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昭文帝清醒以来,与宋嘉言倒是格外的亲密了。反正先时昭文帝也是一直独宠凤仪宫,如今太后在慈宁宫养病,方家削爵去职,昭文帝重病初愈,继续留在凤仪宫,更没人敢说什么。

皇帝是没有养病的时间的,昭文帝乍醒,内阁便将许多奏本呈上。昭文帝尚需调养,索性叫宋嘉言给他在一畔念奏章,奏章经内阁会先有内阁的拟批,昭文帝听完内阁的拟批,再说一些自己的意见,他大病初愈,故此都是由宋嘉言代笔。

宋嘉言其实很不乐意干这种差使,倒不是本身没兴趣,实在是,她觉着皇帝是世界上最小心眼儿又善变的人。今儿朝东,明儿朝西的。万一什么时候昭文帝改了主意,秋后算账啥的,不是错也是错了。

看宋嘉言不乐意,昭文帝还没劝两句便两眼一黑,昏了过去,倒把宋嘉言吓了一跳。

宋嘉言又不是傻瓜,何况,她也不是非常抗拒帮着昭文帝念念奏章什么的。不过,某日宋嘉言捧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还啧啧感叹。昭文帝好奇,问,“看什么呢?”

“大凤王朝武皇帝列传。”

昭文帝凑过去瞧,宋嘉言瞥他一眼,笑,“我觉着,自古明君都有相似之处啊。”

东穆太祖皇帝就十分祟拜凤武皇帝,当年还有“为君当如凤武帝”的话留下。皇位传到昭文帝这儿,这一家子都对凤武帝有好感。听到宋嘉言这般说,昭文帝笑问,“这话怎么讲?”

“凤武帝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能令天下百姓裹腹者便是明君。不瞒陛下,我小时候每年冬天都听说城外有许多灾民,朝廷发放粥米济民,还会有许多人冻饿而死。到现在,虽然百姓有穷有富,不过,已经许多年没看到过城外盘恒聚集过灾民了。陛下治理天下如何,不必听官员如何吹捧奉迎,端看这点就能知道了。”

昭文帝果然十分受用,道,“不辜负祖宗江山已是大幸。”

宋嘉言微微一笑,指着史书上又道,“凤武帝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常有病痛,时常十天半月的养病不朝啊。”

昭文帝精读史书,这一节凤武帝传更是读过多遍,说句倒背如流也不夸张。他不用看也知道宋嘉言说的是什么,不禁老脸一红。

其实,由于大凤王朝的年代早已远去,留下的多是那些风流人物的传说。就拿凤武帝来说,这绝对是皇帝中的牛人,再刻薄的文人也不会抹灭凤武帝的功勋。甚至,后世的皇帝对凤武帝也很有好感。不过,凤武帝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史书对他的记载也不一而同。

譬如宋嘉言说的凤武帝身体的事情,史书中有“屡病,数次昏厥,不朝,政尽托于范文忠公”的记载,这似乎是说凤武帝身子不大康健。但,在大凤朝野史中又有一则趣事,说的是武皇帝时有名的铁面御史杜如方大人,杜大人一心效仿魏征,端的是铁面无私,连凤武帝的面子也不大给。说杜如方有次出门,瞧见凤武帝在外头闲逛,时正值凤武帝跟朝臣请了病假,身子不好,上不得朝,早歇了好几日了。结果,杜如方撞到凤武帝在街闲逛,当下把杜御史气个半死,上前就要跟凤武帝说道儿说道儿。正当此时,凤武帝也瞧见了杜御史,竟跟活见鬼似的转身就跑。杜如方紧随其后狂追,最后,凤武帝一路跑到自己的舅舅家永宁侯府,才算摆脱了杜如方。

类似于此种趣事,文人杜撰也有可能。不过,此事之所以传的有鼻子有眼,是因为此事与杜如方的一则《谏陛下不朝书》有关。

据闻,杜如方流传千古的《谏陛下不朝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暴发出来的,杜如方因此谏书青史留名。不过,大凤朝的史官依旧极其谄媚的在《杜如方传》中这样写道:自来诤骨常有,而明君难得。如方耿言直书,中多有毁谤帝尊之处,时人欲罪如方,帝一笑置之,言曰,如方,朕之魏征也,何忍罪之。

