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正舒舒服服地让李元婴献殷勤,听李元婴这么说又想起那些令人恼火的世家大族。

要是世家子弟都来考进士科,怕就没李元婴什么事了!虽然朝廷设立了官学,给了寒门子弟进学的机会,但寒门子弟一来没人开蒙,二来地里离不开人,能选出来真正地用的人还是太少了,能马上上手就用的人才基本都攥在世家大族手里。

其实李二陛下也不介意用这些世家大族的人,问题就是,他们不太瞧得起李唐皇室,很多人甚至不来应试。像这次进士科他让李元婴和三个女考生应考,就有一些考生默不作声地罢考,认为这样的科考侮辱了他们!

李二陛下也是有气性的,这些世家大族不爱和他们李唐皇室玩,他对这些拥据一方的世家大族也不太喜欢,前些年叫高士廉编纂《氏族志》时还特意让高士廉把这些家族往后挪了一等。

李二陛下听李元婴由衷夸赞卢照邻,颇觉稀奇。若说世家大族最瞧不起什么,那肯定是李元婴这种名声不大好的皇亲国戚。这小子是怎么让人对他另眼相看的?

李元婴听李二陛下不信他能交上卢照邻这个朋友,不高兴地说:“我诚心和他相交,他自也诚心和我往来,有什么稀奇的!我还和他许多朋友有书信往来呢,平时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便写信问他们!”

李二陛下道:“看来他确实把你当朋友。”

若非真心往来,卢照邻断然不会和友人们提起李元婴,更别提捎带上李元婴一起和友人们通信。

李元婴得意起来:“那当然,我最会交朋友了!”

李二陛下见他这么得瑟,不想再听他炫耀,让他玩自己的去,别再搞东搞西。

李元婴矢口否认:“我没搞东搞西!”李二陛下赶人他也没走,而是追问,“皇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李二陛下本不想和李元婴提,但李元婴和孙思邈学过几手,替他揉头揉得挺舒服,他便靠在原处和李元婴说了一嘴。

烦心事关于带不带人去打高丽,前两年高丽就不安份,主要是高丽那个叫盖苏文的权臣不□□分。盖苏文全名渊盖苏文,渊是姓氏,大伙默契地只称他为盖苏文,或者随便给他改个姓。

盖苏文手握兵权,在高丽为所欲为,上一个想弄死他的高丽国主已经被他大卸八块了,现在的高丽国主是他扶持上去的,听话得不得了,他干什么都支持。这盖苏文搞完内部斗争,又把手伸向了周边国家,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新罗,毕竟新罗自己内部不平静,高丽百济两边联合搞它,它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这些都是大唐的附属国,附属国不听话,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天可汗权威,李二陛下觉得不能忍,必须打!

对此,朝中武将都表示赞同,他们很久没活动筋骨了,一心想要捞点军功。至于什么国库空虚、什么百姓困苦,那都不是他们会考虑的,武官要能把这些都搞定,要你们这些文官做什么?

对于这种增加自己工作量去帮别人添功劳的行为,大部分文臣自然都不赞同。

其中魏征反对得最激烈,逮着空就追着李二陛下劝谏,说这些年连年征战,又是突厥吐谷浑,又是吐蕃高昌,百姓苦啊!

高丽远在辽东,土地贫瘠,物产贫乏,即便打下来了也没什么益处。最重要的是,这战线太长了,不管调兵还是调粮都太难,真要远征高丽,百姓的徭役加重、成年男丁又全部出征,日子要过不下去了!

李元婴这才晓得自己闭关复习这段时间你朝中已经吵过一轮,戴亭一如既往没什么消息传回来,也不知新罗那边是什么情况。

听李二陛下说那盖苏文那么可恶,李元婴紧张了:“戴亭和曼曼她们会不会有事啊?”

李二陛下道:“相里玄奖回来时说他们早已平安到达新罗,没别的消息。怎么,你派去的人都没给你传信?”

李元婴道:“戴亭向来不爱写信,说隔这么远,写了信也没什么用处,回来一并禀报就好。”

以前李元婴也想派人专门跟着负责写信,后来想想这有点像在监视戴亭,也就作罢了,由着戴亭自由发挥。

李二陛下挑眉道:“你就不怕他带着你的钱一去不返?”

