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心里有准备,这笔钱,八成是要不回来了。要钱就是一个幌子,她要探探沈红缨对她的态度。
田馨回到田家的日子短,前后加起来也就几年,沈红缨开始对她还不错,她也是真的喜欢这个妈。后来哪怕是下了乡,田馨心里也是惦记着家里人。
田家的日子其实还不错,田铁军单位分了楼,一室一厅,面积虽然不大,但七十年代能住上楼房,也是让人羡慕的。
楼房的位置在城里的东边,附近都是各个单位盖起来的家属楼。
田铁军是职工,工龄不短,是厂里的骨干员工,工资每个月至少四十多块钱,手下带了四五个徒弟,每月还有五块钱的额外补贴。
沈红缨在厂区的食堂上班,工资不高,每个月三十几,虽然钱不多,但是工作清闲,每天早早就能下班。
关于父母具体的工资,田馨一直是不清楚的,沈红缨向来含含糊糊,从没说过具体的数儿,如果田馨问,她就拿话来搪塞她。
“你爸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工人,每个月的钱生活费都不够,我赚的也不多,哎,咱家日子,苦呀。”
田馨也是傻,田静穿的裙子都是广州货,至少五块钱,头绳也精致极了,田家的日子怎么可能过的紧巴呢?
这样一个双职工,家里虽然养着一个孩子,养家也是绰绰有余的,断然到不了日子熬不下去的田地。
想到这,田馨心里憋闷,一步步,沈红缨哭着穷把她手里的钱计算个光。
田馨赶着沈红缨下班的时间到了家属楼,沈红缨手里挎着篮子,见到田馨一愣,把篮子往后面挡了挡,面色不自然:“馨馨,你怎么就回家了?”
田馨面不改色,盯着沈红缨,道:“想你们了,就回来了。”
“晚上在这吃吧,你妹妹也想你。”沈红缨顺口谦让着,田馨一直懂事,怕增加娘家负担,很少在家里吃饭。
“好啊,那我晚上吃完再走。”
沈红缨沉下脸,多张嘴就多费粮食,田馨也太不自觉了。
沈红缨又道:“昨天人多,妈没时间和你说私房话,怎么说好的离婚,你又不离了?”
田馨没回答,她注意到,沈红缨挎着的篮子里有菜有肉,篮子的一角倾斜着,血红的猪肉耷拉在篮子外。
田馨道:“苏家人对我挺好的,蔚冬每个月都寄钱,折腾着离婚,也不一定日子好过。”
沈红缨劝道:“女婿干啥工作咱们都不知道,万一不是正经工作,还连累家里,你短婚没孩子,等离了婚,妈给你介绍有铁饭碗的年轻后生。”
她这个妈,画饼技术一流,动不动就是以后如何,年轻后生田馨没兴趣,她现在有兴趣的,是篮子里的那块猪肉。
田馨凑上前,一把提住了挂猪肉的细绳,笑道:“妈,今天改善生活啊?买肉了。”
沈红缨咬咬唇,这孩子眼睛也太尖了,猪肉在篮子里藏着,怎么被她给发现了……
沈红缨今天发了工资,心情好得很,花肉票砍了半斤肉打算包饺子吃。
他们一家三口,吃这点子猪肉还嫌不够呢,这又来了一个田馨……
沈红缨心里滴血,面上却只能笑着说:“是呀,本来还打算喊你过来吃,这不是正巧吗?晚上咱们包饺子吃。”
不就是半斤肉吗?光是这半年,田馨也贴补家里不少钱了,以后只要她继续在田馨那卖惨,别说是半斤肉,就是十斤肉钱都能回来。
从乡下把这个闺女认回来是沈红缨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想到此,沈红缨的难受劲减了大半,她撸撸袖子:“咱们晚上包猪肉白菜馅的白面饺子吃。”
白面每个月的供应有限,富强粉的供应量很少。也别嫌少,如果赶上缺货,有时候两个月也领不到富强粉的份额,只能换成粗粮。
这顿饺子说起来是白面的,但谁家也舍不得全用白面做,里面掺了不少玉米面。
田馨擀皮,沈红缨把肥肉的部分耗了油,油梭子扔到了盆里留着拌馅,肉的香气混着葱香窜进田馨的鼻子,很香。
包着饺子,沈红缨又开始问田馨婆家的事,在沈红缨的口中,苏家没有一个好人,沈红缨道:“馨馨,你的工作知青办什么时候给安排?”
