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源:“那么太昊天帝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道空间门户?好像根本没什么用吧!”

这道空间门户,须有九境地仙修为,才能安然无恙地穿行过来,否则就需要遁空神符一类的仙家秘宝护身。假如已有九境地仙修为,从黑白丘到达云梦巨泽又何必费这个劲;若是消耗遁空神符那样的仙家秘宝,也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事情。

在太昊的年代,这一带完全就是上古蛮荒,其实根本没必要有条路,没谁会远距离穿过巫云山脉迁徙。到了炎帝世系末年,倒是有人远徒巴原,就是盐兆和武夫带着一支族人首先来到了武落钟离山,或许就因为祖先留下的传说。

可是他们也不可能穿过这道空间门户到达巴原,而是渡过云梦巨泽、翻过了巫云山脉。所以玄源感觉很纳闷,太昊莫名打造这么一条空间通道,耗费惊人的心血与仙家法力,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虎娃揽过玄源的腰,望着山外的云梦巨泽道:“我们不能以今日之知,去衡量古人所遇。这道空间门户是先人所开辟的一条路,太昊当时或许也不知通往何方。他是自古以来的第一位天帝,独自摸索前行,当然会尝试种种手段以印证其修行。

这道空间门户也许不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说在太昊当时看来,什么才叫有用?它应太昊在探索前行时所做的尝试,印证种种仙家手段,而后有所悟所得。对于太昊而言,这就是它的用处,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前人遗迹。在巴原北荒,太昊同样留下了遗迹。”

玄源点头道:“若无少昊天帝留赤望丘一脉传承,也无我当初之修行。若不是后来有了你,我今日亦感茫然。”

第014章、消失的云梦

虎娃携玄源走出那如庭院般的岩洞,挥袖一拂,在洞口外的石壁上留下了“洞庭”二字,对玄源道:“我们在这里也打造一座仙宫可好?”

玄源欣喜道:“好啊,就打造一座我们自己的仙宫。”

虎娃曾进入多处仙家洞天结界,规模或大或小、气象各异,有步金山小世界、炎帝仙宫、赤望丘秘境、神釜冈小世界、昆吾洞天等,但都是上古仙家所留。那些上古仙家有的已成就天帝、有的在九境抛却凡蜕飞升仙界、有的早已殒落,但都曾在世间探索修行之道。

虎娃当初拥有九境修为时并没有开辟仙家洞天,因为他已拥有了足够多的小世界。后来他在山河图中闭关修行,以仙家开辟洞天手段建造了一道长堤,将某处海湾化为山河图中的内陆湖,那道长堤在将来还可以成为继续延伸的陆地。

彼时虎娃已是真仙,将九境时所缺的这一段修炼印证补上,离开山河图时修为更上一层。其实是否亲手开辟仙家洞天结界,并不妨碍九境修士成就真仙,可是施展这种手段本身也是九境修为的一种印证,更是天帝造化一方灵台世界的根基。

山河图是太昊与九天玄女打造的洞天神器,弃于一无所有的天成洞天中化为一方山河世界。而虎娃当时做的事情,相当于帮助太昊与九天玄女开拓洞天结界,但无论是那天成洞天还是山河图世界,都不是虎娃亲手打造的,他的修行终究还缺了这么一番印证。

对别的真仙而言这也许并无所谓,但虎娃的修行谙合大道,在见证了各位天帝所开辟的仙界之后,他也意识到在人间亲手开辟洞天就是其根基。而玄源如今已突破九境二转修为,无论是开辟仙家空间结界还是继续修炼仙家阳神化身,这也都是她的修行。

虎娃看着玄源笑道:“阿源,待伯禹治水成功,我们开辟的仙宫也当初具规模了。”

至于这座仙宫或者说仙家洞天的规模最终会有多大,要看将来的进展,一切自然,眼下就是这座小山的范围。虎娃打造仙宫用了多种手段,也是助玄源印证九境每一转的修为。首先是布下仙家空间法阵,让这座小山“消失”了。

仅由此来看,这座仙宫无非是云梦巨泽中一座露出水面的小山而已。将来再有人来到这里,会发现这座岛屿还在,但除非找到门户,否则不会再发现这座小山。以这座小山为节点,虎娃又开辟了真正的仙家空间结界,似无中生有又非无中生有。

这似是开辟一片原本并不存在的空间,它既是有大小规模的,但又仿佛没有边际,因为其边际就是一片无尽混沌。沟通天地灵息、定四时运转,施展摄物神通,包括九境修为所掌握的虚空搬运之法,开创一片天地。

仙家洞天中还有很多东西,比如诸般奇花瑞草、珍禽异兽,则须从外面带进来培植与豢养。这片天地起初时也只是几亩方圆,说是仙宫,并无多余的建筑,更像是一片园林。随着空间的渐渐开辟,接着又打造泉流、山丘、药园,建亭台水榭、楼阁洞府。

