上有桃核墨。”

  元曜一愣,“小生哪里有桃核墨……啊,不对,小生身上好像是有一小块桃核墨,之前在菊花丛中捡到的,准备交给摩诘,但后来忘了……”

  元曜摸了摸怀中,摸出了一块比指甲略大的桃核墨。

  陶渊明面露喜色。

  白姬也笑了,“梼杌之爪追逐轩之,也是闻到了桃核墨的气息。”

  元曜有些忧愁,“这块桃核墨太小了,恐怕不能供陶先生长久栖身,直到与摩诘一起看到桃源乡。”

  白姬狡黠一笑,道:“无妨。不出意外,明天就可以看见桃源乡了。”

  陶渊明道:“我本非人,哪能奢求在人间长久存在?与人长久地相处?我只愿与摩诘一起看一眼桃源乡,让他可以无憾,我也可以无憾地离开了。”

  白姬笑了,“明天重阳节,大家一起登高去找桃源乡吧。”

  陶渊明开心地笑了,他消失在了草地上。与此同时,一缕微光流入元曜手心的桃核墨中,桃核墨幽光莹润,漆黑如沉夜。

  元曜收好桃核墨,两人带着梼杌之爪回王维的别院。

  半路上,元曜对白姬道:“你之前不是说世间没有桃源乡吗?明天去哪里找桃源乡?”

  白姬指了指元曜的心口,笑道:“只要心里有桃源乡,世间处处都是桃源乡。”

  元曜想了想,又发愁道:“现在是秋天,即使找到桃源乡,桃源乡里也不会有桃花吧?”

  白姬神秘一笑:“只要心里是春天,桃源乡里怎么会没有桃花呢?”

  元曜挠头,他听不懂白姬的哑谜,还是担心明天是否能够找到桃源乡。

  白姬、元曜一边闲聊,一边赶路,半路上遇见了离奴。

  离奴累得耷拉下耳朵,向白姬诉苦,“野山猫太可恶了,蛮横不讲理,幸好离奴跑得快,不然就被它吃了。”

  白姬摸了摸猫兽的头,“你差一点儿把玉鬼公主压扁,它当然会生气了。玉鬼公主一旦妖化,就是这样的性子,不想受伤,只能跑。你很久没有做运动了,就当锻炼身体吧。”

  元曜有些担心猞猁,“玉鬼公主没有受伤吧?”

  离奴还未回答,森林的另一边传来了一声声猞猁暴怒的狂吼,雄浑激昂,精神充沛。

  元曜、白姬放下了一颗心。

  因为害怕惹来猞猁,白姬、元曜、离奴不敢再做交谈,他们小心翼翼地踏着月色,悄悄地回别院了。

  别院中,王贵、朱墨都已经睡下,十分安静。

  白姬、元曜来到书房中,王维仍在昏睡,元曜点上灯火,掏出怀中的桃核墨,放在王维的枕边。

  白姬看见桌案上陶渊明留给王维的告别诗,笑了,“这一首诗,今晚用不上了,还是明天再给他吧。”

  白姬将诗折好,收入衣袖中。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白姬、元曜、王维、陶渊明来到野外登高望远,王贵、朱墨一个挑着食盒,一个拿着行李跟在后面,离奴拎着一条大鲤鱼也跟在后面。

  正是重阳节,来郊外登高怀远的人很多。白姬、元曜一行人登上一座高山,尽览一川平野,十里丹枫。他们见这里的景色很美,决定就在此饮酒赏景,王贵、朱墨在一棵老松树下铺上毛毯,摆上食物、酒具、以及笔墨纸砚。离奴在一边挖了一个坑,拾了一堆柴火,开始烤鱼。

  白姬站在山边望着远处的白云,元曜坐在毛毯上提笔酝酿关于重阳节的诗,王维捧着菊花酒与陶渊明对饮,十分开心。——这是他们从缥缈阁中偷来的一天,他们想在离别之前,做一些快乐的事情,那么分别之后也不会悲伤。

  元曜写好了诗,摇头吟道:“丹枫石桥山色深,重阳登高酹芳樽。自古名士多寂寥,美人香草寄诗魂。”

  白姬听了,笑道:“诗倒是不错。不过,要改四个字,才应景。”

  “改哪四个字?”元曜笑道。

  白姬道:“既然是重阳节,当然少不了茱萸叶,菊花酒,后一句当改作‘自古名士多寂寥,茱萸菊花寄诗魂’。”

  王维和陶渊明也笑道:“不对,不对,后一句应该改作‘自古名士不寂寥,因有知音寄诗魂’。”

  白姬觉得“茱萸菊花”好,王维和陶渊明觉得“不寂寥”更佳,元曜觉得“美人香草”意境更美,三方争论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离奴一边烤鱼,一边吟道:“自古离奴不寂寥,大火烤鱼香喷喷。”

  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吹来一阵桃红色的大雾,笼罩了山头。白姬、元曜、王维、陶渊明都被红雾包围,看不见踪影。在不远处喝酒、吃重阳糕的王贵、朱墨大吃一惊,十分害怕。

  红雾很快散去,王贵、朱墨朝松树下望去,但见一应东西都还在,只是白姬、元曜、王维、陶渊明不见了。不过,离奴还坐在火边烤鱼,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