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出书版/套装七卷)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ISBN:23466716
所属分类:图书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 中国古代史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易中天中华史 全套 全集 包含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

编辑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包含《易中天中华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祖先》、《国家》、《奠基者》、《青春志》、《从春秋到战国》、《百家争鸣》共7卷。
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比方说,为什么在史前时代,我们跟世界各民族走着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时代就分道扬镳了呢?走上独特道路的中华,为什么会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陨落之后或之时,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然后又盛极而衰却衰而不竭呢?是什么在导引着我们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顽强地支持和维系着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们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黄河九曲十八弯,那么,大海在哪里,又是什么样?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至于最后的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
★跟随36卷《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前六卷上市后备受读者欢迎,再度掀起起“全名读史”风潮,在各大网店历史频道热卖榜上囊括前几名,已经成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历史畅销书系列。
★女娲,血脉之根;周公,制度之根;孔孟,礼仪之根;要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组”,请读“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内容推荐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隆重推荐。女娲,血脉之根;周公,制度之根;孔孟,礼仪之根;要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组”,请读“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CCTV《开讲啦》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倾情热播!
作者简介
易中天,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明星学者、公共知识分子。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

媒体评论
我读了《易中天中华史》,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
——樊树志(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把传统文化来做现代表达,这样就使人们喜闻乐见,更容易从中吸取营养。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
一直以来很喜欢易老师的文字。
——韩寒(著名作家)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
——中华读书报
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南方周末
易中天和范文澜暗暗相合,前人筚路蓝缕,他涓滴入海。个人写通史最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现在易中天这么写,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
——南方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华史。
——华西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肩负为中华寻梦使命的历史读物。
——新京报
易中天,他破译了中华文明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

目录:
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卷一:祖先
卷二:国家
卷三:奠基者
卷四:青春志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
卷六: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 从春秋到战国


从春秋到战国,这五百年历史是绑在战车上前行的。

 

 

目录


第一章 祸起萧墙

窝里斗开始

 

姑息原本为养奸

 

弑君第一案

 

又杀了两个

 

天子挨打

 

霸主就要来了

 

 

第二章 五侯争霸

管仲相齐

 

尊王与攘夷

 

蛮夷之邦:楚

 

不战而霸

 

真霸主晋文

 

准霸主秦穆

 

 

第三章 南方崛起

九头鸟

 

血染的霸业

 

两笔账

 

阖闾伐楚

 

夫差亡国

 

勾践灭吴

 

 

第四章 礼坏乐崩

南方,北方

 

黄河,长江

 

子产政改

 

鲁国政变

 

田陈代齐

 

三家分晋

 

 

第五章 商鞅变法

世道变了

 

天子没了

 

这错不该犯

 

只能霸道

 

从此血腥

 

为谁改革

 

 

第六章 合纵连横

赌棍苏秦

 

骗子张仪

 

食客冯

 

商人吕不韦

 

这是什么时代

 

谁来回答中国

 

 

后记 这格子不好走

 

注释

 

附录

 

 

郑庄公命令各部,

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

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

 

 

第一章

祸起萧墙

 

 

窝里斗开始

 

 

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1

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列是见惯不怪的外族入侵,郑国这边却是地地道道的祸起萧墙。春秋史以母子兄弟的窝里斗来开篇,虽然要算碰巧,却也意味深长。

先看人物关系。

本案的男一号,当然是郑庄公。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郑武公的嫡长子,名叫寤生。武公的正妻是申国的公主,史称武姜。武,是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娘家的姓。申国据说是伯夷之后,姓姜;郑国则是厉王之后,姓姬。武公娶武姜,不过姬姜两族长期通婚之一例。

武姜给武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见的,就是这哥俩;翻脸不认人的,则是寤生和武姜母子。

奇怪!亲妈亲兄弟,血浓于水,怎么就水火不容呢?