在杜如方《谏陛下不朝书》中就直言了凤武帝装病不朝的事儿,所以,凤武帝虽是旷世明君,却是不拘小节。装病之类的,常干。也就是大凤朝的史官吃的是凤武帝的俸禄,凤武帝还常干些收买人心的事儿,所以,大凤朝史官的笔头儿也就不那么坚定就是了,凤武帝这些不靠谱儿的事半点不见于正史中。

今日宋嘉言说起凤武帝,拍马之后偏偏说起凤武帝装病的事,自然是意在沛公了。昭文帝做了多年皇帝,脸皮早修炼出来了,一笑就夺了宋嘉言手里的史书,笑,“阿离也说了,明君总有相似处。”

宋嘉言拿他没折,嗔一眼,也笑了。

宋嘉言既常伴着昭文帝看奏章,自然对朝中形势渐渐的有了些了解。宋荣请示昭文帝再次册封母族的奏章,也是宋嘉言念给昭文帝听的。

昭文帝听完后,问,“你觉的呢?”

宋嘉言已深谙政治,略一思量便道,“陛下有三个舅舅,择贤明者赐爵就好。前承恩公有罪,陛下虽未诛连,到底涉及子孙,我觉着不要从前承恩公一支择嗣赐爵。”皇家最重脸面,昭文帝当时并没有收拾仁德亲王,只是令他就藩而已。承恩公夺爵后,亦没有另行处置。这说明,昭文帝并没有将事态扩大的意思。

昭文帝又问,“你觉着哪家好?”

宋嘉言笑,“这我就不知道了,除了前承恩公,论年纪,二舅舅方德年长些。品性上,我不清楚。”

昭文帝淡淡道,“母后出身保定府方家屯儿,去老家寻一户老实人家便可。”话中竟是要将爵位赐予方氏家族远亲。

宋嘉言不敢多话,就代昭文帝批了:着有司去原籍寻实诚人家。

靠着软榻,昭文帝神思渐远,忽而叹道,“今年咸阳天时不大好,多有疫病,前些时候仁德府上的长史官上表说仁德不小心染上了疫病。这事,你心里有数,不要让宫人乱嚷嚷,太后年纪大了。”太后总是觉着他做皇帝,仁德做亲王亏了,恨不能将江山平分,才能补偿小儿子一二。太后不明白,他也是有儿子的人。他的江山,是要传给自己儿子,而不是与自己弟弟平分天下!何况,仁德也没有与他平分天下的本事!不过一鬼祟之人而已!

宋嘉言连忙应了,看昭文帝脸色不虞,慢慢的握住他的手。

昭文帝回眸,眼中带了一丝暖意。

作者有话要说:什么样才不算烂尾呢?

本文的大纲设计就是这样的,不涉及突然性的结局之类的事。看留言,有许多亲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尾。

石头的看法是:文中主角的人生走向已经交待清楚,就可以结尾了。至于宋嘉言做太后的内容,下一篇文会涉及到,但,并不是《千金记》的第二部,是完全的另一篇文章,主角也不是宋嘉言了。

还有亲们多次提到的宋嘉让宋嘉诺兄弟的事,在石头的计划中,他们现在还没消息,就是没消息了。

还有穆芸的下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娘家覆灭,穆芸能有什么下场呢?

再说方太后,石头觉着,哪怕当初郑庄公也没有杀了他老娘,甚至放了狠话“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后,还会寻个法子跟老娘黄泉相见。汉景帝也是忍他老娘,忍到自己死的。所以,只要昭文帝活着,不会对方太后如何的?在任何年代,一个皇帝,怎么会甘心背负弑母的名声。

