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零年代二婚妻上一章:第24章
  • 七零年代二婚妻下一章:第26章

现在这个状态佳慧已经很满意了,跟电影院合伙只是积累原始资本的手段,从电影院开始卖肉食后,不少有眼光的人也看上这块,不过至今没人能模仿出来,生意还是挺安全的。

这就苦了张巧儿,眼看着能挣更多偏偏又挣不上,就跟喜欢的东西只能看不能吃一个道理。

张巧儿不懂佳慧的想法,除了时间不允许以及人手不够外,不加量是有依据的。

虽然她大学时学的不是经济学,但“饥饿营销”的案例她还是懂的,有时候市场过于饱和也不是好事。

校园晚会举办的非常成功,作为主持人之一的佳慧在学校也成了名人。

“那个董佳慧不是已经结婚了嘛,看上去还挺年轻的。”

“听说是秦会长让她来主持的。”

“已婚妇女不是该跟异性保持距离嘛,我看她经常往学生会跑。”

“她丈夫也是咱们学校的,年龄比她大,我听说啊,她不仅结过婚还是二婚呢!”

“啊?真的假的?赶紧说说看。”

“我也是听人家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董佳慧十八岁就结婚了,不知怎的跟前夫离了婚,然后才跟现在的丈夫在一起,她丈夫呢也是个二婚的,两人真是凑到一块儿去了。”

“天呐,二婚,简直不敢想象!秦会长怎么会找这种人来主持晚会!”

“风骚呗,人虽然是乡下来的,可她会打扮,看上去确实挺年轻,你看她穿衣服都爱穿显腰身的,裤子也瘦,看上去柔柔弱弱,男人就爱这种。”

“秦会长什么样的人,怎么可能看上她啊,人家可是**,那么优秀。”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佳慧彩排晚会,渐渐传出来一些不堪入目的话,主旨就是董佳慧不守妇道,给赵东林带绿帽。

一开始只是小范围流言,后来越传越离谱,连佳慧自己都听到了。

听到这些话佳慧自然很生气,这是对她人格的污蔑,为什么她就不能当主持人呢,难不成因为结过婚连正常的校园生活都不能有,必须要跟所有的异性保持距离?

除此之外,她还很担心赵东林,不知道这些闲话他听到了多少。

没有几个男人能接受妻子戴绿帽,尽管她没有做任何错事,可别人都这么认为,对赵东林而言,也是一种伤害。

“最近学校的流言你听到了吗?”

晚上回家,佳慧主动问了赵东林。

“我没有放在心上。”

言下之意就是,他确实听到了,不过没当一回事。

“我正想跟你说,明天我就去找学校领导谈一谈,这种风气应该遏制住。”

之所以没处理,只因为他不想佳慧跟着操心,谁知道两天功夫已经传到了佳慧耳里。

百年名校,考进来的都是天之骄子,他们该用心学习,报效祖国,而不该把心思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更不论这种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

作为八卦之一的秦志臻也听到了一些,他心中抱以嗤笑,别说他对董佳慧没兴趣,即便有兴趣,他还真不介意她结过婚生过孩子,毕竟家里那位,也娶了一个带着拖油瓶的女人,也就是他的继母。

赵东林找校领导反应情况,申明学校的流言严重伤害了自己以及妻子的感情。

校领导很重视,让人彻查了流言的源头,原来是学生会的几个女同学,因为嫉妒佳慧当主持人才会传播那些不利于佳慧的流言。

学校批评了她们,念在初犯没有处罚,但秦志臻作为学生会主席,将她们从学生会除名。

事情虽然查明了,但佳慧是二婚的事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事,佳慧懒得解释原因,走在校园里,偶尔会接受到一些异样的眼神。

人,绝大多数人,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哪怕她没做什么伤害别人的事,在别人眼中她也不是一个光彩的人,在他们看来,正经女人是不会离婚的,更何况赵东林也是个二婚的,谁知道是不是两人勾搭上了。

五月,中央下发文件,关于一九七八年高考的政策,除了应届考生外,老三届及符合国家规定的都可以报名参加,与七七年的政策相同。

这无疑给了去年落榜生新的人生曙光,赵东河收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感到热血沸腾。

当他失落惆怅时,生活又给了他一次希望,他决定紧握这最后一次机会。

他当即给省城的大哥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东河给我来了信,说他想参加高考。”

“这是好事啊,要是东河也考上,咱家就真厉害了。”

