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宁将军蓬莱客上一章:第6章
  • 长宁将军蓬莱客下一章:第8章

  二人便往新房回去,并肩同行,只是中间隔了些距离,经过一座院,经过一墙门,又经过一座院,再是一墙门,一路竟始终无话,最后穿过那有水的地方时,他微微侧过脸,悄悄看她一眼,见她双目望着前方,忽然开口,指着替她介绍了起来:“此处池园,如今是无甚可看的,待天色暖了,到六七月,芙蕖当季,荷香阵阵,还是有几分江南秀色的意思在里头的。你若是喜欢,也可泛舟其上……”

  姜含元扭头,看了眼他所指的那黑乎乎的什么也瞧不清的一大坨水,唔了一声。

  他本似乎想再继续说下去的,见状觉她似无多大兴趣,闭了口。便如此,二人继续默默过了池园,又经一道长廊,回到新房。阖门,过外间,再入内室,终于,回到了起初的地方。

  不过,应也是方才有过那样的一番来回,最初那陌生之感似也消淡了些,他神色已是恢复自如,用带了几分歉意的口吻,对她微笑道:“今夜你我新婚,却这一通折腾,也是没想到的。难为你了。不早了,歇了吧。”再次来到先前那挂衣帽的架前,今夜第三次,他解起了衣带。

  这一次却是顺利,很快除去衣带,又自己脱了一袭外衣,剩中衣在身时,他略略转头,望她一眼,见她却依然那样立着,仿佛看自己,再瞧,眼神又好似并非在自己的身上,像走了神,想了想,回身向她走来,停在了她的面前,和她相对而立,中间隔着不过一肘之距。

  这应是今夜见面后,二人离得最近的时刻了。

  随着他停步,脚步声消失,内室里也再次变得静悄无声,连呼吸和那烛芯被火焰灼烧之时发出的吱吱挣扎之声仿佛都能听到了,而红帐深处的那两道相对的影,看起来竟也似多了几分亲密之态。

  “姜氏。”

  他试探着,轻声唤她。

  那一双本垂落着的睫毛动了动。她应声抬目。

  “方才若不是陛下来了,我这里有句话,是想叫你知道的……”他注视着她的眼睛,继续说道。

  她依然没开口的意思,只望着他。

  他仿佛也摸到她的脾气了,能不开口便不开口,也不等她回话,自己接着说:“无论起因如何,你我今日既成夫妇,便是一生之事。往后我必会敬你。你想要如何,只要我能做到,我也必会遂你心愿。”

  他向她连道了两个“必”,语气很是郑重。

  满室烛辉高照。他说完,注视着她,面上含着他一贯的微笑。见她依然沉默立着,迟疑了下,手微微一动,接着,便缓缓抬起,试探一般,指最后落在了那枚禁锢着她发髻的金簪上。

  他欲为她解发。

  随着那簪子被一寸寸地抽离,她那一团丰盈的发髻,也慢慢变得蓬松。他没有停,继续一点点,缓缓地替新妇抽簪。

  红帐深处,那烛影里的一双人,看去,已是渐显旖旎,莫可言状。

  就在他快要将这支金簪抽出,她的发髻也即将失了支撑崩散之时,她忽然有了反应,摆头,脱开了他的手,人也往后,微微退了一步。

  “殿下,方才你之所言,可是当真?”她开口,问道。

  束慎徽看了她一眼,慢慢收回他那只被遗留在了半空的手,颔首。

  “如此正好。我有一事。”

  “你讲。”

  “我想尽快回雁门。”

  她这径直的态度,一下便冲淡了方才她最后避开他手而致的多多少少的些许尴尬。

  对她提出这个要求,他似乎也并不感到意外,面上依然含笑,略思索,随即爽快点头,“一年后,明年再论如何?你也知道,你我成婚,朝廷上下皆是注目。”

  “一个月!”姜含元接道。

  他唇畔笑意消失。盯她一眼。

  她神色自若。

  “半年吧!半年后,再安排此事。”他迟疑了下,退让一步。

  “两个月!”

  这下,他仿佛一下被她给逗乐,轻轻摇了摇头,也不说话了,就那样瞧着她。

  她也看他,目光丝毫没有退让或是犹疑:“殿下,婚既已成,殿下若也信我父女,我以为这并非不可。我一具皮囊,人在何处有何干系?何况我本就是边将,离京还需顾忌人言?”

  也不知是被她说服,还是因她语气中的坚决,他沉吟着,终于,抬目道,“我的母妃如今在故地休养身体。这样吧,你暂且安心留下,过些时日,待我京中之事能腾出些空了,我便和你同去探她,结束后,以军情为由,你直接回雁门。这样如何?”

