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未以为他说客套话,大雪天的,去外边等怎么可能。

见看他当真出去了,脑子空了几秒,随即叫说:“扣青。”

扣青自帘子后冒头,征询看她。

“你带客人去西次间,泡杯茶。”那里不如卧室和书房暖和,但是紧挨着卧室的一间房,能借借卧室下的火道取暖。

“哪、哪个?”扣青回过味,“哦,那个。”

那个不省心的。

方才他们刚到,众人看两人皆戎装,不知谁是未来姑爷,凑在一处议论过:一个看容貌辨不出南方还是北方人,但瞧得出是富贵乡养出来的,裹在戎装里的清瘦公子。这种人,就算他自己不想风流,也要时刻提防被人按到鸳鸯被里,不省心。另一个倒是君子端方,谦谦有礼,是那种就算有人觊觎陪坐,都不敢冒犯摸他大腿的人。

省心的这个好。

扣青默念着小姐好福气,跑去招呼不省心的了。

何未没看懂扣青的满脸笑意,不明所以。

“他说昨天晚上,你把他误会成了我,闹得不太愉快。今天本不想来,被我强行带来的。”白谨行的话,把她的思绪拽回到眼前。

何未摇头:“没有不愉快,只是个误会。你同学叫什么?从头到尾,我都没机会知道。”

“谢骛清。”白谨行说。

何未意外。

“你应该听过。”白谨行道出她的心事。

这个名字,很难没听过。

第3章 夜阑现山海(2)

南方谢将军的第三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谢骛清。

如今北洋派分裂,南方同样乱了套,各自割据一方。那些昔日宣誓过的将军们,大多忘了救国强族的初心,只记得坐拥一城一池的无上虚荣。

然,人分善恶,将有忠奸。有为一己之私欲、割据一方的司令,自然也有大义在心,力求尽早结束各地乱战,复兴华夏的将军。谢将军便是后者,亦是后者里的中流砥柱。

对这类人,她打从心里敬佩。

父辈的声名仅是其一。

其二,源于他一门忠烈,叔叔和两个哥哥都是为护国战死的。家门显赫,却身先士卒,落得战死沙场的结局,这事传出来,有唏嘘的,暗讽的,自然也有心怀崇敬,谈及必颂的。

其三,来自于他自己。两个哥哥战死后,家里仅剩他一个儿子,本不忍让他再上战场,可惜看不住。他少年时被保送到保定读军官学校,武昌起义那年,于学校消失,怀揣救国之心,隐姓埋名从军出征。他本就是学校里顶尖的军事奇才,用兵诡异,屡立奇功,于多地大败清军。最终,迎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其后,他重回军校,才被人知晓消失数月间的事。

毕业后,学校强留了他两个月。直到一封急传家书送至保定,说谢将军在云贵被困于三面强兵,他当即南下,再扬名已是战报里那个连战连捷、统帅一方的少将军。众人断言他经此一役,威望和战功兼得,不日就将子承父业,接掌谢老将军的全部军队。

于这盛名下,他却再度消失了。

直到……今天。

对她来说,直到今天,刚刚,她才知道了他失踪后的第一个消息。他消失那年,她刚八岁。算起来,这位谢姓公子消失整整九年了。

若不是白谨行亲口说,她无论如何都联想不到他身上去。

“他……”

“想问他去了哪儿?从他入京这几日,太多人问这个。”白谨行笑。

莫非真像传闻里说的,谢将军的宿敌出手,派人刺杀得手了?只是在传闻里,他早已离世,此刻竟安然坐于西次间。

她见白谨行不方便多谈,笑说:“既是他,就不该简单招呼,”她对门外叫,“扣青。”

很快,扣青于帘后探头:“欸?”

“问他喜欢喝什么,吃什么,今日要好好招待一番。”

“他、他要了可可牛奶,”扣青举起怀里抱着的可可罐子,“我正、正要泡。”

不正是方才她推荐的,抵抗寒冷的绝佳饮品。

“那……快去。”何未怕客人等得太久,让扣青先去泡,余下的稍后再议。

在白谨行的示意下,两人先后坐到椅子上。

茶来了,均姜也留了个对新姑爷极为满意的笑容,抱着茶盘走了。走前,有意将推拉门关上,为两人留了封闭空间——培养感情。

白谨行是个极有效率的人,主动说明来意,约莫是他和何未一样,也是在今年,刚得知有个幼年婚约:“我自军校毕业,始终在战场上,说是打了几年胜仗,却自觉毫无建树……”白谨行停住,似在思考如何讲下去。

他凝视着她,慢慢地说:“我们这些带兵的,在自己的领土上拼死拼活,究竟为了什么,我找不到一个再去拼命的道理。不知这话,你是否能听明白?”