佳慧对东河印象不错,去年也要请他一个准备高考,可那时候他刚离婚,没心情考虑,现在总算想开了。

赵东林点头,他这个当哥哥的,自然是盼着弟弟好的。

“咱们买些学习资料给他寄回去吧。”

赵东林点头,“嗯,我明天就去书店看看。”

还有他们去年的学习资料放家里,让东河自己取了看。

七月份高考,现在是五月份,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比他们去年的准备时间还多了一个月,但赵东林知道,今年的考题绝对比去年难,他对东河能不能考上还是挺没谱的。

赵东河第二天就去书店买了书,写好信后去邮局寄了,张巧儿知道老二也要参加高考了,心里又欣慰又心酸。

老二离婚了,一个人带着石头过,他总算知道长进了,以后有个好前程她也就不用跟着担心。

最好老二也考省城的大学,这样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上个月挣了五百多,儿媳说再多挣些他们也能在省城买房,在省城定居。

张巧儿不是稀罕做城里人,说良心话,她还是觉得村里住着舒服,可孩子们在省城上学,总租房也不是个事,既然有这个条件,买个房子也挺好。

第六十八章

赵东河在家复习了一个月来了省城, 离开学校太多年,很多知识点捡起来费神, 也不能完全融会贯通,想着大哥大嫂都是学习好的,有他们指点比自己在家摸索好。

“坐了一天车累了吧,赶紧坐下歇歇。”

赵东河到的时候他们还在学校没回来, 家里就他妈跟放放。

放放对这个二叔显然不记得了,站在张巧儿身后,猛盯着赵东河瞧。

赵东河面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对着放放招手,“放放, 还记得我不?我是你二叔。”

放放上周刚过一周岁生日, 属于很多话能听懂的阶段, 听了赵东河的话还知道摇头。

“这孩子挺聪明,还知道摇头呢。”

“那可不, 别看他小, 问他啥都懂,现在已经会说不少话了。”

张巧儿摸着放放的小脑袋,指着赵东河说,“放放,叫‘二叔’,‘叔叔’。”

放放跟着叫了“苏苏”两个字,乐的赵东河把放放抱放在腿上。

他来的匆忙,也没带什么吃的, 这会儿想从口袋里摸块糖也摸不到,不禁有些后悔,路上该买点吃的带给几个侄子侄女的。

他正想问大家在省城的情况,张巧儿先开口问了家里,着重问了石头。

“你该把石头一块带过来,你爸那人不精细,哪能照顾好孩子。”

恐怕就当养猫养狗,不饿着肚子就行,至于冻着,现在六月,正往夏天过,想冻着也没这气候条件。

“没事儿,我是来学习的,又不是来游山玩水,等我考结束了再说。”

要是考上了,害怕没石头进城的日子?

“哎,我就是怕石头心里不痛快。”

赵东河想到自己来之前儿子确实嚎了,可农村娃,嚎两声不算啥,他也跟石头说了,爸爸在准备高考,考上了,爷俩都能过上好日子,考不好,爷俩只能在农村种地。

“考上了就跟大伯大伯娘一样,带着黑蛋他们进城吗?”

他最羡慕的就是黑蛋他们,听说城里有很多好吃的,比村里的好吃的多多了,黑蛋他们在城里肯定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你饿不饿,我先给你整点儿吃的,你嫂子自己弄的凉皮。”

时间往夏天过,佳慧又鼓捣出了凉皮,电影院卖的特别好,现在的收入已经能达到一天二十五六。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守着聚宝盆,张巧儿也没之前那样花一分钱就心疼了,最近家里的伙食都好了不少,一星期能吃一次红烧肉,当然,因为剔肉的关系,家里的鸡汤就没有断过,谁能想到呢,有一天家里也会因为喝多了鸡汤喝的发腻不想喝而发愁。

一碗凉皮下肚,路上的风尘仆仆终于缓解了大半。

“上次看美香在信里写,说家里在卖东西,卖啥啊?”

“哦,就是自己做了吃的放电影院寄卖。”

说到这里,张巧儿打开了话匣子。

“我跟你说,这做生意实在是太挣钱了,现在每天在家等着收钱。”

她把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准备,准备什么,电影院几点过来取,一天挣多少原原本本跟儿子说了,虽然很多话词不达意,太啰嗦,不简洁,但赵东河基本还是听懂了,他震惊于每天的收入,就是别人一个月的工钱呢。

“这……这是谁想出来的啊?”