田馨心里一动,果然,她妈还惦记着工作。


第四章 生意经
田馨轻描淡写:“我刚去了知青办,好多知青都去问工作,一时半会安排不下来。”
“早晚的事儿,你光荣下乡了好几年,好不容易回城,国家肯定得安排个铁饭碗。”
饺子包好了放在一边,天微微黑时,田家人都回了家。
田静进门看到饺子,惊喜的抱住了沈红缨:“妈,晚上吃饺子呀,真好……”话还没说完,田静就看到了门旮旯的田馨,她硬着头皮,盯着饺子甜甜地喊了一声姐。
田馨扫了田静一眼,心下酸涩,田静穿的是的确良绣花衬衣,是最近最流行的款式,上次郑小梅就穿了一件,但材质可没田静穿的这件好,下身是一条黑底白花的长裙,脚上踩着一双小白鞋,现在入秋天气冷,田静外面搭了一件双排扣的灯芯绒外衣。
田馨低头看看自己,和田静相比寒酸的很,难怪自己是田静的对照组,光是从条件上,就被妹妹比了下去。
家属楼的户型是依照苏联的图纸建的,只有一个很小的厅,厅里竖了一张单人床,卧室是夫妻俩睡,田静睡在小厅,拉了个帘子。
田馨在厅里,厨房的对话隐隐约约传了过来。
田静:“妈,吃饺子你怎么把她喊过来了?”
沈红缨:“我没叫,你姐自己来的,说留下吃饭,我有啥办法。”
田静:“饺子本来就不多,还得让她张口吃几个,我姐都结婚了,怎么非得往咱们家凑。”
沈红缨像是打了田静一下:“小点声,别让你姐听见。”
田馨忍不住想笑。
在田家,她就是一个多余的人,在北淀村待了十几年,无论沈红缨是不是她亲妈,她都不会受欢迎。
饺子端上桌,田铁军坐在主位,不大的桌子挤了四个人。
田铁军不冷不淡的问了句:“馨馨回家了?”
田馨嗯了声,她这个爸重男轻女,对没生儿子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这两个女儿,田铁军最疼爱田静,对田馨向来不算热络。
田铁军夹了几个饺子给田静,爱重地说道:“多吃饭长个儿,以后考上个好学校。”
饭吃到一半,顺着话题,田馨问道:“妈,我打算做个小买卖,之前你给我攒的钱,有时候给我吧。”
沈红缨愣了愣,筷子差点掉了:“什么攒的钱?”
装糊涂?
田馨又道:“之前蔚冬给我寄的钱,大半我不是都给你了吗?你说替我攒着,以后我缺钱给我,我现在缺钱呢。”
沈红缨当时就是随口一说,说给田馨攒着面子好看,田馨一向重视娘家,不停往里填补,沈红缨没料到她会要钱。
沈红缨忙道:“馨馨,是不是你婆家人管你要钱了?”
田馨有点不耐烦:“和他们无关,是我想要的,知青办的工作也没个影,我想自己做个小买卖赚点钱,妈,你就把之前帮我攒的钱给我吧。”
“做生意可容易赔钱……”沈红缨努力挽回。
“不管我做不做生意,都想要回这笔钱呢,当时的彩礼留给家里我是同意的,但这个钱是蔚冬的工资,丈母娘扣留女婿的钱,说出去也不好听。”
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田铁军忍不住问:“什么钱?”
碗里的饺子都不香了,沈红缨说:“就是之前馨馨给家里五块十块的钱,哪还有钱呀?咱们家人多,田静还得上学,我都贴补家用了,手里没钱……”
田馨低着头,嘴角泛起冷笑,沈红缨推的一干二净,不住地哭着穷:“馨馨,家里这两个孩子,你是最懂事的,咱们家条件不好,这钱,我实在拿不出来。”
换成以前,沈红缨夸几句,田馨美的什么都顾不上了,这笔钱自然就不再提,作为田家最孝顺的女儿,只要娘家日子过的好,她自己不重要。
现在的田馨不是以前的田馨,这样的伎俩她无动于衷。
田馨夹了一个饺子,道:“妈,我日子也挺难的,婆家吃穿还不如咱们呢,我的钱你就给我吧。”
田铁军的脸色铁青,闺女上门到家里要账,让他这个当家人面上无光,他也觉得田馨不懂事:“都是一家人,你这么逼你妈是要造反吗?”