她微颔首,轻声答:“四方割据,民不聊生。华夏苦战事久已。”

白谨行未料到,一个久居京城、长在锦绣堆里的女孩子,竟也留意到了京外的乱世。

他又道:“所以我早在年中,就决定远赴德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寻求救国之路,”他强调,“知晓婚约前,便有了这个打算。”

何未也未料到,一个以命拼出名声的青年将军,竟肯放下枪,脱下军装,告别自己打下的城池和功勋。

自巴黎和会后,五四运动带来了一场留学热潮。

大家都被挫败了,本以为清朝结束,就不再受列国欺辱,结果事与愿违。有志者,都迫切想寻求强国的路,她的许多同学都出去了,也曾听人议论过,许多的年轻军人脱下军装,辗转海外……没想到,面前人将是其中一员。

“但父亲的决定,我不愿轻易违背,所以问了父亲的意思后,先入京相见,”白谨行慎重看何未,柔声问,“何二小姐,不知你是否愿意,随我远赴德国?”

何未被问住。

其实……去德国不难,尤其对她来说更容易。何家船运做得大,早已遍布四海。

况且留学终有归期,不会太久。

可她不晓得是被什么拽住了似的,点不下头,开不了口,将一杯茶喝到底了,还没主意。

白谨行微笑看她,并不着急,反而带着歉意说:“刚见面就问出这种问题,太荒唐是不是?”他说,“来前,我还怕你直接起身走掉。眼下你坐着不动,早超出我的设想。”

何未犹豫再三,决定对他坦白:“将军高志,我愿成全。可要真心问我愿不愿意跟你远走异邦……实话说,我答不出。见你前,我以为结婚是个简单事,好像今日一见……并没想象的简单。但二叔的意愿,我不想违背。”

她想了想,问他:“你准备何时动身?”

他答:“正月,父亲叮嘱我,务必在离京前,见何叔叔一面。”

何未轻点头,不用等正月,二叔下个月就回来了。

时间如此短。她心神难定,没了主意。

白谨行温声说:“我有个建议,你且听听?”

何未对他的人品有十足的信任,于是点头,等他说。

“这是旧时的婚约,权当我们相识的缘分。这一个月,我留在此地,一个月为期,我们以朋友之礼相待,等何叔叔回来,你再做决定。”

如此,算给了她缓冲的时间。若投缘,便可携手;若无缘,总算相处过,二叔和白家老爹都可应对。

何未再点头,同意了。

两人静下来,各自喝茶。

“说说你路上来的情景吧,”何未打破安静,主动说,“我还没去过西北。”

提及西北,白谨行笑了。他讲起西北形势,还有路上的趣事,很快将沉默带来的一丝丝尴尬化解掉了。推心置腹的聊过,两人比先前更熟悉了,说话都轻松随意了不少。

何未想到西次间等着的贵人,将一个困惑说出来:“从昨夜到今天,你都让谢公子见我,是不是有特别的原因?”

白谨行如此守礼的人,没道理初见未婚妻,就带着一个老同学,一次算偶遇,两次必有特定的缘由了。

他没否认:“这件事,需他来说。我去叫他。”

白谨行出书房,叫了谢骛清过来。

谢骛清喝完可可牛奶,在院子站过一会儿,此刻回来,往有火道取暖的书房一走,一步一个清晰的雪水印子。

何未以为他要坐回原位,眼看着他以目光丈量、打量了一下四周的椅子,最终挑了离自己最远的地方,落座。

下次来,为你在门外置把椅子算了。何未想。

他凭着敏锐的第六感,在何未目光投过来的一刹那,看向她。

何未想笑,移开视线。

谢骛清似乎没明白她的笑意从何处来,静了一静。

不得不承认,一个真实名字,为他披上了戎马岁月的浮光,人也显得更挺拔了。

他的军装承袭护国军的式样,是笔挺的立领。估计他在进门前以两手拢过短发,被雪打湿的黑色短发被拢得不再板正,比刚刚随意了不少,疲惫感也少了。说实在的,他当真没有一丝一毫在战场上历练过的风霜感,眉目间的清秀,让他的克己和冷淡都变得亲切了不少。