虎娃将行游各地以及各处小世界中所得的奇植灵药,也分批移入此地栽培,并在开辟洞天时打造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以分植或混植之法形成自然的互生或促生关系。

虎娃曾经搜集过诸多天材地宝,比如他在啸山君仙家洞府中脱困时开凿的那么多石料,对他本人而言已无太大用处,飞升仙界时又不能带在身上,都存放在玄源那里,如今正可拿出来建造仙家洞府。

虎娃的修为境界比玄源更高、法力也更强,但对于在人间开辟仙家洞天结界而言,两人所用的手段都是一样的。虎娃主要负责开辟空间和移植栽培各种奇植灵药,而玄源主要负责引天地灵息、并运来种种器物建造洞天,这也是一场很有趣的闭关修行。

每一天都有新的天地被创造,他们在自家洞天中随心意打造一切。玄源曾想去山河图世界中看看,而虎娃先将她带到这里开辟仙家洞天结界,这便是他们自己的山河世界。修为至此,若无缘法牵连,其实已不必理会太多世事了,或者说已达到世事近乎内求而不假于外的境界。

一年之后,洞庭仙宫的规模已超过了黑白丘中上古夔龙所建的仙家洞府;两年之后,这片小世界已有十里方圆。玄源的修为突破了九境四转,她亦开始斩出仙家阳神化身以印证修行,有一具仙家阳神化身就回赤望丘坐镇了,她仍是赤望丘的宗主与白额氏的族长。

玄源与虎娃在洞天各处饮茶玩赏,谈修行所悟,日子过得着实逍遥。仙家洞天结界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更在于其格局凿建精妙,而九境阳神化身也不是修炼得越多越好,而在于修行缘法与相应的境界。

步金山小世界与神釜冈小世界的规模差不多,但论打造手段之高超,步金山小世界可要差远了。昆吾洞天的规模也不小,但虎娃打开它之后,却发现那里的上古仙家早已不在,就连洞天环境都已经历过一次崩溃,可见还是当初凿建时留有缺陷。

所以虎娃也不着急,看着玄源如此开心适意,两人就一步步打造自家仙宫。开辟仙家洞天的同时,他们当然也在关注着伯禹治水的进展。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最明显的就是两人周围的云梦巨泽。

长达十余年的洪水泛滥,再加上劈开巫云山引巴原洪水下行,大量的泥沙淤积,云梦巨泽的面积已减少了三分之一,很多地方的湖底都露出了水面,甚至连接成片。在伯禹制定的治水方略指导下,周边各部民众疏浚水道、排除内涝,造出了大片沃野良田。

按照这个趋势,云梦巨泽的面积还将持续缩少,在两千年后,恐怕世间就不会再有如今的云梦巨泽,而成为周边各部民众安居的良田沃野,只在低洼以及几条支流汇入大江处,留下一片片湖泽湿地。

这场大洪水对中华各部民众而言,当然是前所未有的滔天灾祸,但灾祸过后也是后人之福。伯禹治水是顺势而为,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率各部民众改造出了更适合安居的家园,包括大江中下游平原与大江三角洲平原,而当时最重要的,就是后世所谓的湖广平原。

在很多、很多年后的后世,有一句俗语叫“湖广熟、天下足”。而湖广平原就是云梦巨泽消失后留下的良田沃野,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

巴原的东海也会在两千年后消失,化为大江两岸的良田沃野。后世之巴原,亦被人称为“天府之国”。无论是湖广平原还是天府之国,奠定的根基都在伯禹治水之时,此乃千秋万世之功。

湖广平原和天府之国不是在一天出现的,云梦巨泽和巴原东海也不是在一天消失的,有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逐步改造与开垦的过程,也是历代先人不断努力、而留给后世的礼物。

在大江河道两侧,尤其是相对低洼或是与支流交汇处,仍留下了大片湖泽湿地,这些地方仍不太适合开垦,它们有助于行、蓄洪水,是天然的水库。包括在巴原东海消失后,大江水系仍留有很多这样的湖泽,可以发挥调节气候、生态与洪水的作用,达到某种均衡。

在两千多年后,再有两千多年,各地人烟已相当繁茂,又有后人过度占据湿地、围湖囤田,则会打破这种均衡,对气候生态以及防洪抗旱带来不利影响,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与当年的伯禹无关。伯禹所为,在当时来看,是为后人打下了享受丰足的基础。

在上古时期,大江流域及云梦巨泽一带被称为南荒,大江以南甚至成为罪民流徙之地,因为在中原各部民众看来,那里杂树丛生、丘峦起伏,气候湿热且多有疠瘴,是偏远险恶、不适人居之地,至少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安居。