也太能折腾了,超出了赵东河的认知。

“你哥嫂子呗,所以说你得好好复习,考个大学,你看你哥嫂,上了大学脑子多好使。”

事实上,这生意一开始是佳慧提的,得到赵东河的支持后才跟家里开了口,所以张巧儿也不清楚到底谁是发起人,只知道是儿子儿媳一起出的主意,但手艺实实在在是儿媳的,所以张巧儿现在对儿媳越发的好,能挣钱的儿媳,谁不供着?

四五点钟,大家陆陆续续回来,今天英宝是佳慧跟赵东林一起去接的。

只要他们下课早,会一起去学校接孩子,没时间了让人稍信回来。

“东河,来啦。”

回来看到二弟,赵东林心情很好,拍着东河的肩笑的很高兴。

东河来了,佳慧认真准备了晚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过后,晚上赵东林给弟弟梳理了课本知识。

美香搬到她妈房间带着英宝住,她的房间让给二哥带着黑蛋住,后院的沈念茹也说了,要是家里住不开,东河住他们那也是行的。

自从知道后院的两位老人竟然是大学教授后,赵东河对他们异常尊敬。

村里的小学老师都受人敬重,更何况是大学教授呢,那得多有文化!

*****

东河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回村,时间渐渐往七月份过,学校里都在准备期末考试。

张巧儿心里为老二着急,可城里还有孩子要带,还有生意要做,她也不能提回家的话。

佳慧看出了婆婆的焦虑,就跟赵东林商量。

“我看妈挺担心东河的,学校里就剩考试,考完就放假了,要不咱们让妈回去,家里的事我们自己多吃点苦。”

媳妇儿这么善解人意,赵东林自然只有感动,没有旁的意见。

“就是放放,你说是让妈带回去好呢,还是留在城里?”

黑蛋英宝上学不用担心没人照顾,一日三餐佳慧自己能做,电影院的那头也能起早贪黑的完成,就是放放,要是他们都考试去了,不就是放放一人在家了嘛。

事关儿子,赵东林一时半会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把放放留城里怕没人照看,可让他妈带着,这一路上他也不放心啊。

小孩子走不动路,走几步就要抱,这么一整天的车程,还带这个孩子,实在是不方便。

要是平时,赵东林花两天时间送他们回去也行,可现在是期末考试阶段,不分周末,大家都在疯狂复习。

“这事儿明天再说吧,晚了,咱们先睡。”

想不明白就先放着,佳慧伸手关了床头的等,闭着眼准备睡觉,明天一早就要起来准备那些吃食。

佳慧刚闭上眼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抱进怀里,跟着嘴就被堵上了。

“哎呀,明天要早起呢。”

“明天我早起,你多睡会儿。”

谁相信他的鬼话啊,婆婆起的比她还早,要是他起了自己还赖在床上,婆婆能不知道什么事儿。

“没事儿,妈不会说什么,她巴不得咱们感情好。”

最好再给她添个孙子孙女。

当然,这只是张巧儿美好的愿望,佳慧早早就已经跟赵东林表了态,求学阶段,别给她整怀孕了。

六月底的夜,本就闷热烦躁,拥抱后,更如同点了一团火,让佳慧也跟着着了起来。

在这种事上赵东林是不知疲倦的,他总觉得佳慧就是他身上缺失的那一块,抱着她,拥有她,他心中无限充实,无限满足。

**初歇,天光已经发白,佳慧沉沉睡去,赵东林抱着她,吻了吻她汗湿的额头,怕她这么睡不舒服,又拿毛巾给她擦去了汗。

五点钟,赵东林放开佳慧自己起身,到厨房,他妈已经在煮凉皮了。

“佳慧今天多睡儿,等会儿我去市场买东西,家里还缺什么?”

张巧儿抿着嘴笑了笑,一向勤快的儿媳到时间了没起来还能为了啥,哎,这男人女人呐,没对处的都不一样,有那种一见面就跟斗鸡眼一样斗的,也就那种如胶似漆天天粘着的。

佳慧七点多才醒,身上发酸,还有一些没有消失的痕迹,把自己整理好后出了房间,厨房里已经开始拆肉了。

佳慧的脸有些烧,好在没人拿她取笑,都装作若无其事的跟她说话,过了会儿,佳慧的脸没那么烧了,那种不自在感也少了很多。

“妈,我昨天还跟东林说呢,你是不是担心家里想回去啊。”