“一家人才要互相心疼,爸妈,你们就心疼心疼你们这个命苦的姑娘吧,这个钱,什么时候能给?”
田馨大略算了算,光是钞票,她零零散散给了一百多,当时下乡,田馨每个月有四十斤的粮食供应,她自己省吃俭用,剩下的粮票都寄给了田家。
田馨没提粮票,就在饭桌上把钱算了一遍:“妈,我给你得有一百多。”
田静声音柔柔弱弱的,她叹口气,表情十分震惊:“姐,你怎么可以这么逼咱们爸妈呀,爸妈养咱们一世不容易,当闺女的得孝顺父母,就是一点钱,跟自己爸妈提钱多俗呀,姐,你太不懂事了。”
田馨觉得好笑,她这个妹妹,最会装好人了,邻居没有不夸她的,在田静的衬托下,自己就是那个爱惹事、脾气差的大女儿。
不愧是书里对照组的女主,田静这番话又突出了她自己的懂事明理。
田家人的态度田馨看在眼里,今天来要钱的目的达到了,对于田家人怎么说,她无所谓。
吃了饺子,田馨觉得唇齿留香,这顿饺子,权当是利息了。
刚才田静一直盯着田馨,仿佛生怕她多吃,田馨也不畏她,在田静的眼光下,淡然的吃了半碗。
从田家出来,田馨遇到了隔壁的吴婶。
吴婶热情打招呼:“田馨,回娘家呀?”
田馨顺着话题说道:“嗯,回家看看,之前我妈帮我攒了一百多块钱,我有用处回家取钱。”
吴婶外号大喇叭,是家属楼最爱打探事儿的,听罢问道:“拿钱?那你妈给你了吗?”
“我妈说家里钱紧呢,我只能过几天再来了。”
吴婶脸上摊着笑容:“哎呦,你们家日子不赖,还能没这俩钱?你都结婚了,当妈的可没有伸手到婆家那管钱的,你也太实诚了。”
田馨也没搭话,嗯了声,下楼间,她听见吴婶跟其他邻居唠:“老田媳妇真有意思,扣着出了门子的闺女钱不给,到底不是从小养在身边的,感情不行。”
这笔钱,一时半会儿要不回来,田馨心里有数,她这么做,主要是想通过要钱这件事,拉开和娘家的距离。
以前,沈红缨时常往苏家跑,在田馨耳旁说苏家的错处,从田馨手里讨要好处,挑唆离婚,田馨想远离娘家人,疏远的太快显得突兀,她向沈红缨要这笔钱,沈红缨不想给,这段时间自然不会来找她。
更何况,作为书里的对照组女配,离女主田静远一些,说不定也就不会那么倒霉。
田馨又往知青办跑了两次,每次得到的结果都一样,现在返城的知青众多,工作安排要等上面的调度,早晚会解决工作问题。
田馨没办法,按照书里的轨迹,这份工作恐怕要一年以后才能安排。
一年后,田静考试失利,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沈红缨才会格外惦记着田馨的工作。
想要扭转书里的设定,恐怕要好好思量思量。
做生意需要钱,上大学更需要钱,田馨打听了,去高三只插班一年,学费就需要五十块钱!衣食住行样样需要花钱,复习文化知识需要拼尽全力,在上学前,田馨需要把一年需要的钱都赚出来。
田馨和田静不同,田静有田铁军和沈红缨疼爱,吃穿不愁,钱上面也不缺,日子过的像大小姐。
田馨只能靠自己。
关于做生意,田馨认真琢磨了,她擅长做酸汤水饺,尤其调的一手好酸汤,羊肉、猪肉馅的水饺满口生津,加上鲜美酸香的汤底,尝过没有不说好吃的。
不过水饺这生意现在做不成,现在还是供应紧缺的年代,光是猪肉的材料,田馨就没办法能搞得到,猪肉按月供应,每个人每月才一点点,做水饺生意,这得多少人的供应才够呀!