  “你放心,我会尽快安排,最迟三个月内,能多早便多早,不会耽搁你太久。”他又添了一句话。

  这样的结果,实话说,是超出姜含元预期的。今夜还没进这屋,人在翟车里,她就在想这个今夜最重要的问题。

  她本做好了至少困在这里半年的打算,现在缩短一半,心情忽然变得愉悦了,再看眼前的这个人,好似也变得顺眼了些。

  只要能回,还这么快,别的与之相比,什么都无所谓。

  她点头:“可。”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二人又归于无话,方才那抽簪的一幕,更不可复,相对再立片刻,夜愈深重,不可避免,接下来便又是那新婚之夜无论如何也跨不过的就寝之事。

  他的目光从她鬓边那支方才摆头避了自己手的发簪上掠过,肩微微一动,尚在迟疑时,只见姜含元竟忽然自己抬手,一下拔了发簪,本就松了的发髻尽数崩散,丰发尽数凌乱落她肩上。

  她看也不看,随手一投,“叮“的一声,手里那东西便飞去了一张足有十来步开外的条案之上。

  接着她弯腰,撩起裙摆,从扎在她一条长腿上的护膝似的一圈绷带里拔出了一柄侧插的匕首,如法炮制,也投到了案上,解释了一句,“殿下放心,绝无对你不利之意,只是向来习惯,若是入宫,我自晓得。”

  说罢,她又利落地除了腰间的衣带,脱去外袍,最后如他一般,身上只着一件轻薄纯丝中衣,立于他的对面,徐徐张臂,露出了她那布着狰狞伤痕的臂,彻底地张开了她那满是茧糙的手,将自己的整个人,完全地展在了他的视线之中。

  起初他默默望着她自己拔簪解发,待到见她从身上抽出了匕首,仿佛也只略讶而已,但随着她接下来宽衣解带,又向着他张臂展体,举动恣意,他的神色变得略略不自然了起来。

  “貌陋如我,殿下你看清了。我自小便长于边地军营,除了这副女身,别的,早已和男子无二。殿下你若当真愿意同寝,我是无妨。”

  她说完,等着他的回答。他沉默。

  她点了点头,“不早了,那就歇了吧!”

  她最后替他将他的话也给说了,转身走到榻前,躺下便闭了眼,等了片刻,却无动静,睁眼,见他还那样立在原地,看着自己,人一动不动,好似发怔。

  没想到此人私下竟是如此的性子,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她颇感意外。

  就这,在她青木营里,派去做个伙夫都嫌不利索。

  “殿下你若无此意,我无妨,我睡外间去。”

  他如此,姜含元求之不得。

  一个翻身便就坐了起来。

  外间靠窗的方位,有张美人榻,虽长狭而卑,本是用来作日间小憩的地方。但容一个人睡觉,也是绰绰有余。

  “不不,你误会了!既成夫妇,此为人伦之道,况且也是我求娶于你,我何以不愿?这就歇了!”

  他仿佛如梦初醒,立刻出声阻止,说着便到了榻前,待要上,见身后那排烛火明晃晃地照着,正对床榻,照得人肤发纤毫毕现,一顿,又掉头走了回去,将悬于榻前的最后两道帷帐也给放了下去。

  帷帐厚重,垂落闭合,一下便将照明悉数挡在了外。剩下这片狭仄空间,变得昏暗了起来。

  “姜氏,你且往里靠些过去,容我上榻……”

  他停在了床榻之前,低声地道。

  倒不是床不够大,不容二人同卧,而是她卧在了外侧。

  这也是她多年军营生活养成的习惯。夜间遇紧急警哨出帐,是家常便饭,人睡外侧,便于下榻。

  她盯了他一眼,往里挪了挪。他慢腾腾地除了靴,上了榻,坐好,展被,先将她盖了,严严实实到脖颈,接着往自己身上掖了掖,慢慢地,躺了下去。

  起初二人都似睡了过去。姜含元闭目,是真想就这么睡。片刻后,却感到被下有只手朝着自己缓缓伸来,开始摸索着,替她解起了身上中衣的系带。她一动不动,等着,却觉他那只手在她腰腹处停留了有些功夫,半晌,竟连解个衣带也不利索,等得她实在是不耐烦了,推开了他手,自己三两下便解了。

  身边的男子静默片刻,覆上了她。

  姜含元极其不适,忍着想将人一脚给踹下去的冲动,闭目,脑海神游。

  她先是想起了出发前夜,云落城里来的老嬷嬷向她切切叮嘱的私话,她也没细听,全部只抓到了一句重点,忍一忍,过去了,往后便就知道夫妇人伦之乐。

  接着,忽又想起十几岁时在军营附近一处马场里无意看到的配马场景,记得当时惊骇莫名。万万不曾想,发情公马与平常竟相差如此之巨,狰狞丑陋至极。不过后来,也就波澜不惊了。边线没有冲突和战事的时候,到了夜晚,那些还没被白天练兵耗尽精力的男人凑在一起,是什么样的荤话都讲得出。天道共生,万物相类。人和马,本质有何区别。

  罢了,无趣。不想了。她又改而想着明后几日自己抓紧先要办的一件事。便如此,也不知过了多久,好似有些长,又好似只是片刻,发觉他没有下一步,覆在她身上,起先还动了几下,慢慢地,到最后好似死过去一样,莫说什么人伦之乐了,预想中的那“忍一忍,过去了”,也始终没有到来,不禁狐疑,睁开眼,推了推他肩。

  “你快些!”她催了一声。

  他一动,活了回来,“我……我有些……实是对不住你……”

  他的嗓音听着,好似军营里的人没吃饱饭就出操,发虚,说话声也越来越低,最后消失,或是实在难以启齿,顿了一顿,“不如……下回……”

  那声音又充满了浓重的惭意,“实是今夜,我也不知为何……或是真的乏了……”