“我是不大放心,东河不是要考大学嘛,也不知道他准备的咋样了。”

就是帮不上忙,自己回去帮他准备几顿饭也行啊。

“别的没啥,就是放放不知道怎么安置。”

“谁说不是呢,我也发愁。”

她是想带着小孙子一起回村,可她上次来吐得跟什么似地,像死过一回,根本照顾不了一个半大的孩子。

下午,张巧儿在院子里跟沈念茹唠嗑说起了这件事。

“要不这样,我最近也不上课,你们要是放心呢,可以把放放交给我带。”

张巧儿一听既惊又喜。

“你看你说的,哪能不放心呢,你对放放多好啊,跟亲孙子一样。”

不过张巧儿也没把话说满,还是得问问儿子儿媳的意见,看他们同不同意。

要说沈念茹对赵家的几个孩子是真好,她唯一的女儿年纪轻轻就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孙子辈。

赵家几个孩子懂事、知礼、好学、上进,长得又很乖巧,是最受长辈宠爱的那一类。

自从前院租给赵家,她的生活也跟着有了活力,这几个孩子,她最疼的是英宝,看到她就会想到自家闺女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黑蛋,因为这娃聪明,努力,性格也好,最偏爱的自然是放放,因为他最小,最需要照顾,大人对年龄小的孩子总是会付出更多的耐心跟精力。

佳慧从学校回来后张巧儿跟她说了沈念茹的意思。

“你看咋样啊?”

虽然她征求着佳慧的意见,但眼里的期冀是不容忽视的,佳慧心软了,笑着说,“可以啊,我吃完了去跟大娘说,请她帮着带阵子。”

等学校放暑假了他们就有时间自己带了。

第六十九章

张巧儿回村了佳慧确实辛苦了不少, 要准备期末考试,还有一日三餐,卖的那些吃的。

好在有沈念茹全心全意帮着带放放, 免了她不少后顾之忧。

七月,各大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进入幸福漫长的暑假,七月底, 承载着几百万人幸福的高考也拉来了帷幕。

考试前一天, 赵东林赶回村里,给弟弟加油打气。

“城里事情太多, 你嫂子没办法回来, 她让我给你捎句话,别有压力,好好考。”

赵东河点头,眼角微酸。

张巧儿看到大儿子回来了也很高兴,哪个做父母的不盼望孩子们感情和睦呢?

因为高中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今年的高考自然比去年更加正规,考题也比去年复杂。

东河选的是理科,考了政治,语文, 数学,物理,化学五科,赵东林陪考。

考试结束后不可避免的要对答案,东河算下来是两百七十分左右, 这个分数跟去年美香的高考分数差不多,东河心里非常忐忑,怕自己的成绩够不上今年的志愿。

“放轻松,我听其他人对下来的分数还比不上你,咱们不要自乱阵脚。”

考试已经结束,多想无益,东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是希望太大,怕自己失望罢了。

*****

江良女戴着草帽拿着锄头在自家院门口翻地,准备再开一块菜地撒菜种。

邻居花婶摇摇摆摆的走过来,老远就在喊,“良女哎,昨儿我陪芸芸去县里考试,你猜我见着谁了?”

花婶女儿云云是高三应届生,参加高考是应当应分的,江良女扶着锄头站直了身,擦了擦头上的汗,不想猜也猜不着,直接问道,“你看见谁啦?”

花婶压着嗓子神神秘秘的说,“你女婿东河。”

江良女唆的一下回头。

赵东河这个名字她太久没听到了,或者说她一直在刻意回避,因为每次想起来总是一肚子的可惜。

花婶一看她这样就知道她感兴趣,继续笑着说,“他哥陪他去的,就是以前上河村的村支书,后来考上大学的那个。”

人人都知道,郑月芬已经跟赵东河离婚了,离婚后没多久就嫁到了别的公社,花婶跟江良女说这个,其实就是不安好心。

潜台词就是:看,你前女婿高考去了,他们家出了那么多大学生,说不准他就能考上大学,你家闺女跟他离了婚,以后人家发达了你家也沾不着光了。

江良女知道花婶的意思,正是因为知道心里才更加的恨。

不用她多打听,赵家的消息时不时会传到她耳朵里,她知道赵家日子越过越好,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是公社头一份,要是东河再考上,他们赵家在胜利公社真能横着走了。

