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循环2门岭怪谈上一章:第40章
  • 死亡循环2门岭怪谈下一章:第42章

人的名,树的影,葛先生知道杨六爷不比一般,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善人,请进家中分宾主落座,喝茶叙话。

杨六爷禀性耿直,不太会客套,开门见山说:“什么事都瞒不过葛先生的眼,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最近家里不断有人得病……”

葛先生说您别说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六爷您今年新置办了一套宅子,全家老小都搬了进去,对不对?

杨六爷说可不是吗,搬进新宅之后接连摆了三天流水席,问题是这件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还用得着算吗?以前有人讥讽算命先生算得准,说他能算出来紫禁城里有位皇上,皇上的媳妇叫娘娘,还能算爷仨走道就数当爹的岁数大,连脑袋长在脖子上都算得出来,莫非葛先生也是专门擅长算这些事?

葛先生说六爷您容我把话说完,您新置办的这套宅子,是前朝的蒲氏故居,两百多年来没怎么住过人,虽然转到您手里之前,整个宅邸都重新修正过,但里面还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您家中眷属得病,不用寻医问药,也不必请神供佛,回去之后,您就照我所说的做,在东厢房里有处地灶,砌这地灶的砖头,总共是一百七十九块半,把这座地灶拆掉,灶底下埋着个怪物,只要把它除去,府上也就万事大吉了,不过切记,一旦从地下挖出来什么怪物,直接扔进河里就是,千万别去看它里面的东西。

杨六爷信疑各半,家里东厢房有处地灶不假,可这座老宅建于明代,宅院房屋几经翻修,唯有东厢房始终没动过,隔了这么多年,如果不把地灶拆掉,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块砖,而葛先生看也不看,就说砖头有一百七十九块半,带整带零的,真能有这么准吗?地灶下又会有什么怪物?

杨六爷心里嘀咕,先辞别了葛先生,打道回府,当天命几个家丁带上锹镐,径直来到东厢房。

这宅子又深又大,房屋也多,杨家人住不了那么多间,东厢房是整个宅邸中最偏僻所在,所以一直空着没动。

众人进到屋里,把地灶的砖一块一块地拆下来,数了数,不多不少,整整一百七十九块半。

杨六爷目瞪口呆,心里暗挑大拇指,佩服葛先生神术,又担心地灶下的怪物,不知那东西是不是常人所能应付。

不过既然葛先生说没事,众人心里也就有底了,壮着胆子挖掘地灶下的泥土,挖了没多深,就听“当”的一声,挖出一个古纹斑斓的铁盒,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

杨六爷把铁盒放到地上,仔细端详了一阵,看这铁盒外面锈迹斑驳,封存得很是牢固,那盒盖几乎锈死了,估计是当初起这座大宅的时候,埋下的一件古物,少说有两三百年了,刚才拿在手中,觉得分量不轻,里面必定有些东西,没准就是葛先生所说的怪物了,于是吩咐手下人,远远地找处臭河沟子,把这铁盒扔掉。

谁知道杨家那些下人们目光短浅,以为地灶下埋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物事,寻思打开铁盒看一眼又有什么关系,万一里面装着宝贝呢?所以趁杨六爷刚一出门,这几个家人立即把铁盒撬开了。

铁盒刚一揭开,就看里面“嗖嗖”蹿出两个东西,是一只老鼠和一只麻雀,飞逸逃出东厢房,眨眼就不知去向了。

见者无不骇然,铁盒埋于地下几百年,谁都没想到里面居然还有活物,尤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鸟一鼠两个怪物,闭在铁盒中这么久还没死。

这么稍一愣神,铁盒里又有三枚铁钉激射而出,全打在撬开盒子的那个家丁脸上,当场入脑而亡。

杨六爷在前宅听得禀报,心知大事不好,匆匆赶到东厢房,一看铁盒里只剩一副空弩,原来盒中暗藏机括,一旦开启就有铁钉射出来取人性命,家人不听吩咐,擅自撬开铁盒死于非命,是自取其祸,这也就罢了,那一鸟一鼠两个怪物却是什么来历?究竟是妖是怪?逃走之后是否还有后患?

