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喻是不错,却还当不起上佳。

也就湖阳那张嘴没把门,才敢瞎吹嘘。

瞧瞧那个苏政,还杵在那里呢。湖阳当大家都是瞎子吗?

苏政眼观鼻鼻观心,神色平静。

顾喻和陈敏,定亲了,他的确很吃惊。吃惊到都忘了紧张。

敢情湖阳一开始就打算好了,他这里拒绝,转头就相了顾喻。

苏政也是一言难尽。

顾喻同陈敏的婚事,文德帝亲自拍板认可,虽未下旨赐婚,那也是铁板钉钉,不容反悔。

文德帝先打发了顾喻,苏政。

等到大殿内只剩下自家人的时候,文德帝突然问顾玖,“御哥儿是不是该启蒙了?”

顾玖点头,“正在物色先生。”

文德帝当即说道:“不用物色了。直接将孩子送到宫里,就在宫里启蒙。”

其他几位娘娘,也都是一脸震惊。

文德帝又说道:“老四的那个孩子,也送到宫中读书。宗室里面再挑选几个年龄相当的小子,都到宫里读书。”

裴皇后嘴唇动了动,小心翼翼问道:“孩子们还小,宫里规矩大,会不会太辛苦。”

文德帝却说道:“吃点苦算什么。皇室子弟,就不能娇养。”

裴皇后微微躬身,“陛下说的有理,臣妾愚钝。另外,可要替孩子们挑选伴读?”

文德帝点头应下,“每个孩子至多两名伴读,也可以不用伴读。总之,过了正月,老大媳妇就将御哥儿送到宫里启蒙。”

顾玖舍不得,是真舍不得。

御哥儿实岁才两岁半,送到宫里读书,她哪能放心。

可是文德帝拍板决定的事情,根本无从更改。

顾玖深吸一口气,忍着心疼的感觉,说道:“儿媳有个小小要求,恳请父皇答应。”

文德帝饶有兴致,“说吧,什么要求。”

顾玖郑重说道:“儿媳希望孩子每日走读,不住皇宫。儿媳愿意早晚接送孩子。”

文德帝似笑非笑,“你倒是慈母心肠,舍不得他受苦。”

顾玖冷静道:“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住在宫中,整日哭闹,恐惹人厌烦。”

文德帝哈哈一笑,“准了!你就每日接送孩子吧。不过孩子上课时间极早,早晚接送,孩子只会更辛苦。”

顾玖偷偷松了一口气,“多谢父皇!儿媳会让孩子提早一个时辰歇息。”

第577章 一套接一套

慈宁宫这边散了,裴皇后还不忘将顾玖叫到未央宫敲打。

“陛下让御哥儿进宫启蒙,这是看重。回去后好好和刘诏说清楚,早点给御哥儿做好准备。”

顾玖斗胆问道:“母后是否清楚,父皇为何会突然决定让皇孙进宫启蒙?”

裴皇后板着脸,“不得擅自揣测圣心。陛下叫你如何做,你只需听话照做就行。”

顾玖皱眉,完全不赞同裴皇后的话。

“母后心中就没疑问吗?”

顾玖并不怕裴皇后,她继续说道:“儿媳心头有许多疑问,却得不到解答。陛下突然做出这个决定,莫非是谁在陛下耳边进了谗言?”

裴皇后低头深思,“或许真的有人进了谗言。”

看来裴皇后已经有了答案。

“自然是孙家那个老不死的。”

孙家家主?

这事怎么和孙家扯上了关系?

裴皇后嘲讽一笑,“孙家人也动了凡心。”

这么一说,顾玖就明白过来。

孙家最引以为傲的荣耀,书写历代帝王传位诏书,结果在这一代被李侍中抢了去。

过去因为孙家有书写历代帝王传位诏书的荣耀,历代帝王都对孙家很优容。各种大风大浪,那么多世家败落,孙家却始终屹立不倒。

而今,孙家失去了最大的荣耀,怎么办?

只能另寻荣耀所在。

做个太傅,太师如何?

