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落的南境1:湮灭上一章:第3章
  • 遗落的南境1:湮灭下一章:第5章

  我和勘测员瞪着心理学家。勘测员交叉抱着双臂。我们都训练过如何留意观察同事的精神状况,以发现突发的紧张或失常迹象。她的想法多半跟我一致:我们此刻需要作出选择。我们可以接受心理学家关于人类学家失踪的解释,也可以拒绝。假如拒绝的话,那就相当于指责心理学家欺骗了我们,因而在重要时刻对她的权力可以不予承认。假如我们沿着那条小路往回走,试图赶上人类学家,以证实心理学家的叙述……然后我们还愿意回大本营吗?

  “我们应该继续执行原计划,”心理学家说,“我们应该去调查……那座塔。”在眼前的形势下提到塔,就像是公然乞求我的支持。

  但勘测员犹豫不决,仿佛仍在抵抗心理学家昨晚的催眠暗示。这让我担心另一件事。在调查完地下塔之前,我不能离开X区域。这一事实已渗透我的全身。此种情况下,我无法想象这么快又失去一名组员,留下我独自跟心理学家相处。因为我仍对她不太放心,也不清楚孢子的效果。

  “她说得对,”我说,“应该继续执行任务。没有人类学家我们也能应付。”但我专注地凝视着勘测员,以此向她俩明确示意,人类学家的事以后还要再查。

  勘测员沉着脸点了点头,然后移开视线。

  我听到心理学家长舒了一口气,不知是因为解脱还是疲惫。“那就这么定了。”她说,然后从勘测员身边擦过,开始准备早餐。以前总是人类学家做早餐。

  在地下塔边,情况又变了。我和勘测员准备好轻便的袋子,带上食物和水,足够在下面待一整天。我俩都带了武器,也都戴上呼吸面具以隔离孢子,尽管那对我来说为时已晚。我俩也都戴着配有固定照明灯的硬质盔帽。

  然而心理学家站在外围地势较低的草地上说:“我就在这儿戒备。”

  “戒备什么?”我怀疑地问道。我不愿让心理学家处于视线之外。我希望她也身处勘探的风险之中,而不是站在我们头顶上方,暗示着居高临下的一切优势。

  勘测员也不满意:“你应该跟我们一起。三个人更安全。”她的语气近乎恳求,似乎承受着巨大压力。

  “但你们需要确认入口是安全的。”心理学家一边说,一边将弹匣压入手枪。刺耳的摩擦声造成的回音比我预期的更久。

  勘测员紧紧握住突击步枪,我看到她的指关节都发白了:“你得跟我们一起下去。”

  “大家一起下去的话,风险并无回报。”心理学家说,从她的语调,我听出其中含有催眠指令。

  勘测员紧握步枪的手放松下来。一时间,她的面容似乎变得有些模糊。

  “你说得对,”勘测员说,“当然,你说得对。非常有道理。”

  我感到一阵恐惧。现在是二对一。

  我思考了片刻。心理学家凝神注视着我,而我也与她对视,头脑中却闪现出可怕的景象。比如回来时发现入口已被堵住;或者心理学家趁我们走出来时,将我们逐一射杀。只不过一星期来,她每晚都可以将众人在睡梦中杀死。

  “这没那么重要,”稍过片刻之后,我说道,“对我们来说,你在上面跟在底下一样有价值。”

  于是,在心理学家警惕的眼神下,我们跟先前一样钻了下去。

  我们刚到平台层,尚未抵达那较宽的楼梯和墙上的字,我便首先注意到……这座塔在呼吸。不仅塔有呼吸,而且当我走上前用手触摸墙壁时,其内部似有回荡的心跳声……它并非由石头构成,而是活体组织。墙面上依然空荡荡的,但浮现出银白色的光泽。世界仿佛在摇晃,我沉重地倚着墙坐下,勘测员来到我身边,试图帮我站起来。当我终于站起身,却发现自己在颤抖。我不知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骇人的一刻。这座塔是某种活体生物。我们钻入了一个有机生命体内部。

  “怎么了?”勘测员问我,她的声音隔着面罩,显得很沉闷,“出什么事了?”

