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喜欢武术,这个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却也因为这一点,导致不少朋友误会《武道狂之诗》书里的武打情节,尤其“大道阵剑堂讲义“描述的武功理论和门派历史,全部都是真实。请别忘记这本书始终是小说,我构想内容时,虽然花了不少工夫搜集真实资料作为灵感,但实际描写起来,还是加入了许多超人的夸张和浪漫的想象——毕竟要写一个好故事,首要并非翔实,而是味道。

比如这一卷述及张三丰创“太极拳“,还有俞莲舟、张翠山等武当开山弟子的“历史“,同样是“有根据的杜撰“。

绝大多数人认识这些名字,都是因为金庸前辈的《倚天屠龙记》,我也不例外。《倚》里写的“武当七侠“是有资料依据的,源自一篇号称宋远桥亲笔记述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民国时期不少太极书籍都有传抄或转述此文,包括一九二一年出版的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这书的复印本现在市面仍存)。《倚天》初版里的殷六侠,亦是按原文记载叫殷利亨,后来的修订版本才改名为殷梨亭。

《宋》一文经过不少人仔细考证,相信是后人伪托;即便不假,内里记载的太极功祖师李道子,能够从唐朝活到明朝,也是极其荒诞。文章虽伪,不代表里面记述的人物全都是假。比如张松溪的名字,在《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都有提到,不过当中记述指他是嘉靖年间人,非张三丰直传弟子。很多武术历史文献都入于野史一类,真真假假,互相矛盾,得等待武术史家去求证发掘。而我这个写小说的,只是信手拈来,尽量穿凿附会得有趣一些。

写这么多无非想说明:我现在这个武当派“历史“版本,并非基于《倚天屠龙记》改写,而是采用了跟《倚》一样的参考材料,希望大家别误会我在拿经典作品“乱搞“。

当然我仍然要万分感谢金庸前辈。《倚》是我第一部看的金庸作品,也是最喜欢的其中一部,没有他的启发,我绝对写不出这样的武当派来。

七月是一个令我热血沸腾的月份。固然因为夏天,也因为香港书展,但绝对不止这些。每年七月,也是我们香港人重新审视自我价值与原则的日子。

我写这部武侠小说,不敢说有什么教化意义。但书里描写了这许多狂狷之士,至少希望传达一种坚刚奋发之“气“,让人不要轻易堕入乡愿或犬儒,我相信是这个时代所逼切需要的东西。

乔靖夫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日

武道狂之诗 作者:乔靖夫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前文提要

强大的武当派为实现“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宏愿而四出征伐。流浪武者荆裂与青城派少年剑士燕横矢志向武当复仇,更与爱剑少女童静、日本女剑士岛津虎玲兰、崆峒派前任掌门练飞虹及少林武僧圆性结成同伴,号称“破门六剑“,一起踏上武道修练与行侠江湖的旅程。

“破门六剑“义助王守仁与庐陵百姓,于江西清莲寺大破波龙术王一干妖匪,除奸卫道同时,更因经过浴血苦战武功大进,其中荆裂受伤下领悟出舍身刀招,连破强敌。惟最后关头仍是给术王及手下女刀客霍瑶花走脱,投奔野心勃勃的南昌宁王朱宸濠帐下。

术王曾勾结当地贪官买卖毒物“仿仙散“敛财,贻害苍生,“破门六剑“立誓逐一讨伐之,但这“仿仙散“背后原来有更大的势力撑腰,其中更涉及朝廷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