但凡原材料稀缺点的生意,田馨都熄了念头,就连走街串巷卖个糖葫芦都是做梦,白砂糖八毛钱一斤,还得有票。
难,在七十年代末期,没有路子想做生意,实在是难。
最后,田馨把目光转到了大碗茶上。
田馨观察过,他们这个省会算是旅游城市,时常有外地游客过来旅游,在省城的商业中心,也没有专门买水买饮料的店铺,游客们想喝水都得自己带着水杯。
现在天气渐渐冷了,瓶子里的水混着秋风,喝上一口透心凉,如果田馨摆上一个大碗茶路边摊,热腾腾的大碗茶水卖三分钱一碗,想必能有市场。
上一世田馨去过一趟首都,首都人爱喝大碗茶,前门箭楼那有一处青年茶社,专卖大碗茶的,飘着茉莉香味的茶水,价格不贵,路过口渴的人都会来上一碗。
大碗茶没什么成本,一桶茉莉花茶叶就能泡出来好多好多碗茶,和田馨一起下乡的郑小梅她爸在供销社上班,田馨琢磨,她没有票,多花点钱不知道能不能买到茶叶


第五章 探亲养父母
下午,田馨去找郑小梅问了,郑小梅一口应承下来:“不就是茶叶吗?这个容易,现在除了逢年过节送礼,普通人家也不讲究喝茶叶,最抢手的是普洱茶,普通的茉莉花茶叶,没有工业券也行,有我爸呢。”
田馨大喜,来之前她设想过,现在供应比前些年松快了不少,托关系茶叶不难买,可也没想到这么容易,茶叶是工业生产品,需要工业票才能买得到,田馨手里就一点工业票,买不了多少茶叶。
郑小梅又说:“茉莉花茶叶不需要工业票,就是价格贵点,得双倍价格。”
田馨忙不迭点头:“这个没问题,能买到就行。”
茶叶田馨也没敢多买,大碗茶生意虽然花不了多少成本,但她到底是第一次干,心里还是发憷的,万事开头难,她先试试,如果生意好,茶叶再多买也来得及,如果大碗茶生意无人问津,这点茶叶就留着自己喝。
郑小梅问:“田馨,商店里新来了一批羊剪绒帽子,最贵的26块钱,丁级的帽子才18块钱,你不给你们家老苏买一个?听说都抢疯了,供应不多,有票都得排队。”
羊剪绒帽子?田馨在街上看别人戴过,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帽子,内里是羊皮材质,冬天戴起来保暖时尚,男同志都梦想着买一顶。
可是价格太贵,最便宜的十九块钱,要知道普通职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三四十块钱。
田馨摇摇头:“算了,太贵了我不买。”
郑小梅又道:“之前你让我提醒你的,怎么改主意了?当时你说给你娘家爸买一顶。”
田馨心想,那是她之前猪油蒙了心,就她那个亲爸,一根帽子毛都不给他。
苏蔚冬作为一个丈夫,基本还是合格的,虽然人不在身边,但是每个月都给她钱,也没过问过她的花向,田馨之前那么作,苏蔚冬也都由着她。
过段时间两个人好聚好散打上离婚证,就再没有联系了,田馨再给苏蔚冬买一顶羊剪绒帽子,就当是离婚礼物=,但现在田馨没什么钱,帽子只能以后再买。
田馨现在花的都是苏蔚冬的钱,等以后她有了钱,会把这笔钱算好还给苏蔚冬。
田馨回到苏家,赵桂芬还没下班,两个上学的孩子也都没放学,家里没人。
田馨去了厨房,每月供应分粗粮和细粮,细粮大米白面经常紧缺,家里米缸的大米还有薄薄的一层,赵桂芬平时也舍不得吃。粗粮就是红薯玉米之类的,供应不缺,就是味道一般。
田馨翻开自己的粮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字样,摸着粮本,田馨心里踏实了许多,有粮食就饿不着。
田馨估摸了一下,苏家粮食供应够,首先赵桂芬有工作,她作为职工每个月的供应是32斤,两个弟弟妹妹作为城镇居民,每个月的供应是30斤,田馨因为是下乡青年,户口迁回来后粮食每个月有点定额补助,每月供应是三十五斤。其中每个月的定量,都是百分之七十细粮,百分之三十粗粮,每人每个月是三两油。
