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唐方,假如那是真的,你做了多么荒唐的事啊!

 

 

大方一堂

 

  为了证实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唐方决定要去一探虚实。

  她施展"燕子飞云纵"中最高妙的轻功,潜行到了"鹰留阁"。

  --在黑夜中因深记徐舞的图形,才不致误触机关,或走入迷阵,不过,唐方自己也有点诧异:自己不是久病的吗?

  怎么施展起轻功之际,竟然并没有真气不继、元气不聚的感觉呢?

  如此固然可喜,不过对抱恙已久的唐方而言,也十分可怪。

  她潜伏在"鹰留阁"的"水月半塘",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也听不到什么阴谋。

  她只看到了几个人,就一切都明白过来了。

  --她看到的当然是人,不然还是鬼不成!

  只不过她看到的是几个确不该在这里见到的人。

  "鹰留阁"里有十几个人,其中大都是雷家好手和唐门高手,其中还包括"三缸公子"温约红,还在喝酒猜拳、高谈阔论。

  这些人在这都不奇怪。

  可是有三个人也在这里,唐方就极感诧异了,他们是:

  --雷暴光。

  --唐不全。

  --雷变。

  他们不是各回家乡去受"处分"的吗?怎么都竟在这出现?看他们的样子,似在这很久了,而且一直都住在这里,并且还会继续往下去似的。

  唐方诧异莫已,她决定要追查真相。

  所以她小心翼翼,潜过"水月半塘",按照徐舞所提供的图样,避过戍守和机关、阵势,直奔"龚头南"的正北方"金豉楼"的残垣下。

  --因为徐舞在那封未交给她而是她捡起来的信里说:"金鼓楼"的残垣下,已有人在那儿接应。

  --谁在"接应"?

  唐方决意要间一问"接应"的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谁是那"接应的人"?

  唐方并不知道,就在她自以为不惊草木的转身而去之际,那在阁里的"三缸公子"温约红,忽然回过头来,向刚才唐方藏身的塘畔望了一望;他满面病容,满脸酒意,但眼神却是绿色的。

  绿得慑人。

  "金鼓楼"真悬著一面金色的大鼓。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在那儿镇守著的侍卫立刻击豉示警。

  可是,今晚,月黑风高,这儿一个卫兵也没有。

  --现正是亥初。

  唐方很快就发现六名守卫都给点了穴道,残垣西南角,也给击穿了一个洞。

  她这时候得要作一个决定:

  --一,她马上呼喊张扬,"五飞金"的人一定马上警觉,查缉到底是谁闯人。

  --二,她退回"移香斋",因她出来已大久,唐小鸡和唐小鸭必会生疑,只要一旦惊动其他的当家,这事就会遮瞒不住。

  --三,跨出残垣,看看到底是谁干的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生在世,往往有许多事是不容你周虑的,要马上下决定的。

  唐方决意要查明真相。

  她走出"金鼓楼"残垣下的那个"洞"。

  她一跨出洞口,就有人唤她:"方姊,你终于出来了。"

  她一转首,几乎没吃了一大惊。

  她早已意料有人会在墙外候著,但却没到会有这么多人!

  --黑压压的怕没三四十人,全屏住声息动也不动的伏在那里,一副纪律森严、电殛不避的样子!

  叫她的人已走了近来。

  唐方立即退开,很是防范。

  那人向她扬了扬手,表示并无恶意,掏出两颗青粼石,凑上脸去一映,只见一支又高又削又勾又挺的鼻子,下领还有一道小疤痕,看去更有男子气概,--唐方认识此人,正是辈份在自己之下但很受唐门正宗一系重用的唐催催。

  唐催催是唐悲慈的儿子,一向与唐方交好。

  唐方一见是他,登时放了心。

  她比较不警戒了:"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唐催催一楞。

  这时,一个一座山般的人影一闪而至,有一种虎扑而下的气势,唐方吓了一跳,青粼映照中,却见那人虎背虎腰、虎眉虎目,连压得低低的语音也似是虎吼:"小徐呢?"

  这虎一般的汉子瞪住唐方,眼有一种特异的神色。

  "小徐~"唐方奇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已微微可听到"龚头南"传来吵噪的声音。

  唐催催道:"走,咱们边走边说。"

  "走?"

  唐方间:"走去那里?"

  这时灯火一一亮起,犬吠人叱,渐渐迫了近来。

  唐催催急道:"是爹爹要我来接方姊的。山大王,咱们走。"

  山大王冷哼一声,一把揪起唐催催的衣襟:"小子,老子要走就走,你少来下令!"然后这才松了手,拍拍手,道:"我下令,才是令!"

  并跟大队人马说:"走!"

  一下子,人起马立,个个剽悍,身手俐落。

  人说"山大王"带兵攻城掠地,劫不仁之富济大义之贫,除横虐之暴安善德之良,所向无敌,剽悍无匹,唐方今回亲眼目睹,方知果言一不虚。

  这时候,连"金鼓楼"的灯火也点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