李元婴说:“戴亭眼里要是只有钱,他就不会辛辛苦苦天南地北地跑了。”

李二陛下道:“哦?那他眼里有什么?”

李元婴语塞。

他哼道:“我怎么知道!反正他看不上那点钱。”

李二陛下觉得这小子要不是运气好,挑上的人都不错,肯定早把他手里那点钱败光了。

这时有人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求见,李二陛下便让李元婴去找李靖,李靖那边有军报,可能有新罗的消息。

李元婴也不爱听他们讨论政务,撒腿跑了。

长孙无忌入内,见李二陛下心情变得不错。他坐下问了句李元婴怎么来了,李二陛下就一脸“糟心弟弟太爱往我身边凑了怎么办”的无奈表情:“那小子从孙老那边学了一手,非要给我按一按,就顺便聊了聊。”

长孙无忌能怎么办?

长孙无忌只能顺势夸李元婴真是个孝顺弟弟。

李元婴不知道自己又不小心让长孙无忌恶心了一把,径自跑去寻李靖讨军报看。

李靖本来都申请退休了,李二陛下没让,最近还让他接着干兵部尚书的活。

听李元婴是李二陛下让来的,李靖自是把军报都给他看。

李元婴只从李二陛下那儿了解了几句,看完军报后对那堪称罪魁祸首的渊盖苏文印象颇深。他和李靖讨论:“这人有点厉害。”

李靖道:“辽东诸国独据一隅,不过是自恃偏远才这么胆大妄为。一旦王师北上,他们肯定很快降了,算不上什么厉害。”

李元婴道:“那打过去他们降了,我们还要不要打到底?”

李靖道:“既都降了,自是不打了。”

李元婴道:“听起来打着没什么意思,不就是投降吗?他们本就是大唐属国,降不降都是要称臣的。要是碰上不要脸的,这头跟你降了,等你前脚一走又继续乱来,难道又得倒回去打一场?”

李靖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别人愿意降你还把人赶尽杀绝。”

李元婴唉声叹气地感慨:“这世上最难对付的,就是不要脸的人啊!”

小王爷没看到和新罗有关的军报,不过金胜曼顺利归国的消息是使团带回来的,他倒也没太担心,谢过李靖便走了。

第二日一早,贡院那边要放榜了。天才蒙蒙亮,坊市大门初开,分散在各坊的士子们蜂拥而出,齐齐赶往贡院看榜。

第 157 章

这可是关乎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的重要时刻, 李元婴也没睡懒觉, 早早呼朋唤友过来等候放榜。

李元婴不知道的是, 关于这次进士科的排名, 阅卷考官们的意见很不一致, 差点没捋起袖子打一场。

一开始大伙都还挺冷静的, 心平气和地坐一起改卷子, 毕竟卷子都是糊名誊录的,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个考生的考卷, 便都按照自己的看法给评了等次。

今科考官都是李二陛下点的将, 主考官是马周, 当然,李二陛下挂名进士科主考之后,他就光荣退位为副主考了。

但是活依然都由马周来做。马周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当初李二陛下登基后给昔日伙伴布置作业, 让他们都写点心得总结交上去给他瞧瞧。结果其中一个人写得特别好,李二陛下一看, 这不对啊, 怎么这大老粗想法这么多这么细致了?

李二陛下把人叫来跟前一问, 才知道这家伙找人代笔了, 代笔的人正是马周。李二陛下于是给马周安排了官职, 时常听取马周的意见。

比如以前宵禁时一直是派人奔走呼告,马周看了觉得费人费力, 当即上书表示可以击鼓为号。自那以后,坊市开门关门都以鼓声为准!

马周就是这么个思维活跃的人, 他出身寒门,锐气十足,一力推举自己评阅的那份考卷为第一。他认为这个考生能着眼现实、针砭时弊,同时还兼顾文采,整篇文章读来痛快淋漓,其中提出的许多举措又不失可行性。不管怎么看,这都当得头名!