  说完这句话,他又为自己的无能作起了解释,“明后几日,朝廷为我大婚休沐,故前些时日事更多了,还需准备婚事,我已连着几夜未曾睡好。”

  姜含元明白了。

  这就好比军中临阵用枪,枪却举不起来了。

  她坦坦荡荡主动至此地步,他还不济。

  她信他,绝非故意。那么归根结底,果然是自己没能让他发生兴趣。

  她脑海里便现出那日在护国寺里的所见所闻,那温家女郎的动人美貌,悟到了,更是如释重负,甚至有些可怜起他了。

  人活于世,各有苦痛。贩夫走卒有贩夫走卒的不幸,王公皇族有王公皇族的不幸。

  这人的牺牲,委实令她同情。娶了自己不算,还要这般勉力奉承。

  眼前光线昏暗,却也足以看清人了。她见他低头望着自己,满面皆惭,神色颓丧,额前好似还布了一层雾汗。

  “无妨,我正也乏了,歇下吧。”

  她应,不忘安慰一句。

  见她如此说,他却好似又悔了,迟疑了下,“你且稍等可好?我或再来——”

  “殿下!”

  姜含元再也忍耐不了,直接阻止。

  “殿下当真不必如此勉强!我知殿下你对我无半分不敬之意。只要容我尽快回去,我便感激万分了。”

  她的语气诚恳。确实,这是她的心里话。

  男子从她身上默默下去了。

  姜含元安了,整了整身上凌乱的衣裳,朝里翻了个身。

  这夜再无别话。她也不知和她共枕之人睡得如何,于她,这一趟来时路上的最大心事去了,竟难得一觉整眠,是被身旁发出的动静给惊醒的。

  她睡觉不认地方,哪里都能睡,但向来眠浅,倘能不入梦魇,那便是睡好了,霍然睁眼,看见枕畔那人正缓缓地离枕,坐起身,掀被似想悄悄下榻,忽见她醒,一顿,随即道:“辰时前到宗庙便可,还早,你可再睡些时候。我另有个事,先起了。”

  他的脸色如何,因光线昏暗,姜含元也看不大清楚,但声音听着是干巴巴的,还带几分哑。只见他说完下了榻,背对着她,很快穿好衣裳,多一刻也未停留,掀开垂帐走了出去。

第19章

  其时方过五更漏。

  摄政王从前若是睡在王府里,这个点通常已是起了身的,今早新婚夫妇也是要早早去宗庙拜庙的,所以此刻,门外两侧的长廊上,李祥春张宝和一位侍奉束慎徽母的女官庄氏带着侍女等,人都已候着了。见摄政王出来开了门,众人入内服侍洗漱,外间却不见新婚王妃。

  “她昨夜乏,还在睡,嬷嬷你可晚些来。”

  束慎徽见庄氏目光望向内室,略略迟疑,道了一句,音未落,却听身后传来脚步声,扭头,见她竟已出来了。

  这个早上,老实说,他还完全没有从昨夜的那个巨大意外里走出,下意识不愿和她面对面,更遑论目光对视了,见她望向自己,勉强略略点头,随即转了脸,默默自去洗漱。

  庄太妃人不在京城,于皇宫中的事,也早不过问了,长安里的唯一挂心,便是摄政王。几个月前,获悉摄政王欲迎女将军为妃,特意把身边跟了多年的庄氏派回来,服侍将来的那位女将军王妃。

  女将军非一般女子。昨夜初见后的印象更是如此,并且,感觉也不容易接近。所以庄氏有些挂心,也不知摄政王昨夜后来与她处得如何。方才听他如此说了一嘴,又暗观他眼圈泛着层淡淡青晕,似是昨夜没有睡足,便想歪了,以为他和女将军如鱼得水,年轻人不知节制所致,心里才一松,不料转个头,王妃也出来了。

  庄氏这时再看二人,女将军神态自如,摄政王瞧着却有些不大对劲了,竟是神色木然,二人似连目光都没完整地对上过,怎么看,也不像是昨夜如鱼得水刚睡了一个被窝出来的,心里不禁又疑惑起来,只是面上丝毫也没表露,带着侍女侍奉女将军静静洗漱。

  那边,束慎徽更衣毕,李祥春说,“兰将军人已来了,在庆云堂候着。”

  束慎徽正是要去见兰荣的,待走,一顿,扭头向着姜含元说,“我去一下。你不用等我,先用早膳。”说话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她的嘴的,说罢就往外去。张宝端了只盏追了上去,“殿下,天冷腹空,先喝口水,暖暖身子——”他摆了摆手,头都没回,迈步匆匆跨出门槛,下台阶,身影消失在了黑蒙蒙的冬寒天色里。

  姜含元早就饿了,自然不会等,自去用食,庄氏领着侍女侍奉。

  姜含元不识人,见这中年妇人身材合中,面皮白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模样干练而亲切,对自己十分敬重的样子。看她年纪和旁人向着这妇人的态度,估摸是有地位的,见她亲手要给自己奉食,便说不敢。

  妇人笑道,“我随殿下母妃之姓,王妃你唤我庄氏便可。能侍奉王妃,乃我荣幸,王妃尽管差遣。”