因要谈话,难免对视。

“刚刚知道你是谁,我要如何称呼你?”何未轻声问。

院子里人多,因他身份特殊,她的声音有意压低了。

“可以跟着白谨行,叫我……”他想了想,直接道,“直呼名字就可以。”

她以为他用表字“山海”,是为了避开真实姓名,难道不是?不过也对,若不是谢骛清出现,昨夜在六国饭店,怎会有众星捧月的场面。

“刚刚我们聊过,”白谨行看好友,笑道,“你现在可以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何未带着好奇心,等他说。

谢骛清沉吟片刻,道:“百花深处和今日的拜访,都为同一件事。谢某想问何二小姐买两张船票,”他说,“这周出海的,你们何家客轮的船票。”

她以为是要事,未料却是一件极容易办的小事。

这周客轮的船票虽早卖空了,但她是主人家,总有办法。

她默算着手里留得几张特等票,边想着边说:“这个好办,今晚我让人开出船票,送去六国饭店。可惜你问的太晚了,只剩单独的两个小房间,没有套房。”

谢骛清缓缓点头。

如果仅仅为了两张船票,不用他亲自登门,让白谨行问一句即可。何未仍有不解,刚要再问,他先抬眸,低声道:“送票前,我想先讲清楚,我如今在京中的处境。”

何未见他目光严肃,轻点头,说:“好,你讲。”

“名义上我是入京的贵客,其实,是来做人质的。”谢骛清比她想象得更直白。

近年来,谢将军作为南方的主力军之一,数次发表救国言论,责问战祸源头,早就引得四方不满。大家牢骚满腹,却对这位将军无可奈何。谢家虽男丁凋零,儿子们不是战死就是失踪,四个女儿却嫁得好,且足够齐心,成了娘家背后的支柱。没人愿意先下手,得罪他们。

直到上个月,谢将军小女儿携幼子出游,忽然被“盛邀”入京。昔日被骂得狗血淋头的督军们,想凭借这一女一孙,牵制住谢老将军和他的亲家们。五家震怒,发电报,责令尽快放行,这边则回电谦卑礼貌,极力安抚,更是视一女一孙如上宾,锦衣玉食地款待,万般皆好,唯独不让离京。

如此僵局,在数日前被打破。

消失九载的谢骛清以“观逊清皇帝大婚”为由,在六国饭店露了面,宴请数位父亲的昔日“老友”,于觥筹交错间,表示要在京城住上一段日子。言下之意,自己留下,放姐姐和外甥离京。

对那些老狐狸来说,谢家竟让深藏多年的独子来换人,算低头认错了。

酒宴上,大家相谈甚欢,答应放人。

谢骛清想让四姐带外甥走陆路,走得越快越好,怕再生事端。临行前,他改了主意,认为水路更妥当。走水路的话,毫无疑问,何家客轮最安全。这便是他昨夜去百花深处的原因。

何未担心地问:“他们当真答应放行了?”

谢骛清微微点头。

他们只想让谢家闭嘴,不要胡乱掺和,没道理把人逼到绝境。

“何止答应,”白谨行笑嘲他说,“还筹谋拉拢他,佳人贵胄轮番来,夜夜笙歌,只想他醉在胭脂堆、荣华洞里。”

他住得地方是出了名的桃花源、逍遥境。光想,便能想出这几日的旖旎风光来。

谢骛清不禁一笑。

从昨夜到今日,他头一回笑,笑里有轻蔑的神态。

谢骛清终是拨开迷雾,讲明了来意和处境。

他不再板正坐着,靠到椅背上,一只手臂不自觉地搭在扶手上,隐隐显露出为将的架势。其实他讲述的过程里,十分平静,并没有任何压抑情绪,好像不大在意眼前的处境。

差能差到哪里去,这个男人早在生死场上走过太多回了。

“既然他们答应了,你为何说得像要连累我一样?”何未问。

“你们家根基在这里,”他提醒这个太过年轻的女孩子,“和我有联系,麻烦不会少。”

