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她仿佛才回过神来,“赵益!是不是你!这一切,是不是你所为!”

  嘉王走到她面前,将手中提的木盒放到地上,他审视着她疯癫的模样,隔了会儿,才抬腿踢倒那木盒。

  盖子翻开,里面一颗血淋淋的头颅霎时滚落到贵妃的裙摆处,冷透的血沾湿她的衣料,宫娥惊声尖叫,宦官们瑟瑟发抖。

  贵妃定睛一看,那花白乱发之下的头颅,正是她父亲吴岱的脸。

  “啊!”

  她大声惊叫。

  “小声些,娘娘,万莫惊动了我爹爹。”嘉王笑了一声。

  “赵益!赵益!”

  贵妃嘶声力竭,发了疯似的要朝他扑去。

  御前班直们忙将她按下,又以她的披帛将她的嘴塞住。

  帘子被躬着身的宦官们掀起,嘉王转身走进内殿里,也许是方才贵妃尖锐的叫声惊动了榻上的正元帝。

  他睁开双眼,倏尔见嘉王身上沾着血,朝他走近,他的胸腔里杂声更重,他嘴唇艰难地动了动,“梁神福……”

  梁神福听见这嘶哑的声音,心头一惊,他连忙到榻前,眼睑都浸着泪,跪下去,“官家,官家,奴婢在……”

  正元帝见他跪下去,登时一双眼血丝更甚,“连你,连你也……”

  梁神福伏趴在地上,泣不成声。

  “爹爹,喝药吧。”

  嘉王环视四周,将搁置在桌案上,已经冷透了的,被太医局的医正们看了又看的那碗汤药端来,他全然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兀自在床沿坐下。

  “殿下,那药不可啊!”

  梁神福浑身发抖。

  嘉王却充耳不闻,他舀起一勺汤药,“爹爹,即便您是天子,生了病,怎么能不用药呢?儿子永庚来服侍您。”

  他抬起眼,只见正元帝怒视着他的目光,好似觉得他是一个全然陌生之人,他将汤匙抵在正元帝的唇边,“爹爹何故如此看我?是觉得我不像您记忆中的那个在您面前连话也不敢说的养子了是么?”

  嘉王扯唇,“永庚有今日,全拜爹爹所赐。”

  “您知道您每回看我,我心中有多害怕吗?我生怕您一个不高兴,我就要丢了性命,我生怕您看着我额上这道疤,就想起我曾两次违逆过您。”

  “我越是怕您,您就越是逼我,”

  嘉王惨笑,“逼得我如今,也不识得我自己了。”

  “朕,该早些,杀了你。”

  正元帝艰难地出声。

  嘉王却趁此机会,将汤药灌入他口中,汤匙抵在正元帝的唇齿,嘉王满脸都是泪,却冷冷地注视着这个给了他半生恐惧的君父,“爹爹您真的很会让朝廷里的那些人为您而争,为您而斗,他们做对了的事,是您英明,他们做错了的事,是他们愚蠢,可是您好像没有意识到,您也是会老的。”

  此话犹如针尖一般戳刺着一个帝王的心,正元帝嘴唇颤抖,又惊又怒。

  “您身体康健时,天子敕令,莫敢不从,可当您躺在这张床上,连口齿都不清楚,他们就会想啊,若您不在,他们的后路又在哪里?”

  嘉王嘲笑似的,“一旦他们思量起了后路,您,也就不再重要了。”

  一个帝王的自尊,在此刻被他击个粉碎。

  正元帝脖颈间青筋鼓起,呼吸急促。

  嘉王又将一勺汤药抵入他的口中,苦涩的药味弥漫,他握着汤匙的指节泛白,“听说这金丹不会让您立死,只会让您的病势再沉重些。”

  他抬起手,药碗落地,“砰”的一声。

  梁神福伏在地上,身体不住地抖动,却根本不敢抬头。

  嘉王俯身,身上的血液滴落在锦被上,眼眶被泪意憋得发红,他凑在正元帝的耳侧,轻声道:“这样也好,爹爹。”