杨六爷不敢怠慢,一面安排下人把那家丁后事妥善处理,一面亲自跑到葛先生家,把事情经过讲说一遍,请问葛先生此事主何吉凶。

葛先生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道:“杨六爷,您的死期不远了。”

◎ 下 劫数

杨六爷心头一沉,忙道:“在下愚钝,还请葛先生明示。”

葛先生说:“这座大宅建于前明,那时造房子的木匠被主家仇人收买,在地灶里埋下两个妖物,坏掉了主家风水,那一鸟一鼠都是地下精怪,逃了之后恐怕会引起旱灾。另外您当年是在山里捡了宝贝,由此发迹,对不对?常言道得好,人不得外财不富,可还有句话说得更好,外财不富命穷人,其实您就是个穷命,命里不该富贵,但杨六爷您为人至忠至孝,又撞上时运,所以得了一段富贵,时运一过,还要落得家破人亡的结果,这次在屋中掘出铁盒放跑了怪物,虽然不是您有意为之,也有疏察之责,阴德上难免有所亏损,几年之内,必然有场逃不开的劫数,那时就是您的大限。”

杨六爷道:“既然是天意如此,人力岂可强求,我听天由命罢了。”

葛先生这个人的脾气很古怪,你要求着他,他未必愿意理你,杨六爷这么一说,他反倒不惜泄露天机,嘱咐道:“六爷平生多行善举,有此危难,在下不能袖手旁观,我交给您一个办法,也许躲得过这场劫数。”

杨六爷拜倒谢恩,请教葛先生如何化解凶难。

葛先生说:“命是天定,事在人为,您娶妻多时,还没得个一男半女延续香火,这是因为六爷您命里没有子嗣,不妨到天后娘娘宫里进香求子,如能讨得一个孩儿,或许可以逃过这场劫数。”

葛先生嘱咐完杨六爷这番话,就此搬家远走,再也没人知道他的去向了。

杨六爷谨记葛先生之言,一连在家斋戒沐浴了几天,择取黄道吉日,带着夫人到天后宫烧香求子,又出巨资重塑金身,果有灵验感应,转过年来,杨夫人生下一个麟儿,这孩子长得别提多周正了,谁见了谁都喜欢,就像天后身边的童子投胎,杨六爷夫妻两个感恩戴德,天天烧香上供。

时光荏苒,转眼这孩子就三岁多了,当时山西直隶等华北五省,发生了连年大旱,这场空前的大旱灾,被称为“奇荒”,所有的河流水井都见底了,天上不下雨,百姓们就拼命把井往深处打,渴死的人虽然不少,大部分还勉强能活下来,唯独庄稼离了水,只有死路一条,这场持续几年的大旱,这几省的粮食颗粒无收,草根树皮都吃尽了,饿殍遍野,数百万灾民背井离乡,拖儿带女拥到城里讨饭。

一般这时候,官府都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在城内设了许多粥厂,就是那白水煮的米汤,住到粥厂里的饥民,每天早晚可以得到半瓢稀粥,那汤水里米粒也见不到几个,但别小瞧了这一碗粥,饿得快死的时候喝上一口,就能苟延残喘,喝不上这口粥,也许当天就活活饿死,饿死的便拖到城外荒郊,扔进万人坑里喂了乌鸦野狗,别看那年头人没吃的,这些野狗可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光锃亮。

朝廷虽然下旨开仓放粮,奈何国库空虚,再加上贪官污吏层层克扣,粮食发到粥厂已经没多少了,僧多粥少,无异于杯水车薪,幸亏有那些富商大户出钱出粮,杨六爷遇上这等事,自然不甘人后,他独自包了城中最大的几个粥厂,一天舍两顿米粥,那粥不但稠,晚上还给半块饼子,不过这些粥厂不让青壮男子进来,只收容那些老弱妇孺。

其中一个大粥厂设在法海庙中,总共住了两千多人,大多数为女人和小孩,那时也顾不上什么寺规了,由于庙小人多,房屋不敷分配,只好在庙里用草席搭了很多棚子,以供这些难民居住,上面拿草席盖顶,外墙围以芦苇,那棚子搭得密密层层,一片连着一片,后面再进去人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每天由和尚们负责煮粥,僧人在庭中支起几口大锅,煮好了米粥,便让饥民们排着队,依次上前领取。

杨六爷一有工夫,就抱上儿子到法海庙粥厂,看僧人给灾民们舍粥,有时更要亲自动手。

那天起了西北风,阴晦寒冷,天色跟夜里一样,杨六爷给灾民们预备了一批棉被,也是亲力亲为,自己带着家丁送到庙中,外面天寒地冻,他本不想带儿子同去,可那小孩抱住他爹不撒手,怎么哄也不行,杨六爷心想:“这孩子也是带着善缘来的,不让他跟着去舍粥,就抱着我不放,既然是这样,带此子同去又有何妨。”便给小孩加了衣服,乘马车到了庙中。