据说是因为武姜不喜欢老大。不喜欢的原因也很怪异,据说是因为老大出生时两条腿先出来,着实把武姜吓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着生”。

倒着出生的寤生,从小就不受疼爱。后来有了弟弟,老妈的一片爱心便全部给了段,甚至多次在床上吹耳边风,要武公立段为太子。只不过,未遂。后来武公去世,寤生接班,武姜又为段讨封地。这时武姜已是老夫人,相当于后世的太后,自然得逞。叔段如愿得到了京邑,从此人称“京城大叔”。大,就是太,也读太。京城大叔,就是“住在京邑的郑君之头号弟弟”。

叔段得到京邑之后,便开始扩军备战,图谋不轨,《左传》称为“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完,就是高筑墙;聚,就是广积粮;甲是甲胄,兵是兵器;卒是步兵,乘是车兵。总之,叔段建立了“反政府武装力量”,武姜则在郑都充当卧底和线人。鲁隐公元年,叔段自认为羽翼丰满,计划偷袭郑都,武姜也做好了开门接应的准备。郑庄公得到消息,派大夫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伐京。京人闻讯,立即宣布与叔段划清界限。叔段无力抵抗,只好狼狈逃窜到鄢。庄公当然不会让他在鄢安家落户,便挥戈东进。五月二十三日,叔段再次逃亡。只不过这一回,他逃到了卫国的共(读如恭),从此叫共叔段。

叔段逃到共以后,郑庄公把武姜迁到了城颍(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宣布母子二人恩断情绝,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春秋编号第一大案,大体如此。

但,此案可疑。

郑国的受封之地,原本在今陕西省华县,后来迁到今河南省郑州市和新郑市之间,靠近现在的新郑市。因为是新的郑都,所以叫新郑。郑庄公的郑,就在这里。那么,它跟叔段受封的京、避难的鄢,又是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

请看地图。

京,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位于新郑西北;鄢,在今河南省鄢陵县,位于新郑东南。京、郑、鄢,刚好连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说,叔段从京逃到鄢,要路过新郑。这种逃亡路线,岂不怪异?难道段的本意,是要去投案自首?或者庄公的战车开过来时,段是像贼一样夜行昼伏一路狂奔的?

再说了,鄢与京,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新郑,不大可能是段的地盘,也没听说他在那里有什么盟友。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郑国的西北部,最远到廪延。廪延在今河南省淇县和滑县南,延津北,跟鄢可谓南辕北辙,八竿子打不着。跟共,倒是近。共,在今河南省辉县,而且当时是卫国的地盘。事实上叔段到了共,就平安无事,庄公也没派人去捉拿或暗杀,反倒自我检讨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2因此段的逃亡,应该是由京而廪延,再到共。甚至逃到廪延,说不定就安全了,为什么要往鄢跑呢?

 

◎实线箭头为段的逃亡路线:京→鄢(路过新郑)→共(卫国势力范围)。

虚线箭头为合理的逃亡路线:京→廪延(郑国势力范围)→共(卫国势力范围)。

 

这就只有叔段自己知道了,历史上没有任何解释。

更难解的,是郑庄公。

我们知道,郑庄公是春秋最早的牛人,之后才轮到齐桓和晋文。他即位时,郑立国不过半个世纪。然而在他掌权的四十三年间,郑却崛起为中原第一大国。3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政治家,为什么会让叔段肆意妄为长达二十二年之久?4难道他对段的狼子野心,事先竟毫无察觉,也没有任何人提醒和劝阻?

当然有。

 

 

姑息原本为养奸

 

 

劝阻郑庄公的,是祭仲和子封。

祭仲又叫祭足或仲足,原本是一个小官,官职是封人。封人的任务,是负责边境线的植树和封土,所以叫封人。祭仲管理的地方叫祭,位于郑州市东北。后来郑庄公把他调到朝廷为卿,把现在河南省中牟县的祭亭封给他做采邑,所以仲足以祭为氏,叫祭仲或祭足。终庄公一朝,祭仲都是朝廷重臣。庄公去世后,他甚至有了废立国君的势力。

叔段在京邑大兴土木时,祭仲是提醒过庄公的。祭仲说,先王规定,一个国家的其他城市,最大也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否则,将会成为祸患。现在京邑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法定的尺度,将来君上恐怕会不堪承受。

庄公说,老夫人要这样,没办法嘛!