不分嫡庶,教导所有的皇子皇孙。

未来不管那个皇子皇孙登基,和孙家人都有师徒情分。

这份荣耀,足以让孙家继续屹立不倒,再享百年富贵。

明白了孙家人所求,也就不难理解孙家为何会上书文德帝,要在宫里开小学堂,教导皇子皇孙,宗室子弟。

以孙家一家子的学识,足以担任这份重担。

顾玖了然一笑,“孙家家主学问一流,他当先生,倒还好。”

忽略孙家所求,这件事也有益处。

裴皇后说道:“御哥儿到宫里读书,安全方面你不用担心。有本宫盯着,陛下那边也会派人看着,除非吃了雄心豹子胆,否则无人敢将手伸入学堂。”

“儿媳倒是不担心孩子的安全。儿媳是担心孩子小,在学堂被其他人欺负。”

顾玖半点不加掩饰自己对其他孩子不信任。

小孩子没有善恶之分,小孩子做起恶来,有时候比成年人更令人恐惧黑暗。

顾玖就是担心御哥儿年龄小,在学堂受到霸凌,影响性格塑造。

裴皇后说道:“所以要给御哥儿准备两个伴读。你要是不放心其他人,就从顾家挑选伴读。若是顾家没合适的,可以考虑从裴家挑选伴读。”

裴皇后一副真心替御哥儿着想的模样,不管有没有私心,办法的确是个好办法,顾玖承她的情

“伴读的人选,儿媳会慎重考虑。多谢母后。”

闲人居,已然成为京城富贵名流的首选去处。

暗地里有种说法,闲人居经诏夫人点化,此处就有了别处没有的气运。

顾玖本人否认,她都不知道自己有点化风水的本事。

这话到底是从何处传出来的,如今已经不可考。

但是京城很多人都相信这话是真的。

一开始,去闲人居消费的大部分都是商行老板,家赀万贯,不差钱。

后来竟然也有读书人,甚至当官的出现在闲人居。

尤其是一个久候实缺而不得的闲散进士,去了一回闲人居,一个月后吏部就给他派了实缺。

消息一出,众人震惊。更是坐实了闲人居有非同一般气运的说法。

普通人去了,都能沾染一丝气运。

更别提本身气运就强的人,去了闲人居,绝对能锦上添花。

这一日,李府管家亲自驾着马车,将自家老爷李侍中李大人送到闲人居大门口。

李侍中从马车上下来,长相端正,穿着制服的伙计就应了上来,“李大人快请进,您定的小院已经备好。”

李侍中打着扇子,走进闲人居大门。

一处喝茶聊天清谈的地方,经顾玖的手一点拨,档次明显就高了。

瞧瞧门口停着的马车,喝个茶,都有这么多人。

莫非顾玖果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李侍中抱着一丝好奇走进闲人居。

他好奇,旁人对他更好奇。

“李侍中都来闲人居喝茶,此处果真有气运。”

绿植隔开的半私密客座里面,有客人窃窃私语。

李侍中看不清他们,他们透过绿植缝隙,却看得清清楚楚。

“难不成李侍中在朝中不顺,需要到此处去去晦气?”

“那可说不准。”

“新年题词,孙家那老不死的,得了陛下赏赐。李侍中却无赏赐。”

“难道李侍中江郎才尽,文采江河日下了吗?新春题词,竟然没得赏赐。”

“具体怎么回事,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李侍中新春题词题的什么,快说。”

李侍中并没有听到其他人的窃窃私语,即便听见,也不会在意。

今儿过来,是为了见一个人。

那人为何家要将见面地点定在闲人居,李侍中略微猜到了一些。

跟随伙计,穿过前院,中庭,到了后院。

后院幽静,平时少有人来。

今日,李侍中是后院唯一的客人。

在茶室中静坐,随手拿起一本放在案几上的书本看了起来。才看了几页,房门从外面推开,他等的人到了。

“殿下来迟了!”

刘诏淡漠一笑,“是李大人来早了。”

二人面对面,席地而坐。

屋里烧着地暖,不仅不冷,甚至还觉着热。

红泥小炉,水已开。

冲泡茶水,刮茶沫,倒茶,点茶…

一套茶艺下来,行云流水,极为雅致。

李侍中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本官可能是第一个有幸喝到大殿下亲手冲泡的茶水。”

刘诏一双眸子,平静无波。说出的话,犹如含了砒霜。

“李大人不怕本殿下在茶水中下毒?”