粮食好赖够吃,苏家缺的是钱,一家人日常开销、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靠着赵桂芬的工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好在有苏蔚冬的贴补,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
大碗茶的生意就是田馨的一个念头,能不能做得成还两说,最近这段日子最重要的,还是知青办的工作。
有了工作,田馨每个月就有稳定的收入,就算是考上大学,听说现在还可以带着工资去上学,国家对于知识分子格外优待。
毕竟田馨这个工作,除了她自己,还有其他人惦记着,如果工作真过个半年一年再安排,沈红缨田静那边搅局,田馨还真不一定保得住,毕竟人家是书里女主,有光环照耀的。
自从田馨回娘家要过一次钱,沈红缨有段日子没露过面,田馨过了几天清净日子。
周五天气晴朗,微风拂面,田馨心情也不错,街上有卖糖葫芦的,田馨还顺手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买了两串,就在这个当口,沈红缨找上了田馨。
沈红缨望着田馨手里红彤彤的糖葫芦,心里很是吃味,心里这么想,说出的话就带着酸:“苏家那俩都是白眼狼,这糖葫芦,还不如给你亲生的妹妹吃。”
田馨攥着糖葫芦的手紧了紧,她跟苏家人关系紧张,全是拜这个妈所赐。
田馨问道:“妈,你这次来,是给我带钱了吗?”
两个人站在胡同口,邻居隔三差五路过,谁都瞅上两眼,知道苏家内情的婶子,总会撇几眼,当妈的撺掇女儿不好好过日子离婚,这家还是头一份。
沈红缨面子厚,向来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能得实惠才是最重要的,她垂着头,苦着一张脸,说道:“妈哪里有钱呐,因为这钱,和你爸爸吵了一架,妈也不容易,家里日子紧,你给的钱都花了……”
“那怎么办呢?我也需要钱,要不然少给点?”
沈红缨见田馨死死追着这些钱不放,只好同意先还一点,放长线钓大鱼,如果此刻彻底把女儿惹怒了,以后也讨不到其他好处。
“妈手里钱也不多,先给你拿三十吧。”
沈红缨还钱还算痛快,虽然只有三十块,田馨也满意了。
见田馨面色松动,沈红缨试探道:“馨馨啊,知青办啥时候给你安排工作啊?你回城这么久,工作还没落实?”
田馨:“国家说是要优待返乡知青,工作早晚会安排的,不着急。”
不着急,沈红缨咋能不着急?田静马上就要高考了,沈红缨做了两手准备,田静这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大学难,如果没大学上,捞到一个铁饭碗也行。
这件事之前沈红缨问过田馨的意思,田馨对娘家向来任劳任怨,听到妹妹考不上大学比自己的事还着急,说等知青办安排工作,她先让给田静,自己再等安排。
沈红缨道:“静静不像你这么争气,考大学费劲,她要是没一份正式工作,连婚都结不成,你孝顺,还嫁了人,你是大姐,吃点亏也行。”
沈红缨动之以情,换成以往,田馨早就被冲昏头忙不迭答应了。
此时的田馨神色清明,过往是自己糊涂,太在意所谓的亲情,田馨也没说行或者不行,含糊道:“以后再说。”
这话听在沈红缨耳中,便是应下了,她大喜过望,往田馨手里塞了一把糖:“同事结婚我拿了一把喜糖,给你吃,你妹妹我都没舍得给。”
田馨刚好有话要问,道:“妈,林家人和咱们有来往吗?”