  “我要您亲眼看着,我是如何撕下您的脸面,看我是如何告诉天下人,您错了,您修道宫是错,身为君父,不将子民放在心中是错,处死我的老师更是错,您在位二十余年,处处皆是错。”

  “最重要的一件事,”

  嘉王眼眶中的泪意跌落,“我要告诉天下人,死在十六年前的玉节大将军徐鹤雪,是冤枉的。”

  “他没有叛国,他没有对不起大齐任何一个人,是您对不起他,是大齐,对不起他……”

  “我赵益,再不会辱他一个字。”

  “我要为他平反,您不愿还给他的公道,我,一定要还给他。”

  “我要您亲眼看着我,还给他这个公道。”

第124章 万里春(三)

  天明, 蜡残。

  冬枣柑橘摆满供桌,倪素坐在蒲团上,一颗又一颗地数, 整整三百颗冬枣,八十一颗柑橘。

  一个不少。

  兽珠在碗碟中间, 香灰落了它满身,倪素将它拿起来,用帕子擦拭干净, 她一手扶着桌角起身,双腿麻得厉害, 她缓了片刻, 才慢慢地走出屋子。

  她惦记着青穹, 慢慢地走到对面的连廊, 轻敲了几下房门,青穹在里面不应声,她推开门进去, 床榻上鼓起来一个山丘。

  他在被子里没有动,倪素想起在雍州时,他阿爹去世, 他便是如此, 不分昼夜地逼迫自己睡觉,渴望睡着后梦见幽都。

  倪素没说话, 她转身出去,将房门重新合上。

  清晨的冷风刺得人脸颊生疼, 倪素强打起精神, 洗漱,穿衣, 她平日里不爱用妆粉,但见铜镜里的自己脸色实在是有些差,她便动作生疏地给自己上了些妆粉,用了口脂。

  饭总是要吃的。

  即便她不吃,青穹也要吃。

  倪素打开医馆的大门,外面的行人在她眼前来来去去,行色匆匆,地面湿润得厉害,倪素将大门合上,往卖早食的食摊走去。

  “倪姐姐!”

  在食摊前等热饼子吃的阿芳一回头,就瞧见了她,“你要吃什么馅儿的饼子?我请你吃吧!”

  倪素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不用了,我要买很多,你阿爹给的钱,你省着用。”

  “是你们家那个怪哥哥吃得多吗?”

  阿芳问。

  “他不是怪哥哥,”

  倪素纠正她,“他叫青穹,‘战血拭我剑,此剑破青穹’的青穹。”

  “战血……”

  阿芳没听太明白这句诗,她只识字,没有念过多少书,“这是什么诗啊?”

  “一个将军的诗。”

  “啊,那怪哥哥的名字还挺好听的。”阿芳说。

  食摊的摊主恰好在此时将热热的饼子用油纸裹着给她,她吹了吹,也没走,而是对倪素道,“倪姐姐,咱们一块儿去瞧热闹吧?”

  “什么热闹?”

  “小娘子还不知道?前日被夤夜司的那些杀神抓走的那些人,今儿说是要放了!”摊主一边炸饼子,一边搭话。

  “要放了?”

  倪素反应过来,是何仲平他们。

  “昨儿晚上忒不太平!那莲华教的副教主张信恩可真是胆大包天,一晚上连杀了两个朝廷命官!连娘娘的父亲都没放过!”

  在一旁的油布棚里吃馄饨的好些人的谈论之声落来倪素的耳畔。

  “可不是么?昨儿晚上宵禁,外头的动静可不小啊,听说潘三司和那丁大人死时正在一块儿,那张信恩是说杀就杀啊……”

  “这一夜之间,天都变了好几番了,官家好像也病重了。”

  “小娘子,要几个饼子?”

  摊主喊了声,不见回应,抬起头来,“小娘子?”

