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号玩家小说(玩家1号)上一章:第4章
  • 头号玩家小说(玩家1号)下一章:第6章

“让我来,”埃奇插嘴,“雅达利给这场比赛的胜利者准备了什么奖品?”

“啊,”我应道,“好家伙。我想想……《土元素界》的奖品是真言护符,那可是镶钻的真金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得奖者为了支付大学学费,把它熔化后卖掉了。”

“说得真准啊。”埃奇鼓励道,“别拖时间,另两个呢?”

“我没拖时间。《火元素界》的奖品是光明圣杯,《水元素界》的奖品是生命王冠,不过它没有被派出去,因为比赛被取消了。《风元素界》的也是一样,它预设的奖品是贤者之石。”

埃奇咧嘴大笑,伸手跟我击掌两次,然后补充道:“按照当初的设想,这四个奖品的获得者会再争夺一个大奖,终极魔法之剑。”我点点头,“这些奖品都来自于《寻剑》的衍生漫画。顺便告诉你,在《安诺拉的邀请》最后那个藏宝室画面里,你也能找到那些漫画。”

人群开始鼓掌,I-洛克则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刚成为猎手那会儿,我就知道哈利迪明显是从《寻剑》中获得了灵感才想出的彩蛋比赛,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借鉴里面的谜题——反正为了预防万一,我已经掌握了那些谜题和它们的解谜思路。

“算你们牛,这样行了吧。”I-洛克说,“不过你们讨论的东西还真是无聊。”

“而你,”我回嘴道,“很明显需要换个行当。你根本就没有成为猎手的智商和热情。”

“没错,”埃奇说,“做点学问吧,I-洛克。我的意思是,你知道维基吗?免费的资料库,不用掏钱。”

I-洛克似乎失去了争论的兴趣,他转身走向房间另一侧的漫画书柜。“随便,”他回头道,“要不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线下睡觉的话,这些没用的狗屎玩意儿我肯定知道得比你俩都多。”

埃奇无视了他。“《寻剑》漫画里那对双胞胎叫什么名字?”他继续对我提问。

“塔拉和托尔。”

“操,Z!不愧是你。”

“谢谢,埃奇。”

又一条提醒在屏幕边缘闪烁,告诉我上课前三分钟的预备铃刚刚已经打响。我知道埃奇和I-洛克也看到了同样的消息,因为所有学校的时刻表都是同一张。

“又要学习一整天喽。”埃奇说着站了起来。

“烦死了,”I-洛克说,“等会儿再见你们两个屌丝。”他朝我竖了竖中指,然后角色便从聊天室中隐去。其他的猎手也逐渐退出消失,最后房间里只剩下我和埃奇。

“说真的,埃奇,”我说,“你为什么允许那个白痴进来?”

“因为戏弄他很有趣,而他的无知也给我带来了希望。”

“什么?”

“如果其他猎手也像他那样大脑空白,Z,相信我——那样我们很可能赢得这场比赛。”

我耸耸肩,“也就那么一说而已。”

“今晚放学还来吗?七点多?我有点事要做,不过那之后我会看几部老电影,太空歌剧一类的。”

“噢,好,”我回答,“算我一个。”

我们同时退出,这时上课铃声刚好响起。

最早的盒式录像机。

《龙与地下城》官方杂志,第一期发售于1975年,已于2007年停刊。

杜兰杜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偶像乐队,《野孩子》是其名曲。

指神秘的、冷眼旁观式的笑容。

1982年美泰公司发行的游戏,取材于电影《创》(又名《电子世界争霸战》)。

美国老牌幻想杂志,创刊于1976年,停刊于2008年。

鲁特格尔。哈尔(1944–),好莱坞知名演员,参演过《银翼杀手》。

《鹰狼传奇》是哈尔1985年拍摄的奇幻片。

1985年的科幻电视剧,编剧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导演乔治·卢卡斯。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典游戏。

1983年的美国科幻电影,由约翰。班德汉姆执导。

1981年的美国电影,获得金酸梅奖的最差男主角、最差新人、最差音乐三个奖项。

0004

帕西法尔睁开眼睛,世界史课室重新占据了视野。周围的座位已经坐满了同学,接着,我们的老师,阿万诺维奇先生,浮现在课室门口。老阿看起来是个微胖、秃顶的大学教授,笑容很有亲和力。他戴金边眼镜,穿粗花呢夹克,听他讲课就像是在读狄更斯的小说。他是个好老师,我喜欢他。