闺女郑月芬再婚后没有回过一次娘家,也没有来过一封信,两公社隔的不算近,说实在的,闺女现在过的好还是不好,她这个当妈的也不大清楚。

郑月芬为什么不回娘家,一是不想触景生情,怕想起东河想起石头,二是她一直记着大哥郑松年对她的冷漠,她跟东河闹离婚的时候,不仅不接受她回娘家住,还说出让她住猪圈的话,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对娘家就死了心了。

她常常想,如果当初娘家人接受她在娘家住着,她是不是能等到东河回心转意?可结果是,东河死了心要离婚,娘家不愿接纳她,要她赶紧嫁人,她一个没有生存技能的妇女,除了依附男人别无他法。

跟东河拖了半年离的婚,办了离婚手续家里就给她相好了人家,是个没了媳妇的鳏夫,没过多久就嫁了。

新婆家日子不如赵家好,丈夫平日里对她还算不错,喝醉了酒会打人,酒醒了又认错。

每次被打的时候,她都特别怀念东河的好。

她想东河,想起石头,想赵家的日子,也常常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过到这步田地,为什么东河不愿意给她一次改过的机会,为什么他死心塌地要离婚。

一开始她以为东河跟其他人好上了,可这两年也没听说他跟谁结了婚。

郑月芬心里有怨,有恨,有爱也有迷茫,可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再去多想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婚后一年没怀孕受了婆家不少冷眼,好在第二年怀上了,现在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六个月了。

为了孩子,她决定忘记过去,好好开始新的生活。

*****

孩子们的暑假是快活的,家附近有个公园,早晚有很多小朋友在公园里玩耍,佳慧把带弟弟妹妹的任务交给了黑蛋。

赵东林从村里回来时带来了石头过暑假,到了城里第一天,石头就宣布再也不想回去了。

“这里有好吃的冰棍,每天有鸡汤喝,还有黑蛋哥哥,英宝妹妹,放放弟弟,我回去了什么都没有。”

“那等你爸爸考上大学,咱们一起在城里生活好不好?”

“好,我爸肯定会考上的。”

赵东河的志愿填的都是省城的学校,师范专科是保底的志愿。

他也没有特别大的志愿,只想着能有个学历,有份体面地工作,不用天天下地干活,能让石头跟着自己过好就行了。

放暑假后,看电影的人多了,生意也更好,朱院长上门求了许久,好说歹说,佳慧这才同意加量。由两百个茶叶蛋增加到三百个茶叶蛋,十五斤鸡米花增加到二十斤,鸡翅鸡爪也增加到了各五十对。

而且佳慧也跟朱院长说定,卖不出去算朱院长的,他得把成本补贴给她。

朱老板不止一次感慨,佳慧太精明,太会算计,简直不给别人一点便宜沾。

“朱院长,您是大老板,是做大事的,我们是小本买卖,有多辛苦不用我们自己说,您自己也能看的见。”

“是是是,你说的有道理,反正我是说不过你。”

他知道夫妻俩是吴东大学的学生时吃了一惊,后来想想,也难怪夫妻俩的算盘都打的这么精了,谁让人家聪明呢。

八月酷暑,佳慧早上已经忙了不少东西,到九点多钟,佳慧送了些菜去后院,没看到沈念如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她敲了敲门,钟道闽略弯着腰出来了。

“大爷,今天没看到大娘啊。”

钟道闵脸上带着挥不去的愁绪,指了指屋里说,“你大娘昨晚上受凉发烧,这会儿吃了药在床上躺着呢。”

夏天感冒是最闹人的,上了年纪的人注重保养,况且这种天气,又不是数九寒天,这年代也没有空调,哪能轻易感冒发烧啊!

佳慧听沈念茹发烧了,立刻担心的问,“大娘发烧了?我能去看看吗?”

钟道闵点头,“可以,她就在里屋,吃了退烧药正睡着呢。”

屋里闷热,沈念茹躺在床上,肚子上盖着条薄毯子。

佳慧走过去,看沈念茹满脸潮红,再摸摸她的额头,滚烫的,这个温度绝对不止三十八,说不准能到三十九。

这几年照顾孩子也算很有经验了,佳慧不放心,回去拿了家里常备的水银温度计给沈念茹量了,体温三十九度二。

一看这么高的体温,佳慧就急了,回头跟钟道闵说,“大爷,大娘体温太高,就这么在家躺着不行,咱们得把她送医院去。以大娘的年纪,抵抗力下降,有点风吹草动身体就吃不消,咱们还是应该慎重一些,得认真对待。”