  说完又道,“我早年学过几日厨膳,能做一两个小菜,这回过来,就是服侍王妃。也不知王妃口味如何,便自己胡乱做了几样,王妃且尝尝,不喜哪样,下回我便换掉。”

  食案从左到右,摆得满满,足能喂饱十来人。除了常见的长安各色早食,还另有十来样,碗盏无不玲珑,食物无不精细,雕花刻牙,赏心悦目,应就是这妇人自己另外做的。其中摆在姜含元最近前的,是碟看着像肉片的东西,摆盘精致自不必说,灯火之下,那肉泛出一层莹泽的红光,叫人食指大动。姜含元夹了一片,入口却是甜的。

  多年来她在军营一贯和士兵同伙,饮食的主要目的是为捱饿和御寒,食物多糙,便是肉,也为炖煮出来的大块之肉,口味咸重居多,似这甜肉,实是生平头回吃到。本以为会腻,咀嚼下去,味道清甜,外皮酥脆,那肉还软嫩至极,几乎入口即化,咽下,唇齿余甘,仿佛带着淡淡的桂花清香。

  她颇是喜欢。

  那碟本就玲珑,除了盘饰,肉在中央统共不过摆了七八片,便如鸟食,不过三两口的事,全吃了。

  妇人看得双目发亮,暗暗记下,等她吃完,欣然道:“原来王妃和殿下口味竟是相同!这酥蜜鸭脯,原本是太妃南方故地的一样菜色,殿下小的时候跟着太妃,也最喜食这道酥蜜脯。是取嫩鸭胸肉,切片,以花蜜腌渍,春以兰,夏以荷,冬以梅,故余味各有花香,却又不尽相同,如今有桂花,我便做成了桂蜜酥脯,王妃你也喜欢,再好不过,这回备料不多,下回我再做给王妃吃。”

  姜含元本是饿的,此话听罢,忽竟好似被那几片刚吃下去的肉片给撑得饱腹,又暗自懊悔不该吃这东西,顿时没了胃口,草草再吃几样,便就饱了,起身回房。

  摄政王岂知自己喜食的一碟蜜肉,竟生生药翻了女将军的好胃口,他那边径直到了王府里用作会见外客的庆云堂,兰荣带着太医令为复命,已在等着。

  兰荣其人,貌端体健,堂堂有仪表。从前他只做了个散骑常侍的闲官,因兰妃之故,又得封县伯,邑五百户,不算无势,却也不显,加上为人低调,鲜少出头,在长安的一众公卿贵族当中,一向并不如何引人注目。是这几年,时来运转,方渐渐出人头地。一则是他太子母舅的身份,二也是原本就颇有能力,有了机会,便干略渐显,办事从无差错。更难能可贵,这几年,即便是少帝登基之后,他也未因地位变化而滋生半分的骄气,言行反比从前更加谨慎,所以颇受赞誉。几个月前,随着高王暴毙引发的那场京都官场震动,他和驸马都尉陈伦分别执掌了长安的新两司,真正是手握实权,成为了摄政王的左膀右臂。

  昨夜得过吩咐,不必连夜再去回报情况,明早也可。他自是明白,是摄政王女将军洞房夜之故,所以今日一早前来,来了后,让王府通事不要惊动摄政王,自己在此等着。已等了有些时候,忽见堂外灯影一阵晃动,接着,一道身影出现在了那还乌蒙蒙的庭阶下。

  摄政王到了,正往这里行来,兰荣急忙几步迎出堂外,俯身便拜:“摄政王恕罪!微臣扰了摄政王休息——”

  束慎徽看起来精神奕奕,跨入堂中,入座后,示意他也就座。

  兰荣固辞不坐,束慎徽便也不再勉强。兰荣立定,先是禀告刺客之事的后续,道昨夜,地门司协同天门司一道,彻夜紧急排查完了全城各处重要所在,暂无再有新的可疑情况。接下来的一段时日,他所掌的地门司将继续和陈伦的人一道扩大治安,除了明检,也已安排暗线全面铺查,以消除隐患。

  束慎徽颔首,随即问他昨夜去高王府的详细情况。

  兰荣一五一十复述。

  当时,他带着太医院的三名太医到高王府探病,整个王府愁云惨雾。

  “微臣到后,见那灵寿郡王两眼发直,双目无光,口里填着口塞,乃不许他发话之意,我命人放了他嘴,他便胡言乱语……”他顿了一顿,停了下来,小心看了一眼座上之人。

  “摄政王恕罪,微臣不敢讲。”

  “如实说来便是。”

  兰荣应是,继续道,“郡王起先咬牙切齿,道摄政王你……”

  他又顿住,抬眼见座上摄政王望来,一咬牙,“他道摄政王你假仁假义,要杀便痛快杀,好叫他落个干净,好过这般日夜煎熬,生不如死。那世孙恐惧,极力辩白,一家人跪了满地,哭求他止话,他忽然自己又嚎啕大哭,扑跪在地磕头,撞得额破血流也不管,说事情和他无关,是有人要陷害他,求摄政王饶了他……”

  当时那场景,委实是难看,兰荣说完,屏息敛气不敢出声,却见摄政王神色平淡,“太医如何讲?”