  “五个。”

  倪素恍恍惚惚。

  为什么是张信恩?哪里冒出来的莲华教张信恩?不是他吗?潘有芳和吴岱,不是死在他的手里吗?

  摊主将五个饼子递来,倪素立时将其塞到阿芳手中,又给了她一些钱,“阿芳,劳烦你帮我将这些饼子送回去给青穹,他生着病,你就在连廊上喊他一声,将饼子放在桌上就好,多谢你了。”

  阿芳嘴里还咬着饼子,见倪素说罢转身就跑,她一句话也没来得及多问。

  南槐街的石板路被来往的车马碾得坑坑洼洼,融化的雪水积在缝隙里,她顾不得被泥水沾湿的鞋袜,满耳寒风呼啸。

  地乾门外,夤夜司的大门前,倪素拨开人群,正见那大门徐徐打开,身着玄色袍服的夤夜司亲从官从里面出来,紧接着,便是数名穿着阑衫的年轻人从里面走出,他们个个身上带伤,衣冠虽不整,却精神奕奕,身姿挺拔。

  “请把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

  何仲平在周挺的面前站定。

  “你……”

  晁一松上前正欲说话,却被周挺拦住,“还给他们。”

  “大人,那些文集可不能……”

  “我说,还给他们。”

  晁一松只好令人将那些从他们这些人家中搜来的东西,全都搬来,还给他们。

  “何仲平,你这样,光宁府是不会要你再去做事了。”

  晁一松不禁说道。

  何仲平却笑,“不要就不要,做官若不能说真话,若不能为人,我做来干什么?”

  他抱着自己的包袱转身,道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他一边走下阶,一边迎着他们的打量,片刻,他忽然从包袱中取出那些书册,一页一页地撕,一页一页地撒,“诸位,我请诸位看看张公的诗文,请诸位记住他这个人,我也想请你们看看他眼中的徐鹤雪,我们不是在盲目地为这个死了十六年的人脱罪,我们只是想要一个真相,你们,难道不想要吗?”

  “今日我活着走出这里,我还要说真话!我还要疑,还要辩!”

  “哪怕是死。”

  那些跟着他走出来的年轻人也当街打开自己的包袱,将里面的书册拿来一页页地撕下,“对!我们还要疑,还要辩!”

  “到底是谁!要我们闭口不言?到底是谁在怕我们重新翻出此案!”

  此时没有下雪,然而纸页如雪,漫天飞舞。

  它们随着寒风而飘飞,又轻轻地落下,或落在地上,被泥水浸湿,或落在人的身上,被人捧入手心里。

  附页的遗言,是一个将军的一生。

  它触碰着人们的记忆,让他们想起,十六年前以叛国罪被凌迟处死的那个将军也曾认真护佑过大齐的国土,大齐的百姓。

  少年之身,无边功绩。

  人们忽然记起,他死时,竟只有十九岁。

  “倪小娘子……?”

  忽然的一声唤,令倪素回过神,她侧过脸,在人群之间,与何仲平四目相视。

  “倪小娘子怎么在此?”

  何仲平立时朝她走来。

  倪素朝他笑,“来看你们。”

  “何公子,我为我兄长有你这样的挚友而感到高兴。”

  “我……担不得这话,”

  何仲平听她提及倪青岚,心里还有些难捱,“我害了霁明兄,也因为霁明兄,我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他自嘲,“虽然我这样的人,官场未必容得下,什么都没做成不说,还惹了官司。”

  “我却敬佩你们。”

  倪素说。

  何仲平闻声,一怔。

  倪素看着他,认真地说,“我还要谢谢你们。”

  她俯下身,作揖,“真的,谢谢。”

  “……倪小娘子?”

  何仲平忙摆手,“你这是何故啊?”