祭仲说,我们这位老夫人,哪里会有满足?不如早做安排,免得变生不测。疯狂生长的野草尚且难以尽除,何况国君的宠弟?

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等等看的结果,是叔段开始膨胀,居然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听命于自己。

这时,子封说话了。

子封说,一个国家,实在无法忍受一国两君、政出多门。请问君上到底想要怎么样?如果打算让位,请允许下臣现在就去效忠;如果无意禅让,请现在就去除掉他。总不能让民众三心二意,不知所从,产生其他想法。

庄公又说,别担心,慢慢来。

慢慢来的结果,是叔段恶性膨胀,不但把郑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都变成自己的采邑,而且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了廪延。

子封说,可以下手了,否则尾大不掉。

庄公却说,不怕。不义之人得不到人心,膨胀得越快就垮得越快。别看他现在实力雄厚,到时候一定土崩瓦解。

于是任由叔段折腾,不闻不问。

表面上看,庄公糊涂,实际上却是老辣。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老夫人要什么就给什么。武姜为叔段讨要的封地,原本不是京,而是制。制,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境内,又名虎牢关。看看地图就知道,制邑比京邑离新郑要远。叔段如果在那里搞分裂,庄公未免鞭长莫及。京,则在控制范围之内。可见庄公对于未来,其实心里有数,只不过要等。

等什么?

时机。

的确,叔段虽为心腹之患,彻底根除却需要时机。毕竟,此人是自己的亲弟弟,老妈的亲儿子。仅仅因为他违规违纪就大动干戈绳之以法,情理和情面上都说不过去。有这层关系在,下手就不能太狠,顶多只能把他叫来训一顿,再挪个地方。不过,此人既然有武姜这个大后台,治理整顿的结果便可想而知。就连教训和移封,都未必能够实现。

因此,不能治标,只能治本。

治本的办法,是一次性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将叔段和武姜都打入十八层地狱,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再也别想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但,这需要一个罪名。

这个罪名,就是谋反。

谋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有此大罪,无论如何处分,都不会有舆论压力。只不过,谋反并不容易,一要有心,二要有胆,三要有力。心和胆,叔段和武姜都有,缺的是力。有力,才能壮胆,也才会铁心。庄公一直按兵不动,对祭仲和子封的劝阻不予采纳,对叔段也一忍再忍,就是为了让那母子二人王八吃秤砣,铤而走险,以便治罪。为此,庄公隐忍了二十二年,他真是很有耐心。

郑庄公也很有胆魄,他其实是在押宝。第一,赌叔段和武姜必反;第二,赌他们谋反必败。这才决心姑息,以便养奸。养奸当然是有风险的。事实上,如果叔段和武姜不反,他就满盘皆输;如果谋反成功,他就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一场豪赌。

现在看,庄公是赢家。

赢家让史家左右为难。我们知道,周人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主张,是“以礼治国”,即“礼治”。依礼,郑庄公可是一点儿错误都没有。他是嫡长子,武姜反对他继位,是武姜不对。他是国君,也是兄长,叔段跟他叫板,是叔段不对。叔段分庭已是非礼,更何况犯上作乱?当然灭他没商量。

然而谁都知道,叔段的贼心和反叛,是郑庄公姑息养奸养出来的。可惜,又谁都无法指责。因为庄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解释为对武姜的“孝心”。他如果后来没跟武姜翻脸,谁都奈何不了他。

庄公城府之深,毋庸置疑。

礼治之尴尬,则可见一斑。

尴尬的史家只好用“郑伯克段于鄢”这几个字来记录历史,表明态度。据《左传》的解释,这种表述方式既指责了叔段不像弟弟,也指责了庄公不像哥哥,还暗示了叔段之罪实为庄公养成。此即所谓“春秋笔法”。据孔子说,这对违背礼法之人是有震慑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