沈念茹跟婆婆张巧儿不同,她本就体弱,前些年又吃了些苦头,身体亏空的厉害,这就跟很多富贵人家少奶奶生娃困难,但常年劳作的妇女,能挑着担子把孩子生在田埂上。

钟道闵也慌了,他没想到老伴烧的这么严重,其实早上起床他劝老伴去医院看看,可老伴说没大碍,吃点药躺躺就行。

佳慧赶紧回家喊了赵东林,赵东林背着沈念茹去了医院,医生检查下来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而是流感,会死人的那种,大家听了一阵后怕。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沈念茹的病在医院住了一周才断断续续好了,佳慧每天熬粥煮汤去医院看她,沈念茹心里感动的不得了。

“闺女,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跟东林,否则啊,我现在就是一抔黄土了。”

沈念茹握着佳慧的手虚弱的笑着。

人死入灯灭,这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好的坏的早就已经看开,真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不放心留下老头子一个人。

“我第一眼见着你就觉得亲近。”

沈念茹望着佳慧,又好似透过佳慧望着什么旁的人。

“我跟老钟这辈子就生了一个闺女,从她出生就想着要把世间所有的好都给她,盼着她快快乐乐长大,不期望她多成才,只要过得高兴就好。她一天天长大,长成了一个贴心懂事的好姑娘,眼睛又大有亮,笑起来跟她父亲一样,有一对小酒窝,我们的心里真的跟吃了蜜一样的甜。”

眼泪缓缓流下,佳慧从挎包里递了块手帕过去。

“可惜她命薄啊,早早的去了,我跟老钟总觉得对不起她,让她跟着我们受罪,花骨朵一样的年纪说没就没了。”

重获自由后,他们去黑龙江,想带女儿回来,可怜的女儿,连个栖息之地都没有,后来有个当地的老乡,指着他们去了一个高坡,说那一块有几个墓地,可能是娜娜的。

往事回忆到这里,免不了肝肠寸断。沈念茹深呼了一口气,平复了自己的心情。

这些事沈念茹之前从没有在佳慧面前提过,这是第一次。

真正的伤口,是无法暴露于人前的,不管每个夜晚,他们如何难以安睡,但他们从不会向他人诉苦。

对他们而言,女儿还活着,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我跟老钟以为,要一起孤独终老了,没想到遇到了你们一家子,也算是缘分。我想认你做闺女,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干亲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较为流行的一种习俗,认干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子女的生辰八字不好,为了子女免除灾祸,找一个生辰八字相合的改改运势。

另一种情况则是为了延续情谊,因为一旦认了干亲,双方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

也就是说,沈念茹认了佳慧做干女儿,以后不论佳慧去往哪里,都不能丢下这份亲情,沈念茹就相当于佳慧的半个娘。

沈念茹的想法提的有些突然,佳慧隔了几秒才反映过来,她红着眼眶回握住沈念茹的手。

“大娘,我自然是愿意的,你跟大爷都对我们这么好,咱们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了。”

沈念茹欣慰的笑了。

“好,你愿意就好,等我出院了咱们再正式认亲。”

“不用,万事随心,我既然心里认了,你们就是我的干爸干妈。”

沈念茹笑着点头,心情是这几年来最轻松的一次。

出院后,尽管佳慧说不用那么讲究,沈念茹还是非常郑重的办了一桌酒,除了赵家人之外,还邀请了她的几位老朋友。

她给了佳慧一支玉镯一对耳环做认亲礼,还给佳慧从上到下买了两身新衣裳。

玉镯跟耳环都是老物件,是当初想尽办法藏着,才免于被糟蹋的命运。

原是想,祖上留下的,当个念想,万一真的出事了,好歹能换些钱财,解一时之需,万一用不上,等女儿娜娜长大了给她当嫁妆。

给娜娜当嫁妆是不可能了,现在给佳慧倒也算全了当初那份心。

八月中旬,赵东河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二百九十四分,比他之前预估的分数高了三十多,按照赵东林的分析,这个成绩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现在就能着录取通知书,看他到底被哪个大学录取。

报上说,今年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为7%,也就是说这610万考生中只有42万人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赵东河是在地里上工时收到通知的,说公社有他一份邮件,要他自己去取。

听到通知赵东河的心扑通扑通跳,预感到了那个自己盼望着的好消息。

“我被录取啦!我终于考上大学了。”

狂喜、激动,激动过后也有时事过境迁,雨过天晴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