当然了,我不知道阿万诺维奇的真名实姓,甚至不知道“他”的性别究竟为何。就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他也可能是个住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因纽特女人,选择这副相貌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她的讲课。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无关紧要,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发自真心,非常诚恳。

其他的老师也很棒。和现实中永远拉着马脸的教授不同,绿洲里的大部分老师看起来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照料学生或是维持纪律的缘故。绿洲会替他们做好这些:比如上课的时候,学生无法任意走动,老师们只要好好讲课就行了。

而且网上授课对学生也更具吸引力,教室就像传送门,老师不用离开校园,就可以带着学生们游历各地。

今早的世界史课上,阿万诺维奇就用一个独立的模拟进程,带领我们目睹了公元1922年埃及考古学家发掘图坦卡蒙法老墓葬的场景。(昨天,我们还在同样的地方见证了公元前1332年图坦卡蒙王朝的辉煌。)

第二节生物课,我们又穿行在人类的动脉血管之中,感受着心脏的跳动,就像在看老电影《神奇旅程》。

而在艺术课上,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一顶无檐软帽,戴着它参观了卢浮宫;到了天文课,我们又登上了木星的每一颗卫星。我们站在木卫一遍布火山口的地表,听老师解释火山口的形成过程。讲课的时候,木星遮住了半个天空,大红斑就在老师左肩的位置上翻腾。后来她捏了捏手指,我们便到了欧罗巴,开始讨论冰层之下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午饭是在学校的草坪上解决的,我望着虚拟的场景,打开面罩吃起了一条蛋白质棒。这总比看着秘密基地吃饭强得多。其实,高中生已经有了在闲暇时去往外世界的权限,但你也知道,我付不起那钱。

登录《绿洲》是免费的,但是在里面旅行则不然。传送到外世界再传送回来的费用对我而言难以承受。每当放学铃声响起,现实世界中有事的学生就会马上退出《绿洲》,其他人则会去外世界游荡。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星际飞船。卢德斯的停机坪上满是飞碟、钛战机、旧式NASA太空梭、《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毒蛇战斗机,还有其他科幻电影里的各色太空船。每天下午这些飞船都会塞满天空,飞向未知的虚拟宇宙。而这时我只能满怀羡慕嫉妒恨地仰视。那些没有船的学生会搭便车去最近的太空交通站,参加某个外世界的舞会,打打游戏竞技场,或是跑到摇滚音乐会去为某个明星摇旗呐喊。可是我呢?我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卢德斯——整个绿洲最无聊的星球上。

这个以真实体感模拟系统为核心而建立的虚拟世界真是庞大得不可思议。

《绿洲》刚开始发行的时候,里面只有几百个星球可以探索,它们都是由GSS程序员和艺术家所设计的。这些星球的环境各不相同,从剑与魔法的世界,到以赛博朋克为主题的超大行星级城市,再到满是辐射变异僵尸的下水道,无所不包。这些星球上的一切都被刻画到了极致。他们的建模后来也大量应用于新开发的地区。人工智能NPC遍布所有的星球——这些系统控制的人物、野兽、怪物、外星人和机器人,和《绿洲》玩家们进行着充分的互动。

GSS的大气磅礴更体现在他们对以往同类型作品的包容上,《无尽的任务》和《魔兽世界》都复刻在了《绿洲》里,你可以选择登录诺拉斯或者艾泽拉斯。其他的虚拟世界也是一样,不单单有虚拟实境和《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你甚至能看到《萤火虫》宇宙靠在《星球大战》宇宙的旁边,《星际迷航》的世界则和《星球大战》相去不远。还有中土世界、瓦肯星、波恩、阿拉吉斯、斯塔洛缪拉β星、环形世界,一个又一个晶壁系,一个又一个位面,一个又一个世界。

为了区分和方便导航,《绿洲》将它们划割成了二十七个正方形的分区,每个分区里都有几百个不同的星球——或者位面,随你怎么称呼。(二十七块的三维地图放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某种魔方。和大部分猎手的看法一样,我认为这绝非巧合。)每一个分区都不多不少地正好长一百零乙公里,也就是十光时,所以如果你以光速前进(这是《绿洲》里飞船最快的速度),就刚好能在十小时内从分区的一端到达另一端。这种长途旅行可不便宜,只有极少数飞船能做到,而且你还得有足够的燃料。GSS赚钱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人们用虚拟燃料来补给虚拟飞船。当然,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传送费。毕竟,传送是最快的方法,虽然也是最贵的。