  兰荣松了口气,忙禀:“太医反复检查,道是痰逆塞心,不像是假。怕误事,微臣当时带去三人,太医令胡铭,还有太医左右丞。今早微臣将太医令也带来了,人就在外头候着,摄政王可亲自察问。”

  李祥春将人传入。胡铭拜见摄政王后,将昨夜自己和二丞的所见和诊断结论详细禀了一遍,便如兰荣所言,郡王发疯,不似是假。

  胡铭恩师是多年前因病而告老归乡的一位杏林国手,他尽得真传,医术极是高超,他敢下如此肯定的论断,自然不会有误。

  束慎徽让太医令先下去,目光落到了兰荣的脸上:“昨晚之事,你如何看?”

  兰荣犹豫了下,恭敬道:“摄政王既问,微臣斗胆从命。以微臣之浅见,这郡王父子一家,从前本就无甚大能,不过是狐假虎威,如今皆是被吓破了胆,离高王暴病,时日也是不久,即便对摄政王心怀恨意,料也不敢这么快就敢再有异动。至于成王一伙,即便尚有漏网之鱼,微臣以为,那些人如今于暗处自保求生尚且不及,应也无人敢做下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逆举。”

  “郡王没胆,成王余党也不像,那么可能是谁?”

  兰荣顿了一顿,“微臣倒觉着,或是乱晋皇甫氏的余孽所为,也不无可能。狄国六皇子炽舒于幽州燕郡设南王府,亲自坐镇,效我汉制,御当地之民,还广招汉人投效。当年乱晋末帝及其子孙皆死于倒戈乱军之手无疑,但当时,皇族中还有一颇具声望的王叔却是下落不明,传言与心腹北逃而去。倘若是真,幽燕乃其故国旧地,和那炽舒自会勾结。皇甫氏对我大魏,必然恨之入骨,日夜所思,皆为颠覆,摄政王自然便成其眼中钉,或是他们伺机潜入细作所为,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皆为微臣之浅见,以摄政王之大智,必早已明若观火。请摄政王指正。”最后他又恭声说道。

  束慎徽沉吟了片刻,向着兰荣点了点头:“你之所言,颇有道理。昨晚也辛苦你了。”他望了眼堂外渐渐泛白的晨光,含笑又道,“你出来得早,是否用过早膳?若无,可与我共进。”

  兰荣岂会连这等眼力见也无,忙躬身辞谢:“微臣多谢摄政王美意。摄政王大婚,竟遇如此险情,惊扰到了摄政王和王妃,本就是微臣的极大失职,何敢再打扰摄政王和王妃殿下。微臣告退。”

  束慎徽一笑,唤来通事,命送出兰荣,待要回往繁祉堂,忽然,迟疑了下,又吩咐,太医令暂且留下。

  胡铭被李祥春再次带入,束慎徽望了眼李祥春,老太监会意,摄政王接下来的话自己也不能听,躬身后,领着几名小侍远远退避。

  胡铭被单独召见,心中略微忐忑,也不知道摄政王要问自己何事,行礼后,屏声敛气,好在座上的摄政王面含温和笑意,叫自己不必多礼,看着似乎并非是什么重要之事,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太医令且坐下说话,不必拘束。”摄政王又笑道,态度亲和。

  胡铭岂敢,谢坐后,只站着:“敢问摄政王,何事需微臣效劳?”

  他问完,却见摄政王又不言语了,出起了神似的,许久没有发声,面沉若水,也不知在想何事。他也不敢催,就只等着。终于,见他仿佛思量完毕,抬目望了过来:“本王要问之事,倒也并非大事,只是今早本王见你也在,想起来,顺便问一声。”

  “是,是,摄政王请讲。”

  “事也并非本王之事,乃本王有位好友,素来与本王无话不谈,前些日,他私下寻我讲,他……”

  胡铭明白了,应当是摄政王替密友问疾,彻底松出了口气,便凝神细听,不料他讲到这里,方才起了个头,又打住了。

  “殿下,可是您那好友有何疑难症况?若是,殿下只管讲来,微臣必尽力解答。”太医令等了片刻,跟进问道。

  摄政王又顿了一顿,忽然摆手,面上再次展露笑意:“罢了,小事而已,还是叫他亲自问疾为好。本王这里无事了,你去吧。”

  胡铭莫名其妙,但见摄政王如此发话,自也不会多问,应是,躬身退了出去。

  摄政王在昭格堂外又独立了片刻,抬头,天光比方才竟又亮了几分,时辰催人,容不得他再驻足于此,只得压下心中杂念,先匆匆回往繁祉院。

  作者有话要说:

  皮埃斯,替崽正个名,摄政王他身体机能真的没问题啊。但是,首先这段婚姻里,表面他以势施压达成目的处于优势地位,实际是他更想和王妃交好,巩固关系,心理上,本就处于劣势地位,再遇阿元这样不按理出牌,毫无准备,心理压力骤大,越想在她面前表现,越适得其反,又没啥前奏,上来就直奔主题,导致不举,再被阿元一催一嫌弃,杯具啦!

第20章

  庄氏终于等到摄政王回,服侍早食。

  她是庄太妃身边的亲近人,这些年都跟随太妃居于钱塘西子湖畔,刚回长安不久,束慎徽叫她不用随侍。

  庄氏这趟回京,从张宝口里获知,祁王摄政之后,竟没几天在王府里好好用过早膳,几乎都是随意吃了几口便走,听得心疼不已,能有侍奉他用早膳的机会,怎肯离开,笑着说道:“还是我来。殿下你坐。”

  束慎徽就着侍女奉上的水盂净手,随口似地问:“王妃用了吗?”