  我抓住她的手,将她的手掌强行按到墙面上。

  “放开我!”她试图抽回手,但我仍然按住她。

  “感觉到了吗?”我毫不放松,“你能感觉到吗?”

  “感觉到什么?你在说什么?”当然,她很害怕。在她看来,我的行为毫无理性。

  我仍坚持道:“振动。类似心跳的节奏。”我放开她的手,退后一步。

  勘测员深深吸了口气,继续把手按在墙上:“没有。也许没有。不,什么都没有。”

  “那这堵墙,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当然是石头。”她说。在我头盔灯投下的光弧中,她脸上布满深邃的阴影,眼睛显得很大,陷在一圈黑影里,面罩则使她看上去缺了鼻子和嘴。

  我深吸一口气,想要说明一切:我被感染了。心理学家对我们的催眠比想象中更深。那些墙是活体组织构成的。但我没开口。相反,我“收拾起自己的烂摊子”,这是我丈夫常用的说法,意思是振作精神。我收拾起自己的烂摊子,因为我们还得继续前进,而勘测员看不到我所见的景象,也感受不到我所经历的现象。我无法跟她解释。

  “没事,”我说,“我一时失控。”

  “你瞧,我们现在该回到地面上去。你产生了恐慌。”勘测员说。我们都曾被告知,在X区域,可能会有幻觉。我知道,她认为我出现了此种状况。

  我拿起腰带上的黑盒子:“不——它没有亮。我们很安全。”这是个玩笑,但相当无力。

  “你看到了不存在的东西。”她不放过我。

  你看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我心想。

  “也许吧,”我承认道,“但那不是也很重要?不也是勘探的一部分?应该列入报告?我看到了你看不见的东西,这或许很重要。”

  勘测员权衡了一下:“你现在感觉怎样?”

  “很好,”我撒谎道,“现在没看见什么了。”我继续撒谎。我的心脏像是被困在胸腔里的动物,仿佛想要爬出来似的。勘测员此刻笼罩在一圈由墙壁的荧光所产生的光晕中。世界并未向后倒退,周围的一切没有离我远去。

  “那我们继续,”勘测员说,“但你得保证,如果再看到任何反常现象都要告诉我。”

  对此,我记得我差点儿笑出声来。反常?就像墙上奇怪的文字由微小的未知生物群落构成?

  “我保证,”我说道,“你也会跟我一样,对不对?”转守为攻,让她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出问题。

  她说:“只是别再碰我,不然我会伤到你。”

  我点头同意。她不愿意相信我比她强壮。

  凭借这一并不完美的协定,我们继续走下楼梯,进入塔的脏腑之中,而在塔身深处,各种各样的生物层出不穷,仿佛瑰丽的恐怖秀,我虽然难以完全理解,但仍尽力而为。从我职业生涯的最初开始,我就总是尽力尝试。

  我在一栋出租的房子里长大,其后院有个泳池,里面长满植被。每次有人问起我为何会成为生物学家,我都会想到那泳池,它就像吸引我的磁石。我母亲是一名忧虑过度的艺术家,获得过一定成就,但有点太嗜好酒精,并且总是在艰难地寻找新客户。而我父亲是个经常失业的会计师,专门研究迅速致富的方案,却往往一无所获。他们俩似乎都没有能力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有时候,我感觉就像是被扔进这个家,而不是在那里出生似的。