  “我曾识得一个人,他一生光明,却身负冤屈而不得雪洗,我问过他,是否有怨,是否有恨,”

  倪素站直身体,“他对我说,他仍愿寄希望于世间敢为人抱薪者,虽我死,而有后来者。”

  “你们让我知道,为何他不怨也不恨,因为世上就是有你们这样的人,血是热的,心是热的,他肯为人抱薪,而你们,也肯为抱薪者而抱薪。”

  “这世间的公理正义,是烧不灭的火,即便不在王法,也在人心。”

  “你说的这个人,我很想认识他。”

  何仲平说。

  “你们已经认识了他。”

  倪素又朝他低首,随即走过那些抛撒书页的人身边,逆着人潮,走向夤夜司。

  “倪素。”

  周挺看见她,走下阶来。

  倪素朝他施礼,“小周大人,我想问你一件事。”

  “你说。”

  周挺发觉她的上了妆粉,点了口脂,眼底却还是遮不住疲倦。

  “昨夜杀潘有芳与吴岱的人,是谁?”

  周挺抿唇,“倪素,不要问。”

  “不要问的意思是什么?不是张信恩对吗?”

  “……这些事与你无关。”

  “与我有关。”

  “有何干?”

  “我为我亡夫而问。”

  只听得她这样一句话,周挺握紧了刀柄,迎着她的目光,他的原则不容许她过问官场里的事,可听她说,她的亡夫,徐景安,周挺沉默半晌,才低声道:“倪素,此事,你可以当做,是我们所为。”

  “你们?”

  倪素追问,“是你们,而不是一个人,是吗?”

  周挺不知她为何要这样问,但他还是颔首,“是我们。”

  非只一人。

  那就不是他。

  若不是他,那么潘有芳与吴岱的魂火也不必他用术法引入幽都,他也不会消失不见……

  倪素猛地低头,盯住自己的衣袖。

  袖子边空空如也,没有那一缕淡雾依附着她。

  她忽然惊觉,

  若杀了那二人的不是他,而他返还阳世的目的又已经达到,是否幽都就不会再给他时间,是否他已经……

  倪素仰起头,寒雾浓浓,天幕发灰。

  他回去了吗?

  回去做星星了吗?

  倪素的胸腔里充斥着酸涩的情绪,眼眶湿润,这一刻,她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倪素……”

  周挺想要安抚她,身上却没有什么帕子,他只得与她找着话说,“如今官家病重,虽不知事,但要为玉节将军翻案,却还有些困难。”

  “为什么?”

  “鲁国公还在找贵妃的内侄女,他铁了心要以此来掣肘嘉王殿下。”一旦鲁国公找到那吴氏女,坐实嘉王陷害贵妃的这桩事,贵妃腹中的骨肉就还有希望,至少在贵妃的孩儿尚未出世之前,嘉王就不可能继位。

  “鲁国公还想拉拢王恭,”

  怕倪素不知王恭是谁,他便解释了一声,“王恭是殿前司都指挥使,三衙禁军都在他手里,他似乎也与鲁国公一样,想拖到贵妃产子之后。”

  王恭虽肯放嘉王进殿,却也并未拿定主意,此时究竟要不要奉嘉王为储君。

  “再者,谭广闻的罪书上只有吴岱,没有潘有芳,他们已经将证据毁得差不多,如今要翻玉节将军的案,定潘有芳的罪,就必须有鲁国公的供词。”

  “可鲁国公是宗亲,若没有个有力的由头,我们不能轻易拿他,更不能讯问。”

  “那若是,”

  倪素抬起脸,“我状告他呢?”

  周挺一怔,“……你?”

  “我上过一回登闻鼓院,我知道那里的规矩,为官者,不能敲登闻鼓伸冤,但我是民,我还是靖安军旧人。”

  倪素擦了一把脸,冷静地说道,“我是倪公子的遗孀,是靖安军的人证,我要上登闻鼓院,状告南康王父子勾结吴岱,潘有芳,害死我大齐的玉节大将军,害死那三万靖安军将士。”

  “如此,你们便能讯问他了,是吗?”

  “……登闻鼓院的杀威棒,你难道忘了吗?”