再说仁德亲王的处置,昭文帝没有在明面上处置仁德亲王,但,这并不是说昭文帝是个软脚虾。

还有林随,此君短暂出现,石头说这是重要人物,可能是说早了,因为此君会在下一篇文中是重要人物。先让他露个小脸而已。

其他的,《千金记》是石头的第二篇言情,文笔所限,灵气所限,现在回头看,有很多不足。有时间,石头会修文,以望能在石头的能力范围内更加周全一些。

至此,就是大结局了。

再说一句,石头是很认真的结尾。

第173章 番外二

仁德亲王并不觉着有什么可以与昭文帝辩白的。

不过胜者为王败者贼罢了。

当然,昭文帝素有仁孝名声,不会揭开这层遮羞布的。故而,只是迫不及待的将他一家人打发到封地去。

哼哼,封地。

不过一死而矣,仁德亲王敢做下这些事,就不是个怕死的。不过,仁德亲王实未料到昭文帝还会再来见他。

不是宣他进宫,而是来王府见他。

当然,这王府已被监察司的人接管,再安全不过。

既见面,仁德亲王依旧想问一句,“陛下早就怀疑我了吗?”别跟他说什么祖宗保佑龙体平安的鬼话,他绝不相信谁会在这么要命的关键时候清醒。

昭文帝将一本泛黄的书册递给仁德亲王,书面已经起了毛边儿,可见是经人阅读过多次。昭文帝这个时候给他书,自然不是令他珍藏的意思。仁德亲王直接翻开,微惊,“怀闵太子的书么?”尽管岁月远去,怀闵太子的字迹,仁德亲王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怀闵太子,那位被昭文帝干掉的兄长,先帝的皇长子,死后谥号怀闵太子。

昭文帝道,“知道怀闵太子被幽禁时最喜欢读哪段吗?”他并没有再让仁德亲王猜度帝心,直接道,“郑伯克段于鄢。”盯住仁德亲王的眼睛,昭文帝道,“怀闵太子自尽前,将这本书赠于朕。”

仁德亲王脸色微变,回望昭文帝,并没有说话,只是一只手紧紧的握住这卷书,指节微微泛白,可见心境起伏之大。

昭文帝道,“怀闵太子将手中的势力交给你,然后,赠此书于朕。”当初怀闵太子赠此书于他,他只影影绰绰的觉着担忧,并不知怀闵太子有这些安排。

昭文帝的声音中有说不出的讽刺,“他比朕还要了解你,朕自己都不知道,朕的弟弟有这样的野心。”

仁德亲王低语,“当初,为什么不让我去就藩?”

“你是母后爱子。”

“别跟我提母后!”仁德亲王根本不信昭文帝的鬼扯,冷冷道,“天下都说陛下侍太后至孝,可太后何曾能勉强陛下的心意!”他是利用了母亲,可,这位自标为天下第一大孝子的皇帝陛下又如何?难道昭文帝不是将计就计,又比他强到哪儿去!

败虽败了,仁德亲王毕竟皇家血统,哪怕幽禁,也没人敢亏待于他,就是仁德亲王自己亦不失其亲王尊严。仁德亲王冷笑,“陛下一直不肯让我去就藩,不就是怀疑于我吗?陛下既留我在帝都,都是父皇的子孙,这皇位,陛下坐得,我自然也坐得!”

昭文帝没理会仁德亲王的怨望,叹道,“原来吴家兄弟是你的人。”

“他们若是我的人,当初后宫不会还有六皇子留下。”到这份儿上,仁德亲王也不必再装出什么善良的嘴脸,那样一幅仁义礼智信俱全的贤王模样,他实在厌了。

这个答案有些出乎昭文帝的意料,却也不会令昭文帝惊诧,的确如仁德亲王所说,当初吴双他们完全有杀光昭文帝与大臣再杀光后宫的能力。不过,那兄弟二人并没有那样做,反是留了一线。

原来连仁德亲王也不知晓吴家兄弟的来历,昭文帝轻叹,“世间不能掌控之事实在太多。”

仁德亲王冷笑,“陛下应该庆幸的是有位好皇后。”若不是宋嘉言实在难搞,方太后完全不是对手,说不得现在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呢。

昭文帝很是认同仁德亲王所言,点头,“若非有皇后,朕焉敢这样病上一病。”如果说这次的意外收获,就是宋嘉言了。

聪明的人大都缺少厚道,他病重,宋嘉言并没有立刻操持着儿子上位之事,反是专心侍疾,这点尤为难得。要知道,宋嘉言面对的诱惑不是三五亩水田的家业传承,而是东穆江山。这样的诱惑,就是他的弟弟都忍不住要露出马脚的啊,宋嘉言却有这样的定力。

当然,如果昭文帝真的一病不起,他丝毫不怀疑宋嘉言要让儿子上位的。他欣慰的是,宋嘉言在他的病情上尽力了,而非一心一意盼他归天、自己荣升太后。再加上有个方太后对比,宋嘉言简直是贤妻良母的典范。甚至,哪怕召见林随,宋嘉言也没有任何过分的要求。

“陛下不担心吗?”仁德亲王陡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