  虽然那形似肾脏的池子相当小,但他们并无意愿或意志力去清理。我们搬进去不久,池子周围就生出高高的草来。莎草和其他高茎植物生长茂盛。围绕着泳池的栅栏边,灌木丛也越窜越高,遮掩住链条。泳池周围有一条地砖铺成的小路,砖块的裂缝里生出青苔。沉积的雨水使得水位缓缓升高,而水藻让水面变得越来越浑浊。蜻蜓不停地在这一区域盘旋搜索。牛蛙迁了进来,水中总是有弯弯扭扭的黑点,那是它们的蝌蚪。水黾和水栖甲虫开始以此为家。父母要我把三十加仑容量的水族箱处理掉,但我将鱼都扔进了池子,其中一部分在环境的突变中生存下来。本地的鸟类,比如苍鹭和白鹭,受到青蛙、鱼和昆虫的吸引,也开始出现。令人惊奇的是,池子里居然还有小乌龟,但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

  我们搬来数月之后,水池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远处角落里有一张生锈的草坪躺椅,是我专门放置在那里的。我经常缓缓穿过吱嘎作响的木门,坐在那张椅子上观察池中的一切。尽管对溺水有一种强烈且理由充足的恐惧,但我仍喜欢待在水边。

  屋子里,我父母跟世上所有普通人一样,干着各种繁琐无聊的事,有时还搞出很大声响。然而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迷失在水池的微型世界里。

  我的专注无可避免地招致了父母毫无益处的说教,他们说我长年内向自闭,令人担忧,仿佛那样可以让我相信,他们依然拥有支配权。他们提醒我说,我朋友不够多(或根本没有),我好像不太努力,我应该做一份兼职。然而当我数次告知他们,我得躲着那些恃强凌弱的校霸,就像一只无奈的蚁狮,不得不藏身于校外废弃的碎石矿底下,他们却没有反应。而当某一天,我“无缘无故”往同学脸上揍了一拳,就因为她午餐时跟我打招呼,他们也没说什么。

  于是我们继续执着于各自的理念。他们过他们的生活,我有我的。我最喜欢假扮生物学家,而这种代入往往导致你与模仿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哪怕只有远观才像。我把对池塘的观察写在几本日志中。我认识每一只青蛙,“老扑腾”和“丑跳跳”就完全不同,我知道哪个月草丛中会生出许多蹦来蹦去的小青蛙。我知道哪种苍鹭是迁徙的候鸟,哪种整年都会出现在此。甲虫与蜻蜓较难辨认,它们的生命周期也较难察知,但我仍勤勉地尝试了解。自始自终,我都避免阅读生态学与生物学书籍。我想要自己先发掘信息。

  要是顺着我的意思——作为一个没有伴儿的小孩,又善于利用独处的时光——我希望可以永远观察这座微型乐园。我甚至将防水灯和防水相机装配到一起,计划将其沉入黑黝黝的水面,通过相机按钮上长长的连线拍摄照片。我也不知道那是否能成功,因为我突然不再有充足的时间。我们的运气到了头,无法继续负担租金。我们搬到一套狭小的公寓中,家里塞满母亲的画作,而在我看来,它们都跟墙纸差不多。替水池的命运担忧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折磨。新屋主能否明白它的美丽,能否理解让它维持原状有多重要?还是会为了恢复泳池的实际功能而把它毁掉,轻率地造成一场屠杀?

  我一直不知道结局——尽管始终忘不了那繁荣茂盛的生物圈,却无法鼓起勇气返回。我只能向前看。通过观察水池中栖息的生物,我学到许多东西,并致以实用。无论是好是坏,反正我再也没有回头看。当一个项目资金耗尽,或者我们的观察区域忽然被房产开发商买去,我便不再返回。有些死亡不可以重复经历,有些牵绊埋在体内太深,当它断裂时,会震动你的脏腑。