  “方才已用过。”

  他徐徐地呼出一口气,擦了手进去,看着面前的满案食物,想了下,对庄氏微笑道:“朝廷倡俭,我当为百官之先。今日王妃初到,嬷嬷你考虑周到,理当如此,不过,往后无须如此,她应也不是虚讲排场之人。”又看了眼寝堂方向,“我若在府里,不必管我,嬷嬷你叫人做合她口味的,我随她。”

  庄氏笑着应是,忽然想起一物,迟疑了下,又低声道,“殿下,今早我准备了那道蜜鸭脯,我看还颇合王妃口味……”

  她停了下来。

  庄氏之所以将这道菜单独提出来发话,是因她介绍给女将军时说得简单,最多也就是听着比寻常菜肴多几分风雅罢了,而实际,大不简单。肉只取三个月的白鸭一块胸脯嫩肉,鸭也不是普通的鸭子,自破壳后,便只喂香米和嫩莼,喝甜泉之水。香米和那甜泉便就罢了,并非不可得,嫩莼却只南方才产。所以这道来自庄太妃吴越故宫的菜到了长安,身价竟翻十倍还不止。

  早年,因庄太妃之故,为做这菜,武帝还命专人从南方进贡,后来太妃说太过奢费,不再用这道菜了,但却传出宫外,长安豪门富户争相模仿,宴客更以此肴为荣,为得纯正之名,不惜一掷千金。有需便有市,长安里那专侍豪门贵人的行当里,自然便也有人做起这门生意,专饲这种白鸭。如今南方也未入春,嫩莼绝迹,长安便有以另种暖房嫩菜代替嫩莼饲成的鸭,力求肉质最接近原来口感。但即便是改用了本地嫩菜饲鸭,价也依然极高,又因供不应求,一只便需五十两银子,能抵长安普通小户之家一两年的嚼用了。

  今早做了这道菜,庄氏感觉很合女将军的口味,偏摄政王又这么一说,所以提了一句。

  她说完,见摄政王的目光扫了一眼食案,不见鸭脯,微微一顿,应是明白了过来,再次看了眼寝堂方向,回过脸。

  “她既喜欢,你叫人做便是。”

  “是。”庄氏笑着应道。

  束慎徽又看一眼外面天光,用了些膳食,起身匆匆回往寝堂。

  姜含元已穿好今日前去拜宗庙的礼服,见他进来,朝着自己点了点头,目光便就转了,知他不想看到自己,便也识趣地先出去了,站在寝堂门外的阶前,望庭院里的残雪。片刻后,身后起了脚步声。

  他也出来了。纁裳纯衣,缁带韎韐,从头到脚,一身庄重,风神摄目自不必讲了,面上神色,也极是矜肃。

  经过她身旁时,他略略停步,道了句“随我来”,便就继续朝前走去,目望前方,和昨夜刚开始面对她时那面上含笑的样子,简直状若二人。

  其实他这样,姜含元反而觉得舒坦多了。她岂不知,从这男子朝自己伸手迎她下翟车时露出的第一个笑容开始,全是面皮之笑。

  她很确定。因她曾见过十七岁的那位安乐王的笑。那少年笑的时候,眼里若有璀璨的光。犹记当时,他坐于马背之上,微微俯首,笑着看向立在马侧的她,她竟仿佛在他的双瞳之中,望见了自己的影。

  十三岁的心灵生在贫瘠荒野地里的姜含元,或便是被那双眼目中的光芒所动,竟就记了很久,至今仍未忘记。

  绝非如今的这个男子,纵然他的面上带笑,笑容温和,然而他的眼底,却是波澜不动。

  这样最好不过了。他在外如何,和她无关,对着她,他若是不想笑,大可不必笑。

  她默默跟了上去,同出王府,一道登上了停在大门外的礼车,前后仪仗,护卫紧随,出发往皇宫而去。

  车中之时,二人并肩而坐,他依然严肃,正襟危坐,她更不会主动搭讪,一路无话,到了位于皇宫东南位的宗庙。

  礼官及随众皆已就位等候,在庄严肃穆的气氛里,姜含元随身旁男子觐庙,一番折腾。今早刚出来的时候,天光才亮,等到此刻终于结束,已是一个时辰之后了,红日高照,然则事仍没完,还要再入一趟内宫。

  以束慎徽之位,姜含元便是在兰太后面前也只需半礼,且又平辈,入宫并非是特意觐拜少帝或是兰太后,也无这样的规制。

  二人需要觐拜的,是武帝朝的一位李太妃,全号敦懿太皇太妃。

  明帝几岁大时,生母母后便病故去了,他是由这位姨母李妃抚育长大的。李妃品格敦厚,又是去了的皇后的亲妹,所以武帝一朝,后宫除安乐王的母妃之外,便以李妃为重了。明帝登基之后,除了名号一项之外,对李妃,实是以太后之礼奉之,加上庄太妃早早归隐养病去了,如今宫中,自然以李太妃为尊,其位如同太皇太后。