但大洪水以及治水改变了这一切,使南方很多地方不再险恶,生存环境也变得舒适,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与定居繁衍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中华实际疆域由北向南延伸,伴随着城廓村寨的兴建、中华教化的推行。

当年伯禹离开巴原后,沿着大江原路走了回去。他并非崇伯鲧那样修为高超的真仙,也不可能以分化形神之身去各地治水,是赤着脚亲自走遍了各部,从蛊黎、飞黎、三苗、山黎、木黎、器黎到百越,然后渡江来到北岸,又穿过原共工大部的相柳部等地进入重辰,历时两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大江流域的水患。

治水以及建造家园之事当然未完,仅仅是湖广平原的开发都将持续两千多年呢,但那已是历代后人要去做的事情了,在改造与适应中去改善自己的处境。

天子重华按照承诺,在伯禹成功劈开巫云山、得到大江两岸各部支持后,便正式任命他为中华治水之臣,并封其为朝中司徒大人。

如今距伯禹领命治水,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年。伯禹的治水计划是由南往北,大江流域初定,基本上问题都已解决,下一步便是要治理淮水。淮水在江河之间,如今差不多可称为淮泽了,大片湖泽甚至蔓延到了江河流域,也分隔了天下各部。

若淮水流域得不到有效治理,各部融合、炎黄归流恐怕就会成为空谈,天子治下的核心疆域中原,也与天下其他各部往来交流受阻。伯禹离开重辰部之后向东北方向进发,渡过淮泽来到了彭铿部的领地,彭城城主芈连大人恭谨迎待。

伯禹治水每到一地,都要将《五刑》、《五教》、《九德》之典刻在人烟聚集处的树干上,并向民众宣讲。劈开巫云山往回走、正式治水的时候,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命各地君首派官员记述皋陶之典,立于盟约并在领地颁行。

芈连不用伯禹亲自操劳,早就在各地的树上刻好了,亦派官员宣讲多次,等伯禹来时,则正式受典颁行,官方执行机构当然就是彭城。因为虎娃的关系,芈连与伯禹也很亲近,连日在一起商谈淮水或者说今日之淮泽该如何治理。

淮泽的情况比较复杂,须组织民众疏浚多条水道,将多年蓄积的洪水引入干流,最后再泄入汪洋,要在多处地方同时动工。而从淮泽将大水引入汪洋,需要疏浚主水道,便从彭铿部的领地穿过。芈连表示将全力配合。

虎娃的封地彭城一带,其实受洪水的影响并不大,这里的地势虽不高,但距离汪洋较近、中间又没有山地阻隔,所以大水不会蓄积。这些年来,又陆续迁入不少民众,再加上芈连治理得也很不错,这一带竟比当初更显繁荣。

其实伯禹治水,仅就彭铿部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收益,如今却要出人出力。但此事有利于中华各部,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彭铿部民众,有些事不能仅看眼前得失。

虎娃既将彭铿部的事务全权交给芈连打理,这些年便没有插手过问,这一次更是没有打招呼,其实他也想看看芈连究竟会怎么做?

假如芈连的应对皆得当,虎娃便打算在治水成功后将伯君之位传给他。重辰部的伯君已由昆吾继承,芈连当然是轮不上了,但虎娃也不能白让人家叫他兄长,兄传位于弟也不是不可以。

这一日,洞庭仙宫,虎娃与玄源正在泉流旁的亭阁中饮茶,一边把玩新收获的灵药种子,他向玄源提到了自己的打算,欲将彭铿部伯君之位传给芈连。这次伯禹治水到达彭城,各种情况虎娃其实都清楚,芈连既将彭铿部治理得很好,那么将来就名正言顺地继续治理下去。

刚说到这里,虎娃忽然眉头一皱道:“伯禹和芈连,这次遇到麻烦了!”

玄源问道:“麻烦大不大?巫知、云起、善吒、善察都在那里,能不能解决?”

虎娃摇头道:“仅凭他们几个,恐怕搞不定。”

玄源:“哦,看来这就是你当年所说的大麻烦了,我们需不需要赶过去?”

虎娃又摇了摇头道:“治水亦是治世,先不着急,且看看伯禹会怎么做。我有分化形神之身就随神器玉环在那里,有事随时可至。…若是列位天帝派真仙下界相助,也应该就在此时了。”

第015章、夜访

彭铿部出人力、物力,征发民夫并提供粮食、牲畜、车辆,全力支持与配合伯禹治水,此事在眼下却对他们并无什么好处。而伯禹也不能让彭铿部吃亏,他的计划与在相柳部时的做法一样,召集淮泽一带各部族首领议事,先指出治水成功之后将有哪些好处与收获。

淮泽水退之后,淮水两岸以及河淮之间这一大片地域,很多地方都会化为沃野平原,众部族可以在原有领地的基础上,再根据各自为治水出力多少,划分将来的好处。如果淮水治理成功,就等于中原之地自然向南延伸,并与大江流域连接成片。