大清早寒气凛冽,难民们早早就起来等着发粥了,杨六爷特意嘱咐僧人,今天寒风刺骨,粥里要多放米,饼子加倍。

那些饥民冻了半夜,好不容易盼到早晨,看僧人们把米下到大锅里煮,香气闻到鼻子里,饿火更加难耐,顾不得秩序,纷纷挤到前面,都想赶紧喝上这口热粥。

庙中搭满了棚屋,本已十分狭窄,这两千多饥民乱哄哄地拥挤过来,寺里的几个僧人根本阻拦不住,杨六爷让手下的家丁上去维持,才稳住局面。

这时候粥也煮好了,杨六爷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瓢,要给那些饥民舍粥,可这事也怪了,这个平时不哭不闹、乖乖巧巧的小孩,突然间哇哇大哭,就像让什么东西给吓坏了一样,周围那些献殷勤的人,轮番过来又哄又抱,那孩子只是号啕大哭。

杨六爷心疼儿子,抱拳对众人说:“老几位,对不住了,今天这孩子不舒服,我得带他找郎中瞧瞧去,大伙接着忙,可别耽误了舍粥的正事。”

杨六爷说完抱上儿子,乘马车离开了法海寺,也就刚出去两条街,忽见高处烟雾弥空,原来法海寺粥厂里由于拥挤不堪,碰翻了锅灶,那周围全是草席木桩子所搭的棚屋,不仅简陋,而且易燃,见火就着,西北风刮得又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烛天,那熊熊烈焰,把整个寺庙统统吞没在了火海之中,一百多间大棚,顷刻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场巨灾事发突然,火势起得太快,灾民们顿时乱成一团,一个个蓬头赤脚,拖儿带女,夺门而走,这两千多人哭声震天,你拥我挤地抢到门前求一生路,有许多人被浓烟眯住了眼,跌倒在地挣扎不起,挤死踩死的不计其数,大都挤成了一堆,火势席卷过来,只能被活活烧死,最终一个人也没能逃掉,饥民中很多是姐弟母子之类的关系,在大火中仍是互相依倚,有的小孩把头扎在母亲怀里,有的姐姐把弟弟挡在身下,被烧成焦炭之后保持着这种姿势,死状之惨,实在难以言说。

等外面的人把大火扑灭了,进到法海寺粥厂中一看,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寺庙内外都被烧为了焦土,地上到处是焦头烂额的死尸,余下的灰烬还没熄灭,冒着屡屡青烟,一阵阵烧炙人肉人油的恶臭,熏得人喘不上气来。

事后人们议论起来,都说两千多饥民竟无一人生还,这就是老天爷要收人,赶上的一律在劫难逃,要不是杨六爷提前出来一时半刻,如今也烧成焦炭了。

杨六爷暗道侥幸,多亏自己这儿子当场哭闹,要不然真是不敢往下想了,可仔细想想,这件事也邪了,这孩子怎么偏赶在那个节骨眼儿上大哭大闹?他就让夫人哄这孩子,好言好语,问问当时在粥厂里是不是看见什么了?什么东西把孩子吓哭了?

那小孩很是乖巧,虽然年方三岁,说话也能说清楚,夫人问过之后,脸色发白地出来告诉杨六爷:“老爷,我跟您说了您可别怕。”

杨六爷说:“胡闹,我怕什么?你快说我那孩儿看见什么了?”

夫人说:“孩子那天在粥厂里,看见有个人往你脚脖子上绑绳子,所以才哭闹起来。”

杨六爷听完惊出一身冷汗:“粥厂里那么多人,怎么就这孩子看见有人在我脚上拴绳子?不用问也该知道,是小孩的眼净,看见鬼了,看来这场大火烧死的人,都被换命找替身的鬼盯上了,脚上拴了绳子,那还跑得掉吗?多亏被我这孩子看破了,我侥幸逃脱此劫,也全凭葛先生当年指点。”

此后的事不在话下,却说杨六爷的儿子四岁时,有天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突然仰头笑了笑,就此气绝。

杨六爷知道这孩子是天后娘娘身边的童子,投胎来救自己一命,时辰一到自然要走,养活不住,他一来伤心,二来看破了生死,散尽万贯家财,把那尊从山里捡到的银人,舍在了五台山文殊院,自己也剃度出家当了和尚,长伴青灯古佛,以此了却残生。

我听阿豪讲完这段故事,才注意到不知几时开始,深山里下起了暴雨,小木屋中也变得更加阴冷。

第五章 路口尸变

◎ 上 夜奔

天气预报虽然没有降雨,但是山里气候多变,不巧让我们遇上了这场大雨,进山的道路非常险陡,暴雨冲击下很多地方也会出现泥石流,既然发生了这种情况,一两天之内是别想出山了。

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让我们几个人转天的计划彻底泡汤了,反正既来之则安之,大伙都不用急着睡了,索性围在地灶前,就阿豪所讲的故事展开讨论。

臭鱼道:“别说,刚才老广讲到小孩看见鬼在人腿上绑绳子,这段真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藤明月则有不同见解,她说这个故事的可怕之处,不是鬼往人腿上拴绳子,而是那些死于大火的灾民,根本看不到有鬼在他们的腿上绑绳子。