笑容僵在脸上,几秒钟后,李侍中脸上肌肉微微颤动,神情错愕地看着刘诏,“大殿下叫本官过来,就是为了在茶水中下毒吗?”

刘诏笑了起来,“李大人请喝茶。”

手往前一推,茶杯落在李侍中面前。

李侍中盯着放在面前的茶杯,有些心累。

“这茶本官还能喝吗?”

刘诏意有所指地说道:“端看李大人是否信任本殿下。”

李侍中捏着下颌骨,“本官实在是信不过大殿下。”

刘诏沉默地端起自己的那杯茶,一口饮下。

李侍中见刘诏不肯多说一句话,斟酌了一下,学着对方的样子,端起茶杯轻轻吹口气,然后一饮而尽。

“好茶!”

刘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大人不怕本殿下下毒?”

“你我二人乃是合作关系,暂无利益冲突。殿下没有理由下毒害我。”

刘诏却一击绝杀,“谁说我没理由杀你。看你不顺眼,不是理由吗?”

李侍中张口结舌,满脸错愕。

他指着刘诏,“你看本官不顺眼,本官看你还不顺眼。别忘了,本官帮了你多少忙。”

“我也没少给你好处。南城门外那些投资,京城到洛州的水泥路,年前分红,李大人没少分钱吧。”

李侍中龇牙,“一码归一码。你拖我的事情已经办妥了,不出意外,过了正月,诸位皇孙,还有部分宗室子弟就要进宫读书。”

刘诏满意地点点头,“孙家可有怀疑你?”

李侍中嗤笑道:“送上门的机会,孙家即便怀疑,也舍不得放弃。孙家人想做太傅,本官就成全他们。”

刘诏问道:“你没问孙家要好处?”

李侍中笑了起来,“要了三个名额。两个御史台,一个大理寺,等过了正月就开始操作这件事。”

刘诏点点头,直接要求道:“大理寺的位置留给本殿下,本殿下要安置一个人。”

李侍中挑眉,“给谁?”

刘诏淡漠一笑,“正月过后,你自会知道。”

李侍中有些不服气,只是刘诏开了口,大理寺的位置他就只能让出来。

他咬咬牙,“据本官所知,殿下的孩子才三岁大小。这么小送入皇宫读书,不担心吗?”

刘诏一本正经地说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话不尽不实。

李侍中又问道:“殿下为何非要送孩子进宫读书?完全可以在王府单独开一个学堂,相信很多大儒都乐意上门教导皇孙。”

刘诏微微摇头,一边斟茶,一边说道:“李大人可知,仁宣太子过世后,有一段时间,先帝曾想过要立赵王为储君。”

“这不可能!”

李侍中脸色都变了,“先帝绝不可能立赵王为储君。”

“现在看来的确不可能。可是数年前,李大人敢确定,那个时候先帝真的没动过立赵王为储君的心思吗?”

刘诏像是一条毒蛇,他已经盯上了李侍中。

第578章 翻脸(三更)

“就算先帝曾动过这样的心思,大殿下为何会知道?”

李侍中怀疑刘诏故意说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误导他。

他不惮以最大恶意揣测刘诏。

刘诏轻声一笑,“李大人忘了数年前,本殿下是什么身份吗?”

数年前的刘诏,自然是皇孙。

皇孙?

李侍中琢磨起这件事。

刘诏轻描淡写地说道:“李大人不必追问此事本殿下如何知晓。本殿下只想告诉李大人,皇子有皇子的活法,皇孙有皇孙的活法。”

李侍中眯起眼睛,“先帝既然动了立赵王为储君的心思,后来为何会改变主意?”

刘诏笑了笑,“当然是因为皇孙。”

李侍中恍然。

刘诏又给了他一个线索,“当年,差不多是夏天,赵王嫡长子当街行凶,致使三名无辜百姓身亡,数十人受伤。此事被压了下来,不许朝堂讨论。你猜,当时先帝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压下此事?”

李侍中表情扭曲了一下。

刘诏继续说道:“过了半年,赵王三子在青楼争风吃醋,打死了某功勋家的幼子。这门官司,李大人不可能忘记吧。本殿下要是没记错的话,李大人当时上本请先帝严惩赵王三子。”

李侍中的表情越发扭曲,“这些事都是你暗中动的手脚?”

