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奴听得真切,不由一阵茫然。她由萧铁骊抚养长大,在旁人看来有缺失的家,在她则是天经地义。懂得人世伦常后,她也问过萧铁骊,咱们的爹娘在哪儿?萧铁骊一语带过,说阿爹死了,阿娘嫁给旁人了。他不愿多谈,她也就此撂开手,再没想过这事。父母于观音奴,不过是称呼或符号,乍然见到活生生的人在面前,竟不知如何是好。

  萧铁骊慢慢站起来。这些年的游历开阔了他的心胸,不管当年如何愤恨和决绝,在遇到乌发覆霜、形容枯槁的母亲时,曾经的恨意便似阳光下的冰雪一般消融了。留意到她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肌肤皲裂、青筋毕显的手,萧铁骊的脸沉下来,道:“他对你不好。“

  耶律歌奴挺直脊背,道:“移剌很好……不过你走后三年,他就因为箭疮过世了。”绝口不提移剌的正妻在他亡后,对她百般挑衅和欺侮。

  至此一家团圆。萧铁骊还好,观音奴缓过神来,却是快活得很。她幼时与萧铁骊为伴,稍长后有了师父也是男子,得耶律歌奴温柔呵护,只觉心头暖乎乎的,似在云端。

  这日,族中铁匠送了观音奴一块鸡血石,她爱不释手,兴冲冲地拿回来给耶律歌奴看。未近自家毡房,已听到絮絮的说话声。观音奴修习碧海心法后,目力和耳力均比常人敏锐数倍,听母亲道:“这孩子的骨头细细一把,像南边的汉人,定是小时侯吃了太多苦,我要给她补回来。”

  萧铁骊道:“说不定观音奴真是汉人哪,平日里尽磨着老师教她说汉话念汉诗。”

  耶律歌奴大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萧铁骊自知失言,讷讷道:“其实把观音奴从狼窝抱回来后,我就发现这个观音奴不是咱家丢了的观音奴。这也没什么,我一直当她是我的亲妹子,不,比亲妹子还亲。”

  观音奴脑中轰地一响,下面还说了些什么就没听到。她也不是悲伤,只是陡然感到一颗心失了依凭,恍恍惚惚地转身往营地外行去。她一个人在草原上踯躅许久,倦了便躺下来,望着天空发呆,反反复复地想:“我是铁骊从狼窝里抱回来的,可我不是铁骊的亲妹妹,那我是谁家的孩子呢?我的亲爹娘在哪里?别人都有明明白白的身世,惟独我这样糊涂。我到底是谁,我从何处来,将到何处去?”她想到深处,竟隐隐约约地怕起来,不知这渺渺天地,自己何以长成这般模样,何以思想,何以恐惧。

  萧铁骊的话仿佛一把钥匙,为观音奴打开了一道新的门,令她开始关注自我,思索自己与亲近之人的关系。然而这问题并不是想一想就能了悟,迷糊中,观音奴听到有人在耳畔唤自己的名字,睁眼一瞧,顿时陷进一种广大温柔的蓝里,——是耶律的眼睛,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包住了她的灵魂。耶律深深地看着观音奴,目光便似牵引傀儡的线,让她不由自主地站起来,随他而去。

  他牵起她的手,他肌肤微冰,她掌心发烫。两人并肩走了一程,她的视线始终不离他的侧脸,像一朵向着太阳的葵花。她的眼睛清澈而纯净,大大地睁着,仿佛孩童。耶律叹了口气,猝然松开她的手。他垂下眼睛,蛊惑人心的力量随之消失。

  观音奴清醒过来,看着面前忽然冒出的人,困惑地咬着手指,随即微笑,“耶律先生。”

  耶律微微颔首,“萧姑娘。”迟延片刻,“那日见姑娘身手,轻盈飘洒,是我生平仅见。今日偶遇,忍不住技痒,想和姑娘比划一下。”

  观音奴颇觉突然,记起那日遇见,他亦是这种语气,想到什么便说出来,没头没脑,又不容人拒绝,忍不住笑道:“好,比就比。”言罢展开身形,向前掠去。她奔了数里,听到身后全无声息,暗想已将他甩开,岂料一回头,见那人似笑非笑地跟在一步之外,悠闲好似散步。观音奴的好胜心被激起,身形微微一挫,随即全力奔出。

  草原气候最是多变,方才还是晴好天空,忽然就乌云会聚,雷声乍起,雨点噼里啪啦地落将下来。耶律越过她,道:“算了吧。”观音奴方才知道他一直让着自己,怒道:“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又要比试又不尽力,你是什么意思?”