  随着我们钻入地下塔中,长久以来,我头一回再次感受到儿时那种由新奇发现而带来的振奋。但我也等待着断裂的那一刻。

  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杀之果既已在此我将孕育出死亡的种籽与蠕虫共享……

  塔内的楼梯层出不穷,泛白的台阶仿佛神秘巨兽的牙齿,盘旋而下。除了顺势而行,我们似乎别无选择。有时候,我也希望像勘测员那样,感知受到限制。而今,我明白了心理学家为何要为我们提供庇护,我也很困惑,她自己要如何承受,因为没人替她提供……任何类型的庇护。

  一开始“只有”文字,但那已经够我们困惑的了。它们总是在左边墙上,差不多同样高度,我试图记录,但数量实在太多,意义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因此要搞清其含义就像追踪骗局一样困难。我和勘测员立即达成一致:我们记下文本,但如要拍摄这些不停延伸、永无终止的语句,需得改天再来一次。

  ……与蠕虫共享且在黑暗中聚集以其生命之力包围世界而其余昏黄大厅中不可思议的黑影挣扎扭动因少数不可见且不可被见者缺乏耐心……

  这些文字中带有险恶的意味,若是将其忽略,显然感觉不太放心。而当我们试图整理共同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时,自己的语句也被那气氛感染。也许心理学家想要我们看一看那些字,研究它们是如何被写上去的。也许忽略塔墙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项艰巨耗力的任务。

  我们开始向下方的黑暗中走去,并共同经历了以下现象:空气温度降低,也更潮湿,同时还有一种温和的甜味儿,仿佛淡淡的花蜜。我们也都看见文字里的手掌形生物。天花板比想象中要高,当我们抬起头,凭借盔帽上的灯,勘测员能看见亮闪闪的漩涡状轨迹,类似蜗牛或蛞蝓留下的粘液。天花板上点缀着一簇簇苔藓与地衣,还有像洞穴虾那样透明的微小生物,细长的腿仿佛踩着高跷,体现出极强的韧性。

  有些现象却只有我能看见:随着塔的呼吸,墙壁微微起伏。文字的颜色如波浪般变化,像是某些种类的乌贼的闪光触手。另外,在文字的上方三寸至下方三寸范围内,有若隐若现的幻影,仿佛是以前的文字,也同样使用花体字母。不同层面的文字构成类似水印的效果,呈浅淡的绿色或紫色,浮现在墙面上,唯有这一迹象表明,它们可能也曾是凸出的字母,而其内容大多与主线重复,但也有例外。

  当勘测员拍摄活体文字样本时,我便去读那些幽灵字体,想看看有多少区别。它们很难辨识——几条支线互相重叠,时断时续,一不小心就看花了眼,甚至分辨不出单独的字词。墙壁中这许多幽灵文本意味着此一过程已持续很久。然而,由于不清楚每个“周期”的长度,我甚至无法以年为单位来粗略估算。

  墙上还有另一种形式的交流元素。我不太确定勘测员是否看得见。我决定试探她一下。

  “这个你认得吗?”我一边问勘测员,一边指着墙上交错的网状花纹。它从幽灵字体的下方一直覆盖到其上方,主要集中在中段。一开始我并未意识到这是有规律的花纹,它有点像许多蝎子头尾相连串在一起,逐渐突起,然后又平复下去。我甚至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语言。也许只是装饰花纹,谁知道呢。

  让我甚为欣慰的是,她能看见。“不,我不认识,”她说,“我可不是专家。”

  我感觉一阵恼怒,不过不是针对她。我和她的头脑都不适合此项任务。我们需要语言学家。就算盯着那网状图案看得再久,我最具原创性的想法或许也就是感觉它们像是锐利坚硬的珊瑚枝杈。而对勘测员来说,它们大概就像一条大河的诸多湍急支流。

  然而最终我还是拼凑起支线中的若干语句:世间尚存邪恶为何我应安息……上帝之爱眷顾理解忍耐的底限并懂得原谅的人……被选中为更强者效力。假如说主线是一种黑暗而费解的布道文,那这些片段与其宗旨类似,只不过语句结构没那么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