  周挺不知她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何一定要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他心中难掩震颤。

  “没有忘。”

  倪素望着他,“但是我不怕,只要你讯问他,用尽你周副使的手段,撬开他的嘴,我就什么都值得。”

  “我答应过他,我要为他求一个干净的身后之名,我也要为靖安军,求一个一尘不染。”

第125章 万里春(四)

  “殿下果真给官家用了……”

  裴知远坐在炭盆边, 却觉得烧红的炭火怎么也烤不热自个儿冰凉的腿脚,他话没说尽,小心翼翼地抬起头。

  “有些事, 你们为臣的不敢,”嘉王没有束发, 身上穿着一件宽松的镶兽毛边襕衫,肩上的伤痛得他脸色煞白,他先瞧了一眼裴知远, 再看向坐在一旁的孟云献,“即便是孟相公, 您为人臣, 也终究有不能为之事。”

  无论君父仁或不仁, 为臣者, 从入官场之始,少有人能跳脱出为臣的本分,越是能臣, 他便越是逃不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的三纲五常。

  人臣忠于国, 事于君,即便是孟云献, 他心中就算清楚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何处,他所能做的, 也只有一个“等”字, 等君父重新记起他,利用他, 再尽力让自己活得久一些,捱过严冬,祈盼春来。

  “还有苗景贞,即便是满门性命都攥握在他一人手里,他也难以做得更果断一些。”

  若苗景贞不被人臣的伦常所束缚,他的手段就会更果断,那碗掺了金丹碎粒的汤药,也不会等到嘉王亲自去喂。

  “你们都在守着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原本也是如此。”

  嘉王伸出手,炭火的温度烘烤着他冰凉的手掌,“可我不这么做,死的就不止是我一个人,葛让葛大人要死,苗太尉要死,孟相公您也要死,所有与我相干,或与子凌相干的人,都要死。”

  “我不怕东窗事发,也不怕为人诟病,这是我自己选的路,不干净,”嘉王泛白的唇微扯,“那便不干净吧。”

  淡薄的日光照着檐上积雪,殿外风声凛冽,炭盆里噼啪作响,孟云献端着茶碗,热烟扑面,他半晌才道,“殿下,您的确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如今却还有一样棘手的事,贵妃虽被幽禁,但往常一直随时在贵妃身边的那个宫娥被处置前,却提起了那吴清茹,鲁国公如今正是抓着这一点,若他找到吴清茹……”

  裴知远谈及此事,不由道,“殿下,吴清茹留着便是个祸患,您为何不事先将她杀了,却反而将她送走?”

  侍立在旁的亲卫袁罡忍不住开口,“裴大人,殿下原本就抱定了为玉节将军报仇的死志,若不是官家中风,只怕殿下他也不会活……”

  袁罡倏尔住了口,顿了一下,转而道,“殿下放过她,也是因为善念。”

  “可朝堂之上,善念无用。”

  裴知远言辞委婉,但嘉王却听得明白,他放过贵妃的内侄女吴清茹,在他们眼中,便是妇人之仁。

  “那时我不知自己还有命活,我那时之所以借金簪一事对付贵妃,也不过是想在临死之前,令她饱尝流言之苦,她腹中的血脉有疑,所有人都要重新审视她,即便她生出皇子,那皇子究竟能不能继位,也是未知数。”

  “再者,吴清茹才不过十五岁,她许多话都藏不住,我早知她不是吴家二房正妻的亲生女儿,只是贵妃要一个可以利用的内侄女,他们才将庶女当做嫡女,送入云京,与我定亲。”

  “她的亲生母亲是个被休弃的妾室,人在袁罡手中。”

  如此一来,即便嘉王死在当夜,吴清茹也绝不敢现身,为贵妃坦诚一个字。

  再之后,为议储,朝堂上要怎么争,怎么斗,嘉王都不关心,只要贵妃不得安宁,他到了九泉之下,才会安宁。

  天上不见落雪,但还是冻得厉害,孟云献与裴知远离开重明殿,夹道里的宫人们正在扫雪水。

  “孟公,咱们如今,正缺一个问罪鲁国公的由头啊。”