  耶律看她这样认真,倒说不出话来。她哼了一声,不再理他,燕子般投进雨帘。他一愣,追了上去。雨越发大了,瓢泼或倾盆皆不足以形容,仿佛天河倒泻,汹涌而至。观音奴奔行甚疾,身体与雨水撞击的痛感令她忘了适才的迷失和困惑,只觉得说不出的痛快。

  观音奴衣衫尽湿,紧紧裹在身上,仿佛一杆春天的新竹,纤细而柔韧。她的脸微仰着,像在承接雨水,五官是不辨性别的精致,气质却野性,越矛盾,越美丽,教人无法呼吸。她一直跑到脱力,脚一软,跌到地上。他伸手想要扶她,又缩回去,只道:“对不住。”雨声甚大,她看着暴雨中站得笔直的男子,喊道:“你说什么?听不见。”他大声道:“萧姑娘,对不住。”

  雨停后,才发现暴雨中分不清方向,兜兜转转,绕到了部族的营盘外,观音奴与耶律道别,径直回家。歌奴心痛得很,忙着帮她换干衣、煮热汤,她即安然,早间听到的话,就此略过。

  真寂之院。

  老仆千丹一边侍侯耶律更衣,一边道:“主人,今日那人神思混乱,正是将她摄来的最好时机,怎么突然放手?”

  耶律沉着脸,“你在质问我?”

  千丹恭身道:“不敢。老仆只是觉得,主人和那人两次碰面,进退间全无章法,叫人十分不解。”

  耶律冷冷道:“我身负的仇恨,并无一日忘怀。我的行事,从无人可干涉。”语声益冷,“她的相貌确实与崔逸道有几分相似,但你能保证她就是当年郁里和以敌烈弄丢的孩子么?”

  千丹默然。

  注:“(天庆十年)三月己酉,民有群马者,十取其一,给东路军。”——《辽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天祚皇帝二》

三京画本 之 南金东箭卷(卷二)

南金东箭

盛颜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呈犄角之势,将东方大海围出一片,成为中国的内海,世称渤海,也叫辽海。杜甫《后出塞》中曾咏道:“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崔逸道一行自上京出发,尚未走出辽国,便弃了陆路,在中京道的兴城改乘八宝崔氏载瓷器茶叶来辽东的商船,扬帆往宋国东南而去,行的正是杜工部诗中的海路。

  观音奴一路闷闷不乐,及至大船驶进这比草原还开阔的海天,精神为之一爽,渐渐有了笑容。这日天气晴好,阳光裂成千万片赤金,倾于湛蓝的海波中,观音奴在左舷放出游隼小雷,看它追逐那些雪羽朱吻的海鸟,崔逸道走过来,笑道:“夜来,你瞧谁来了。”

  观音奴还不习惯自己的新名字,愣了一下,转向崔逸道所指之处,见一叶轻舟顺风而来,倏忽间便到了眼前。水手们放下梯子,将舟中诸人接到大船上。喧嚷声中,一名刚上船的碧衣女子急切地打量着周遭,随即向左舷奔来,海风中裙裾翩翻,盈盈欲飞。

  观音奴侧身给那女子让路,不料被她一把抱住,顿时落入一个柔软馨香的怀抱。观音奴喜欢那女子身上的味道,橘花般清爽,令人安心,倒没想到挣扎。

  那女子捧着观音奴的脸看了又看,复抱着她,哽声唤着夜来,眼泪簌簌地落到观音奴头发上。崔逸道轻轻拍着那女子的背心:“找到夜来是天大的喜事,希茗却哭得这样伤心,让我也跟着难受起来。”