别说什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好文章和一篇普通文章摆在一起,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有人喜欢,自然有人不喜欢。有人就认为这个考生语气太狂傲,带着点指点江山的狂妄,不太符合他们中庸和谦和的追求。

如果说这时候大家只是因为个人偏好不同而争执的话,那等到初始排名拟定出来、找出原卷核对名状之后,两边的争执就彻底白热化了,甚至有人临阵倒戈认同了反对一方的观点,认为这不仅不能得头名,还应该黜落!

马周虽也觉得这个第一不好定,但是听其他人说不仅不能得头名还要黜落,他反而坚定了保它第一的想法。他直接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那就让陛下定夺!”

没办法,这份答卷出自武媚之手。这武媚曾是李二陛下的才人,外头现在还偶尔能听到“莽国王一言失美”的传奇故事,武媚该不该得第一还真得李二陛下来定夺,毕竟谁也不知道李二陛下是不是和故事里那个“莽国王”一样痛失所爱、辗转反侧!

有武媚这个靶子在,其他人的排名反而没人在意了,都按照草拟的排行直接定下,由马周拿着这份极具争议的排名去找李二陛下核定。

李二陛下接过看了起来。

这次进士科取了二十五人,比原定的二十人多了五个。

这也是李二陛下授意的,因为哪怕城阳她们考上了也没法外出为官,等于白占了名额。为了保证人才输入,他多许了五个名额,允许他们有符合要求的就挑足二十五个,没有的话自然宁缺毋滥。

看到马周写在最前面的名字,李二陛下脸就黑了。虽然早有预料,但马周真把这样的名单呈给他,还是让他心情不太好。主要是,武媚曾经是他后宫里的女人,现在不仅混进了科举里,还占了榜头!

哪怕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编的什么“莽国王一言失美”完全是瞎扯淡,这一刻还是忍不住代入那个看着“心爱的女人”吐气扬眉、越活越精彩的“莽国王”。

让他来决定让不让武媚排第一,岂不是等同于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二陛下不满地看了马周一眼,觉得马周一点都不会做人,居然让他来做这样的事!

可惜李二陛下比马周清楚外面的情况,武媚那篇文章已经越传越广,基本上长安城里能识字的人都能几句!

主要是李元婴这厮觉得光在馆报上刊出不太够,还叫人把里头振聋发聩的几段话编成歌儿在丰泰楼里唱,现在人人都知道今科举试出了篇精妙绝伦的好文章!

要是把这个头名换给别人,那最好就是把这个人的文章死死捂好,绝对不叫外头的人看到,否则两篇文章很容易被摆在一起比较!偏偏这一年的考生之中没有特别出彩的,完全没人的答卷能明显压过这篇文章!

这件事其实一如李元婴所说的那样,既然他已经允许她们参加科举,就该有容忍她们可能金榜题名、名列前茅的胸襟。

人的才识与学问,一靠天赋,二靠培养,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人才都得万里挑一。既然武媚的才学已经达到这种程度,那么给她一个头名又如何?

至于这会不会导致天下女子争相效仿,都来走这科举之途,其实也不必担心。朝廷招贤令发了不是一天两天,放不下锄头的百姓依然是大多数,连许多男丁都迈不出读书这一步,更何况是女子?

退一步来说,倘若她们当真都能读书,那也不是坏事,须知教养儿女大多是由女子来做的,世家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教出来的女儿知书达理、□□过人,少有愚昧无知的蠢妇!

李二陛下有了决断,便细细看起余下的排名来。前头一直没找着李元婴的名字,到第十个,李二陛下才看到“李元婴”三个字。

这名次不算靠前,但也绝不算靠后,毕竟这次来应试的人可不少,李元婴能排到第十已经足以让许多人吃惊!

再往后,李二陛下才依次看到魏姝和城阳分据在名单末尾几位。考虑到这三个小鬼的年龄,李二陛下觉得他们四个人都能榜上有名就很了不起。

想找的名字都找到了,李二陛下心满意足地把名单交还给马周,竟是一个名次都没改动,难得好说话地让马周直接按这个名单公布!