  摄政王和李太妃的关系也很亲厚,这两年他虽日理万机,却也常去探望太妃,今逢大婚,带着新婚王妃入宫前去觐拜,理所当然。

  李太妃日常居住在以她名号而命名的敦懿宫里。

  此刻的殿内,太皇太妃坐于主位,其侧陪着兰太后、南康大长公主以及十来位品级皆亲王王妃或等同的皇族女眷。李太妃之下,本是兰太后,但贤王老王妃今日也入宫陪了位,兰太后便定要老王妃上座,老王妃也再三地辞谢,不坐,你推我让,竟就定不下来,最后还是李太妃开口,叫宫人同设二座,一左一右,老王妃这才告罪,勉强坐下。

  终于安顿好了座次,外头太监也送进消息,道摄政王和王妃方才拜庙已毕,正往敦懿宫行来,很快就要到了。忽然这时,众人才发现了一件事。

  那处为少帝而设的座上,此刻竟还空荡荡的。

  少帝人还没到!

  众人面面相觑。

  少帝心性,早年就不讲了,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皇子,无太子那般的严格教养非要他遵行不可,做些出格的事,也就罢了。但如今是皇帝了,去年秋在兰太后寿日归途中发生的那件事,实在不成体统,被一帮御史批得体无完肤不说,丁太傅更是痛心疾首,连太后出面安抚也是无用,他三次上书摄政王,称罪皆在己,为了大魏社稷,不敢再虚占太傅之位,请摄政王为皇帝另寻贤师。

  摄政王当时正忙着治高王之丧,还要分心处理此事,焦头烂额,最后还是他三次亲自登门力请,丁太傅这才回心转意,风波平息。

  这才过去多久?

  大长公主便转向李太妃,笑问,“太皇太妃可知陛下去了何处?摄政王和王妃应当很快便到,陛下若是不在,恐怕有些不妥。”

  她因是高祖晚年所得,所以年纪不大,如今也不过四旬,又因平日养尊处优,看起来更显年轻,但辈分却是极高,和李太妃同等,算是姑嫂,加上李太妃也不是正位,态度自然便没旁人那么恭敬,言谈随意。

  李太妃也没应,只望向兰太后。

  兰太后方才只顾和贤王老王妃让座,将儿子丢在了脑后,这才发现人竟还没到场!

  在场的其余王妃们也就罢了,独自己这个辈分上的姑母,南康大长公主,只见她笑吟吟望向自己,唇角上翘,心情显然不错。

  兰太后知她一向瞧不起自己,背地里曾和人拿自己逗乐,说是个捡了漏的便宜太后,偏自己还拿她没办法。

  她自己的身份地位摆着不必说,武帝替这个皇妹选的继任丈夫陈衡,也非常人。陈衡祖父是仕魏立国的勋员,官至太师,陈衡自己,不但容貌瑰伟,也非那种靠着荫恩而得功名的闲散勋贵子弟,年轻之时,做过武帝的御前亲卫长,后因功封广平侯,奉旨娶了南康,却又不知何故,再后来,失了宠,被武帝调出了京,如同赋闲。那些年虽沉寂了下去,但如今,他又得摄政王提拔,官居天下重郡并州刺史,是实打实的手里有权的地方大员。其人富有才干,擅抚民,筹饷馈,计粮草,人称萧何之才,日后朝廷若是发起北伐,很显然,必是姜祖望在前带兵,陈衡坐镇后方,二人缺一不可。所以连带着南康大长公主也是脸面增光。

  今日这样的场面,儿子却又出了岔子,兰太后只觉丢脸至极,面上却立刻若无其事地替儿子圆场:“陛下今早说是体感略有不适,我便叫他再歇歇,或是因此耽误了,也未可知。”

  李太妃抚明帝成人,自然也将少帝视若珍宝,问详情,十分担忧。众王妃也面露关切之色。兰太后笑着宽慰:“太皇太妃也莫过于忧心,想必已是好了,我这就叫人去瞧瞧。”

  她说着话,眼角风又瞥了眼近旁的南康,觉她表情就是在讥笑自己,心里恨恶不已。

  去年她寿日的当天,回来的路上,一是因车在前,二是当时,她在想着心事,竟分毫也没觉察后头的情状。捅出那个大篓子后,兰太后便往儿子宫里派去自己的人,命盯紧少帝,有事立刻向自己回报。此刻也顾不得冤家对头了,说完转头,目光投向候在殿门附近的一个老宫人。那老宫人是她的人,接到她眼神,便就明白,正要出去寻少帝,忽然,殿外呼啦啦地来了一队人,后头全是宫人和小侍,最前那个少年,头戴垂旒珠冠,身穿十二纹章袍服,脚蹬云纹赤舄,不是少帝是谁。

  只见他飞步登上了宫阶,晃得冠帽前的十二旒珠飞舞扭结,彩珠噼里啪啦打他脸上。想必是有些疼的,他呲了呲牙,一口气冲到殿外,正要抬脚入内,忽然大约是记起了自己当有的君王仪容,又硬生生地半空收回了脚,立定,自己扯开眼前那一排已经扭结在一起的旒珠,又整了整腰间的组佩,等一切都恢复了原貌,这才双手负后,昂首挺胸,作出一脸正色,迈着方步跨入殿内。