刘诏给他斟茶,“李大人别急。既然开了头,本殿下自然会给替你解惑。

当年赵王身为皇子,毛病不少,优点也挺多。加上背后有薛家支持,风头强劲,朝中不少官员都看好赵王。

就连先帝也一度动了心思,想立赵王为储君。为何后来会改变主意?光是皇子成器还不够,还得看皇孙。

赵王妻妾成群,嫡子庶子加起来十几个,可惜毛病都不少。一次街头行凶,一次青楼打死人,后面接连又闹出各种是非。你猜,那时候先帝是何种心情看待赵王?”

刘诏冲李侍中笑着,笑得意味深长,不怀好意。

李侍中心头一激灵,冷汗直冒,“连子女都教养不好,怎配为君。”

刘诏连连点头,“李大人不愧是最懂先帝心思的人。”

李侍中自嘲一笑,讥讽道:“不!本官根本不懂先帝想法。真正猜中先帝心思的人,只有二人。一人是当今天子,另一人则是殿下。你们父子二人,才是揣摩人心的大师。本官不过是拾人牙慧,枉做小人。”

刘诏哈哈一笑,“李大人不必自谦,你的能力有目共睹,没人能否定。”

“本官自我否定,殿下不必相劝。”

此刻,李侍中没有得知真相后的如释重负,更谈不上惊喜。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恐惧。

此时此刻,他竟然对刘诏生出了深深的恐惧。

“你笃定先帝观皇孙定储君,所以接连算计赵王数子?赵王可怜,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丢掉了储君之位。”

刘诏摇摇头,“李大人说错了。”

李侍中不服气,“本官哪里错了?”

刘诏轻轻一笑,“你弄错了顺序。”

李侍中先是一愣,接着恍然大悟。

“你,你…你故意算计赵王数子,根本目的是要将先帝往观皇孙定储君的道路上引导。你,你…”

心思奸诈,深沉,无耻之尤。却又觉着好过瘾。

连威严赫赫的先帝,竟然也被刘诏和文德帝给算计了。

哈哈,真是太快人心。

大块人心之后,李侍中的后脊梁又冒出了一串冷汗。

太可怕了。

李侍中看着刘诏的目光都变了。

文德帝能登基做皇帝,这里面运气成分太多了。

毕竟一开始,文德帝胜算真的不多。

连燕王都比文德帝要强两分。

李侍中回过神来,“你把孩子送到宫里读书,是想复制这条路?想让陛下也走观皇孙定储君的路吗?陛下会吃你这一套?”

刘诏哈哈一笑,“李大人未免将本殿下想得太过简单。”

“你到底想做什么?”

刘诏轻描淡写地说道:“急什么。孩子那么小,离着长大还有十几二十年。如果李大人能活到那一天,不妨看看今日布局,在十几年后会结下什么样的果。”

李侍中直言道:“无非就是你倒霉了,或是你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谁是真的立于不败之地,李大人不用高看我,当然也不要小看我。你替本殿下办成此事,本殿下承你的情。若是侍中大人愿意将孙子送到宫里做伴读,本殿下乐意之至。”

李侍中:“呵!免了!李家儿孙个个愚钝,不配进宫做伴读。”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诏的提议。

不欲同刘诏为谋。

二人只能合作,无法信任。更不可能将身家性命托付于对方。

狼子野心,当心引火自焚。

刘诏知道李侍中心头肯定不会说他好话,他也不介意。

他说道:“李大人太谦虚了。不愿意送孙子进宫做伴读也无妨,不过李大人的幼弟,学问一流,可否去书院教书?”

“就诏夫人办的那个书院?”李侍中话语中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刘诏点头,“正是内子所办的书院。”

李侍中毫无诚意地说道:“多谢殿下看得起幼弟,改日我给他去信一封,问问他的意见。”

“希望能听到李大人的好消息。”

呵!