臭鱼开玩笑说:“没准咱的腿上也被绑了绳子,但是同样看不到而已,没有比这个更恐怖的事了。”

这废弃的木屋旅馆中,有些地方并不严实,透着阴冷的风,总让人觉得这屋里发瘆,好像有鬼似的,臭鱼这句话一说,我们都下意识地摸了摸脚脖子,唯恐自己被拴了绳子。

深山旅馆中的鬼话怪谈,确实有几分恐怖,但人们多少都有好奇心,往往是越害怕越想听,我也不能免俗,不过想找个理由给自己壮胆,就说阿豪的段子很不靠谱,既然是早晨发生的事,大白天的又怎么会有死鬼出来找替身?

阿豪说杨六爷取宝以及粥厂大火,都是千真万确的事,至于那银人聚财和小孩见鬼,却不免有几分民间传说的成分。

臭鱼说大白天见鬼的事未必没有,我以前就听过一段,比阿豪说的可怕多了,你们敢不敢听?阿豪讲的故事叫“劫数”,本老爷讲的也有名目,叫……叫那个什么来着?

我说:“你是现编的吧,名字都没想好呢,到底有没有啊?”

臭鱼说:“怎么没有?本老爷这肚子里的段子太多,都卡住了,你们不得容我酝酿酝酿吗?”

藤明月和陆雅楠对臭鱼说:“没有名目也无所谓,有什么故事就赶紧讲吧,大伙都等着听呢。”

臭鱼说名不正言不顺,要是没名没目,倒让你们以为本老爷真是临时现编,对了……这个段子的名字叫做“媳妇”。

我和阿豪等人都忍不住发笑,臭鱼这光棍半夜做梦都是娶媳妇,讲一段鬼事怪谈也安上这么个题目。

臭鱼绷着脸说:“不许笑,好不容易有点气氛,全被你们给破坏了,待老爷我讲出来,你们可别吓尿了裤子。”他说罢清了清嗓子,学着说书先生的模样,趁着深夜大雨,在木屋中讲了起来:

遥望红轮渐西沉,回首明月已东升。

行路君子投店家,飞行野鸟宿林下。

却说当年有个书生,寒窗苦读十年之后,到京城赶考,想博个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书生想得挺好,不过每科甲上榜的举子总共也没多少个,都如筛眼里筛出来的一般,这天底下有无数高才绝学之士,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够飞黄腾达,他这穷乡僻壤出来的迂腐之辈,学识也是有限,又没什么门路可循,所以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书生名落孙山,不得不回乡继续攻读,途中免不了自伤自叹,想那京城离他家有上千里路,回去的时候只顾着怨天尤人,结果错过了宿头,眼看红轮西沉,天色将晚,旷野茫茫,四无边际。

书生正担心夜里没地方住宿,会在野地里被狼掏了,这时幸好看到路边有座大庄园,便去叩门借宿。

开门的是个员外模样的老者,书生赶紧作揖行礼:“老先生在上,请受晚生一拜。”

老员外一看这书生举止斯文,心里先有了几分好感:“就问你到我这庄子里有何贵干?”

这书生也没白念这么多年书,一贯能善道,说道:“老先生容禀,晚生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回乡途中不识路径,走到这里找不着客栈了,想到您庄上借宿一晚,叨扰之处,万望海涵。”

老员外听罢缘由,说道:“这一带很偏僻,左近并无客栈,你一介读书人夜里赶路,很容易遇上强盗野兽,我这庄上有的是房屋,尽可留你住上一晚,不过后生你别称我老先生了,只叫员外即可,咱们乡下人,识不了几个大字,哪称得上是老先生呢。”

书生说:“那可不成,在家的时候,我娘就常说我们那里是穷乡僻壤,就算念了几本书,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自身见识也是不够,遇上长者一定要称老先生。”

老员外被书生捧了两句,心里也是喜悦,不仅找了间空房让书生留宿,还让老伴儿出来相见,准备了热饭热菜款待。

书生拜见了老夫人,吃过晚饭,夜里住在庄子后面的西屋,屋后是一片漫洼野地,没有人家,他走了一天的路,身上疲乏,很快就睡着了,睡到半夜时分,忽觉一阵阴气袭身,睁眼一看,后窗不知几时被风吹开了,外面云阴月暗,黑咕隆咚地什么也看不见。

书生只好起身去关窗户,窗外却突然露出一个美女,正当妙龄,杏核眼,瓜子脸,身段婀娜,若不是月宫嫦娥下凡,也是瑶台仙子转世。

那美女隔着窗户,含情脉脉地望着书生,看得书生全身麻酥酥的,心说:“孔老夫子保佑,总算让我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