沈红缨冷哼一声:“那家泥腿子,早就断了往来,妈以前怎么说来着,那家不是什么善茬,仗着养了你几年,就想管咱们要好处。”
沈红缨的这番话,田馨不信。
很多年前,田馨小时候走丢了,是林家人在大冷天把田馨带回家,收养了她,四岁到十三岁的这九年,田馨都是在北淀村生活的。
养父母对田馨很好,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养母溺爱田馨,虽然条件不好,但过年包白面饺子,每次田馨分到都是最多的。
田馨被沈红缨挑唆,和林家人断了来往,现在想来,田馨对不起养父母一家对她关切的心。
在书里,自己落魄的时候,是林家人收了一把手,帮她渡过难关。
既然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些遗憾,田馨都想一一弥补。
北淀村距离省城有段距离,需要坐火车才能到,买火车票需要开具介绍信,田馨在理由那一栏,认真的写下了‘探亲’两个字。
顺利买了票,田馨把要去北淀村的事告诉了赵桂芬,婆婆赵桂芬是个实诚人,她道:“人家养育了你九年,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钱要是不够妈这还有,买点特点带过去。”
田馨拦住了赵桂芬:“妈,蔚冬每个月都给我寄钱,我有钱。”
苏蔚兰的态度也不像以往那么针对了,她垮着脸道:“嫂子,路上注意安全,你丢三落四的,别把自己丢了。”
田馨笑了,她知道苏蔚兰是好意,只是不太习惯和自己和好罢了,午后吃了田馨的糖葫芦,苏蔚兰还感慨:“我哥结婚以后,这还是嫂子第一次给我们买东西吃。”
苏家人都不难相处,之前也是田馨太能折腾了,导致苏家人对自己有成见,时间还长,田馨相信,苏家人会看到自己的转变。
田馨离开之前,拿着手里仅有的各种票去供销社买带回去的礼物。
半斤白糖、一盒麦乳精、不需要票的高价猪肉也买了二斤,另外还有一些散装的硬糖,糕点买了鸡蛋糕、芝麻酥,临走前,田馨看见柜台有卖大白兔奶糖的,一块五一斤,平常人家也就是买点硬糖吃,奶糖贵,舍得买的少,田馨咬咬牙,还是买了一斤。
林林总总凑在一起,装满了两个包裹,田馨手里还攒了一点布票,苏蔚冬手里的布票偶尔会给田馨寄回来,小姑娘都爱美,田馨把布票都自己攒着,没给沈红缨。
田馨凭借自己的记忆,勾勒出了养父母的身量,每人买了一件罩衫。
从供销社出来,田馨看了看时间,去火车站时间刚好。
直到坐上绿皮火车,田馨才有种踏实的感觉,北淀村,那个她生活了九年的地方,现在有变化么?


第六章 热络的一家人
田馨今年十九岁,距她离开养父母,已经过去六年了。
林家的两个哥哥,算起来今年分别是21岁、23岁,农村人结婚也早,想必现在都成家立业了吧。
田馨记得,两个哥哥都很宠她这个妹妹,除了田馨自己,家里人都知道田馨是收养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家里人疼爱她。
之前条件都穷,哪里吃得上白糖,普通百姓都买糖精,二哥总会偷家里的糖精给田馨冲水喝,被养母抓到挨打也不怕,冲着田馨嘿嘿笑。
往事一幕幕浮现,田馨的心里更加酸涩了,这么好的一家人,田馨怎么可以听信沈红缨的挑拨,以为林家都是坏人呢?
到县城的火车就这么一趟,下火车的时候天有点黑,从县城到镇上,还得坐一趟客车。
田馨大包小包折腾的要吐了,天黑了才赶到镇上。
这个时候田馨有点后悔,她当时想着给林家人一个惊喜,就没往林家寄信,现在到了镇上,怎么去北淀村成了问题。
好在田馨运气不错,在镇口遇到了一个赶牛车的大爷,听说要去北淀村,大爷抬抬头:“你这丫头看着眼生,谁家孩子?”
田馨道:“村北头老林家,林海明。”
大爷点了点头:“行,上牛车吧,我稍你回去。”
到了村口,田馨抓了一把糖:“大爷,麻烦您了。”
直到田馨走远,大爷口中念叨着:“林海明家里不就两个儿子吗?这姑娘是他家亲戚?”
进了村,走在熟悉的土路上,田馨的回忆翻涌而来,那棵老槐树,田馨小时候时常在那荡秋千,赵婶子家的大黄狗,小时候还曾追着田馨撵,回忆的力量就在点滴的日常里,田馨红着鼻子,走到了林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