李侍中有种被玩弄的愤怒感,还有深深的忌惮。

他以为赵王败于宫变,却没想到老早老早赵王就注定了败亡。

不知道赵王得知了真相后,棺材板还盖不盖得住。

李侍中语气冷了三分,“若是殿下没别的事情,本官就此告辞。”

“李大人对本殿下不满?”刘诏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

李侍中哈哈一笑,“殿下说笑了。你我二人合作多次,彼此熟悉,怎会生出不满。殿下不要多心。”

刘诏了然一笑,“多心的人是李大人吧。你怀疑本殿下在算计你,是吗?”

李侍中沉默,面容严肃。

刘诏端起茶杯,嘴角微动,笑了起来,“你防备本殿下是对的,本殿下的确是在算计你。”

李侍中本要质问,话一出口,瞬间冷静下来。

他放声一笑,“殿下不妨说说,本官有什么地方值得算计?”

刘诏打量对方,似是在评估,“李大人向来脚踩多条船,哪边出事,你都能全身而退。

就如当年那般,睿真崔皇后没了,仁宣太子没了,其他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唯有你不动如山,朝堂上依旧有你的位置。

甚至先帝还对你信任有加,将书写传位诏书的荣耀给了你。如今,李大人又想故技重施,脚踩多条船。

但是,本殿下最讨厌脚踩多条船的人。李大人,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李侍中阴沉着一张脸,“殿下是要翻脸吗?”

刘诏微微摇头,“你误会了。本殿下是要砍断你的腿,叫你再也不能脚踩多条船。”

李侍中直接掀了案几,站了起来,指着刘诏,“你做了什么?”

茶水溅落在刘诏脚边。

他仿若未见,反而笑了起来,“本殿下什么都没做。”

“你以为本官会信你?刘诏,你给本官等着。”

李侍中急匆匆离开茶室。

刘诏努努嘴,紧接着隐藏于暗处的暗卫悄无声息地跟上李侍中。

林书平从外面走进来,“启禀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殿下要去见那人吗?”

刘诏掸了掸身上的烟尘,“走吧,前面带路。”

闲人居隔壁,同样是一栋三进宅院。

来往于闲人居的人,却很少留意过这栋常年不开门也见不到人的宅院。

这是一栋明明存在,看着也还好的宅院,存在感却出人意料的低。

若是有懂风水装修的人经过,便明白这是利用了人们的视线错觉。

刘诏直接从闲人居后院,穿过后门,来到隔壁宅院。

原来闲人居隔壁这栋宅院,许久之前,就已经被刘诏买了下来,只是登记下其他人名下。

这事连顾玖都不知道。

林书平在前面领路,穿过回廊,终于来到一处静室。

“殿下,人就在里面。”说完,推开门。

刘诏抬步,走进静室。

静室内,一人双手背在背后,仰着头背对着门,正欣赏着墙上挂着几幅画作。

“陈公公好雅兴。”刘诏轻声一笑。

那人转过身来,眉眼舒展,白白胖胖,分明就是先帝身边第一得用的人陈大昌。

此人不是死了吗?

至少在大部分人心中,这人已经死了。

按照皇家行事惯例,伺候过先帝的人,别管过去多体面,最后要么死,要么就去守皇陵。

先帝过世后,陈大昌就不见了踪影。世人也都选择忘记了此人。

私下里也有传闻,说陈大昌给先帝陪葬去了,也有人说文德帝赐死了陈大昌,还有人说陈大昌逃出宫,去了海外。

其实这些年,陈大昌就住在京郊某个镇子里头。

第579章 你可以去死了

“想见陈公公一面,殊为不易。”

刘诏似调侃似郑重。

陈大昌不以为意地说道:“咱家在世人眼里,不过是个死人。殿下何必执着见一个死人。”

刘诏哈哈一笑,笑过之后,没给对方半点余地,直接问道:“陈公公今日为何肯来见本殿下?”

陈大昌笑了笑,很随意的在椅子上坐下。并且示意刘诏也坐下说话。

刘诏直接坐在主位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对方。

见到陈大昌之前,刘诏还有些急切。见到人之后,他反而不着急。

陈大昌见刘诏不急,不由得挑眉,“若非殿下派人死缠烂打,咱家又怎么会同意这次见面。”

刘诏笑了起来,“倒是本殿下的不对,叨扰了陈公公养老。不知陈公公在郊外庄子上住得可好?”

陈大昌撩了撩眼皮,“拖殿下的福,住得还算舒坦。”