在《绿洲》里来回穿梭不仅贵,还很危险。因为每个分区被分成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空间,通常这些空间会同时包含好几个世界——有些只有几公里大,有些则辽阔无边。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规则。比方说,在某些空间能使用魔法,而在另一些地方就不行。科技也是如此,如果你的飞船误闯哪个禁止高科技的空间,曲速引擎就会在瞬间停止运转,然后就得花钱请个灰袍巫师用咒语把你踢到另一个科技空间去。

简而言之,双重空间同时允许魔法和科技,零空间则两个都不允许。安全区无法PK战斗,PVP版图内则人人自危。

所以在进入未知的新空间或者分区时,你得处处谨慎,留点心眼。

但我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只能待在学校。

卢德斯就是个大学校,这里一个任务都接不着,更别说什么玩家PK了。这里只有上千个相同的校园,还有隔开它们的绿地、公园、河流、草地和树林。没有城堡、地下城、同温层堡垒,没有怪物、异形和外星人,没有钱,没有装备。

无数的理由让我觉得这里糟糕透顶。

完成任务和打怪是低级玩家刷经验的唯一方法。有了经验你才能升级,升级了你才能变强,同时获得新的能力。

但大多数《绿洲》用户根本不关心他们的等级或者是游戏本身。《绿洲》只是他们用来娱乐、做生意、购物或者聊天的平台。这些用户从来不会进入任务区或者PVP区,对一级的角色而言那无异于自寻死路。反正只要待在安全区,比如卢德斯,就根本不用担心会遭到抢劫、绑架或者击杀。

我讨厌待在安全区。

如果我想找到哈利迪彩蛋,就一定得去那些危险的地方进行冒险;而如果我没有能力和装备保护自己,那冒险就是空谈和扯淡。

过去五年里,我慢慢把自己升到了三级。这可不容易。我搭过别人的便车(通常是埃奇),当他们去某个我不会死掉的世界时,我会让他们把我放到新手区,然后花上通宵或者整个周末来杀杀兽人、地精或者别的干不掉我的垃圾怪。我每杀一只怪,就会涨一点经验,还能获得一些铜币或者银币。这些钱可以换成绿洲点,我就是用它们传送回卢德斯的,不过基本上等到我攒够回卢德斯的钱时,上课铃也该响了。有时候,这些怪还会掉点装备,我的剑、盾、盔甲就是这么来的。

但从上一年起,我就再没搭过埃奇的顺风车了。毕竟他现在已经三十多级,去的尽是些我根本无法踏足的世界。当然,他还是挺愿意捎上我,把我中途丢在哪个低级世界里的。但如果我打钱的速度不够快,就会卡在那儿无法回校。打怪可不是什么迟到的好理由,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堆无故缺课的记录,再来上几次的话,估计会被勒令退学。这事要真的发生了,政府就会收回我的绿洲主机和面罩。更糟的是,我得回现实中的那个学校读完最后一年。想象一下那画面都让人崩溃。

因此,这些日子我没出过卢德斯。我停留在这里,停留在三的等级数上。只有三级这事儿可不光彩,别的猎手都至少有个十级,低端玩家被瞧不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尽管我从第一天起就成为了猎手,但大多数人还是把我当傻子看待。我讨厌这样。

为了赚取传送费,我想找份课后兼职。我申请了一堆技工和编程的工作,不过基本没啥希望。有好几百万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在和我抢名额呢。大衰退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十年,失业率屡创新高,甚至小区的快餐店都堆着两年才能处理完的申请。

我被困在了学校中。

站在世界上最棒的游戏机房里,我却一个币都没有。

美国1966年的科幻电影,导演理查德·弗莱彻,讲述了五个医生被微缩,进入病人血管进行手术的故事。

两者均为知名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网络游戏,诺拉斯和艾泽拉斯是它们故事发生的所在地。

出自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雪崩》。

美国和加拿大2002年合拍的科幻剧。

分别出自《指环王》系列、《星际迷航》系列、《巨龙》系列、《沙丘》系列、《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和《环形世界》系列。