  李希茗拭着泪水,嗔道:“我哪里伤心了,我这是喜极而泣。”唤身后一个身材单薄、相貌清俊的男孩儿道:“熹照快过来,这是你姐姐夜来。夜来啊,这是你弟弟熹照,小你一岁。”

  崔熹照性格腼腆,未语脸先红,嗫嚅道:“姐姐。”观音奴不知所措地抓抓头,对他笑一笑。

  李希茗阿唷一声,道:“真是欢喜糊涂了,夜来还不知道我是谁吧?我是你亲亲姆妈。”她说话带着吴地口音,又软又糯,听得观音奴心中也软软的,却开不了口唤她姆妈。李希茗并不计较,喜滋滋地牵了观音奴进舱,满心爱怜地将她揽在怀里,絮絮地问她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在外面都吃过什么苦头,如今回家便好了,姆妈绝不让夜来受半点委屈。

  观音奴被从不表露感情的萧铁骊养大,感觉到李希茗溢于言表的爱意时,先是茫然失措,继而面孔发烧,原本僵直的脊背也渐渐放松。对着这融融如三月风、涓涓似山中泉的妇人,观音奴禁不住想:“她真和气、真好,可是,如果我认了这个妈妈,歌奴阿妈怎么办呢?我还是要回去的。”

  崔逸道一直苦于观音奴的难以接近,见她乖乖地有问必答,不由微笑,暗道:“还是希茗有办法啊。”熹照沉默地坐在父亲身旁,对这个一来就夺走了父母全部注意的小姐姐,他既不妒忌,也没不满。观音奴那种野生植物般的清新气息和勃勃生机,让这病弱的男孩儿感到着迷。

当晚李希茗守着观音奴,等她睡熟后,将她的被角掖了又掖,俯身亲亲她的脸蛋,方才离开。合上舱门,李希茗见崔逸道站在不远处的甲板上,忙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压低声音道:“这么晚了还不睡?”

  崔逸道笑道:“我等你。”将她轻轻揽到怀中,“希茗,这十来年辛苦你了,今天咱们一家人聚齐,你开心么?”她只是笑,眼角眉梢都是喜意。

  崔逸道犹豫一下,又道:“夜来与收养她的那家人感情深厚,并不是心甘情愿回宋国的,小姑娘性子倔强,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来。”李希茗嗯了一声,靠着他肩膀。夜海微微起伏,近旁的细浪在船头大灯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此外便是空阔的黑暗。两人倚在一处,只觉世界完满,再无所求。

  大船再行得半日,泊在宋国淮南东路的海岸。码头上早有崔府的人恭候,从辽国带回的山参皮货等由管事清点,崔逸道一行人则换乘楼船,由涟水入淮河,随即转进楚州运河。因中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由西往东横穿大陆后汇入海洋,隋朝时炀帝以人力开凿运河,自北向南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水。这楚州运河便是其中一段,连接淮河与长江,原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旧名邗沟,炀帝裁弯取直,使之成为能容纳龙舟巨舫的大渠。   晨光熹微,映得窗纸上一片朦胧的白,观音奴被运河上的喧闹声惊醒,揉揉眼睛,去取枕畔的衣服,不料触手柔滑,展开一看,是条郁金香根染成的碎褶罗裙,深金色泽,幽微香味,边缘是黯黯金线织就的流水纹,衬着鹅黄短襦,贵重却不张扬。观音奴不会穿汉人衣服,正纠缠于裙襦罗带间,李希茗已款款而来,笑道:“让姆妈帮你。”

  李希茗替观音奴理好衣裳,握着她的头发却发起愁来。契丹男子及未婚少女均有髡发之俗,只是髡发的位置有所不同。观音奴前额边沿的头发被尽数剃掉,显得额头高而饱满,与李希茗所知的发式都不般配,只能看她自己挑出左鬓的三绺长发,结成一根乌溜溜的辫子,再将辫子从额前绕过,与头顶的头发合到一起,以朱绳束紧,剩余的头发则披散在肩上。她这小辫与抹额相似,衬着清丽眉目,令李希茗越看越爱。

  观音奴被她看得不自在,站起来磕磕绊绊地走了两步,忍不住道:“穿成这样,我连路都不会走了,还是换回原来的衣裳吧。”

  李希茗笑道:“慢慢就习惯了,我的夜来怎能穿那种粗布衣衫?”