  兰太后此刻最不想见到的人,大约就是她的儿子了,偏偏他竟突然这样冒了出来。还没和他对过话,兰太后怕露了馅,赶忙站了起来,背对众人,冲着儿子投去个眼风,示意他不要开口,自己替他说话。

  束戬却哪里能收到来自他母亲的暗示,看都没看,一开口便道:“太皇太妃在上!母后在上!朕见还早,方才就去书房温习功课了,竟误了时辰,来迟了,请太皇太妃和母后惩罚!”说完又笑眯眯地转向贤王老王妃,喊她“皇伯祖母”,再又大长公主,喊“皇姑祖母”。

  太皇太妃只不过略略看了一眼兰太后,便朝少帝含笑点头,招呼他坐到自己近旁来。老王妃则笑赞陛下读书用心,其余众人也都跟着连声夸赞,仿佛全都忘记了兰太后方才说的那话。

  独那南康大长公主,瞥了眼神色发紧的兰太后,笑道:“陛下果然用功!体感不适仍读书不倦,丁太傅知道,定会倍感欣慰。”

  束戬哪知个中缘由,茫然道,“体感不适?”

  大长公主笑着摆手,“皇姑祖母随口一说罢了,陛下没事最好,皇姑祖母也就放心了。”

  兰太后忍着心头愤恨,面上勉强挂着笑意,出声插话,“想是陛下后来又好了,便就去书房,连时辰也忘了!”说着又盯了一眼儿子。

  大长公主“嗤”地笑了起来。声虽已压得极低,但在这空阔的殿内,依然清晰可闻。

  兰太后纵然再八面玲珑,这阵仗也是有些压不住了,脸色变得极是难看。

  少帝方才称自己去了御书房才来得迟,众人表面不显,心里却无不认定他是在撒谎,就连他的母亲兰太后也是如此,以为儿子又是去了哪里胡混,忘了时辰。然而其实,这回众人却都错想了。束戬确实是去书房赶功课了,至于他何以如此勤勉,则是他心里打的一个小算盘。

  他平日本就机敏,方才只是浑然不觉,此刻见大长公主和自己母亲各自这般模样,也知道这两个女人平日不和,背后就跟斗鸡场里的两只斗鸡似的。再联想到方才说的那些话,心里就大约有数了。

  想必是自己来迟,太后为保颜面,信口胡诌替自己找理由开脱,偏巧自己就到了,两头的话对不上,惹来了大长公主的讥笑。

  实话说,他既不喜尖酸刻薄飞扬跋扈的皇姑祖母南康大长公主,也厌烦太后抓住一切机会日日夜夜对自己各种耳提面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他是两个女人都不想搭理,加上生性还带几分傲气,误会便误会,也懒怠替自己辩白,索性扮傻到底,一言不发。

  李太妃望向身畔的贤王老王妃。

  老王妃知大长公主一向是连李太妃也不放在眼里的,李太妃也不大待见她。好好的,无端闹了这么一个尴尬场面,兰太后也就罢了,事关少帝颜面,她既看自己,那便是要自己出来打圆场的意思了,少不得只能出来,笑道:“陛下回来就好,快些就座,你三皇叔与叔母,应当快要到了。”

  大长公主对贤王老王妃倒是还给几分颜面的,见她开了口,也就作罢。

  束戬扭头看了眼殿外,坐到了位上。兰太后稳了稳神,压下羞怒之情,也慢慢归位。其余王妃命妇自然更是若无其事,总算一场尴尬度过去了,这时外头也有宫人来传话。

  摄政王与王妃到。

  顿时,殿内除了太妃、兰太后与少帝三人,其余悉数从座上起了身,立迎,连大长公主也是不能例外。

  兰太后这才感到胸中闷气稍减,听到殿外已是传来了脚步声,抬眼望去,便见一双人影在宫中礼官的引导下,出现在了殿门之外。

  昨日从摄政王迎女将军开始,到王府大门外的惊魂一幕,再到少帝连夜出宫,甚至后来高王府里的事,兰太后人在深宫,却是一一有所耳闻。

  自然了,她也已从身边人的口里获悉,那个来自姜家的女将军,仿佛并非如先前传言的罗刹模样。但即便是如此,当这一刻亲眼见到的时候,兰太后还是感到了意外。

  相同感受的,应当不止兰太后一个。

  姜含元的衣着和身畔男子相似,内纯色丝衣,外玄纁两色,衣襟肩落和袖口等处各绣精美纹章,只不过他的衣裳以黑为主,绛红为次,而她则和他相反,通身绛红,只在领缘袖口腰身装饰处为黑。

  在周围投来的注目之中,她入内,随后便稳稳地立着,神色潇然,面上分毫也无新嫁娘当有的羞涩或是拘谨,身影纹丝不动。那是一种便若狂沙巨浪迎袭而来,足下亦是难以撼动半分的感觉。她和她那满身庄重而高贵的深红化作了一体,仿若天遇海,山遇川,相得益彰,合该如此。

  平日无论朝堂或是别地,但凡若有摄政王在,他便必然会是目光的焦点所在。但是今日此刻,无人再去看他,齐刷刷,全部目光在那一瞬之间,落到了他身畔的女将军的身上。

  一时之间,这殿内竟无人发声,直到摄政王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寂静。

  他携新婚王妃,向座上的李太妃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