0005

午饭后,我走向自己最喜欢的教室:绿洲冒险课教室。这是高三的选修,我能在这里学到《绿洲》和其创始人的历史,而且闭着眼睛也能拿到A的成绩。

过去五年里,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哈利迪和他的彩蛋上。我详尽地了解了他的生活、成就和癖好。哈利迪死后,他的传记成堆成堆地出版,几乎浩如烟海,而我居然一本不落地看了个遍。所有相关的纪录片更无需多言。我还研究过哈利迪写下的每一个字、制作的每一个视频。抄录下来的资料也堆积如山,它们被提炼、压缩在了一本日记簿里。我叫它“圣杯日记”(嗯,这个灵感来源于《夺宝奇兵》)。

知道得越多,我就越崇拜他。他简直是极客之神。哈利迪高中毕业后就离家闯荡,当时他除了聪明的头脑外身无一物,但很快,他就凭天才的大脑和各种奇思妙想为自己赢得了名声和财富。他创造的新世界现在依然是大多数人的世外桃源。除了这些,他还凭一己之力发起了这个世上最大的比赛。

绿洲冒险课的老师赛德斯大概不是很喜欢我,因为我经常举手指出课本上的错误,并且补充几个我认为妙趣横生的哈利迪逸闻,这肯定惹毛了他。因为开学几周后,赛德斯就不再接受我的举手回答了。

今天的课堂内容节选自《彩蛋之主》,那本畅销的哈利迪传记我读了四遍。课上,我忍住了打断赛德斯、指出书中所有谬误的冲动,只是在脑子里暗暗地骂了句“误人子弟”。后来赛德斯开始讲述哈利迪的童年,而我的思绪也被带回了过去。

詹姆斯·多诺万·哈利迪,俄亥俄州米德尔顿人,出生于1972年6月12日。独子。其父为机械工,酗酒;其母为服务生,有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史。

几乎所有传记里都写道,詹姆斯是个聪明的男孩,但对社交一窍不通,和周围的人交谈特别困难。尽管智商很高,他的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因为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电脑、漫画、幻想小说、电影和游戏上,尤其是游戏。

初中的某一天,哈利迪独自在学校餐厅里阅读《龙与地下城玩家手册》。他对这个游戏规则很着迷,但还从没玩过——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友人。此时,他的同班同学,奥格登·莫罗,注意到了哈利迪所阅读的书籍。他邀请哈利迪加入他家每周一次的跑团聚会。在莫罗家的地下室里,哈利迪认识了一群像他一样的“宅男”。他们成了朋友,这也是哈利迪生命中的首个朋友圈。

奥格登·莫罗最后成了哈利迪的商业伙伴、合作者和他最好的朋友。后人经常把哈利迪和莫罗比作乔布斯和沃兹尼克或者列侬和麦卡特尼。正是这些搭档组合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十五岁那年,哈利迪设计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戏,《安诺拉的任务》。游戏代码是哈利迪拿BASIC语言在TRS-80彩屏电脑上写下的,而这台电脑是他头一年的圣诞节礼物(尽管他向父母要的是更贵的科莫多64型)。《安诺拉的任务》是冒险游戏,故事发生在查桑诺亚,哈利迪在跑团时创造的一个世界,“安诺拉”则是他中学时一个英国转校女生给他的昵称。他很喜欢这个称呼,不但用作了他跑团的角色名,后来更是让安诺拉以法师的样貌出现在了他的每一款游戏之中。

哈利迪制作这款游戏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与跑团的伙伴们分享。他们都迷上了这款游戏,花了无数时间想解决其中复杂的谜题。奥格登·莫罗告诉哈利迪,《安诺拉的任务》比市面上大部分游戏都要好,同时鼓励他将其出售。他帮哈利迪弄了个简单的封绘,又一起将《安诺拉的任务》拷贝到一打光盘上,然后加上复印的说明书,包装进了自封袋里。光盘在当地电脑商店的货架上开始出售后没多久,这对搭档就收到了商店的电话:游戏供不应求了。

哈利迪和莫罗决定建立他们自己的公司:社交游戏公司,办公场所一开始就在莫罗的地下室里。哈利迪把《安诺拉的任务》移植到了雅达利800XL、苹果2代和科莫多64型上,而莫罗则在各种电脑杂志上发布广告。六个月后,《安诺拉的任务》已经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