这时众考官重新细看排名,才发现仅有的三个女考生竟都入选了,李元婴的名次居然也抓住了前十的尾巴!

众考官趁着马周去和李二陛下核定名次的空档,把几篇文章找出来重读几遍,想挑点错处,却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流畅得很,没有半分淤滞感。

能当上考官的都是饱学之士,又颇得李二陛下信重,做不出故意找茬的事来,只能叹了口气,在心里感慨自己的学生天分太差,连几个才十来岁的小孩都比不过。

所有人都没意见,名单便被拿去抄录,于放榜当日按时放出。

李元婴等人虽来得早,却也没挤进前排,只能和平时一样守在外头等着里面的人往外递消息。不知道为什么,礼部的人将榜贴出来之后,最先看到排名的那圈人都静默下来,每一个人都不敢置信地盯着榜头位置上的名字。

外头里三圈外三圈的人都有些焦急了,推搡着前头的人追问:“怎么了?榜头是谁?你们怎么都不说话?看完了就让一让,让我们也看看啊!”

这时里头那圈人才如梦初醒,失魂落魄地惊叫:“怎么会这样?”“武媚?女的?”“榜头是女的?”“不可能!怎么会是这样?”

有人甚至当场失声痛哭起来,觉得老天着实不公,怎么让个女的占了头名,自己却连尾巴都上不去!

李元婴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很是骄傲地让人给他们让路:“让让让让,都让让,榜头在这里呢,都让我们进去瞧瞧!”

别人一听他这么说,都给他腾出道来,让他领着武媚等人挤进前头看榜。李元婴往最上面一看,上头果然写着武媚的名字!

这可把李元婴高兴坏了,转头朝武媚贺喜:“媚娘,真的是你,你得了头名!”

武媚也有点不敢置信,她看着榜上的名字,心情有着从未有过的快活与明朗。她出宫之后,母亲与姐姐都曾写信来责问她,问她为什么这么糊涂,好好的才人不当,竟跟了个众人口中的混世小魔王。

只有她知道,她现在的日子有多快活。

李元婴活得自由又放肆,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最要紧的是,他不仅自己这样活,也愿意让身边的人都这样活。

也许这份快活是有代价的,但是那又如何,世上本就没有尽善尽美的事。至少这一刻,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离宫之后她一次都没有后悔过。

武媚高兴地跟着李元婴笑了起来,又在榜上找起了李元婴他们的名字。等确定他们四个考进士科的人都中了之后,他们才挤出人群去和狄仁杰几人会合,几个月的魔鬼式复习还是有用的,但凡今年下场应考的人都榜上有名,狄仁杰这厮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这次竟也拿下了明经科的头名!

李元婴有想过自己的小伙伴们都能考上,但没想到两边的榜头都是自己的小伙伴。他一手拉着一个头名跑去和来看榜的考生们炫耀了一圈,说自己左手一个进士科榜头、右手一个明经科榜头,天底下再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人了!

瞧见李元婴那嘚瑟样,很多人都想套麻袋打他一顿,对武媚和狄仁杰的羡慕妒忌恨反而少了。

很快地,许多人都诚心诚意上前向他们道贺,尤其是同在国子监里念过书的同窗们——他们都很为李元婴这几个为国子监增光的新科进士们感到骄傲!

李元婴就喜欢这种热闹,当场发出邀请,说今天下午丰泰楼摆流水席,所有人都能来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喝什么喝什么。

贡院一放榜,报喜的差役在大街小巷里奔走,今年榜头是个女子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

丰泰楼也第一时间得了喜讯,知道不仅李元婴成了大唐头一个进士王爷,他们还将有个进士王妃!更了不得的是,榜头也是他们家的!

这可怎么得了,不等李元婴叫人来传摆流水席的口信,丰泰楼这边已经第一时间广收食材,着手开始准备宴席。

称心最近醉心于琢磨舞台设计,听了这喜讯便把整个丰泰楼当舞台来装扮,往楼里楼外装点了许多彩绸,还叫人扎了个漂亮的彩门立在丰泰楼外头用来迎客,将丰泰楼整成了整条街最亮眼的风景,一看就知道东家有喜!