这是事实。不过——

“我愿意帮谢家的人。”这是真心。

每日场面话说得多,唯独今日这句,毫无修饰,带着钦佩之意。

何未说了,反倒后悔。她怕过于直白,让他误会她想借此拉拢谢家,更不想瞧见他刚才的轻蔑神情。

谢骛清轻声说:“多谢,”顿了一顿,跟上称呼,“何二小姐。”

何未轻摇摇头,对他友善地笑了笑。

人走前,雪已停。

她喜穿白色和奶白色的衣裳,昨晚是,今日仍是,不过今日在周身白里,绑了条碧青色宽绸缎当腰带,额外醒目。发梢过肩头一点,额前有刘海,在家的她,十足十少女模样。

何未立在抱厦的屋檐下,目送他们。

谢骛清和白谨行并肩而出,副官们早等在院门处。其中一个年轻副官递了信给谢骛清,他撕开封口,抽出纸,粗略看了两眼,确认不是急事后,递还回去。他一来一去收递信,余光自然看到她还留在原地,远远朝这边点了下头,再次告辞的意思。

她抿着嘴唇,轻点头。

看他手里的信纸,她后知后觉猜想:他的俄公使一面,原来是因为想求船票,怕开罪了客轮主人,不好谈。

如此一想,谢骛清的所有行为都有了合理解释。

再合理不过。她告诉自己。

第4章 灯下见江河(1)

谢骛清之所以着急和她要船票,只因这一班,就是何家今年最后的一班客轮。

船从津港走,那里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南方的码头不同,天津港一到冬天就要河面结冰断航,直到来年春暖冰化,才能有新一班船出港,所以一年只有三季通航。别的航运公司通常在秋末结束航运,何家最晚,结束在11月。

今年有特殊原因,硬生生把出海的日子拖到了今天。

她在船开前一日到天津,入住利顺德大饭店。这是英租界、乃至天津最好的饭店,因为离港口近,不止她,这班客轮的旅客都在今夜入住此地。

餐厅热闹得像过年,更像贵客们的小型聚会。

而何未这个船主人挑了最不起眼的小桌子,临着窗,和莲房吃饭。

莲房初次随她出京师,见什么都新鲜,但柔柔弱弱的性子,不敢直接看,偷瞄上一眼,便开心了,朝她一笑。何未晕车,撑着下巴毫无食欲,唯独被她的笑感染了,轻声道:“晚上带你逛使领馆那边,有一整条街的好东西。”

话音未落,全餐厅的人都被忽然的热闹吸引,张望向西北角的屏风。

何未顺着看,眼瞧着谢骛清身着戎装,带了两个青年军官在身后,走向三面屏风围拢的地方——那处有两个大八仙桌,围坐了不少的人,显是等候多时,见他露面全都起身相迎。

一时间,有握手的,寒暄的,还有为他拉开椅子的。

他于热闹中,走到另一边落座,她这个角度看不到了。因贵客已入席,热闹的迎接没了,那个角落也归于安静。

他的处境比她预料得好,名义上还是贵客,能被放到天津送姐姐和外甥登船。

“谢公子没看见我们?”莲房问。

“瞧不见吧?”她说,“离得远。”

何未晕车没食欲,见莲房吃完,很快离开了餐厅。

未料,一出门,再次见到了熟脸。六国饭店递信的小男孩立在电梯前,像在等人,小孩身后有几个肃穆的青年人。何未瞧见他,他板正的脸上终于有了波澜:“姐姐。”

倒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何未笑着轻点头,往楼梯去。

“姐姐,”小男孩不悦,“你去哪儿?”

……

“回房间。”她好脾气地答。

小男孩眼睛往地面瓷砖上瞧,显然对她的态度不高兴了。

何未折回去,半蹲下身子,主动认错:“以为你在等人,就没想着过来说话,”她笑着哄他,“你说巧不巧,我一出来就撞见你了,咱俩真有缘。”

“一点儿都不巧,”他不悦道,“母亲让我找你。”

她不解:“找我做什么?”