  裴知远叹了口气,“他是宗室中人,即便官家如今病得已经口不能言,咱们也还是不好动他。”

  “若是能动,还能由着他大张旗鼓地派人去找吴清茹?他家里那个二郎,在殿前司兵案中任职,颇有人脉,三衙禁军如今传的那些不利于嘉王殿下的流言,也正是他们父子所为,王恭那个哑巴,不肯来见您,便说明,他也存了想等贵妃产子的心思。”

  流言到底还是流言,贵妃有罪,已不能翻身,但她腹中的孩儿却还是朝中旧党想要抓住的救命稻草。

  嘉王是张敬的学生,而孟云献是张敬的好友,再者,嘉王又与玉节将军徐鹤雪有过年少友谊,无论是反对新政的官员,还是反对为徐鹤雪翻案的官员,他们一个个的,都不愿看到嘉王继位。

  这是他们站在鲁国公那边,想尽办法要为贵妃腹中的孩儿洗去流言的根本原因。

  “怕什么?咱们还有黄宗玉,他如今是不想跟咱们一块儿使力也是不能了,他以前与王恭是打过交道的,好多事,咱们不知道,他却知道,他就是磨破嘴皮子,也得往王恭面前凑。”

  便是如此情势危急,裴知远听了孟云献这番话,也不由笑了一声,“孟公,您真是打算好了要将黄相公跟咱绑一块儿,他可比我要擅长明哲保身,如今,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诶,您要去哪儿?”

  说着,裴知远见他转了道,便问了声,“不回政事堂吗?”

  “你回吧,我去御史台。”

  自贺童与蒋先明先后被关入御史台的大狱,孟云献还没有去探望过,牢狱里寒湿气重,又十分昏暗,味道也大。

  御史台的刘大人小心翼翼地请孟云献往里走,这牢里烧着火盆,有些地方还有些热乎气,到最里头,火盆架得多,照得就更亮堂。

  孟云献最先看见牢门里枕着草席正安睡的贺童,他身上没穿外头的袍衫,白净的内袍应该是加了棉絮的,看着有些厚实,但在牢里待的,看起来便有些脏兮兮的。

  贺童正睡着,鼾声很响,孟云献见他头上裹着的细布几乎被斑驳的血迹浸透,他放轻声音:“怎么将人打成了这样?”

  “……哎哟,”

  刘大人压低声音,脸上的神情有些无奈,“孟相公,您是没见着陈大人,就是那日审贺学士的那位,陈大人才提了已去世的张公几句,说到张公的罪责,贺学士他直接就抡起了凳子往陈大人脑袋上砸啊……”

  “也不知贺学士哪里来的这把子力气,您只见着贺学士脑袋有伤,却还没见过那陈大人,他如今是鼻青脸肿,左臂都骨折了!”

  “若非如此,贺学士又怎么会被关到这大狱里头。”

  孟云献一怔,再看贺童,鼾声如雷,睡得正香,他正想再问一问那位陈大人的境况,却听旁边的牢房里铁链擦着地面发出声响,随即又是窸窣的枯草摩擦声。

  他侧过脸,正见贺童隔壁的牢房里,正是除去了官服,只余一身内袍的蒋先明,他的境况比贺童要窘迫得多。

  脚踝与手上都带着镣铐,身上的衣裳也不是夹着棉絮的,如此阴冷的牢室,他一副身骨单薄得厉害。

  “他到底是你们昔日的上官,你们何至于如此待他?戴着镣铐,连一件棉衣也不肯给吗?”