苏七娘跟着称心出来看彩门扎得如何,见所有伙计都干劲十足地忙里忙外,心里也欢喜得很。她仰头望着高高的彩门,笑着和称心感慨:“这样的日子,我以前想都没想过。”

称心一顿,也笑着回道:“以前谁想得到呢?”

现在这样的日子,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第 158 章

丰泰楼大摆流水席的消息传开, 很快有无数人往丰泰楼涌过来, 有来道贺的, 有来沾喜气的, 有纯粹来蹭点吃喝的, 热闹得不得了。

李元婴大方得很, 来的都让吃个尽心, 好酒好菜管够,除了不能吃不了还兜着走之外来了就给添碗筷杯盏。他还亲自领着小伙伴们露了把脸, 特地穿了朝廷给的浅青色衣裳出来显了把进士威风。

不管什么时候, 大部分都是看脸的, 见李元婴一行人无论男女都长得特别俊俏,气度也相当不凡,大家自都觉得他们当真中举中得名副其实, 皆是诚心恭喜。

李元婴带着小伙伴们在外头摆显得起劲, 李二陛下却在接受各方朝臣的轰炸。

你选自己弟弟当进士没问题,让自己女儿下场考试也没问题, 怎么还胡来到选个女人当榜头?以后大家还乐意考进士科吗?!

半路上位的就是不靠谱, 自己私生活乱来就算了, 连朝廷大事也当儿戏!有些气性大的老臣, 甚至愤怒地递上辞呈, 表示自己不干了,这朝廷实在待不下去了!

房玄龄这边首先接到不少人乞骸骨的折子, 一个头两个大,赶忙去和李二陛下说起这事。

李二陛下正憋着气, 听房玄龄说有一批人用辞官来威胁他,当即怒道:“他们要回老家养老就让他们回去,正好腾出位置给有能者上去!”

房玄龄没声了,回去给众人转达李二陛下的意见。现在的李二陛下已经通过科举筛选了好几批人才,还真不缺可用之人,再不像刚登基时那样苦哈哈地一个人当两个人使了!

更何况,人家真的是凭本事上考上进士的啊。

李元婴乐了半天,下午又去东宫拜访萧德言,和他说起自己考上进士的事,和他的萧师分享这份巨大的喜悦。

萧德言早就知道了,毕竟照着李元婴那闹腾劲,长安城里只要不是眼瞎耳聋的都能知道。他笑着向李元婴道贺。

李元婴和萧德言聊了一会,才知道李二陛下被人炮轰了一天,惨得很。他忙别过萧德言,积极地去给他皇兄送温暖!唉,他是高兴了,可苦了他皇兄啊!

李元婴跑去找李二陛下好生关怀了一通,让李二陛下别管那些胡说八道的人,有本事他们就自己写一篇比媚娘那答卷还好的文章出来!李元婴安慰完李二陛下,又试探着问:“皇兄,等我从太原回来,您是不是就让我去封地了?”

李二陛下原本听李元婴张嘴叭叭半天都没分他一个眼神,听他这么问才扔下手里的折子看他一眼。

李二陛下的表情看不出喜怒,李元婴心里打着小鼓。他积极表态:“等我去了封地,一定时时给皇兄写信!要是皇兄您许我回来,我就每年回来看您!”李元婴极力游说李二陛下,“不是说要帮您修一条路到泰山的吗?我先去探探路,到了封地一准想办法给您把路修出来!”

李二陛下这才应了他一句:“行。”

李元婴高兴不已,趁机问出更得寸进尺地问题:“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吐蕃看看文成?”

李二陛下道:“等大唐做到你说的敦亲睦邻再让你去?”

背后搞事要有背后搞事的觉悟,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意图。当初隋炀帝也想用驱虎吞狼之计,可惜做得太拙劣,被人杀得仓皇南逃。

别人去吐蕃李二陛下都放心,有信心让吐蕃那边好生接待。但李元婴不同,李元婴出了那么个主意,还自己暗搓搓搞了那么多动作,万一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觉出不对,找个由头把他弄死在吐蕃怎么办?