“母亲说,何小姐为了送我们离开那个荣华洞,费了不少心力。她想请你喝下午茶,亲自表示感谢。”他学妈妈的话。

若对旁人,她能找到无数借口推辞。

这艘船上的客人都尊贵,她作为船主人,拜访这个,不拜访那个,被传出去肯定得罪人。不过今天例外,她对谢家的人有天然的好感。

何未让莲房先回二楼房间,跟小男孩进电梯,往三楼去。

房间在三楼尽头,是个大套房。

“母亲在打电话,很快出来。”小男孩没进来,替她关上了房门。

何未在里屋的轻言细语里,坐到茶几前。那里已经摆上了银质的餐盘和茶壶、茶杯,只等招待她这个客人。里头,女人以方言讲着电话,偏巧她听得懂。

“我倒没受多少的委屈。说起来,真要感谢他们,得了不少宝贝……老狐狸们这些年,不知道从太监手里屯下多少玉器。我闹个脾气,他们便送一样,算攒了些值钱东西,正好给父亲充作军用。我们添补些,还能给清哥儿置办个新宅子。家里是有,这边没有啊,他总住饭店不是回事吧?”

清哥儿?谢骛清?

“若不是带着幺幺,我断然不会走。你不晓得,清哥儿被多少……”话音低了,听不分明,接下来,完全没了声音。该是打完了。

里屋女人走出来,露面的一刹那,脸上神情变了好几变,先是见着何未的善意笑容,随即讶异,再之后困惑:“你不是见人去了吗?”对着门口说的。

何未循声回头,他不是在西餐厅吗?

谢骛清正脱了军装外衣,递给门外的副官,明显不是刚进来的:“打电话,记得关门。”他平平静静地说,坦坦然然地坐,却让屋内的两个人全落了尴尬。

谢骋茵与他生得七分像,眉眼尤其是,白皙的脸转瞬红了,喃喃着:“何二小姐不是外人,是恩人么,”显是觉得错了,解释给弟弟听,“没说不妥当的话,不过说你被人骗去房里……”

这话,成功还击了谢骛清,让他跟着尴尬了。

谢骋茵见弟弟脸色,寻思着,恐怕又得罪他了,于是安慰道:“男孩子么,名声固然重要……可你自来就招蜂引蝶,放心上做什么?下回当心些就是了。”

谢骛清手肘撑在沙发扶手上,手虚拢着,撑着脸,盯着谢骋茵瞧。

自船票送到饭店,四姐日提夜提,想见何家二小姐。他连番警告,以为到天津没事了,未料一个不留神,让她得了逞。

谢骋茵被看得心虚,自然理亏,转而对何未柔声问:“我说的有道理吗?何二小姐?”

何未欲作走神都不行,被唤了名字,礼貌地轻“欸”了声。不晓得在“欸”什么。

这回,换谢骛清看着她了。

“是要当心……”何未自觉不大妥,赶紧加了几句话,“不过这种事,度其实不大好把握的。反应大了,被人说自作多情,反应小了,自己要吃闷亏……”

谢骛清仍静看她。

初见那夜,她便想,他的眼像夜里的什刹海。照见什么,便映出什么,瞧不出底下究竟压了什么……现在更甚。

“清哥儿精明得很,不大能吃亏的,”姐姐接话,“不怕吃亏的男人,那是本身就没多大能耐和资本的,别说吃亏,就算被人吃了,也亏不了多少。”

何未险些被逗笑。谢四小姐比她想象得有意思多了。

姐姐随即感叹:“我们清哥儿就不一样了,被人吃一口,那就亏大了。”

谢骛清转而再看四姐。

他从进门,仅仅说了一句话七个字,就引得她们聊到这里,也是不容易。

“所以想来,我父亲禁他夜里出去,还有些先见之明。”四姐姐又说。

何未又应了声,陪着聊:“谢将军家规一定极严。”

谢骋茵笑说:“是啊,父亲他拥护新制度,尤其拥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对清哥儿这方面,管得是多。”

“谢老将军……是个跟得上时代的人。”何未努力表达赞誉。

谢骛清懒得再阻拦,闲闲地翘起二郎腿,靠在了椅背上,看她们到底能聊到何种程度。

何未其实早就觉得不妥,无奈他四姐兴致正高,不得不陪聊……她也靠在了椅子背上,却是规规矩矩,面对长辈的姿态。

谢骋茵笑吟吟见并肩坐着的两人:“听清哥儿的副官说,你去过百花深处?”