这一带与大江流域的情况不太一样,以往人烟密集,各分支部族很多,相对而言各自的领地范围都不算大,但发展的时间较长、物产也相对丰富,因此受洪水的影响也更大。很多小部族的领地已全部被淹没了,不得不举族迁移到其他部族的领地中暂时托身。

在这长达十余年的灾难中,因为遭受了种种损失,各部的总人口在持续地减少,如今已不到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二,现存的可供安居的土地相比当年也仅有一半。假如按照伯禹的治水方案,将来淮水两岸以及河淮之间将有大片的新沃野,可供人们重建更美好的家园。

但是商议的结果却不圆满,甚至还不如伯禹在相柳部中召集各部族首领商讨的成果,原因很复杂。

首先是有一些中小部族已经消失,他们在迁居的过程中几乎已与其他部族完全融合,或者说被人趁机吞并了。当伯禹提到,原先生活在被大水淹没地区的民众将来可以返回家园时,那些已吞并了其他部族人口的各位君首,当然不会放弃已到手的利益、任由那些新部民离开。

水患肆虐已久,很多情况都已经改变,伯禹不得不命伯益重新统计当地各部族,因为不少以往的部族如今已名存实亡,甚至在山野地带,还居住着不少已脱离部族的流民。芈连倒是帮了不少忙,他对彭铿部周边的情况更为熟悉。

伯禹又稍微修正了一下方案,以当地现有的部族为基础,谁为治水出力更多,谁将来就可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得到的响应也并不热烈。曾经在大江流域很好用的招,在这里居然不太好用了。

伯禹是让大家以今日的出人出力,来换取将来的远景利益,而在座的很多部族首领都显得很“精明”,他们并不愿意主动领取太多的任务。

假如伯禹治水不成功,他们干再多也是白干,假如伯禹治水成功,淮泽洪水退去化为良田,有得是利益可占,而且越强大的部族越能占据更多。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不相信伯禹真能完成承诺,将淮水一带改造成眼前沙盘上展示的样子。

伯禹一人当然不能,必须是各部族自己动手才能完成,而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其实大江流域各部,当初同样质疑伯禹能否治水成功。但治大江之水有个前提,就是劈开巫云山引洪水下行,利用洪水冲淤造就大片良田。伯禹事先和各部有个约定,他先搞定了这件事,各部再按照他的治水方略行事,而他果然搞定了。

照说治理淮水并没有治理大江那么难,首先就不需要搞定劈开巫云山这么难以想象的事情,只是情况更复杂,需要众多零散势力协力配合,不像大江流域那样各自干各自的就行。也许正因没有在大江流域劈开巫云山的震慑作用,所以各部族好像不太相信伯禹定能成功。

崇伯鲧的殒身之地羽山,其实就在淮泽以东不远,当地各部族与崇伯鲧都很熟。就连崇伯大人都办不到的事,各部显然不会轻易相信更年轻的伯禹能行。但也是由于崇伯鲧的关系,在座众人对伯禹的态度都还算尊敬。

伯禹所召集的各部族首领,几乎超过一半的人不愿意主动领取任务,或者说所愿领取的任务远远达不到伯禹计划的要求,这水还怎么治?在场还有不少部族愿意尽力支持伯禹,有人干脆明言这是为报崇伯大人之恩,言下之意也是对治水成功不抱指望。

正因有这些人的表态支持,其他的部族首领就算心中不支持伯禹,但也不会公开反对,商议才不至于不欢而散,但治水方案仍然无法按计划落实。

待众人散去后,小獬豸善察说道:“今日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领或其代表来了五十六位,中华伯君有十一人,还真是热闹。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并非反对治水,而是心存狐疑。

受苦难日久,民生凋敝至今,再要集合人力、物力来这么一出,假如您仍像崇伯大人那样治水无功,那么他们将来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还不如在现居之地求个安稳,待往后再慢慢恢复元气。淮泽现状已如此,也不会更坏了,就放那里吧,这就是不少人的想法。

还有几个部族,原来居住的地方还不错、受洪灾不重,原本就缺更多的人丁开垦,趁机吸纳了迁移来的部族,却是不关心伯禹大人您治不治水的。

更特别的是,鸿蒙部、商章部、兜户部、犁娄部伯君未至,各自只派了一位族老,那几位族老说的话都是代表伯君的意思,并不愿意主动配合大人您治水。他们本人却不太认同伯君决定,心中暗怀不满,但同样对治水之事有所畏惧、害怕那样会再招致灾祸。”

伯禹皱眉道:“如此反应好生奇怪!那四位伯君不愿亲来见我,只是各派一位族老为代表。而他们派来的族老,既对伯君的决定不满,又对治水心怀忧惧,这又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