见这件事没商量的余地,李元婴不吱声了,又同仇敌忾地帮李二陛下骂了一会人才溜走。

虽然吐蕃没得去,但去太原和就藩之事定了下来,也够李元婴高兴老久了。

可惜城阳不能一起去。

城阳的婚期本就定在春闱放榜之后。

中举之后衣锦还乡的、觅得良缘的都不少,朝廷很人性化地留了段空档让他们享受人生各大喜。

城阳的婚期正巧在这个空档里。

皇家嫁娶还是挺容易的,一切都有人操办好,自己只要出个人就好,当初李治也是这么和王氏成婚的。城阳也没操半点心,在此之前甚至还全副身心投入到复习之中。

如果说李元婴是大唐头一个进士亲王,那城阳其实是大唐头一个进士公主。

比起对武媚的复杂观感,众人对城阳还是很欣赏的,对杜荷这个准驸马都十分羡慕,因为不是每个公主都像城阳这么性情温柔、才学出众,驸马真不怎么好当!

城阳出嫁当日,李元婴这个当幺叔的自是当仁不让地当了送亲使,亲自把她送到杜荷手里。

等他们正式搬进公主府后,李元婴寻了机会过去游说杜荷跟他去封地。

杜荷在东宫当差,既然成了李承乾的妹婿,前程自是不会差的。不过李元婴还是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总窝在东宫着实没什么意思。

虽然他和太子不能比,但是外头天大地大,做什么都痛快,城阳好好的进士身份也不会白白浪费!

到那时,他叫他皇兄许他造大船,大伙一起出海耍耍!

杜荷到底是个年轻人,被李元婴这么一说自然很心动。他去和李承乾说了此事,正巧李承乾也觉得自己没什么能帮李元婴的,便让杜荷只管跟着李元婴去封地。

李承乾向杜荷保证,将来要是他想回来,东宫肯定会留着他的位置。

于是李元婴成功把杜荷撬上自己的贼船。

李元婴暗搓搓地这里挖点人、那里挖点人,随行名单越写越长,长得他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艰难地划掉了几个候选人。他强忍住把相中的人才搜刮一空的冲动,腆着脸去找他皇兄把需要走正规手续带走的人都过个明路。

李二陛下看了李元婴拟出来的名单,额头青筋直跳。

李元婴还说:“我都问过他们的意思才写的名单,他们都愿意的。”他凑到李二陛下近前和李二陛下说悄悄话,“皇兄您不是和老魏他们在吵要不要征高丽吗?我去东边造大船,帮您练出一批特别厉害的海师来。到时您一声令下,船就咻咻咻地渡海,直接跑高丽家门口去,吓死他们!”

李二陛下觉得李元婴简直异想天开:“等你练出海师来,高丽早打完了。”

李二陛下打高丽的决心还是很坚定的。

李元婴道:“那也要造大船,听说大海老大了,看起来无边无际,一直往东走能走到倭国,倭国外头还是海,根本看不到尽头。不知道更远的地方是什么,我想去看看!”

李二陛下见李元婴一脸的跃跃欲试,板起脸警告:“要是让我知道你敢出海,那你封地里就别想再有任何能造船的地方。”海上遇到危险可不是开玩笑的,哪怕你是天潢贵胄、福运无边,遇上狂风巨浪也无计可施,李二陛下是不会允许李元婴去冒那种险的。

李元婴也不气馁,再接再厉地提出自己的新主意:“那我不出海,就造个大船让人绕着岸一路走过去,看能走到什么地方。等以后船造得更大更好,经验也更足,再让人去看看海到底有多大。”

这次李二陛下没驳回他的想法:“你造得起来只管造。”

李元婴在心里把自己的封地建设计划整理了一下,首先要建个大书院,招揽各方人才,然后要修一条从长安去泰山的路,最后,还要造些大船鼓励大伙出海探险。

李元婴想着觉得挺好挺完美,又跟李二陛下讨了个准话,问李二陛下这些事自己是不是真的都能做,不能做的可得提前说,免得到时有人说他要造反!

李二陛下道:“朝廷不会给你多拨钱粮,也不会给你多拨人,你能做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