“……对,”何未答,“有一晚……去过。”

她不想说得含含糊糊,可总不能报上具体的月份日子。

谢骋茵似想到什么,好奇心大起,欲要挨着她坐下。

谢骛清忽然坐直身子,伸出手臂拿茶壶,偏巧挡住了四姐的脚步。他倒完茶,又拿了纯银的盛奶杯,将乳白色的液体倒入茶杯。随即,把杯子推到一旁——她的面前。

何未见面前冒出一杯奶茶,如获大赦,马上两手捧起白瓷茶杯,借着喝的动作,逃避他姐姐过于深入的闲聊。

谢骋茵旁观着,悄悄观察这个年轻女孩子,弟弟喜欢海棠,西府海棠。这女孩子周身白衣里的脸,可不正像雪托着寒冬微绽的海棠。

“我有个没打完的电话,”她忽地没了聊天的想法,柔声道,“你们先坐。”

说完,谢骋茵没往里间走,径自出去了,临关门前像怕何未走掉一样,热络地问:“何二小姐不忙的话,等我回来?”

“不忙,”何未摇头,“我来天津没大事,只为了看客轮起航。”

门在眼前,关上了。

何未闻着茶杯飘出的奶香,瞧了一眼邻座沙发上的谢骛清。

两人头回坐得近,竟不大习惯。

“刚才在餐厅见到你了,”她对他一笑,“你没看到我。”

其实看到了。她极好认,冬日里,尤其在北方,少见喜欢穿白的女孩子。

谢骛清拿茶壶,为自己倒茶:“人太多,没注意。”

“是啊,人好多,”因为都是客轮客人,她这个船主人自然心情大好,“今年最后这一班客轮人格外多,大家都不想等几个月再回家。”

他靠回到椅背上,静听她说。

何未想想,客轮的生意和他无关,他该不感兴趣:“你来过这里吗?这家利顺德?”

“来过,”谢骛清回答,“十几岁的时候。”

你十几岁?那是我几岁?何未欲追问,细细算,但没好意思。

思来想去,“哦”了声。

“这里的填料鹌鹑和龙虾不错。”她又说。

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就是位子不好定。”她想提醒他。

这种地方,钱搞不定的,毕竟政要多。

何未喝过半杯,把杯子放回去,发现谢骛清刚才倒的茶,始终没喝。谢骛清为她又添满了茶杯。

“谢谢。”她轻声道谢。

他顺手打开茶几上的雪白餐布,从里面裹着的一套餐具里挑出银叉子。

“如果你想吃,晚上让人给你安排位子,”他没看她,以目观察碟子里的四个美貌胜过口味的小蛋糕,“作为船票的谢礼。”

“不用,我晚上有事。”她摇头。

估计因为船票没收钱,让他觉得欠了自己的。何未对他解释:“我们家每个客轮都留有特等票,就是为了送给家里的朋友。每年往来十几趟客轮,我送出去的船票要有上百张了,”她笑,“给每个人都是送,不收钱的。”

何未想想,又补充道:“而且你是白谨行的老同学,不看僧面看佛面。”

谢骛清没回答,点点头。

他最终哪个都没选,放下叉子:“晚上准备去哪里?”

“准备带家里人逛个好地方。”

她想避开船客们,带莲房去商业街。

谢骛清再次点头。他把衬衫袖口的纽扣松解了,挽了两折,边整理袖口边问:“去的地方熟悉吗?”

“这里我常来,哪里都熟,”她说,“莲房没来过,想带她去大使馆附近走走,买个帽子。她喜欢帽子,自己舍不得买。”

他凭着这几句话,料她要去的地方是法国大使馆附近的商业街。

天津在上世纪就是通商口岸,商业发展极好,那条街上,大小商店密密麻麻排了一长条。他擅长巷战攻城战,经验丰富,走过的路绝不会忘。有过什么建筑,高矮如何,是否有最佳射击角,是不是适合设伏……不必深想,整条街已浮现眼前。

那个商业街有个十字路口——

有个两层帽子店正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女孩子应该喜欢。

“注意安全。”他提醒她。

“没事,”何未笑着说,“逛街而已。”

谢骛清用手指沾了杯中的水,在茶几上写下一个号码,三位数的。他写完看她,何未领会,轻点头。她常住此处,认得出,这号码不是房间里的。

似怕她误会,他加了句:“我既在天津,应该替老白照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