  观音奴胀红了脸,“那是临行前歌奴阿妈赶了三天三夜做出来的,是我最好的衣裳,我很喜欢。”她咬咬嘴唇,“就算现在这条裙子比它漂亮一百倍,我也还是喜欢的。”

  李希茗的眼底漫起悲伤和歉疚的潮汐,低声道:“是姆妈说错话了,那些衣服我命人收拾干净,让你好好收起来。所谓入乡随俗,你也试着穿穿姆妈给你准备的衣服。”

观音奴见她难过的样子,心口莫名其妙地一酸,低头嗯了一声。出得舱去,只见楚州运河中各色船只往来不绝,比起海上又是一番光景。观音奴立在船尾,看得目不转睛,李希茗温言道:“你爹的船每年都要到高丽和倭国去,海上贩来的货物经过这条运河,上达东京,下通苏杭,都是繁华的大城。夜来喜欢的话,姆妈以后陪你玩遍每一处。”观音奴究竟还是孩子,贪玩爱热闹,听她这样说,禁不住眉开眼笑。

  自楚州运河两岸伸展出去,便是湖荡密布、水网发达的淮南。行到午时二刻,崔府的船缓缓转入津湖。这津湖东通楚州运河,西会汜光湖,汜光湖又与清水湖、洒火湖相接,四湖连绵,被世人合称为宝应湖。崔氏府邸便建在汜光湖畔,离宝应县城尚有十五里的路程。

  沧波万顷,楼船在镜子似的湖面上滑过。初夏的天空明艳非常,水天相接处亦无烟树花林遮蔽视线,放眼望去,但觉水色天容浑然一体,仿佛置身于宏大的琉璃宫阙中。观音奴从未见过这样剔透的景致,心神俱醉,连吃饭都要端着碗坐在船头。

  暮色渐浓,楼船终于靠岸,泊在崔氏码头。距码头三百步处有一地势较高的缓坡,其上屋宇重重,筑着一座大宅院。崔逸道等人沿九尺宽的青石长阶缓缓而上,行到一半,乌头朱漆的大门訇然而开,两队仆役鱼贯而出,分列石阶两旁,手中掌着的灯次第亮起,管家崔肃大步迎上来。

  崔逸道素来不喜欢摆排场,微微皱眉:“这是做什么?”

  崔肃躬身道:“太夫人说二姑娘十三年来第一次回家,该当隆重些。”

  崔逸道听是母亲吩咐,方不再言语。一行人穿外庭,转回廊,绕照壁,踏进一座花木葱茏的院子,沿途所遇仆役无不叉手躬身,执礼甚恭。崔氏在淮南经营数百年,宅院历经修缮,形制上依然保持隋唐时期宏大轩敞的风格,细节处却也体现了本朝的精致妍丽。寻常人初次拜访,常被这华堂邃宇震慑,崔肃看观音奴面上虽有好奇之色,举止却落落大方,并无羞涩局促之感,不由暗暗点头。到得堂前,见一个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垂足坐在绣榻上,右臂倚着榻上的檀木小几,榻后设了一架螺钿座屏,映着堂上的明灯,珠光潋滟,靡丽之至。李希茗拉拉观音奴的袖子,她便按李希茗方才的嘱咐,大步上前,一揖道:“奶奶万福。”姿势固然潇洒,但女子敛袂道万福与男子弯身行揖礼大不相同,她这般混用,惹得两旁侍立的丫鬟们抿嘴而笑,李希茗亦为之解颐,想:“夜来是男孩子脾气,仓促中哪里改得过来,只有日后慢慢教她。”

  太夫人秦绡不以为忤,笑道:“好孩子,你走近些,让我看看。”观音奴便走到绣榻前,大大方方地让她看。秦绡很喜欢,拉着观音奴的手大赞:“看这孩子的相貌风度,要换上男装,就是逸道少年时的样子。”又道:“乖孩子,你生在入夜的时候,所以我为你取名夜来。”

  岂料观音奴回了一句:“我自己也有名字的,我更喜欢原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