  孟云献皱着眉,质问身边的人。

  “孟相公,”

  刘大人冷汗涔涔,低下头,“我们也不想如此,是,是蒋大人他……一定要我们如此待他。”

  此话既出,孟云献立时沉默。

  他与蒋先明四目相对,片刻,“刘大人,容我与蒋大人单独说一些话吧。”

  “是。”

  刘大人没有丝毫犹豫,立时带着所有人都走了出去。

  火光在铁盆里跳跃,贺童的鼾声不断,孟云献步履很轻地走到蒋先明的牢门前,审视着他,“蒋净年,你这是在罪己。”

  “我所犯的,本是死罪。”

  蒋先明的声音一听便是没有用过多少水米,干哑得厉害。

  孟云献问道,“官家病重了,你知道吗?”

  “我知道,但犯了死罪的人,无论如何都只有这一个下场,即便官家来不及治我的罪,之后也有你们,来治我的罪。”

  御史台到底还有愿意好生待他的故旧,一夜变天的事,他们自然也都在第一时间来牢里与他说了。

  “一个被利用的人,愿意用自己的死,惩处自己的过错,而那些真正身负重罪的人,却用尽了手段,哪怕为此堆砌起无数命债,他们也从不罪己,更不认错,”孟云献看着他,“我知道你蒋净年是一个敢作敢为之人,我也知道,玉节将军的这桩冤案,压在你的身上,让你喘不过气来,你觉得自己只有被凌迟至死,才算赎罪。”

  蒋先明不说话,也不抬头。

  “可是蒋净年,你这不是赎罪,而是逃避。”

  孟云献看他死气沉沉,全无从前那般脊背直挺,无愧于人的模样,“玉节将军已经死了,你就是再死前次万次,也换不回他的性命,你这么做,根本毫无意义。”

  “孟公,您该恨我,”

  蒋先明终于出声,“不该劝我。”

  “你以为,是我在劝你吗?”

  孟云献至今仍无法确定自己当夜所见是否只是一场幻梦,他的手在袖间蜷握,“蒋净年,是有人要我告诉你,那本账册,那五千三百六十万贯钱,已经让他知道,你是一个好官。”

  账册。

  五千三百六十万贯。

  那是杜琮的旧账上那些蠹虫们贪墨所得,蒋先明将这个数字记在心里,一刻不忘。

  他一下抬起头。

  “他说,他曾问过你,同样是这一身官服,有人干净,有人肮脏,你觉得自己是哪一种?”

  几乎是在孟云献的话音才落,蒋先明便立时想起那个遇袭的雨夜,他身上带着暗账,而那名戴着帷帽,手持长剑的年轻公子曾这样问过他。

  张敬死后,蒋先明再没有见过他。

  “……他是谁?”

  蒋先明见过他,却不知他的容貌,不知他的名姓。

  “他是雍州战死的倪公子,是官家下令追封的怀化郎将,圣旨上写着他的名字——徐景安。”

  孟云献靠近牢门,齿关磨了磨,“蒋净年,我今日请你好好审视徐景安这个名字,我要告诉你,这个名字之下,是三万人的血债,是一个将军的死。”

  “你说他是谁?”

  孟云献深吸一口气,一手穿过牢门,攥住蒋先明的衣襟,镣铐碰撞发出轻响,蒋先明踉跄几步,一张脸抵在门上,这一刻,他听见孟云献压抑的,发哽的声音:“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有多无用,才会让一个已经死了十六年的人,以残魂之躯重返阳世,为他的三万将士报仇雪恨。”

  字字如刀,刺进蒋先明的胸腔,碾碎他的血肉。

  “……您,”

  蒋先明青黑的胡须颤动,他双目大瞠,颤声,“子不语,怪力乱神!”

  “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可我就是见到他了,我老成了这样,你也不算年轻了,可他呢?他还是十九岁的样貌,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说,他希望我能暂时放下他的案子,他不愿更多人因他而死。”

  孟云献紧紧地盯住他,“蒋净年,他甚至还让我对你说,你身上穿的官服,是干净的。”

  他倏尔松手,蒋先明随即摔倒在地。

  蒋先明只觉得满耳轰鸣,死去十六年的人还魂,如此荒唐的事,他却越想越心惊,他甚至想起那夜,有一个戴着帷帽的女子在那位公子身边,与他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